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材料 > 导航 >

魏华:修炼内功,回归陶瓷材料特性本身进行研究

魏华:修炼内功,回归陶瓷材料特性本身进行研究

瓷砖材料 瓷砖的材料 古代瓷器研究

2021-04-12

瓷砖材料。

《寻找另一半》陶艺余素红

魏华,1963年生于湖南张家界(000430,股吧),苗族。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韩国檀国大学环境与陶艺硕士。广东省高校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职广州美术学院陶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记:做为这次展览的组织策划人之一,把两个展览并置展出,出于什么考虑?

魏华(以下简称魏):主要目的是从陶艺教学出发,考夫曼本身也是大学教授,他通过工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在教与学中找到契合点。这种引领世界陶艺学科前瞻性的方式,让学生对陶瓷的理解、空间的介入等方面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是一个难得的互动学习机会。这次《广东省高校陶艺作品学院展》界定在“现状展”的范畴之内,通过展览发现问题—如学科建设不够系统、课程设置紊乱、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艺术观念的培养滞后等等。

记:陶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在学科建设中如何定义?教学方面有什么想法?

魏:宽泛的定义是,一切运用陶瓷媒材的艺术作品创作都可以称之为陶艺。小范围的可以理解为具有陶瓷特性、语言特征的带现代艺术观念的艺术形式,称之为陶艺。从目前广东陶艺学科的建设来说,最好回归最原本的陶瓷语言、陶瓷技术的把握与课程系统的建构上来。广州美院在工艺美术学科与雕塑系最早设立陶艺课程。广东有着深厚的陶文化底蕴,以后的发展将与区域产业、地域文化有关联。把民间艺术和学院艺术教学联系起来。比如怎样把石湾艺术现代化。

记:在当代语境下,陶瓷教学怎么与我们自身传统陶瓷艺术结合?

魏: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必须融入民间艺术和当代审美趣味,移植原生态的陶瓷、本土的雕塑,让陶艺成为具有当代价值、当代意义的艺术表达方式,让它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成长。

记:中国陶艺创作似乎在当代艺术中还没找到相适宜的位子,为什么?

魏:陶艺的处境比较尴尬,一是民间传统艺术的负担太重,传承的压力太大;二是在当代艺术领域,很多艺术家其实都利用了陶瓷媒材在做当代艺术精神的作品,但没有介入“陶艺”领域中去考量它,所以,陶艺是“两头不到岸”,与其这样,不如修炼内功—回到陶瓷系统本身,对陶瓷材料特性深入研究、挖掘,有了这个基础后,再切入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就游刃有余了。

小编推荐

华青瓷


 华青瓷:这种青瓷继承了古代青瓷的本质特点,又创新产生多个超越古代青瓷的性能优势,在整体上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时代美学理念的进步。

质地美:从里到外散发的优雅沉静,标志着华青瓷制作技术迈向新的更高的层次。华青瓷采用天然玉石入釉,通过烧成过程中产生神秘窑变所形成的结晶体,使釉色温润,晶莹透亮。历史上的青瓷,其表现力往往局限于表层的釉色,而华青瓷由于材质的通透性而呈现一种整体的质地感。这种质地感,使华青瓷在制造技术上超越任何一类青瓷。

空幽感:这是华青瓷对天青色的最具创意的发现与表达。华青瓷由于材质的整体通透性,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空灵幽深的感觉,这是在历代青瓷不曾有或者说不曾达到的效果,也是只有利用现代科技才能实现的创新。空幽感的体现,深度适应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这是华青瓷在中国青瓷美学境界上的重大突破。

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研究


陶瓷茶具是日常用茶较为普遍的饮茶器具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茶文化日渐兴起,陶瓷茶具除其基本的日常实用功能外,其艺术审美也引起人们的关注。陶瓷茶具的造型设计是陶瓷茶具重要的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瓷肇源于千年以前,陶瓷是景德镇城市发展之根,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繁荣之魂,景德镇在历经千年的沧桑与蜕变后,将陶瓷茶具设计得更具艺术审美与实用特征,是大力倡导陶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举措。本文以探讨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而提出改进景德镇陶瓷茶具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当代陶瓷茶具设计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前言

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唐陆羽著《茶经》,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茶的形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等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景德镇有着1700余年的制瓷历史,因岁月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的产业生态,造就了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瓷都风土人情。这片土地养育了那些潜心于泥土与火艺术的陶艺家们,他们用双手描绘景德镇无处不在的瓷实之朴、瓷质之韵、瓷技之精、瓷艺之美。

2、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现状

茶器,顾名思义是指用于饮茶的工具,茶圣陆羽在其论著《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纤《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器。景德镇以手工制瓷为优良传统,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与自然,手工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目前,景德镇陶瓷茶器制作因流程复杂,大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生产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合理的分工:每一道流程形成不同的工种,如拉坯、修坯、画坯、施釉、烧窑等不同环节都有着专业的分工。分工与合作,早就了景德镇陶瓷茶器独特的形与神:形即造型,神为瓷韵。

景德镇陶瓷茶器沿袭了手工制瓷72道工序,茶器器形各异,体现不同时代特征。陶瓷茶器的制作过程中,造型的设计最为体现匠心,一般会根据仿生形、几何形、艺术形、特种形进行设计,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各异,有斗笠杯、壶、公道杯、盖碗、僧帽壶、盏、温碗等普通或特殊的造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景德镇陶瓷茶器的神韵,陶瓷茶器的装饰图案纹饰讲究的是禅茶一味。茶器的装饰题材大多与文人喜爱的题材向契合。文人之画自王右垂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摘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1]这些典型的文人画题材在陶瓷陶瓷茶器的装饰题材及图案上多有表现,如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梅兰竹菊四君子图、花鸟题材等,在陶瓷茶器上或表现画面的清雅、或表现吉祥的寓意、或表达作者的文人情怀、或是艺术家借物明志。如图2是将竹子绘于茶器表面,给人一种清雅的审美情趣。

一直以来,景德镇手工陶瓷茶器充盈着浓浓的文人画气息,特别是功夫茶器风靡之际,陶瓷茶器就传递着饮茶人身份、品位与禅茶一味的信息。在景德镇,饮茶用什么样的茶器,就可以大概估摸着饮茶人的爱好与品位,是其为人处世的基本“嗅觉”。因此,景德镇陶瓷茶器的生产与制作,在某种程度上,既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又要因地制宜保留和继承景德镇传统制瓷的“基因”。譬如,今年年初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2.8亿元的天价,着实让鸡缸杯火了好一阵子。景德镇掀起一股“鸡缸杯热”——茶艺爱好者用鸡缸杯喝茶、陶瓷爱好者在街头巷尾谈论着鸡缸杯、学者们研究鸡缸杯背后的故事,甚至举办讲堂、开辟专栏……景德镇陶瓷茶器赚足了眼球。

此外,景德镇手工瓷器还需要融入更多创新的设计元素。景德镇陶瓷茶器行业十分缺乏专业的设计思想意识以及人才队伍,所有的产品从器型、画面题材、画风画意都是老板或者普通设计师剪刀加鼠标“思考”出来,看看那个东西就马上转移复制劲杯子,没有产品系列内核,更谈不上专业的与市场无缝接轨的设计管理,设计衍生,缺乏原创性就是缺乏生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准不能提升,品质品位没有提升,前景堪忧!当然这个问题是整个陶瓷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茶具这个领域的问题。

3、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建议

基于以上笔者对景德镇陶瓷陶瓷茶器产业的一些研究与分析,之所以要这样花费大力气去梳理当前的一些现状,是因为笔者觉得窥一斑而见全貌,作为陶瓷产业的一个分支——陶瓷茶器,既有日用的成分,亦有艺术审美的要求。从手工制瓷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问题现象对于景德镇陶瓷产业层面是有参照价值的,这样的参照如果被认识,甚至借鉴之下进行推动,景德镇的陶瓷就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要发展好景德镇陶瓷茶器产业,还需着手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溉古泽今,充分借鉴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的经典案例,并加以创新。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从陶瓷茶器市场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作是相当认可的,一个5 cm高,3 cm直径的瓷器,画了些山水人物价格动辄三五千,是什么值这个价钱?当然是手工,以及基于工艺基础上的品牌,但是核心是手工,只有手工才有可能具有如此巨大的附加值,一方面是当今以规模量产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使得社会物质超级丰富,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个性手工物质就显得非常珍贵;另一方面通过手工茶具这个管道景德镇千年的文化内涵也得以释放,从而使得手工茶具品牌可以得到景德镇这个巨大的金字招牌的加持诠释。因此笔者非常坚决和执着地认为: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应该抓住手工生产这个核心优势,再把附加值通过品牌运作手段尽量高地提升上来,走一条景德镇特色的高端奢侈品品牌之路,在中华文化全球风行的形势下,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走向世界,扩展市场,输出文化。以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历程为时间线,提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茶具精品造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思想家关于哲学、艺术的理论论述,通过对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从唐朝至明清各时期茶具造型的功能与风格的演变及成因,进一步多角度的论述古代工艺美术精品的创新设计思维、造型方法及传统审美特质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设计思维与传统造物审美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由此导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设计创意方法模式。

第二,多种造型设计互相融合,从而实现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景德镇陶瓷茶具大致有以下几种造型设计方法。

仿生造型设计:此类茶具做工精巧、结构严谨,仿照树木、花卉的枝干、叶 片,以及动物形状制作,栩栩如生,富有质朴、亲切之感。作品有扁竹壶、龙团壶、樱花壶、南瓜壶、大鱼化龙壶等。

几何造型设计:此类茶具造型简朴无华,表面光滑,富有光泽。有球形、圆柱形、四方形等。常见有圆壶、六方菱花壶、九头育香茶具等。

艺术造型设计:此类茶具造型多变,集书画、诗文、雕刻于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曼生壶”是其代表作品。此外还有:玲珑梅芳壶、束竹壶、春风如壶、九头报春壶、浮绘山水茗具等。

特种造型设计:此类茶具专为特殊茶类的泡饮或特殊饮茶方法而制作。最典型的莫过于乌龙茶具枣“烹茶四宝”,既是饮茶的用具,又是艺术珍品。

第三,充分掌握陶瓷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陶瓷茶具随着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进步而发展,这是一个几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在研习陶瓷茶具的历史、微观现实、宏观未来之后,陶瓷茶具设计者需要预想未来的陶瓷茶具的发展方向,大致包括是否符合人性化设计、时尚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等设计发展方向。现代人为高科技的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包围而感到痛苦,而陶瓷茶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它以生活化的特有属性逐步建立起现代生活的审美框架,观念的革新、形式的创新、生动的情感表达升华了审美品格,从而提升陶瓷茶具的设计内涵。

4、结语

综上,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现状的分析,在经济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渴望用代表着他们品味的物品装饰他们的生活空间,表达他们的个性。人们开始强调陶瓷茶具产品的个性和个人风格,积极倡导“生活环境个性化”的追求,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与他们的想法一致的陶瓷茶具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设计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设计师借助技术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还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表达使用者愿望的过程。

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研究


陶瓷工艺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多次担任过重要角色,留下的传世佳品是构成中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其工艺技术发展系统而言,缜密完备却不乏创造力,统筹协作却不乏匠心独运,这样的独特内涵成就了陶瓷艺术自成一格的技术体系,并且深深的影响后世,而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至瓶颈,返本索源的研究恰逢其时。

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跨度极大,目前可考的陶器出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是世界上最早出土陶器和瓷器的国家,被誉为瓷器的母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独特的工艺理念、创新的技术思维使得中国的陶瓷工艺极富生命力,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可持续的体系。这样代代相传的传统陶瓷工艺中包含着最符合天地自然的思想,是现代陶瓷工艺产生的起源,针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使相关从业者深入陶瓷工艺技术思想精华所在,获得更多的创新启示。从今天来看,中国的瓷区虽然不少,但是传承时间最长、从业人员最多、最为闻名的当属景德镇,所以将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工艺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是相宜。

一、景德镇陶瓷发展时期概括

1.萌芽期——汉代至唐代。从目前普遍被陶瓷界所公认的文献来看,景德镇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0年的汉代,从中国陶瓷历史来看汉代正是中国瓷器的成熟期,彼时中国的青瓷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并且发明了釉下彩,创烧了白瓷。但是此时关于景德镇陶瓷技术的记载文献非常少,仅仅只是记录了一个时间。

2.高速发展期——宋代至元代。宋代开始,景德镇的陶瓷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事情,留下了无数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影青瓷,其刻花工艺精湛、色泽高雅、胎质细腻,三者完美融合,也是在此时景德镇陶瓷第一次跻身名窑产区。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的工艺基础上烧制成功了价比黄金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开创了彩瓷的新篇章,使得景德镇在所有名窑中脱颖而出。

3.大成期——明清时代。明清时期,是成就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的重要转折,景德镇的瓷业经过了近千年的沉积,已经在此时成为“天下窑器所聚”中国第一瓷区,同时制瓷业也逐步走出了原始的纯手工制作模式,开始了手工与机械化相结合的时代。

二、景德镇陶瓷工艺衍变

1.宋元时期。青白瓷在宋代创烧,初期胎质粗糙、质地疏松、釉色泛黄、稀薄,底部无釉,基本没有采用任何装饰装饰;器形处于朝代的过渡期,已有后期宋代青白瓷的秀美雏形;在烧制手法上主要采用垫饼匣钵装烧与五代支钉叠烧法并用。发展到宋代后期,景德镇的青白瓷外形胎质细腻、釉光流转、色泽青白莹亮、主要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手法,纹饰精致完整;器形已经完全脱离五代时期的厚重感,俊逸秀美,器物各部分之间过渡弧形极富美感;在烧制手法上以仰烧法为主,垫钵覆烧法及支钉叠烧法亦有遗留。

景德镇的青白瓷在宋代由萌芽到成熟,各个时期都展现出了时代风貌,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南宋中后期宋代青白瓷的繁荣景象一去不返,高水平的青白瓷产量越来越少,宋代青白瓷也就此没落,后期元代虽也有但是却远远不及宋代青白瓷的风韵。

元代青白瓷较宋代稍显衰落,但是此时的青花瓷、釉里红是后世多次拍出天价的藏品,其瓷胎洁白、釉质清透、釉色雄浑、底部无釉、画风精致中不乏奔放;器形较宋代相比较为圆壮;烧制工艺上创烧了采用还原气氛烧成的釉里红,使得此时的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明清时期。明代景德镇较前朝来说陶瓷工艺的种类丰富了许多,除了青花、釉里红,还创烧了甜白釉、红釉、青釉、斗彩等等各色彩瓷,釉面更为亮丽、造型丰满浑厚、纹饰丰富、构图疏简、画风豪放;器形沿用了前朝的丰满厚重,但是线条更为柔和圆润,较元朝相比更为庄重质朴;在烧制手法上与宋元时期先绘画后施釉则完全相反,先把瓷坯以高温烧成后,然后绘彩,再用低温彩烧而成。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清代都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其品质之精良、造型之繁杂、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其釉色不及明代光亮、画风写意、写实并存、胎体较明朝稍薄,明代露台处的火石红色斑基本已经消失;清朝前期器形古拙、丰满、浑厚,中期秀巧隽永,后期则稚拙笨重。从陶瓷工艺上来说,清朝可以说是集前朝之大成,其仿制工艺足以乱真,且仿制的种类出古入新,无所不仿,且有些仿品工艺超出原器成为传世名瓷。

三、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规律,景德镇也不例外,从民间不起眼的产瓷区到官窑,到举世闻名的瓷都,而今的尴尬身份,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在其中份量几何。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属于手工艺的范畴,其器物形式众多且独一无二,实用与审美兼收。而现代的陶瓷工艺的前期工作全部交给了机械,但是陶瓷器物从成型到烧成的工艺过程中,每一步都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陶瓷工艺的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千年之久,二者之间形成的美学韵味是现代机械的陶瓷工艺所无法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容易做到艺术化。所以虽然今天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封建时代,但是从思想层面上来说却不及前人,缺乏足够的生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