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中国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种类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1-04-10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可以说非常繁多,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把中国一些非常著名的技术发明由A到Z列了26项。李约瑟说: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

瓷器是中国发明的,现在的欧洲,常常在中世纪或者是近代皇室的家居、宫殿里的装饰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瓷器。中国还是一个丝国。中国古代的纺织机械,在李约瑟列的26项发明里就有缫丝机和提花机,他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两个纺织机械,而且比西方要早很多年。中国古代的建筑也有很多发明,斗拱就是其中之一。斗拱,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中国还发明了拱桥、吊桥,李约瑟都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有论述。

另外,中国也是各个民族中造船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造船方面用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这个技术让李约瑟赞叹不已,即水密隔舱技术,就是用厚实的木板将整船分隔成多个舱区,这样即使一舱破损进水也不会影响整船的航行。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陶瓷


摘自《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沈从文/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沈从文

陶瓷发展史是民族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

中国有代表性的史前陶器,是三条胖腿的鬲。鬲的产生过程,目下我们还不大明白,有的专家认为是由三个尖锥形的瓶子合并而成的。当时没有锅灶,用鬲在火上烹煮东西,实在非常相宜。比较原始的鬲,近于用泥捏成,做法还十分简单。后来才加印上些绳子纹,并且起始注重造型,使它既合用,又美观。进入历史时期,鬲依然被广泛使用,却已经有另外两种主要陶器产生,考古学者把它叫做彩陶和黑陶。

彩陶出土范围极广,时间前后相差也很大。为便于研究,因此把它分作数期,但年代终难确定。河南、陕西、甘肃、山西黄河流域一带发现的,时期比较接近,但更新的发现还不断在修正过去估计。这是一种用红黄色细质泥土做胎,颈肩部分绘有种种黑色花纹,样子又大方又美观的陶器。工艺制造照例反映民族情感和气魄。看看这些彩陶便可明白,我们祖先的性格历来就是健康、明朗、质朴和爱美的。

比彩陶时代稍晚些,又有一种黑陶在山东产生,是1921年在日照县城子崖发现的。用细泥土做胎,经过较高火度才烧成。黑陶的特征是素朴少装饰,胎质极薄,十分讲究造型。同时还发现过一个旧窟址,因此把烧造的方法也弄明白了。有一片残破黑陶器,上面刻画了几个字,很像“网获六鱼一小龟”,可以说是中国陶器上出现的最早期文字。少数历史学者,想把这些东西配合古代历史传说,认为是尧舜时代的遗物。这一点意见,目前还没有得到科学考古专家的承认。

代表文字成熟时期的最重要发现,是在河南安阳县洹水边古墓群里出土的四种不同陶器(因为和大量龟甲文字同时出土,已经确定是3200年前殷商时代的东西):一、普通使用的灰陶;二、山东城子崖系的黑陶;三、完全新型的白陶;四、带灰黄釉的薄质硬陶。春秋战国时,燕国都城造房子,用瓦已大到二尺多长,还印有极精美的三角形云龙花纹。又有刻花的墙砖,合抱大陶鼎,径尺大瓦头,图案都十分壮丽。在长安洛阳一带汉代古墓里,还发现过许多印花空心大砖,每块约七十斤重,五尺多长,上面全是种种好看花纹,有作动植物的游猎车马图案的,有作矫健活泼龙形的。这些大砖图案极为精美,设计又合乎科学。

至于白陶的出现,实在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情,因此这种花纹精美,形式庄严的白质陶器,在世界陶瓷美术史中,占据了首席位置。它的花纹和造型,虽不如同时期青铜器复杂多样,有几种却和当时织出的丝绸花纹相通。重要的是品质已具有白瓷的规模,后来唐代河北烧造的邢瓷,宋代的定瓷,虽和它相去已2000年,还是由它发展而来。

另外重要的发现是涂有一层薄薄黄釉的陶器,明白指示我们,3000年以前,聪敏优秀的中国陶瓷工人,就已经知道敷釉是一种特别有发展性的技术加工。这种陶器的特征,胎质比其他三种都薄些,釉色黄中泛青,釉下有简单水纹线条,本质已具备了瓷器所要求的各种条件,恰是后来一切青绿釉瓷器的老大哥。

随后又有四种不同的日用釉陶,在不同地区出现。

第一类是翠绿釉陶器,用作墓中殉葬品,风气较先,或从洛阳长安创始。主要器物多是酒器中的壶、樽和羽觞,近于死人玩具的杂器,在楼房、猪羊圈、仓库、井灶有种种不同的陶俑。此外还有焚香用的博山炉,是依照当时神话传说中的海上蓬莱三山风景做成的。主要纹样是浮雕狩猎纹。这种翠绿色亮釉的配合技术,有可能是当时方士从别处传来的。在先或只帝王宫廷中使用,到东汉才普遍使用。

第二类是栗黄色加彩亮釉陶器。在陕西宝鸡县斗鸡台地方得到,产生时代约在西汉末王莽称帝前后,器物有各式各样,特征是釉泽深黄而光亮,还着上粉绿釉彩带子式装饰,色调比例配合得非常新颖,在造型风格上也大有进步。一切从实用出发,可是十分美观。两种釉色的原理,恰指示了后来唐代三彩陶器和明清琉璃陶一个极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类是茶黄色釉陶器,起始发现于淮河流域,形式多和战国时代青铜器中的罂、罍差不多。其釉色、胎质,上可以承商代釉陶,好像是它极近亲属,下可以接长江南北三国以来青釉陶器,做成青瓷的先驱。

第四种极重要的发现,是一件浅绿釉色陶器,也可以说是早期青瓷器。是河南信阳县擂鼓台东汉永元十年(公元98年)坟墓中挖出来的。这件陶器花纹、形式、釉色都和汉代薄铜器一样。胎质硬度已完全如瓷器,目下我们说汉代青瓷器,就常用它作代表。这些青绿釉陶启示了我们对中国陶瓷发展的新认识。两千年前陶釉的颜色,特别发展了青绿釉,实由于有计划取法铜器而来。可能有三种不同原因,才促进技术上的成功:一、从西汉以来节葬的主张到东汉社会曾起了相当作用;二、社会经济发展,铸钱用铜需要量渐多,一般殉葬器物受限制,因而发明用釉陶代替铜器;三、釉陶当时是一种时髦东西,随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而来。

从上面发现的四种釉陶器看来,我们可以肯定,陶器上釉至迟到西汉末年,就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生产。先是釉料中的赭黄和翠绿在技术上能正确控制,随后才是仿铜绿釉得到成功。但就出土遗物比较,早期绿釉陶器的生产价值,可能比同时期的铜器还高些。因为制作上的精美,是一般出土汉代铜器不如的。陶器形态也起始有了很多新变化,一切从实用出发。例如现代西南乡村中还使用的褐釉陶器,在信阳出土1800年前陶器中,就已经发现过。现代泡酸菜用的覆水坛子,宝鸡县出土2000年前带彩陶器中也有,并且有了好多种不同式样。

这些划时代的新型陶器,除实用外还十分结实美观,这也正是中国陶瓷传统的优点。这时节还有一种和陶釉有密切联系的工艺生产,即玻璃器的制作,同样有较多方面的展开。小件彩琉璃珠装饰品,在西北新疆沙漠废墟、朝鲜汉人坟墓和长沙东汉墓等都陆续有发现,其中做得格外精美的,是一种小喇叭花形明蓝色的耳珰和粉紫色长方柱形器物。仿玉色做成的料璧,即《汉书》中说的“璧琉璃”,也常和其他文物在汉墓中出现。又如当时最时髦的玉具剑,剑柄剑鞘用四五种玉,也有用玉色琉璃做的。至于各色玻璃碗,史传中虽提起过,实物发现的时代,却似乎稍晚些。

但是由汉代绿釉陶器到宋代的官、钧、定、汝窑四种著名世界的青白瓷器,中间却有约800年一段长时间,陶瓷发展的情形,我们不明白。它的进展过程,在文献上虽有些记载,实物知识可极贫乏。因此,赏鉴家叙述中国瓷器发展史时,由于知识限制,多把宋瓷当成一个分界点,以前种种只是简简单单糊糊涂涂交代过去。1700年前的晋代人,文件中虽提起过中国南方出产的东瓯、白坩和缥青瓷,可无人能知道白坩和缥青瓷的正确釉色、品质和式样。中国人喝茶的习惯,南方人起始于晋代,东瓯、白坩即用于喝茶。南北普遍喝茶成为风气是中唐以后,当时有个喝茶内行的陆羽,著了一部《茶经》提起过唐代各地茶具名瓷,虽说起越州青瓷如玉,邢州白瓷如雪,同受天下人重视;四川大邑白瓷,又因杜甫诗介绍而著名;到唐末五代,江浙还出产过一种秘色瓷,和北方传说的柴世宗皇帝造的雨过天青柴窑瓷,遥遥相对,都是著名作品,可是,这些瓷器的真实具体情况,知道的人是不多的。经过历史上几回大变故,如宋与辽金的战事和元代100年的暴力统治,因此明代以来的记载,就更加不具体。著名世界的收藏所如故宫博物院对于旧瓷定名,也因之无一定标准。问题的逐渐得到解决,是由一系列的新发现,帮助启发了我们,才慢慢搞清楚的。

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可靠的材料予以详尽地说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注引中指出:“古奎是九世纪最早提出陶器发明的第一个人,即人们将粘土涂于可以燃烧的容器上以防火,其后,他们发现只是粘土一种可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制陶术便出现于世界之上了”。思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各自独立创造出来。

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是先有了农业,然后才出现了陶器。在人类进入新石时代,由于农业和牧畜业的出现,开始了定居、半定居的生活。特别是农业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比较可靠而稳定的可供食用的谷物。谷物都是颗粒状的淀汾物质,不像野兽的肉体便于在火上烧烤食用。同时,剩余的食物需要储藏起来。正因为如此,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们对于烹调、盛放和储存食物及汲水器皿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从而促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陶器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斗争中辛勤劳动的结果。从民族学和考古学上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物证。

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确知,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8—9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羼入砂子,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于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

仰韶文化,彩陶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5000年。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

屈家岭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分布在江汉流域的一种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4000多年。

大汶口文化,是继仰韶文化后、龙山文化之前在东方的一种古代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6000——4200年左右,其陶器器型和纹饰也自成特点。

龙山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4300——3800年,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同时,龙山文化晚期还出现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商代陶器仍以灰陶为主,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但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陶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和建筑明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近年在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咸阳,江苏徐州发现的西汉时期兵马俑,其造型之精,阵容之宏伟,为世界所罕有。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也普遍应用,同时在陶明器上用白粉、墨书文字者也大量出现。到东汉晚期至三国,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才为瓷器所取代,而退居次要地位。

唐三彩属铅釉陶器,采用高岭土胎,施彩釉烧制而成。宋金仍流行。

中国古代青瓷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之子曹丕夺取东汉政权建立了魏国,后因混战兼并中出现的封建割据局面,形成了三国鼎立,也就是魏、蜀、吴的三国时代,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就是后人常说的“西晋”,当西晋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之时,原来坐镇在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的琅玡王司马睿于307年南迁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为“东晋”。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100多年中,中国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代,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也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分裂局面,历史又进入了大统一的时代。

从西晋的建立,到北朝的灭亡这300多年的历史阶段,也就是人们常称的魏晋六朝时期,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古代青瓷发展进入重要时期,成为东方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一时期青瓷生产中,反映社会生活和以人文图腾为对象的各种动物形象塑造,成为这一漫长时期内青瓷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取动物形象为器皿的造型,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广为流行。后来匠师们集先民铸动物形象器皿的技巧塑造出许多外观优美、经济实用的象生瓷,开创了青瓷动物造型的一代风尚。

除常见的日用品,碗、砚、盂、瓶等外,各式动物造型,如镇墓兽、鸡笼、狗圈、猪圈等冥器,还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更是六朝青瓷的显著特征。

魏晋六朝时期,长江以越窑、瓯窑、洪州窑、婺州窑等生产青瓷制品系列,胎质很坚致,胎土呈青灰色具有深浅不同。釉的密度和胎骨已相适应,即胎,釉胶着力强,因火候不易掌握故釉面不完全纯净,且成色略有差异,除青色外,另有青绿色、黄绿色等。釉质有透明的玻璃釉和不甚透明的两种。前者施釉肥厚,且多有细小开片纹,后者则大多无纹片。

六朝青瓷除了青瓷羊、狮型烛台外,鸡首壶这种器皿已成为六朝青瓷的断代准器之一。很多古瓷藏家一直很难以理解为何其从三国时横空出世,继而在六朝达到鼎盛而到了隋唐却又了然绝迹?鸡首壶这一独特造型象征着那个时代,从实物史料上看鸡首壶有一定的演变过程。早期的鸡首壶形为小盘口罐,肩部塑一鸡首;另一面贴三角形状的鸡尾,两侧有小铺首,到东晋鸡首壶已基本定型,壶身变大,肩部的鸡首上塑有公鸡冠及母鸡冠,有双鸡首和单鸡首,颈部加长,圆啄有孔及实心两种,普遍装有把手,把手有圆锥型、小手型、双柱型,一端呈龙首状,从铺首到半环式系又到平面桥形耳系,南北朝壶体开始变瘦长、挺拔,把手高于盘口,六朝时期的青瓷鸡首壶,应是一种陪葬品。

笔者有一件双鸡首壶供收藏爱好者欣赏,图中青瓷鸡首壶年代为东晋,距今约1500年左右,器高25厘米,腹部直径14.5厘米,盘口直径9.5厘米,底部直径12厘米。双圆柱把柄上塑有龙首,龙首口叼盘口,生动逼真,高昂的双鸡首,鸡冠高耸,眼珠传神悦目,鸡啄圆无孔,

刚劲有力的身躯,仿佛报晓雄鸡双双引吭啼鸣,两侧有对称的平面桥型系,通体施青釉微黄,胎釉结合紧密,釉面亮光莹润,有细小开片纹,平底无釉,有红褐色垫烧痕,为越窑青瓷品种,加上龙柄,双鸡首的造型实为稀罕之物也。

该壶具有强烈的时代个性“魏晋风度”雄健的器型,独特、别致的造型,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品相完好,为六朝青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在古陶瓷收藏蔚然成风的今天,六朝青瓷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看重,视为珍藏品种,其升值空间不言而喻。

中国古代陶塑人物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陶瓷雕塑人物。

公元前一万年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显著增强, 陶器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明出来的。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认识并掌握黏土的可塑功能,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烧烤以后可以变得坚硬,于是人类尝试将黏土制成泥胚,把它烧制成能盛放液体并能耐火烧的陶器。在人类最早生活器具创造的同时先民们就不忘用“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少女头像艺术手法颇为概括,是最早的陶塑人物之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祭祀和陪葬制度促使了陶塑人物的大量创造。先秦、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深沉雄大的气魄、气势磅礴,秦兵马俑展现了秦一统天下的现实,是统治者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理想,也是世界最为宏大的陶塑人物群像,体现了先民们高超的塑造能力。汉阳陵出土的裸俑更为装饰性,线条简洁,展现了汉代陶塑人物的基本风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陶塑人物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时代之一。俑类是唐三彩最为重要的表现类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其造像丰腴,线条流畅。

明清时期具象人物陶瓷的特点可以归纳为:(1)明英宗之后陪葬制度废除,其创作的功能和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观赏、审美已成为陶瓷人物创作的最大的功能,为活着的人而非为死去的人创造。(2)陶瓷产区概念的形成。德化、景德镇、宜兴、石湾等陶瓷产区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陶瓷人物作品。(3)生活器具成为陶瓷的主流,人物相对器物逐渐被边缘化。

中国古代黑陶文化的发展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Li)、豆、杯、鼎、等品种。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在我国东南地区:长江下游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千年左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址之一。出土的黑陶,火候较低,胎壁较厚,全系手制。造型简单,厚度不匀,显示出当时制陶的原始性。主要器皿有釜、钵、罐、盆、盘等。装饰技法有刻划、捏塑和堆贴。图案有各种几何纹和动植物纹。其中,以较写实的畜兽鱼鸟和花草一类的装饰最具代表性。典型陶器有猪纹方钵、上绘一猪、巨眼长嗓,鬃毛清晰。又有稻穗猪纹陶盆、鱼草纹陶盆、五叶纹方钵等。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陶器,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多绳纹粗红陶,晚期又有泥质红陶、黑陶和彩陶。这时又出现了几何印纹陶,为商周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流行的先驱。

中国古代陶瓷青花的创始之谜


青花是我国陶瓷最优秀的传统产品之一,它究竟始于何时,过去文献中均未有明确记载,所以后人说及青花历史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波普(J.A,Pope)以大卫德收藏的一件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瓷瓶为标准,从伊朗、土耳其传世的青花瓷中提取出一批具有类似风格的瓷器为元代青花瓷器以后,世界古陶瓷界卷入了中国元瓷研究的热流中。元代的青花瓷器是精美的,但是它是怎样出现的呢?毛文奇先生曾介绍香港有唐代北方窑的带蓝斑的白瓷三足缶复、扬州唐城遗址又有带蓝彩的瓷枕残片出土,浙江龙泉宋初建的金沙塔出土了蓝彩碗的残片,有此考古学者还称在吉州窑发现了可以确定为宋代的青花小碟。于是有些人认为景德镇的元青花来源于吉州,吉州来源于浙江。于是我国青花瓷器则是从唐而宋而元,源远流长,延绵不断。而景德镇的一些同志则认为元青花与上述遗物难以联系,很可能直接受波斯影响所致,这些争论刚刚展开,双方都还有待拿出更充足的证据。

中国古代陶瓷成型的方法


中国古陶瓷的成型工艺也是随着人们对泥土的认识不断增加而不断发展进步的。在上古的时候,人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于是开始有意识的以泥巴去制作一些日用器物的形状。在这个时候这种以手工形式捏制出来的器物还不能被称做陶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了经过火烧制的泥制品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这个时候陶器的制作还是以手工捏制为主。也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先用柳条或者是藤条编制成型,然后再将调稀了的泥土糊抹到这些柳条框架上,再送进火里烧制。但无论如何在商代以前陶制品还是以手工捏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捏制法”和“泥条盘筑法”。

“轮制法”的出现可以说是制陶业的革命性进步。“轮制法”使得制作陶胚大大加快,胚体也更加规正。一般认为“轮制法”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而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的陶车转动的很慢,这也许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机械装置的认识还不足,或者是当时黏土制成的胚体机械强度还不够,不能承受很快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但毕竟陶器的制作已经开始由纯手工转向机械化制作了。因此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快轮成型技术就出现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字串7

利用快轮成型方法是:将坯泥放在制坯工具上,利用陶车的转动,辅以手工将胚胎拉制成需要的形状,取出晾干。然后在半干的胚体上修胎,挖足,再采用剔刻、划、画、堆塑等方式做出各种文饰图案,最后上釉,这样一件陶瓷器物就顺利成型了。如果是大件器,则需分上下两截分别拉坯,然后用胎浆或胎泥连接成整器。

除了主流的陶车轮制法外,由于一些特殊器型的要求,还有采用其他特别的成型方式。比如采用陶范模制成型。唐三彩的人物,动物等就是这样分两边模制后在合为一体的。还有一种叫雕镶成型法,就是将泥胚先制成胚板,切成适当的条块,再根据要做器物的形状用泥浆把各块胚条粘接起来,最后修理表面而成型。比如一些方型的尊、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成型的。

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历史


新石器时代的红陶,是一种煮食的炊具。

新石器时代的兽形红陶壶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烧制。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达到的速度很快。黏土与沙、砂砾、打碎的贝壳或打碎的陶器调合后会被用来制造篝火烧制陶瓷器,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坯体质地令水及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轻易离开。早期以篝火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圆底的,用意是避免尖锐的角令破裂容易发生。 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或沟窑,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在地面的洞提供了隔离层,令烧制过程可以有更佳的控制。

上海青浦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黑陶瓶,上海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何纹彩陶盆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15000年左右,首先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

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黑陶盆,浙江省博物馆藏。

甘肃临洮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罐,距今五千年。

良渚文化黑陶壶,上海博物馆藏。

 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 在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制陶工艺不断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

山东潍坊出土的龙山文化白盉陶

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钵

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壶

甘肃甘谷地区出土的彩陶瓶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缸

 彩陶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半坡彩陶”为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1953年首先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被发现,主要包含水壶及碗等。 在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黑陶,这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一次高峰。 商朝,有理论认为是当时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带来陶轮的技术,令陶器量产化。 周朝,以陶轮制作的陶器会以更高温烧制,令其硬度增加,同时亦会使用绿色的釉料。

江苏常州出土的春秋时期的原始瓷簋,江苏常州市博物馆藏。

兵马俑

秦朝的陶俑兵马俑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陶器,而在此时陶器的描绘主题由动物转变为人。 汉朝,陶器的描绘主题由为佛教的传播而出现了佛的形象。

唐三彩

 到了唐朝,中国出现了白色的陶瓷,而同时亦出现了其他陶像,唐三彩成为当时艺术精华的代表。 到了宋朝,因为瓷器技术开始成熟令中国的陶器的辉煌被瓷器完全盖过。 此后中国的陶瓷器重点便落在瓷器上,然而明清的紫砂壶等陶器乃至近代的江苏宜兴、广东石湾的陶器工艺仍然有非常高的水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