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白银平川区借助陶瓷文化节揽金12亿

白银平川区借助陶瓷文化节揽金12亿

陶瓷文化 金陶瓷砖 金意陶瓷砖

2021-04-13

陶瓷文化。

8月20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圆满落下帷幕。借助此次节会,平川区共签约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资金达到12.1亿元,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悉,本次峰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甘肃省白银市政府主办,白银市平川区政府承办,以“承接转移、合作共赢”为主题。期间,国内陶瓷行业主要领导、专家和企业家汇聚一堂,进行了中国陶瓷发展趋势、西北陶瓷市场分析、陶瓷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当前经济形势对陶瓷产业的影响等四场报告会,为科学制定陶瓷产业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移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也为平川打造“西部陶都”给予了智力支持。

在此次节会上,平川区依托境内蕴含40亿吨各类陶土以及水、电、煤、土地、交通等优势,成功与来自佛山、沈阳、白银等地企业家签约9个陶瓷转移或扩建项目,其中建材类项目7个,签约资金10.5亿元,卫浴类项目1个,签约资金1.5亿元,陶土开发类项目1个,签约资金1000万元。

据平川区委书记陈其银介绍,签约项目建成后,可年产3600万平方米抛光砖,1100万平方米仿古砖,3000万平方米墙地砖,是目前平川墙地砖生产能力的4倍。同时,休闲卫浴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填补平川陶瓷卫浴产品的空白。“再加上目前拥有的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的大部分市场,这将为平川打造‘西部陶都’奠定良好基础”。

陈其银说,平川将以举办西部陶瓷峰会为契机,不断推进平川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全力建设中国西部陶都。为此,平川也将加快建设7平方公里的专业陶瓷工业园,并以此为平台,充分发挥平川地处兰州、银川、西宁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且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吸引东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需求的陶瓷企业在平川落户,建立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陶瓷产业集群。

陈其银表示,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平川陶瓷工业园将引进30至5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同时,配套引进陶瓷机械生产企业、扩大陶瓷建材物流渠道,为将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承接转移基地和物流基地夯实基础。

另悉,在此次峰会上,平川区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了“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白银市平川区组团考察淄川区陶瓷重点企业


在第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9月3日白银市平川区党政考察团专程前往"江北瓷都"--淄博市淄川区实地考察了有关开发区和重点企业。

据了解,2000年9月平川区政府和淄川区政府在互访的基础上,缔结为友好区。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乡,山东省30个经济强区县之一。总面积1000.61平方公里,人口67.35万。淄川区陶瓷、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和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68.85%,色织布生产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产量居全国第三,被誉为"江北瓷都"。该区淄博建筑陶瓷工业园是山东省唯一以陶瓷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济园区,已入驻新加坡亚细亚、广东东鹏等企业130余家,年生产建筑陶瓷2.6亿平方米,成为江北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平川区党政代表团一行在淄川区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实地参观了中国财富陶瓷建材城、山东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淄博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淄川经济开发区和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淄川区的基本情况和陶瓷、纺织服装及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并与淄川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力求互补、增进友谊、共谋发展进行了座谈。

第四届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8月23将在白银市平川区举行


8月23—24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将在白银市平川区举行。

本届陶瓷节会以“多彩丝路•陶醉平川”为主题,旨在弘扬丝路陶瓷文化,推动陶瓷产业融合发展,搭建陶瓷文化交流平台,为平川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新动能。活动期间将举办高峰论坛、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会议、院地合作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陶艺作品展出和拍卖等活动,宣传推介磁窑文化遗址研究、保护、开发与陶瓷文化创意园建设、陶瓷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开展陶瓷艺术家平川采风交流,举办平川中小学生陶艺创作大赛、“多彩丝路•陶醉平川”主题诗歌大赛、“多彩丝路•陶醉平川”主题文艺演出,考察陶瓷资源、陶瓷企业和园区。

据悉,平川区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西部陶瓷峰会暨陶瓷文化节,确立了建设中国西部陶瓷产业基地和“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在全国陶瓷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该区在积极推动陶瓷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建成了综合性陶瓷建材交易市场,成立了陶瓷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建设陶瓷工业园区和陶瓷文化创意园,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西部陶都”集聚了新动能。(赵宗幸)

平川区筹办全国节会加快陶瓷产业发展


随着8月19日的临近,以“承接转移、合作共赢”为节会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进入倒计时。今年,平川区再次承办全国性陶瓷节会,将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为平川陶瓷产业发展给了一个“支点”。在“十二五”末,平川将建设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承接转移基地和物流基地,确立平川西部陶都的地位。

依托传统改造提升

陶瓷产业是平川最为古老的传统制造业,有着千年制陶历史,享有“西北陶瓷工业城”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末,平川区一度兴盛的陶瓷业跌入了发展的萧条期。进入21世纪,平川区把陶瓷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首选产业。从创新体制入手,对原有国营陶瓷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走民营化的路子。2002年6月,将已破产的原白银墙地砖厂整体拍卖给民营企业四川新乐雅陶瓷有限公司经营。四川新乐雅陶瓷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三条地砖生产线,年产值8000万元。盈耀、盈胜陶瓷厂通过产权改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陇烨陶瓷由企业改制再到民资收购,产品达60多个品种,年产值5000多万元。温州客商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白银华顺陶瓷有限公司,创造了当年投资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的“平川速度”。2009年,投资5000多万元的华顺陶瓷三期建成投产,日生产高档地砖10000多平方米,填补了西北地区生产高档地砖的空白。

挖掘优势定位西部

平川具有发展陶瓷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境内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与瓷都景德镇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原材料枯竭相比,陶瓷产业在平川区虽然已经有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所拥有的储备原材料充足。这也是平川区能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平川广东佛山市陶瓷学会专家对平川区陶瓷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后,认定平川区陶瓷资源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常见的各种产品类型的生产需求。而平川煤电产业为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同时,由于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为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从全国来看,华南、华北、西南地区都已形成具有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而整个西北地区目前还未形成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40亿吨的陶土储量,原料以及人才区位优势让平川成为西部陶瓷建材基地首选之地。

全国节会“给力”陶都

2009年,平川区经过科学论证,提出要全力打造西部陶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准确定位陶瓷产业发展方向,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多个,签约项目资金6亿余元。当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集中整合区内外陶瓷建材资源形成规模,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专业完善的配套服务。华顺陶瓷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第三期工程,建成西北第一条高档地砖生产线。陶瓷节会后签约引进两家陶瓷企业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地民营企业投资1亿余元,建设白银泰瑞陶瓷有限公司,山东客商投资8380万元,建设白银山川陶瓷有限公司。

2010年,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又把建设中国西部陶都确立为区上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规划建设陶瓷建材工业园,集中培育发展陶瓷建材产业。随着第二届陶瓷节会的召开和“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命名,西部陶都的目标渐行渐近。在“十二五”时期,力争引进30—5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平方米,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将平川建设成为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产业基地,确立平川西部陶都的地位。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大产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2亿多增长到了现在的近5亿元。

平川区:勇攀西部陶瓷产业发展高峰


千年磁窑薪火传承,优质丰富的陶瓷原料,聪慧杰出的艺术家和能工巧匠,西北第一条高档抛光砖生产线,西部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艺术瓷“陇瓷”跻身“中国名瓷”,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设立甘肃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面向全国征集“丝绸之路”主题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作品,拍摄微电影《丝路陶都情》……

平川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重大布局,勇担转型跨越的重任,勇攀陶瓷产业发展的高峰,迈出了转型升级、打造“西部陶都”的坚实脚步。

陶瓷重镇美名扬陶瓷产业是平川区最为古老的传统产业,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平川区境内就开始烧制陶瓷。唐宋以后,陶瓷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明清以来,磁窑逐步形成声闻西北的陶瓷生产经销中心。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境内陶瓷厂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鼎盛时期有8个分厂,3000多职工,总资产达1.5亿元。陶瓷企业生产的“格威”牌产品畅销西北五省区,设计生产的汉马镂金酒具、茶具、文具荣获全国旅游纪念品、内销工艺品优秀设计奖,反弹琵琶茶具荣获甘肃轻工产品百花奖设计二等奖。世界级民间艺术大师阮文辉先生曾在平川陶瓷企业体验生活,设计的铁锈红陶瓷葫芦,艺术价值极高。区内的陶瓷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陶瓷市场空前活跃,享有“西北陶瓷工业城”的美誉。

创新突破活力增

上世纪90年代末,区内陶瓷企业投资主体单一、机制不活、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矛盾凸显,企业相继停产,上亿元的厂房和设备几近闲置,职工就业困难,一度兴盛的平川陶瓷业跌入了发展的萧条期。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立足区情,发挥陶土资源富集的优势,把发展陶瓷产业作为平川的支柱产业之一,集中精力,攻坚破难,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改造,新乐雅、华顺、陇烨、盈胜、盈耀等五家陶瓷企业已初具规模。新乐雅陶瓷有限公司在收购原靖远陶瓷厂分厂的基础上建立,公司拥有两条陶瓷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地板转、内墙砖500万平方米,产品销往省内外,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温州客商投资新建的华顺陶瓷有限公司,拥有三条生产线,以生产中档墙地砖为主,率先建成西北第一条年产350万平方米高档抛光砖生产线。陇烨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在原靖远陶瓷厂改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拥有较为先进的大型窑炉3条,生产设备80多套,主要产品涵盖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艺术瓷、园林瓷和仿古彩陶等6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格乐威”为品牌的系列产品,年产日用陶瓷18万件。该公司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功开发了三足罐、底盆、细颈壶、瓶、碗、瓮、杯、罐等系列艺术品。新开发的仿古彩陶、艺术陶瓷在东南沿海城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以日用粗瓷生产为主的盈胜陶瓷有限公司和盈耀陶瓷有限公司年产日用陶瓷30万件以上。目前,平川区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市场。山东客商投资2亿元兴建的国泰陶瓷建材城,为陶瓷产业发展搭建了物流平台。

转型升级再出发

平川区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陶瓷文化节,邀请国内陶瓷行业专家对平川陶瓷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确立了把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瓷产业基地和“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船再次启航。该区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力,着力构建陶瓷产业承载、行业管理、技术创新、企业融资、信息服务、人力资源、项目招商、市场物流等八大支撑体系,着力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全面提升承接陶瓷产业转移能力。近年来引进建设了山川、泰瑞等陶瓷企业,建成国泰陶瓷建材城,2011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在全国陶瓷产业布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012年成立平川陶瓷研究中心,内设综合部、研发部、质检部、培训部4个职能部门,并依托省内工艺美术大师和色釉料工程师成立了制陶工作室,为研究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陇烨陶瓷在艺术陶瓷领域的领军作用,以张明国为代表的平川制陶工艺传承人开拓创新,生产开发出仿古彩陶、高档陇瓷等艺术陶瓷产品,突出体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神韵,企业涌现出张明国、车亚彬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陇烨陶瓷有限公司选送的仿古彩陶作品荣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工艺美术陶瓷作品“黄山云起”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优秀奖。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步伐,以白银陇烨陶瓷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陶瓷研究中心为支撑,着力打造艺术陶瓷创意园。目前,该创意区有高档文化艺术陶瓷生产线1条,建设陶瓷综合展馆1座。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步伐,在平川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陶瓷工业园,着力推进陶瓷企业出城入园,依托陶瓷峰会、兰洽会、广交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引进一批资源节约型、产业带动型、规模效益型的重大陶瓷项目入驻园区。

白银新乐雅陶瓷率先出城入驻陶瓷工业园,建成了600多米长国内最先进的陶瓷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年产800万平方米抛光砖和10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内墙砖,企业获得了二次发展的空间,产业水平和效益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在煤炭工业学校开设了陶瓷技术专业课程,专门培训陶瓷行业各类技术人才;建立陶瓷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工艺美术大师补助制度,为平川陶瓷产业发展储备了光明的未来。面向全国知名陶瓷艺术家征集“丝绸之路”主题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作品,举办“丝路”主题陶艺展及甘肃籍陶艺家作品回家展,拍摄悠久陶瓷文化与唯美爱情故事交融的微电影《丝路陶都情》,在平川设立我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川区阔步走上自主创新、占据行业制高点的转型升级之路。

首届中国西部(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八月举行


8月2日,国泰陶瓷建材城市场运作新闻发布会在平川区会展中心举行。

陶瓷产业是平川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打造“西部陶都”,全力以赴做大做强陶瓷产业,8月19日至20日,首届中国西部(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将在平川举办。这次节会将以“开放、开发、合作、共赢”为主题,期间将举办陶瓷峰会开幕式、中国·平川陶瓷研究院揭牌仪式、项目签约仪式、陶瓷峰会论坛、新闻发布会、平川陶瓷建材与陶艺品展销、白银文化旅游产品展销、中国陶瓷行业名牌颁证暨平川陶瓷文化节歌舞晚会等系列活动。届时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全国知名陶瓷研究专家,各陶瓷产会、协会代表、陶瓷行业企业家,新闻媒体共200多人参会。这次节会是西北地区首次举办大规模、高水平的陶瓷盛会,既是弘扬地区陶瓷历史文化、发展壮大地方陶瓷产业、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平川陶瓷“问鼎”西部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国泰陶瓷建材城项目的建设运行,为平川区的经济转型、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项目位于平川区中区经济开发区陶瓷工业园内,项目占地203亩,总投资2亿元,是平川发展陶瓷经济服务业的第一个规范化运营载体,该区积极将该项目打造成中国西部重要的陶瓷建材物流基地,为促进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平川城市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平川区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阔步“西部陶都”


近日,正在实施“西部陶都”发展战略的平川区再传佳音:在八月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上,平川将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称号,同时7平方公里的专业陶瓷工业园也即将开工建设。这预示着平川陶瓷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平川区将通过精心打造陶瓷产业集群,把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都”,成为特色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并最终成为甘肃省产业发展的高地。

承接转移大力发展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平川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平川区本身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宋代这里就是西部著名的磁窑产地,建国后平川成为西北陶瓷重镇,虽然上世纪90年代大多国有陶瓷企业破产重组,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集聚,主要集中在墙地砖、卫生洁具等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拥有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总产值近5亿元,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大部分市场。

当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容量的缩小,陶瓷产业北移与西进的转移态势十分明显。在这样的发展机遇面前,平川充分发挥自己地处兰州、银川、西宁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且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宣传自己具有的市场、资本和资源的优势集群要素,主动承接转移合作共赢,吸引东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需求的陶瓷企业在平川落户,建立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

依托优势全力推进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

平川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在西北具有独特的陶土资源优势。经广东佛山市陶瓷研究院综合评估认定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常见的各种产品类型的生产需求。同时平川煤电产业为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加之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为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而且整个西北地区目前还未形成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平川的陶土、能源、人才和区位优势让平川成为西部陶瓷产业集群的首选之地。

同时,平川区具有独特的产业专业化条件、工商业传统,依靠民间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并在内生性民间资本积累的推动下,和相对甘肃其他地区体制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发展具备西北民族文化特色的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产业集群。

合作共赢潜心打造科技资源型产业集群

平川的陶土资源中,全国日渐稀少的紫砂土储量15亿吨以上,有“万土之王”美誉的凹凸棒土10亿吨以上,目前这些资源大多未被开发或处于低附加值开发阶段。为了高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开发适合平川资源特点的特种工业陶瓷,平川区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了院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产学研合作政府专项基金,利用高校、研究院所在陶瓷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依据平川区陶土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具有平川特色的特种陶瓷产业。同时成立了平川陶瓷研究院和陶土资源开发公司,为实现陶土资源合理规范有序开采,为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强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各主产区陶瓷研究院所的技术信息交流,发挥陶瓷研究院研发、人才、技术支撑平台作用,为平川陶瓷企业发展服务。力争围绕这些科研资源集聚和发展一定数量的特种工业陶瓷企业,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特种陶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平川区筹办全国性节会助推陶瓷产业发展


今年,平川区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审视区情和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陶瓷产业,举办全国性陶瓷节会,助推平川陶瓷产业快速腾飞,打造中国西部陶都和西部陶瓷物流基地。

加快城市转型强势“问鼎”西部

平川区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引大项目、建大园区、兴大产业、育大品牌”的思路和气魄,规划占地2000亩的陶瓷工业园,在实现“四通一平”的基础上,确定为“无费园”,进一步加大陶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西部陶都”、“西部陶瓷建材基地”。积极开展登门招商、节会招商,每两年举办一次陶瓷节会,利用节会效应,加快平川发展。同步注重引进培养人才,成立平川陶瓷研究院,依托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开设陶瓷专业,培养陶瓷专业人才。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20至30条生产线,墙地砖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今年引进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为陶瓷产业发展配套了物流环节。

专家“把脉问诊”科学合理定位

近年来,平川区立足区情,发挥陶土资源富集的优势,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区中小型陶瓷生产企业达到13家,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

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陶瓷产业,平川区乘势而上,筹办中国西部(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确定了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并被白银市列为重点培育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积极关注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参与主办陶瓷节会,邀请全国著名陶瓷研究专家全面阐述西部陶瓷发展,定位平川陶瓷产业发展方向,搭建平川陶瓷研发、人才、技术支撑平台,助推平川陶瓷产业“问鼎”西部,让煤电陶三大支柱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平川区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近年来,平川区大力实施陶瓷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撬动区内民间资本参与陶瓷产业开发,盘活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区内陶瓷产业的扩充和技术进步。新乐雅陶瓷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三条地砖生产线,年产值8000万元。盈耀、盈胜陶瓷厂通过产权改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陇烨陶瓷由企业改制再到民资收购,产品达60多个品种,年产值5000多万元。温州客商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白银华顺陶瓷有限公司,创造了当年投资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的“平川速度”。2009年,投资5000多万元的华顺陶瓷三期建成投产,日生产高档地砖10000余平方米,填补了西北地区生产高档地砖的空白。

众多民营陶瓷企业快速发展,平川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陶瓷大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带动关联产业蓬勃发展,从事陶瓷运输、销售等个体工商户达3000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

白银市进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将陶瓷产业作为全市培育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平川发展带来了机遇。平川区乘势而上,提出了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近期将通过举办陶瓷节会,邀请专家定位平川陶瓷产业发展方向,搭建平川陶瓷研发、人才、技术支撑平台,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对外宣传推介平川,提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商机。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一)着力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平川陶瓷建材工业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理顺陶瓷园管理体制,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20-30条生产线,墙地砖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加快白银市八大支柱产业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国泰陶瓷建材城建设步伐,加大对新乐雅、华顺、陇烨等骨干陶瓷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途径,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发展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形成几个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向集群化园区化发展。

(二)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陇烨、新乐雅、华顺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在保证中低档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中高档产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功能性产品的研究,促进资源、原材料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产品系列化、品种多样化、市场多元化、效益最大化。

(三)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技术工艺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新乐雅、华顺、陇烨等骨干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平川陶瓷研究院这一平台,加强研发、合作和交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引进技术项目时,捆绑式引进人才。依托甘肃省煤炭职工学校,开设陶瓷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

(四)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培育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更新设计观念,在配套、器型、花面设计、包装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立有平川陶瓷文化特色的陶瓷品牌。重视营销能力的培养,建立集销售、宣传、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营销网络,大力培育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进一步高起点规划建设平川经济开发区,尽快配套完善物流、信息和生活服务设施,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升城市承载产业服务功能和集聚人气、商气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为客商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与淄博、佛山、景德镇、夹江、宜兴等陶瓷发达地区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力推进会展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和自主招商。严格落实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优化政务环境,争取更多的企业入驻平川,推动陶瓷产业快速发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白银平川区借助陶瓷文化节揽金12亿》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白银平川区借助陶瓷文化节揽金12亿》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