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北宋官窑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北宋官窑瓷器的鉴别 卡米亚瓷砖 北宋汝窑瓷器鉴别

2020-04-22

北宋官窑瓷器的鉴别。

钧瓷在北宋为何处于鼎盛时间,这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正是这多种因素,为钧瓷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保证。

在政治上,宋朝采取“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政策。宋朝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而临着辽、金、夏诸政权的威胁和人侵,统治者对内集权,强化统治,对外忍辱求和,甚至屈膝称臣。虽然处于外临强敌、内乱不断的局面,但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却依然挥霍奢华,生活腐败。他们大兴土木,建造豪奢的楼阁庭院,搜尽天下奇花异木,供自己欣赏玩弄。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北宋钧窑天青釉碗(1925年鄢陵县出土)

虽然宋代统治者沿袭了唐朝的奢靡享乐,但在享乐情调上却是大相径庭。唐朝盛世付那种绚丽、张扬、富贵、安乐的情调已不复存在。宋代统治者均审美格调中,更渲染着一种忧虑、孤清、典雅的气氛。宋代知识分子的数量超过了之前任何朝代,他们取代世家大族成为中坚力量,影响着整个时代文化走向与审美风尚。精美、典雅、神韵及成是他们追求的审美情趣。

在经济上,宋代是封建社会转型阶段,虽然主导性经济依然是自然经济,但是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而城市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市场空间,构成了区域性市场的枢纽。城市经济意义的提高,使得城市工商业队伍不断扩大,宋代坊市合一,城市店铺林立,为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条件。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北宋钧窑天兰釉钧瓷三足炉(1963年禹县出土)

宋代“草市”的形成,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成为沟通城乡经济的纽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陶瓷行业的蓬勃发展。宋代瓷窑遍布全国,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和大量烧造民间用瓷的民窑,生产规模巨大。由于它们在工艺、釉色、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窑体系,钧、定、汝、官、哥五大名窑体系。这些都为钧瓷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

在文化上崇文抑武的政策给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文人画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顶峰,它不拘泥于形式,追求“象外之象”、“韵外之旨”的艺术境界,同钧瓷的窑变釉画有异曲同工之秒,得到了美学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李雪亚:北宋钧瓷的繁荣时期-《》

宋代钧窑天青釉瓷盖罐(1987年收)

由于知识分子阶层的形式与壮大,宋代美学思想已经趋于成熟阶段。以儒释道的哲学观点和认识方法来研究美的本质和审美规律,把主观的审美体验和意境情感放在了美学的主导地位。宋代提倡崇尚自然,提出了韵趣意境等审美理想,特别是“意境”这一概念被当作重要的美学范畴和美学理想肯定下来,与钧瓷的“窑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取得了很好的契合。倡导“返璞归真”的审美追求,对钧瓷的造型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文作者:李雪亚,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当代青年钧瓷艺术家,1973年出生在禹州市神垕镇,高中毕业后进入神垕镇镇办瓷厂——东风瓷厂工作,李雪亚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的《金钟壶》、《南瓜壶》、《盖壶》、《提梁壶》均荣获河南省陶瓷设计大赛银奖;《樱桃壶》获得最佳创意奖;在这里学习了制坯、配釉、上釉等一系列与钧瓷相关的工艺制作流程。1996年,东风瓷厂宣布解体,不久,李雪亚便跟随丈夫张韶璞创办了永春钧窑并发展至今。

李雪亚钧瓷作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艺术品市场繁荣昌盛 收藏钧瓷成为新时尚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处处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特别是文化艺术品与时俱进,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儿。沉睡百年的钧瓷迎来了复兴的曙光,听到了时代的召唤,穿越了世纪的尘封,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在时光的磨砺下更加彰显其诱人的光彩。

当代钧瓷珍品的诞生犹如一位刚从深闺走出来的“闭月羞花”,端庄秀丽、高贵圣洁、清纯典雅,以难于自弃的天生丽质昭示天下。任何看到它的人、知道它的人、了解它的人都会被它的“窒息之美”所深深打动。钧瓷用实力征服了世人,再现了北宋名瓷之首的风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懂得了文化艺术品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胜过了山珍海味,以及世上所有的美味佳肴。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今天的中国已步入了文化产业兴盛的新时代。

文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昌盛,带动了钧瓷产业的发展。饱含民族特色的“钧瓷文化”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苏醒后的钧瓷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起来。现在依托“钧瓷文化”而兴起的诸多瓷种也竞相发展,各类陶瓷企业已有几百家。禹州陶瓷业“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钧瓷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产业的不断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钧瓷产业与经济社会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循环。钧瓷产业的兴起诠释了千年艺术瑰宝的深厚文化底蕴。

今天的禹州重振了昔日的“钧都”风采,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授予“中国陶瓷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到处充盈着浓厚的古陶瓷文化气息,就像一个天然的钧瓷博物馆。琳琅满目的钧瓷佳作汇成了瓷的海洋,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瓷器是世界文化艺术品中的一枝独秀。而钧瓷又傲视群“瓷”,用其特有的神奇“窑变”记录下我们绚丽多姿、变幻莫测的世界。浑然天成、无懈可击的“窑变”釉彩与别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型完美呈现了钧瓷作品的超凡脱俗、美妙绝伦,使它独占鳌头,成为北宋名瓷至尊,代表了当时瓷器的最高标准,获取了专供皇家御用的殊荣。

近年来,现代珍品钧瓷被视为国宝,常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馈赠国外政要。当代国礼钧瓷,以其精美与昂贵,再现了北宋钧瓷的尊贵奢华,让赞美钧瓷的谚语佳句又重新流传起来。钧瓷以国礼的荣耀现身世界,以及众多明星、富豪的珍藏,都给古老的钧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它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收藏钧瓷成为新时尚的格局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瓷器上看雪


□黑王辉文图

近来,一场瑞雪如期而至,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冬天里看雪,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其实在前人留下来的瓷器上,也有许多美丽的雪景,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看瓷器之上的那些“雪”。

江边看“寒江晚渡”。图一是一只民国时期的雪景壶,和现在用的烧水壶有些类似,有壶把和壶嘴,壶高10厘米,口径6.5厘米,身长14.3厘米。这种壶有壶把可以手执,因此在古代也叫“执壶”。壶身施以粉彩,展示的正是冬天的傍晚,降雪之后,寒江晚渡的情形。如果身临其境,站在江边,只见江天连成一片,迷迷蒙蒙,雪白茫茫,飞雪仍在缓缓飘落,四周一片凄迷。一只孤舟由江心缓缓驶向江岸。江边的老树上,枯草上,房顶上都落了雪,小径被雪覆盖,没了道路,只有行人深深浅浅的脚印,走向远方。壶的另一边有题款:“寒江晚渡照塔影”,“时在乙酉冬月,凌云作”。凌云字美材,斋名凌云轩,江西新建人,是清末民初很有名望的粉彩画家,与“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是同乡而且私交甚好,颇受其影响。

桥边看“红梅映雪”。图二是一对民国时期的粉彩棒槌瓶,敞口,细颈,丰肩,圈足,因呈棒槌状而得名。瓶高58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厘米,瓶上的图景是著名的“踏雪寻梅”图。“踏雪寻梅”源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元代的剧作家费唐臣在《贬黄州》中有“为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之句,正是说

他。只见桥边寒雪,有红梅绽放,雪白梅红,相映成趣,孟浩然骑驴而来,拾桥而上,风尘仆仆,意兴盎然,只为看一看梅间雪白,雪中梅香。孟浩然的旁边有扛着几枝梅花的仆人,他们闭着眼睛,似

乎也被这梅香陶醉。有雪有梅有心情,冬天当如是。

山间看“江山瑞雪”。图三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冬瓜罐,敞口,短颈,丰肩,束腹,圈足,因形似冬瓜而得名。罐高32.5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7厘米,罐上展现的正是“江山瑞雪”图,只见莽莽苍苍的山间,有红色亭台,七层高塔,有连在江上的回廊,山上青松苍翠,纷纷瑞雪,飘落山间,一片洁白。一位头戴斗笠的隐士,正在山间路上,仰首远眺,江山如画,大地苍茫。他身后的小童扛着一株红梅,正随他向前走。边上有题款“江山瑞雪”,“辛巳年宜民作于景德镇”。

北宋定瓷的辨伪


定瓷是以工艺闻名天下的,它的印花和刻花技艺开创了北方装饰工艺的先河。它的造型独特,技艺精湛,装饰题材丰富,因而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品,一般可以从造型、釉色、装饰花纹和底足等几个方面来鉴别。

定瓷作为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白瓷,是其他陶瓷无法效仿的。因此在辨别定瓷的真伪时,首先看它的造型,真品

定瓷是以工艺闻名天下的,它的印花和刻花技艺开创了北方装饰工艺的先河。它的造型独特,技艺精湛,装饰题材丰富,因而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品,一般可以从造型、釉色、装饰花纹和底足等几个方面来鉴别。

定瓷作为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白瓷,是其他陶瓷无法效仿的。因此在辨别定瓷的真伪时,首先看它的造型,真品的造型端庄典雅,线条自然流畅,而仿品的造型一般比较拘谨。第二,从釉色来说,定窑白瓷是白中泛黄,白中泛青,仿品的釉色过于白,给人一种煞白的感觉;第三从装饰花纹来看,定瓷有刻花、印花等多种工艺,它的花纹十分清晰,而仿品的装饰工艺简单,尤其印花的效果十分拙扑;最后从底足的处理方法来看,定窑白瓷的底足不是很规整,底釉也不是很均匀,一般有漏釉的痕迹,而仿品的低足比较光滑,底釉比较均匀。

禅学的钧瓷


日前去宋钧研究所潘世豪处探访,展厅内佛教内容的钧瓷产品不少,或钵或炉或佛像。得知潘君近年来为寺庙等地创作了一些作品,瓷品端庄大气,颇显其对禅学的理解,并通过钧瓷这一特定物化形态对禅学进行了诠释。继而清茶一杯、禅茶一味,坐而论道,引发了一些禅学对钧瓷创作的作用和影响的思考。

禅学的钧瓷

禅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也可称谓“思维修”或“静虑”。大意是指一心思维研修,得以定心。参禅则是通过虚灵宁静的环境空间,把外在事物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禅学的精髓也就是用直接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

宗教信仰是人们的自由选择。但是宗教中的一些思想精髓和行为方式却有着普世的作用和意义。如佛教中的禅学就是其中的一种。特别是禅学中的静修,尤值得借鉴。纵观钧瓷历史沿革,前些年,可称得上是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鼎盛辉煌的时期。钧瓷市场日益火爆繁荣,钧瓷声音响遍大江南北。耀目的荣誉桂冠,纷纷花落钧瓷之家。大大小小的展会,琳琅满目的金奖银奖,总能见到钧瓷的身影。或为生计,或为市场,或为荣誉,或为金钱。于是,总有人在忙碌地追捧着、紧张地劳作着……繁荣昌盛的背后,却掩藏着喧嚣和浮躁。人们难得静下心来,进行一些深入的静虑和思考。近些年来,钧瓷市场日趋平稳,甚至有些冷清。而这又恰好为忙碌紧张数十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静修”的时机。

静修是一种修为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学习它,运用它,不必拘泥于它的形式。菩提本无树,静修在心中。毕竟在钧瓷从业者当中,有佛教信仰的人并非众多。或双掌合一,盘腿静坐;或闭关修炼,数年累月,这只是外在的形式,关键是要领悟静修的精髓和实质。静修是一种心悟,是一种为了内在的安宁和超越所做的操练。它要求的是人们将物欲暂时抛弃身外,将金钱、地位、荣誉等已获得的物欲视为浮云,而用思考的方法来滋润自己的心灵,开启本具的智慧。静修,实质上是为今后的超越奠定思想理念的保障。

总体上说,静修是一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陶冶性情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到钧瓷世界,从宏观而言,静修之机,不妨思考静虑一下钧瓷的本源问题。前些时就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即钧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钧瓷的特征究竟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然,由于个人的角度和理念各异,其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但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不仅是理论上的探讨,也会对实际制作者在理念上有一个指导作用。本质和特征的厘清,会对以后实践的走向提供方向性的途径。从微观而言,作为自我,认真地安静下来,剖析一下自己,想明白心底追寻的最终目标,不必计较前面的得失,不必在乎取得的功名利禄,从头做起,以一种最本真的心态去看待当下,放眼未来,分析出自己的技术特点,梳理一下自己的制作理念,瞻望一下自己的发展态势,这样才能从我做起,从本真做起,使思想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静修是一种力量的储备,智慧的启迪;静修是一种对过去的否定,也是对明天的希冀。历史总是以一种曲折的态势向前发展,眼下的钧瓷冷清意味着未来的更大爆发。因此,静修更是为超越进行的一种思想和理念的蜕变。从这个角度理解静修,就能够静下心来,甘于寂寞,抛除杂念,去深入地进行一些问题的思考。把一些问题和道理想清、想透、想明白,这也就达到了静修的作用。

钧瓷的鉴定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其主要表现在: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些流动的画面,变幻莫测,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各种绝纱奇景,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星辰满天、寒鸦归林等,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尤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时刻,河南省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原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的钧瓷,制作成名为“豫象送宝”的特大钧瓷瓶,作为贺礼送往香港,表达了河南9600万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良好祝愿。整件贺礼由瓶、座、墩、展台四部分组成,高贵的窑变紫红釉钧瓷瓶和宝石蓝色的座墩上下叠放,三个部分总高1997毫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其中墩为鼓形,饰有鼓钉。钧瓷瓶的造型则借鉴于传统的观音瓶造型,古朴端庄,浑厚肃穆。整体釉色经红色为主,红中泛紫,紫中透蓝,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美。当代钧瓷取“宋钧”釉厚均匀,采“元钧”聚色成形,继千年传统技艺,融现代美学情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所珍藏,收藏界也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不仅会为它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的釉色感到惊奇,而且更会为它浑然天成,极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的窑变景观所折服,它的可贵之处也就体现在这一点,钧瓷的窑变釉色是任何美术大师也不可能设计绘画出来的,“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对钧瓷窑变的形象说明。

钧窑瓷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珍品,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北宋官窑汝窑瓷器的鉴别


宋官窑创建于北宋徽宗时期,在宋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宋瓷之粹。南渡后,因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故宋代官窑有南北之分,南宋人叶置的《坦斋笔衡》曰:“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与修内司,器,名内窑。澄泥为范,及其精致,釉色润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这段文字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官窑瓷器的珍贵治资料,它言简意赅,把宋代官窑瓷器建立的原因、时代、沿革及其建窑地点作了明确的叙述,使我们对民窑“受命”烧造“贡瓷”至皇家“自置官窑”烧造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据前述《坦斋笔衡》记载,州治临汝应为其遗址所在地,然而,临汝遗址始终未能获得考古证实。197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窑器相同的标本,并对它进行了两次科学化验,其结果与50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传世汝窑洗的化学数据相同。

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说明二者的窑口相同。但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数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作为定论。1986年11月、12月间,上海博物馆清凉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线索,对当地窑址作了进一步调查,共采集汝窑瓷标本40余件,并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上述调查与发掘工作,证明了《坦斋笔衡》所载的“宫廷先命汝州烧造贡瓷,后自置官窑烧造”的历史的真实性。但《坦斋笔衡》提到“京师自置”,而宝丰清凉寺窑址并不在京师,这又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京师”应理解为泛指朝廷,自置官窑地点当然也可以不在京师。就文字上讲,“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与上文的“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是紧密相承的句子。其中的“自”与“命”二字是相应而言的。“命”是朝廷指令民窑烧制贡瓷而的,“自”则是指朝廷自身建窑而言。因此,“京师”应是朝廷的代名词。这种类似句式还见于陆游《老学庵笔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此处“故都”实为北宋朝廷的借代,非指地名。因此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是一致的。纵观中国陶瓷发展史可知,民窑也罢,钧窑也罢,均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为这是建窑烧瓷的必要条件。没有烧瓷的主要原料瓷土及其所用的燃料(木柴与煤)等自然条件,是无法建窑烧瓷的。

如何鉴别钧瓷的好坏?钧瓷鉴定技巧!


如何鉴别钧瓷的好坏?钧瓷鉴定技巧有哪些?买到一件钧瓷作品,我们应该如何评定其好坏及价值?小编就本文从钧瓷质量标准及常见的瑕疵来教您如何识别钧瓷的好坏!让您轻松掌握现代钧瓷鉴定技巧!

作为经常接触钧瓷的朋友,建议首先准备一个30-100倍的放大镜一个,用于查看钧瓷釉质、釉色、开片、气泡等细微特征,没有也没关系,通过阅读本文您也可以判断各大概!

鉴别钧瓷好坏第一步:

到手一件钧瓷,首先我们从做工上观察是否存在瑕疵,一旦存在明显的瑕疵的,价格也就不会太高,价值就无从谈起,这也是钧瓷珍品少之又少的原因(十窑九不成),那么常见的钧瓷瑕疵有哪些呢?(这里的瑕疵指的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无需放大镜):

1.器型变形明显(比如歪、口部或耳饰变形);

2.器型表面明显出现泥渣、坯泡、疙瘩的,用手抚触感觉明显的(因厚釉形成的局部釉面突起为正常现象,而非瑕疵);

3.釉面流足超过足底1/2(二分之一)的(钧瓷讲究釉不过足);

4.表面出现明显漏出胎体的凹坑(即脱釉、缩釉形成的暴露胎体的现象);

5.表面出现明显影响艺术效果的小孔的;

6.表面出现明显缺釉漏出胎体的;

7.表面出现明显的突出的杂质的;

8.釉面出现明显的划手的破裂气泡或开裂的;(注意区分开片与开裂:什么是钧瓷开片?)

9.胎体出现明显的炸裂的;

10.出现磕碰造成的釉面破损的;

如果存在以上任何一项瑕疵且非常明显已至严重影响艺术审美效果的,则为次品,无价值或价格从低论!

另外,《中国钧瓷年鉴·第一卷》中载有禹州官方的“钧瓷等级标准及质量分级图表”(读者可以点击查看)

鉴别钧瓷好坏第二步:

看是否是名师名窑作品:具体通过钧瓷器型底部的底款来判断,大师作品一般是手签款(在泥胎未烧前手工书写的字),名窑底款一般为窑口名称的印章或相应文字,钧瓷名师名窑作品价格一般高出同类市场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几十倍。具体可以百度搜索“禹州钧瓷大师”名录看看有哪些大师!大师又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认证的大师,相应价格也有悬殊!

鉴别钧瓷好坏第三步:

看钧瓷烧制工艺判断其价值:钧瓷的烧制工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柴烧钧瓷 ≥ 煤烧钧瓷 > 碳烧钧瓷 > 气烧钧瓷,在同师同窑产品下,价格从左至右递减。主要还是不同的烧制工艺其烧制成品率(市场存有率)不一样及艺术效果差异影响价格。

然而:对于没有钧瓷收藏经验的朋友,很难直接辨别一件钧瓷作品到底是煤烧、柴烧、还是气烧,这就需要在观察钧瓷的釉色上有一定基本功,具体可以百度查询相关文章。(推荐文章: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工艺有哪些区别?收藏价值如何?)(这里需要使用放大镜观察相应釉质、釉色、气泡、开片、纹路等特征,不同烧制工艺相应特征各有区别,也是钧瓷鉴定技巧所在!)

钧瓷窑变色彩纹路高清

鉴别钧瓷好坏第四步:

看钧瓷釉色窑变效果、意境:到这一步已经说明这件钧瓷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了,奇特的窑变画面或意境将再次升华此件钧瓷作品的价值。

首先看窑变色彩是否丰富、窑变色彩间过渡是否自然(使用放大镜观察更为美妙),如果出现钧瓷少见的窑变色彩也是其加分的因素。

再看整体突出的窑变意境,简单来说,就是看到这件瓷器的整体色彩,你第一眼是否能联想到什么画面?比如大河儿女电视剧中的龙凤盘,比如任星航的凤凰涅槃,看上去其窑变画面非常神似一只凤凰展翅的画面,正因为如此,他的凤凰涅槃(钧瓷龙凤盘)已有人出到无法触及的价格高度,曾珍藏一直钧瓷赏盘(龙凤和鸣)也已被有缘人高价收藏!

鉴别钧瓷好坏第五步:

最后说下作品烧制年代,其实笔者一直认为现代钧瓷无所谓年代,清末至以前的出土钧瓷非常稀少,少到就不可能出现在民间,更不可能出现在古玩市场,真正的出土完整的钧瓷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而近代也就是七八十年代禹州一厂、二厂的新工艺钧瓷,虽然收藏火热,价格持续攀升,但不乏人为炒作的可能,对于不懂或不能识别七八十年代新工艺钧瓷的朋友,还是寻找较为有价值的现代钧瓷比较靠谱!(推荐:禹州钧瓷商城)

如果您对本文“如何鉴别钧瓷的好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面评论出留言!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钧友批评指正)

您可能对这些文章还感兴趣:

文章1:钧瓷气烧、煤烧、柴烧风格特征

文章2: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工艺有哪些区别?(图文)

钧瓷猜想:关于新钧瓷概念的提出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钧瓷是世界上的高温变瓷,其最大的特点是用铜元素为发色剂,通过还原气氛成功烧制出高温窑变钧红釉,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铜红釉之先河。高温火中钧瓷的窑变器面给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和新的审美观念。

钧瓷就名称之说有均窑、钧窑、禹州窑;就产地之说有钧州、均州、钧台、禹州;就时间之说有唐代、北宋、金、元、明之说。还有始于唐,盛于宋,普及于元,断烧于明,恢复于清末。就燃料之说有柴烧、煤烧、液化气烧、天然气烧。就釉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朱砂红、胭脂红、玫瑰紫、葡萄紫、黝紫、葱翠绿、鹦哥绿、猪肝、驴肝、马肺、鼻涎。就纹线之说有兔丝纹、蚯蚓纹。火候有高温低温之别,氧化火还原火之分。这一切像像是一根根蚕丝堆揉成一团,拧绞在一起,谁也难分清,谁也理不出个头绪。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 从钧瓷的传承与流变存在的历史疑问,首先需要厘清钧瓷与元瓷界说。清末寂园叟的《匋雅》一书中提到过元瓷。曾多面举证:其一,在谈及宋钧与元瓷的区别时写道:“宋钧之紫,汗浸全体,元瓷之紫,聚于二鱼。”其二,在介绍汝窑器物时云:“见一小茶碗,当时皆称为元瓷,其实亦汝窑也。”这样的元瓷小茶碗近人多称为元钧。一定是天蓝或淡蓝色,故此才能与青色汝窑相混淆。其三,在谈及釉料时云:“元瓷之胭脂红宝石料,有者盖寡,珍惜备至,是以仅仅作鱼形。”元瓷之红斑是因为釉料稀缺,不能饰其全器。仅能点抹一两块红斑而已。现存元瓷(近人称元钧)之标本,天蓝红斑器确实极少;其四,在谈到出处时云:“元瓷之紫釉双鱼,即釉里红之始业。”这里指出釉里红与元瓷双鱼是承袭关系,与钧红无关。其五,在谈及器物时云:“元瓷大盘,中晕紫色一大片,殊为艳绝,不必为其鱼也。”另有民国刘子芬的《竹园陶说》中“说器”一章云:“炉以定窑、哥窑、均窑、龙泉窑为最,元瓷、广瓷,建窑已有佳者”这里的均窑炉器应指定宋代,元瓷炉器应指元代。钧瓷、元瓷是两个不同概念。在“辨色”一章中云:“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谓雨过天晴之青。均窑、元瓷之青皆近蓝色。”近代藏家因为宋钧瓷与元瓷之青釉都近蓝色。所以,把元瓷称元钧。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只知元钧,不知元瓷。有云:“宋时紫定,紫均其器皆纯色,元瓷则于青釉中夹紫釉数片。市上流行于均窑类似之天青夹紫片瓷器,今人概以元瓷目之。”民国时余戟门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卷二专述元瓷云:“今市,见胎厚,式拙紫口铁足或黄泥足,釉似汝或似钧之品,均称之为元瓷。”这里所云”紫口铁足“乃元瓷之特点,由以上所述,新中国之前并无元钧之说。全部文献皆言“元瓷”。于是,元代的钧瓷这因“釉里红”工艺的普及而混淆在元瓷中。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中国陶瓷史》第八章元代陶瓷第二节釉里红中陈述:“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工业的重要发明之一,用铜料,需在高温下烧成,对窑室的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这与钧红釉的铜呈色工艺完全一样。”这里的钧红釉没有时间上的界定,是元以前的宋代,也可能是元之后的明初。《中国陶瓷》第五编第一章第四节云:“我国最早使用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是唐代的长沙窑,这时的釉里红器尚处于原始阶段。随着唐代长沙窑釉里红的衰落,目前还没发现宋代有任何窑场曾烧过釉里红器,元代景德镇烧成功了釉里红器,并且创制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品种。”接着又云:“目前已发现湖南长沙窑有通体高温红釉的制品,宋代钧窑则使红釉的烧造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但它的胎釉制备都远逊色于元末、明初景德镇的制品釉里红。”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古代文献最早记载钧瓷的,是明代弘治年间宋诩撰写的《宋氏家规部》,书中记述:“均州窑,深紫者,粉青带红斑者,质甚厚。”明代万历朝高濂撰写的《尊生八笺》书中记述:“若均窑有朱砂红、葱翠青、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清代嘉庆朝蓝蒲撰写的《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述:“禹州士脉细,釉具五色,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清代郭葆昌撰写的《瓷器概述》中记述:“均窑青料中含有铜质,煅炼而变绿(氧化焰)或红紫(还原焰),于是窑变生焉,后乃用铜红釉而制器。“民国刘子芬编著的《竹园陶说》一书记述:”唐宋人尚青,明清人尚红,近日西商则重紫,均窑紫器一枚价值千金。“许之衡,守白合力编著之《饮流斋说瓷》一书。专列有“均紫”一条,“均紫”最浓丽,为古今所艳称。初制时较浓,有类长熟之葡萄;后制则鲜,有类开透之玫瑰,故有葡萄紫、玫瑰紫等其名也。全器纯紫者近已不易一见。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大明会典》记述,明宣德至嘉靖年间,禹州奉命烧造缸、坛、瓶等器,上令光禄寺充用。是河南唯一官窑,列诸窑之首,傅振伦《陶说》译注,河南明代烧造瓷器一栏表中,特别注明禹州神垕(官窑)。可知,钧官窑始于明中期,清同治《禹州志》25卷记述:“禹州窑,旧名钧窑……窑器截止正、嘉间而止。”停烧原因是避讳万历皇帝朱翊钧名,改钧州为禹州,从此钧窑停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