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 > 导航 >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仿古瓷的那些事儿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仿古瓷的那些事儿

古代瓷器 瓷器鉴别 瓷砖

2020-02-02

古代瓷器。

市场热炒的古代瓷器中,民间高手几乎都能形神兼备地复制出来,记者在景德镇实地走访多日,揭开了这些本已身价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奥秘。

12月3日下午,江西景德镇,景电里村。

阴冷的冬日阳光很少,狭窄的街巷里,孩子们正在玩耍,上世纪的水泥老房墙壁上,贴着密密匝匝的小广告。和其他小城不同的是:小广告上边,还贴着一张“高价招聘、古彩填画”的小纸。仿古陶瓷艺术家李广琪告诉记者:“我请一个能画‘高仿’的工人,月薪过万元,但好工人还是难找、难留。”

12月5日,徐悲鸿个人中国画最高拍卖纪录在北京再次被刷新。《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32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2.668亿元。收藏界反应波澜不兴,因为,半年前同样在北京拍出的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卖出了4.255亿元天价,相较之下,这也就是个“半价货”。

“盛世收藏,乱世金”,中国已经进入收藏时代。短短30年间,中国内地已经聚集了8000余万人的收藏大军。但是,知名学者吴树告诉记者,中国收藏有三个“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

收藏之乱,首要的问题是———这95%以假乱真的赝品从何而来?

1、 “梅瓶”的闹剧

吴树告诉记者,很多澳门、香港甚至国外的读者给他发邮件,还配上照片,说最近买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几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为从去年开始,梅瓶造假已经成“疯潮”,“用板车拉到浙江卖”。TaoCi52.COm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仿古瓷的那些事儿

黄云鹏亲手“精仿”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12月4日,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有“中国仿古陶瓷第一人”之称的黄云鹏问记者:“你知道梅瓶吗?”“知道,去年闹得很凶。”“最近还有人一番盛情,想请我喝梅瓶里的老酒,我找理由拒绝了,这种假东西里面的假酒,谁知道会不会喝出人命?”

梅瓶,这个普通人完全陌生的词汇,去年在收藏界可谓大名鼎鼎,今年依然余波未了。不过,梅瓶已从去年年初的“香饽饽”,变成了中国古玩收藏的一个闹剧。

所谓梅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容器,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全称为“元青花装酒梅瓶”。2007年6月24日,广州春拍中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341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广东瓷器拍卖的最高价。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去年初,收藏者们发现,似乎满世界都是“梅瓶”。吴树告诉记者,很多澳门、香港甚至国外的读者给他发邮件,还配上照片,说最近买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几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为从去年开始,梅瓶造假已经成“疯潮”,“用板车拉到浙江卖”。

景德镇一间简陋作坊量产的“高仿”瓷器

梅瓶造假,是如何成风的?

吴树从北京行家口中得知,国内最开始炒的是明代青花装酒梅瓶,还不是元梅瓶。当时五粮液集团为了一个明代酒窖中梅瓶的所有权,还打起了官司。收藏界最喜欢的就是“故事”,借助这个“五粮液概念”,一个云南人便跑到景德镇专门订做了一批仿明梅瓶,再运到离泸州老窖不远的地方,将这些“古董”埋进土里,假称有人找到了万历年一个酒窖,领着台湾一个古玩商到四川“实地考察”,果然以假乱真,骗到一大票。

一个“故事”成功了,立即跟风者众。明代梅瓶炒过之后,恰巧景德镇旁边的高安县一处工地又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几十只,而且还有墓志铭。有心人怎么舍得放弃这个绝好机会?马上请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点造梅瓶,为了更像回事,里面还装上当地的兑水谷酒,封口泥也进行古法还原———按照出土梅瓶的办法,不用强力胶加黄泥的现代手法,而是用猪血和糯米浆掺谷壳做成。做好的梅瓶经过“做旧”,用高锰酸钾溶液泡去“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较圆润的光则称“宝光”)、再渗入“土沁”(土壤物质渗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迹),神仙都看不出来!一时间,梅瓶简直风靡亚洲收藏界,甚至有些藏家还以喝到梅瓶中的古酒为荣,有人因此进了医院。

吴树告诉记者,梅瓶泛滥成灾,终于牛皮吹爆,仅浙江公安部门就根据举报收缴了几千只假古董梅瓶,在不少收藏者做了“水鱼”之后,梅瓶收藏热潮也终于偃旗息鼓。“国内收藏界每两三年都会有一两个有影响的骗局出来,上当的都是收藏者。”

然而,假梅瓶穿帮了,真梅瓶也遭殃,古玩城里有些真东西都卖不上价。几个月前,吴树在北京古玩城一家店里看到一只宋代磁州窑梅瓶,最近已经不见了,他问老板是不是卖掉了,老板说“怎么卖得掉?满街都是假的,这只真的也卖不动价,嫌占地方便拿回去了。”

2、矜贵的“高仿”

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6万元。”记者看到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景德镇人太厉害了。日本的纳米瓷,台湾的法兰瓷,买回家看看摸摸,过一阵子产品就做出来了,更不要说已经有上千年传统的仿古瓷,出神入化。”李广琪因“高仿”明清两代外销瓷器在北京大名鼎鼎,在景德镇却刻意保持低调:“民间高人多了去了。”

“现在景德镇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档次的(即‘高仿’)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个个都是水平很高的专业户。不少民间高仿户,看不起我这种什么都仿的人。”黄云鹏以“高仿”元代和明初青花瓷见长,他复制的元青花,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曾获得全国优质产品奖。在景德镇,他也很谦虚———“有不少人仿得比我好”。

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可能某个老百姓的家,就是一个仿古瓷作坊。爸爸拉坯、儿子女儿描胎雕胎,爷爷烧窑,一家人就是一条生产线。在瓷都宾馆,住着不少长期客人,口音天南地北,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拿货。宾馆前台服务员说,尤其是冬夏两季,这种人更多,常常是空手出门,提个纸箱回来。“里面装的都是瓷器,但每次件数不多,攒够几个,他们就会退房,也有些会发快递,快递员跟我们说,这种箱子保价费就要好几百元!”

这种长客的身份,在业内叫“经纪人”或“业务员”,说白了,就是各家拍卖公司派到景德镇的拿货人。他们有些是采购景德镇陶瓷界的名家作品,但更多的是买“高仿货”。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6万元。”记者看到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李广琪说,“全国几乎所有拍卖公司都来景德镇进货,原来是别人往拍卖行送,他们收佣金,现在是直接来景德镇收购。”

一位“高仿”者曾告诉吴树,去年底今年初送出去60多个“高仿”产品,今年上半年全都拍卖出去。黄云鹏对此表示相信:“除了(拍卖公司)自己进货,拍卖公司知道(送拍的人拿来的古董)是假的也愿意拍,因为能收图录费啊。几万元一单都是小意思,不赚白不赚。”

记者在采访一位高仿大师的时候,就见到这样一位“业务员”:在大师的陈列室里,他和其他游客有很大区别,手里握着一个皮包,看见记者一行显得很警惕,跟大师低声耳语:“你这么多客人,不大方便吧,或者我明天再来?”大师回答:“这些都是朋友,你先上楼喝喝茶,等会儿我拿东西上去。”

带记者前往的一位行家悄悄告诉我们,这人便是个“业务员”,“这种人看瓷器专盯着破绽看,眼光毒得很!买回去的货,常常先请专家出具鉴定证书,再做一些概念包装,就可以上拍卖会。仿得精湛的,甚至会先送出国‘漂一圈’,扮成‘海归古董’,进海关时盖上火漆,回国拍卖身价倍增,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都有。”

黄云鹏告诉记者:“虽然我声明做的都是现代工艺品,但确实有一些人买我的仿制瓷器,重新‘做旧’后‘上拍’。景德镇有不少人专门做高仿,拿去拍卖行当老东西拍卖,如果卖出100万元,制作者提成3成,拿30万元。”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仿古瓷的那些事儿

3、民间的“智慧”

在景德镇人看来,称得上“高仿”的陶瓷,一是从品质、材质、工艺上可与真品媲美;二是要经过“做旧”,足可以假乱真。“和真品接近到80%以上,就真假难分了。”黄云鹏说。一只好的高仿明清官窑,售价已是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在古辖瓷都的景德镇市浮梁县,记者有幸见到一位高仿大师。走进作坊院子,只见到处摆着烧成的瓷器,好几个时代的景德镇名瓷都能见到。“这些都是烧坏的,好的成品另外放。”介绍人说,他们做好的“高仿”,能卖到几万元一件。

在院子里,赫然放着十几尊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水,盖着帆布。原来,缸里正进行胎泥沉淀。好的胎泥光沉淀就要好几个月时间,从一个缸换到另外一个缸,沉淀好几轮;沉淀完之后,再用人工揉泥的办法,把里面的杂质进一步揉出来,“你扔一颗黄豆到上百斤的胎泥里,工人都能给你揉出来!”工作人员说。

行家介绍,一件好的官窑高仿品,除研制、绘画、工艺必须符合宫廷规制之外,还必须满足几个辅助条件:一是胎土,必须取自当朝的老坑;二是色料,必须出自当年的原料产地;三是柴窑烧制。

首先是胎土,高仿者一般会购买仿制古瓷临近的老坑胎土,虽然往往当地政府有所管制,但依然能在黑市买到。现在好一些的高岭土要几百甚至上千元一袋。

其次是釉料,釉料要比胎土贵很多,但几千元一斤的釉料发色已经很好。

再次是柴窑,古瓷都是由柴窑烧制,而新瓷则大多数是在电窑、气(煤气天然气)窑烧成。目前烧柴窑一窑的成本就要3000元至1万元,因为必须用松木当燃料,还要请老师傅看火。但柴窑烧出来的瓷器,由于窑火会有大小、导致窑内温度变化,因此瓷器釉面会留下大小不均匀的气泡,这种特征已经成为专家鉴定古瓷的重要标准。而后两种瓷窑由于温度稳定,气泡较少且均匀。

高仿大师告诉记者,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设备成本可能就要几万元。要仿得天衣无缝,仿制者还常常要把真品拿来比照着仿。但并不是说仿官窑就要买一件官窑成品,“怎么买得起?我们一般是买价格低的残品,或者在景德镇的碎瓷片市场买相同时代和特征的碎瓷片,淘瓷片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景德镇瓷片市场上,买瓷片的一般就两种人:藏家,仿家。”

黄国军是位还原古瓷烧制技术大师,在他的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一件精美的仿古瓷,连瓶底的土沁都很明显,表面没有“贼光”,泛出只有古瓷才有的宝光。工作人员说:“这个是博物馆订做的仿品,我们烧制好之后,请外面的人‘做旧’。不少博物馆为了防止特别珍贵的展品被损坏,会在展示厅里放置高仿品。”

出门之后,同行的行家告诉记者:“有可能是博物馆买的,也有可能是‘业务员’订的货。这件高仿品一般要卖好几万元,拍卖行如果当真品卖,200多万元不在话下。”在另一家高仿者的作坊里,记者看到地上放着一钵灰色的细渣,开车的朋友龙叔说:“这是草木灰,古代烧瓷器的时候垫在胎下面,防止瓷器沾上匣钵(烧制时用于摆放陶瓷胎体的容器),现在还用草木灰这种材料,摆明这里在做高仿。”

4、脆弱的真相

高仿真的能骗过专家的眼睛?吴树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民间高手,向他展示了如何骗过专家的眼睛,“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高仿“隐士”李华明(化名)从不在媒体上露面,每年按照境内外拍卖公司和古董商人的订单出货,每年“上拍”的成交率超过60%。他主要做明清官窑,之所以以这个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为明朝朝代长,虽然流落民间的官器少,但还可以找得到,藏家正因为这个原因,纷纷仗着自己“眼力好”,喜欢“淘宝捡漏”,为高仿品卖高价开了便利之门。李华明说,现在专家上当的事非常多,他就曾经看到一期寻宝节目中,一只在樊家井(景德镇民间陶瓷展销集散地)遍地都是、几十元钱的四系青花小罐,专家鉴定竟然说是元代的,后来,同样一个款式的小罐在另外一个鉴宝节目上又出现了,专家依然说是元代出品。

李华明除了用高仿者通用的一些手法外,还自行研发了一些手段,一一骗过专家的鉴定测试:

一、笔法。明清官窑都是宫廷画家描绘,线条流畅精确。李华明从来不死照真品来画,而是融会贯通,在领会宫廷画法的精髓之后,套用典型的画面布局,人物和风景比例,自行“创作”,信手画来,天衣无缝。而一些低仿的画者心里没底,才会用打底描摹的方法去依样画葫芦,自然画虎像猫,容易穿帮。

二、完美去掉“贼光”。李华明说,如果用柴窑,就把劈柴先用盐水浸泡一下再装窑,钠在高温下气化熏在釉面上,回烧出很柔和的“肉质感”,天然没有“贼光”;如果用电窑或者气窑,则需后期加工,或者是前期用电,后期用木炭;又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往炉子里加一些盐水泡过的松树枝,结果都是一样的,像明清官窑真品一样油润、肥亮。

三、制造“包浆”。又称“黑漆古”,是器物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包浆无非是长期把玩摩擦造成的,李华明便雇佣一些老人,让他们用比较细腻的兽皮去摩擦,加速形成包浆。对于这种加工方法,记者竟在网上也能搜索到同样的答案:除了兽皮,棉布也能制造包浆效果。如果嫌手工麻烦,还有人使用药水浸泡的方法,现在景德镇高仿者早已经摈弃了早年的高锰酸钾、氢氟酸等化学溶液的浸泡方法,因为很容易被识别出来,而且会伤害釉面,而改用自然物质配合研制的溶液推陈出新,给瓷器泡出“包浆”效果。

四、是科技测试。瓷器胎体用的是旧泥,化学成分与古瓷一致;釉面的年份则靠一种化学高手研制出来的药水浸泡,泡的时间越长釉面“年份”就越久。说到药水,李明华还说了个真实的笑话:有一次要做一件乾隆年间的高仿品,由于药水浸泡时间偏长,拿到北京做科技测试,竟然测出是400多年前明代的“真品”,他不得不返工。

最后一招是“假心真皮”。打算拍出天价的高仿品,不妨找一个差不多年代的真品锦盒,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拿出来“上拍”,那就更加威风八面了。

5、坦荡的“山寨”

在景德镇,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高仿”者并不遮遮掩掩。对此,李广琪的说法是:“我们是打开大门做高仿、卖高仿,赚的都是辛苦钱,骗人的不是我们,而是拍卖行、古玩店,我们为何心虚?”

一些名声在外的高仿大师,还喜欢复制知名作品,因为越是知名作品,越能凸显其技艺精湛、堂堂正正。

在黄云鹏的展厅里,正中央陈列着两件堪称名动天下的瓷器高仿品,一件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一件是“万历五彩鹿纹罐”。前者在2005年英国佳士得拍卖行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以1500多万英镑(合2.4亿元人民币)成交,拍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价。后者则是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珍稀藏品。

“‘鬼谷子下山’拍出2亿多元,拍卖前在上海、北京、香港预展,我去现场看过,还托了熟人,摸了摸真品,把所有信息都记下来,拍卖一成功,我的10件仿品就直接上市,堂堂正正卖的是高仿工艺品,售价是2.8万元一个,一下子全部卖光,最后一件卖到12万元,现在流通市价已经要20万元。”黄云鹏介绍。在展厅里,不是黄云鹏亲手制作的“鬼谷子下山”,目前售价也要23900元。

李广琪则仿制过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拍卖的清乾隆官窑花瓶,当时真品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在拍卖的时候,我们就去观摩过,很多人看不到的细节,我们会注意,所有的照片、尺寸记录都有。现在仿制品在英国已经公开‘上拍’,成交价是五万英镑。”

但即使是高仿品能卖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在仿制者看来,他们挣的依然是“辛苦钱”。李广琪做了24年的高仿,觉得高仿的成本越来越高。“真正完全还原古瓷的生产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比如元青花高仿,以前到山上捡青花料不用钱,现在买一斤成本要1万元。前几年一吨高岭土600元,现在要8000元,而1吨只能淘出300斤实用。这些年我做高仿赚了不少钱,但也花了不少钱去研究。比如说宋影青,我会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分子分析,回来研究配方,回去再测,直到过关……胎体还没做出来,已经花了不少钱。接下来描花、烧制……又是一系列很复杂的流程。”

除了制作艰难之外,高仿行业的一个“潜规则”让高仿者无法批量生产。李广琪说,“高仿瓷做得再像,也是养不大的儿子。仿第二个,之前的客人就跟你急:‘我花了二三十万元买你的高仿,你怎么还卖给人家?我的就不值钱了!’现在我的生意里,最挣钱的都是日用瓷生产,单利小但是批量大;高仿几乎不做了。”

吴树为一件高仿藏品的所得算过账,一件高仿明清的官窑瓷器,目前在景德镇的行价为2万至8万元,一般都在境内外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是出厂价的10-100倍。

真正的获利者,是拍出高仿品的最后一个拥有者。

小编推荐

景德镇瓷器之皇帝瓷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年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年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年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景德镇瓷器的历史


由于明末的战乱,清朝初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处于停滞状态。可是到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以后,不仅恢复过来,而且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经过当时广大瓷工和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成就,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瓷器"品质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产品畅销国内外。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当时有一个叫"殷弘诸"的法国传教士,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洲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清代的瓷器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

揭秘景德镇陶瓷画是如何成为经典的


景德镇的陶瓷器物与绘画,让人感觉到在走近一个国粹灵魂的气场。我们的前人,在从古以来的社会需求与制造行为中,将几千年中华文化凝结在那些陶瓷器件中,所展现的正是中华文化国粹的骨脉。

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风光无限,中国陶瓷艺术更是玄妙瑰丽。当代艺术家,应注重中国元素和国粹观念,承载一种使命,而不应只是在创作一种审美,一种自我表现,更应在这个国粹灵魂的气场上,去追求中华国粹文化的辉煌,去创造新世纪中华国粹文化的精神。

陶瓷绘画有其自身特性语言,有其泥土的本体形式,水墨纸上绘画形式与油画形式,在融入中应注重陶瓷的特性与艺术语言。笔者看到许多画家,试图在陶瓷上追求完全的水墨效果,或有人不厌其烦的反复尝试要在陶瓷上做出油画效果,而这种努力的结果,也可能在淹没了陶瓷特性美的同时,永远再不能也不可能达到宣纸水墨,这与陶瓷绘画之道相去甚远。笔者认为,应该讲究一种融入,而不是一种外在效果的模仿。如果更为注重陶瓷绘画过程釉料与烧成中的特性,将水墨与油画色彩之道转化为更符合陶瓷特性语言的融入,才是绘画作品之道,才能创作出精彩创新的陶瓷。

陶瓷艺术,是泥土与我们的思想在火中提炼出的中华文明国粹精神。当我们回到了源头,才会更好地敞开胸怀放飞思想,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有着深厚的黄土地,有着秀丽的山川、雄伟的高原,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更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陶瓷作为文化艺术,必须要求创造者赋予其文化的属性。作为陶瓷艺术家,应注重审视陶瓷艺术作品,只有在追求文化精神中,才能让作品承载民族文化与艺术,创作我们的陶瓷艺术作品。当我们读懂了道家思想,儒家文化,当我们略探到禅宗境界,我们会感叹国人的智慧,中华文明的伟大,并将文化精神,推向高峰,让世界分享。

当今的陶瓷艺术家要面对生存与艺术的困惑,艺术家的使命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审美生活需求,一个有境界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布道者”,要推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推广中华文化精神,真正艺术家的作品感动人的不应仅仅是线条与色彩,更应是思想、精神和境界。在世界上,每一种伟大的文化艺术,都几乎为世界带来重大的推动与改变。陶瓷艺术作品,不仅只是艺术商业的砝码,更应推进社会的进步,我们要让陶瓷这种资源的运用更有价值与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搞陶瓷艺术并非做出给谁用这么简单,我们要站在更高的中华文明国粹精神境界上,以更为珍重的态度去创造陶瓷作品,要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上,去探索与成就新时代陶瓷艺术之道。

景德镇瓷器的分类


景德镇的制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制造出来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名,在果然的知名度也是响当当的,因此景德镇又有“瓷都”的称号。

1、宋代。宋代最为出名的瓷器是影青瓷,所谓影青瓷,是在五代烧制耳朵青瓷以及白瓷的基础之上烧制而成的。影青瓷一直有“素肌玉骨”的美称,是我国的陶瓷史上一种非常珍贵的品种,正是因为有影青瓷的出现,景德镇也顺利地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2、元代。元代的时候,景德镇又烧制出了两种瓷器,一种是青花瓷还有一种是釉里红瓷。不论是青花瓷还是釉里红瓷,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并且十分名贵的瓷器品种。当然,这两种瓷器不单单可以单独出现,在制作的时候还可以将两者相互结合,制作成青花釉里红,极其美观并且具有特色。另外,元代景德镇在高温颜色釉的方面也有突破,出现了卵白釉、红釉、蓝釉、金釉等等。

3、明代。到了明代,景德镇广泛地吸取外来文化,创造出来很多创新品种、造型以及装饰,这也使得景德镇站在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在永乐时期,景德镇烧制出了玲珑瓷,到了成化时期,在玲珑瓷的基础上又进行创新,进而成功烧制出了青花玲珑瓷。

4、现代。景德镇在民国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整个低潮期,但是到了现在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陶瓷企业变多,规模也在变大,很多传统的工艺也在逐渐地再次被发扬光大

景德镇瓷器是从汉朝开始烧制的,到了宋朝和元朝已经迅速地发展了,而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景德镇已经成为了全国的致瓷中心。直到今天,景德镇瓷器仍然赫赫有名,在工艺和技法上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全国制瓷业的蓬勃发展。那么,景德镇瓷器共有几种分类呢?

1、青花瓷。青花瓷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瓷器之一,它的原料是含氧化钴钴矿。青花瓷的成熟时期是在元代,在学术界,基本上也都承认元代的青花瓷是青花瓷的鼻祖,虽然在之前的唐宋两代也有青花瓷产生,但是它们并不具备青花瓷所必备的元素,因此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青花瓷。

2、粉彩瓷。粉彩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又被称为是软彩瓷,是在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流行至今。

3、斗彩瓷。斗彩瓷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彩瓷。“斗彩”以此最早出现于《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4、颜色釉瓷。颜色釉瓷是在釉中加入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之后就会产生某种颜色,所以称之为是“颜色釉”。颜色釉有很多种类,例如豆青、影青、钛黄、象牙黄、翠绿、孔雀绿、窑变花釉、茶叶末、西洋红、胭脂红、等等……

5、珐琅彩瓷。珐琅彩是从国外传入的,之后被人称之为是“古月轩”,它是专门为清朝宫廷制作的。珐琅彩是宫廷的垄断瓷器,所需要用到的白瓷胎是景德镇御窑场所特制的。

6、变色釉彩。变色釉彩是以非常高级的细瓷的白釉来作为积釉的,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及铈、镨、镱等混合稀土氧化物来作为它的着色元素,烧制而成之后釉色会随着光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7、古彩瓷。古彩瓷又叫硬彩,它的色彩晶莹,有着十分强烈的色调对比,形象非常夸张。

8、新彩瓷。新彩瓷旧称是洋彩,是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出现的,引自国外,因此画面上极其具有西洋风格。

9、雕塑瓷。雕塑瓷是通过雕塑烧制而成的立体陶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狮、象等陶瓷工艺品进贡到皇宫之中了

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是哪四大?它们分别是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瓷以及青花瓷,下面小编就一一来为大家介绍。

第一种:粉彩瓷。粉彩瓷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粉彩瓷是先在白瓷上面勾画出图案轮廓,再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接着把颜料施在上面,根据需要用笔将颜色洗开,这样人物的衣服或者是花瓣就会有浓淡感以及明暗感了。

第二种:玲珑瓷。青花玲珑瓷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在宣德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并且发展的。玲珑瓷玲珑剔透,闻名中外。

第三种: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就是依靠釉水色彩变化来装饰瓷器。在釉料中调整微量元素的含量就可以将釉色进行改变。通常,颜色釉有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

第四种:青花瓷。青花瓷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青花瓷的名声都是响当当的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近代景德镇瓷业


[摘要]: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辟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稍后,以王晓棠、潘宇为代表的文人派改用粉彩颜料绘瓷,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色彩领域。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瓷苑名家王琦于一九二八年邀集数位志同道合者组成“月圆会”,每月十五聚会一次,研讨画艺,绘瓷作画,时人雅称其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八人:另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人。尽管说法不一,然而,这十位艺人在当时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珠山八友”等人各有所长,风格迥异,技艺精湛,艺术成就名噪海内外。他们的成功,把景德镇的粉彩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瓷”名天下的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在这里,巨幅的瓷壁画勾勒出瓷都气派,连大街上的路灯柱、红绿灯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而琳琅满目的瓷器店更是富丽堂皇,走进去,即便什么也不买,也觉得很有收获,像参观了一回瓷器展览一般。这里的陶瓷甚至被用作了建材,精美的柱形陶器将围墙装饰得别有风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题性陶瓷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包括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种精品陶瓷等,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

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此外还收藏了许多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是该馆独有的。

从景德镇陶瓷的起源、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再到各个朝代不同的代表瓷器。很全面地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各个方面。景德镇,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高仿故宫瓷器欣赏


故宫瓷器多为官窑烧制的精品,传世的收藏品或珍藏于各大故宫博物院,或为收藏大家、富豪私藏。现在,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工艺越来越高超,高仿故宫瓷器越来越多,工艺品质也都极佳。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几款高仿故宫瓷器欣赏。

一、香港苏富比2.5亿天价拍品,清乾隆万寿连延粉(洋)彩葫芦瓶大师高仿

清乾隆万寿连延粉(洋)彩葫芦花瓶大师高仿粉彩瓷器2.5亿的清乾隆万寿延年粉(洋)彩葫芦花瓶由景德镇的专家组高仿成功。清乾隆浅黄地粉彩(也叫洋彩、珐琅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年”图大吉葫芦瓶,高仿专家组: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霍华,著名古陶瓷工艺专家叶宏明,古陶瓷鉴定专家蔡国声,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黄云鹏。六位国内一流的古陶瓷界专家学者联合提供技术保障与全程监制。

2010年10月7日下午,一件曾经是放山居的旧藏——乾隆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葫芦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本来这件瓷器以估价而论并不抢眼,但在拍卖时价格扶摇直上,最终以252,660,000港币成交,以外币计,创下了中国瓷器新的世界纪录。

二、中华瓷王故宫镇院之宝——多釉色乾隆粉彩大瓶。

中华瓷王-新仿国家特级文物故宫镇院之宝-乾隆多釉色粉彩大瓶。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再造中华瓷王以1:1比例高仿真复制而成,底部加注“中国文物学会”款识。乾隆多釉色粉彩大瓶集历代多种工艺和技术于一器。如此众多的釉、彩,配方及烧成温度都不相同,需按釉下、釉上及高温、低温的不同要求,多次反复入窑烧成,工艺极其复杂。而如此多样的釉彩、纹饰又安排得主从协调,错落有致,浓淡相间,井然有序。此瓶造型雄浑,纹饰繁缛,色彩绚美,巧夺天工,堪称是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活化石”。它的烧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为集大成之做,因而有“中华瓷王”的美称。

景德镇酱釉瓷器的发展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酱釉的出现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曾一度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以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令后人仰慕。而景德镇仿制酱釉瓷始于明初。1964年春,南京博物院于明故宫玉带河遗址中,发现大量明代瓷片。其中酱色釉碗、外酱釉里蓝釉暗花云龙碗,揭示了明初烧制此类产品的奥秘;而在美国堪萨斯城阿脱肯艺术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外酱釉里蓝釉高足碗,从工艺到纹饰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碗几乎完全相同,从而印证了洪武官窑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民窑中的酱釉瓷生产也毫不逊色,出土于北京丰台区,现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两件酱釉梨形执壶,通高12.5cm,口径4cm,壶体呈梨形,壶颈较短,流弯曲深硬不自然;腹部丰满,底足平切,底边垂直,足内较深,旋削整齐;胎质细腻洁白,器表有旋坯痕,釉较薄,釉色呈酱褐色。此壶造型构思新颖独特,稳重典雅。但与同期官窑器相比,不足之处在于:造型不够规整,同一器物上壶盖、壶身色调不能统一,施釉不均匀,釉面有缩釉点,制作工艺较粗糙。

永乐时期酱釉瓷仍在烧造。从目前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尚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但笔者于1985年5月,在扬州市缺口工地上,距地表3m左右与洪武地层具有叠压关系的土层中,发现叠摞在一起的酱釉碗。由于施工繁忙,未能及时制止民工的挖掘,致使四只碗同时被毁,实在令人痛惜扼腕。这四只酱釉小碗,造型均为撇口式,高6cm,口径12cm,器表光素,里外均施酱釉,釉面匀净光洁,有缩釉点,无橘皮纹。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胎体自上而下,由薄渐厚,制作隽秀灵巧又不失敦厚稳重。圈足小,足呈外敛内直墙式和外敛里斜坡式;足端外侧斜刮削,足端平切,足底面有明显的旋痕和细密的跳刀痕;而细砂底光滑细腻,不见火石红;釉底的胎釉结合处,却留有一线火石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酱釉的助熔剂钙含量低,高温黏度较大,不易流釉;从断面看,底足处的釉层与器口处差不多同样厚,因而不会产生象其他釉有“厚此薄彼”的现象。以前不少出版物,常用釉层厚来形容明早期器物的釉质,然而对酱釉这一品种而言,以上说法在了解了酱釉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后,似乎提法上值得商榷。再则,上述四只碗虽一起出土,但碗的釉色却有明显差别;一种颜色接近今天的芝麻酱色调;一种颜色呈褐红色;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器物的二次氧化或窑位有关。

永乐酱釉虽仅见于碗,而未见其他器型,但在各地考古发掘中尚不多见,因而是目前研究永乐民间瓷器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宣德时期酱釉瓷在官窑器中已不再难得一见,而是作为各种单色釉中的一个品种而批量生产。常见的器形有撇口碗、盘、水仙盘及桃式执壶,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收藏以及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代御窑厂遗址的发掘成果,让我们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与永乐酱釉瓷相比较,同样的器型,宣德酱釉瓷釉色稳定,釉面光洁莹润,无缩釉点,有橘皮纹。在器物里外施酱釉的情况下,足内均施白釉,并锥刻暗款或用青花楷书款。这与永乐酱釉瓷足内仅施青白釉或细砂底的作法,是截然不同的。

而宣德时期的民窑酱釉中,有外酱釉里白釉、外酱釉里青花,尤以外酱釉里青花的品种较为多见。其造型有高足杯、撇口碗等。高足杯器表光素,外壁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有橘皮纹,杯内心大多数用青花隶书“寿”字的习俗。杯上部受元代枢府型器的影响,呈撇口,硬折腰,下承明代特有的竹节柄,柄中空不施釉。足外撇,足端外侧斜刮削,足端平切。其造型俊秀挺拔,古朴凝重。外酱釉里青花碗,碗口外撇,腹部丰满而略敛,碗内用青花隶书“福”字或月华锦等纹饰,足呈外敛内收式,足端平切,底面施亮青釉。作为民窑的一种装饰技法,它不仅是宣德时期的品种特色,也对后来清代瓷器的装饰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酱釉瓷生产,从本世纪50年代至今的考古发掘和传世瓷器中,尚未发现有一件确切纪年酱釉瓷的报道。因而这三期的酱釉瓷认识,仍嫌不足。尽管查阅古文献中,有正统十二年(1447年)不许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但此中所禁“紫”,是指紫金釉?抑或紫釉(茄皮紫釉)且不得而知了,需深入研究探讨。德-化-陶-瓷-总-站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酱釉瓷的生产官窑器中已属少见,民窑器则更是凤毛鳞角。

直至嘉靖、万历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在全国迅速发展,刺激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作为瓷器门类中的一个品种,随着市场的需求,再度应运而生。其中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1959年陕西省耀县寺沟墓葬出土的“酱釉戗金孔雀牡丹纹执壶”是这一时期酱釉瓷器的代表作。执壶通高30cm,口径5.9cm,足径8.8cm。盖顶隆起,盖纽为一蹲坐小兽,腹下有穿可系,壶敞口,颈细长,腹侧扁,腹面凸如鸡心。高圈足,下部略外侈。细长流……有“S”形加固件与壶颈相连。与流相对的一侧有长柄,柄顶端有小环,可穿绳系盖。壶内及圈足内底施青白釉,外壁通体施偏紫红色的酱釉,整个器型饰以金彩,壶盖用团花,花瓣以兽纽为中心向四面垂下,颈部饰有一周仰蕉叶,颈下部饰下垂的如意莲纹。两侧腹部正中为桃形开光,中有牡丹一株,花繁叶茂,一只孔雀踞立枝头,回首而鸣。圈足、流、柄部也都饰以简单的纹饰。圈足内心用青花书“富贵佳器”四字吉语款。该执壶造型清秀俊俏,其纹饰富丽华贵,可与御窑厂贡品相媲美,然而它却出自民窑工匠之手,这不得不令人钦佩赞叹。

至万历时期,除有外酱釉里白釉墩式碗外,民窑中甚为流行一种酱釉白花器,其釉色浅淡,釉面光亮。较常见的器物有:梅瓶、蒜头瓶、胆瓶、盘、碗、香炉等。其中以香炉最常见。而香炉中筒式三足炉和钵式三足炉数量较大,其胎体厚重,工艺粗糙,胎体衔接痕明显,器里为白釉或青白釉,器足往往留有切削痕迹。器外常以酱釉为地,釉面凸起白花纹饰,纹饰中龙纹、凤纹、麒麟、折枝花卉、花鸟、花虫等多见。而酱釉地白云青花龙纹碗,却鲜为人知。笔者有幸在扬州市区古城改造施工工地,偶尔发现这一纹饰的残片,其造型为撇口碗,腹部较丰满,内施白釉,外施酱釉。釉色较浅,釉面光亮,纹饰写意而略显草率。胎体上薄下厚,制作不够精细。综观民窑酱釉瓷,绝大多数都不落款识,偶有“富贵佳器 长命富贵”等吉语款,亦为数廖廖。

明未天启、崇祯时期,景德镇民窑瓷器的生产量很大,但主流是青花瓷器。它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根据客户的需要大量运销欧洲、日本等国。所以酱釉瓷的生产,因市场的需要而被冷落,直至清顺治开始,才又恢复生产,并历朝延续下去。

景德镇青花瓷分类


景德镇青花瓷主要分官窑青花、景德镇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等多种,这里景德镇窑又是个名词,并不是所有在景德镇的窑厂烧制的磁器都叫景德镇窑瓷,其所指的就是收藏者熟知的镇窑瓷器。除官窑和景德镇窑瓷外,没有特别注明的均属民(间)窑瓷器。

先说官窑瓷,实际上到毛主席用瓷(7301瓷),也是严格地按照烧官窑瓷的方法炮制的。7301瓷现存仅三套,每套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制瓷作者在《昌南对话》电视节目中谈到,成瓷以后,他本人也可以奖励到一套7301的,但他说不想要,这一句“不想要”现在就值一百多万。这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收藏品,足见在升值空间景德镇瓷的不可企及。7301瓷不是青花瓷也不属於官窑瓷。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只出产在御窑厂,现景德镇中心位置已搬迁的市政府所在地。随着清宣统帝的退位,官窑瓷就以其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存世数量只减不增而成为收藏界的抢手货。但御窑厂盗挖出来的官窑碎瓷片和以上三点并不起冲突,其原因就是:天子独一无二,御窑磁器除精心挑选运到紫禁城的,另一些是为保证瓷的质量陪烧的,这些落选的御窑瓷自然没有第二个人敢用,因此摔碎后成批就地掩埋。一朝一代往上累加,御窑厂的土层就成了一部官窑瓷的实物历史。中共建国以后,官窑瓷碎片盗挖现象疯狂,很多人在御窑长廊附近开一爿小店,并不做生意赚钱,为了什么,大家心知肚明。你到景德镇旅游,坐在珠山中路卖小孩子吃的肯德基,千万千万别用脚跺地,地底上可能就有一张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盗挖的通道可以一直延伸到马路的斜对面御窑遣址处。即使是官窑瓷的碎片,因其摔碎掩埋时未经特别处理,现今挖出来后几乎都可按原样拼接和修补,在景德镇就有专门从事修补古瓷行当的,鄙人的母亲就会修补磁器。千万别以为我娘是补鞋出身的,你那是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片中有手艺人拿金刚钻补碗的特写镜头,那是用鞋钉补一支粗瓷碗(低温瓷)。古瓷的修补若用心不良,说白了就是在造假,摔碎的磁器先修补再重新用炉火烧,能补得让外行看不出一丝一毫曾经破损过的痕迹来,景德镇人厉害吧。有不法份子,盗挖了两瓷篓的官窑瓷碎片,暗地找手艺人修补,光修补的费用在前一、二十年前就得花上两、三万元,足见倒卖官窑瓷的利润能有多大。对普通百姓来说,收藏官窑、官窑青花瓷那肯定是不大现实的。

再说民窑瓷,民窑瓷也有精品,尤其是民窑粉彩,“月圆会”(即珠山八友)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徽州歙县、和安徽太平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后矛盾。正如“江西诗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以味不以形也”。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千禧年我在深圳看到的行情,“珠山八友”的作品拍卖价格也就在八千元到壹万元上下,当然这“八友”的作品升值空间我是敢打保票的。但一件普通的青花瓷叫价万元,你可以大胆地告诉那些奸商,滋味听了会很不高兴的。如果奸商谎称有“珠山八友”的粉彩作品,你也顺便让他们背一背上面那些聱牙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祖籍、寄居地和谁作画神速谁擅长翎毛花卉谁画雪景见长谁又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的美称。若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至少还是个勤学的景德镇人在蒙你。

说到民间青花瓷,不能不提王步,王步是比刘雨岑早一年辞世的艺人(王卒於1968年,刘卒於1969年)。在景德镇,王被看作是同珠山八友齐名的艺人,并享有“青花王”的美誉,依我看,称其为“在瓷器上作画的八大山人”也不为过。王步一生“著作”颇丰,60余年的瓷艺创作,作品达万件。王步的作品距今至少是四十年到百年间,因此可用鉴别古瓷的方法鉴别王步的青花瓷。其他的现代青花瓷,卖价在千元左右,商家已经是有利润了。别轻意相信名家名作,站在景德镇大街上甩块砖,砸到十个人,其中有九个就是陶艺界的名家——只要他上了岁数。真正的名家名作,都是些当大官的耀武扬威开着光荣的纳税人为他们配的小轿车亲自到景德镇名人家中寻访。

在市面上选购一件青花瓷,主要注意磁器是贴花的还是手工描摹的,前者就是用一张现成的花纸蘸上酒精端端正正贴在磁器表面扔进窑炉烧成的,数量上几乎到了要泛滥的地步,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仔细端详。景德镇人看得多了,凭直觉就能辨认出贴花和手工描绘瓷。当然买起东西来还要看个人喜好,尤其是女性,如同张爱玲看上胡兰成,王八看绿豆,看上眼了,自己喜欢就行,也就用不着这么费脑子的。

景德镇工艺彩绘艺术瓷


每当我们说起锅、碗、盆、匙这些日用瓷,都会叹息景德镇已今不如昔,不要说与英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世界上发达的制瓷强国相比,就是国内的广东、湖南、山东、重庆也已远远超过了它。但是,如要说起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珐琅、墨彩绘金等这些工艺彩绘艺术瓷,景德镇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没有哪个国家和地方能超越、取代它的世界著名瓷都地位。

从元代景德镇制出精美的青花艺术瓷,一举成名而取代“五大官窑”至今的800余年,景德镇始终以艺术瓷闻名天下。这一文化“积淀”是历代手工制瓷艺人以及全国一批画家会集景德镇而共同铸就的辉煌艺术硕果,这其中有的是紫禁城造办处专为宫廷烧造的“秘活”、“绝活”,从来没有流传至宫外。所以在景德镇能恢复烧制出珐琅彩、粉彩轧道瓷是近几年的事。

在中国陶瓷城、国贸陶瓷市场、陶瓷大世界、南郊陶瓷苑这4个景德镇“主力”陶瓷市场,万余个经营户的瓷器中,绝大部分为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艺术陈设瓷,而能烧制珐琅釉、粉彩轧道瓷、墨釉描金这些宫廷“官窑”器的却是凤毛麟角,仅有三家。他们的制作技术和绘制艺术,从制坯、素烧、喷釉、轧道,到再素烧、贴纸、勾线、绘画、填色、写字、写章等近20道工序一一看来,与当年清宫造办处秘档的详细描述基本一致。

粉彩轧道瓷、珐琅彩瓷这两种官窑器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发明,工艺重,用料十分讲究,釉料是进口的,烧一件瓷器价格十分昂贵。如今也一样,同样一件艺术瓷,如青花或斗彩,它们的成本仅为粉彩轧道瓷的1/3,投入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些都决定了粉彩轧道、珐琅彩瓷始终是价值连城,存世量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