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德化陶瓷业转型提升量质并举 打造“实力瓷都”

德化陶瓷业转型提升量质并举 打造“实力瓷都”

德化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胎质 陶瓷艺术

2021-04-13

德化瓷器鉴别。

今年8月开业的铄阳礼品有限公司,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产值1100多万元、纳税100多万元。据公司董事长苏庆阳介绍,目前正在生产的仅迪士尼陶瓷胖胖杯一个单子就达到150万件,公司开业以来一直满负荷生产。

该公司是德化今年招商引资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通过转型提升,实现量质并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德化以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为目标,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扎实推进“二次创业”,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1—11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09.96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增长1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67亿元,增长20.3%。预计全年全县GDP、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可达136.3亿元、12.65亿元、7.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5%、14%、14.6%。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低迷,陶瓷出口困难,加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许多陶瓷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受压,经营压力增加。

然而,德化许多陶瓷企业积极应对,逆势而上,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有很大的优势。正如五洲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洲所说,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只有靠提高产品档次,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据介绍,该公司自2009年开始与国外设计团队合作,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高档次的新产品。同时还从营销、管理、品牌等方面提升竞争力,目前公司打造的DFC国际知名家居品牌正开启新的篇章。

同时诸如宏晟集团、龙鹏集团、铄阳礼品有限公司等坚持内外并重,实行“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不断涌现出来。这些企业积极争创各类品牌,以品牌经营带动产品的研发、质量的提升、市场的拓展,实现从生产经营向品牌运营的转型。

今年以来,德化保持工业大盘增势,成立省陶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接出台民企“二次创业”、10个工业与经贸专项等配套政策,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成功举办全省星级酒店用瓷品鉴会,深化领导挂钩企业制度,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跟踪企业生产,解决实际困难,提振发展信心。科学调配矿源,推动矿山企业满负荷生产。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60.51亿元,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42亿元,增长22.0%,陶瓷产值12.93亿元,增长21.2%。

农业经济效益显著

初冬正是淮山采挖的最好时节。连日来,笔者在龙浔镇英山村淮山基地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淮山种植户们喜滋滋地采挖着成熟了的淮山。“今年淮山品质好,销路不愁,价钱也不错。”种植户李金水笑道。今年英山村1200亩淮山喜获丰收,预计可实现产值2400多万元。

今年,德化着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1279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84万亩;超额完成造林绿化和“四绿”工程建设任务,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2.2%、101.9%;加快发展“三黑三黄三白三红”等特色农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6家,4家入选农业部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新增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数达24个,德化黑鸡获“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德化淮山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被列为2012年—2014年省级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项目县。1—11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36亿元,增长2.8%。

第三产业迎头赶上

近日,笔者走进九仙山风景区,只见铺就一新的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盘旋通向景区主峰。水泥路面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正紧锣密鼓地铺设路肩和水沟,路边坡地也进行了植被绿化。沿着主峰右侧新建的观光木栈道拾级而上,一路饱览秀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由盛达(福建)投资股份公司投资5亿元兴建的九仙山旅游度假区逐步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集宗教朝圣、山水观光、度假养生、避暑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今年,德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出台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福建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和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88.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8亿元,分别增长35.9%、35.8%;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万平方米,增长98.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5亿元,增长13.0%;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力 德化陶瓷业探路转型


近日,“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瓷都德化启动。10月底,德化61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150件作品将集体亮相故宫博物院。这是德化民间陶瓷首次集体亮相国家级博物院。

德化因陶瓷而兴,陶瓷因德化更完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重拾祖业并大胆创新,大力开发现代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使德化成为国内这两类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传统工艺商品化和国际化的成功典范。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考验,外向度高企的德化陶瓷业何去何从?德化陶瓷人迎难而上,通过与技术、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融合,积极探路转型。

“大考”——十字路口,压力重重

“大姐,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动作好快。”“这是上釉。我们做技术活,不快不行。”“你们工资高吗,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工资一年比一年高,现在一般都有4000元。”

……

在德化儒苑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9岁的技术工刘明霞一边动作娴熟地给陶瓷坯体上釉,一边跟记者聊起来。

一番对话后,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尽管今年经济景气度不高,但陶瓷业流水线上的工人工资涨幅仍然达10%。

儒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添福告诉记者,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陶瓷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德化陶瓷业外向度高,产品80%外销。相比内销型企业,德化陶瓷企业极易受人民币汇率、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人民币上半年经历短暂贬值后,下半年以来,似乎又进入了新一轮升值周期,这对陶瓷出口利润影响极大。”徐添福说,目前绝大多数国外客户只接受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陶瓷产品出口价格或许没变,但人民币升值却使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上升。假如接一笔10万美元的订单,人民币每升100个基点,利润就损失1000多元人民币。

国内陶瓷龙头企业冠福公司董事长林文昌则告诉记者,德化陶瓷业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中低端产品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东南亚等低人工成本陶瓷产地崛起、比较优势逐年弱化、欧美客户审美疲劳等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由于数十年大规模开采,德化高档瓷土资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上涨。“过去瓷土价格低廉,陶瓷企业竞相以规模取胜,以量博利。现在,瓷土供需已发生逆转,过去的发展老路走不通了。”林文昌说。

种种迹象显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多重不利因素正在综合“发酵”,对陶瓷这个传统的制造业构成“大考”。

“内”变——嫁接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突破困境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德化陶瓷业来说,加快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本月初,一场陶瓷技术运用推广会在德化进行,现场有来自国内多个陶瓷研究机构的160多项技术。两周来,已有60多家陶瓷企业对接适合自己的新技术。

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告诉记者,德化高端瓷土存量有限。加快推广新技术,就是要尽快改变德化陶瓷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发展高端陶瓷,提高瓷土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从而化解成本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初以来,德化全县政、企在陶瓷业投入技改资金已达2.2亿元,同比增长56%。随着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加速进入,德化陶瓷业的技术面貌和产品结构得到极大改变。

龙头企业率先发力,并结出硕果。

在工艺陶瓷出口大户——佳美集团,一种创新工艺的“陶瓷影雕”,让欧美客商大为赞叹。“把镶嵌在瓷器内部的灯光关掉,它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瓷器,而一旦打开灯光,那便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陶瓷壁画。”佳美集团负责人赖育豪指着一件表面坑坑洼洼的瓷器说。然后,他打开灯,蒙娜丽莎的笑靥即刻映画在瓷器表面上。

“这是一种借助光影成像原理的工艺陶瓷技术。”赖育豪说,通过对陶瓷的厚薄程度进行“雕刻”,形成透光度不同的瓷层表面,当内置光源打开的时候,图案就自然成像了。依靠这种工艺,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客商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在蕴窑陶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陶瓷3D打印机正在一个石膏模具上雕刻飞龙图案。先经过计算机设计成立体图像后,再通过打印机的精雕细刻,一条活灵活现的飞龙就展现在眼前,令人惊叹。

“3D打印这项看似高高在上的神秘技术,已悄然走进我们德化传统陶瓷产业里。目前,我们正计划向全县所有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全面推广这一技术。”赖耀清说。

面对工业设计的风起云涌,德化陶瓷企业也不甘示弱。

在宁昌陶瓷公司,直接喷在陶瓷面板上的奖牌、风景画科技感十足。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宁昌公司,运用喷墨技术,将文字与图案喷绘在瓷坯表面,上釉之后直接烧制成品。“这样的奖牌,放100年文字都不会褪色,而且不怕潮湿、不怕水淹。”公司董事长苏友谊说,有的知名画家为了完好保存画作,专门将作品交由他们制作陶瓷版“副件”。

“既要保证传统技艺的传承,又要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工艺,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苏友谊说。

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涌动下的德化陶瓷业,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外”拓——

牵手电商、创意、旅游新产业,拓展外延

外销疲软,库存高企,如何打开内销市场?

德化陶瓷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新兴的电子商务。

走进德化电商创业园,密布的陶企电商部、穿梭的物流人员、繁忙的货运车辆,让人目不暇接。这个建立不到3年的电商创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66家。创业园周边还自主汇聚了数十家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企业。创业园,让整个德化电子商务,迅速从“分散”走向了“集中”,产生了可观的规模效应。

统计显示,2013年,德化1400家陶瓷企业建成企业官网300多家、网店2200多家。目前,全县有30%的外销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转战国内市场,全县茶具销售占全国茶具网络市场近80%,陶瓷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突破8亿元。在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中,德化居全国第49位、我省第5位。此外,德化还拥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100多家。

悠久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是德化人骄傲的“资本”。近年来,打响文化牌、带动陶瓷产业升级,成为德化政、企共同的重要工作。去年以来,德化出台了《支持创意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大力扶持传统陶瓷企业向创意领域进军。

走进位于德化三班镇的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古老的窑烧技术、美轮美奂的古瓷、自然开放的创作室,让人在怀古的同时,还感受到现代创作气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中心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艺术家的身影。中心成立3年来,已吸引逾50万人次前来创作和观摩。

旅游业,是德化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产业。面对游客越来越多的情况,德化加快了陶瓷业与旅游业的双向融合。

德化推出以陶瓷博物馆、屈斗宫古窑址、祖龙宫及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鼎晟艺瓷等省级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主的“海西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开发雷锋等名人雕塑纪念品,举办陶瓷文化旅游节、陶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建成集陶瓷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为一体的陶瓷一条街,开设“陶吧”体验馆;建成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及6家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集参观、体验、购物、休闲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与陶瓷、陶瓷文化的融合,带动了陶瓷产品的销售,提升了陶瓷产品文化附加值,并且延伸了产业链,为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和整个德化的经济打开了新的领域。”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说。

潮州陶瓷业积极应诉转型应对


在第111届广交会第二期现场,日用陶瓷专区的陶瓷展品琳琅满目,新颖的产品设计吸引不少外商的目光。但在陶瓷展商头上,却笼罩着一层阴云:今年2月,欧盟发起对华日用陶瓷反倾销调查,2000多家企业受到波及,涉案金额或高达7亿美元。

目前,案件处于调查阶段,初裁结果将于明年5月公布。业内专家指出,此轮反倾销或将成为推动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洗牌的催化剂。但对于陶瓷展商而言,这一年的等待无疑是漫长的煎熬。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本届广交会发现,出口量占全国日用陶瓷约1/3的潮州陶瓷业已经行动起来。应对欧盟反倾销,潮州陶瓷业协会和多家企业都在准备积极应诉。

响应“无损害抗辩”行动

我国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占据欧盟市场50%的份额,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2011年,我国出口欧盟厨餐具累计金额超7亿美元。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认为,一旦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势必对我陶瓷出口产生严重影响。

潮州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助理黄振豪担忧地表示,过去潮州企业对欧盟的出口量占全国的1/4,估计反倾销裁决最终确定后,将会减少全国以及潮州30%的出口量。

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国内陶瓷业界也并未坐以待毙。黄振豪告诉记者,前几年潮州陶瓷行业协会已经牵头成立了应对反倾销的联盟,目前正在倡议潮州陶瓷企业响应全国性的“无损害抗辩”行动。近日,国内陶瓷业“无损害抗辩行动”已经委托律师事务所代表我国陶瓷涉事企业与欧盟交涉。

据介绍,“无损害抗辩”行动主要是向欧盟提出,本国企业出口的产品没有低于成本价销售,不存在倾销行为,对欧盟市场不存在损害性影响。据黄振豪透露,目前全国和潮州分别有400多个和100多个企业响应号召。

“我们潮州应对反倾销联盟也鼓励企业向欧盟提出独立应诉。”黄振豪提到。

新调查名单无潮州企业

前段时间,欧盟委员会初步选定5家陶瓷企业作为抽样企业参加调查。名单中包括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广西三环企业集团、深圳市星球实业有限公司、珠海市晨立进出口有限公司和潮州市宝莲陶瓷有限公司。

“我们认为抽取的结果不够合理,因为被选中的调查对象产品价格较低,不能代表实际情况。”黄振豪说。一位不愿具名的潮州参展陶瓷商告诉记者,广西等地的陶瓷企业普遍采用和欧盟国家类似的机械化生产,很少有个性化产品的人工工序,所以产品规格较少,成本与价格也比较低。

而在广交会采访期间,记者得知,此前不久欧盟又决定重新抽样5家调查企业。除了广西三环、湖南华联、珠海晨立还在名单里,上次抽样中的深圳星球和潮州宝莲已经撤下,换成了山东银凤、广西北流老田。在新的5家企业名单中,一个潮州企业的影儿也没有。

但在黄振豪眼中,新的调查名单对潮州企业应对反倾销更加不利,“此次5家企业不但没有潮州的企业,而且它们都是出口低档产品,相反我们出产的主要是高中档产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明显不强。”

据黄振豪透露,目前潮州企业应诉最大的困难是,只能通过国家层面的“无损害抗辩”行动提交自己的意见,无法直接与欧盟那边交涉,反映潮州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于反倾销最终是否正式立案,黄振豪认为,由于欧盟上推翻最初认定的可能性很小,反倾销立案基本上是确定的。而潮州宝莲陶瓷公司副总经理陈阳也对此不太看好,认为立案几率很高。

增强设计研发实力才是长远之道

记者走访琶洲会馆发现,在欧盟发起对华日用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下,以潮州为代表的日用陶瓷企业正日益重视设计研发,并采取拓展内销和新兴市场的方式应对传统欧美市场的危机。

“今天有个美国客人说,没怎么见着老乡,到处都是欧洲人,尤其是俄罗斯人,手里捏着大把钱四处采购。”潮州市庆发陶瓷公司的负责人蔡安阳说。庆发主要生产日用和工艺陶瓷,内外销各占35%和65%,其中欧洲和美国市场又各占外销量的一半。伴随着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这两个传统市场的需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蔡安阳说,由于外销市场经济不振,虽然成本上升,今年他们的产品也没敢提价,底价甚至还下降5%。然而,即便如此,来采购的客人仍然觉得太贵,观望的多,下单的少,订单比去年明显少了。面对这种情况,包括庆发在内的潮州陶企纷纷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今年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大家都更看重设计研发了,东西越做越好。”

在庆发展位的入口位置,就摆着一款新研发的陶瓷杯。这款杯子外形酷似星巴克的外带咖啡杯,只不过杯体用中空陶瓷制成,既隔热又美观。类似产品前几年就已经有不少人在做,但咖啡杯盖子防漏水的硅胶材质虽然造型美观,喝水时的触感却总是怪怪的。

在今年的新产品中,庆发将硅胶盖子改成了陶瓷,只在内壁加上一层硅胶来保证不漏水。就是这样一个小创新,让这款产品大受欢迎。相比其他产品,这块咖啡杯的利润高了5%却仍然非常好卖。

在蔡安阳看来,欧盟这次反倾销调查并没有那么可怕。中国产品虽然价格不是很便宜了,但胜在规格选择多,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近期他去一些欧洲的展会,欧洲陶企上百平方米的展位产品规格不到100个,而庆发在广交会上十多平方米的展位产品规格就有几百个。

不过面对外销疲软,庆发眼下也正在加强内销渠道的建设。目前庆发已经在上海周边开了十多家专卖店。像原本只做外销的陶瓷人偶,世博会时曾试销过,特别受欢迎。蔡安阳正考虑选择一个好时机在国内正式推出。“内销当然也面临资金、品牌、渠道等问题,但欧洲那些百年企业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我们没理由做不好。”

德化致力打造“文化瓷都”


打响区域品牌 打造“文化瓷都”

3月17日,德化名瓷走进世博暨《世博和鼎》运输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德化县中国白艺术宫隆重举行。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泉州市、德化县、德化陶瓷学院领导出席了活动。

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的《世博和鼎》,将于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第三展区一楼演示厅展出,同茶叶、漆器、寿山石等元素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福建城市、文化以及生活的历史变迁,多角度展现福建历史文化底蕴。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靖评价《世博和鼎》“不仅有高超的烧制技艺和艺术感染力,而且契合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展现了福建、泉州的魅力”。

《世博和鼎》走进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现中国德化高超的陶瓷技艺和文化魅力。以此为契机,德化陶瓷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瓷都德化由“工业瓷都”迈向“文化瓷都”,为泉州加快经济强市建设作贡献。

挑战烧制极限

三年炼成《世博和鼎》

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磨,经过上百次的挫折,《世博和鼎》成功出炉,攻克了大型瓷雕烧制的世界性难题,可以说是德化瓷雕史上的一次标志性突破。

全线亏损 国内陶瓷业应该如何转型?


我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来,由于原料、油价大幅上涨,出口方面频频受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碍,陶瓷业步入兴衰难测的十字路口。专家指出,我国陶瓷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困扰,亟待转型。

产品出口麻烦连连

由于欧盟成员国增多和欧盟1月1日正式取消对进口我国陶瓷产品配额的限制,今年上半年,我国陶瓷对欧盟市场出口增幅较大,欧盟成为我国陶瓷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是,由于欧美不断提高技术门槛,尤其是近年来强化环保生态标准,对陶瓷制品原材料和成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释放量做出了严格限定,对加工生产环节中的能耗、自然资源使用量、废弃物的处理均提出严格要求,促使企业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使我国陶瓷出口企业叫苦不迭。部分陶瓷企业表示,目前我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未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技术标准的苛刻,使陶瓷生产企业陷入新的困局。

同时,反倾销诉讼频繁也严重阻碍了陶瓷出口。据了解,一些具有较强出口优势的陶瓷企业自2001年以来,相继在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和埃及等国受阻,部分国家的反倾销惩罚税率高达200%以上,今年6月份,韩国贸易委员会(KTC)又对佛山部分陶瓷企业开始反倾销立案调查,广东陶瓷企业面临的困境加剧。

陶瓷企业全线亏损

据了解,原材料涨价是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电费上涨,柴油涨价,原材料涨价……种种不利因素使陶瓷行业整体受到冲击。尤其是今年珠江三角地区的电荒和油价上涨,更是把陶瓷企业推向绝境。“今年的全行业亏损已经成为定局。”业内人士说。据统计,目前陶瓷行业成本涨幅为10%~20%不等。除上游燃料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外,国家对陶瓷产业的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也给陶瓷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业被调控的情况下,一些工程款不能及时到账,导致陶瓷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尚能挺过去,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就不亚于一场灾难。

此外,佛山陶瓷行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也是出现行业全面亏损的原因之一。陶瓷企业内长期存在重复建设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因而在成本上涨的冲击下,这些小企业便全线崩溃了。

转型道路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认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陶瓷材料作为服务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化发展规模和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功能陶瓷的发展。在他看来,我国传统陶瓷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基础也比较好,当务之急是依靠现代制备技术,不断提升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变传统优势为市场优势,把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结合好。

另有专家认为,产品的差异是市场良性竞争的基础。只要把研发、产品设计和文化塑造这些前端工作做到位,就不愁没有消费者。佛山陶瓷行业今天面临的局面固然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由陶瓷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所导致。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只能以价格竞争作为制胜之法。在一味斗价中,只要成本上涨,则利润更低,结果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据分析,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相互压价的现象十分普遍,低价竞争的结果是不少国家为了保护当地行业而对压价行为加以制约,这也是近年来反倾销案频频发生的原因。因此,企业走产品差异化之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是在对外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途径。当出口渠道受挫时,陶瓷企业应该在出口与内销中找到一条平衡之路,在保证一定量的出口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内市场。

经济观察:"瓷都"福建德化陶瓷业越"寒"迎"春"


"瓷都"福建德化陶瓷业越"寒"迎"春"

据了解,今年1-2月,德化县共检验出口日用陶瓷741批、129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04%和142.37%;该县陶瓷业申报销售额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579.95万元,比增11.26%;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德化县陶瓷业已度过“寒冬”,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德化将重焕生机,迎来“早春”。

订单足生产忙

在中外合资企业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生产运行有条不紊,车间内各条全自动日用瓷生产线正进行最大极限生产,一批来自新加坡的客户正流连展厅,饶有兴趣地参观高档日用瓷产品。据公司总经理许庆水介绍,该公司自去年9月份以来,订单一直保持饱和状态,上半年生产任务已排满,并接到部分下半年的订单。

在佳美集团公司、顺美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订单充足,开工生产井然有序。记者从该县经贸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天然气日用量达到12.9万立方米,接近正常供应水平,这说明全县企业已全部开工,产能达到90%以上……开春以来,德化处处无不折射出陶瓷业正迎来“春暖花开”的喜人景象。

政企联手破解“用工荒”

随着陶瓷业的回暖,生产马力加大。开春以来,德化县企业缺工现象普遍,“用工荒”成了企业发展的难题。目前,各级党政领导正分头下企业调研,引导企业通过以工引工、网上招工、进村招工及车站招工、墟日招工等形式招贤纳士。同时不少企业开始谋划职工公寓建设事宜,改善用工条件,让本地员工留得下来,外地员工引得进来。

佳美集团公司为了稳定员工队伍,采取增资30%,并建立奖励制度,对长期留下来的员工设立“奖中奖”,将员工所做产值的10%作为年终奖励,留下来的员工再加奖金额的20%,有效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稳住工人队伍。

厚积薄发信心倍增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迎来的是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德化陶瓷企业家都充满信心。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企业被淘汰,而在最艰难时期经受住考验的企业,呈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顺美公司目前大量产品销往欧洲各国,预计年产值能提高20%左右,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状态并略有增长。

记者从德化县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以来,德化县日用陶瓷呈现出口“开门红”的良好态势。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德化县已形成了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日用陶瓷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000万美元。

北流陶瓷业转型重生 迈向“绿色陶瓷城”


在绵延发展了1000多年之后,北流陶瓷业今天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拐点——逐步从“高污产业”转向“无烟产业”。

陶瓷业是北流经济之根,年产值近50亿元。与许多高污产业结出的果实一样,制瓷业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滚滚烟尘。近年来,当地环境承受力也在逼近临界点。“绝不能让子孙后代为我们今天的短视行为埋单!”北流市党委政府深感责任重大。

于是,一场混合着转型痛苦与重生喜悦的陶瓷产业大升级拉开帷幕,“千年瓷都”开始了美丽的“窑变”……

拆一根黑烟囱补助25万元

“轰隆”一声,一根数十米高的旧烟囱头一歪,倒在地上摔个粉碎。

4月15日上午,在北流市城区,烟囱的主人、陶瓷厂老板卢文玲远远地看着这一幕,长叹一口气,有几分不舍,又有几分解脱。旧厂的拆除、新厂的建造,要花费她大量资金,但形势逼迫企业转型,她必须走下去,期待新的更好的开始。

但对于130多万名北流人民来说,随着烟囱纷纷倒下,新的生活已经开始。

多年前的情形,令家住陶瓷厂附近的李光不堪回首:“细灰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天空,一刮风,灰尘便扬起来,形成一团无边的迷雾,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每天回到家,都要擦掉脸上那层灰黑色的粉尘。”

那些不停喷着黑烟的烟囱,就是污染的源头。从城外看去,大小烟囱密密麻麻地直指天空,像一片令人生畏的邪恶森林。

自去年开始,为彻底治理陶瓷企业黑烟污染问题,北流市对陶瓷企业开展了彻底的整治专项行动,由市委书记亲自抓,无论企业大小,皆在整治之列。不到一年时间,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便依法强制关闭了14家企业,另外对三环、仲礼等企业进行治理,强制安装静电除尘加脱硫塔14台套,拆除黑烟囱26条。

整治行动直接触及众多企业利益,北流市舍弃了强拆蛮干之法,而是采用“强制+协商+补贴”的组合拳,比如拆掉一根烟囱补助25万元,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损失。由于工作方法刚柔相济,整治行动得以顺利推进。

拆烟囱、关工厂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企业迁移行动也在进行。在政府的引导下,陶瓷企业逐步撤出城区,而位于郊外、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日用陶瓷工业园区正张开双臂迎接迁移的企业。

“企业要做到‘净身入园’。”陶瓷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温后尧说,“新迁入及新建的陶瓷企业必须要采用无污染的燃气窑、电窑,拒绝黑烟囱。”

除了空气污染,企业废水也被严格控制。2011年4月,广西第一个县级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在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投产,日处理污水5000吨,未来第二期投产后,将达到1万吨的日处理能力。

目前,陶瓷工业园区内已集中陶瓷企业45家,年产值33亿余元。

“煤改气工程”摘除陶瓷业污帽

煤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而传统烧瓷对煤的依赖,使陶瓷业戴上了“污帽子”。因此,陶瓷业要“脱胎换骨”摘掉污帽,关键之一就是升级燃料,将煤燃料更换成更洁净的天然气或者电。

在位于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的锦昌瓷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采用新型天然气烧窑设备对环境带来的改变。

蓝顶白墙的崭新厂房里,通透明亮,地上洁净清爽,制胚、上色、烧窑……各种生产有序进行。地上无煤灰,空中无粉尘。站在一台长约5米、高约3米的天然气烧窑设备前,企业老板邹森告诉记者,这条天然气烧窑线耗资450万元,自带有完善的尾气与废水处理装置,排污极少。

他分析说,天然气窑虽耗资不菲,但因天然气燃料含杂质少,烧出的瓷器白度更好、硬度更大、釉面色彩纯净温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售价自然更高。此外,相对于煤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天然气窑的生产线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一条以煤窑为核心的生产线需要约400人操作,改造成天然气窑后,仅需200余人。

近年来,北流市引导陶瓷企业全面实施“煤改气工程”——逐步淘汰传统的“煤窑”及烟囱,新建更环保的新型“天然气窑”、“电窑”代替,并为此每年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对陶瓷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贷款投入进行贴息扶持。

在市环保局,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时间表——“力争2012年年底拆除城区及工业园区所有陶瓷企业黑烟囱,实现北流陶瓷企业再无黑烟污染的愿望。”这意味着如在年底之前实现目标,全市50多家陶瓷企业都将完成“煤改气工程”,而那些资金不足或不愿投资改造的小陶瓷厂将被环境淘汰。

“拆烟囱”和“煤改气”还未全部完工,但已给北流市空气质量带来了明显改善。据市环保局提供的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8月21日城区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值为0.311,到2011年12月21日,这一数值降为0.192。城区居民有着直接的感受。“如今在街头,树叶是翠绿的而不是灰白的,风不再轻易刮起尘雾,我们也不用掩着鼻子逃回家。”李光感慨地说。

从“生产基地”迈向“绿色陶瓷城”

单从产量上说,有着“千年产业”之称的北流陶瓷业近年来可谓风光无限:年产日用陶瓷18亿件,连续7年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成为中国重要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

但是风光背后的发展软肋仍然十分明显。譬如,产量大但知名度偏低、售价偏低,一些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落后等。这种情形下,产业发展便过度依赖产能,加上技术的老旧,高污染高能耗便难以避免。

因此,在开展黑烟囱整治,引导陶瓷企业开展“煤改气”技术革新的同时,北流市逐步从整体上调整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包括大力发展陶瓷贸易、提升产品定位、树立陶瓷品牌等,全面升级产业链,提高各环节附加值。

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手笔便是打造了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简称“陶博会”),为陶瓷产业的全面升级提供了高端平台。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届“陶博会”,签约总金额达180亿元。

“陶博会”的主会场——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贸易城。贸易城的旁边还配套建设了仓储物流区,勾勒出陶瓷物流大格局的雏形。

与此同时,产品领域的革新也全面到来。众多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创新陶瓷生产技术,开发高端产品线,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三环集团率先开发高档艺术瓷,重金聘请了一批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驻厂,创作出各种珐琅彩、粉彩、重彩等多种名贵装饰瓷,填补了广西工艺陶瓷的空白。

对于陶瓷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市委书记李玉振说:“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在数年内打造一个高端洁净的陶瓷业,把北流建设成一个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和商贸瓷城,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基地。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世界陶瓷生产大国全线亏损 陶瓷业应该如何转型


我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来,由于原料、油价大幅上涨,出口方面频频受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碍,陶瓷业步入兴衰难测的十字路口。专家指出,我国陶瓷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困扰,亟待转型。

产品出口麻烦连连

由于欧盟成员国增多和欧盟1月1日正式取消对进口我国陶瓷产品配额的限制,今年上半年,我国陶瓷对欧盟市场出口增幅较大,欧盟成为我国陶瓷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是,由于欧美不断提高技术门槛,尤其是近年来强化环保生态标准,对陶瓷制品原材料和成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释放量做出了严格限定,对加工生产环节中的能耗、自然资源使用量、废弃物的处理均提出严格要求,促使企业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使我国陶瓷出口企业叫苦不迭。部分陶瓷企业表示,目前我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未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技术标准的苛刻,使陶瓷生产企业陷入新的困局。

同时,反倾销诉讼频繁也严重阻碍了陶瓷出口。据了解,一些具有较强出口优势的陶瓷企业自2001年以来,相继在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和埃及等国受阻,部分国家的反倾销惩罚税率高达200%以上,今年6月份,韩国贸易委员会(KTC)又对佛山部分陶瓷企业开始反倾销立案调查,广东陶瓷企业面临的困境加剧。

陶瓷企业全线亏损

据了解,原材料涨价是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电费上涨,柴油涨价,原材料涨价……种种不利因素使陶瓷行业整体受到冲击。尤其是今年珠江三角地区的电荒和油价上涨,更是把陶瓷企业推向绝境。“今年的全行业亏损已经成为定局。”业内人士说。据统计,目前陶瓷行业成本涨幅为10%~20%不等。除上游燃料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外,国家对陶瓷产业的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也给陶瓷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业被调控的情况下,一些工程款不能及时到账,导致陶瓷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尚能挺过去,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就不亚于一场灾难。

此外,佛山陶瓷行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也是出现行业全面亏损的原因之一。陶瓷企业内长期存在重复建设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因而在成本上涨的冲击下,这些小企业便全线崩溃了。

转型道路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认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陶瓷材料作为服务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化发展规模和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功能陶瓷的发展。在他看来,我国传统陶瓷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基础也比较好,当务之急是依靠现代制备技术,不断提升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变传统优势为市场优势,把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结合好。

另有专家认为,产品的差异是市场良性竞争的基础。只要把研发、产品设计和文化塑造这些前端工作做到位,就不愁没有消费者。佛山陶瓷行业今天面临的局面固然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由陶瓷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所导致。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只能以价格竞争作为制胜之法。在一味斗价中,只要成本上涨,则利润更低,结果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据分析,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相互压价的现象十分普遍,低价竞争的结果是不少国家为了保护当地行业而对压价行为加以制约,这也是近年来反倾销案频频发生的原因。因此,企业走产品差异化之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是在对外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途径。当出口渠道受挫时,陶瓷企业应该在出口与内销中找到一条平衡之路,在保证一定量的出口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内市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陶瓷业转型提升量质并举 打造“实力瓷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陶瓷业转型提升量质并举 打造“实力瓷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