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楼梯踏步瓷砖 > 导航 >

内黄陶瓷企业大踏步转型升级

内黄陶瓷企业大踏步转型升级

楼梯踏步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12

楼梯踏步瓷砖。

今年以来,随着陶瓷建材市场逐渐复苏,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河南内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一批新上项目在加紧建设。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内黄就有6条生产线建成投产,14条生产线正在建设。

内黄陶瓷产业2009年开始起步,当年就吸引一大批陶瓷企业集聚建设,成为陶瓷行业的“黑马”。特别是近三年来,内黄每年都有一批陶瓷企业建成投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赶超鹤壁、汝阳、息县、内乡等其他产区,成为河南陶瓷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业内人士表示,内黄近年来之所以备受瞩目,得益于能够在市场变化中保持产销动态平衡,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充分证明了内黄在陶瓷产业发展方面蕴含的能量和优势。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陶瓷企业扩大产能的信心。

今年年初,随着安阳新明珠二期工程建成运行,正式拉开了内黄陶瓷企业生产线扩建的序幕。随后,新南亚陶瓷、日日升陶瓷、嘉德陶瓷、东成陶瓷、新喜润陶瓷等企业纷纷将新线建设计划提上了日程。据了解,目前,扩建的生产线有两条已经建成投产,6条正在建设。

内黄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介绍说,今年陶瓷企业扩建的生产线不仅仅是产能的扩大,更是一次技术上的提升。安阳新明珠陶瓷副总经理陈崇海介绍,新明珠陶瓷新建成的生产线窑炉宽4.2米,是国内目前最宽的陶瓷烧制窑炉,日产能3万平方米,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也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技术上提升还表现在,今年扩建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喷墨、微晶等新型产品方面。作为河南省首家使用喷墨技术的新南亚陶瓷,今年扩建的生产线6月30日建成点火,喷墨打印机总数已达8台,成为河南拥有喷墨打印机最多的陶瓷企业。

日日升陶瓷董事长黄长煜表示,“目前在建的3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喷墨产品。”这也就意味着日日升生产线将达到7条,成为河南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

另外,今年成功转产全抛釉产品的福惠陶瓷,以及新落地的新顺成陶瓷则正在建设微晶石生产线。据初步统计,内黄今年建成或在建的生产线中,喷墨、微晶生产线达10条,成为内黄陶瓷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陶瓷企业扩产建线外,一批新上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是内黄掀起建线浪潮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内黄县陶瓷招商力度持续加大,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使内黄成为国内大型陶瓷项目占领中原市场的主阵地。据了解,仅去年至今,内黄就落地陶瓷企业10余家,而这些项目都将在今年年内建成投产。

目前,今年新建的项目除洁雅卫浴、新时代陶瓷已经建成投产外,还有如意利陶瓷、浩驰陶瓷、贝利泰陶瓷、新顺成陶瓷、黄源艺术黑陶、新锐龙等陶瓷项目正在建设。

这些新上项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都比较大、规划生产线比较多,新顺成陶瓷规划建设6条生产线,今年将建成两条生产线,2014年建成两条生产线;二是产品种类多,包括微晶砖、马赛克、多孔陶瓷保温板、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多个品类;三是技术含量比较高,贝利泰陶瓷在建的自洁釉艺术瓷砖、马赛克生产线,均采用国内首创的光触镁技术。同时,内黄正在建设的项目还包括龙翔物流、圣泉制釉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

叶丁表示,新上项目定位产品涵盖多个种类,能够推进区域陶瓷企业的生产线更新换代,进一步优化陶瓷产业结构,加速内黄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内黄陶瓷产业优化升级 实现综合转变


讯日前,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史济春在安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陪同下,深入内黄县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并鼓励内黄县要围绕陶瓷这一主导产业,进一步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加快陶瓷产业优化升级的速度,实现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突破和发展。

史济春一行先后到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展厅、河南省陶瓷产品质检中心、新时代陶瓷有限公司、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新南亚陶瓷有限公司、福惠陶瓷有限公司等地,实地调研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现场了解企业运行及产品销售情况。

去年以来,内黄县围绕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引进了一批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项目,初步实现了从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到综合陶瓷生产基地的转变。今年第一季度,该县生产总值完成24.3亿元,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4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0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83元,增长15.8%,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湖南陶瓷企业开工率下降 转型升级拉开序幕


近日,本报调查得知,除了和浏阳烟花一样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湖南传统出口产业,湖南醴陵多数瓷企还面临反倾销调查和订单不足的双重困境。

相关数据显示,醴陵市有陶瓷企业503家,有出口权的企业100家左右。“当前醴陵大部分依靠生产散线订单的陶瓷企业表现为订单不足。”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学文透露。

订单不足湖南多数陶瓷企业开工率下降

现状:多数陶瓷企业订单不乐观

日前,继欧委会对中国出口至欧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湖南此案涉案企业有85家,醴陵市有60家。此外,近期记者调查得知,瓷都醴陵多数陶瓷企业面临订单不足的窘境。

1995年开始出口陶瓷产品的湖南港鹏实业有限公司,2008年业绩还很不错,但2011年后,出现订单不足的情况。“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欧洲市场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日渐提高,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湖南港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杨透露,“目前我们公司开工率为80%左右。”

参加去年秋季广交会的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婷早有预感,“由于公司没有进行大幅扩张,目前开工率还有90%左右。”不过,她强调,当前出口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去年同期订单一直排到了6月份,今年只排到了4月份。

除了订单不足,刘婷透露了又一困惑,人民币还在继续升值,“对我们影响很大”,而且在订单不好的情况下不可能涨价,另一方面工人工资成本又在上涨。“目前招工难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靠办养老保险、交通补助等福利,等咬着牙关去招人,负担很重。”

劳动力缺乏、人民币汇率影响、成本上升压力等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普遍困境。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湖南海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开工率90%左右,该公司贸易经理陈佳介绍,因为当地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有些岗位招不到人。

出路: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设计能力

眼下,传统优势产业如何突破困境将成为核心问题。

“我们暂时还没有在国外设厂。”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学文认为,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设厂的话,除了原材料问题,还有国外工人对于陶瓷产业不熟悉。我们目前考虑尽快转型,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做好产品品质。

湖南港鹏实业有限公司暂时不考虑在国外设厂,该公司总经理肖杨选择的出路是,坚持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逐渐改变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格局,针对国内的需求研发一系列日用陶瓷产品,比如茶具,陶瓷套装产品等。”与此同时,该公司早些年逐渐就把负债减轻了,贷款很少,轻装上阵。

湖南海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贸易经理陈佳表示,暂时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因为技术和设备革新需要很大投入,很困惑。

“现在中国,不仅仅是陶瓷行业,其他同性质行业也一样面临生产成本在涨。”丁学文向本报透露,公司现有7000多员工,“我们当前虽然不存在用工问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80后、90后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一方面,我们要考虑改善福利和工作环境,其次更新设备等。”

精密陶瓷设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笔者在德化县一家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新引进的一台精密功能陶瓷热压铸成型机正在进行生产调试,一次可成型16件制品,后续无需机械加工,修坯后可直接烧制成型,与以往一次只能成型一个制品的单一模具相比,具有优质、高产、低耗等特点。

“公司将建成一条完整的精密功能陶瓷生产线,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各种特殊形状的配件,实现年产600万件精密功能陶瓷的生产能力,可广泛适用于机械、电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纺织、水暖、汽车等各行业的配件需求,形成系列产品,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新端如是说。

科技创新成内在驱动

近年来,受外需不振、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德化县陶瓷产业进入“内外交困”和“微利时代”。一些陶瓷企业负责人已认识到,如果企业仍旧固守传统,不能立足长远,寻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就会在日新月异的陶瓷领域落后,而这就需要企业在各自的发展思路上做出创新。

就目前德化县陶瓷企业而言,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陶瓷材质或者是器型方面的创新,企业经营思路和战略上的变革创新也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内在驱动。

在陶瓷产品多元化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这家公司,也在逐步将企业的研发方向转移到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精密功能陶瓷上,公司把目光盯向了德化陶瓷业界仍无人触及的“精密陶瓷”配件,采用以废瓷片为主要原料,改变当前以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等昂贵材料为主要原料的现状,不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调整配方,生产出合乎特殊要求的特种陶瓷产品,为德化陶瓷产业升级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精密功能陶瓷生产中以陶瓷废片为主要原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废瓷片再生利用技术,使得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循环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并为环保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郭新端对公司的前景信心满满。

纵观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活跃要素,像这家陶瓷这样借助科技兴瓷的企业越来越多,陶炭、光波能量瓷、微波介质陶瓷、中温窑变釉陶瓷、特种陶瓷轴承、废瓷回收再生陶瓷、信息功能陶瓷等新瓷种已纷纷渗透到传统的陶瓷领域,只见科技在蔓延。长期以来,他们始终保持这种陶瓷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扬长避短,来提高陶瓷行业的整体素质,并保持德化陶瓷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政府引导促捷报频传

在今年的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上,德化一家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的“LED多功能新型陶瓷散热器”项目和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对接,该项目将投资4000万元。据公司负责人林福文介绍,该产品具有绝缘、导热、抗氧化、耐用、透光、亮丽外观、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等特点,使LED灯的节能和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降低了LED灯的生产成本,经济实惠,市场应用更广。

一直以来,德化非常重视对科技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如何将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身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醴陵瓷业转型升级


“瓷城”推进瓷业转型升级

醴陵市东风大酒店今年以来生意特别好,全国各地的客商经常入住,还长期住着20多位外国商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要瓷器。这是醴陵瓷业转型升级后带来的繁荣景象。4月底,该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陶瓷产业产值高达46亿元,同比增长32%;瓷器出口已占全市出口量的80%,带动全市外贸出口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

醴陵瓷业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自从10年前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光瓷业退市后,一直低位徘徊,企业散而小,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醴陵市的决策者认识到,惟有加快产业聚集,加速转型升级才能重振醴陵瓷业雄风。从2006年起,市里果断实施“以大带小、以大促小、以大并小”战略,加快资源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全市新涌现出了华联、华鑫、元诏、东方等30多家规模企业,规模企业的总户数增加到186家。该市构筑了陶瓷产业园,进一步聚集资源,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7户,年产值25亿多元。该市每年科技引导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全市有20多家企业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其中华联瓷业炻瓷研究所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三年申请专利700多件,高薪引进的高级科技人才多达860余人。

瓷业转型升级,“瓷城”产品一举扭转了只能在国外摆地摊的状况,打入了沃尔玛、宜家、吉普森等国际一流的连锁超市。华鑫瓷业攻克了1000千伏电瓷电器的难关,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电器公司――瑞典ABB公司供货商,2007年至2009年,产值由1.27亿元增到2.5亿元。华联瓷业每三个月实现一次上千种产品的全面刷新,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33%。目前,“瓷城”人正持续推进瓷业转型升级,力争五年内将醴陵瓷业打造成一个千亿元的产业。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夹江政府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夹江的发展“得益于陶瓷,兴盛于陶瓷”。然而近年来,随着江西高安、湖南岳阳、华北当阳、河南内黄等新兴陶瓷产区的不断兴起,给夹江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夹江政府针对当前产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强有力的政策作为保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经历了去年楼市惨淡、出口受阻、原材料涨价、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整个陶瓷行业都处于低迷期。而夹江陶瓷产业却正面临一次大的洗牌行动,为了帮助陶瓷企业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保生产、保销售、保增长,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困境,以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

“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发展基金”),由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逐年增加。

据悉,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一是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对企业年度完成技改升级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按技改升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二是鼓励企业使用天燃气。对用足天然气计划的,在征收排污费时按同类企业标准下限收取。对直燃煤企业进行技改使用天然气的,按投资总额(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的2‰给予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鼓励直燃煤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对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的直燃煤企业,视其规模大小,给予5~20万元不等的补助。同时鼓励退出企业投资国家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退出企业投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此外,发展基金还鼓励企业开发高档红坯陶瓷产品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并分别给予按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给予奖励与5~10万元的奖励。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根据政府制定的“扶持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政策,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也将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通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产区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企业信贷的扶持范围,主要是对拥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企业用于技改升级、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拓展市场、品牌建设以及提升企业实力的新增贷款超过1000万元及以上用于技改升级并按期完成的,县财政对其新增贷款按一年期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给予50%贴息补助,企业享受贴息总额不超过其缴纳税款县级留成部分的50%。

与此同时,对于加大“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和名优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由宣传部门和陶瓷协会牵头,组织拥有名优品牌的企业抱团进行宣传,采取“西部瓷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整体宣传模式,县财政对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的给予适当补助。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在企业自身经营和市场销售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陶瓷企业的生存已经面临生死的边缘。摆在企业面前的就只剩两条路,一是被市场托亏最后倒闭;二是外来企业或本地强势企业兼并实现重组。

近期,卡西诺陶瓷兼并了荣华陶瓷旗下的康地品牌和在夹江瓷都市场的展厅,成为外来品牌收购本地品牌的一个成功试点,在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鼓励县内外企业间兼并重组。对在县内新设立并达到规模企业标准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2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总之,在推进陶瓷产业高端化、自动化、节能化、清洁化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助于加快推动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内黄县陶瓷卫浴企业疯狂扩张


南作为一个陶瓷卫浴行业的后期之秀,虽然没有实力企业诞生,但是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势头可谓猛劲十足。除了长葛市已经成为河南陶瓷卫浴的重心之外,在县当中,当地的内黄县已经成为了河南省响当当的陶瓷卫浴大县。虽然今年行业普遍状况不佳但是内黄县却进行了疯狂的扩张,从年初到现在一路高歌猛进,仅仅在上半年居然已经建设完毕六条生产线,并且目前已经全部都投入到生产当中,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目前还有十四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作为一个县,却有着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但是这种发展状况却是处于一种无序性的格局当中,这不免让人但到一丝担忧。就说说长葛市,虽然陶瓷卫浴企业数量非常多,但是根本没有一个品牌企业,全都是一些低端生产企业,靠着低价在市场当中生存。所以内黄县也不过是复制长葛市的发展模式,如此又会多了一个廉价竞争的地区。其实价格也不是我们最担忧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发展扩张速度过快能够保证环境的健康吗?就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来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建立环保性能高的生产线。

目前内黄县今年已建和在建的生产线总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条,这些生产线的环保标准能够达标吗?照着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内黄县的自然生态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吗?虽然说目前内黄县自有的工程项目也非常多,这些企业生产的卫浴产品和企业的需求大概处于一种较为合适的比例范围当中,但是一旦卫浴陶瓷产品发生了大幅度的数量提升,必定导致产品严重过剩,难道说目前如此多的生产线只是造出来给人看的吗?

当地卫浴陶瓷企业的生产技术虽然有所提升,产品定位方面也比较新颖,基本上瞄准的都是市场的新宠儿产品,例如微晶和喷墨等卫浴产品,但是也必须控制好扩张的速度。因为产品再新颖,只要在数量上超过了合适的范围那么就会失去其魅力也会导致其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在各个方面都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因而这种无序性的扩张很可能会在明年造成一种剧烈而无序的竞争。

陶瓷卫浴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受制约


日前,在2011中国陶瓷卫浴创新(厦门)论坛上,与会嘉宾对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创新的瓶颈和出路等问题和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创新有瓶颈,作为'十二五'重点工作之一的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也存在着各种瓶颈和难题。

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卫浴业面临的头等重任。面对新一轮更为猛烈、更具杀伤力的市场危机,在成本上涨、用工短缺、市场低迷、节能减排、出口遇冷、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陶瓷卫浴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着诸多制约瓶颈和发展难题。

陶瓷卫浴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价格低以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特征,转型升级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陶瓷卫浴业的主要任务。对此,陶瓷卫浴企业要增强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从而有力地推进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

制约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主要是:

资源瓶颈。陶瓷卫浴业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多年来对各种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消耗,已令一些陶瓷原料面临枯竭,如黑泥、球粘土、优质高岭土、优质长石等。而且陶瓷卫浴业是能耗大户,是节能减排的关注对象,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一些陶瓷产区备受拉闸限电之苦。据介绍,国内陶瓷企业一年内消耗约2亿吨陶瓷原料,燃烧4000亿吨煤炭。对此,陶瓷卫浴企业要力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扎实有效,推进产品创新向薄型化、轻型化、轻量化、节水型等节能、节水、节材、降耗产品方向发展。

成本瓶颈。受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影响,我国陶瓷卫浴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市场拓展与维护成本等都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陶瓷卫浴企业的物流成本平均上涨了5-10%,一些卫浴洁具产品的运输成本上涨高达30%。受用工荒的影响,陶瓷卫浴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业内人士认为,陶瓷卫浴业长期'低工资、低投入、低价竞争'的'三低'发展思路已是穷途末路,低成本扩展的策略已难以为继,应改变'以量取胜'作法,通过创新加快发展低碳及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节能减排瓶颈。陶瓷卫浴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挑战之一就是节能减排,包括在低碳经济、循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绿色产业、环保产品等方面推进陶瓷卫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攸关陶瓷卫浴企业生存的大计,因此要重点转变以消耗资源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推进节能环保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开展和推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两高两自'型产品为主导,本着生态立企、环保立市的发展理念,从点到面、从内而外,不断创新,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瓶颈。首要是用工的短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卫浴业的生产作业条件、环境及福利待遇等已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一代用工主体的青睐。其次是国际化管理、营销人才缺乏,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国内、国际营销精英方面的人才,研发创新及产品设计人才。陶瓷卫浴企业创新不给力,原因之一就是研发创新及产品设计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瓶颈不仅关乎陶瓷卫浴业的发展脚步和前景,更影响着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和质量,涉及用工理念和发展理念,陶瓷卫浴企业要加大创新,推行机械化、自动化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品牌瓶颈。品牌是陶瓷卫浴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我国陶瓷卫浴企业对品牌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品牌战略,主要以OEM为主,自主品牌之路任重道远。品牌不仅是企业或产品的'脸',更是体现企业和产品素质的'魂',打造品牌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诚信的支撑,需要执著的努力,更需要创新的动力和给力。我国的3000多个陶瓷卫浴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知名度,微不足道甚至鲜有人知。一些陶瓷卫浴企业将打造国际品牌、成就民族自主卫浴品牌提上议事日程,但口号虽亮,但信心不足;目标虽大,但措施不力。

结构瓶颈。这里所说的结构瓶颈,主要包括陶瓷产区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遍地开花式的产区发展模式,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能源和人力,导致产能过剩,加剧市场竞争,使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被无限期延伸拉长。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导致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话语权微弱,缺乏在市场上一呼百应的领导型企业和品牌;产业链短,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没能形成完整加长型的产业链条。受研发创新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制约,陶瓷卫浴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模仿盛行、产品雷同等现象。

创新瓶颈。陶瓷卫浴业的创新瓶颈体现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使得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尚不完善,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比重偏低,资金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不合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难以得到推广;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不到位,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缺乏必要的、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约,使陶瓷卫浴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或导向。中国建材联合会日前发布的《建筑材料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创新发展目标:建筑卫生陶瓷设计和制造实现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艺术时尚高端产品原创设计制造水平与比例显著提高,建筑陶瓷砖薄型化、卫生陶瓷洁具轻量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单位产品平均减少资源消耗10%以上。进一步体现出创新对于陶瓷卫浴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关键性。

我国陶瓷卫浴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创新,加速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创造性地推进发展来解决。开创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需要解决瓶颈问题。而只有突破这些制约陶瓷卫浴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才会更有力地推进陶瓷卫浴业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质的跃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内黄陶瓷企业大踏步转型升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内黄陶瓷企业大踏步转型升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楼梯踏步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