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工厂 > 导航 >

英国重整旗鼓 拯救现存古老的瓷器工厂

英国重整旗鼓 拯救现存古老的瓷器工厂

瓷砖工厂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瓷器的化学金的鉴别

2021-04-08

瓷砖工厂。

近日,在特伦特-默西运河(TrentandMerseyCanal)的斯托克(Stoke)段沿岸,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开始了一项修复工程,旨在拯救英国现存最古老的瓷器工厂。

拥有150年历史的米德尔波特(Middleport)工厂设有用砖盖的传统瓶窑,建筑外观十分醒目。工厂去年被王子重建信托基金(Prince’sRegenerationTrust)接管,这个由查尔斯王子(PrinceCharles)成立的慈善机构拥有彩票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主导这项将耗资900万英镑的修复工程。

“我们没有听从一些人的建议把它建设成博物馆,”王子重建信托基金的首席执行官罗斯•克斯莱克(RosKerslake)说,“我们要让一家成功的瓷器企业在原址上继续经营。”

这是斯托克市的福音——其他许多厂商或是停产或是迁往海外,导致该市在过去30年内损失2.5万个瓷器行业的就业岗位。

米德尔波特工厂的模具工人约翰•梅钦(JohnMachin)是典型的瓷器从业者。由于皇家道尔顿(RoyalDoulton)和斯波德(Spode)等遭遇破产,他曾经数次遭到裁员。

“我要谴责那些贪婪的老板,”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块10英寸Davenport盘上的黏土模具刷干净。

“他们觉得在中国生产、贴上‘英国制造’标签可以省钱,以为人们还会去买。”

查尔斯王储介入米德尔波特工厂具有象征性意义——此举不仅将挽救50个就业岗位,还承诺创造出50个新的就业岗位。不过,在组成英格兰“陶瓷之都”的6个城镇,人们现在也普遍认为,该行业可能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全球最大瓷器消费品厂商、在Aim上市的宝特梅林公司(Portmeirion)的董事会主席迪克•斯蒂尔(DickSteele)说,该公司成功挺过了衰退期间的资金紧张阶段。

一些公司通过专注于设计和营销获得兴旺发展,例如以独特而又不太贵的瓷器产品而闻名的埃玛•布里奇沃特(EmmaBridgewater)。该公司规模相当于宝特梅林公司的三分之一,也在发展扩张中。

6月,由私募股权基金拥有的玮致活公司(Wedgwood)获得区域增长基金支持,将实施2500万英镑的重组计划。按计划,公司将出售在巴拉斯顿(Barlaston)的部分设施,同时保留生产部门及游客中心的500个就业岗位,并创造100个岗位。

当地的议员琼•沃利(JoanWalley)认为,从SteeliteInternational等公司身上,可以了解斯托克瓷器行业鲜为人知的起死回生历程。在仍然从事瓷器行业的8000人中,大部分都在Steelite工作。

Steelite的客户囊括酒店、医院、赌场和游轮——按照马修•赖斯(MatthewRice)的说法,“从LittleChef这样的快餐连锁店,到多切斯特(Dorchester)这样的豪华酒店,应有尽有”。赖斯是埃玛•布里奇沃特的共同所有人,曾经写过一本关于陶瓷业的书。

Steelite是对皇家道尔顿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产物,在过去两年内招收了130人,它在伯斯勒姆(Burslem)的工厂现有700名员工,此外还有100名从事销售的员工。

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文•奥克斯(KevinOakes)说:“悲哀的是,许多英国人以为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已经衰败了。”他指出,Steelite去年营业额达6600万英镑,实现利润790万英镑。

“这是一个很棒的行业,”他说。由于得到区域增长基金200万英镑的拨款,该公司正投资1200万英镑,力图让上等骨瓷产品重回高档酒店。

不过,奥克斯认为政府必须做出更多努力,来兑现“制造业大前进”(marchofthemakers)的诺言。他表示,如果使用“原产国”贴牌方法,将能挤出那些在境外生产、却冒充为“英国制造”的英国竞争对手。

“一个盘子的产地要么是这里,要么不是这里,黑白分明。政府需要决定我们是进口商还是生产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宜兴窑是我国现存古老的一个窑口


知者觉器茶具

宜兴窑今属江苏宜兴鼎蜀镇。宜兴窑的烧瓷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宜兴地区就开始出现陶窑;两晋时开始烧造青瓷,其造型纹饰受五大名窑之一——越窑的影响很深。然而,由于釉质疏松,常出现剥釉现象。后经过改良,在晚唐、五代时期,宜兴成为南方民间瓷器的重要产地;随着紫砂的出现,宜兴窑也由明代起声名大噪,成为当时的烧陶中心,并仿烧宋代钧窑所烧制的器物,因此宜兴窑又有“宜钧”之称。 宜兴窑自汉代开始进行红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的烧制,一直到今天宜兴窑仍然是我国的重点陶瓷产区之一,其烧制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个窑口。宋代时,宜兴窑出现的紫砂器,到明代时已经举世闻名,而清代更是延续明朝紫砂壶器的繁荣,成为紫砂壶器发展的高峰。

知者觉器茶具

千百年来,宜兴窑生产的紫砂壶具饮誉世界。而紫砂壶具的烧制,与一些名家是密不可分的。根据明末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中的记载可知,紫砂壶的创始者是金沙寺僧,正始于供春。供春原为学士吴颐山的家僮。明代正德年间,吴颐山在金沙寺读书时,供春利用闲暇时间向寺内老僧学习制壶之道,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坐落于中国著名的“陶都”——宜兴市,它是我国国内最早成立的一个专业性的陶瓷博物馆,至今已有将近50年的历史,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馆区占地面积共2万多平方米,其中展馆约占3000多平方米,馆内共包括10个展厅,荟萃了古往今来共3万多件宜兴生产的名陶精品。其中,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被誉为“五朵金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国五千载的陶艺文化精髓,在这里一览无遗。并且仿造老僧制壶的丁艺,做成一把银杏树瘿壶,这把银杏树瘿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珍藏于中围历史博物馆,可惜原盖已失,后山制壶名家裴石民重做一个树瘿壶盖与之相配。除供春外,“制壶四名家”(董翰、赵良、袁锡、时鹏)、“壶家三大”(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陈鸿寿(号曼牛)、“一代宗师”顾景舟等都是制作紫砂壶的名家。也正是因为众多制壶高手的存在,才使得其他陶窑对宜兴窑望尘莫及,宜陶始终居于最高水平的地位。

评论:谁来拯救景德镇瓷器艺术


不可否认,绘画界对于瓷器工艺是外行,自然要谦虚地向工艺美术师们请教学习。而对于瓷上绘画,绘画界的意见虽然偏激却是中肯的。

瓷器本身,因其造型、工艺等因素,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即使不加任何描绘(图案),也足以显示其古雅高贵与独特。

中国瓷器与中国书画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与水准的中国艺术,是中国的“符号”。若结合二者,人们更期待的是两种极品的“极极相加”——达到至高无上的极上品。若“两极”结合,最终生下一个较之母本更不及的“下等品”来,那么这种结合宁可不要,而保持两种艺术的各自高品高格为好。

今天绘画界对于景德镇瓷器所提出的问题,准确地说指的是“瓷画”——绘于瓷上的绘画。问题的提出是有其理由的,我们在随处可见的景德镇当代瓷器展中所看到的瓷上绘画作品充斥着“俗气”、“匠气”,画家们贬其为“垃圾”并不过分。这些“作品”严重影响了景德镇瓷器的声誉。我想作为当代景德镇的工艺美术大师为此也同样会感到难过的。为何出现此种境况呢?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瓷上绘画的作者不是当今绘画界的精英。

那么,我们把当今绘画界的精英请到景德镇去画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绘画的材质发生了变化。瓷坯上行笔涩滞,不如纸绢流畅;青花等画瓷颜料也不同于墨等中国画颜料。画家们在纸绢上的作画方法直接用于瓷上绘画是无法完全达到预想效果的。在瓷上绘画,画家们需要一个对材质的熟悉与掌握过程,更何况烧出后的变化有时又是无法预见的……这些问题便涉及到瓷的工艺性。画家们要谦虚地向工艺美术师学习,他们的经验、绘瓷方法同样是“法宝”。我们的绘画精英们不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瓷画的创作与研究上,这样,从工艺师们那里取经更显得重要和节省时间。将工艺师的技术经验与画家的绘画水平相互吸收融合,才会创造出精美的瓷器(画)作品。

回顾中国古代那些精美绝伦的瓷器作品上的“绘画”,更多的是图案的形式——这种“绘画”还属于工艺性质。严格意义上的精美瓷画并不多见。近现代虽然有林风眠等绘画名家参与瓷画创作,同样是出于一时兴致,少有大作精品传世。景德镇瓷器,若完全承继宋元明清以来的图案式绘画,虽说可以保持传统,但其前景并不乐观。绘制图案的古人虽说也是“工匠”,但指导其“创作”的皆为当时的文化高人,这些高人们是懂得“艺”的。就像宋画一样,虽为“画匠”所作,但赏画与指导者都是诸如赵佶等文人,在这方面我们今天的瓷画家已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

作为瓷器的艺术——一为“艺”,一为“术”,缺一不可。“艺”为文,“术”为技。无技,文何以附焉?无文,技何价之有?

揭秘英国皇室御用奢华瓷器


皇家道尔顿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骨瓷出口制造商,创立于1815年,创始人约翰道尔顿在1887年荣获维多利亚女王授予骑士爵位,并在1901年得到爱德华七世授权为皇家御用餐具,从此开始有权使用Royal皇家字样,今日ROYALDOULTON已成为英国最大骨瓷出口制造商。

1887年维多利亚女皇授予HenryDoulton骑士爵位,也是第一位受封爵位的陶艺家。1901年,当时刚登基的英国皇帝爱德华七世授予道尔顿公司以皇室令状。从此之后,道尔顿公司正是更名为世界闻名的皇家道尔顿。道尔顿集团也启用了一个全新的引人注目的商标。除了经典的品牌名字RoyalDoulton还特别加了一个带着皇冠的英国狮标志,这个标志一直沿用到今天。近代皇家道尔顿还荣获伊丽莎白女皇颁发的技术成就奖以及大英帝国的最佳出口厂商和最佳骨瓷制造商。百年来,皇家道尔顿一直为英国皇室御用瓷器,以精致的骨瓷闻名世界而深受各国皇室的喜爱。

百年来,这个皇室品牌一直遵循着他们的制作工艺和顶级质量监控的传统。制作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制模-部分结构制作-整体结构合成加工-上浆-烘培-细加工-上色-烧制。

一尊皇家道尔顿最大最贵的瓷偶需要花费160个小时进行全手工制作,其成本就超过1万4千英镑。整个过程都由手工制作,每一道步骤都有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每一件作品既富有手工制作的独特性,也同时拥有高标准的精美程度。如果熟悉瓷器的制作工艺,就会发现很多瓷偶的裙装部分的大面积流釉和色彩过渡上的处理方式十分自然,且具有独特性。

20世纪以来,设计工作室涌现了几位世界级陶瓷艺术大师级人物:PaggyDavies,LeslieHarradine,AlanMaslankoswki和RobertTabbenor等等。这些名字对于收藏者绝不会陌生,因为他们的签名常常出现在瓷器底部。

如今,在英国皇家道尔顿的档案里,设计师可以找到从1815年至今将近1万幅的水彩设计图。这些珍贵的资料使得近现代的皇家道尔顿作品中仍对古典韵味和19世纪艺术风格恰当的拿捏,并在其基础上展现了现代工艺和审美的种种特色。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RoyalDoulton皇家道尔顿这个名字成为了最顶级英国瓷器的代名词,闻名于世。在1913年,皇家道尔顿开始制作淑女瓷偶HN系列。这些瓷偶很快就被市场接受,并在生产最初期,就被世人认定为极具收藏价值的瓷器作品。

在此之后的一百年后,皇家道尔顿一直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钟爱,尤其是皇家道尔顿的瓷娃娃一直是当时名流馈赠给心爱的女儿的首选礼物。这一系列的瓷偶作品所包含的主题,也不仅仅限于佳丽美女的姿态,艺术家们一直不懈地创作出富有生命力,时代感和主题感的作品。这也使得这一系列足以保留着百年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收藏者为之倾倒。由于每一个产品的出品量有限并且价格不菲,拥有一件皇家道尔顿的瓷娃娃成为了每一个欧洲小女孩的梦想。直到现在每一个女孩还会因为从她祖母手里继承来一件皇家道尔顿的瓷娃娃收藏而雀跃不已。因为收藏者众多,在1980年,皇家道尔顿建立了一个皇家道尔顿国际收藏者俱乐部,简称为RDICC(RoyalDoultonInternationalCollectorsClub)。皇家道尔顿工厂还为RDICC俱乐部发行了几款特别的纪念版瓷偶。

古老的陶瓷 不老的艺术


古老的陶瓷 不老的艺术

高古陶瓷是与明清瓷器相对的一个概念,泛指明清以前各朝代烧制的陶器和瓷器。清风(化名)就是我市一名高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在他的眼里,高古陶瓷虽然没有明清瓷器多样的色彩和华丽的纹饰,甚至价格也远在明清瓷器之下,但是它古拙素雅不失美感,在未来,升值潜力不可限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清风正式踏入收藏领域,是从一次被骗开始的。2006年在搬家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于1991年花45元购买的一对战马护耳(战国青铜器),为验证真假,他到老城古玩市场找一个老板咨询。这个老板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说:“咱们交换吧,我店里的东西你喜欢啥就拿啥。”最后,他选择了一对汉代陶罐。

几个月后,清风从朋友处得知了一个令他懊恼的消息,他的那对战马护耳被那个老板以80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自己拿回来的汉代陶罐则是现代的仿制品。

16年时间为什么这对战马护耳能从45元飙升到8000元?这得先说说之前的事情。1991年,洛阳还没有专业的古玩市场,清风是在百货楼附近闲逛时购买的这对战马护耳,买回来之后懂行的人说价钱给高了。买后一周,那个卖家找到他说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再卖给他4对战马护耳,但他没有购买。“现在想来真后悔,当时的吃亏可能就是现在的占便宜,这都是因为自己没有专业的收藏知识。”清风说。痛定思痛,正是有了这次被骗的经历,他从这一买一换中看到了收藏的魅力,从此真正踏入收藏领域。

摸清门道巧收藏

之所以将收藏门类定为高古陶

瓷,清风说,他作为工薪阶层,资金有限,所以收藏过程中没有选择最为火热的品类,而是选择了有升值潜力的品类。目前,在国内的古玩市场上,高古陶瓷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且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相反,在国际古玩市场上,高古陶瓷广受追捧,经常在拍卖中拍出高价。2012年3月20日,纽约苏富比有限公司曾以236588元的价格拍出了一件汉代彩陶女俑,类似的藏品目前国内市场参考价不超过8000元。就此情况来看,高古陶瓷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是国内市场价格的10倍至50倍。

在清风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古玩市场艺术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其内在价值,古玩收藏者可以利用这种市场的不对称找到真正有价值且目前国内价格较低的藏品。对于怎么判断藏品是否真正有价值,清风说,可以通过《国宝档案》栏目,看哪些品类的藏品属于国之瑰宝,坚决不能受市场人为炒作的影响。

捡漏儿心态不靠谱

如果把收藏看作投资,那么也应该有相应的投资策略。有的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购买价格已经到高位的藏品,并期望别人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这是一种“博傻”行为,并不是明智的投资。有的人则是期望能够在市场上捡漏儿,这种做法也不对,投机并不等于投资。

要想在收藏中实现藏品升值,就必须对古玩市场有所了解,能够对藏品的真实价值和未来价格走势做出估计,从而入手有升值潜力的藏品,即目前市场价格不高,但是在未来有望成为热门的藏品。当然藏品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需要时间,所以收藏必须进行长线投资,藏家需要用长远眼光来看待收藏。

清风在收藏过程中最庆幸的是自己的藏品几乎都是真品,他说这与心态有很大关系。作为工薪阶层,他从不靠感觉购买东西,而是在确保藏品是真品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价格、价值、升值潜力等多方面因素后才决定是否出手。这些年,他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从没有买过价格明显高于其内在价值的藏品,也正是他的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帮助他在繁杂的古玩市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珍品。

现存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全世界不足百件


中华瓷器百花园中,西夏瓷一枝独秀

瓷器自古以来被誉为“国之瑰宝”,宋代就有“黄金有价瓷无价”的盛誉。我国名窑奇珍百花齐放,宁夏瓷器收藏主打的西夏瓷器,如同神秘王国的艺术奇葩日益绽放光彩。

蒙古大军毁灭性的破坏,使得人们对西夏长达190多年的制瓷业知之甚少,西夏瓷因物证稀少曾是难解之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宁夏、青海、甘肃等地陆续的发现与研究,考古学家才把西夏瓷与宋瓷、元瓷区别开来。近年来国内外西夏瓷渐渐走出“深闺”,将那段神秘残缺的历史展示在世人面前。

资深藏友袁英年对记者说:“西夏风情扁壶、四系瓶、高足碗、帐钩及剔刻釉装饰艺术,丰富了我国的陶瓷器形及装饰内容。”

宁夏收藏协会常务理事、银川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米向军收藏的西夏瓷器质量与数量颇为可观,被业界认为是西夏瓷民间收藏大家。米向军收藏的白釉剔刻花三开光折枝牡丹纹罐、褐釉剔刻折枝牡丹纹梅瓶等均是西夏瓷精品。他说,西夏瓷主要烧造地在宁夏灵武瓷窑堡镇,特别是白瓷及剔刻花瓶、罐等器物极具收藏价值。

西夏瓷受中原磁州窑、耀州窑影响,纹饰简洁,粗犷质朴,色泽莹润,明快典雅,极具民族特色,在我国蔚为大观的瓷器百花园中一枝独秀。

西夏瓷存量稀少,加大保护力度是各界迫切愿望

西夏瓷器作为宁夏收藏的一张靓丽名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据专家统计,现有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全世界不到100件,部分流失海外,部分收藏在我国各地博物馆,民间藏量稀少,普通瓷片的行情也水涨船高,可谓“一片难求”。

存量稀少,加大保护力度,让西夏瓷发挥更大作用是各界的迫切愿望。一些交流研讨会不断推出,灵武窑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瓷收藏研究热度日益高涨。民间收藏也如火如荼,我区数量众多的瓷器研究团体定期组织沙龙,点评揣摩,互相促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众多藏友的共识。“个人只是文物暂时的保管者,就像中转站、寄存点,文物最好的归宿是博物馆,也能给更多爱好者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米向军说。越来越多西夏瓷藏友将珍品捐赠给博物馆,使得更多群众有幸近距离“一睹芳容”,西夏瓷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收藏以知识作底蕴,投资要理性

西夏瓷以奇特的民族特色备受藏家的喜爱与推崇。目前西夏瓷行情如何?袁英年介绍,上世纪80年代前,西夏瓷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当时一件西夏瓷大概数百元,90年代上涨到5000元到20000元。随着西夏瓷器窑址的发现与研究,西夏瓷逐渐走进更多藏家视线,价格飙升,现在一件完整的30公分左右的剔花瓷器高达150多万元以上。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几可乱真的仿西夏瓷。如何鉴别真伪呢?

米向军说,整体而言真品西夏瓷质量好,最典型的特征是瓷器上的剔刻花纹十分精美,可从釉花、烧造工艺等方面鉴定。“以前制瓷窑口由人工烧造,所用的泥多用人脚踩,且泥经过一年多发酵,质地较松软。仿品急于求成,发酵时间短甚至未经发酵。同时,以前窑口多用柴火烧造,温度逐渐变化,釉的层次感强,技艺熟练的师傅手工控制,每窑烧出来的不尽相同。仿品则设定恒温,采用天然气和电等现代手段,每批基本一样。从剔花熟练程度也可分辨。工匠剔花用竹片等制作,刻画行云流水,十分熟练。仿制剔花大多用金属工具刻成,生涩感明显。

文化传承,就是“以物证史,以史鉴物”。一些宁夏藏友表示,藏品好坏在其次,前提是要“真”——物件要‘真’,心态更要真。

“新手少走弯路,关键在于先学习后收藏,投资要理性。”米向军说,“收藏最终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多向书本学习、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多揣摩多积累。只有对文化、历史、专业知识有浑厚的学养,收藏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拿什么拯救中国的文物流失


据媒体报道,英国大英博物馆新闻发言人汉娜·波顿日前证实:10月29日,馆内东方展厅里的15件中国文物被盗,这些文物制作于唐朝、宋朝和元朝。

多年来,文物流失一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开始,中国的文化遗产便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近几年,海外私人打捞文物渐成热潮。不久前,英国打捞专家迈克·哈彻将在南中国海附近打捞出的中国清代商船“的星号”上的德化明清时代青花瓷器悉数拍卖。美国海底寻宝者费尔·格里科在其公司网站上公开发售约1万件、价值1500万美元的中国古代文物,更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谴责。据称,费尔还根据史书记载,即从公元14世纪开始,一些满载陶瓷、财宝的中国商船经菲律宾海域前往印尼和印度时遇难沉没,所载货物散落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海床上的资料,在心中形成一张“藏宝图”,最终圈定了16处打捞地点,并且已经先后打捞了16艘沉船,总共收获逾2.3万件中国古代文物,总估价高达2000万美元。

可惜,面对外国人对中国国宝的肆意凌辱,我们的反应除了抗议还是抗议。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先后制订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一些国家也据此成功地索回了部分流失文物。可是我们却很少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去索回自己的国宝。在文物的打捞搜寻上,我们也没有有效的手段去争取自身的利益,甚至任由外国人到中国领海打捞文物,造成了大量文物的流失。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度,光彩夺目的古代文化曾令我们无比自豪,但是面对无数无价之宝不断流落海外,我们除了婉惜,还应有所行动。美国权威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海底探索家埃莫里·克里斯托夫,在参观了费尔·格里科的1万多件收藏品后发出感叹:“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古董博物馆!”但愿这样的感慨对我们是一声警钟。

中国现存大的明代官窑瓷碗亮相成都


成都5月12日电日前,一只明代洪武年间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青花大碗在成都送仙桥艺术城惊艳亮相,吸引了此间的众多古玩收藏家。据《成都晚报》报道,行家对这只碗的保守估价是3000万元人民币。据报道,这只碗碗口直径41厘米、高16.2厘米、足径21厘米。这只青花大碗颜色浓艳,蓝中带灰,白的地方如羊脂般腻滑油润,蓝色的花纹却又艳丽如新,内侧自碗口向下,一圈水波纹唐草纹、一圈枝叶相互缠绕的菊花排列有序,碗心则是精心绘制的十瓣莲花几何图形。由国内多位瓷器鉴赏专家共同签发的鉴定书上写道:器型规整,胎体坚缜细密,釉质肥厚,温润如玉,白中微青。据成都古玩收藏专家甘雪君先生介绍,明代洪武年间的瓷器多采用“釉裹红”手法,青花瓷器很少,如此大的青花碗更属罕见。此碗是目前国内所知的最大的明代官窑瓷器碗。10天前,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4100万元的天价拍卖了一只青花碗,但那只碗是明代宣德年间官窑烧制的,年代比这只青花碗晚,个头也仅有其三分之一。这只碗的收藏者是64岁的郑先生。1978年,郑先生在土耳其公干时,无意间在一位当地收藏家处见到这只珍品,当即表示愿意高价收购,但被对方拒绝。回国后,郑先生常常想起这只青花碗,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郑先生三赴土耳其,6次登门拜访,再三阐明国宝回归祖国的意义,终于感动了对方。郑先生说,他一直精心收藏着这只碗,借着这次“西部古玩博览会”摆出来,目的是让更多人一睹国宝风采。(完)

英国新型陶瓷地毯面世


英国伦敦的伊特耐火公司最近展示一种完全柔性的楼面材料,它叫马毯炉,是一种像地毯一样可卷起来的3毫米厚的陶瓷垫子。这种材料不是典型的铺设地板的材料,但它遇上电流后就可加热,是一种很好的放射热量的元件。铺设时不需要混凝土,其热量散布比埋在地坪里的散热管导线更好。

该材料原先想为北约组织的计算机做电磁屏蔽器而研制的,样子像一只巨型二级管,由黏性材料和涂上明胶的碳半导体混合而成。它可以制成柔性,也可制成刚性,而且无论多厚都行。实际上,该公司把它制成25毫米厚、既可提供热量也可提供介质的刚性瓦片,电压在12~230V都可以使用。这种地面取暖铺设材料首批推出使用的种类很多,从适于跑道用的到活动房用的应有尽有。

该材料的缺点是,一定要用地毯或另一种类型的楼面材料覆盖,以防止受潮后漏电伤人。不过所有这些材料都带有受潮后能阻断电流的安全保护设施,用以作为额外的保护手段。

该公司计划将产品首先在欧洲推广,并最终向美国市场推广。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英国重整旗鼓 拯救现存古老的瓷器工厂》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英国重整旗鼓 拯救现存古老的瓷器工厂》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工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