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宝瓷砖 > 导航 >

艺藏会邀您来淘宝

艺藏会邀您来淘宝

艺宝瓷砖 古代瓷器会花纹会掉吗 古代瓷器会不会是锁

2021-04-06

艺宝瓷砖。

“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昨日在军区五所开幕。此次艺藏会涵盖珠宝玉石、紫砂书画、陶瓷石雕等诸多板块。

本次艺藏会的很多展品非常罕见,价值百万的新疆和田籽料原石、专家估价百万的清中期和田玉扳指等都是第一次亮相。本次应邀参展的书画界名流有榜书大师张百城、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友好(画佛一绝)、东北山鬼画家王丹忱、擅长写意虾及雪山的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王大鹏院士等。

艺藏会是本市最具影响力的紫砂名品盛会。紫砂大师刘根林、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洪明、高级工艺美术师郑求标、鲍雯君、鲁文健、沈建芬、张明文、许新禄、张展荣、唐黎萍、黄克强等名家作品受到青睐。

福州寿山石研究会带来的石雕珍品、浙江青田赤峰石雕、精品、昆明雅楠木雕制品、泰国锡器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

本届艺藏会特设POS机,收藏爱好者可刷卡消费。大会将于5月3日闭幕。展出时间为早9点至晚9点。电话:0531-82886496、13920091857。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钱国宏:在加拿大“淘宝”


钱国宏

对于我这个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是一生的事业。所以,当我置身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繁华街头时,首先想到的是收藏,我和采风团的团员结结实实地在异国他乡“淘”了回宝,颇有斩获。

在国内“淘宝”,很多人喜欢去地摊,因为国内的古董地摊多,北京的潘家园就是一个代表。而在加拿大,却根本看不到古董地摊,该国是不允许各类古董随便摆到街面上的。所以,在加拿大,人们只要搞收藏或购买古董,只需去专门的古董店里可以了。在加拿大,规模不等的古董店在繁华的闹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它们挂出的招牌上大多印着瓷器或烟斗照片。即使不认识英文,一见到招牌上的瓷器或烟斗照片,也就能猜出这是家古董店了。

我在加拿大逛了十余家古董店,真是大开眼界。加拿大的古董店不像国内古董店布置得那样神秘:店内的格局很随意,各种藏品都摆在展架上。展架多是玻璃钢制作,每件藏品之间有玻璃隔断,灯光一照,显得珠光宝气,高贵典雅,且流露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走进古董店,就如同走进了国内的大型超市。

我在一家古董店看中了几枚加拿大银币。这些银币多是较早年代发行的,如1963年发行的加拿大壹圆银币,银币直径3.6厘米,重23.2克,银币的主图为加拿大伊丽莎白二世头像。女王侧着脸,雍容大度,颇有“执政者”风范。这枚银币售价仅为22加元,约合人民币145元。我和店主讲好了价钱,付完款,正欲将银币带走时,店主拦住我:“请稍等”。他小心翼翼地包好银币,拿着银币出了店门。大约半小时的工夫,他又抱着银币回到店里来:他将银币和一份国立收藏协会专家开具的藏品鉴定证明书一并交给了我原来,他是去附近的国立收藏协会请专家再次鉴定的。翻译告诉我,在加拿大,所有的淘宝者不必担心买到假货,因为古董店内的每件藏品都经过了国家收藏协会的鉴定,换句话,凡是上架的藏品,都经过了专家“掌眼”,并附有藏品鉴定证明书。证明书上标明了每件藏品的年代、产地、质地,但不标明出售价格。出售之前,店主还会找附近的收藏专家再次鉴定,顾客随时可以凭店主开具的藏品鉴定证明书来店内调换如果怀疑或发现藏品有假的话。

瓷器是东方的特产,不过,在加拿大,也有很多精美瓷器。在一家名为“爱斯基摩风情”的古董店内,我淘到了一个加拿大“国徽瓷盘”。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中国的瓷器逐渐在国外产生巨大影响,“东风西渐”一词可以准确地概括中国瓷器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加拿大一些商人开始仿照东方瓷器,并采用科学研究的手段,研究出瓷器的多种配方以及先进的烧造方法,再加上艺术大师的雕琢,使得加国的瓷器逐渐地脱离了东方印象,具有了本土的特点。我淘到的这个瓷盘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温润,颇有中国汝窑的特色,大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艺术风格。从这件瓷盘上,可以领略到具有浓厚异国情调的西方瓷器的艺术魅力。

龙的传人 龙的瓷艺


《九龙穿西花梅瓶》

《“龙”盘》叶冬青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龙是一大系列,龙不仅作为中华民族崇尚的图腾,也是历来封建帝王的象征,与之对应的是以龙命名的身家财物,一颦一笑。

上有所好,下有所求,两千年来,艺术家以龙为题材,殚精竭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龙的艺术。景德镇的的瓷器到了明清时代成为皇家主流贡品,当地工匠艺人自然也术有专攻了。但龙是传说中的神物,即使现代技术能够复原,它的原型和艺术形象已经大相径庭,差距甚远。

《乌金釉龙瓶》胡冠群

在艺术界有种说法,画没有看见的东西最容易,因为它是主观臆想,无法考证的。但对于画龙而言并不准确,因为龙的特殊地位,它的内涵丰富高雅,你可以竭尽充分想象之能事,可以夸张,可以渲染,可以变形,但不能低俗,因此而变得难画。恕本人孤陋寡闻,时至如今,有关龙的题材的精品不多。

到了近代,艺术家们宁愿画山画水画人,画花画鸟画树,很少愿意画那吃力不讨好的龙。

到了如今,龙的绘画艺术传承更是出现断裂,这种曾经象征封建皇权的艺术题材,更少有人问津。

物以稀为贵,传统艺术反而成了珍品,有关龙的画品成了稀罕物。

胡氏父子画龙绝技

胡明正,景德镇人,生于1926年,早年供职于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工笔画大师邹宝林曾是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的副主任,他说,胡精通西洋画技,尤其擅长画龙,在当地有“龙王”之称,可以说画龙一技,鲜有人及。当地曾流传这么一个故事,1971年,胡明正所绘制了一个不到3英寸的九龙陶瓷杯,居然给人以1000元收购,而当时景德镇的陶瓷大师每月平均工资才50元,于是在整个景德镇瓷艺圈引起轰动。

《手工粉彩薄胎龙碗》胡明正

龙本身就是虚构的,没有实物,前人有诸多描述,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皇家追崇,艺人殚精竭虑,挖空心思创作,到了清朝康雍乾时期,达到巅峰。后人大多只能摹仿,很难突破。而胡明正是没有被前人的画龙思路所束缚,他注入了许多自己的理解。

胡明正自幼双耳失聪,因此不善和人交际,这也成了他潜心画龙技法研究的一种内在因素。

双耳失聪,更激发了他读书的欲望,他想尽办法寻找有关画龙的作品,认真翻阅,揣摩历代有关画龙的作品,除此之外,还专门攻读解剖学,了解生物的骨骼及肌肉的线条比例,意念解剖龙身的每个部位。

熊景兰是沪上著名艺术策展人,她说,画龙并非贵在点睛,最主要的是画出龙的神态,它的独特的个性,比如龙爪的张扬,龙须的飘逸,龙的凶猛和威武。

《乌金釉“凤”瓶》

胡明正画龙,个个都是威武凶猛,但威武凶猛的艺术表现手法,形状,神态并不雷同。比如胡明正有个经典代表作,《粉彩薄胎龙碗》,高25公分,直径59公分,器型大且不说,关键在于薄胎,壁厚薄于一公分,而且是手工拉坯。在这么脆弱的瓷碗上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无论拉坯,绘画,烧制都是艰苦卓绝,容不得半点闪失。

《粉彩薄胎龙碗》的正反面都画着灵动的龙,除了那威武生猛的形状,胡明正显示了其细腻精致的功力。在景通艺坊的陈列室里,记者曾经看到过胡明正那个金龙薄胎碗,龙麟的大小走向和排列,在那龙身上都是那么和谐而又不失贲张,为了证实所言非虚,熊景兰拿着放大镜照着龙鳞,龙鳞上的毛细血孔都清晰可见。

“龙父”有“龙子”,胡明正的儿子胡冠群继承父业,专攻画龙。他的作品不仅深得其父真传,而且还有创意和发展。特大《龙盘》,直径95厘米,就画了一条龙,张牙舞爪的,十分威猛,神龙好像在腾云驾雾,一路上生出许多雷云雨电,不知是自然景象,还是龙之作为,那气势是何等的张狂。

《墨彩开光“龙”双龙耳瓶》

《乌金釉龙瓶》是胡冠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创作作品,乌金釉很少有人选用,因为底色太沉闷,对于彩瓷设色,局限很大,通常都是黑底配金色。乌金釉龙瓶,器型端庄大气,瓶身、瓶颈包括沿口,比例和谐,黄金分割。

乌金釉在技术上很难操作,即使在其他窑区也鲜见,胡冠群是用多次施釉的方法,打好乌金底色,然后在上面绘上金龙。一条金龙在乌黑的设色下,更显大气。

一般画龙都喜欢龙头朝上,显示张扬和霸气,但胡冠群画龙却龙头朝下,意味潜水之龙,上天揽月固然霸道,下水潜行也是强势。其别出心裁的意境让人赞叹不已,脱俗推新。

正当胡冠群处在年富力强创作旺盛时期,2006年一场不幸夺走了他的生命,那年他才刚过不惑,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二年12月,胡明正以81岁的高龄也撒手人寰,父子俩天堂相会,再研画龙艺术。

群龙善舞

熊景兰对龙瓷作品情有独钟,曾收藏不少名家画龙艺术作品,在她收藏的作品中,有叶冬青的一件龙盘精品。

叶冬青,安徽黟县人,1923年10月出生,卒于1995年11月,著名的陶瓷美术家,擅长陶瓷图案装饰,尤其擅长画龙,所绘金龙,维妙维肖,人称“画龙专家”。

有人评价叶冬青画龙特点,色彩繁而不杂,工笔精致,特别是对龙、凤的装饰画拿捏入神,有自己独特的神韵。他的画龙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多多,深受好评。

叶冬青画龙以繁杂取胜,以博见长。他能大胆借用唐宋明清的装饰语言,无论是大唐盛世的雍容典雅,风流儒雅大宋的严谨精致,还是大明的劲健挺拔,大清的华丽繁复,他都能将宝相、缠枝、洋莲、吉祥纹样等图案玩转于笔下。

而上述所有的图案或装饰语言,都是为龙凤而铺垫。叶冬青绘龙,能画出各种龙的变体,如虬、螭等,且所绘的每条龙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创作。古时绘龙,都有一定的格式,约定俗成,牛鼻、鹿角、狮毛、鲤髯凸眼、高额,这就是龙的基本特征。但在叶冬青的笔下“龙身不是如蟒蛇状之旧俗,而是根据龙头比例,用黄金分割法来进行组织,颇有新意。龙爪富有鹰爪的抓举动态,给人以强烈的力感。总之,他笔下的龙,不是传统的变形,而是自己理想的化身,不是唬人的偶像,而是具有腾云闪电,挟风镇雷富有生命的精灵”。

这个《龙盘》,叶冬青采用了张牙舞爪的夸张手法,周围配上诸多雷电云雨,其中扭曲的身姿暗藏着张力和霸气,蓄势待发,更是龙腾前的平静。

《九龙穿西花梅瓶》,初看到这个瓷瓶的名字感觉有点拗口,这也难怪,因为艺术陶瓷源远流长,特别是他注入了数个朝代诸多文人的诠释,要不拗口也难。但在作品上可以会意。西花大都指那从国外传来的番莲,梅瓶则是一种长身细脖子的花瓶器型。这件作品器型并不算很大,但画了九条龙,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这件作品上能够充分彰显。中部有通体鲜红的赤龙,下部是浑身乌黑的乌龙,上部是能展翅飞翔的蓝龙……九龙灵动,各自形体和韵味都不尽相同。而在九龙各显神通的空间里,有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设色鲜美,甚至还有珐琅彩点缀。这件作品曾收藏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景德镇博物馆,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至今不知其作者,但这并不掩盖作品的艺术价值,反而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以藏养藏投资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在大街小巷浅吟低唱的《青花瓷》,不仅以它那温柔委婉的曲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而且以它含蓄隽永的意境勾起了人们对营造此氛围的为首者——青花瓷浓厚的兴趣。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在我国7000万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当中,以“捧瓷大军”最多,而在瓷器收藏品当中,青花瓷又是收藏者的首选。据悉,清代官窑青花瓷中的珍品在10年内价格能翻上千百倍,这是物有所值,还是市场炒作的结果?在如今鱼龙混杂的市场,如何鉴定青花瓷?记者近日就此问题对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欣进行了专访。

千锤百炼的“国瓷”

“说起青花瓷,不得不提去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发生的一件轰动全世界的事。一件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以1400万英镑落槌,一举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价格纪录,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传统艺术品。”孙欣如数家珍。

“鬼谷下山”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市场价值,孙欣认为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历史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决定的。

而青花瓷的文化历史价值又与其科技工艺价值密切相关。火与土的艺术,1100℃-1300℃的高温烧制,这些独特的工艺使青花瓷的文化历史价值得以较好的保存,纹饰千年不变。青花瓷也因此成为了研究中国时代特色和历史风格的最好工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被誉为国瓷。

青花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在明代渐成主流,在清代发展到顶峰。青花瓷的魅力不仅来源于逐渐完善的科技工艺技术,而且取决于逐步成熟的美学艺术。

以唐青花为主要收藏方向的职业收藏家孙欣说:“唐人原本不喜欢蓝色,西域的波斯人和伊斯兰人才喜欢蓝色。在唐代,青花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交换,换取外汇。直到元明时期,一些文人把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用于青花瓷的装饰后,青花瓷才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人的最爱。”

在目前市场上,元代的青花瓷卖得比较火,炒得也比较热。此外,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传世和出土的青花瓷比较多,收藏爱好者也比较容易接受。

拨开“云雾”见真身

对于大众来说,认识青花瓷的价值容易,但是鉴定青花瓷的价值、真伪却很难,那么如何鉴定青花瓷?孙欣认为,首先要走出“年代越久远的艺术品,价值就越大”的误区。一件艺术品有4种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技工艺价值,美学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前三种价值决定它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前三种价值的综合判断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而不是越老的东西越值钱。

“辨真伪”、“断年代”、“定窑口”(哪个窑口生产的)、“评价值”是鉴定青花瓷的四句行话。随着市场造假之风的盛行以及造假水平的提高,真伪问题成为了目前收藏家所需承担的最大风险。

鉴定青花瓷的真伪,孙欣介绍目前最好的鉴定方法就是科鉴与目鉴的结合。目鉴就是用眼睛去看胎、看釉、看造型、看材、看纹饰,这是一种传统的鉴定方法。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的科学仪器,运用物质化学或者光学的方法对传统艺术品进行科鉴。

由于一件艺术品有其自然和社会属性,因此,目前比较理想的鉴定方法就是科鉴与目鉴的有机统一。其中科鉴是基础,目鉴是关键。目鉴需要长期实践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科鉴适用于各层次的人群。

除了真伪的问题,孙欣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还要注意市场问题。作为经济主体的收藏家必须要懂经营,对艺术品市场有所了解,对特定的客户群有所了解,在收藏过程中学会以“藏”养“藏”,即以藏品来养藏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家藏陶瓷


今年65岁的蔡春色走上收藏之路源于偶然。1980年,他在南安老家认识了一个古玩商,对方很慷慨地送给他砚台、笔筒、印泥盒等三件陶瓷。蔡春色感到很不好意思,就掏出120元买下了一个民国时期的花瓶。正是这个花瓶为蔡春色打开了陶瓷收藏之窗,回家后,他仔细摩挲着花瓶,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虽然当时120元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后悔,从此爱上了收藏古陶瓷。现在那个花瓶价值至少七八千元,但是蔡春色说他舍不得卖,打算留作纪念。25年来,蔡春色总共收藏了大大小小六七千件从战国到民国时期的陶瓷,大部分放在同安影视城养心殿后的南国古物世界艺术馆供游客欣赏,他家还有一个150平方米的地下室也摆满了藏品。其中光是毛主席塑像就有几十尊,最高的达2米,在国内相当罕见。蔡春色坦言,他刚刚走上收藏之路时交过不少学费,有一次他到一位古玩商家里,对方拿出一个清三代的花瓶,工艺相当精美,当时天色较暗,蔡春色来不及细看,就花几百元买下了。回到家后他拿醋一洗,才发现是仿制品。类似的经历还有不少,到底亏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蔡春色也有得意的时候,去年,他花了一千元从江西一位古玩朋友那里淘到一样奇怪的东西,看上去是两个羊头,造型与樽相似。他拿给许多专业人士鉴定,大家都惊呼从未见过,但肯定是战国时期的精品,价值无法估量。还有一次,鼓浪屿一个专门收破烂的人要卖给他一个花瓶,蔡春色一看,那花瓶是六角形的,并有镂空的花纹,明显带有民国时期的特征,便出价500元买下了,现在这件宝贝的价值至少有几千元。不过蔡春色说他不打算卖掉他的藏品,他计划再开一个古物艺术馆,让陶瓷收藏更普及,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欣赏他的藏品。收藏建议:建议收藏年代在民国之前的陶瓷,造型越独特,风格越另类者越佳。比如砚台,传统造型均为长方形,蔡春色却收藏了不少鼓形、八角形、古筝形的砚台,有的还带有抽屉,价值显然比普通砚台高得多。另外,民国后的陶瓷,如果有纪念意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值得收藏。蔡春色就曾在上海豫园买到一对花瓶,瓶上画着一枝红梅,上有喜鹊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旁边写有“民国38年”的字样,显然,那是为纪念中国解放而制的,虽说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特殊意义,价值当然高于同类产品。同样道理,文革期间的毛主席塑像之类也有很高的价值。鉴宝经验:古陶瓷年代久远,由于长时间的空气流动摩擦,外表形成包浆,手感柔润,不像新品、赝品,摸起来有刺手干涩的感觉,所以在鉴别古陶瓷时,要养成摸挲的习惯。另外,新品或赝品就算仿做出历经千年沧桑的旧色老斑,但还是掩盖不住刺眼的火光,与真品柔和的玉质感截然不同。蔡春色还有一个秘诀,就是用醋洗,真品越洗越会现出古旧面貌,而仿品则会越洗越新。收藏途径:有几个古玩市场值得一去,例如北京琉璃厂、潘家园、上海豫园、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泉州等。福州花鸟市场也可以找到一些古陶瓷。另外,厦门白鹭洲古玩市场每周五都有许多古玩小摊贩云集于此,不妨经常去逛一逛,也许会有所斩获。

乱世藏金盛世瓷 青花藏出千万身价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据了解,我国目前有近1亿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其中以“捧瓷大军”最多。在瓷器收藏品当中,专家称,收藏应首选“青花瓷”。 近年来,清三代官窑青花瓷器尤其受到市场热捧,其中珍品更可能十年价格番上千百倍。巨大的升值空间,使青花瓷成了收藏市场的“宠儿”。

稀世品十年价格番千百倍

青花瓷,又称“蓝花”,“白釉青花”或“釉下蓝”等,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再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兰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因此色彩永不褪脱。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或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美不可言。

从最早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青花始于唐,宋时加以继承,成熟于元,而兴盛于明、清两朝。可以说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史上沿袭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并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的陶瓷史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早在元朝,我国的青花瓷就销往海外,从欧洲中世纪开始至现在,收藏精美的中国古青花瓷是西方国家皇室成员及贵族富豪们相互夸耀或斗富的一种资本。在国外的大型拍卖场上,人们为了购得一件中国古青花瓷,争相竞价,千金一掷的现象屡见不新。 而在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青花瓷也是当前收藏和投资着们所关注的热点。近年市场情况显示,国内青花瓷行情看涨,甚至流落国外的青花瓷也有回流迹象。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资深古陶瓷鉴定、收藏专家梁戊年表示,随着陶瓷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花瓷的收藏与投资价值,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直接带动青花瓷的价格步步走高。

2005年9月,明代青花瓷器在佳士得、苏富比秋拍中成绩斐然。正德青花阿拉伯文四方瓶,以前所未有的1374万元人民币(折合169.6万美元)成交价闯入拍卖千万阵营,昭示着明中期青花瓷市场“日照已炙”。2002年11月伦敦博汉斯拍卖行,拍过一件成化青花缠枝百合宫碗,成交价为904250英镑(约合1338万元人民币)。其造型端庄圆润,发色淡雅,腹部与内壁绘的百合花朵硕大,双勾后淡平涂,叶子也如此,正是“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写意画法。整体画面的花朵与叶子间大量留白,不去填充,是成化青花的典型特点。而这碗的卖主在1947伦敦购入此碗的价格为475英镑,50余年价值上涨两千倍,令人咋舌。

跟国外市场相比,近几年的国内市场也毫不逊色。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弘治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盘。胎质细腻,内壁绘“三多”、栀子花纹饰,古拙不失艳丽,层次感强烈。当时成交价为286万元人民币。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的一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直径19.5厘米,成交价118万港币。

梁戊年介绍尤其是那些存世量稀少的精品青花瓷,升值空间更是难以想象,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的追捧,现在的清三代官窑瓷器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十年间价格上升了不止千百倍。

青花瓷器主要以观赏性较强的花瓶、大的瓷盘、文人用器等最为名贵,其中文人用器又分稀有性与普通性,当中又尤以稀有的文人用器价格较高,升值空间更大。比如一个个头较大、市场上较少见的清康熙青花笔海,2004年售价2万元,现今至少也价值3.5万元,其收藏价值比小型笔筒要高很多,年均增值幅度达到30%以上。倘若是造型独特艺术性强的青花瓷器,则升值幅度更快,一年升好几倍都有可能。相比之下,而香炉等普通家庭用器收藏价值则逊色很多。

青花瓷收藏有讲究

青花瓷器的历史悠久,传世品数量众多。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在每次拍卖会上,各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都可以见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

梁戊年表示,其中“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近年来尤其受到市场热捧。这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很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十分惊人。2007年初,广州艺拍迎春拍卖会上,一只康熙朝的青花八美图瓶以121万元的价格成交,一时成为广东瓷拍市场上的一大热点。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识别。

百件民间收藏宋代民窑瓷器深圳展出 邀专家品鉴


上周,苏富比一个宋代定窑刻花小碗拍出了1385万美元,该小碗早先仅花3美元从旧货市场买来,顿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4月21日下午,“首界珍宝在民间”——宋瓷品鉴会在深圳市五洲宾馆盛大举行,现场展出品鉴宋代五大名窑珍瓷艺术品近百件,而这些艺术品大多在民间流传了多年。

此次鉴赏会由张荣峥先生与国内多位收藏家共同策划展出。品鉴会主题为“珍宝在民间”。主办方希望以此行动唤醒各界对民间国宝的重视与保护,减少文物流失,协助权威部门对文物的定量。

品鉴会特地请来5位全国著名专家,为展出的珍瓷鉴定品赏。其中,包括北京巿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学海,中国古陶瓷研究协会会长及秘书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古陶瓷研究所、国家一级研究员、北宋汝窑、钧窑发掘研究者赵青云等。

宋瓷

作为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之作——宋瓷,打破了唐代半陶瓷的僵局,烧制出真正的瓷器,更有五大名窑争相辉映,进入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代,中国陶瓷发展最辉煌时期。宋瓷以素雅、穆静,简练、含蓄,润泽、细腻举世闻名,各大窑口精品辈出,精彩纷呈有:汝瓷——云破天青;玉釉堆脂、官窑——紫口铁足;瑞玉如冰、哥窑——金丝铁线;聚沫攒珠、钧窑——窑变万彩;烂若锦霞、定窑——芒口饰金;画脂雕花。耀州窑——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湖田窑——白闪影青;莹润清新等均是陶瓷发展历史不可逾越之佳品。

艺脉相承 去湖北美术馆看“鄂湘赣皖当代漆艺、陶艺展”


陈冀湘《刮骨疗毒图》,漆艺。湖北美术馆供图

楚漆、楚陶艺术作为楚文化的一部分,曾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辉煌。这也为楚地的当代漆艺、陶艺承续文化、生发特质提供了基础。由鄂湘赣皖四省文化厅联合主办、湖北美术馆承办的“艺脉相承——鄂湘赣皖当代漆艺、陶艺作品展”今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幕。

来自鄂湘赣皖四省60多位艺术家的120余件作品,代表着各地漆艺陶艺在本时期发展的水平,将在展览中亮相。这些漆艺陶艺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多元的艺术取向,题材广泛,造型独特,从某种程度上为观众们勾勒出同受楚文化滋养的中部四省在传承艺术脉络中的概貌。来自安徽的参展艺术家丁南洋称,漆艺、陶艺一般多见于院校、厂区,而此次在美术馆展出,终于走向了大众。

据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介绍,湘鄂赣皖四省四省在漆艺、陶艺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与传统的对接及与历史的对话中,其当代漆艺与陶艺不仅形成了特有的漆艺文化和陶瓷文化,而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面貌。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9日,观众可免费参观。

艺术品收藏市场:投资者热土 淘宝者金矿


在保利拍卖会上,经近70轮竞价,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涌入深不可测。业内人士称,没准艺术品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和犀牛角。果真如此?带着疑惑,《证券日报》独家专访馆副馆长徐桃生。

《证券日报》:请您介绍一下馆的情况。

徐桃生: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以陶瓷藏品最多、时代最全、类别最丰、品位最高而著名。馆藏有自唐宋以来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的陶瓷珍品2万余件,以及部分书画杂件。其中近代、现代和当代景德镇生产的陶瓷精品为馆独有,所有藏品构成一部完整的发展史,被誉为“千年艺术殿堂”。

馆藏陶瓷年代准确可靠、品类齐全丰富、科研价值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欣赏和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传播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实物依据。

随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馆将主体进入,设立官网已列入筹备计划中,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大家一定能通过网络走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证券日报》:请您谈谈对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的看法。另外,您是陶瓷行业方面的专家,您觉得目前陶瓷收藏市场的情况又是如何?

徐桃生:当前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我个人认为还是处于“群雄逐鹿”、“泥沙俱下”状态,对于入市的人数可以说是“蜂拥而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个人财富积累。

这其中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处于资本高层的群体,他们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增长切入点,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二是处于资本下层的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收藏这个捷径在短时间内达到对财富的拥有;三是一些电视节目和报刊专栏和拍卖公司的片面炒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本该规范、理性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变得浮躁。

当今的陶瓷收藏市场也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样处于“圈地运动”时期。无论古陶瓷和现代艺术陶瓷收藏都缺乏理性,盲目跟风,只注重名声和名气,名声、名气成为价格的标尺,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品来讲它内在的真正价值。这就使很多藏家们难以逃脱“吃药”,“打眼”的尴尬。陶瓷艺术品是综合的艺术,作为一个理性的收藏者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来考量才能得出它真正的经济价值,从而确定自己的取向。

《证券日报》:投资客接连在楼市与股市“碰壁”,收藏品可能成为他们转战的另一个“战场”。去年年底出现普涨行情后,国内收藏品市场是否遭遇到新一轮行情还是泡沫的“节点”考验?您认为,热钱现在是否已瞄准了艺术品收藏市场?如果真有大量热钱涌入的话,对艺术品收藏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桃生:从不久前的几场拍卖和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所谓热钱瞄准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经显露端倪。

我前面讲过:处于资本高层的群体,他们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增长切入点,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在某种层面上讲,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投资收藏者,而是投机者。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客是在转移资金,规避纳税。当然也有很多是为提升企业文化而进行的文化投资,还有是利用闲散的资金来进行收藏,兴办博物馆进行文化和文物的保护传承,弥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的不足。

如果真的有大量热钱涌入的话,我认为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会带来一场“金融风暴”,在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的情况下,很多入市者一定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各类媒体也应该进行理性疏导,多从保护传承,艺术欣赏的角度来宣传,正确引导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发展取向,防范于未然。

《证券日报》:业内人士称,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主角前几年是当代艺术,这两年是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目前瓷器和犀牛角的上升势头很猛,没准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和犀牛角。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

徐桃生:陶瓷历来是收藏品中的大宗,随时随地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这种说法我基本表示赞同。

从古陶瓷来讲,它的文化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容易保存,决定了它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执牛耳地位。

从当代艺术陶瓷来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多陶瓷艺术家经过个性张扬阶段的历练,渐渐也都进入纯艺术化理性创作的时代,艺术造诣和水准都日趋成熟,不乏有许多精品投放市场。一大批青年陶瓷艺术家也逐渐成长起来,这些人都在逐渐摆脱和完全摆脱传统艺术思想的束缚和工匠习气,跟随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应该来说是具有收藏潜力的。

至于犀牛角成为收藏主角,我不敢苟同。一是从珍稀动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它不应该成为收藏主角;二是作为艺术品它体现的主要是稀缺性和作者的手工技艺。

总而言之,对收藏者来说还是二个字“理性”,任何一件艺术品还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几个方面来考量,来决定自己的收藏取向,至于谁是主角并不重要。

《证券日报》: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投资量占到艺术品投资市场总量的4到6成。这些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能量远超过个人投资者。这对于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形成泡沫?

徐桃生:有影响,并且很大。我们常说物有所值,如果物超所值,就是泡沫。因为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能量远超过个人,就像团购一样,他们的目的是投资,不是收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取向是以增值为目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为达到抢先占有,必然会使价格攀高,使价格超过价值,在价格与价值之间造成空洞,形成泡沫。

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值的,你将它的价值超前消费了,弥补这个空间时间究竟是多长?谁也难以预料,如果真的产生收藏泡沫,要想恢复市场恐怕要百年左右。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历次收藏高峰的间隔期,这点不无参考价值。

《证券日报》:对于艺术品收藏市场而言,是否需要大量资金介入来帮助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发展?

徐桃生:当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介入可以推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通过市场的繁荣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更多的从业者带来利益。但还是要重申“理性收藏”,如果业界都能“理性收藏”,诚信交易,国家法规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到位,我们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才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平台,投资者的热土,淘宝者的金矿。

艺术品投资

资本唯炒收藏唯实

国人有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金”,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浮沉起落。如今,经历了32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国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被外媒称为“史上最牛盛世”的年代里,又一次启动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高潮。

中国嘉德2007、2008、2009连续三年的春秋拍及其他拍卖总交易额分别是17.48亿元人民币、18.21亿元人民币和27.12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总交易额则高达21.28亿元人民币,创出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态势,即就是在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国内资本对于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的热情始终未减。

随着大量的“先富起来”的房地产开发商、矿产开发商纷纷进入,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热浪一浪高于一浪。近来有“唐宋八大家”之称的宋代著名书画家黄庭坚书写的《砥柱铭》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拍出了4亿元的天价,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狂热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品市场的高涨引来了国内众多资本高手的关注,也间接导致了21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于在国内战乱期间流落到国外的国宝级艺术珍品纷纷通过拍卖的形式回归国内。如此众多的资本高手何以一夜之间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情有独钟,主要还是看中了艺术品所具备的资源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不管是在股市,还是在艺术品市场都是适用的。

根据最新的媒体报道,云南地区的黄龙玉在6年之间从每斤几毛钱涨到了每斤几万元,从中不难看出,资本推手的疯狂程度。换而言之,如同今年的农产品(15.59,0.40,2.63%)市场上对绿豆和大蒜的炒作一样,与其说是农产品价格的回归,不如说是资本炒家的杰作。现在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上,虚火上升的背后浮现出来的却是各路资本的黑手。更为令人吃惊的是,资本炒家们把股市里个股炒作的手法搬到了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周期内,集中优势资金对一个书画家的作品展开地毯式轰炸,将其作品的价格抬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再出货走人,让“击鼓传花”的接力人抱着一大堆物所不值的书画作品欲哭无泪,成了资本炒家的牺牲品。

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仅引来了众多资本炒家,也引来了众多赝品的纷纷出笼。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面前,再加上艺术品市场上向来就有“买假自认”的潜规则,使得艺术品市场上堆积了太多太多的赝品。这也难怪,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屈辱的战火历练,大量的国宝珍品流失国外,残留的一些民间珍品也在十年浩劫中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使得如今的人们为了一睹中华文明的珍品,要么得远赴伦敦大英博物馆,要么得通过仿造。就连价值四个亿的《砥柱铭》,也有业内人士指为赝品。

由此看来,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退,赝品的造假情结便永不得宁日。现代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赝品的“造旧”技术日益逼真,就算你是业内鼎鼎大名的一流鉴别高手,也不可能不走眼,这给以“唯实”为宗旨的艺术品收藏业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万千赝品之中淘到一件真品,的确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就跟如今各家电视台热推的《鉴宝》栏目一样,各个鉴定专家的目光也是姿态万千。

艺术品市场热了,国宝回流了,资本炒家玩疯了,“造旧”工匠赚狂了,真正的收藏专家的眼泪为谁而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