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福州瓷砖 > 导航 >

福州超市不少瓷器也未标“出生地”

福州超市不少瓷器也未标“出生地”

福州瓷砖 福州鉴别瓷器 清未瓷器的鉴别

2021-04-12

福州瓷砖。

6日,广东省工商局公布了流通领域日用陶瓷商品质量监测抽查结果,9款日用陶瓷餐茶具商品被检测出铅、镉溶出量超标,其中无厂名、厂址陶瓷餐茶具商品超标情况严重,其中沃尔玛、华润万家销售的产品赫然在列。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家大型超市,虽未看到问题型号陶瓷餐茶具商品,但记者发现超市里销售的无厂名、厂址的陶瓷餐茶具较多。

据了解,此次广东省工商局共抽取了180款日用陶瓷餐茶具商品,不合格商品共46款,不合格率达25.6%。例如标称上海含山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垫盘,铅溶出量单值最高20.0mg/L,比国家强制性标准允许限量高出4倍;裕祥牌048花花开富贵汉碟,铅溶出量超标11.3倍。铅、镉是有毒的重金属,人们长期摄入铅、镉,会影响人的造血、神经、肾脏和其他器官功能,对儿童危害极大。

广东省工商局人士称,2010年度该局监测发现,市场销售无厂名、厂址陶瓷餐茶具商品较为普遍,且无厂名、厂址商品检出铅、镉溶出量超标情况较为严重。2011年的抽检结果依然如此。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大型超市,在沃尔玛长城店,记者并未看到9款铅、镉溶出量超标的问题产品,但记者发现一些瓷碗和瓷杯未标明厂名、厂址。在家乐福宝龙店,记者同样发现一些陶瓷餐茶具未标明厂名、厂址,有些只标出条形码和价格,有些产品只有英文标识,看不到生产厂商信息。在货架上,记者还看到有上海含山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瓷器出售,但不是问题型号。

随后记者还走访了万象城天虹超市和永辉黎明店,也未看到问题型号的陶瓷餐茶具。昨日有媒体称,广东沃尔玛超市有销售问题产品,但福州沃尔玛超市相关人士表示,该超市销售的产品只是标识不规范、字体模糊不清,现已着手整改。

记者采访时,现场不少购买瓷器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不会认真查看产品标识信息是否完整,更多的时候只是凭外观及个人喜好购买。广东工商局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慎购无厂名、厂址的陶瓷餐茶具。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买家因误会而未举牌 兆峰陶瓷千万资产拍卖流标


昨天,昔日重庆轻工行业的名企———兆峰陶瓷(重庆二丁挂)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在联交所被拍卖。最终因无人举牌,导致上千万元的资产当场流标。

成立于1992年的兆峰陶瓷(重庆二丁挂),曾是香港兆峰陶瓷在重庆的合资企业。后因香港兆峰陶瓷资金链断裂,被迫进入破产程序。

此次拍卖的标的物包括兆峰陶瓷(重庆二丁挂)的土地、房屋、设备,以及重庆墙地砖厂的土地、房产及设备残值,整体拍卖起拍价为1050万元。

昨日的拍卖会宣读完拍卖规则后,便进入了长久的沉默状态。拍卖师三度重复报价,期间持续了10多分钟,但仅有的两个买家迟迟没有举起手中的号码牌。

会后,其中一买家告诉记者:“一般拍卖过户费都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但今天拍卖会上宣布的只有买方承担,价格太高,所以放弃了。”

“这是个误会。”在得知买家未举牌的原因后,市拍卖中心人士说,因为卖方承担的费用已被法院减免了,所以在宣读拍卖规则时,卖方承担事项被省略了。事实上,买方仍然只需承担一部分过户费。

拍卖中心人士也表示,不排除下次降价拍卖的可能。

孔雀蓝釉,高贵冷艳,马未都也在推荐!


在林林总总的釉色当中,有一种釉色,神秘而不失高雅,沉静而不失亮丽,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它就是——“孔雀蓝”!

业内人把“孔雀蓝釉”又称“法翠蓝”,这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烧制后呈现亮蓝色泽,像孔雀开屏,绚烂鲜亮,品味高贵,气质优雅!

“孔雀蓝釉”色彩介于蓝绿之间,以孔雀羽毛颜色为参照,釉色偏绿的“孔雀蓝釉”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则称为孔雀蓝。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传统色釉,其制品在唐宋时期,经商贸往来带入中原,元初时期,民窑开始烧制。孔雀蓝是低温釉,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施以低温蓝釉,二次入窑方成器。为丰富其表现形式,制作者还常常使用暗刻纹饰、釉上描金等技法进行修饰。

元代时,景德镇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从出土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孔雀蓝釉生产制作尚处少量试制阶段。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官窑体制下,充分的人力物力保证,孔雀蓝釉青花陶瓷生产制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遗憾的是,明代晚期一度产量剧减,几近消失。直到清康熙年间,孔雀蓝釉瓷器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孔雀蓝釉史上的新高峰。

较明宣德、成化时期,清康熙时期孔雀蓝釉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加丰富,或深沉葱翠,或清雅明快。除了日用器之外,觚、雕塑等非日用品等也出现了此类釉种。

建国后,景德镇建国瓷厂和雕塑瓷厂将孔雀蓝釉再度发扬光大,并表现在以瓷瓶和雕塑为代表的器物上,让更多的人来领略这一釉色之美!十大瓷厂解体后,尽管也有私人作坊再度仿制生产,其釉色却再没了计划经济时代厂瓷的自然和神韵,显得低级、呆板。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在其观复博物馆和相关宣传平台上推广此类器物,让当年有些数量,如今已经停产的孔雀蓝釉瓷再度进入大众视野!(林文/文)

马未都鉴定瓷器


收藏古瓷,首先要对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状况有所了解,因为各个时期陶瓷器都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马未都鉴定瓷器时可以从器形、胎质、纹饰、款识、底足等五个方面进行识别。

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古董瓷鉴定可以通过传统的实物上手目测鉴定方法来判断,眼力鉴定,此种鉴定方法是通过一些对于瓷器有丰富研究以及鉴赏经验的鉴定专家或资深收藏者来进行鉴定。通常在鉴定古董瓷器可以通过瓷器的款识、器身上的纹饰、器型、胎釉等方面入手。

款识:每个朝代款识的书写都不相同,官窑跟民窑的款识也是不相同,现今的传世藏品以及仿品都是以明、清两代的瓷器较多,这些明、清的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年代特征。比如说,明代款识就有“永乐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所以,款识是鉴别断代的方法之一。古董瓷器鉴别真伪的几个简单小办法

纹饰:每个朝代根据当时的民风,特别是当朝帝王的喜好,会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器身纹饰的题材、内容、手法以及工艺技术等,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固然,纹饰也是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明代初期,永宣时期的瓷器中的青料会有晕散以及下凹的斑痕等当时特有的现象,这是后代的仿品都无法准确仿造再现。清朝雍正时期仿的永宣年间的器物,通常会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的方法来刻意仿较永宣青花的效果,但是因为钴料的不同,也就没办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端。又比如,成化斗彩瓷器的纹饰当中有种“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现象,画人物时衣服的纹路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同着着单衣。这些细微的时代特征,通常会被后朝及现代仿造者忽略。

器型:每个朝代因为民风不同,在器型有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就如同我们常说的“明大粗”的说法,明代风格相对比较粗矿,在于器型上也是比较喜欢粗矿型的,旁边器型都会比其他年代来的大粗的感觉。古董瓷器鉴别真伪的几个简单小办法

胎釉:古有“胎为骨,釉为衣”的说法。我们在鉴别胎质的时候,可从器物底物没有施釉的地方入手,分辨胎土淘炼的纯净度以及烧结的缜密程度。因为每个时代淘炼的方法有区别,明代以前的相比清代、民国时期,胎土中的金属含量以及杂质为较多。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马未都鉴定瓷器”的相关知识,更多瓷器鉴定,请持续关注我们。

孔雀蓝釉,高贵冷艳,马未都也在推荐!_陶瓷知识


在林林总总的釉色当中,有一种釉色,神秘而不失高雅,沉静而不失亮丽,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它就是——“孔雀蓝”!

图|清康熙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

图|清康熙孔雀绿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

业内人把“孔雀蓝釉”又称“法翠蓝”,这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烧制后呈现亮蓝色泽,像孔雀开屏,绚烂鲜亮,品味高贵,气质优雅!

“孔雀蓝釉”色彩介于蓝绿之间,以孔雀羽毛颜色为参照,釉色偏绿的“孔雀蓝釉”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则称为孔雀蓝。

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传统色釉,其制品在唐宋时期,经商贸往来带入中原,元初时期,民窑开始烧制。孔雀蓝是低温釉,先高温烧制素胎,然后施以低温蓝釉,二次入窑方成器。为丰富其表现形式,制作者还常常使用暗刻纹饰、釉上描金等技法进行修饰。

元代时,景德镇也制作过一些孔雀蓝釉器,釉上还烘烤金彩双角五爪龙纹装饰,从出土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孔雀蓝釉生产制作尚处少量试制阶段。

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官窑体制下,充分的人力物力保证,孔雀蓝釉青花陶瓷生产制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遗憾的是,明代晚期一度产量剧减,几近消失。直到清康熙年间,孔雀蓝釉瓷器又开始兴盛起来,并逐步走向孔雀蓝釉史上的新高峰。

较明宣德、成化时期,清康熙时期孔雀蓝釉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加丰富,或深沉葱翠,或清雅明快。除了日用器之外,觚、雕塑等非日用品等也出现了此类釉种。

建国后,景德镇建国瓷厂和雕塑瓷厂将孔雀蓝釉再度发扬光大,并表现在以瓷瓶和雕塑为代表的器物上,让更多的人来领略这一釉色之美!十大瓷厂解体后,尽管也有私人作坊再度仿制生产,其釉色却再没了计划经济时代厂瓷的自然和神韵,显得低级、呆板。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在其观复博物馆和相关宣传平台上推广此类器物,让当年有些数量,如今已经停产的孔雀蓝釉瓷再度进入大众视野!(林文/文)

宋哥窑瓷器未解之谜


有这样一种瓷器,它的美丽叫人惊叹,它的名字充满传奇,它叫做——哥窑。

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太多东西,所以当我们得以从那些传世的古玩身上隐约窥见一星半点的历史时,那种凝视总是显得特别珍贵。在流传至今的宋代瓷器中,哥窑的瓷器大概要算是引起人们最多遐想的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收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已知有记载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于个别哥窑瓷器破损的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哥窑圆洗底部的破损残片。哥窑瓷器之名贵,由此可见一斑。

哥窑名称之谜

迄今为至,已经发现了若干处哥窑窑址,但哥官窑的窑址具体在什么地方,至今还没有确切定论。而关于哥窑名称的来历,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这也给哥窑的瓷器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哥窑之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能查到,在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的说法。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解释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

而弟弟烧制的瓷器叫“弟窑”,也叫龙泉窑。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即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但人们对这一说法却仍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该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另一种说法是,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官窑,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史料记载,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古朴自然的裂纹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五大名窑的瓷器各有特点,而哥窑瓷器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裂纹,这种由细小裂纹所形成的片文大小有别,裂纹颜色的深浅也不一致。由于器形的不同和釉料收缩区域的不一样,在器物上造成了外观效果的差异,纹片的交错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较粗疏的黑色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文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宋代的瓷器流传到今天,由于胎体和釉面多次经历热胀冷缩,往往都会在瓷器表面出现裂纹。而哥窑瓷器上的裂纹,却在刚烧制好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人们采取了特殊的工艺,使烧制好的哥窑瓷器在冷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独特的裂纹。传说最初的哥窑是没有裂纹的,有一次,烧制瓷器的工匠们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有人将还没有完全冷却的瓷窑打破了,使冷空气提前进入了窑内,因此这一窑的瓷器上便出现了裂纹。

人们发现,有裂纹的瓷器看上去别具一格,十分美观,于是开始刻意地烧制有裂纹的瓷器,美丽的裂纹也就逐渐成为了哥窑的象征。瓷器上的裂纹与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一件器物的周身布满这种裂纹,好像隆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在艺术上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情趣。

晶莹典雅的珍宝

哥窑的瓷器主要为陈设瓷器,大多仿古铜器形制,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炉、弦纹瓶、立耳三足炉、鼎式炉、三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等。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深褐色等多种色泽,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黄青等颜色,其中尤以油灰为主。属于青瓷系的哥窑瓷器,以釉色取胜,他们往往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

哥窑大多施釉较厚,往往施三四层釉,釉层比胎壁还厚。哥窑的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较薄,胎质坚细。一般采用垫烧工艺,器物制作精细,造型挺拔典雅,轮廓柔和流畅。

紫口铁足是哥瓷的又一大特点。哥瓷的胎有若干种颜色,其中,郊坛下窑的瓷胎为深褐色,其他的一些窑,瓷胎为灰黑色等等,颜色各不相同。但哥窑在烧制时,在瓶口等位置的釉料会出现下垂流淌的现象,因此,瓷器口的釉会变薄,透出胎的颜色,而哥瓷的胎色普遍较深,这种深色的瓶口就叫做“紫口”。

同时,由于哥窑瓷器在烧制时大都采用垫烧法,所以胎足的部位是不上釉的,颜色也较深,被称作“铁足”。而且,大部分的哥窑瓷器都有“缩釉”的现象。哥瓷在制作过程中,有时胎上的某些地方会沾上污垢,导致釉料无法附着在胎上,使瓷胎显露在外。

仿制的哥瓷从明代起开始大量出现,然而其烧制工艺都远远不及宋代哥窑的水平。仿制的哥瓷往往裂纹生硬、触感较为粗糙,难与真品媲美。时间的流逝让哥窑烧制的工艺成为难以破解的谜底,只留下了那一件件瓷器穿越漫长的时空,引起人们无限的追问和猜想。

福州陶瓷商家举步维艰


成本在涨;价格在降,榕城陶瓷商家日子不好过。

尽管今年以来,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一直在上涨,但是福州的建材市场上,许多中低档建陶产品的价格都在下降,每片瓷砖的降幅少则几角,多则十几元,商家为此叫苦不迭。

“市场竞争太激烈,价格不调不行!”福州南方建材市场的经营户张先生说,该店一款规格为25×33(厘米)规格的卫生间墙面砖,去年的零售价格是每片3.5元,今年调到了2.7元,而且还有还价的余地。另一款本地产的亚光卫生间墙面砖现在每片卖1.8元,每片比去年便宜了1元多。还有一款80×80(厘米)的玻化地砖从去年的每片30多元调到了26元。

该市场里很多商家都表示,今年的行情不如往年,为了从厂家拿到尽量多的返点,经销商只好压低利润确保销量。他们表示,今年的利润普遍比往年低了四五个百分点。

与建筑陶瓷价格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筑陶瓷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上涨。“亚陶”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以来,公路限超限载整治力度加大,运费急涨。同时,由于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广东的一些中小型建陶企业都不得不停产歇业。

尽管生产成本在提高,但是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提高。不少经销商表示,七八月份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生意。现在虽然是家庭装修的旺季,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他们不得不为冲刺年终的销售目标而降价促销。

广东陶瓷出口隐忧不少


广东陶瓷制品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比重已迅速蹿升到四成以上!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广东陶瓷制品出口仍有不少隐忧。

从海关获悉,今年以来,广东陶瓷出口势头旺盛,1-6月,广东出口陶瓷制品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5.3%,占全国陶瓷制品出口总额的46%。

明显的集群化生产特征,是广东陶瓷在国际市场越叫越响的强大动力。潮州市上半年出口陶瓷制品2.4亿美元,成为主营家用瓷器和装饰用陶的我国最大陶制品出口基地;而佛山则是我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上半年出口陶瓷制品2.2亿美元。

但广东陶瓷出口却在超快发展下感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

今年出口增长极快的佛山不少民营陶瓷企业老板发现,“反倾销”就像难以甩掉的阴影,紧紧跟着他们进入每一个新兴市场。从2002年“印度建陶案”广东老板无人应诉、被裁以高出售价1倍多的反倾销税开始,广东陶瓷打输反倾销官司的新闻接踵而来:先是菲律宾对我国瓷砖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和加征惩罚性关税;接着埃及对中国陶瓷反倾销案,广东企业无一应诉,中国陶瓷餐具被征收高达305%的反倾销税;此外,墨西哥反倾销“日落复审”;厄瓜多尔对中国瓷面地砖实施临时保障措施。

广东陶瓷界人士表示,频繁的反倾销诉讼已成为广东陶瓷制品扩大出口的最大障碍。海关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陶瓷制品对印度、墨西哥和埃及的出口额虽比去年同期呈恢复性增长,但出口难度依然较大;而对菲律宾和厄瓜多尔分别出口501万和80万美元,分别下降29.3%和12.6%。

但广东陶瓷企业似乎并未吸取教训。从今年广东出口陶瓷制品的价格看,其中12种商品出口均价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产品价格相差较大,如墙地砖价格只为其价格的三分之一。出口数量急剧增长和价格下降,极易引起进口国家反倾销诉讼。

为何广东陶瓷在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游戏”中屡屡无力应战?原因很明显———中小企业居多,对国际市场抗御风险和开拓能力相对较弱。据了解,随着进出口经营权不断放宽,今年上半年广东有2506家企业参与陶瓷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33家。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超过1000万美元的仅有9家,90%以上的企业出口额均在100万美元以下。更新换代较慢、结构不尽合理、产品规格单一、品牌推广受到资金限制……众多因素令广东陶瓷在价格上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外技术壁垒不断增多,无疑又在广东陶瓷企业的脖子上套了一条绳索。欧盟近年强化环保生态标准,对陶瓷制品原材料和成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释放量作出了严格限定,对加工生产环节中的能耗、自然资源使用量、废弃物的处理均提出严格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未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面对苛刻的技术壁垒,广东省陶瓷制品质量安全状况不能达到进口国要求,已成为出口的一道障碍。

元青花瓷器未解的身世之谜


元青花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的珍品。如今正因为其存世量的稀少,使得青花瓷的收藏与拍卖行情不断高涨。可以说,保存至今的完整元青花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一件元青花是传承有序的。元青花神秘而美丽,其身世之谜在业界仍有很多争议。

众所周知,陶瓷史是由一连串的标准器串成的,标准器要有准确的年代、窑口。尽管业界对元青花的器型、釉色、纹饰,及苏麻离青的来龙去脉等有过很多论证,但元青花的窑场和烧造却一直没有下文。同时,专家在鉴定中谈到元青花窑场时往往闪烁其词。通俗的说,只要没有找到元青花的出生地,你就不能说你的是元青花。

关于元青花的讨论多是民间收藏家,权威的官方专家还没有像样的学术论文正式发表,也没有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甚至连一座正规的元青花瓷器烧制原址都没有找到。元青花研究还处空谈理论的空白期。根据现有资料,我国唐代的唐三彩已使用了青花钴料,也有个别唐宋时期采用青花钴料描绘图案的青花瓷器面世。但青花瓷器的成熟期则被认定为元代。至于至正型或是其他器型只是一个样本和标杆,不能代表全部。因为一个窑口同一批瓷器烧制出来后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用一对象耳瓶去衡量比较元代近百年烧制的元青花,就是一叶障目。

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中国陶瓷,但凡新品种诞生,其身份明确,脉络清晰,但唯独元青花没有幼年,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世人看到它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不免让人怀疑其出身。而且就算在历史文献中也没有它绝美的身影,更加增加了青花瓷的神秘之处。中国陶瓷赏玩尊古重史,元青花不被认知是因为历史文献中没有留下它绝美的身影。整个元代没有一部完整的史料或出土的元青花作为史证或标准器来证明元青花的身份。而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也没有任何关于元青花的只言片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福州超市不少瓷器也未标“出生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福州超市不少瓷器也未标“出生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福州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