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将陶瓷玩到底 中国人更在意品质

将陶瓷玩到底 中国人更在意品质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陶瓷艺术

2021-04-13

中国古代陶瓷器。

手表界这几年活力四射,各路品牌纷纷涌入中国,拿PatricZingg的话来说,中国拯救了世界经济。

“有些品牌强于功能创新,这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不走这条路。另一些时尚品牌更重视流行趋势,但由这带来的外观稍纵即逝,真正的设计应该是一种永恒的东西。”PatricZingg说到为什么专注在高科技精密陶瓷材质的创新上时,非常坦诚地说,“材料的改进也会影响外观设计,但不是凭空而来,这背后更关注的是品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区别在于,欧洲人一直在换,直到换到他们喜欢的东西,但亚洲或中国人会坚持一个品牌比较久,忠诚度更高,他们更在乎质量,所以要满足他们。”

说到这两年手表市场陶瓷材质满天飞的现状,PatricZingg说,这是好事:“这不是傲慢,而是对自我的肯定,竞争是好的。有人来做,就说明这个材质有过人之处。我们虽然是领先者,但不可能占据所有市场需求,留下的一些空间就可以和大家分享,这是一种相互帮助。”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德国第一大陶瓷厂 谢谢中国人发明瓷器


国际名牌环伺,自认文化强国的西方,竞争对手如何看至待来自台湾品牌的法蓝瓷?

陈立恒说,这方面遭受阻力反而不如预期的大,他特别以两个全球陶瓷顶级品牌-德国第一品牌Meissen、北欧丹麦皇家哥本哈根为例。欧洲18世纪时强大奥古斯都大帝曾攻占德国、波兰,这位大帝曾说:「他原意用一个军团换取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帆船。」奥古斯都大帝那么热爱中国瓷器,可以令他牺牲一个军团,这种热情,使得德国早在1709年学会烧瓷,才会有现在的Meissen-是现在欧洲德国第一品牌陶瓷大厂,亦是一家地方的国营公司,事实上,Meissen是德国一个地方的名字,留传到现在。这家公司曾写了一封email给法蓝瓷,「谢谢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否则现在德国人还在用铁盘子、木盘子吃饭。」

陈立恒说,世界名牌丹麦皇家哥本哈根陶瓷大厂总裁第一次见到他,就跟他说:「对不起」。他觉得很奇怪,才第一次见面,为何跟他说对不起。原来是:「因为我们模仿你们中国的瓷器已经1、2百年了。」从这两个小故事可以了解,西方人承认瓷器是来自中国,而且,已经渗透到西方的文化中,西方人称瓷器为白金。因此,对法蓝瓷的进军欧美市场因认同而有未以阻挠。

不过,当法蓝瓷产品销售点越多,越受到市场接受,并与全球顶级名牌陶瓷产品,同样陈行在欧美各大百货公司、高档的陶瓷水晶礼品店时,以低于顶级名牌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价格贩售时,锁定的是同一级别的客户群,当同质客人积极转向买法蓝瓷的产品时,令这些顶级名品牌大厂原礼遇来自东方的法蓝瓷,也开端祭出代工抽单,造成去年法蓝瓷的盈转亏。这是2001年成立自有品牌后,唯一赔钱的一年,当前品牌约占25%的法蓝瓷,未来会提升至50%,与代工并重,但法蓝瓷不会考虑代工与品牌分家,因为礼品市场很小,与电子代工不同,不论到那,人家一看就会知道是来自法蓝瓷,分不分家关系已不大。但面对这样考验与挫折,陈立恒说,「我们更确定我们品牌之路,即使未来再难,我们只有往这一条路持续走下去。」

获中国人文奥运金奖的瓷器作品即将上海展出


1月12日至28日,获得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的三件景德镇瓷作将在上海图书馆与观众见面。

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汇聚了全国1800多件工艺美术作品,景德镇大师涂金水、蓝国华、周明、张景辉、余欣创作的三件作品从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青花斗彩《和为贵》石榴瓶、釉上古彩《春回大地》玉蕾瓶和青花斗彩《捷报》玉立瓶。它们既继承了传统工艺技巧,又凸现创新意识,寓意深刻,给人以喜庆、明朗、进取的精神享受。

日前,江西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了三件作品,并且它们将和中国古代的瓷器文物一起,被选送参加即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巡展。陶瓷大师们将三件金奖作品每件限量制作2008件,奥运期间,将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代表队。由于限量作品每件都采用了纯手工制作,体现了传统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据悉,三件作品将在沪限量发售100套。同时展出的,还有景德镇百年瓷画作品200多件,历数百年来景德镇文人瓷画的辉煌。

品质瓷砖到底如何甄选?


在家庭装修之中,卫生间可以说是整个家庭装修之中的一个大难题,因为卫生间在装修之中可能会涉及到防水,防滑等各种问题,其中,卫生间的瓷砖在选择上面也是一个比较受到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卫生间瓷砖贴图美观时尚,瓷砖到底如何甄选?今天就请随着家装设计师来了解一下吧。

品质瓷砖到底如何甄选?

卫生间瓷砖的吸收性

卫生间是一个经常回接触水的地方,所以,这就早就了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需要关注卫生间瓷砖的吸收性,如果吸收性太强,那么,瓷砖就会经常处于潮湿的状态,不但可能会让我们的卫生间变得更加的潮湿,而且还会让卫生间更滑,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测试一下卫生间的吸收性,那些吸收性最弱的瓷砖,可以说是是值得我们选择的卫生间瓷砖。

卫生间瓷砖的密度

卫生间瓷砖贴图美观时尚,瓷砖品质到底如何甄选?其实卫生间瓷砖的密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要点,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在的瓷砖的声音和表面的粗细程度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瓷砖使用变得更加的轻松简单,并且,卫生间瓷砖密度比较高,那么,我们在以后的使用也会更加的轻松简单,易于清洁。

卫生间瓷砖贴图美观时尚,瓷砖到底如何甄选?其实关注他们的吸收性和瓷砖密度,对于我们的整个卫生间的使用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论:中国陶瓷行业到底输在哪里?


陶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来的发展,确实谱写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一章。同时,陶业正因产业转移,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陶瓷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等原因陷入一片愁云惨淡之中。

究其原因,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

作为制陶业这种高耗能的生产行业,原材料和制作流程中的生产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三成以上。今年开始,包括色釉料、化工原料,还是机电配件、运输费用、包装材料……而这其中几乎所有的原辅材料都在涨价。这种原材料上涨的现象,也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心里冲击,好似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经营者的咽喉。

不仅生产原料价格上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成本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揭示了未来几年内,新能远发展和原始能源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国家发改革委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了每桶139美元的新高,单日上涨幅度高达10美元。7月份,油价继续拔高,电价也跟着提价,自7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原油、煤炭、矿产类原料和化工类原料的大幅度上涨,使陶瓷企业利润不断摊薄,部分企业开始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其次,产品缺乏创新精神。

在陶瓷行业一直盛行这样一种生产模式:一个新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同类型的产品便纷纷涌现,不但产品的特质相同,价格也相近。那么,对于投资研发和制作新产品的厂家来讲,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纷纷付诸东流,市场回报率甚微。常此以往,整个市场形成了一种消极懒惰的氛围,很少由厂家敢于冒着风险去尝试新产品的研发,所有人都在观望,试问,如果一个市场上没有新产品的出现,那么何谈创新?何谈发展?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陶瓷品牌与品牌之间,花色、纹理都不同,相同的产品很少,原因就在于欧洲企业不仅有创新意识,还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此巨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并不在于生产技术,也不在于综合国力,而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创新,用于去走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没有两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只鸡蛋,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同样,没有两个企业能生产出同一种产品,即使是同一个企业的产品,也应该拥有不同的特色,去适应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有竞争力,才能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享有一席之地。

最后,中国市场呼唤“诚信”

不仅在陶瓷行业,在各种行业市场中,到处充斥着买卖双方的争锋相对。“无奸不商”“买的不如卖的精”……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思想模式,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就陶瓷行业而言,各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严重。而“诚信”经营一直是所有企业都用来自我标榜的口号,真正做到这两个字的商家却屈指可数。中国社会呼吁“诚信”,中国的市场经济同样渴望“诚信”。中国的拥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却创造不出傲人的销售奇迹,是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少吗?也不尽然。

近年来,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已火热之姿席卷全国各地。团购表现出的种种优势成功地点燃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情、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火热参与。它多以互联网的形式筹划、组织、执行。并且已经称为一种大众追捧的新型购买方式。这种新的消费理念,可以从根本上说明,并不是中国没有消费市场,而是中国的消费者不能相信自己单独购买的产品的的确确物有所值。说到底,如何建立一个让买卖双方都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制约的市场规范体系,弘扬“诚信”为本的销售理念,已经是中国产品市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商家们也应该适时地放下手中的验钞机,坐下来好好斟酌一番,希望消费者以哪一种方式记住自己的产品。

做投机的奸商,还是知名品牌的老总,介于一线之间。

9月国际采购节 让美国人爱上中国陶瓷


9月初,筹备已久的首届“国际采购节·美国采购节”即将在广东佛山市中国陶瓷城启动。这是中国陶瓷城与美国瓷砖经销商协会联合筹办的、针对美国市场实际需求集展示、贸易于同一概念的高端商务交流会。此举旨在协助国内建筑陶瓷产业打通美国商贸渠道,扩大中国陶瓷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沟通美国商流,让美国高端客商正面接触中国陶瓷,真正“爱上”中国陶瓷。本次美国采购节,中国陶瓷城将采用封闭式导购的方式,力求为美国贵宾构设一个安全无阻而又通畅轻松的采购环境。届时,在美国贵宾参观采购期间,中国陶瓷城将封闭全城数小时。这种过于谨慎的做法,却体现了中国陶瓷城对美国瓷砖市场所抱持的重视态度。

美国瓷砖市场,向来被国内业界视为最难攻破的领域。它的瓷砖需求量堪称世界第一,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亦形成了美国对进口瓷砖的严密分级制度。中国陶瓷由于发展较迟,后续推广力道不足,美国受众对其印象仍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水平,即使中国现在的技术、工艺都已呈显不俗的成果,却仍一直被高端市场排斥在外。为此,笔者特地走访了金意陶的何乾董事长和欧典陶瓷的蔡翼文总经理。

由于美国本身的地域风情,美国的瓷砖市场似乎更偏好仿古砖。金意陶和欧典陶瓷都是国内走仿古砖道路颇为出色的两大企业,但两者在对美国市场的认可度并不完全一致。欧典陶瓷的蔡总经理一提起美国市场,便颇有微词。

“我不爱和美国人做生意,他们给我们的价格太低了!”据蔡总经理说,欧典出口欧洲的陶瓷一般都可以卖到5-7美元一块,美国客商给出的价钱通常只在3美元左右。而同样品质、规格的意大利陶瓷则往往可以贵上好几倍。这与美国大众对中国陶瓷的习惯性低消费观念有关。在他们的意识中,中国陶瓷是不可能超越意大利品牌的,而只能屈为次流,所以中国的一流瓷砖也只能以二流的价格出现在美国市场。这种相对较为屈辱的立场,中国许多企业家都不能接受。

金意陶从一开始就以“始终坚持国际化的”的原创宗旨,从产品开发、设计、设备、工艺等各方面都与国际接轨。但何乾董事长也承认,中国的瓷砖品牌要真正打入美国高端市场,确实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何乾认为,现在整个中国陶瓷行业处于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整个局面还处在战国时代,企业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理,总是将企业向宽里去做,以多发展客户、多做晶牌作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而不是向深去挖掘。现在随着全球信息和采购交流的发达,国际采购商也越来越注重品质,而不是价格。中国陶瓷企业应该努力在标准上向国际接轨,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大的份额,向世界陶瓷展示中国一流的水平。一直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金意陶凭借对国际潮流的敏锐触觉,对市场脉搏的准确把握,在进行品牌理念和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希望以独特的理念形成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优势,用引导潮流的品牌个性获得美国消费者的关注。可喜的是,金意陶每年对美国的销售额都在以30-40%的幅度递增。

因此,何乾认为,作为陶瓷厂商大可不必在价格上强调自己的优势,而是要体现出自己的自信来,用国际标准的尺度来定位?我们所说的与国际接轨,包括了产品质量、企业理念以及价格体系的全面接轨。

事实上,一些美国的巨头型企业早已发现到了中国瓷砖的巨大潜能,而涉足其间。但他们多数还是采取贴牌的手法,用的是中国的材料、中国的技术,卖出去的却还是欧美的品牌。

而美国的相关经济学家、业界人士则对中国陶瓷缺乏足够的了解,也并不认同。所以中国的自我品牌目前在美国还很难形成气候,要真正实现美国的高端销售,需要长期而持久的规划,这其实也就是品牌的推广规划。中国对美国的销售渠道,需要深度的沟通和有力的开拓。这次由中国陶瓷城所筹办的美国采购节,由美国瓷砖经销商协会引介,将触手直探入美国的高端市场,希望藉由此次活动,让美国商客与中国陶瓷面对面,而将中国陶瓷的口碑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来,重新调整美国受众对中国陶瓷的认识,扭转两极市场的销售劣势。

蔡翼文总经理在最后只强调两个字:设计。在陶瓷工艺技术都已高度成熟的现在,中国陶瓷生产和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知名产区的水准差距其实已经不大。而设计风格则是区别他们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不同的设计风格配备不同的工艺,更能呈显该品牌的本有价值。而这一点在美国建筑业界中尤显重要。

中国陶瓷企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指出,多年来中国陶瓷出口价格过低,2005年上半年出口日用陶瓷价格平均每件仅0.2美元,只相当于英国、日本的七分之一;另外,国内企业鱼龙混杂,恶性竞争严重,"价格战"此起彼伏,造成行业低利润。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中,建筑群落作为我国建材业的蛋糕很大,但是想分的人也很多,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扩大生产能力,一些具有实力的大厂家逐步形成垄断趋势。这对陶瓷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丁卫东对媒体表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陶瓷业带来机遇。他说,这种机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城市化水平提高,还有就是随着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住宅也会提高水平,将来瓷砖使用量也会非常大。过去农村这一块陶瓷使用量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地方经济不宽裕,盖房子贴瓷砖比较少,农民有了钱之后,贴瓷砖的面积将会加大。第二点是,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只有36%,目前国家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提高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使我们的基本建设速度大大提高,基本建设速度的提高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这都会带动建材行业发展,因为这是同步的,所以对建材的需求量会不断地增长。还有一点,是国际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目前陶瓷的出口量每年都递增50%以上。这几个因素加起来,给建材行业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丁卫东认为,在以后的几年,我国的建材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长,但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不是很高。陶瓷的供应量也会同步增长,各个地方都在上大项目,生产能力扩大也非常快,造成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适者生存。相信过不了两三年,这个行业就会形成几个大的舰队,出现兼并、收购等。这种竞争是非常正常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于行业的发展有好处。

丁卫东指出,我国建筑陶瓷生产能力已接近35亿平方米,而不断增加的生产线,也使产品的出口价格存在较大变数。就整体实力而言,中国建筑陶瓷的地位与世界知名品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随着大多数企业"二次创业"的展开,特别是个别陶瓷垄断企业的形成,将有助于缩小陶瓷业和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有助于陶瓷业摆脱目前"低档次竞争"的现状;有助于国内陶瓷企业应用价格杠杆,在生产工艺上对出口陶瓷作相应创新的同时,与国外同类产品比价格、比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型陶瓷厂,对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思索中国陶企在意大利两会的冷遇


毫无疑问,无论中国陶瓷企业的发展模式还是发展水平,要想被欧洲同行接受和认同依然为时尚早,这一点我们从刚刚结束的意大利两会上再次得到了证实。然而,反思多年来我们在博罗尼亚和里米尼遭受的冷遇,可以说这未尝不是与我们自身的努力相干。

还是先看看我们的表现,鹰牌陶瓷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建筑陶瓷企业亮相博罗尼亚的唯一代表,但凭鹰牌在本次展会上毫无创意、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简陋的形象展示,恐怕没有哪一个在场的中国同胞愿意承认它世界最大陶瓷生产国形象代表的地位。除少数参展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均以参加旅行团的形式到展会作短暂参观,加上旅行团或机构没有配备任何翻译力量,致使参观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青蜓点水,很难向国外先进企业作深度学习。除了会展组织者对中国企业有排挤之传统外,其实只要语言上能沟通,大多数的参展企业以及经销商和采购商还是很愿意与中国作交流。相反是中国企业囿于既定的思维和语言障碍,失去了沟通的热情或胆识,一些人已经甚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即参加意大利陶瓷展就是来搞拿来主义,抄袭一点外观和工艺设计创意。

其实,在笔者看来,中国陶瓷企业今天依然被意大利陶瓷展边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因长期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卑情结。因为自卑,使我们的企业既缺乏展示的心机也没有了交流的自信,甚至连我们的协会组织以及专家教授、研发人员也只能成为盛会的匆匆游客。因此,对中国陶瓷产业来说,要追赶世界水平,其中有一课就是要学会参加、用心参加意大利陶瓷展,充分利用好这个交流学习的大舞台。当前、未来市场特别希望协会或媒体方面能组织专业的高层次的参展团前往意大利参观学习。

外国人为何称中国为CHINA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词的双重涵义之前,先来简略叙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HINA与中国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达·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 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1469-1521)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卡特林号(Santa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罗科科(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罗科科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 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将陶瓷玩到底 中国人更在意品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将陶瓷玩到底 中国人更在意品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