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 导航 >

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

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

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鉴别瓷器真伪 古代瓷器收藏

2020-04-22

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众多。同时,瓷器收藏还是一门学问,收藏者需要对其收藏规律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那么,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呢?

瓷器鉴定收藏,要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既要掌握辨伪识真的本领,也要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要了解历代的工艺美术史、艺术史,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避免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因此,瓷器的鉴别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看器型

许多瓷器都是有时代特征的,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壶春瓶,宋元明清均有烧制;但洪武梅瓶口为梯形,元代的梅瓶胸大。瓷器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个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看胎质

鉴别胎质要从瓷器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代瓷器的胎质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瓷器的胎质较为洁白、精细。

三、看釉面

观察瓷器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

第一类,使用过或者陈设过的瓷器,上面的痕迹和年代感是现代仿品无法触及的。

第二类,从未使用过的瓷器,上面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属于“库藏”,因年深日久,釉面的关泽也是柔和的,有一种自然的“韵光”。

第三类,出土的瓷器,因瓷器在古墓中时间太久,釉面表层收到化学侵蚀,形成了吃土的现象,釉面发乌,用放大镜看能看见很多吃土的土斑。

四、看釉泡

看釉泡主要是看白釉层部分,而不是色釉层。因为古时候的柴窑和现在的气窑烧制出来的气泡是截然不同的,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五、看纹饰

纹饰特征表现在题材、彩料、画法等方面。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此外,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看青料

青料指制作青花瓷所用釉下彩料。青花瓷是明、清主流瓷,各个朝代所用的青料不同是有准确记载的,而不同青料的呈色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由于青花五彩和斗彩瓷也都要使用青料,故而以青花的呈色来为彩瓷断代,一定要注意区分凝聚斑和铁锈斑。

七、看底足

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之说,研究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瓷器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十分重要,很多工艺都可以作为断代的工具。比如元代工匠在底足处理时,是先挖后削,一般是右手握削刀,由外向内,是按逆时针方向操作的,在器胚上会留下螺旋痕迹,于中心收刀。

八、看款识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瓷器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

综合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历代瓷器在器型、胎质、釉面、釉泡、纹饰、青料、底足、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鉴定瓷器的各项依据。但是,收藏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普遍规律中也常有特殊规律,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微拍堂特邀古陶瓷鉴定专家提醒,鉴定瓷器时,不能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反复推敲、慎重定论。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民国瓷器如何鉴别真伪?


民国瓷器如何鉴别真伪?民国时期(1911--1949)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着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在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御制"兰料或料款。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瓷器。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陈设品有:瓷像(人瓷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盂,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

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兰,俗称洋兰。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兰。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

民国时期,瓷器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牡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五伦图,柳树黄鹰,喜鹊登梅,石头记,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凤凰牡丹,耕织图,渔樵耕读,三国故事,竹林七贤等。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山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是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的。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民国瓷器如何鉴别真伪”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

就鉴定来讲,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理智,就是我们获取好方法好捷径的基础。如果没有理性的东西,总想跳跃式的寻找途径、捡些漏,我认为是最危险的。本文主要是论述自己在对古代瓷器“目鉴”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痕迹鉴别方法。

对古陶瓷的鉴定来讲,从传统上,不外乎对瓷器的胎、釉、款识、纹饰、烧造工艺、制作工艺、窑口特征几方面来鉴定。有的书上或者有的专家在讲课中,对一些时代特征的分析非常透彻,目前尚难以突破。但是,也很难让人理解。为什么呢?应为所有结论完全凭自己的感觉所书。比如说,宋代定窑胎子非常致密,釉色非常莹润,有牙黄色泪痕。莹润到什么程度、致密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你认为润、致密;我认为不润、不致密;没法比,无法量化。如果拿宋代定窑的胎质跟明、清代相比,它肯定胎子不是很致密,烧造温度没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的温度高。

许多收藏爱好者反映,瓷器教科书上描绘的词汇,读起来非常动听,却很难理解。究其缘由,主要是感官的东西太多,缺少量化的标准,很难让人掌握。古代瓷器年代的鉴定取决于什么?是鉴定者的感觉?是鉴定者经验的积累?还是鉴定者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如果说三者都有,依然让人难以理解。于是,不知何时鉴定者在神秘光环的照射下令人敬畏,不止让同行迷茫,更让藏友“敬仰”。由此看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式鉴定证书能有这么大的市场了。

对古代瓷器鉴定是否真的没有标准?我认为,鉴定古代瓷器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有广义概和狭义两种概念。

1、广义的概念是类比法。比如说龙泉窑、越窑、临汝窑还有钧窑,每个窑在随着它的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进行类比;同时也可以各个窑之间相类比。由此,得出胎、釉、绘画、款识、窑口及烧造工艺的鉴定方法。关于这五个方面鉴定方法,我认为有关瓷器鉴定的书中已经写的很多了,这里不做赘述。

2、狭义的概念是痕迹鉴定法。是笔者在对古代瓷器鉴定过程中的心得。用观察痕迹的方法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我以为这种方法属于狭义鉴定方法概念的范畴。因为这种方法的特点有两点优势:A、便于入门初学,不掌握基础鉴定方法者应用;B、对具有鉴定古代瓷器能力者,有更上一层楼感觉。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中国历代名窑精品层出不穷,且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还有很多优秀的仿制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在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呢。

一、仿制

1. 纹饰与器型

纹饰和器型的仿制相对容易。最基本的方法是以出土的破损瓷器作为蓝本,直接仿画原件上的纹饰;比较到位的仿制是采用细毛笔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轮廓,然后用透明白纸印出轮廓,再将该纸贴在新的瓷胎上摹。为求得更高水平的仿制效果,利用电脑三维扫描纹饰可以做到与原件几乎丝毫不差。仿制器型也是如此。

2. 胎土和釉色

对胎土和釉色的仿制较为困难,是因为两者对原料都很有讲究。胎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以单一瓷石为原料,南宋之后,随着高岭土的发现,制瓷工艺迎来一大转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让景德镇瓷器自元代起扬名全国。而釉色的仿制则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差异。

3. 出土原料与工艺结合

(1)老胎新绘:利用清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在上面绘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装饰新胎;

(3)旧件新器:将足、流、底、口、颈等各残缺部分的出土物组装在新瓷器中;

(4)复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将残缺部位较少的旧器修补后放入窑中复烧;第二种是指将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重新做坯烧胎。

二、做旧

做旧的手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为主。常见的手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氢氟酸腐蚀釉面,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渗透到被破坏的釉面内,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于容易被识别真伪以及收藏者对仿品品相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做旧方法进入第二阶段。

阶段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做旧以仿传世品的特征为主。比如,高档次仿古瓷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据不同的对象,中药的配方也会略有差异,加少许酒精利于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许氢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除了中药浸泡,其他的表面做旧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烟熏、涂细煤灰等等;至于器物内壁出现的鸡爪纹,在上釉瓷刚出窑时用小锤敲砸即可仿出。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如何鉴别汝窑瓷器的真伪


汝窑瓷器的瓷胎都很薄,这一时期汝窑出产的盘、碗、樽一类的生活用品的瓶壁和瓶底的厚度差不多,和当时其他汝窑瓷器形成了明显的区别。洗、碗盘以及茶盏托的样式受到了浙江越窑和山西耀州窑青瓷很大的启发,模仿的是那个时候的金银器皿,圈都比较足,并且微微向外撇。并且汝窑瓷器的口沿和凸棱以及弦纹凸起处的釉层比较薄,导致灰色的瓷胎在浅淡的天青色遮盖下,透露出淡淡的肉红色。我们使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釉内气泡的大小不同,并且有些稀疏。有些瓷器器型只出产自汝窑,譬如说,椭圆形水仙盆、椭圆形碟等等。有些瓷器器型也常见于其他瓷窑,譬如说,酒盏、茶盏、三足玄纹樽等等。总而言之,相对其他瓷窑来说,汝窑的手工匠人们对器型、制作工艺、瓷质以及施釉的要求更高,称得上是用心良苦,基本上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

汝窑是宋代六大民窑之一,起源于宋代,发迹于明代,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青睐。在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开始防止汝窑瓷器,并且清代雍正、乾隆以及道光三朝都在仿制,但是明清时期,也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上没有延用汝窑瓷器的器型。全面仿制汝窑瓷器的情况基本出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比如说,河南汝州和宝丰均在仿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有能够以假乱真的仿品问世,在制作工艺、器型和瓷质上仍有不足。

那咱们如何区别汝窑瓷器和后仿汝窑瓷器呢?笔者藏友们整理了以下几点:

1.从器型方面来说,仿汝窑瓷器显得比较笨拙,缺了一丝灵韵,以运用注浆成型的仿品最甚。因为瓷胎薄了容易变形,所以仿三足弦纹樽的瓷胎比较厚,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还是归咎于制胎的工艺大不如前,并且市场上臆造的器型也层出不穷,大家更加谨慎购买。

2.从釉质的角度来说,仿汝窑瓷器的釉质远远不及真品。通常带有一种浊感,开片不是过多就是没有。

3.从制作工艺方面来说,仿汝窑瓷器的支钉敲掉后的痕迹看上去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并且支钉痕的颜色看上去过于白。

以上就是区别汝窑瓷器和后仿汝窑瓷器的三个要点,建议大家在入手汝窑瓷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落入奸商设好的陷阱。

如何从胎釉鉴别瓷器真伪


中国的瓷器是历朝历代文化的结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从古至今,爱好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鉴定的人却不多。中国历代的瓷器精品层出不穷,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精细的仿制品数不胜数。

就拿宋代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来说,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纷纷仿造,即便有精粗之分,但数量太多也难以准确区分。至于元、明、清三代,仿古瓷之风更是有增无减。所以,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必须先要对中国各地陶瓷的长期生产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从胎釉方面来看,由于时代、地区的不同,胎釉成分、烧造方法上的差别,在鉴别瓷器时应对胎釉作细致的观察。观察古瓷器,需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气泡的大小以及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常有“莹光”或“酥光”的说法。而观察新瓷,这釉上则蕴含着一种如玉如脂的光泽。前者的光由内发,后者光由外铄。

釉光是由于年代久远而自然形成的,深厚温润,与新瓷炯炯刺目的“火光”,即所谓的浮光是不同的。但有些仿制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处理后,也可以消除此种“火光”。所以鉴定时,要格外仔细。

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缩釉以及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例如,宋代均窑的瓷釉多有堆脂,定窑的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薄如卵幕、莹似玉石,这些都是真品瓷器可贵的特征。

但是,后代仿品也能做到与真品大体近似,所以我们还必须参照胎釉其它方面的特色,注意器里、口边以及底足等细节之处。如康熙郎窑红釉的瓷釉以深红宝石釉为主,器物口边的釉色较浅淡,器底釉色浓艳,釉多厚聚,釉虽垂流而不漫底,称为“郎不流”,这种技术特征是郎窑红最不易仿效之处。

总之,从胎釉方面去辨别瓷器,既要用眼来辨其胎釉色泽、厚薄、片纹,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有必要耳、目,手三者并用,从而全面的辨别瓷器真伪。

如何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


鉴别蓝釉瓷器的真假方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

1、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一种,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原有3件,一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蓝釉白龙罐一种,是残器,为镇江地区本世纪90年代出土。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种,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种,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这几件蓝釉瓷器当是元代与青花一起生产的外销瓷。

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2、霁蓝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宜德一朝。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与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划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宣德霁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5)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凸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6)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传世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弘治、正德蓝釉瓷器带官款的极少,鉴定时主要是把握两朝瓷器的胎釉及造型特征。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接近底足的聚釉处则发黑色。回青釉则呈淡蓝色,没有刺眼的浮光,有些器物的口沿及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3、洒蓝

洒蓝也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一种蓝釉,制作工艺与蓝釉不同,却与青花有共同之处,只是青花以钴料作画,洒蓝则是将钴料吹于坯上,其装饰效果,取决于钴料吹于坯上的形状。如果是星星点点地吹于坯上,则形成洒蓝的装饰效果。洒蓝釉成熟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厂遗址曾出土宣德洒蓝釉碎片,观其釉色,似为实验器,说明宣德时开始创新这种釉色。星星点点的钴料融于透明釉中,极类釉中包裹着朵朵雪花,故也被称为“雪花蓝”、“鱼子蓝”。明代宣德洒蓝釉完整传世器物仅见一种钵形碗,高为12.5厘米左右,口径26厘米左右,现知传世有4件,国内首都博物馆存1件,其余3件流散国外,均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款,当是宫中流出之物。

清康熙时,洒蓝釉又恢复了生产,《南窑笔记》称其为“吹青”,并认为是清初新制,实制上当为仿宣德的产品。康熙洒蓝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的。康熙以后历代均有洒蓝釉瓷器生产,仿康熙洒蓝的也不少。鉴定时要注意各时代的造型胎釉产,仿康熙洒蓝金彩容易脱落,常有后世金彩脱落后描金复烧的,一定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描金的痕迹。现代仿品金彩是用金水烧的,呈色比康熙金彩艳丽,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4、天蓝釉

霁蓝、回青和洒蓝的钴含量均在百分之二左右,如果降低钴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则可烧成天蓝色的高温颜色釉。此种釉色为康熙时始创,雍正乾隆时继续生产,色泽幽雅,传世数量不多,精品均为官窑生产,其造型有瓶、觚、洗、碗等类,基本未见大件瓷物。故宫博物院雍正天蓝釉呈红葡萄纹碗一件,把天蓝釉与釉里红融于一体,清新淡雅,耐人寻味,是代表雍正天蓝釉最高水平的精绝作品。康熙天蓝釉呈色浅淡,雍正略深,乾隆时积釉处微泛淡黄绿色。后仿天蓝釉的胎、釉均与真物有较大差距,注意把握真物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比较容易。现代新仿烧制天蓝釉并非难事,要注意当代高仿作品的出现。

以上是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如何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的问题,更多的收藏知识请关注我们。

如何鉴别明朝洪武瓷器的真伪


明代是中国制瓷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全国各地窑厂的数量不断增加,生产生活用瓷、建筑用瓷以及其他领域用瓷的数量也比历朝历代的瓷器生产量要多很多,中国瓷器行业的发展再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明朝洪武时期的民窑制瓷工艺,在官营瓷器行业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时期,民窑生产将瓷器的实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民窑烧制的瓷器主要是盘、碗之类的日常生活用瓷,很少烧制罐,基本没有烧制陈设琢器。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元末战争对各个行业的生产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天下刚刚步入太平,国民经济并不景气,老百姓们一心追求生活温饱,并没有娱乐的条件。江西玉山曾经发现一件白釉罐,上面题款为“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早”,这件瓷器的器型饱满,符合明代瓷器圆润的风格,它的瓷胎非常厚拙粗糙,釉层较厚,白度较低,结合这些特点,这件瓷罐被瓷器专家认定为是明朝瓷器真品。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鉴别明朝洪武瓷器的真伪呢?

1.看胎釉

我们鉴别瓷器一个瓷器的真伪,首先必须要仔细地观察瓷器的胎体和釉面。明朝洪武时期瓷器的瓷胎颜色看上去白一些,质感也比较干涩,可见细小的间隙;明朝洪武时期瓷器的釉质非常厚润细腻;明朝洪武时期的釉面一般都会出现开片,胎釉十分紧致;明朝洪武时期瓷器的釉色为乳白色,其中夹带着细微的青灰色;明朝洪武时期瓷器上面一般会出现缩釉的情况,露胎的地方可见窑红;明朝洪武时期瓷器基本上底足没有上釉,足墙比较厚,并且在中心位置有鸡心状凸起,个别瓷器上有粘砂,经过制瓷工匠的不断改良,瓷器的足壁愈来愈薄。

2.看纹样

每个时代的瓷器纹饰都具有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明朝洪武时期瓷器的特色纹样则是扁菊,洪武时期瓷器釉面上的扁菊呈椭圆形,运用花蕊作网格纹,运用双线描绘花廓和花瓣,内层不填颜色,外层花瓣顶部和一侧留边,将花瓣间隔开来,让花朵形状更加明了。

3.看颜色

洪武时期烧制的釉色品种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青花的色调比较黯淡,发色多为蓝色偏黑灰色;釉里红的颜色比较浅淡,发色为酱红色。并且大件洪武瓷器的色泽不如小件洪武瓷器鲜亮。洪武时期烧制的釉色品种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青花的色调比较黯淡,发色多为蓝色偏黑灰色;釉里红的颜色比较浅淡,发色为酱红色。并且大件洪武瓷器的色泽不如小件洪武瓷器鲜亮。

郎窑红瓷器如何鉴别真伪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主要在明代开始开创,清朝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制瓷的工艺也到了其鼎峰时期。古代烧制的郎红是以铜来进行着色的,通过一千三百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对于烧成的温度、氛围以及温度要求的非常严格,烧制难度较大,烧成率较低。

在民间的谚语中有:“若要穷,烧郎红”在当时郎红的瓷器就非常的昂贵。其色彩较为的绚丽且光润度较高,红艳较为的鲜明有着非常强的玻璃光泽感,由于其釉汁较厚,在高温烧制下会发生流淌的效果,所以烧制成功的郎红往往会在其口沿处露出白色的胎体,呈现出旋状的白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灯草边”。

郎窑红是通过模仿明朝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的特征烧制而成的,从其工艺特色上看,釉层较厚,玻璃质感较强,上等的郎窑红会呈现出鲜红色的色泽,釉色深浅不一。

从其釉色上看,瓷器色泽较深的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而色泽较为的浓艳的则会呈现出泛黑的状态、色泽较浅则会出现粉红色的呈现,色泽较淡的会呈现出暗褐的状态;从其器物的底釉上看,色泽较为的丰富且多样,有米汤色、苹果青色还有红釉、白釉的出现。

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主要分为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单层釉的瓷器则会在其口沿处出现向下垂流的现象,一般为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而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的现象存在的。

由于釉会发生垂流的现象会出现器物的上半部出现釉色浅淡、下半部分釉色深艳的现象,对于制作工艺的精湛以及掌握的火候要求的非常严苛。

郎窑红釉的瓷器釉质较为的坚硬且提纯工艺较为的成功,从其胎体上看,呈现为洁白细密的状态而且较为的坚硬,在其瓷器的口沿处有着粉质的粉白釉以及浆白釉的出现,有多处破泡的出现;从其加入物铜来看,作为一种活跃的原色,在不同的烧制状态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正常状态下会呈现出铜红色,失误的状态下会曾现出层次不同的青绿色、浅绿色等色泽;从其烧制的类型上看,品种较为的丰富,郎窑最大的成就就是将明中期的铜红釉烧制的技术延续下来。

郎窑红瓷器的存世量较小且烧制成功的瓷器较少,市场上一旦出现郎窑红瓷器的上品其价格是非常高昂的,收藏空间也是非常高的,在国际市场上都少有出现,足以可见它的珍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