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重阳敬老与寿星捧桃瓷像

重阳敬老与寿星捧桃瓷像

瓷砖墙面 古代瓷器童子像 瓷砖与地板

2021-04-13

瓷砖墙面。

寿星,是民间传说中主宰人间寿夭之神,即南极老人星。在古代,寿星的地位极为崇高,《尚书》说:(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中“寿”排在首位,可见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自东汉起,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结合在了一起,列入历朝历代的祭典,并由帝王亲自主持祭祀仪式,直到明代洪武年间才废除。但此后,民间对寿星的崇拜却更为普遍了。

自有寿星崇拜以来,其形象有一个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到清代已基本定型。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康熙年间的素三彩“寿星捧桃瓷像”,就是一位天庭饱满、鹤发童颜的古装老者,手捧鲜桃,含笑而立,那慈祥和蔼的面容,令人感觉可亲可敬……由此可见,银发长须、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凡此种种形象特点,于寿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素三彩,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釉上彩瓷器品种。这种工艺始创于明成化年间,到清康熙时已日臻成熟。这个时期景德镇的素三彩瓷器极负盛名,是素三彩制品最为精致的时代。素三彩常见的颜色有黄、绿、紫,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颜色中没有红色等鲜艳色彩,显得素净、淡雅,故名“素三彩”。当然,“三”在文言中有“多”的含义,所以素三彩并不限于黄、绿、紫两种颜色,譬如这件“寿星捧桃瓷像”中,寿星的内衣为绿色,飘带为黄色,外衣和靴子则是施以褐色釉。在此,黄、绿、褐虽皆为素色,但釉色却很鲜艳,因此并不给人以沉闷浓重之感。

据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回忆,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微。另据琉璃厂的老人回忆,真品清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近些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的各类素三彩也很少见,其中尤以清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价值最高。据悉,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寿星捧桃像”,是1965年束鹿县信托公司收购的。尽管其可能是曾散落于民间的旧物,但其完好的外观却显示出十分完美的品性:瓷质坚致细密,刀法娴熟、雕工细致。老寿星神态自若,清秀飘逸,古拙厚重与秀丽轻盈的气象兼而有之,清康熙紊三彩瓷之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古代清宫瓷器赏玩的极致像生瓷


像生瓷也叫仿生瓷,在今天倒是经常可见,但是在大清朝只能官窑才有闲情逸致制作像生瓷,是清宫皇帝对生活和艺术审美的高追求。

官窑像生瓷(仿生瓷)在清朝得以发展,跟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分不开的,他们都喜欢瓷器,而且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和瓷器鉴赏发展到巅峰。而执行力最强的还是雍正皇帝和督陶官唐英。

清雍正六年(1728年),醉心于陶瓷工艺的改进督陶官唐英入驻景德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不仅把《陶成纪事碑》里的57种陶瓷继续发扬光大,还自创一类,从仿自然到仿器具,无所不仿,有松石,有珊瑚,有虾蟹海螺等。就这样,清代的仿生瓷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并攀上顶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绝唱。

仿生瓷器从出现那一刻起,其烧制就被朝廷垄断,用专窑专烧;或由朝廷设定标准,用窑不限,最后由朝廷派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合格者统一采办,所以,能留存于世的清代仿生瓷基本上都是以官窑器为主。由于官窑仿生瓷的生产数量本身有限,加之瓷器又容易坏,目前留存于世的清官窑仿生瓷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收藏于国内外的大型博物馆内。

像生瓷在乾隆年间最为盛行,模仿的生物种类有很多:如禽鸟类;海中生物类,如海螺、螃蟹等;果品类,如瓜果盘,盘内盛有石榴、樱桃、瓜、栗子、花生;草虫类,如蝉、蝈蝈、螳螂等。还有仿青铜器、金属、漆器、大理石纹盒、木纹盒、织金锦、锦皮书函等等,实在逼真精美至极。

像生瓷(仿生瓷)特点

1.像生瓷(仿生瓷)仿制各种工艺品。“乾隆有专仿木制各皿, 望远俨然如木而质为瓷者, 名曰仿木釉; 有仿漆器者名曰仿漆釉; 有仿景泰法琅者, 名曰仿景泰釉; 此外更有玳瑁釉, 石釉, 花釉等等, 骤视绝不类瓷, 细辨始知皆釉汁变化神奇之至也。

2.象生瓷。象生瓷是指模仿花果类或动物形象的瓷器, 是“唐窑”专门为宫廷生产的高级陈设和玩赏品。吴自牧 《梦梁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 曰:“果子局, 掌装簇钉盘看果、 时新水果……象生花果。”

从陶瓷发展史看, 明清之际, 宜兴象生紫砂器的制作十分成功, 并开象生瓷制作之先河。 但只有到了乾隆时期的唐窑, 因景德镇陶工对釉、 彩配方及烧窑技术的熟练掌握, 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仿制各种物品, 使象生瓷技术得以升华。

3.仿制生活用品。乾隆时期, 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 特别是在皇室内得到崇信后, 使得藏蒙地区的喇嘛僧侣与清宫交往频繁, 因此一些藏民族风俗的生活用器大量出现在宫中, 给瓷器仿制提供了条件。 清宫中仿制藏蒙习俗的生活器皿主要有: 仿金属制品盛酒器的僧帽壶、 仿银制盛乳汁或酒的多穆壶、仿铜制酥油灯的高足杯、 仿西藏喇嘛僧侣用的木质碗等。

4.仿制宗教用品。清朝皇帝尊崇、 优待喇嘛, 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乾隆时期是藏传佛教最兴盛的时期, 乾隆皇帝不仅凭借国力不惜巨资, 在全国修建了众多藏传佛寺庙, 以此表示朝廷对藏传佛教的崇奉,提高清帝在藏传佛教领袖中的威望, 以使他们竭诚拥戴清朝政府。

仿生瓷海螺您能看出来这是瓷器做的吗

粉彩九桃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直口微撇,直颈,腹部丰满浑圆,圈足。通体绘桃树一株,树干茁壮,枝上结蟠桃9个,桃树旁衬一簇月季。底足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中有大量祥瑞题材的装饰,这类题材大都借助自然景物寓意吉祥。绘画工细、层次清晰、内容繁缛是其时代特点。此瓶运用渲染手法绘画桃实,桃实饰彩浓厚,成功地表现出成熟桃实的娇艳色彩,构图疏密有致,形成叶有阴阳向背、树有老枝新芽的效果,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以九桃纹装饰瓷器是雍正以来官式瓷器的题材和样式,至光绪朝仍有仿造。雍正朝的九桃图样或见于粉彩天球瓶、粉彩橄榄瓶,或见于过枝纹粉彩盘。在所有雍正、乾隆和光绪时期的粉彩九桃纹瓷器上,以雍正时期的纹样着色最为鲜艳且最多样化,绘画水准最高。

粉彩桃纹盘真伪对照


古玩市场的现代仿古瓷真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吗?笔者以为非也!

笔者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古玩市场,市场上仿古瓷确实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经手过眼的仿古瓷多得数不胜数。笔者也曾考察了北京、上海、西安、南昌等地的古玩市场,所见仿古瓷粗制滥造的多,所谓的“高仿品”却不多。即使是高仿品也是貌似神离,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与真品相距甚远,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这是一件新仿的粉彩桃纹盘,撇口、浅腹、圈足。胎厚略轻,釉白、薄且均匀。釉上粉彩绘过枝八桃、五蝠,桃枝细弱无力,疤节刻画过分,桃子为现代画法,彩料过细过薄。圈足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雍正官窑粉彩桃纹盘,敞口、浅腹、圈足。胎釉洁白、细密、光滑。釉上以胭脂红、浅绿、草绿、抹红、赭石等粉彩绘桃树、桃花、八桃及蝙蝠,取福寿双全之意。纹饰从外壁腹底画起,经过口沿内腹至盘心,俗称过枝桃。皴擦渲染生动逼真,浓淡恰到好处,彩料艳丽精细。圈足中心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方款,青花浅淡,蓝中闪灰,下沉至胎。通过对比,两件瓷盘的真伪显而易见。

古瓷仿品生产历史由来已久,但晚清到民国时期,出于商业谋利的目的,仿品众多,精品也不少。但目前市场所见多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当代仿品。试想,当今传统的古瓷生产工艺、瓷绘技术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要想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将仿古瓷的制作水平一下恢复到200年前的传统水平,又谈何容易?人们之所以将仿品当真品,关键是众多古瓷爱好者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求“宝”心切,而上当受骗。

瓷器收藏杂谈:藏市捧瓷大军已经达近千万


瓷器起源于我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各时期均留下了大量的瓷器。古瓷器是重要的收藏品类,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

瓷器收藏的状况

由于收藏价值高,增值快,古瓷器收藏一直被藏家所青睐。改革开放以来,古瓷器更是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投资热增大了古瓷器的升值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时间,古瓷器在国内藏市的价格竟然涨高了100多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品相不错的官窑碗市场价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如今,这样的“宝贝”没有万元根本就拿不到手。有人2003年以1000元购得的一个清中期的官窑小瓷瓶,2006年就以2万元价格出手,而在今年的一次“小拍”中,这件小瓷瓶的成交价竟然达到了4万元。2006年11月,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得公司拍卖,以1.51亿港元成交,而此碗1985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时,成交价仅为110万港元,20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倍。

瓷器收藏的高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藏市,以收藏古瓷器为主的“捧瓷大军”,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万之众。

如何投资古瓷器

如何投资古瓷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但概括起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注意选择那些少、精、异形的瓷器。物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当然是人之所欲;器物精美,自然受人追捧,故其收藏价值自然也高;而异形瓷器,制造工艺难,别有艺术情趣,自然更有收藏价值。

二、注意选择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真实价值的作品。有些古瓷,由于受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此时藏之,很可能是潜力颇大的“绩优股”。比如优质的宋代湖田窑影青器物、元代枢府瓷器物等,它们目前的市场价格恐怕就远低于其实际应有的价格,一旦遇见不妨断然收藏。

三、选择近现代瓷器中的代表作。有些瓷器,年代虽然不算太“古”,但其工艺精湛,故也很值得收藏,如晚清、民国新粉彩、浅绛彩中的一些有名头的作品。另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精品瓷板、雕塑等等,也是很有升值潜力的,不妨收藏一些。

粉彩桃纹盘真伪比较


古玩市场的现代仿古瓷真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吗?笔者以为非也!

笔者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古玩市场,市场上仿古瓷确实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经手过眼的仿古瓷多得数不胜数。笔者也曾考察了北京、上海、西安、南昌等地的古玩市场,所见仿古瓷粗制滥造的多,所谓的“高仿品”却不多。即使是高仿品也是貌似神离,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与真品相距甚远,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现代仿古工艺品。

这是一件新仿的粉彩桃纹盘,撇口、浅腹、圈足。胎厚略轻,釉白、薄且均匀。釉上粉彩绘过枝八桃、五蝠,桃枝细弱无力,疤节刻画过分,桃子为现代画法,彩料过细过薄。圈足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雍正官窑粉彩桃纹盘,敞口、浅腹、圈足。胎釉洁白、细密、光滑。釉上以胭脂红、浅绿、草绿、抹红、赭石等粉彩绘桃树、桃花、八桃及蝙蝠,取福寿双全之意。纹饰从外壁腹底画起,经过口沿内腹至盘心,俗称过枝桃。皴擦渲染生动逼真,浓淡恰到好处,彩料艳丽精细。圈足中心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方款,青花浅淡,蓝中闪灰,下沉至胎。通过对比,两件瓷盘的真伪显而易见。

古瓷仿品生产历史由来已久,但晚清到民国时期,出于商业谋利的目的,仿品众多,精品也不少。但目前市场所见多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当代仿品。试想,当今传统的古瓷生产工艺、瓷绘技术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要想在中断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将仿古瓷的制作水平一下恢复到200年前的传统水平,又谈何容易?人们之所以将仿品当真品,关键是众多古瓷爱好者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求“宝”心切,而上当受骗。

藏品鉴定‘像雨像雾又像风’,记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


藏品鉴定,本应是辨别真伪、判断价值的严肃课题,然而,当鉴定证书与市场挂钩后,任何真相都能被价格左右、被欲望扭曲。记者与收藏专家亲历了一次荒唐的“古玩估价”。

一位参观者端详拍卖会预展的展品。

看走眼的“掌眼”

“什么叫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专家吴树告诉记者,他曾接触过的几个富豪藏家,每人都买了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的藏品,埋单前都经过国内知名专家“掌眼” (请人鉴定真伪),认定是真品。可是,后来经别的专家鉴定又全是假的,拍卖公司也说是假,结果全砸在了手上。

在收藏界,辨别真伪已经成为“死结”。无论是偏主观的“眼学”,还是偏客观的科学鉴定,都存在很多问题。

先说眼学。所谓眼学,是指鉴宝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以陶瓷而论,有“六看”:看造型; 看胎釉;看工艺; 看纹饰;看彩料;看款识。很多人认为“眼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景德镇,不少高仿大师对“眼学”鉴定一笑了之。

专家为什么会看走眼? 行内人介绍,一是专家水平有限,二是仿制水平太高。国内有不少专家几乎是“万金油”,古瓷也懂,古画也行,顺便看看青铜器,鉴定证书一开就是几千元进账。结果却老是看不准、看不透。吴树告诉记者, 他认识一位台湾女士,叫徐小虎,是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一生只研究一个人的画———吴镇(元代画家, “元四家”之一),吴镇几十年间换了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画风为什么改变,全部了如指掌。“什么叫专家? 这才是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

再说科学鉴定。对于古玩,主要是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 (误差几百年,不能鉴定明清古玩) 、微量元素、冷光谱、X 射线等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玩的元素构成,与真品数据库比照,符合条件的即为真品。

看似完美的科学手段,却有先天不足。真品数据库的匮乏是其致命软肋。景德镇陶瓷“古瓷高仿第一人”黄云鹏拥有一座古瓷片私人博物馆,里面几千片古瓷都是他的“师傅”。相比这种规模的资料贮备,不少科研机构的数据库就相形见绌了。吴树告诉记者, 据他了解, 即使是样本较多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元代的青花瓷瓷片方面, 也仅仅完成了200多片的数据分析,历朝历代瓷片样本才1000多片。

古画的鉴定同样很难。在广州原西关古玩城开了多年店铺邱老板对技术鉴定不屑一顾。“现在的高仿古画,用的都是当时朝代的古纸,科学鉴定的结果必‘真’无疑! ”

随便买的“证书”

随便在网络上找一找,便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鉴定网站。记者随便点开一家留着北京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中×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发现“专家团队”里的好几十人,个个都是收藏鉴定界如雷贯耳的大腕,叶佩兰(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长于鉴定瓷器)、夏更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名列其中,总顾问还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但在网站介绍中,隐去了“原”院长的“原”字。

这家中心声称可以进行各种藏品鉴定,“眼学”和科技鉴定都行,收费标准都是2500元/件。还提供照片鉴定服务:只要把照片发到电子邮箱,同时把鉴定费200 元汇到中心的账户上,两三天内就有答复。

“这种公司太多了,运作方式都差不多:打着几个名人的旗号,平时常常参加些所谓的‘公益鉴宝’活动,随便给藏家看看东西,实为推销鉴定服务。你的东西要被认真鉴定,最终还得到公司或者中心去‘放血’。”林士民告诉记者。记者还真在网站上发现,这家中心乐于“公益鉴宝”,前不久还拉着专家们去天津走了一遭,接下来又到著名的“热钱”投资地鄂尔多斯举行大型“公益鉴宝”大会,在鄂尔多斯网上,记者找到了这次免费鉴宝活动的消息:市民可以免费鉴定两件收藏品,但现场不提供鉴宝证书,专家不与收藏者合影。

“公益鉴宝”靠不靠谱? 吴树曾拿了两件藏品去体验,结果看到的是典型的“钓鱼游戏”—— 在北京世纪坛举办的一次鉴宝大会上,吴树带着一只唐三彩粉盒、一件“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 排队等候一位拥有众多国字号头衔专家的鉴定。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专家,对方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了结论:“唐三彩粉盒,‘老的’(古物), 没意思, 不值钱!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假的,要是真东西,那是几千万的活儿!”但专家又不经意地问:“这个烛台花多少钱买的? ”“6 万多!”吴树佯称。“6 万多? 我劝您呀,想买真正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门道只会是劳民伤财!” “您能给我一个联系方法吗,有时间我去向您讨教。” 专家立即递给吴树一张名片。

几天后,吴树来到专家的办公室,这次他又带了两样东西:一件唐三彩贴花小罐;另一件还是“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和前几天鉴定的那只赝品是一对,但青花料有些晕散,更符合苏麻离青料的特征。来到办公室鉴定, 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每件东西鉴定费300 元,若要开具鉴定证书, 另外再收3000元。吴树发现,这位专家鉴定有规律可循,只交300 元鉴定费但不开鉴定证书的,东西往“紧”里看,一般说成是仿品或高仿品;而对于那些交3000 元开鉴定证书的,一般都鉴定为真。

3000 元买一张证书,值吗?吴树解释,这是藏品估价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如果藏家要想把藏品“上拍”,或在送礼时证明其身价,一张“鉴定证书”是绝对不能少的。藏品有专家“掌眼”并签字画押,可信度能提高不少。

由是,专家们甚至还成为藏品拍卖链条上的掮客,挣“二道”钱。

吴树暗访的专家便是这么个角色———交完600 元鉴定费后,专家表态:“这只唐三彩小罐还不错,这只烛台嘛也还有一眼! (行话,意为初步印象不错) ” “不知道能不能拿去上拍?”吴树提出要给烛台开一张鉴定证书。专家说:“没问题! 严格说起来您这件东西也不是百分百符合真品的所有特征。当然,由我这里开出鉴定证书,拍卖公司还是会收的……” “那您就给我开两张吧,我想把这两件东西都给‘上拍’……”

交完6000 元钱, 专家让助手把东西搬进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里面已经摆了几十件瓷器和玉器,全部是藏家们拿来鉴定、准备送拍的。在送拍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吴树的两件东西排在200 多号。根据委托拍卖合同,藏家自愿委托将物品送交拍卖,按照委托拍卖物品的保留价收取1%的保管费和其他手续费。青花烛台专家估价600万元,吴树给出保留价300 万元,连带那只唐三彩小罐,一共付给这位专家所在的鉴定公司3 万元。

吴树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登记自己物品那页纸上的交费总数,委托起拍价至少五六百万元,按比例计算,20 位委托人总共交费大约是50 多万元。鉴定专家的助手含糊地告诉吴树,这笔钱他们能拿到1/10 左右。拍卖掮客费加上鉴定证书的费用, 光一页纸上登记的客户,这位专家就能有10 万元左右进账。

文革瓷、毛瓷——品鉴与收藏


4月24日,由佛山市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中国银行佛山分行财富管理中心,在华夏国际展览中心二楼共同举行文革瓷、毛瓷的专题讲座。此次活动邀请了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益军、品鉴收藏专家陈千山。

专家介绍说,现代陶瓷可分为三个门类。

首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业在我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号召,也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便相继出现了如千年瓷都景德镇这样的大型生产企业,且在这个时代聚集了大批老陶艺家,这些工厂企业占有着极强的技术人才,如蔡敬标、何水根等一批民国晚期的雕塑名家等,使得这一时期的陶瓷作品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最高艺术水平。

文革“红色官窑瓷”存量少

其次,现代陶瓷中把文革时期的陶瓷单独分为一类,即文革时期陶瓷,眼下正是收藏界的新宠。这一历史时期非常特殊,出产的瓷器大多为瓷像和像章,此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其图案多为毛泽东语录、诗词、工农兵图案、英雄人物形象等。其中,尤其以文革晚期研制生产的毛主席专用瓷更具收藏价值,其工艺水平极高,存世量极少,又被称为“红色官窑瓷”,这批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推崇。

名家将油画风格结合进瓷器

第三种现代瓷叫做当代艺术名家瓷。专家介绍说,当代大师更加注重作品的胎、釉、纹饰、器形的品质和艺术水准,同时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像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在研制他个人作品时曾对高温颜色釉做了多年的反复试验,并运用其自身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将古代诗文、古代画风以及油画风格有机结合。

现代瓷收藏价值已达几十万

“现代瓷的收藏价值已达几万,甚至几十万以上了。”专家介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营工厂的陶瓷作品一般都不留个人名款,只有根据瓷器画风找作者或其家人进行鉴别,因此类瓷器距今由有五六十年光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经济价值与其规格大小、造型、作者、艺术造诣等因素有关。目前民国晚期及解放初期老陶艺家的作品市场行情极好,王锡良、张松茂等老陶艺家的作品尤不多见,市场价均在几万到几十万以上。

鉴别“毛瓷”有四招

关于鉴别方法,专家介绍说,首先,三大类现代瓷在很多方面是不太一样的。起初的国营工厂中的瓷器作品是不留个人名款的,只有根据瓷器画风找到作者或找其家人鉴别,它的经济价值与其规格大小、造型、作者、艺术造诣等因素有关。

另外,文革瓷里尤以“毛瓷”价值最高,比如,1997年毛主席专用瓷中一个小碗在国内被拍至170万,创下单件“毛瓷”市场之最。特别提醒到,藏友现在若想收藏“毛瓷”,要从器形、釉面、纹饰和胎质等四个方面进行鉴别,掌握各类器物的特征和规格,此时期的真品釉白、釉透,均为流水作业,分工较细,而且这批瓷器全部采用的是抚州临川高岭土,全属手工制成,高温烧制,具有胎薄质细、半透明、敲击声悦耳等一系列特点。

第三类的当代艺术家陶瓷的鉴别,则需要藏者首先做功课,了解市场行情,咨询拍卖价格,向大师多请教,也可了解大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等。

“现代陶瓷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要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必有所获,投资回报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专家说。

鉴别哥窑瓷与仿哥窑瓷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

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而仿哥窑瓷与哥窑瓷相比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胎质、釉质一般过细。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轮廓线条生硬。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釉面光泽太强(有些人称此种现象叫“火刺”),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蓝而不是泛青。造型方面、纹饰方面的有些特征太强烈、过分,看上去极不自然。彩太鲜,比如白彩太白,红彩太红,绿彩太绿成墨绿色,等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彩色意蕴。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自然,有些连边圈边框都明显不规整,线条粗细不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