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博德瓷砖 > 导航 >

陶瓷版《竞报》入藏首博

陶瓷版《竞报》入藏首博

博德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13

博德瓷砖。

诞生了众多世界第一的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新闻出版史上的第一块“陶瓷报”——《竞报》奥运“纪念瓷版”也随即面世。昨天,《竞报》社领导将一块编号为088的《竞报》奥运“纪念瓷版”正式捐赠给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以此为北京增添一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历史记忆。

创意产生奥运海报的“受宠”

“‘纪念瓷版’的创意是在一次奥运活动中产生的。今年4月,我与制作2008块奥运瓷盘的左翠霞聊天后突然想到,为何不将陶瓷和报纸媒体这两种传统媒介结合起来呢?”《竞报》总编辑谢星文在捐赠仪式上介绍,《竞报》作为一份因北京奥运会而生的报纸,几年来不断追求创新,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奥运宣传报道图文精品。在2008年8月8日奥运会隆重开幕当天,《竞报》特别出版了一份独具特色的“奥运海报”,将全球体育文化盛典的精髓融入其中,海报面市后获得了热烈反响,成为众多读者争相收藏的奥运纪念品之一。社会各界对这份奥运海报的热烈欢迎催生了《竞报》的一个新创意——它来源于英语单词“china”,大写时它译成中文为“中国”,小写时译成中文为“陶瓷”,如此一来,一份陶瓷版的《竞报》奥运海报就应运而生了。它不仅是全球新闻出版史上的第一块“陶瓷报”,更成为记载中国百年奥运盛事的艺术珍品。

特殊工艺瓷版釉色5000年不变WWW.tAOCi52.COM

“烧制瓷版报纸的工艺本身就要比陶瓷器皿难度大很多,如何将报纸的文字和图片色彩真实再现更是一大难点,因此,瓷版奥运海报的釉料和瓷胎的配方均与众不同,都是景德镇的熟练工人细心调制出来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负责制作瓷版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左翠霞介绍,所有的颜料不仅经过了10次以上的过滤,还掺入了黄金成分进行烧制。“由于烧制的温度高达1350度,远高于普通瓷器烧制的温度,使得瓷版釉色经历5000年都不会改变。”

限量300块每块售价2008元

由于材料昂贵、烧制难度大,《竞报》奥运“纪念瓷版”仅限量烧制了300块。每块“纪念瓷版”不仅镌刻了唯一编号,还采用了上等樟木包框,框内精雕了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的体育标识。成为一款从内涵到形式都充分展现中国文化底蕴的奥运藏品。

“首博过去只收藏历史文物,但随着城市的变化对现代藏品的收集也非常重视。”首都博物馆馆长王武钰在接受《竞报》瓷版奥运海报捐赠时表示,《竞报》奥运“纪念瓷版”不仅具有报纸媒体的新颖和美观,更具有记载北京奥运会的历史纪念意义。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文德路藏家“叫板”省博


收藏故事

众所周知,元青花瓷瓶存世稀少,据专家估算只有300件左右,而且2/3流失海外。而在广东,一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被认为是镇馆之宝,市场估价过亿,但近日记者获悉,在广州文德路,一位广州私人藏家自称藏有两件元青花,并向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叫板”,记者特别前往一探究竟。

粤民间收藏元青花不输官方?

在广州文德路玉鸣轩,记者见到了这位收藏家李明博,在十余平方米的小店“聚友堂”内,展示着店主多年来的所藏。最令他引以为傲的是两件元青花瓷器,据他所说,堪比省博的镇馆之宝元代青花人物玉壶春瓶。

李明博告诉记者,他藏有一件元代青花狮兽缠枝花大罐,是早年从江西景德镇收藏所得,他通过熟人辗转结识了一位景德镇当地的收藏家,凭借多年的收藏眼力,从他手中重金买下这件元青花瓷器。由于市场上古瓷器造假横行,为这件元青花“验明正身”成了一件大事,为此,他几年来东奔西走,在北京经过瓷粉化验,结果和元代特征相符。

另外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孔雀梅瓶,也被专家鉴定为元代景德镇官窑所烧制,上面有明显的火石红和铁锈斑。李明博说,这件元青花是上世纪90年代从景德镇一个老人处收藏而来,被央视《寻宝》栏目专家邱小君鉴定为真品。

李明博说,他之所以要拿出两件元青花与省博的元青花“叫板”,是因为元青花十分罕见,鉴定上存在难度,他希望能吸引省内外文博专家前来“会诊”,一同鉴定哪件是真,哪件价值更高。

据相关资料记载,有记录的元青花只有几百件,而目前广东的国有单位所藏有元青花不超过10件,而广州市文物总店建立近50年也只曾拥有过3件,元青花的难得一见可见一斑。“如果这两件元青花一旦被验明正身,意味着广东民间所藏的元青花可能不会输给官方收藏。”李明博说。

30年收藏200件古代瓷器

如何能收藏到珍贵的古代瓷器?李明博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收藏历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介入收藏,一开始也买到不少假货。但30年收藏历程下来,他摸爬滚打,收藏了不下200件古代瓷器精品。

“介入收藏,一定要有"求真"的精神。”李明博回忆说,刚介入收藏的七八年里,经常花钱买到赝品,非常心疼,最后逼着自己多看书,慢慢地还开始对制瓷技术进行历史研究。

坚持收藏30年,李明博说一直没有放弃的原因是,收藏有太多悬念,其乐无穷。“收藏到一件好东西,我宁愿搂着它睡觉,一件好的文物就似乎可以说话,讲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古代的工艺、画工深藏着奥妙,耐人寻味。”

由于朋友介绍,李明博从江西一个收藏家那里买到了珍贵的清雍正年间的天球瓶,工艺精湛,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曾被专家鉴定为“广东只此一件”。李明博还通过一个四川收藏家朋友,从一位成都的水利工程师手里买到了一件清代斗彩碗,经过专家鉴定为宫廷流出的珍品。

“涉猎收藏,一要自己练就眼力,要多看书、多请教;二要广交朋友,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李明博说,自己许多收藏机会都是圈内朋友介绍所得,收藏圈内的相互切磋、探讨非常必要,最怕就是自己关起门来,孤芳自赏。

李明博说,自己曾遇到过一个深圳的地产商,自己不懂瓷器,就雇人买,花了3000多万元,结果没有一件是真的,最后请专家来估价只值30多万。“玩收藏玩到了倾家荡产很可怕。”李明博说,一般人介入收藏,一定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专家,练就火眼金睛,否则很容易马失前蹄。

“以前一直有个错误观念,民间没有好东西。”李明博说,其实不少大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李明博认为,未来几年,许多私立博物馆的文物档次会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一些国有博物馆的收藏。

家藏陶瓷


今年65岁的蔡春色走上收藏之路源于偶然。1980年,他在南安老家认识了一个古玩商,对方很慷慨地送给他砚台、笔筒、印泥盒等三件陶瓷。蔡春色感到很不好意思,就掏出120元买下了一个民国时期的花瓶。正是这个花瓶为蔡春色打开了陶瓷收藏之窗,回家后,他仔细摩挲着花瓶,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虽然当时120元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后悔,从此爱上了收藏古陶瓷。现在那个花瓶价值至少七八千元,但是蔡春色说他舍不得卖,打算留作纪念。25年来,蔡春色总共收藏了大大小小六七千件从战国到民国时期的陶瓷,大部分放在同安影视城养心殿后的南国古物世界艺术馆供游客欣赏,他家还有一个150平方米的地下室也摆满了藏品。其中光是毛主席塑像就有几十尊,最高的达2米,在国内相当罕见。蔡春色坦言,他刚刚走上收藏之路时交过不少学费,有一次他到一位古玩商家里,对方拿出一个清三代的花瓶,工艺相当精美,当时天色较暗,蔡春色来不及细看,就花几百元买下了。回到家后他拿醋一洗,才发现是仿制品。类似的经历还有不少,到底亏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蔡春色也有得意的时候,去年,他花了一千元从江西一位古玩朋友那里淘到一样奇怪的东西,看上去是两个羊头,造型与樽相似。他拿给许多专业人士鉴定,大家都惊呼从未见过,但肯定是战国时期的精品,价值无法估量。还有一次,鼓浪屿一个专门收破烂的人要卖给他一个花瓶,蔡春色一看,那花瓶是六角形的,并有镂空的花纹,明显带有民国时期的特征,便出价500元买下了,现在这件宝贝的价值至少有几千元。不过蔡春色说他不打算卖掉他的藏品,他计划再开一个古物艺术馆,让陶瓷收藏更普及,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欣赏他的藏品。收藏建议:建议收藏年代在民国之前的陶瓷,造型越独特,风格越另类者越佳。比如砚台,传统造型均为长方形,蔡春色却收藏了不少鼓形、八角形、古筝形的砚台,有的还带有抽屉,价值显然比普通砚台高得多。另外,民国后的陶瓷,如果有纪念意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值得收藏。蔡春色就曾在上海豫园买到一对花瓶,瓶上画着一枝红梅,上有喜鹊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旁边写有“民国38年”的字样,显然,那是为纪念中国解放而制的,虽说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特殊意义,价值当然高于同类产品。同样道理,文革期间的毛主席塑像之类也有很高的价值。鉴宝经验:古陶瓷年代久远,由于长时间的空气流动摩擦,外表形成包浆,手感柔润,不像新品、赝品,摸起来有刺手干涩的感觉,所以在鉴别古陶瓷时,要养成摸挲的习惯。另外,新品或赝品就算仿做出历经千年沧桑的旧色老斑,但还是掩盖不住刺眼的火光,与真品柔和的玉质感截然不同。蔡春色还有一个秘诀,就是用醋洗,真品越洗越会现出古旧面貌,而仿品则会越洗越新。收藏途径:有几个古玩市场值得一去,例如北京琉璃厂、潘家园、上海豫园、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泉州等。福州花鸟市场也可以找到一些古陶瓷。另外,厦门白鹭洲古玩市场每周五都有许多古玩小摊贩云集于此,不妨经常去逛一逛,也许会有所斩获。

故宫精美的陶瓷鸡首壶


鸡首壶是北方陶瓷的经典器形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鸡头壶瓷器造型了。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仿定窑白釉天鸡尊,清乾隆,通高24cm。故宫博物院藏。

天鸡昂首引颈,背驮撇口尊。通体白釉刻花装饰,鸡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画细腻,将雄鸡气宇轩昂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吉祥寓意。乾隆时期造办处曾制作不同质地的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掐丝珐琅天鸡尊

掐丝珐琅天鸡尊,清乾隆,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

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白釉刻花鸡冠壶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cm,足径7.4cm。

此壶扁圆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刻花叶纹。此器朴素粗犷的风格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气质。

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辽国后,将惯用的皮囊改变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故名鸡冠壶,此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华夏酒报:赏龙瓶话龙趣


龙年,在中华儿女心目中,寓意龙腾盛世,国运昌隆,幸福安康。在农历壬辰年即将来临之际,许多行业都抓住“龙”的题材,推出诸多关于“龙”的纪念品。“龙”也是酒瓶造型的传统题材,在我的“涵平屋”中,龙头瓶(壶)大大小小有几十尊,贴花烧制在瓶壁上的龙就更多了,立体龙瓶只有一尊,这座龙瓶的身、盖、座浑然一体,造型十分优美。

这尊龙瓶是山东泰山酒厂生产的“金龙王酒”,云龙戏珠瓶,容量为500毫升,陶胎外部整体镀有铜色。瓶身高20厘米,卷曲体长22厘米,呈现出一大一小两个“U”字相连接状,如果要伸直约有50厘米长,其中龙头长9厘米,头上角一长一短呈叉形,长的2.5厘米,龙眼珠凸出,嘴里噙一红色圆宝珠,直径约2厘米。长须飘逸,身子盘曲、圆滚、饱满、壮实,满蓄升腾之力,全身有龙鳞浮雕,一片一片层次谨然,背鳍竖立如马鬃,层层叠叠,从颈部一直延伸至尾端。尾上翘,仿佛随身摆动,助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力前行,身下和侧面各有2只龙爪,有蓄势飞天之态,其中一只龙掌伸向前方,仿佛在向人们打招呼:“龙年快乐吉祥!”

龙身下云烟氤氲、云团翻滚,为龙瓶底座,由大小不同的十朵飘逸的祥云组成,有腾云驾雾之势,整体构思巧妙,动感十足,线条简练流畅,做工精细,色彩古朴,造型大气雄浑,彰显了王者风范。

“龙”为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是虚构的神物。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的四脚,马的毛,鼠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龙”是一个本不存在的各种动物的混合体,由我国远古时代各部族动物图腾复合而成的,可以在陆上、水里、空中自由来去,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龙”是中华民族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团结的标志。“龙”具有着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上可腾云驾雾,下可循地入海,它无坚不摧,不可战胜,是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易经》乾卦的卦辞,表述的就是龙的精神。

随着“龙”的出现,不仅创造出“龙”字,而且以“龙”字开头创造出许多美好的词汇,如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腾虎跃、龙潭虎穴、龙腾瑞气、龙马精神等等。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被誉为龙的象征,皇帝穿的衣服称“龙袍”、皇帝坐的椅子称“龙椅”,皇帝睡的床称“龙床”,皇帝的容颜称“龙颜”,甚至皇帝发脾气也称“龙颜大怒”。到今天,已到处可看到龙的造型,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更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龙的传人》。

我收藏的陶瓷酒瓶中,有“龙”字的酒名有19种、如辽宁的“老龙口酒”、湖南的“元生真龙酒”、安徽的“龙兴御液”、江西的“龙洲曲酒”、四川的“黄龙酒”、宁夏的“夏王龙酒”、山西的“龙泉大曲”、广西的“龙城之花”、重庆的“龙凤酒”等,这些美酒让人们饮酒时,接受龙文化的熏陶,欣赏“龙”的身影。

宜兴陶瓷之青瓷鉴藏


江苏 陈凤九 肖梦龙

江苏省宜兴市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地处长江下游苏南的太湖之滨,与浙江、安徽搭界,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交通运输便利。山区盛产瓷土和竹木薪炭,为发展陶瓷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因此,得天独厚的宜兴陶瓷产业自古发达,至明清并形成自已独特产品的优势与特色,名扬四海。

宜兴陶瓷业的中心是在其南部山区和水网地带的交接点丁蜀镇一带。

宜兴的史前制陶业,根据近年来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骆驼墩、西溪遗址等出土陶器最早距今约七千年。陶器以夾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灰陶及黒皮陶,能初步地掌握窑中的烧成气氛,利用还原气氛烧成灰陶,利用闷窑渗炭法烧成黒皮陶。属于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至晚期良渚文化系列(见邹厚本主编《江苏考古五十年》,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商周时期,宜兴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吳越文化的重要内涵特征。建国六十多年來的考古实践证明,烧制原始瓷是江浙地区吳越民族的历史功绩。現已查明浙江湖州德清窑为中国“瓷之源”,商代已建龙窑大量烧造原始青瓷。吳、越国同族,“接土邻境,圵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呂氏春秋·知化篇》)並名列春秋五霸,在先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几何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为孪生姐妹,吴越地区考古发現商周窑址常見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同窑合烧,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三层湖熟文化以及浙江富盛等地多有发現这样兼烧的窑址;也有的是分窑烧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经指出:“原始瓷(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現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闵行发掘相当中原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釉和黒釉残片,有学者根据科学测试结果认为“马桥夏商样品是目前所发現的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元帆村遗址的上层和杨破窑墩、张泽乡的前港咀和寿山村上层、湖汶乡画溪河西岸、善卷乡五洞桥,以及杨巷镇附近的城头地、桥渎里和王府墩三处遗址的上层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碎片,这些遗存中可能有的就是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窑址所在,如丁蜀镇南山古窑址中发現有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等。而在江浙地区的商周吳越文化聚落遗址、城址,特别是土墩墓中出土的完整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成千上万。这里仅例举个案足見冰山之一角,如镇江博物馆1975年发掘的镇江句容浮山果园一号墩,这是一座土著吳人的家庭合葬墓,墩内共葬有16个墓,随葬品种类别为夾砂红陶炊器、泥质陶和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盛食器等。其中印纹硬陶器71件,包括坛和罐;原始青瓷器124件,器形有罐、豆、盅、盘、器盖等。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处吴国土墩墓群计有一百多个土墩(见镇江博物馆《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载《考古》1979年2期),这样的土墩墓群当地群众往往称之“百培山”,在江南地区(包括皖南)有数百处之多(见王玉国、肖梦龙主编《镇江吴文化考古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出版)。将宜兴丁蜀镇出土原始瓷的理化测试数据,与浙江的德清、肖山和绍兴出土的周代原始瓷胎、釉的化学组合对比,宜兴原始瓷器胎中的AI2O3含量与Fe2O3含量均稍高。而在釉的化学组成中,宜兴的釉中含有1.7﹪的P2O5,浙江的釉中则无此成份。再与苏南宁镇地区土墩墓中出土的周代原始瓷胎釉的测试数据相比,则与宜兴出土的相似(见蒋赞初《近年來对宜兴古陶瓷研究的新进展》,载《89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微博],1992年出版)。在宜兴张渚镇附近西渚乡的吾桥遗址曾先后出土过16艘满装陶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独木船,生动地向我们展現了当时宜兴窑陶瓷的外销繁忙情景。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苏南吳地出土的面广量大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并非全來自越国的窑场,而相当一部分应該是宜兴窑烧制、通过水路输出的商品陶瓷。原始瓷是吳越地区特产,宜兴也为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域。﹙图1、2﹚

宜兴也是烧造六朝青瓷的重要窑场。汉、六朝时期宜兴窑场大多分布在丁蜀镇之南的南山、均山一带,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计发現窑址达20余处,众多的窑址表明当时宜兴陶瓷生产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汉代窑,其主要产品是釉陶和早期青瓷,器物种类有壶、罐、罍、瓮等。

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江苏。北方长期战乱,南方比较安宁,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六朝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青釉陶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秞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瓷器的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便是在六朝时期。宜兴六朝瓷业兴盛于西晋,是和周氏家族息息相关的。西晋“平西将军”周处家族是东吳、两晋时期江南大门阀士族,“三代显贵、一门五侯”,他们不但政治上享受世袭特权,经济上则操纵着当地的农、商、手工业,周氏显赫,宜兴青瓷商品行销江南地区。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六朝窑,其产品已全属青瓷,在质量上有精有粗,精者与同期越窑产品不相上下。器物类别以日用器皿碗、钵、盆、洗、壶、罐为主,同时烧制俑、灶、水井、鸡笼、猪圈等丧葬明噐。其中不乏魂瓶、神兽尊、镂空香熏一类的精品,如宜兴西晋周处家族墓出土的青瓷器。上世纪80年代我们亦曾对宜兴六朝及唐代窑址作过考古调查(见肖梦龙《宜兴小窑墩西晋、唐窑址的调查报告》,《中国陶瓷o古陶瓷研究专辑》增刊〔7〕1982)。宜兴六朝青瓷经理化测试,釉的化学组成中CaO的含量高于浙江上虞的西晋越窑产品,而釉中Fe2O3的含量低于越窑,另外还含有1﹪左右的P2O5;而胎中的 AI2O3和Fe2O3的含量低于越窑。宜兴六朝窑的窑炉,根据目前的发現,有圆形半倒焰窑和龙窑两种。烧成温度1260±20℃。﹙图3、4﹚

唐代是宜兴窑青瓷的繁盛时期。我国瓷业生产在唐代飞跃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邢窑系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系的青瓷并驾齐驱,“邢瓷类银,越瓷类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五代宜兴境内继续用龙窑烧造青瓷,经调查其主要的烧造地点有南山西北麓的小窑墩,丁蜀镇西南的涧众窑,张渚镇归径乡的棚山和真武殿山的南北麓等。其中小窑墩始烧于唐代早期,涧众窑为中晩唐,归径窑约当唐晩五代时期。1976年南京博物院对涧众龙窑作过正式发掘(见南京博物院《宜兴涧众窑》,载《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出版﹚。唐代宜兴窑场主要烧造民间日用青瓷器,产品有碗、盏、盘、鉢、灯、壶、罐等,釉色以茶绿为主,酱色釉次之,施釉均匀,釉面光泽。其产品在江苏境内唐代遗址中常見,说明它是销路很广的民用瓷。当时国内最大的陶瓷集散地和消费市场杨州,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全国各窑口瓷片分析,据统计宜兴窑瓷片通常占出土瓷片总量的24~35﹪。宜兴窑产品属于越窑青瓷系统,虽然其质量与越窑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它以地理位置和产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南方长沙窑之外越窑青瓷的另一个竞争对手。

世博收藏陶瓷礼品堪称经典


世博收藏品种类极为丰富,从日用藏品到工艺藏品,约300多种。世博收藏品因具有较高的工艺或技术价值以及极高的纪念价值,备受藏家青睐。世博陶瓷、世博书画以及世博金银藏品、世博紫砂、世博水晶等都是热门收藏品,包含大量的经典之作。那么世博收藏品中的有哪些经典陶瓷作品呢?本文将为大家逐一介绍。

世博陶瓷藏品包括高档收藏品,高档艺术品以及世博礼品三类,不同的收藏价值与价格适合各类收藏投资者。

一、高档收藏品类。世博陶瓷藏品中的高档收藏品主要包括世博五韵瓷、世博收藏品玉树琼枝花瓶、世博高档纪念品春风玉露瓶、金玉满堂瓶世博礼品瓷器、世博礼品龙凤呈祥东方明珠花瓶共计8件收藏品。其中世博五韵瓷全套四件,分别为世博五韵瓷富贵东方花瓶发行价19800元人民币,目前收藏价23800元人民币,世博五韵瓷和谐明珠花瓶发行价19800元,目前收藏价23800元人民币,世博五韵瓷盛世东方花瓶发行价13800,目前收藏价15800元人民币,世博五韵瓷吉祥明珠花瓶发行价13800元目前收藏价15800,全套发行价67200元,目前收藏价79200元人民币。世博收藏品玉树琼枝花瓶全国统一收藏价59800元人民币。世博高档纪念品春风玉露瓶全国统一收藏价59800元人民币。金玉满堂瓶世博礼品收藏品全国统一收藏价38800元人民币。世博礼品龙凤呈祥东方明珠花瓶全国统一收藏价39800元人民币。

二、高档艺术品类。世博高档艺术品类藏品主要为中国红吉祥海宝花瓶、青花吉祥海宝花瓶、釉下五彩扁豆双禽巴拿马瓶、中国红扁豆双禽巴拿马瓶、世博收藏品春满人间花瓶共计5件。中国红吉祥海宝花瓶与青花吉祥海宝花瓶的全球统一收藏价为10380元人民币,釉下五彩扁豆双禽巴拿马瓶与中国红扁豆双禽巴拿马瓶全球统一收藏价9800元人民币。世博收藏品春满人间花瓶全球统一收藏价12800元人民币。

三、世博礼品类。世博礼品类藏品数量较多。主要有世博大国华彩瓶、宝石蓝喜迎世博玉壶春高档花瓶、世博礼品喜迎世博玉壶春高档花瓶、玉兰吐春瓶上海世博会礼品、世博会礼品海上盛世高档陶瓷花瓶、世博会礼品硕果中华高档礼品花瓶、世博礼品红福四海花瓶、世博会礼品中国红福冠中华花瓶、六宝迎福高档花瓶、六宝迎祥花瓶、中国红印象浦东花瓶、五彩水墨浦东花瓶、印象浦东水墨瓶、扁豆双禽系列四件,总计约18款花瓶,统一收藏价由980元至3680元不等。

世博会收藏品系列均为限量发行,以上介绍世博藏品均为陶瓷精品,大部分都是大师作品,其余由大师设计。世博收藏品从器型创新到工艺创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陶瓷技艺与世博主题完美融合,堪称紫砂艺术经典。

华夏酒报:梦瓶斋里的收藏梦


5000个酒瓶,全部摆在家里是什么感觉?我们开始想象,满满的一屋子,卧室床底下、架子上、厨房里、窗台上……甚至厕所里,成堆成堆的酒瓶,大的小的,千姿百态,就留下一条过路的道。

好吧!那场面想起来还蛮骇人的。其实没那么恐怖,走进黎福清老人的家庭博物馆——“梦瓶斋”,酒瓶按系列在柜子上一字排开,井然有序。

在我国酒瓶收藏界,黎福清是泰斗级人物。5000多个酒瓶的收藏已经叹为观止,更何况,他还有3000余种报纸创刊号,满满几架子文史书籍,数万个酒标,并且出了四本书。他的收藏,“玩”到了一种境界。一起来看看他和他的酒瓶经历过的那些“玩乐事件”吧!

“我晚上睡不着,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看着‘梦瓶斋’的这些酒瓶,抚摸它们,它们会一个个跳下来跟我‘说话’,然后我就会很安心地睡去。”74岁的黎福清老人开办了株洲第一个家庭博物馆——“梦瓶斋”。

黎福清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开始收藏酒瓶,后又研究酒器文化,既玩收藏又出书。出了名以后很多人就慕名而来,有酒厂老板来取经,有人来看望他顺便带酒瓶来,有亲戚朋友专门挑酒瓶作为礼物送他。他的三个收藏条件——陶瓷酒瓶、造型特殊、有文化内涵被很多人知道了,不是一般的酒瓶,还真没人送。不过也有人在背后偷偷骂他“神经病”,因为他“买椟还珠”的事情做得很多,总是把芳香四溢的美酒给别人,“破瓶”就留给自己,还傻呵呵地乐。

酒瓶的精神世界

黎福清的每一个酒瓶都是他花心血珍藏的,一个酒瓶就称得上是一个精神世界。

2001年,糖酒交易会在长沙举行,黎福清特地赶去参加。一个刺绣锦盒,内置雾光釉紫砂双耳瓷坛和紫砂酒觚,细腻温润,盒子一打开,“杏花酒,天下闻”的悠扬音乐传出来,音乐与美酒,霎时把人带到一种出世的境界,黎福清一下就被这个酒瓶迷住了。对方说是样品,不肯卖,卖了就没展示了,“磨了好久的嘴皮子。”最后,对方说,“等过一个星期闭幕会上来买吧。”

黎福清回到家里,辗转难眠,寻思着这酒瓶肯定会被别人买走。第二天又跑到长沙,继续跟对方磨,还是不肯卖。无奈之下,黎福清只好准备三走长沙。闭幕会那天,下起了滂沱大雨,电闪雷鸣,黎福清咬咬牙就去了。赶到现场时,闭幕会快结束了。一个浑身淋得落汤鸡一样的老人冲进会场,令现场的人愕然,黎福清最终抱得“美瓶”归。

“我还有自己的专用酒,是茅台镇的美酒。”黎福清得意地说。他拿给记者看,一个小巧的、土泥色的酒瓶上赫然印着“黎福清专用酒”几个大字,背面酒瓶上有红色的薄纸,上书“酒瓶书画为好友,清风明月作芳邻”。这是2008年,广州一个酒厂的老板在网上看到黎福清写的一篇关于酒器文化的文章,到“梦瓶斋”来参观,大赞其美,不由沉醉,回去之后就给老人寄来了这个瓶子,并亲自将黎福清门口的对联写下来贴在酒瓶上。

但是,不是每件藏品的获得都那么顺利。“牧童骑牛”这个酒瓶,黎福清就历经数次悲喜,找了30年才收藏到。上世纪70年代,黎福清刚开始收藏酒瓶时,北京的一个朋友说,看到这样一个瓷器酒瓶,问他要不要,要几千块钱。当时,这对黎福清来说是非常大一笔钱,他一直犹豫,几经思量,痛下心来跟朋友说“买了”,没想到邮局不给寄,怕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几经周旋,黎福清还是未能得到这个酒瓶,这一想就想了30年。

前年,黎福清又有一个朋友说,在他的朋友那里看到这个酒瓶,看能不能送给黎福清。黎福清又惊又喜,几天后却得知,朋友的朋友把酒瓶送给别人了。心情一下子又跌落了许多。

去年,有位韩先生看了黎福清写的《湖湘酒器文化》之后,如获至宝,拜访了“梦瓶斋”。黎福清说,他现在缺少“牧童骑牛”瓶,很遗憾。一天,邮局给他打电话,要他去领一个包裹。打开包裹一看,“牧童骑牛”瓶稳稳当当放在盒子里,是韩先生寄给他的一个莫大的惊喜。黎福清欢喜得不得了。

“这个酒瓶可以盛酒3斤。”牛腹是盛酒的容器,牛背上的牧童是瓶口,不像酒瓶更像工艺品,造型栩栩如生。黎福清说,他能听见牧童在说“酒家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杏花村”,而他就像是那个沽酒之人。

收藏经不起的心碎

红楼梦侍女瓶是黎福清最近收藏的,中国红的颜色。黎福清曾在北京旅游时到大观园参观,看到了红楼梦金钗酒,酒瓶上的图案精致,笔画细致,但是由于是玻璃酒瓶,黎福清不感兴趣。后来,他写信到厂家说,他们可以采用陶瓷酒瓶,这样,看起来就显得更加高雅。今年春节,厂家给他寄来两个瓷器酒瓶,有一个在邮寄过程中被打烂,黎福清很心痛,小心翼翼去“挽救”,把一块一块的瓷片粘好,有一小块瓷片始终没找到,瓶子留了个缺口。

黎福清收藏的很多瓶子都是朋友邮寄的,“每次打开盒子只要看到一堆碎了的瓷器,就好心痛。”这种情况很多,对于收藏家来说,就像痛失自己的孩子。

晚上睡觉,深更半夜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然后“砰”的一声,黎福清的心也跟着震一下,接着就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老鼠又把一件藏品打碎了。”

黎福清每天和这些酒瓶待在一起,闲暇时,捧起酒瓶,就似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闻见满屋子的酒香,诱人欲醉。黎福清说这是种精神寄托,他的瓶子从来都只买进不卖出,只要欣赏着这些形态迥异、色彩多姿的酒瓶,疲劳感瞬间消失,留下的,是一颗平静的心。 

陶瓷入门级藏家或前途无量 追大师不如藏小生


近日,香港苏富比正式对外宣布,4月8日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将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是目前估价最高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估价2亿至3亿港元。鸡缸杯是明朝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饮酒用具,以子母鸡图为主题纹饰,瓷器形状类似缸,因此得名“鸡缸杯”。“鸡缸杯”的拍卖价虽然惊人,由于古瓷数量稀少、价格高而令不少入门藏家望而却步。同时现代艺术陶瓷则因为价格相对较低、升值空间较大,而被不少藏家视为“潜力股”,随着人们的了解增多,现代名人瓷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而素有“瓷都”之誉的景德镇名人瓷更是备受追捧。不过经过近几年来的热捧、热炒,不少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价位也是动辄数十万元。近日,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广州资深现代瓷收藏家杨燕,她认为,追大师不如藏小生:“以艺术性、创新力,作为搜寻新秀的标准,是现代瓷投资的明智之举。”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

近几年来,景德镇名人瓷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翻查拍卖纪录发现,景德镇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作品,单件拍价最高已达782万元,多年来拍卖成交均价也接近百万元。而同样备受市场关注和追捧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作品,单品最高拍卖价也跃上了五百万元台阶。有16年收藏经验的资深现代瓷收藏家杨燕告诉记者:作品市价在数十万元一件的工艺美术大师“大有人在,老国大师(老一辈国家级大师)作品动辄数十万元过百万元一件,新国大师(新一代国家级大师)作品一件至少也在10万元以上。与其追大师作品,不如投资中青年工艺美术师作品。杨燕认为,陶瓷艺术在中国是不会“断代”的,是薪火相传、代代有繁荣的。“故现代、当代陶瓷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将来,现当代艺术品自然会成为古代艺术品,成为古董。所以说,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对于中青年工艺美术师作品的选择与投资,杨燕认为重在艺术性和创新力。“我更热衷选择初具艺术风格,别具个性的中青年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我认为,目前市价几千至几万元的市高工、省高工、省大师作品更具升值潜力。”据了解,杨燕除了王锡良、张松茂、陆如、朱辉球等新旧国大师的作品外,更乐于去搜寻中青年“潜力股”,其中,陶然(原名:苗秀清)、王满金、袁少辉、翟荣伟等新秀,就是她非常看好的年轻艺术家。“以最为年轻的翟荣伟为例,他将传统绘画与‘窑变’相结合,创作出唯美斑斓而气韵生动的画面,独具风格。”杨燕如是说。谁会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陶艺家,时间说了算杨燕与记者分享她的收藏经验时,还特别提到了用心创作的问题:“职称、荣誉称号并非不重要,但一定不是最重要。作者是否用心做艺术,作品是否具灵气,最为重要!”杨燕解释:“市级职称分为初、中、高,省级职称也分为初、中、高,再上的就是省大师,最后是国大师,每两年申报一次。所以说,拿职称,拿荣誉称号的机会很多,只要有天赋、有灵气,有‘真材实料’,用心做艺术,职称完全不是问题,一定会有的。”以景德镇名人瓷为例,现时市高工的作品市场价位一般在数千元至一万余元,省高工的作品价位则在1万~2万元,省大师作品价位约为数万元。对艺术怀着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有真本事,有追求的艺术家方为好艺术家,其用心创作的作品方为好作品。当代艺术陶瓷泰斗王锡良曾自赋诗:坡上青松坡下枫,坡上青翠坡下红,红极一时终褪去,还是本色四时同。讲的就是这种对艺术怀着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所以谁会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陶艺家,只有时间说了算。记者徐毅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