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线条 > 导航 >

大翁用陶瓷锤炼线条

大翁用陶瓷锤炼线条

瓷砖线条 用瓷砖胶 用什么瓷砖

2020-04-23

瓷砖线条。

本报讯 记者段萍报道:来自浙江永嘉的大翁,被称为“当代八大山人”,其作品与陈师曾、张大千、吴作人、黄胄等大师画作一起被收入《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三年前,大翁来到景德镇学习陶瓷艺术,在短短时间里就探寻出将中国画融入陶瓷的独特风格。本报江南艺术馆正在展出大翁陶瓷中国画精品展,清新雅致的作品给本土艺术爱好者带来不一样的陶瓷艺术享受。

据了解,2006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上、下集)画册在书画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页,是对画家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的回报。该画册比以往有更大的创新,它收集了一批实力派的中青年画家与当代大师的作品,也是美术史上一大解放与改革。让实力派的中青年画家有机会登台展示,靠拢大师。在书画艺术得到重大肯定之后,大翁为拓宽自己的艺术道路,又于3年前来到景德镇。大翁说,重新学习陶瓷艺术是为了控制运笔,锤炼自己的线条。虽然目前在陶瓷艺术方面已经研究出自己的风格,但仍然要不断探究陶瓷艺术。

●大翁陶瓷中国画精品展正在江南艺术馆展出。地址:红谷滩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一楼。品鉴热线:18979805555。

扩展阅读

黑釉线条罐的制作工艺


黑釉凸线纹通常以器物介绍的形式出现在简报或瓷器欣赏等文章中,有关其制作方式的探究性著作并不多。沈福文在《中国漆艺美术史》一文中提到凸线纹的工艺应该源于漆器工艺。王轶鸿的《山西黑釉瓷概述》、张燕的《浅谈黑釉瓷器》以及杨爱玲的《略论河南磁州窑系瓷器装饰艺术的异同》等文均有提到凸线纹制作方法,皆认为是以坜粉作杠的方式制作而成。但是黑釉凸线纹器物特征各具特色且制作方式并非只有这一种。由于文集遗址发掘简报暂未发表,故文章以河南省鹤壁集遗址第二期以及山东磁村第五期出土典型黑釉凸线纹器物为例,对这两个古烧制的凸线纹瓷器特征及其制作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黑釉凸线纹瓷器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在山东淄博窑、河北磁州窑观台二期等出现了少量宋代黑釉凸线纹双系罐和碗等器物。鹤壁集遗址第二期以及山东磁村第五期出土凸线纹瓷器颇为丰富,主要器形有罐、瓶、碗、钵、壶等。地层年代均为金代。鹤壁集窑是河南地区一处唐宋金元时期规模较大的民窑,也是磁州窑系规模最大的窑场之一。已发掘的考古资料表明,鹤壁集窑烧制的黑釉器,釉色晶莹光亮,可鉴人影,其工艺居于各釉色之首。特别是黑釉凸线纹装饰,线条纤细,凸线纹部分呈金黄色或黄褐色,仅施以透瞧,黑黄分明;器内一般不施釉,或施半釉。器物坚固耐用,具有民间用瓷的典型特征。

鹤壁集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罐造型优美,制作精细。通常在耳部亦饰有上下垂細竖凸线纹,但线条只有耳系长度的一半。腹部凸线纹分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垂直的竖凸线纹等距离地饰满腹部,称之为等分凸线纹装饰;另一种是将垂直的竖凸线纹进行分组,以每组两条、三条、四条或五条均匀地饰于器物腹部,即分组凸线纹装饰。以上这些黑釉凸线纹瓷器出土于鹤壁集窑舰,现被收录于《鹤壁窑》一书。分组凸线纹不仅仅是相同数量的线条为组进行排列,同时也有不同数量的线条进行混合搭配。刘金祥先生在《再识鲁山段店窑》一文中提到:“鲁山段店窑凸线纹的组合形式有与其他窑口不同的变化,除了有满纹、二线、三线、四线的装饰手法外,还有一线与二线、一线与三线、二线与三线的不同组合方式。”但这种混合分组的凸线纹瓷器在鹤壁集窑暂没有出土类似器物。

山东淄博地区古代烧制瓷器的范围涵盖淄川区的寨里、磁村、坡地和博山区的博城大街南头等窑址,和山东地区的曲阜、枣庄、泰安等窑口形成一个窑系,是我国北方古代生产瓷器的重要基地之一。由7图至11图所示的黑釉凸线纹瓶和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淄博窑黑釉凸线纹一般饰于器身肩部至下腹部,线条布局亦有满纹与分组排列两种形式。线条呈白色,亦有凸线纹线条白色微泛黄,形成了白色线条与黑色釉体不同色调的完美交织。淄博窑烧制的瓷器由于毗邻河北、河南等著名窑口,受其影响,在吸收其他瓷窑址制瓷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产品。山东淄博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器底部往往会有一圈涩胎,这是采用了叠烧技术烧制而成的。类似这种在器物底部带有涩圈的黑釉凸线纹瓷器在河南省扒村窑亦有发现。淄博窑烧制的黑釉凸线纹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器物双系下方,施有斜“十”字纹,颇为独特。

黑釉凸线纹装饰的制作方式可分为三种,即沥粉法、压印修棱法二次施化妆土法。

一、沥粉法。具体做法是在器物坯体晾干后,以白色泥料或浆状化妆土用漏粉条的方法立粉作杠(山东地区称之为“粉杠”),呈几组凸线(每组三到五条)纹或数十条凸线纹的形式,或将修整好的泥条堆贴至器物上,然后在器表施透明釉或黑釉入窑烧制而成。由于泥条高出胎面,白色凸线上的黑釉经高温熔融流往低处,露出白色粉料或黄白色的化妆土,在黑釉器物表面便呈现出多道白色、黄褐色或略带酱色的凸起线条。线条粗细长短一致,分布均匀,在黑釉的衬托下’达到一种既规整又美观的装饰效果。

沥粉法起源于古代漆器生产中“堆漆”工艺的一种,它是在器胎上先作极薄的漆地,然后画上纹饰墨样,用肪粉法沿稿样作隐起的浑圆线条,干后打磨即成。沥粉工艺同时也应用于建筑壁画中,如敦煌石窟263窟北魏壁圆以及57窟初唐壁画中都有使用洒粉贴金技法,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装饰效果。在唐代壁画中常用的灰色沥粉是用烧过的香灰、绿豆面和细高岭土调制而成的细而光滑的粉末,这种含有细高岭土成分的沥粉,可能直接导致了这种技术在瓷器上的运用。瓷、青瓷凸线纹装饰相比,黑釉瓷器上装饰的凸线纹线条更为刚劲有力,其呈色与器物釉色色调对比也更为鲜明。

沥粉作凸线纹法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在《山西黑釉瓷概述》《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等文献中皆采用了这一说法。

二、压印修棱法。赵锋在《馆藏黑釉双系凸线纹罐奋口考》一文中首次提出这一方法,其做法是:“利用工具在半干的还体上修(压地起阳)出瓦垄状的凸线,然后施黑袖。由于凸线部位挂軸较薄,接近胎色,烧成后呈褐黄色或黄白色。”这种装饰工艺的特点是器表凹陷部分位于相邻两条凸线纹中部,并呈缓坡式与线条相接,使凸线纹装饰与器身和谐地融为一体,立体感增强,视觉效果更佳。鹤壁窑多采用这种工艺做法。

三、二次施化妆土法。其制作方式较为简单,是在器坯施化妆土时,用叠压方式将化妆土等距离地施于器坯。经过多次刷制的部位就会明显高于器表,然后再施以黑釉入窑烧制而成。这种凸线纹装饰方法不如以上两种方式容易辨别,在釉翻落后才可明显看出凸线纹部分化妆土叠压的痕迹,其装饰效果却毫不逊色。

元代以后烧制黑釉凸线纹瓷器的窑口已经不多,呈现衰落趋势。虽然黑釉凸线纹装饰技法流行时间比较短暂,在中国陶瓷装饰上也并非占主导地位,但它利用线条的组合、呈色与材质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台湾陶瓷享受生活美学


具有美感的生活是颇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之美其实就像水一样,不是单靠所费不赀的昂贵家饰品就能堆栈出来。经营美感生活,必须从态度、细节、关怀周遭环境……一点一滴地注入美,逐渐催化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感生活。

具有美感的人生,其实可以从经营一个小小的茶杯开始。

台湾知名建筑教育学者汉宝德先生在推动“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时指出,当我们愿意坐下来,享受一杯现泡的好茶,挑选一个很美的茶杯,手握着温暖茶杯所带来的视觉之美、慢品温暖茶杯所倾注的好茶芬芳,这些点滴细节所给予我们无价的轻松写意,就是体验生活美学的第一步。

台湾陶瓷艺术设计显现了对生活美学的思考与实践。台湾陶瓷艺术奠基自历史传承的技术与时代累积的经验,21世纪的台湾陶瓷工艺家从仿古加以变化和创新,力求在技术上、在艺术上、在文化上、在意涵上提出突破思维,关注台湾多元之文化元素,透过陶瓷生动的技法与演绎,融合功能性日用陶瓷与文化性艺术陶瓷,让陶瓷用户能透过这些陶瓷工艺家精心设计的美好陶瓷生活艺术品,进而与生活美学产生对话,触动更多生活美学的体认与感动。

近年来,台湾陶瓷艺术蓬勃发展,许多各具特色的台湾陶瓷工艺家纷纷提出各项的创艺新陶作品,造就台湾陶瓷产业的新风华时代。

如荣获“台湾工艺之家”殊荣的台湾陶瓷吉洲窑的许朝宗大师,以全球独门铁锈花技法吸引国际陶瓷艺术界。铁锈花技法属烧成非常不易之窑变,釉药由氧化铁1320度还原焰高温烧成,冷却时结晶成一朵朵微微亮亮的结晶花,彷若经戒定慧持心熏修成佛般,沉稳优雅地凝结其上,稀有难得,风格大器华贵、气质深蕴耐看,表现出高贵脱俗的气质。

台湾陶瓷安达窑引古创新,作品结合了古汉汝窑青瓷技法、以及现代时尚的线条美感,例如系列作品《夏鸣》灵感来自从台湾农村生活“静听蛙鸣声,细品一壶茶”,以一个简泡壶与两小杯的组合让用户与亲密爱人分享静谧甜蜜的两人时光。台湾陶瓷安达窑家传第二代继续接棒经营,并导入更多新的美学概念,努力实践将艺术带入生活的目标,成就新时代青瓷作品。

景德镇陶瓷四大特点


景德镇陶瓷闻名于世,最关键的就是景德镇陶瓷自身的特质,下面就由我们为各位网友一一介绍景德镇陶瓷的四大特点。

首先,景德镇陶瓷吸引各位网友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白如玉。景德镇陶瓷全身洁白无瑕,宛如天然生成的美玉一样,又像纯洁的天使,给人一种美的体验。若是在家中摆放一件景德镇陶瓷,既能培养情操,缓解疲劳,又能体现您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精神气质。

景德镇陶瓷第二大特点~明如镜。将一件景德镇陶瓷放在面前,细细品味,您将会看到它表面炫丽的光泽。仔细看景德镇陶瓷的花纹,花纹整齐划一,线条粗细均匀,色泽均匀分布,图案丰富多彩,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若是放在灯光下,效果更加明显,它的表面像湖面一样波澜不惊,像明镜一样光彩照人。仔细看的话,发现自己的影子也映照在了景德镇陶瓷之上,那种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呀,爱景陶瓷告诉光大网友,真正的景德镇陶瓷花纹用手帕使劲擦也擦不掉,表面不会有气泡,掉色等缺陷。

景德镇陶瓷第三大特点~薄如纸。景德镇陶瓷工艺精湛,其中薄如纸的特点更是让它吸引了更多的网友。看景德镇陶瓷的外表,就感觉它和其他的陶瓷不一样,像西湖中的仙子,体态婀娜多姿;又像古代宫廷中的舞女,轻歌曼舞。当今的景德镇陶瓷最薄的只有5毫米,最厚的也不会超过1厘米。正是因为它的轻,它的薄,光大网友才会更加的喜爱它。这种工艺更为复杂,难度系数更大,这也成为了景德镇陶瓷远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点。

景德镇陶瓷的第四大特点~声如磐。相信各位网友都看过古装剧,里面最生动的画面莫过于乐师演奏的悦耳的音乐了吧。而景德镇陶瓷便具备这样的声音,如果你用一支笔轻轻的敲一下景德镇陶瓷,便会听到‘叮’的声音,清脆,响亮,悦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景德镇陶瓷是用上等瓷土经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再经过各种繁琐复杂的各种工艺所烧制出的上等品。

评:当代陶瓷艺术市场有七大特征


原标题:当代陶瓷艺术市场七大特征

近几年的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它有哪些规律值得我们陶瓷爱好者总结?它又有哪些新的变化、新的趋势和新的特征值得我们玩味?

特征一:当代陶瓷艺术市场在盘整中前行

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市场经过2009年至2011年高速发展后,受国家经济形势下行等大环境影响,以及“千万元买大师头衔”、“当代陶瓷雅贿”等几篇媒体报道的披露,最近两年相继开始调整,2014年盘整仍在继续。

从北京、上海、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厦门、深圳、景德镇等几个艺术品交易场所的信息反馈来看,年初当代陶瓷艺术品购藏群体进一步持币待购,人气进一步低落。一些现当代艺术瓷的经销商店铺,以前车水马龙场景,如今却是冷冷清清,很多商铺甚至都没有开门营业。一些商铺聚集区,还经常看到商铺转让的告示。陶瓷艺术经纪人李根正表示,从去年以来,买家数量急剧减少,从总量上看,基本上减少了40%以上。

据石家庄熊窑瓷业董事长熊训宏透露,他们很努力工作,但生意还是不够好,公司处于半停产的状态,客户来的也很少了。

而景德镇江夏陶瓷董事长徐铭志也表示,尚之夏陶瓷从2008年开始销售是一路攀升,大概高峰期2010年的时候,销售额在七八千万左右。2012年销售额有所回落,到今年为止销售额大约只有高峰时期的四分之二。

特征二:拍卖会成为陶瓷艺术市场晴雨表

2013年年初,很多艺术家都反映市场难做,但7月份在深圳举办的“华彩瓷韵”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拍卖会,总成交额1600余万元,成交率超过75%,显示当代艺术陶瓷市场有升温的迹象。

紧接着10月份的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共拍出艺术品103件,成拍率72.03%,总成交额6196.96万元,摘得历年瓷博会国际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成交额桂冠。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粉彩双面釉瓷板四条屏《四美图》,还以1100万元的落槌价成为标王。

景德镇华艺拍卖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艺术瓷收藏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后,人心在聚集,2013年秋季出现了回暖迹象。接下来的中国嘉德等各大拍卖公司春拍较往年相比将更加精彩,预示着2014年将迎来艺术瓷收藏市场的“春天”。

很显然,在陶瓷艺术品流通体系尚不完善的2014年,有着公开拍卖记录和拍卖价格的拍卖会,已成为了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特征三:陶瓷大师强者恒强

如果硬要把当代艺术陶瓷名人名家分个三六九等的话,那么无疑如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李菊生、钟莲生等国家级大师、资深美术教授当之无愧列为第一军团。这些处于艺术陶瓷金字塔顶层的领军人物,个人品牌影响力大、艺术风格独特、在学术界或陶艺界有较高地位,市场认可度高,象往年一样,2013年作品依然供不应求。

在市场上,王锡良的粉彩人物及山水、秦锡麟现代民间青花和现代陶艺、李菊生高温颜色釉装饰、黄卖九青花分水、赖德全釉上珍珠彩等代表作品是一“瓷”难求,即使收藏家交全款订单,也要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以上,才能拿到货。由于有的大师年事已高,甚至有的买家等上两三年,也不一定能拿到藏品。

预计2014年,随着收藏家队伍的进一步理性,艺术市场这种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现象将呈扩大趋势,而位居陶瓷大师顶端的“大师中的大师”、“极品中的极品”则更受大资本、大企业、大藏家的追捧!

特征四:中青年艺术家两极分化

近几年,对中青年艺术家来说,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那些有实力、有潜质、有创新精神,且作品又有特色的中青年艺术家来说,日子过的还挺滋润。

如青年艺术家潘长杰的珍珠彩仕女作品,运用珍珠彩形式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创新美、构图美、线型美、色彩美等装饰审美特点,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的关注与青睐。又如擅长青花分水的青年艺术家黄景锋,作品意境开阔、情感浓烈,颇具生活气息和现代审美情趣,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而那些刚出道不久、个人艺术风格不鲜明,还没得到市场认可的青年艺术家,仍在接受着市场的痛苦考验,有的连生存都很困难。

笔者从景德镇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中国名瓷网、中瓷网等几个主要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也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特征五:陶瓷油画受市场追捧

从视觉上既有很强的油画效果,又有陶瓷细腻、色彩丰富的特点,给人一种全新感觉和强烈印象,具有当代中国新文人精神气质的陶瓷油画,已成为2013年当代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瓷绘样式之一。

究其原因,据景德镇在线总经理兼国家陶瓷电子商务中心负责人“老猫”分析,陶瓷油画走热全国,一方面是这类风格作品,同时具有油画和陶瓷艺术双重属性,易于被欣赏、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种作品,太费工耗时,具有较好的收藏升值潜力。他介绍说,一件油画作品,一般要花十天到半个月工夫,反复烧制7到8次才能完成,在烧制过程中成品率低,而这类绘画,笔工非常细腻,只有中青年作者才能有这样的眼力、精力和体力,估计过了五十、六十岁以后,想画也画不成了,所以这类作品收藏潜力特别高。

另据中国陶瓷油画艺术院负责人介绍,因陶瓷材质平整光滑便于创作,可保存时间又非常长久,色彩丰富逼真,因此,陶瓷油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特征六:当代陶瓷成为民营企业及政府官员投资新宠

据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曹新民透露,他今年在山西、北京、河北等地考察时,发现民营企业家进入陶瓷收藏投资领域的人数越来越多。

而一位不愿署名且也是陶瓷艺术收藏者的中央企业老总向笔者证实了这一观点。由于他身处瓷都景德镇,因公务需要经常与一些艺术家、艺术机构打交道,为此,经常接到外地的政府官员同学、老乡以及民营企业家朋友打来的电话,请求他代为购藏艺术陶瓷,2013年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对于民营企业及政府官员热衷于陶瓷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这种现象,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沐认为,在货币超发及通货澎胀高预期下,陶瓷艺术品必然成为财富人群资产保值与增值的主要工具。此外,陶瓷艺术品对于拓展文化产业、合理避税,以及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显然,在房地产受到宏观调控,股市上窜下跳,其他投资品种稀少的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品已成为民营企业及政府官员投资收藏新宠,预计2014年仍将加速这种趋势。

特征七:陶艺媒体、陶瓷评论欣欣向荣

近年来,除景德镇地区主办的十几家当代陶瓷艺术类媒体外,外埠媒体也有加速进入陶瓷艺术媒体的趋势。

如全国著名的综合类门户网站――新浪网于2013年10月份开通了“江西陶瓷”频道,把办公地点选在景德镇,零距离对接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全国著名的艺术类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也于2013年开通了“江西站”,重点关注当代艺术陶瓷,并也把办公地点选在景德镇;我国权威网站――人民网也开辟了“瓷器”频道,致力于传播推广中国陶瓷文化。此外,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开辟了《名瓷市场》专刊;据悉,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艺术报也将开辟艺术陶瓷专刊,给本已火热的艺术媒体再添一把“火”。

与此同时,作为艺术媒体的主要“填充物”――陶瓷评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论权威性,当属中国文化报――《名瓷市场》专刊,近年来发表的《“名作”比“名号”更重要》、《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四忌”》等评论文章高屋建瓴,观点鲜明,极受读者喜爱;作为党报,景德镇日报开办的《瓷苑》专刊在景德镇市具有极高的影响力。《真善美是艺术创作与评论的标准》、《从江南铜屋到景德镇“瓷宫”》等文章分析精辟,建议中肯,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认同;论发行,瓷都晚报-《瓷器》有得一拼,其充分利用瓷都晚报的渠道优势及民营企业的活力,加之精细的策划,把《瓷器》杂志搞得红红火火;论特色,《瓷都美术家》杂志依托景德镇市文联影响力及市陶瓷评论家协会的人脉,经常组织文化沙龙,针对艺术市场热点及时发出自己的批评之声,近年来杂志也办得有声有色。

可以说是繁荣的艺术媒体、精彩的评论文章共同推动着当代艺术陶瓷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的一年。

(作者吴爱华先生系中国陶瓷传播大使、中国陶瓷评论名家、中国陶瓷艺术名家、艺术陶瓷市场专家、推广大使)

属于陶瓷的紫砂壶有五大优点


景德镇陶瓷中除了青花瓷重点打造的还有紫砂壶,紫砂属于陶类,紫砂壶也是陶瓷类的茶具,所以跟其他的陶瓷一样做茶具有其先天的优点,甚至优于其他茶具,让我们来看看属于陶瓷的紫砂壶有五大优点吧!

紫砂壶特点一:独特的原料

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需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显微观察发现,紫砂泥主要成分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同时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具有类似中国大陆南方制瓷原料的特点,即其矿物组成属于粘土。

紫砂壶特点二:独特的气孔

紫砂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双重气孔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气孔密度和一定的气孔率。

紫砂壶特点三:独特的构造

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由于紫砂壶制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 因此,相对地延长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特点四:独特的功能

紫砂泥是一种紫红色或浅紫色的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由于紫砂壶传热缓慢,虽然用沸水泡茶它也不炙手。同时还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烧裂。

紫砂壶特点五:独特的工艺

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 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

紫砂壶的这五个优点也是所有饮茶爱好者爱它的原因,饮茶入门,你需要一款紫砂茶壶!

用景德镇陶瓷餐具解锁你的复古情怀


1000多年前,宋真宗皇帝对这里生产的陶瓷爱不释手,就干脆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了这个小镇,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景德镇,成为享誉世界的瓷都。成了全世界制瓷人的朝圣之地。这坐东方的小镇被西方人称做为“china”。中国瓷器成了全世界财富的象征,各国的皇宫贵族视如珍宝,竞相收藏。

手工陶瓷是时间慢熬的产物。古时仅烧窑一道工序烧三天三夜也不足为奇,现代采用气窑、电窑的技术,至少也需8小时。手工瓷器里凝聚着的手艺人的专注和心血,也是机器产物里缺失的味道。那些形态万千或精致或拙朴的手工陶瓷,无不是艺术家和手工匠人的创意与经验集成之器,充满了手造之美。不论工业如何发展,手工艺都会有它的一席之地。即使岁月变迁,景德镇的瓷器总是用最好的胎,好的纹饰,好的釉水,景德镇的瓷器永远是曾经的那个样子,景德镇代表着瓷器,瓷器代表着china。就是因为这样才有那么多人认可景德镇的瓷器,让景德镇的窑火燃烧了千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更是到了精致的地步。复古风的原木制品、陶瓷制品逐渐成为装饰家庭的热门之选。喜嫁瓷源于中国传统的喜文化,继承了嫁妆瓷”喜庆、吉祥、祝福”的美好基因,以“喜庆吉祥,品质生活,绿色健康”为核心理念,融入了时代元素。如敬茶杯、甜汤碗、交杯酒酒杯,这些不仅是餐具,更是传统的传承、复古情怀的体现。

喜嫁瓷产于享誉世界的中国瓷都,采用含量达到40%以上天然牛骨粉,保证了喜嫁瓷原料的上乘。不仅如此,喜嫁瓷还采用窑瓷土作为基土,窑瓷土土质松软,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御用的瓷器原料。经过多次高温煅烧后的窑瓷土高亮透光,是难得的佳品。

意大利瓷器设计大师Mario Bellini,他遍寻嫁妆瓷的历史遗迹,深入探究了嫁妆瓷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中国景德镇遇见了瓷器艺术家新洲先生,一起创造了喜嫁瓷。喜嫁瓷的每一个系列都将复古元素融入到了设计里,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而且每一套瓷器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如龙凤呈祥系列,是为了纪念弄玉和萧史的动人故事,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比翼双飞、恩爱相随的美好爱情。还有过大礼系列,表现的是中国传统嫁娶礼仪订亲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而这些还只是九牛一毛。喜嫁瓷不仅是复古的艺术品、复古的瓷器,背后还有一则复古怀旧的故事。

复古是一种元素,怀旧是一种心情。一套精致的瓷具不但能满足你的复古情怀,更能解锁你骨子里的复古情怀。

朱乐耕:用陶瓷改变国人粗糙的生活方式


陶瓷艺术家:朱乐耕

朱乐耕:从小在陶瓷圈子长大

网易艺术:各位网易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网易艺术访谈录,我们今天特别开心邀请到著名陶瓷艺术家朱乐耕先生,欢迎朱先生。

朱乐耕:谢谢。

网易艺术:朱先生,请您先自己跟我们透露一下跟陶瓷接触多少年了?

朱乐耕:很长很长。因为我是出生在景德镇,我自己的家离官窑只有十几二十步,父母就是做陶瓷的。

网易艺术:陶瓷世家出身。

朱乐耕:父亲做陶瓷,从小在父母亲身边长大,好象生来就是做陶瓷的。

网易艺术:有一种情况,很多小孩从小就接触,但可能觉得接触太多了,人生真正决定从事这个行业,靠这个吃饭时,可能又会有一些转向,您是怎样一直坚持决定,从始至终要跟陶瓷在一起的?

朱乐耕:有时候人是一种缘分,刚才我谈到了我的家庭出身,我在那个城市,最后我也有机会得到很好的陶瓷艺术的教育,比如从小家里的父亲教育我,陶瓷艺术,传统陶瓷,我家里就是一个沙龙,很多陶瓷艺术家就在我家里,每天都聚会,我从小在这个氛围里长大听他们谈陶瓷艺术,而且后来我也有机会到艺术市场研究所工作,这是景德镇最大的陶瓷艺术场,当时计划经济把老艺人全集中在那个地方,我跟他们学了很多传统技艺,时间很长,很正规的学过,像古彩、粉彩,传统的学过。另外我也有幸读了陶瓷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我的背景里主要是这两大块,特别是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机会接触很多国外当代的陶艺,包括一些国际交流,对我的影响,触动很大,一是传统教育,还有一个是大学教育,再就是国际交流,国际眼光,我觉得对我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网易艺术:我们刚才聊到,其实陶瓷的名字叫China,China和“中国”的英文一样,作为80后来思考,陶艺艺术大师,可能我脑子里不会有太多名字浮现,不像当代艺术,国画艺术,很多大师的名字会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您作为一直从事这个行业的艺术家,怎么看待陶瓷大概的发展状况?

朱乐耕: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到国外的博物馆,每个重要博物馆,包括大都会,都有中国的陶瓷艺术,非常精彩,中国的陶瓷艺术在16、17、18世纪大量出口到欧洲,欧洲人是通过陶瓷艺术认识到中国的,美丽的中国就是从陶瓷艺术开始,我有一次到丹麦去,丹麦政府送礼品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安徒生童话,童话里谈到在遥远的东方,在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宫殿,是用陶瓷做成的。陶瓷在他们心目中是很高尚,是梦想中的地方。谈到陶瓷出口,那时候欧洲还不会做陶瓷,他们比我们晚很多很多年,所以陶瓷不仅是艺术,还有它的科技在里面,烧成,是很复杂的东西,那时候欧洲到日本,早期有一个山寨我们陶瓷的过程,都在学我们的东西,基本模仿我们的作品,而且日本陶瓷还签上我们中国的底款,大量烧制到欧洲,陶瓷是非常高级的奢侈品,欧洲王公贵族家里要是没有陶瓷品会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几百年来,我觉得中国的陶瓷基本在走下坡路,在世界博物馆基本看不到,因为很多原因,工业革命,中国在这个进程中没上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陶瓷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因为中国富强了,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陶瓷艺术也在这个时代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以新的面貌慢慢引起世界的瞩目。

网易艺术:当下您作为一直从事陶艺的艺术家,您个人现在有没有力所能及做的一些工作?

朱乐耕:我觉得这个时代,陶瓷艺术发展是最繁荣的时代,艺术家也碰到了最好的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后,开放,再加上艺术家工作条件的改善,另外我们对我们的传统陶瓷、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我们把传统的优秀文化作为我们优秀的出发点和优秀的资源重新认识它,所以在我们的陶瓷艺术里,当今囊括了很多新的思想、观念,这是一个新的时机、新的面貌。

网易艺术:对您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感觉?

朱乐耕:对,我本身就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再加上我也是教育工作者,在大学里带研究生,我也希望培养中国当代优秀的陶瓷艺术家,未来设计和陶瓷艺术表达观念方面有思想的学生,我想他们未来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乐耕作品《中国牛》

陶瓷教育现状:陶瓷学院女生比男生多

网易艺术:老师,刚才您说到您作为陶艺的教育者,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研究生是在学院学的,是一个女生,她说她们那儿的男女比例有一点失调,学陶瓷的女生居多,目前会是这样的情况吗?

朱乐耕:是这样的,我大概在十几二十年前到日本访问,到日本大学,到韩国,我感到非常奇怪,怎么学陶瓷的全是女生,男生没有,寥寥无几,我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我们那时候大量的学生基本是男生,一个班的女生很少,但现在中国的情况改变了,现在我招的研究生,80%几乎都是女生,男生极少,我在考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现象,我想可能女生比较容易过理想化的生活,因为艺术是很美好的东西,男生可能要考虑生存的问题,因为艺术学习不可能很快让你进入一个生存状态,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我估计是这个原因。

《涅槃》

用陶瓷艺术对话环境空间

网易艺术:朱老师前几天在咱们国家大剧院进行了自己的个展,我当时去现场看了展览,觉得真的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陶瓷更多是在南锣鼓巷、798那些小饰品,最多也就是陶瓷壁画这种跟陶瓷有关的艺术品,我看了您的展,感觉陶瓷也可以用空间感说话,对您自己,打造用陶瓷这样产生跟环境、跟建筑空间对话的情况,是不是自己也有一些突破?

朱乐耕:在1995年我就探讨一个问题,传统陶瓷艺术要根据当代的社会发展,新的空间,它怎么发展呢?我想,就是生活的陶艺,陶瓷艺术的生活化,陶瓷艺术环境空间的研究,这个空间我觉得未来是有发展前景的。因为中国在发展,城市化不断扩张,城市以商业为中心,负面问题很多,空间挤压,人与人的挤压,交通堵塞,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人性是需要一些诗意的,需要自然,也需要艺术,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很大的,我们要靠环境艺术来调节这种状况,很多城市内地,包括一些空间,都用环境艺术来表达,或者一些建筑空间,用很多艺术和它结合在一起,缓解人们在这种空间里的压力,在国际上,现在国外法律规定要有百分比的艺术,100万拿出1万来建筑环境艺术。

我们的陶瓷艺术这时候又找到了新的空间和突破点,陶瓷艺术的空间和环境艺术结合是非常好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土的材料,这次我们展的陶瓷艺术的感觉和工业化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很人性,是我们心里很需要的感觉,这次在国家大剧院的展览我主要考虑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的陶瓷艺术怎样和环境空间结合起来,不是在国家大剧院找一个墙壁挂上一些作品,而是和整个环境空间,和建筑穿插在一起,因为国家大剧院是很典型、很现代的建筑。

在这个思考里,我们怎么表达,和空间穿插很好的作品在里面,这是我的想法,这次有很多作品在空间里,大家感觉非常有意思,一些雕塑、一些抽象的器皿,感觉这个空间里需要这样的气场,随着工业化的建筑,比较冰冷,通过陶艺放上去,通过陶艺表达的思想、精神,感觉我们需要这个东西,需要这个感觉,这就是我想的把我们的艺术和环境结合起来。

实际上建筑代表一个时代,我们的作品如何和时代融合在一起,如何在这个时代,以建筑为语言的时代,怎么和它对话,这是我这次个展最重要的思考,所以很多作品是放在这个空间里的。

另外是探讨一个问题,传统陶瓷艺术有很多优秀的出发点,我们的陶瓷艺术在这个空间里怎么表达它的现代性,怎么使我们传统的陶瓷艺术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好的转型,探讨本土化、现代化的问题,所以我很多的元素来自于传统,比如宋代的粉彩,我用了很多民间元素,再假如我的一些新的、观念性造型,并不是把传统的完全拿过来,而是很好的提炼,来表达我的新的想法,使我们传统的艺术在当代有很好的转型,它是面向未来的,面向新的人群的,是这么一个东西,包括云的系列,涅盘的系列。

网易艺术:中国牛的系列。

朱乐耕:中国牛也是放在空间里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个建筑是工业化建筑,有些是后现代化建筑,但我们的中国牛和风,那些作品散发出来的是农耕文明的符号,农耕文明的符号在当代工业化里,穿插在里面有一种历史感,而且还有中国的精神,因为建筑是西方的,缺少中国精神,我觉得在这个空间里引用中国的文化精神,用现代语言表述,这非常重要,毕竟这是我们在首都,在北京,在这么一个地理位置上,作为中国人,中国文化,在这个空间里应该有自己的表述,我觉得非常重要,这是很好的尝试,这次放在作品里大家反应还是蛮好的。

网易艺术:我看展览的时候听了很多现场观众的反应,他们说,天哪,用陶瓷能烧制出这么现代化的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来说是不是也是很新的尝试,他们会这样考虑,我的考虑点,会想您烧制这些作品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崩溃的时候?

朱乐耕:实际上我研究了很长时间,这个展览是跟韩国济州岛的展览是系列展览,我们刚刚结束在韩国济州岛的一个活动,那是他们请我去做的两个大型壁画,那个壁画很大,28米多的长度,高度也有上十米高,两幅大型的,还有我系列作品的展览,去了很多朋友,包括一些重要的媒体也去了,也是探讨环境空间的艺术,把我们的作品放到当代的环境空间里去,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家有责任探讨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作为陶瓷艺术家,因为自古以来陶瓷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有它的物质性,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制作水平,工艺,科技,但它的表述和精神层面是和当时的社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中国的陶瓷自古以来就有以气载道之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通过我们的陶瓷器皿表达很多中国人的思想在里面。我们说,美食不如美器,陶瓷虽小,但能表达丰富的宇宙世界,很大的器皿也能容纳个人内心细微的思考。

网易艺术:这次咱们的主题叫做“空间和镜像”,当时您选择作为这个主题来突出展览,有没有什么想法?

朱乐耕:我刚才谈到,主要是把它放在一个大的空间里去,在空间里所产生的感觉它就是有反应,跟空间对话,这是我这次展览的想法。

网易艺术:“镜像”这两个字呢?

朱乐耕:镜像主要是反映,对空间对话的反映,我想我们应该关注空间,关注反应,这就是我们陶瓷所要研究的,你想,人的精神需求也好,物质需求也好,我觉得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两个重点主题。

《禅意》

只知道收藏古陶瓷的人请醒醒

网易艺术:刚才您聊的时候说,您之前是在韩国,做一个系列的展览,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可能在韩国和日本,对于中国一些元素保存的有时候要比我们(好),陶瓷产生于我国,却在别的国家受到重视,不光陶瓷是这样的情况,之前去日本旅游,日本的一些唐代建筑也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对于陶瓷的状况,您怎么看?

朱乐耕:陶瓷的历史非常悠久,去年10月份云南有一个国际会议,亚洲文化论坛,我谈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陶瓷艺术,我们宋代的陶瓷艺术对亚洲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陶瓷艺术,全在韩国,全在日本,特别是中国宋代的茶碗,道家文化的茶碗,强调道法自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故宫的那些东西,它又影响了韩国,韩国后来又影响了日本,日本把道家文化的思想又发扬光大,又影响了整个世界,包括美国现代陶艺,反过来美国现代陶艺又来影响中国,因为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很多,很丰富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儒家文化的东西多一点,讲究精致的东西,实际上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所以现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学习,我觉得很重要。

网易艺术:刚才我们聊了这么多,如果作为普通网民来看,更多关注它在拍卖场上市场的体现,从收藏,作为藏家的角度,作为中国陶瓷,包括收藏,包括升值的空间,您作为艺术家有没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朱乐耕:我觉得中国的陶瓷艺术还是有它的文脉的,有它的传承,另外,当代的陶瓷艺术应该有它新的表述和表达,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应该容纳更多的文化在里面,应该有我们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在里面,一个是我刚刚谈到的历史,再就是当代新的思想,包括工艺,材料的研究,还有新的观念,我觉得很重要,作为收藏者,都应该去探讨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中国收藏的古陶瓷比较多,但研究还不够,这可能和我们国家的艺术教育有关系,国民素质有关系,很多人不懂得当代的艺术,他只知道收藏古陶瓷,当代的很多陶瓷艺术其实已经很超越了,在材料、工艺、观念上已经超越历史了,我觉得这密是很有意思的空间。

网易艺术:采访前我了解到您之前有去哈佛大学做关于中国陶瓷的演讲,说当时哈佛大学生全体给您起立鼓掌,当时您带给哈佛的演讲讲述的大概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朱乐耕:我主要是谈到了我的个人创作,通过我的个人创作来反映咱们中国这个时代文化的变化,陶瓷艺术的发展,因为西方对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是不了解的,去全世界博物馆看,在鸦片战争以后整个这一块是空白的,他们不了解中国,现在我们文化的发展怎么样,他们知道你的经济发展,从报纸上能看见,文化发展是怎样的?特别是作为中国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他们不了解,通过我们的演讲和图片,他们从我个人身上看到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状况,所以他们感到很激动,很感动。

网易艺术:既然说到这儿,说说您个人的发展吧,您能大概给我们做一个描述吗?比如您可能从小就接触,到后来您自己也会做突破,和空间对话的形式,您大概给我们简单讲一下吧,我们也听一下在哈佛大学享受的待遇。

朱乐耕:是这样的,从小我就学习传统陶瓷,很地道的传统,传统工艺、古彩、粉彩、青花,我是很系统学习的,我就谈到了当时我的学习情况,当时是怎么学的呢?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艺术家的工作条件是有限制的,分工是比较典型的,我们不可能个人做一个白胎,做一个陶瓷材料,个人用窑炉,只有改革开放以后,国际交流频繁,我们有条件买一块土地建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因为我们陶瓷艺术家不像一般的绘画,我们需要很大的场地,要建窑,还要有很大的制作作坊,后来我们有了条件,购置土地,建窑,建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又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条件,我们有条件研究陶瓷作为土与火的艺术,从最开始的陶瓷材料到烧成条件的建立,特别是这些年来的国际交流也拓宽了我们的眼界,比如我们去美国参加美国的教育年会,还有国际上一些重要会议,我们也能了解西方当代艺术最新的发展创造,他们艺术本身的情况,特别这些年来,我们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认识,把传统文化作为优秀的资源重新认识,重新开发利用,在这方面我们也不断努力,所以我有这个阶段,一个是做陶瓷彩绘,官窑的,五彩的阶段,原来条件不够,我们只能做一点彩绘,后来我们的观念起了变化,研究了民窑,包括民间青花,以前我们不太认识,我们认为官窑的东西最好,故宫的东西最好,实际上中国的东西不只是故宫,整个中国文化,民间艺术都是我们的艺术,最后我们也聊了我们对材料、窑炉烧成技艺的研究,我们从陶瓷最早的第一步材料烧成来研究,再就是后来观念的变化,像五彩的研究,再到民间陶瓷的研究,比如这次国家大剧院,我也用了很多冯地材(音),民间的手法,表达圆圈的东西,还有五彩云,也是早期的彩绘,但我用新的形式表达,比如造型都是我自己烧的,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只有国营工厂才可以做,现在我的条件可能比这个工厂强多了。

《农耕时代》

作品从自家的窑里烧出来

网易艺术:朱先生,我可以理解这次大剧院所有展出的陶瓷艺术作品都是您自己的工作室出来的?

朱乐耕:对,都是我自己的工作室出来的,以前的国营工厂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包括韩国我在首尔做的音乐厅,一百多吨的材料全是我的工作室烧出来的,现在条件完全不同了,我在哈佛大学讲课时实际是在介绍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个人的创作,因为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离不开整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这非常重要,我的父辈就没有得到这种条件,我的父亲也很有想法,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他就没有得到这种条件,所以我们的陶瓷艺术家在这个时代是最幸运的,我们应该感恩这个时代。

网易艺术:听了您大概的描述,我脑子里好象串起来一根线,可以拎起来,对于您个人的陶瓷艺术经历,可以像线一样串起来做一个认识了,我还很好奇一个点,刚才您说您的工作室这么多作品都可以自己烧制,是不是这期间也有一个过程,这些东西未必一次就能成功,可能要不断地尝试尝试,做成最终的东西,所以我想听听关于您个人在创作方面的困难,或者让您记忆犹新的东西。

朱乐耕:这都不是一下烧出来的,而是有很长的过程,因为我很喜欢探索,固步自封,或是提原来的成绩,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喜欢探索,喜欢到黑暗里摸索,喜欢走出一条路,包括环境空间,我觉得也是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原来是没有的,通过我们的开拓,又使陶瓷艺术走出了另外一条路,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艺术就是需要不断探索,需要不断适应。

网易艺术:不断探索才能不断创新。

朱乐耕:对。

网易艺术:您的“云系列”,因为我第一眼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像日本艺术家草菅民生(音)的作品,有一点点感觉,是不是您想了一点,要这么呈现,但最后在烧制过程中又不断的有新的想法,最终呈现出来,不断修改,不断调整,以至于最后看到漂亮的陶瓷艺术作品。

朱乐耕:对,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这样,都是不断调整的,我喜欢打破过去的规矩,这个过程很快乐,能找到很多东西,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东西,我喜欢跟泥巴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和泥土的互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感觉,我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寻找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这也是创作的快乐。

网易艺术:在接下来的计划中,您个人还有没有一些新的,除了做展览之外,在研究方向上会不会有一些新的需要考虑、研究的地方?

朱乐耕:11月份到12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展览,东西方陶艺对话,这是近期的计划,我会邀请日本一个最好的陶艺家,叫惠田熊杨(音),也是像我们一样做大型环境空间陶艺的,他比我年长,在日本非常有影响力,很多器皿也做得非常漂亮,还有一个是美国阿富力(音)大学最好的教授,他来参加,另外还有欧洲的考夫曼,他是当今陶艺协会的主席,我们四个人做一个展览,通过我们四个人,展示东西方陶艺的过去和未来,我觉得这个展览很有意思,现在正在做策划。

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国人粗糙的生活方式

网易艺术:作为您个人,您的考虑,中国、日本、美国、欧洲,陶瓷和陶瓷不一样,中国有中国的陶瓷,包括技法,我看日本更多是在设计店之类的,平滑的感觉,不同国家的陶瓷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可以简单总结吗?

朱乐耕:我想通过我们四个人的展览探讨东方陶艺的对话,过去在历史上我们是怎么影响韩国,韩国影响日本,东方陶瓷艺术的语境,再谈到当代的陶艺,西方,美国和欧洲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整个大的陶瓷艺术空间里怎么互相融合、表现,包括未来的发展,做这么一个讨论。

网易艺术:可能您经常去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做交流,您每次看了他们的作品之后会不会觉得自己其实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朱乐耕:肯定的,特别是日本陶瓷艺术,你看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很多陶瓷是向我们学习的,但他们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又保留了民族民间的陶瓷,日本生活用的陶瓷,我们知道日本料理用的陶瓷是非常讲究的,保留了很多民族的生活,这是很优秀的,生活中使用,你到日本吃饭是很感动的,感动的不仅是东西好吃,还有餐具的享受,我觉得当今中国人把这些全丢掉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变得粗糙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变得非常不讲究了,中国是礼仪之邦,在过去历史上,中国人用的陶瓷餐具是非常讲究的,美食不如美器,你看《红楼梦》里是怎么使用陶瓷的,我们原来怎么使用陶瓷,这是一种礼仪,在中国文化里,我们是把它作为象征,原来在一些寺庙里也有一些祭器,它是礼器,代表了中国一种很高的思想,祭祀用的,而且过去中国人讲钟鸣鼎食,吃饭也有背景音乐的,鼎,它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是讲究的,现在我不知道,在北京,我到很多人家里吃饭,他们对器皿不讲究,大家都处在快餐时代,我觉得很遗憾,我去日本吃饭,他们对餐具是非常讲究的,韩国人也一样。现在我到美国,美国人家里也用很讲究的餐具,餐桌上有鲜花,还有漂亮的桌布。

网易艺术:作为您个人,您会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餐具使用,包括家里的布置,会不会很讲究?我很想了解。

朱乐耕:我有专门吃饭的餐厅,有我自己的餐具,我用我自己的餐具,包括这次一个酒店的开幕,里面所用的东西都是我做的,我把壁画上的元素做成了很多的,咖啡杯、茶具,都是我自己做的,因为我想改变这个面貌,我想倡导一种有文化的生活,创造一种我们讲究的生活,也重新拾起我们过去的美好,但是是一种新的表达,让我们慢慢远离那种粗糙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精致起来、讲究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