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 导航 >

当今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当今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艺术

2021-04-12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产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国务院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方针,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当今陶瓷发展,低碳环保、资源保护、品牌建设、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市场需求将是当今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一、低碳环保是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定行不通,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要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佛山陶瓷由“工厂经济”向“总部经济”的转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2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消耗、高污染的监管力度。对陶瓷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陶瓷企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直面挑战,奋起直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全面提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资源保护是生存之道

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前提。陶瓷原料,尤其是高档原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耗尽的一天,而依靠增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加速陶瓷资源的消耗进程。尤其是在目前国内包括景德镇高岭土在内的优质陶瓷原料已日益枯竭的形势下,资源消耗少的集约型陶瓷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而使其在未来大有可为。因此,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成为陶瓷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业的生存之道。

三、品牌建设是立企之本

当今的世界巳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我国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及可行性的实施步骤,抓好品牌的培育,争创陶瓷品牌。企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立企之本来抓,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自主创新是发展动力WwW.TAoCI52.COm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就有自主创新的传统,历代的名窑名瓷就是实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陶瓷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企业的自主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改造,吸收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尤其是重点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众所周知,陶瓷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简单的重复加工、粗糙模仿注定只能站在产业发展的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设计、精细制作的产品则能摆脱传统陶瓷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利润率,抢占陶瓷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高新技术是竞争优势

技术含量高的陶瓷又称为高新技术陶瓷。在科学迅猛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技术陶瓷亦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结构、功能、外观上实现了新突破,尤其是纳米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精细陶瓷的问世,给传统陶瓷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推动了陶瓷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可以说,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产品结构改变、依靠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陶瓷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谁掌握了高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谁就站在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展望未来,高新技术陶瓷必将成为推动陶瓷产业革新和发展的引擎。

六、市场需求是发展源泉

陶瓷作为一种产品,最终要面向的是市场,接受消费者的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产业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陶瓷企业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营销力度,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由原来的单一稳定,向多样化、高档次化、健康化、动态化的转变,呈现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盛世收藏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人选择收藏陶瓷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手段。这些需求的转变,给陶瓷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形成六大特点


佛山陶瓷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佛山陶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六大特点。

品牌优势明显,具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涌现了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钻石、金舵、箭牌等八个中国名牌,新中源、东鹏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此外还有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

生产技术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佛山市共拥有近千条陶瓷生产线,大部分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先进设备,如5000吨、7200吨的大型压机;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还有窑宽3.5米、长超过200米、日烧釉面砖超万平方米的辊道窑等。

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研制和工艺创新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如墙地砖一次、二次烧成技术,低温快烧技术、辊筒印花技术、微粉砖生产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瓷质耐磨抛光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产品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

出口快速增长,成为佛山市外贸的一大特点。到了2000年以后,建筑陶瓷出口逐年快速增长,目前,佛山陶瓷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佛山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已形成庞大的专业市场体系。目前佛山陶瓷专业市场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华夏陶瓷博览城60万平方米,中国陶瓷城6万平方米,还有国际陶瓷博览中心、城南市场、置业市场、华艺装饰市场、沙岗市场等陶瓷批发市场和江湾路陶瓷一条街、南庄大道陶瓷一条街等,年销售额逾100亿元。

形成了强大的技术装备、釉料、配件、人才信息等配套体系。佛山陶瓷行业由于相对集中,配套服务的企业也很多,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多达300多家,营销机构过千家。同时,相关配套产业如陶机、原料、配件,甚至专业媒体也相应发展壮大。佛山市以力泰、科达等为主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陶瓷压机占全国的80%,抛光砖压机占85%。亚洲最大的制釉企业——大鸿制釉公司也落户佛山,还有辊棒、耐火材料、模具、配件、筛网等几百家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服务网络配套体系。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策划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的市场比较发达,已形成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艺术陶瓷未来7大趋势走向


艺术陶瓷未来7大趋势走向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人偏向喜欢那些风格典雅,造型别致的传统陶器。尤其近几年陶瓷的加剧发展,竞争力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竞争的加剧,中、低档产品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国际陶瓷生产国也正把生产的重心向有重大利益和竞争潜力的高档化陶瓷产品转移。未来国际陶瓷市场上艺术化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艺术化陶瓷产品将普遍受到欢迎。那么小编讲解一下艺术陶瓷未来的7大趋势!

趋势之一:具有特色、创新的瓷器将大放异彩

眼观我国当代瓷器,毫无特色,放之万代而皆准的翎毛、山水、花卉几乎充斥着大部分陶艺画面;似曾相识,题材雷同的作品比比皆是;陶艺装饰的人物画、人物雕塑,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就是西施浣纱、古典仕女,无新意可言;没有表现出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对于陶瓷的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没有更好地把握,创新性不足,尤其缺乏当代(时代)元素。所以逐渐成熟的艺术市场在2014年将更加理性,那些体现了艺术的创造性的作品;那些能反映出艺术家创新的个人风格和创新的表现手法的作品;那些能反映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或情感诉求的有特色的、原创的精品将受到市场的欢迎。

趋势之二:作品能上拍卖会的艺术家将更受关注

在艺术品市场仍在调整的2014年,各大拍卖公司必将严格遴选上拍作品,能上拍的作品本身就经过了一轮大浪淘沙的过程。而且,艺术陶瓷拍卖流程较为复杂,拍卖公司先要征集作品;而后要印发拍品图册,并向客户群包括陶瓷书画收藏家、各企业领导以及各界艺术品爱好者寄发拍品图录;拍卖前还要在权威媒体发布拍卖公告,到全国各地巡回展览等等,这每一步都是艺术家和其艺术品增加暴光机会、向潜在客户进行推介、艺术品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提高艺术家知名度、提高艺术品销售价格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不管上拍的陶瓷艺术品能否拍卖成功,那些有拍品进入各大拍卖公司的艺术家,知名度将大大提升,将受到市场和收藏家的更多关注,艺术作品将更加畅销。

趋势之三:网上网下个人展将成为陶艺家重要宣传方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展厅逐渐走进陶艺家的视野。网上展厅优点在于,通过“图片+文字信息”的展示形式,甚至还可制作精美的3D动画效果进行360度展示,比原来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加形象、直观;其不受时间(可24小时,365天,天天营业)、地域(不分国内、国外)和人员(有无工作人员皆可)的限制,且受众面广、成本低。网下也能在国内以及世界较为著名的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或参加中国(景德镇)国际瓷博会、中国艺博会、全国美展等知名的展览会,将有助于艺术家迅速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但这样的活动往往耗时长、费用高。当然,无论是网下个人画展,还是网上个人展厅,都有利有弊,因此,选择网下个人画展与网上虚拟展厅相结合的新宣传方式,将成为陶艺家重要的传播推广方式。

趋势之四:艺术陶瓷作品将回归真实价值

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以此价格作为参考的一级市场却“生意难做”,很多大师的作品面临滞销,让“大师”名号走下了神坛。这种以作者职称高低、名号大小来制定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价格的游戏“规则”,将在2014年逐渐打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表示:“只有让陶瓷艺术价格回归艺术价值本身,重新定义收藏价值,陶瓷艺术才能蓬勃发展”。2014年,不管是“大师”还是“小师”,“一切凭作品说话”将成为陶瓷艺术市场的共识,陶瓷艺术品价格将重归价值。

趋势之五:艺术陶瓷迎来投资收藏好良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秦锡麟认为,虽然一些大师的作品拍出了百万、千万元的高价,但当代艺术瓷目前价格多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个别大师的个别作品也就几十万元,相比较于古瓷、国画和油画等艺术品,仍是价值大洼地,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家吴先生认为,除了景德镇陶瓷外,中国自古就有“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一说,耀州瓷就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现时名气稍弱。正因为这样,一件值得收藏的比较好的耀州瓷作品只要一千至两千就能买到,非常有升值潜力。此外,像德化白瓷,出自省级大师之手的原作也只是卖数千元,是属于买得起的艺术品。资深当代艺术品投资专家陈海波也很认同以上观点,他认为,相对于中国书画,近现代陶瓷作品的升值空间很大,尤其是名家瓷绘作品潜力巨大,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稀缺性,名家瓷绘作品市场将被长期看好,名家陶瓷作品将处于一个稳健的长期升值阶段。

趋势之六:陶瓷经纪人时代来临

如某陶瓷经纪机构早在2007年,就组建了陶瓷艺术产业创新基地,重点培育“大师工作室”。2013年通过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广告与软文,并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举办艺术陶瓷展览、展销、联盟、合作等方式,在打造艺术家个人品牌的同时,也塑造了“经纪人”品牌,形成了良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该机构新人新作不断涌现,甚至外埠知名画家也闻风而动,请求加盟合作,成为了陶瓷艺术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预计,2014年这种陶瓷经纪人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陶瓷艺术经纪人(机构)通过推广新人,不仅获得了高额的市场收益,也赚到了吆喝,积累了企业品牌;而那些名不见经传,但有艺术风格、艺术创新的艺术家也将背靠艺术经纪人踏上成功之路。

趋势之七:陶瓷艺术媒体将两极分化

为提升全国影响力,以应对艺术媒体激烈的竞争,在景德镇地区创办的某全国核心刊物,在企业财团的大力支持下,将逐步打造成集“艺术杂志、艺术网站、艺术创作、陶瓷展销、陶瓷拍卖”五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传媒集团,以积极姿态应对竞争者的挑战。

又如,某陶瓷艺术机构,在稳步推进国家陶瓷电子商务和已在北京、上海、南昌、深圳、佛山、景德镇开出连锁瓷画廊的基础上,2014年将进一步积极推进“网站传播+网店销售+实体店+自由加盟”四位一体经营模式,以期实现从区域性媒体突围走向全国。

以上所讲的七大趋势给我们的启示:如今艺术陶瓷产品琳琅满目,想要打破常规,必须要时俱进不断开扣创新、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壮大自身价值,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在今后会有更多更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出现再广大群众的眼球,请拭目以待吧。

明官窑瓷的六大特征


明代先后有16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276年。到目前为止,除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未发现写有皇帝年号款的官窑瓷器外,其他各期均有遗存实物为证。明代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提高。“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景德镇瓷业无论官窑、民窑都极兴旺。当时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厂”,专烧供宫廷使用的瓷器。在生产御用瓷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批制作仿古瓷的名家。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明嘉靖、隆庆间,以仿宣德、成化瓷器而成名的崔国懋,号称崔公窑,为当时民窑之冠。又有周丹泉“尤精仿古瓷,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万历时昊十九,仿制白釉脱胎瓷,所制“流霞盏”、“卵幕杯”最为著名。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逐渐流行起来。明代各个时期的瓷器,其品种之间,既有称为“大明器”的相同风格,又有各个时期不同的特征。

1、釉面

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的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除“亮白釉”这种特点以外,釉面大多匀净,少有桔皮纹现象(宣德另论)。器口及足边微有重釉痕迹,又因釉质凝肥,偶见缩釉裂斑。

2、造型

一般都显得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3、胎体

琢器都较厚重,圆器的胎体也较清代的厚重。永乐、宣德器里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两层的衔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物尤甚。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迹,俗称"黄衣",其胎质虽不及清代康熙时细腻、坚硬,但还是具备坚致缜密的特征。

4、纹饰

深受当时的画风影响,多为写意。既无工笔画之板滞,又无图案画之拘谨。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酣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所画龙纹状多凶猛,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因明代崇尚火德,故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并且,带宗教色彩的纹饰较为流行。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凸出。

5、款识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吉祥款等。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宋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款以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一般格式为“大明XX年制”;成化、正德时亦有少数写“造"字款识;隆庆官窑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民窑款识,多随意书写,草率不而规则。

6、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圆腻,光滑温润的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了末期更为严重。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高足等。

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六大误区


古瓷器的一路看涨,也带动高古瓷器受到关注。据介绍,“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习惯上,高古瓷不包括元代青花瓷。在上世纪90年代,高古瓷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但2001年以来,行情却年年看涨,由于升值空间巨大,受到不少藏家热捧。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走进以下六大误区:

一、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二、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

三、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四、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五、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六、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天然石材吸水的六大危害


而天然石材面对水的表现,与玻璃完全不同,根源即在于其微孔结构。石材吸水后,容易造成诸多的问题:

1、容易污染石材

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将可溶性物质,带入石材内部,造成污染。一方面,空气中的硫化物,可通过水被石材吸收,进入石材内部,造成诸多变化。另一方面,水也是诸多污染物的溶剂,如粉尘形成的污水、果汁、酱油等。

2、不易清洗

我们习惯于用水清洗石材,但经常发现用水清洗过的石材,但干燥之后,又会重新变得灰蒙蒙的。因为水可将污染物滞留在石材内部和表层的微孔中,蒸发后,被重新带到石材表面。

3、石材病变

石材内部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几乎都与水有关。如水与各类吸湿性物质结合,形成凝胶体,造成水斑现象。水分使石材中的铁质生锈,形成锈斑。水的迁移会将水泥中的钙质成分带到石材表面形成白华等。

4、破坏石材结构

大理石、石灰石等石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在长期接触水的情况下,石材会逐渐软化、成分流失,造成材质的变化,如粉化、脱落等现象,失去装饰性,降低使用寿命。

5、石材变色

所有的石材吸水都会变色,一些石材干燥后可以复原。但一些石材中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造成色差现象,并且无法复原。

6、石材失光

一方面,在水的溶蚀作用下,石材中的钙质成分如碳酸钙,会逐渐流失,造成失光。另一方面,大多数室内的地面石材,都经过了结晶抛光处理。而许多结晶材料中,含有蜡质成分。经常用水拖地或接触水,蜡质成分易被破坏,出现失光现象。

六大卖场首度联手打造陶瓷节


“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以下简称“首届陶瓷节”)将于本月18日正式开幕,主题为“艺术与生活”,是佛山首个大型“城市节日”。据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介绍,届时南风古灶将上演一系列别具特色的陶艺表演,市民和游客可近距离与国家大师和中外艺术家零距离接触,欣赏名家陶塑精品,赏陶玩陶购陶。同时,举办了十三届的陶交会也将大变身,六大卖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合力上演陶都盛宴,有望实现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中外客商、设计师、艺术家及市民。

据了解,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共同主办的佛山首届陶瓷节,旨在成为具有佛山特色的“城市节日”和“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将佛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陶都”。

“艺术与生活”凸显陶都魅力

“首届陶瓷节”的主题是“艺术与生活”,胡安泉认为这很契合佛山陶瓷的现状。无论是南风古灶还是六大卖场,在活动期间都将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主办方将对佛山六大陶瓷卖场进行统一包装和形象设计,结束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务求“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商和市民参与”。

佛山被称为陶都,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南风古灶更是石湾公仔的发源地,见证着佛山陶瓷的发展和壮大,首届陶瓷节的开幕典礼也因此选址在此。改革开放后,作为珠三角的产业聚集的城市,佛山的建筑卫生陶瓷迅速崛起,至今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陶瓷生产地之一。

“其实在佛山,建筑卫生陶瓷、日用美术陶瓷、工业陶瓷的发展都很领先,但从没有‘集体亮相’,让人们真正感受佛山陶瓷的优势和精髓。”胡安泉表示,与以往的陶交会不同,陶瓷节不再只是卖砖,不再是低价的竞争,而是卖艺术品、卖时尚、卖生活、卖装备。每个卖场每天都有特色节目和拳头产品,无论是客商或者市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心水”。

据介绍,自2002年10月首届陶交会在佛山举办,至2009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3届,其间曾出现华夏陶瓷城与中国陶瓷城并列的“双雄”格局,又有德国展会公司的加入,其后随着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兴起,官方公布的陶交会主会场虽只有华夏陶瓷城、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三城,但实际上却是“群雄混战”的局面,“形象未得到统一,影响佛山陶都的形象。此次把卖场全部纳入进来,也取消每年11月举行的佛山陶瓷工业展,将其直接纳入陶瓷节,既节约人力财力,也更利于积攒人气。”胡安泉还透露,工业展上将集中展示佛山陶瓷强大的研发水平,一些从未公布的建筑卫生陶瓷以及工业陶瓷的新品和新工艺,如陶瓷刀、陶瓷手表等,必将令大家耳目一新。

六卖场错位同台显特色

从陶交会到陶瓷节,名字变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一转变表示“十分期望”。对此胡安泉认为,“政府出面很有必要,我们要扮演统筹和协调的角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此次陶瓷节在政府的引导下首次牵手六大陶瓷卖场,实现错位竞争。“归纳而言有四大亮点:看新品、看鬼佬、看时尚、买陶瓷”。其中,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主要扮演出口平台的角色,陶交会期间还将举办美洲采购节,让中美贸易无间对话;中国马赛克城则主要以展示马赛克为主,推出中国(佛山)国际马赛克展览会;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以展示卫浴及零配件为主,举办中国(佛山)世界卫浴及卫浴配件展暨2009金秋缤纷乐购节;瓷海国际则扮演陶瓷配送中心及设计中心的角色,除开启陶艺展览馆“颂雅堂”和陶瓷行业首个专业配饰中心———饰博汇体验馆外,还将举办中国陶瓷时尚周。

而华夏陶瓷博览城则是综合型大展览中心以及研发基地,陶瓷节期间将成为陶交会和工业展的场馆。六大卖场在集中展示新品的同时,还将结合特色举办特色节目,如摄影大赛、新品新工艺研讨会、高端论坛、设计师联盟、艺术家峰会等,以提升卖场影响力,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此外,各卖场将派出免费巴士,穿梭在广佛两地各知名酒店和旅馆间,以方便客商和市民前往参展。

山西陶瓷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1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陶瓷资源贮藏十分丰富,拥有优质高岭土-大同土、石英、长石、黑釉土、石膏、高铝矾土等各种矿藏资源多达56种。特别是高岭土、长石、石英石、紫砂陶土、耐酸粘土、石灰石以及丰富的燃料——煤炭等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山西陶瓷工业总的经济实力还是很差强人意的。一是长期以来,山西未能把发展陶瓷的工作摆放到桌面上,缺乏大的项目投资,陶瓷产值多年徘徊不前。二是当地缺乏大型陶瓷企业集团,陶瓷产品实物的质量多为低档。产品缺乏品牌,陶瓷企业的外向型开拓意图不确;三是陶瓷产品种类单调,仅有一些生产规模不大的日用瓷厂,产品以内销瓷碗为主。还有一些耐火材料生产厂。艺术陶瓷产品也不发达。四是陶瓷科技与设计方面的技术力量很缺乏。瓷厂要搞点新项目,显得捉襟见肘,还得聘请河北唐山、彭城、以及山东淄博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五是瓷厂所在地,一般交通比较落后,更缺乏出海口岸,与外界缺乏沟通,比较闭塞。因此,建国50多年,山西虽然空有那么多与那么好的丰富的陶瓷资源,尚算不上一个综合性的陶瓷产区。说其乏善可陈,一点也不为过。

一、陶瓷规模渐成气候

近年来,在山西省各级政府的筹划与大力扶持下,山西陶瓷产业呈现异军突起的局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迅速成为当地地方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民用陶瓷、艺术陶瓷五大品种相继崛起。为了尽快将陶瓷产业搞上去,山西省党政一把手等先后考察了佛山陶瓷等陶瓷产区,他们认为佛山陶瓷产区的发展模式、经验、思路对山西发展陶瓷业很有启发,对山西有很强吸引力,希冀今后山西各市加强与佛山陶瓷的亲密合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近年来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取得来一系列新成果。,目前山西全省的北、中、南部,都有陶瓷产区分布,如朔州的出口日用瓷、阳泉与阳城的建陶产品,阳泉的耐火材料、浑源的艺术仿古瓷、以及化工陶瓷等都比较有名。为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山西有的市县提出了当地政府规划,对陶瓷行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陶瓷市场走势和自身产业基础,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卫生陶瓷、电工陶瓷、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把陶瓷产业逐步发展成阳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做大陶瓷产业总量,结构优化,增强综合竞争力。陶瓷发展要按照“去粗存精,由大变强”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北方瓷都”为目标,全面实施陶瓷产品“高档化、品牌化、系列化”和陶瓷企业“联合化、规模化、集团化”的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目前,山西陶瓷行业,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喜人的变化与突破。

1.朔州陶瓷产区

到目前为止,位于晋北的朔州陶瓷产区,年产各种陶瓷制品3亿件以上,年创产值8亿元,上缴利税5000万元,正在成为我国华北地区新兴的日用陶瓷工业基地。朔州市兼有优质原材料的资源优势。朔州境内已经拥有两个国家批准的中型陶瓷生产企业雁北陶瓷厂和应县大众陶瓷厂,但陶瓷行业生产一直不够景气,两个企业相继破产、分解,陶瓷行业步入历史发展低谷。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展开,朔州陶瓷业又迎来了发展的二次春天。以怀仁县和应县为陶瓷集中地的朔州陶瓷工业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短短的几年间,依靠民间资金的投入,相继形成了规模和产能庞大的陶瓷工业集群。朔州瓷区分布于怀仁县、应县、雁北等地。

怀仁县现有世嘉陶瓷有限公司、东海陶瓷有限公司、伟业陶瓷有限公司、明鑫陶瓷有限公司、佳美乐陶瓷有限公司、昌盛陶瓷有限公司、嘉吉陶瓷有限公司,应县顺鑫陶瓷有限公司、新星陶瓷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能力达到规模以上统计口径的骨干陶瓷企业相继建成投入运行。怀仁嘉明瓷业有限公司最为引人关注,建设规模之大、生产能力之强、产品质量之优,以超越历史的姿态,成长为朔州市陶瓷行业的首家出口创汇型企业。到2006年朔州市日用陶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78万元,产值比重已经由十六大前的不足0.3%提升到1.2%。特别是怀仁县政府从谋求陶瓷行业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谋划,科学决策,在2006年引进外资成功建成怀仁陶瓷大市场,为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统一市场交易行为,集朔州市陶瓷企业之产能,做大做强朔州陶瓷产业奠定了基础。目前,朔州市把陶瓷业作为与煤、电、奶并列的支柱型产业,提出创建“瓷都”的大构想、制定实施资金、用地、税收等倾斜政策,建立新型工业园区,大力扶持陶瓷产业的发展。

怀仁还建起了陶瓷研究所,全县形成了以嘉明陶瓷公司为主的9家大型陶瓷企业,年产高档日用瓷具2亿件,年创利税3000万元,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应县去年通过改组改造,投资1400万元使4家陶瓷企业起死回生,新上5条生产线,每年向市场提供瓷具8000万件。一度曾陷入困境的原朔唯陶瓷公司,在市政府的精心运作下,由山西威尔公司兼并经营,现技改工程已经完成,实现了满负荷生产。山西朔州陶瓷业迎来发展的二春.目前,朔州市生产的陶瓷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的产品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朔州市怀仁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晋北高原,是全国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城市之一。早在辽宋时期,朔州市怀仁县就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集散基地。目前日用瓷生产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朔州日用陶瓷产量达到3.99亿件,占全省的十分之七强。朔州已经成为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怀仁也从一个陶瓷业的小县成长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日用膏白瓷产量占到国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陶瓷大县。

怀仁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怀仁的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国·怀仁陶瓷文化节始于2000年,原名“陶瓷博览会、群众文化节”(简称“一会一节”),从2001年更名为中国·怀仁陶瓷文化节,至2006年已连续举办七届。本届陶瓷文化节开幕当天,共签订合作项目9项,项目投资总额350205万元,合同、协议引资341855万元,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年可新增产值(含销售收入)183323万元、实现税金36259万元。嘉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全员股份制民营企业,始建于1992年8月,产品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朔州陶瓷的龙头企业。嘉吉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公司,公司位于怀仁县云东经济开发区,占地200亩,注册资金2500万建筑面积24000m2,共有2条日用瓷生产线,一条匣钵生产线,一条烤花生产线,及办公室、化验室等生产附属设施,年生产日用瓷3500万件。现共有员工387人,管理技术人员100人,主要生产高白瓷、玉莹瓷,300多个规格品种,从2004年开始,公司决定自营出口产品,并按出口业各需要,建立了从原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业务运作等一整套管理流程,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已基本正常可以满足出口及输美要求。该公司生产流程科学合理,技术在当地比较先进,建有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能有效控制,产量质量稳定为山西省质量信的过单位。

2.阳城陶瓷产区

阳城县位于晋城市。阳城陶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唐宋时期已普遍生产黑白釉瓷器。至明清时期,阳城县的陶瓷产品曾经成为贡品。20世纪70年代,阳城陶瓷厂所产的玉柱茶具,被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选用;青松咖啡茶具,获得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辉煌的阳城陶瓷业滑入低谷,走了下坡路。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步深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阳城县的决策者们决定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反复调研,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陶瓷工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实现土地节约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共享,充分保护环境,企业利润最大化,凝聚产业集聚效应,使传统的陶瓷产业在新型工业化之路上脱胎换骨、>发生机。陶瓷业将逐渐成为阳城县的又一新型支柱产业。

阳城县为了建立陶瓷工业园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借此机会亲自带队,到南国陶都佛山的中国陶瓷博览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设摊布展,大力宣传阳城县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环境,之后,又多次南下广东佛山招商引资。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县政府又及时成立了招商局和园区管委会,制定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技术和资金,吸引外地客商入园投资办厂。

阳城县委、县政府的真诚邀请及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打动了外地客商。温州客商携资5000万元第一个入区抢滩,使平静的园区顿起波澜。之后,由西河乡政府和广东佛山客商彭曙光合资创建的新天地陶瓷有限公司、由下孔煤矿和湖南岳阳客商李德军合资创建的三德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入园。目前,已有7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有6家已经进入园区,协议投资金额3.7亿元,建设生产线23条。按照阳城县的规划,建瓷园区建设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用3至5年时间,投资5个亿,占地500亩,建成25条中高档全自动墙砖生产线,形成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第二步,再用5至8年的时间,投资10亿元,再建40至50条中高档陶瓷生产线,使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平方米,在中国北方引领风骚。山西省阳城县建瓷工业园区的工人们正在生产腰线、花片瓷砖。连日来,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生产颇具人性化家庭特色的新品,这种自主创新的新品一问世,就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园区已开足马力生产,在十七大召开前批量上市。

3.阳泉陶瓷产区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三大铝矾土矿生产基地和五大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是京、津、唐及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辐射的重要通道,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太原经济圈和石家庄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阳泉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可开采的矿藏资源多达56种。特别是陶瓷粘土、紫砂陶土、高岭土、耐酸粘土、石灰石、长石、石英石等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近年来,阳泉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建设新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次推介会是阳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一次重大活动,将为阳泉与佛山共创“交流、合作、发展、功赢”的美好未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阳泉市共有16家陶瓷企业,代表企业如华龙陶瓷有限公司、阳泉建筑陶瓷厂。阳泉建筑陶瓷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现有职工45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主要产品“太行”牌水晶内墙砖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市、省、部优质产品奖、第三届国际畅销产品博览会国际金奖、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省建材企业行评行检第一名等称号,企业先后荣获省级先进企业、市环保先进集体、市创利税100万元企业、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山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市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企业、山西省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我厂按国标GB6566—2001标准要求经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检验合格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阳泉建筑陶瓷厂位于阳泉经济开发区,区属企业的第一纳税大户,是开发区的支柱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购买了进口压砖机等设备,新建了一条年产200万平方米内外墙地砖辊道窑生产线,采用煤气烧成,喷雾于燥新工艺,产品品种不断更新,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畅销东南亚地区。多年来坚持以推进科技进步,注重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面向市场、用户至上的办厂宗旨,使企业不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勇前进。

阳泉市耐酸砖陶瓷公司主要产品为标型、异型、特异型耐酸瓷砖、板型耐酸瓷砖、瓷环、瓷管。耐酸砖产品均按GB/T8488—2001—Z2标准生产该产品是以石英、长石、粘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氧化分解制成的耐腐蚀材料,具有耐酸度高,吸水率低,在常温下不易氧化,不易被介质污染等性质,除氢氟酸及热磷酸外,对湿氯盐水,盐酸、硫酸、硝酸等酸类及在常温下的任何浓度的碱类,均有优良的抗腐作用,各项指标均高于该标准。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制药、食品、造纸、发电、冶炼、化纤、电镀室、化验室、以及塔、池、罐、槽的防腐内衬,并在污水处理工程方面和露天地面等工作场地发耐腐作用。(未完待续)

山西陶瓷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2


阳泉市的平定县,以生产艺术陶瓷为主。自唐宋以来就制作陶瓷器。随着沧桑历变,生产工艺日臻完善。民国年间利用本地资源生产紫砂陶器,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当时的平民工厂生产的紫砂陶器和其他陶瓷誉满北方。60年代,平定瓷厂生产的工艺美术瓷曾在广交会上受到好评,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定陶瓷厂生产的棕釉龙纹杯碟、龙纹咖啡色茶具、蟠龙花瓶、仿宋黑釉缠枝牡丹纹刻花瓶和卷草纹刻花嘟噜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其中棕釉瓷色调润泽,光亮明快;黑釉瓷剥底镏花,黑白分明。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年出口量达400多万件。

建筑陶瓷行业作为阳泉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柱行业,已列入阳泉市“十一五”规划的百项工程之一。华伦陶瓷公司作为阳泉市建筑陶瓷行业的示范标志性企业,充分利用阳泉独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华伦陶瓷高档墙地砖项目是市级重点调产项目中八个高新技术项目之一。这次通过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产品研发合作,必将促进华伦陶瓷在自主创新、充分利用阳泉资源方面取得更长足的进展。特别是这次利用中国地质大学国家863课题研究成果——煤矸石瓷质砖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符合阳泉市树立绿色GDP理念,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加强资源的节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必将进一步促进阳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为目前山西最大的陶瓷基地,针对目前陶瓷企业“低、小、散、差”的发展现状,大幅度淘汰落后工艺和小规模生产能力,改造中低档生产线,走兼并、重组、联合、改造的道路,尽快形成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依托丰富的陶瓷原料优势、产业基础和已有的营销体系,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陶瓷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增加精品陶瓷产量,尽快培育规模优势。以裕石卫生陶瓷、莹玉日用陶瓷、瀑里高压电瓷、交通集团建筑陶瓷等潜力产品为突破口,扩大陶瓷原料生产,塑造品牌优势,提高陶瓷产品的档次等级和质量水平,增加花色品种,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改善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扩大陶瓷产品的市场份额。对列入市重点支持的陶瓷企业和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要进行动态监测,达不到有关标准的将被淘汰。并随时将发展潜力大、规模扩张快、效益好、环保达标的企业和项目纳入市重点支持范围。做大做强陶瓷企业,走兼并、重组、联合、改造的扩展道路,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步伐,培育“小巨人”,发展大集团,形成地域产业特色。以现有企业为龙头,依托陶瓷资源优势,以土地入股、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吸引外资等方式实现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若干个“小巨人”企业,为产业扩张奠定基础。共同开发原料基地、共同建立原材料采购中心和产品销售网络、使用同一产品商标、培育地域品牌等方式,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后,组建卫生陶瓷、电力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系列产品生产经营的大规模陶瓷企业集团。届时,阳泉的陶瓷工业将形成四大系列生产企业:以交通集团1100万平方米墙地砖为龙头的建筑陶瓷;以瀑里高压电瓷厂3000吨大瓷套为龙头的电工陶瓷;以平定莹玉8000万件为龙头的日用陶瓷;以裕石陶瓷有限公司7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为龙头的卫生陶瓷。通过引进和推广陶瓷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完善管理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的产品系列。

4.忻州陶瓷产区

南京高淳陶瓷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陶瓷行业中的创汇创利大户。我国陶瓷行业惟一一家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忻府区宽松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优势、价位较低的清洁能源以及忻府区陶瓷厂熟练的技术工人等都成为高淳陶瓷厂落户忻州的重要条件。为加快发展陶瓷工业,忻州采取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吸引陶瓷发达地区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2007年8月,忻州陶瓷产区的高淳陶瓷厂开工建设,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年底已完成厂房建设。2008年9月16日,忻州高淳陶瓷厂建成投产。

二、销售:困境中寻求突破

目前,由于商家拼命压价,山西怀仁陶瓷的一个4.5罗汉碗(吃米饭的碗)出厂价仅售0.33元,到了西安运费0.07元,售价却是0.4元,卖一个碗一分钱不挣,还要贴各种费用。但是另一方面,海内外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巨大需求,一边是山西日用陶瓷产品因质量低下而销售受阻。怀仁民营陶瓷业走进了“盲目跟风上马,狂打价格战役”的怪圈。为适应市场需要怀仁县明鑫陶瓷有限公司开始上马“高端”陶瓷新产产品开发。

许多当地人意识到怀仁生产陶瓷在原料、气候、劳动力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生产日用瓷碗需要的煤矸石、长石、石英、粘土等十几种原料,有60%由怀仁出产。而国内外对日用瓷的需求与日俱增。经过一番运作,怀仁县第一家民营陶瓷企业—嘉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经过几年经营,公司规模日渐扩大,市场开拓能力日臻成熟,加上当时市场需求量大,几家国有老瓷厂又不景气,陶瓷价格大增。过去一只售价0.7—1元的陶瓷盘子,可以卖2—3元。仅一年工夫,嘉明陶瓷的生产规模扩大到400万件,产值增加到600—800万元。陶瓷生产进入鼎盛发展时期。2001年,嘉明陶瓷取得自营出口权和输美认证,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嘉明陶瓷完成日用瓷1.25亿件,实现产值1.5亿元。目前,怀仁县上规模的陶瓷生产企业激增到24家,陶瓷生产线达到56条。一条生产线一年的产值有五六百万,纯利润在100—150万元之间。

三、前进中的问题与嬗变

近年来,山西凭借当地资源优势,一些经营煤炭资源的老板纷纷崛起,在山西各地盖房买房,对建陶产品需求很盛。因此,经营陶瓷的经销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很多人是看重建陶能够带来巨额利润才纷纷进入的。全国500强经销商、山西天佳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陶瓷营业商。由于,山西当地建陶市场能力薄弱,主要经营佛山陶瓷的产品将近20年。到目前为止,该公司有员工300多人,资产总额达1.5亿多元,其中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经营的主要品牌有“新中源”、“兴辉”、“博华”、“东鹏”、“天伟”“神州一陶”、“盛雅琪”“阿波罗”等。该公司现在是山西省乃至全国建筑陶瓷最大的商家之一,已经由单一经营转变为大规模集团化连锁经营。但在短短几年里,由于利润丰厚的缘故,陶瓷经销商数量翻了近5倍,过多的经销商给陶瓷市场带来了一定冲击,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现象。生意越来越难做,一些经销商逐渐被市场淹没,有基础的经销商,则凭着品牌保证和先进营销理念借机把自己做得更大。

目前,山西陶瓷产区存在的问题与(一)陶瓷产品品牌意识差。现在多数企业仍只生产低档白瓷或贴花瓷,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自己品牌,最多在包装箱上印上自己的厂名和厂址。销往外省市后,用户只知道山西某地的陶瓷这个地域品牌,不知道商品品牌,严重影响着陶瓷业的发展;(二)环保的压力。由于多数陶企仍采用烧煤方式,能耗高、污染重。随着国家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烧制陶瓷由原来的烧煤改为燃气,对陶企是一次挑战。燃气烧制新技术,短期内影响到产品产量与质量。据测算煤改气以后,产量只是以前的50%-60%。其次,加大了生产成本。以前的燃煤用的是当地的煤炭,每条线每月大约消耗10-12万元,煤改气后每月消耗18-20万元,且必须是优质煤或精洗煤,仅此一项每条生产线每月增加成本30多万元左右。(三)相互低价恶性竞争。由于陶瓷企业间相互低价恶性竞争,企业利润降低,导致企业缺乏积累资金,生产后劲不足,没有能力进行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更新改造,这样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普白瓷,产品不上档次,价格上不去,陶瓷业陷入低价竞争恶性循环。某陶瓷公司,原先一只酒瓶售价3.8元,由于相互竞价,现为1.8元,每件下降了2元。(四)劳动力资源短缺。陶瓷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是生产主要要素。每条生产线约需150名工人,按56条线计算,怀仁陶企需工人大约8400人左右。近几年,由于陶瓷企业迅猛发展,工人需求量较大,人员短缺越来越制约着陶瓷企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是建筑业工人工资较高,使得一部分人愿意到建筑工地干活;二是陶瓷企业工作场所温度高,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使得一些人不愿意到陶瓷企业工作。由于人员短缺较大,导致了工人工资上涨,女工工资上涨到了1000—1200元左右,男工工资上涨到了1800—2000元,工资平均上涨了10%多;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如佳美乐陶瓷公司,现有9条生产线,由于工人短缺,只能有60%的生产线开工,其余生产线只能停产。同时由于用工紧张,也加大了企业管理工人的难度,企业之间出现的管理和待遇不平衡,造成工人频繁跳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另外还有企业职工技术水平低及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长过快等问题。当时,企业老板认为陶业利润空间大,大家以每年七八家的速度争相上马。随着低端产品过度竞争的持续,陶瓷销售额反而出现下降40—50%,一条生产线的利润锐减到50万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山西陶瓷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工资上扬,当地陶瓷感到压力。其中原材料价格上涨40—50%;电价上涨10%左右;煤价变相上涨150%;光劳动力短缺一项,就让企业产量下降10%,还有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费用。不过,山西陶瓷产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与困难,完全可以变成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当地一些瓷厂全力研制开发全新的高档日用瓷—骨质瓷。由于烧成燃料从煤改为天然气,生产出的骨质瓷,明净又靓丽。并逐渐打入国际市场,扩大了当地陶瓷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总之,山西陶瓷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经过磨砺与蜕变、脱壳,未来山西陶瓷的发展与崛起,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当今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当今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