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

“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古代瓷器收藏 什么是瓷砖

2021-04-15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被网友称为“奇葩博物馆”,舆论很有一副发现博物馆领域“新大陆”的架势,有网友在评论中说“笑倒在地”,也有网友说“当笑话也看不下去”。但实际上,在国内,这样的“奇葩博物馆”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每看到一家“奇葩博物馆”都要笑倒,估计到最后根本就爬不起来了。

新闻中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的普遍乱象。

这第一乱就是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乱。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曾直言,各地民营博物馆越建越多,里面不少东西却是假的,“我去中国大陆南方,参观了几家民营博物馆,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对,其中一家博物馆上下两层摆的全是假货。”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纯古代艺术品类的民营博物馆里,特别是书画、陶瓷、玉器等门类,往往是赝品集中的“重灾区”。(2012年11月29日《中国商报》,下文有关资料、数据也来自《中国商报》))

第二乱是发展乱。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中国的民营博物馆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已达400余家,占到博物馆注册总量的13%。在民营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有些人建馆心态特别急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举例说:“有人刚参加完一个慈善晚宴买了一幅画,就跟我说,要建一个博物馆,我建议就叫‘一张画博物馆’。”某些民营企业家急于为自己藏品建馆的动机“不纯”。一位媒体人士透露,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些人“瞅准时机”,表面是建设民营博物馆,实则有圈地之嫌。所以,“博物馆藏品的质量如何,并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能圈多大的地才是关键。”

第三乱是收藏途径乱。拍卖会、文物商店、收藏市场、藏友转让、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前民营博物馆入藏的通行方式。其中,个人从古玩艺术品市场“淘宝”最为常见。由于藏品市场鱼龙混在,收藏者们可以信赖的鉴定专家队伍水平又不容乐观,再加上收藏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于收藏文化认识千差万别,不少“淘”来的藏品难免良莠不齐多奇葩。

第四乱是监管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10%左右的民营博物馆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政府对设立民营博物馆的审批门槛高,有多达九成的民营博物馆无法登记,无人监管。而依照《博物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因此,民营博物馆的“赝品”应该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就被文物行政部门给予验明正身,出现了“假货展览”的现象应属于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而且,目前在我国很多民营博物馆是收取门票以及参观费用的,若是欣赏者饱览的是一件件赝品,甚至是虚构出来的文物,此时的博物馆经营者就已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开博物馆不是开杂货铺,不是炫富,而是传承历史文明,展示文化。对于民营博物馆的诸多乱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体制性反思和整肃。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


衡水湖畔古陶瓷博物馆“冀宝斋”开馆

7月21日上午,在美丽的衡水湖南岸,由冀州市二铺村兴建、投资5400万元、占地60亩、以古陶瓷为主的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冀宝斋”开馆迎客。不仅收藏专定、学者,刚从地里劳作归来的农民们纷纷前来参观。

冀州市二铺村是衡水市的第一个小康村,原国家领导人王任重、杨成武等先后到二铺村视察并题词嘉勉。富而思文。“冀宝斋”之动意缘于1983年开发旅游业挖方垫土,在地下7米深处发现大量上至汉唐下迄明清的历代陶瓷残片。面对文化遗存,以王宗泉为首和二铺村领导班子深感民族文化之渊远流长、积淀厚重。为了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经反复论证后,决定筹建古瓷博物馆并收集藏品,定馆名为“冀宝斋”,取所处省、县(现为市)同含“冀”字而意蕴希望。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近30年来,王宗泉驱车北上南下,东行沿海,西出玉门,九赴瓷都,尽览各大博物馆和私家收藏馆。初时良莠并蓄,继之从好中择优,后则优中求精,精中选珍,过手数10万件而获馆藏近4万件。2005年,王宗泉被中国文物学会吸收为理事。2006年,王宗泉应邀作为主持人之一,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元代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

“冀宝斋”博物馆从2007年11月奠基到今年6月竣工并布展,前后经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馆内设12个展厅,展出藏品2218件,其中8个瓷器展厅,2个书画展厅,1个青铜器、金银器展厅,1个唐三彩、玉器展厅。展品的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琳琅满目,异彩纷呈。馆内唐、宋、元、明、清的瓷器精品令人赏心阅目。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唐宋及唐宋以前的青花和彩瓷,搭建一个平台,供人们鉴评和研究,以探明究竟,求得谜解。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开馆第一天,“冀宝斋”博物馆热闹非凡,专家、学者们鉴赏着艺术品的丰富蕴涵,老农民们则对着漂亮的瓷器的七彩纷呈、形态各异啧啧称奇。“冀宝斋”已成为衡水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个人博物馆式的收藏赏玩法


个人博物馆式的收藏赏玩法

高级阶段古陶瓷收藏性的赏玩法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也可称之为个人博物馆式的收藏赏玩法。

不少小城镇的古陶瓷收藏名家大多从本地域窑口的古陶瓷收藏开始起步;不少都市的古陶瓷收藏名流,大多从单一性的收藏专题出发,并过渡到专题性的历代各大窑口古陶瓷收藏。

当然从初期收藏到中期收藏,完成这种收藏转换比较容易,如有收藏大家指点,收藏家个人较有眼力,稍有财力,稍有胆力,都能保成功。

但是假如想从收藏中级阶段,再进入到收藏高级阶段,收藏家个人没有奇特的眼力,雄厚的财力,超凡的胆力,文博圈内没有一批文人文博学者,收藏圈内没有一批古玩收藏行家鼎力相助,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

新世纪后当代收藏圈内,如想举出一个已进入古陶瓷收藏高级阶段的古陶瓷收藏大家非常困难。因为笔者所说的已进入古陶瓷收藏高级阶段并获得收藏界公认的标准只有两条:其一、已创办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人或私营古陶瓷收藏博物馆;其二、古陶瓷收藏馆内已收藏展出了历代各大窑口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标准器。

其实,在古今收藏界,中国还没有出现过一位真正杰出的古陶瓷收藏大家。比如当代收藏家中,数马未都创办的民办观复博物馆名气最大,其博物馆内的古陶瓷馆,虽按照正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展示了众多古陶瓷收藏品。但史前彩陶一块,还是没有特别精彩的藏品;高古陶瓷也没有特别珍贵的藏品,且各地大窑口代表性的标准器还不够多……

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赏玩法,即博物馆式的历代各窑口古陶瓷标准器收藏赏玩法,可以说是古陶瓷收藏界最传统、最正宗,最具历史文化价值、最具收藏境界的古陶瓷收藏赏玩法,也是企业家型的古陶瓷收藏者走向古陶瓷收藏大家的金光大道。

虽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陶瓷收藏大家,对绝大多数古陶瓷收藏者来讲仅仅是一个梦想。但有梦想就会有蓝图,有蓝图就会有追求,就会加倍努力,就会多少成就自己的收藏事业。

比如我们可以先从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碎片玩起,继而收藏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残损件,再进一步收藏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普通件。至于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完整典型器,可遇不可求,见到一件觅到一件,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去伪存真,去糟取精,三十年、五十年后也必然会做出大大小小的收藏成果。

当代中国至少有数百万名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但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中国古陶瓷史赏玩法,没有找到中国古陶瓷最传统、最正宗,最具历史文化收藏价值的收藏赏玩法,故约有百分之七十以上者半途进来,半程退出,自生自灭。

可能另有百分之十者跨入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遵循本地域窑口釉水器型品种古陶瓷收藏性的赏玩法,并举办了个人藏品展后,成为当地城镇古陶瓷收藏名人;可能另有百分之十者跨入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遵循单一性的某一窑口釉水器型品种古陶瓷收藏性的赏玩法,并举办个人藏品展及著书立说后成为当地都市古陶瓷收藏名家;可能另有百分之十者跨入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遵循专题性的历代各窑口釉水器型品种古陶瓷收藏性赏玩法,并举办个人藏品展及著书立说后,成为当地及全国古陶瓷收藏名流。

至于从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跨入古陶瓷收藏高级阶段,遵循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即个人博物馆式的收藏赏玩法之古陶瓷收藏文化的痴迷追求者,人数更少,可能只有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他们的收藏目标更大,收藏境界更高,收藏过程更艰难,收藏道路更广阔,收藏蓝图更璀璨……

但是更多的是局限于收藏家个人的眼力、财力、胆力,他们梦想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古陶瓷起源发展史概念的,且展出都是历代各窑口标准器的个人古陶瓷收藏博物馆,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组织全国各地的民间古陶瓷收藏家,以捐赠展出的方式,以“PK”选展的方式选出两三百件历代名窑的标准器国宝级藏品,创办一家全国性的民间古陶瓷收藏博物馆。记者以为:集全国各地民间古陶瓷收藏家之力联合创办的中国民间古陶瓷博物馆应该可以与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出的藏品、上海博物馆陶瓷馆等展出的藏品媲美,全国官方文博界与全国民间收藏界从来没有联合起来举办过类似的“义演”性质的“义展”,主要原因是不少官方文博权威学者专家对“藏宝于民”的理念还缺乏深刻的认知,对民间收藏因种种原因还怀有深刻的偏见。

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是古陶瓷最正统的收藏赏玩法。还是想忠告众多仍然处于初级收藏阶段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已处于中级收藏阶段的古陶瓷收藏家,尤其是那些已花费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资金,仍找不到“北”、找不准古陶瓷收藏准确方向的企业家型的古陶瓷收藏人:唯有系统学习研究中国古陶瓷起源史、发展史,沿着中国古陶瓷收藏发展的文化轨迹,潜心用心寻觅历代各窑口藏品,就会有一个标准器的收藏灯塔在召唤你。你会为此乐此不疲奋力寻求,你会感受到收藏古陶瓷器物的持久的快乐。

在古陶瓷收藏的岁月里,纵然是一代收藏名流,“走眼”的事件每天可能都会发生,“捡漏”的机会每天也都可能出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我们找到一条最有历史文化收藏价值,最有投资赏玩增值价值的古陶瓷收藏之金光大道:即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收藏历代大窑口标准器,其收藏赏玩法参考图录可以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故宫陶瓷精华》一书,作为参考图录,再以中国古陶瓷史为线索扩展之,那么再按照《故宫陶瓷精华》图录进行收藏,我们古陶瓷收藏人生就像天天沐浴着金色阳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金印,会金色地写入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史。

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开馆


7月1日上午,在热烈庆祝建党82周年之际,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举办的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领导列确、向巴平措、杨传堂、李立国为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剪彩;布穷、徐明阳、多吉、马泽碧、尧西·旺堆、顿珠出席开馆仪式。西藏博物馆馆藏明清瓷器约有2000余件,是明、清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赏赐品,集中收藏的品种全、品质高,在国内省级博物馆中是堪称丰富的。此次开馆展示的100余件精品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历史文化特征鲜明,其中有些是藏族地区传统器物造型、纹饰与内地悠久的制瓷工艺完美结合,体现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关怀,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及研究汉藏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在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说,文物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既真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又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源远流长、互相交流、互相融汇、共同发展的悠久历史。她既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再生的精神文化财富,又从一个侧面充分印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博物馆此次展示的上百件明清瓷器精品,不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而且闪耀着各族人民相濡以沫、血浓于水的光辉历史。明清瓷器精品馆的开馆,不仅从一个方面丰富了西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展示。他说,西藏是全国文物大省区之一,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按照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基础的思想,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保护好文物、认真研究好文物、积极利用好文物,使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在西藏实现“一加强、两促进”三大任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开馆仪式之后,列确、向巴平措、杨传堂、李立国、布穷、徐明阳、多吉、马泽碧、尼玛次仁、尧西·旺堆、顿珠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西藏博物馆负责人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西藏博物馆明清瓷器精品馆。区党委办公厅、武警西藏总队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开馆仪式。

上海博物馆修复青龙镇陶瓷


近日,美银美林宣布通过“全球艺术保护项目”赞助上海博物馆修复10件青龙镇陶瓷文物。这是继去年成功修复2000多件历史青铜器“交龙纹鉴”后,双方连续第2年携手保护中国的历史文物。

“美银美林得以在中国成功运营30多年,一直有赖于中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的支持,”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黄晓光表示,美银美林将保护中国文物视为其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文化繁荣和后代教育做出贡献。

据介绍,这批修复的陶瓷出土于唐宋重镇--青龙镇,今位于上海青浦区青龙村。这些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唐代,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不过,在出土的文物当中,不少罕见的珍品受到明显的损害,如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

“这批出土的陶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在美银美林支持下,我们能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完成修复,恢复青龙镇陶瓷的原始面貌。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上海博物馆陶瓷修复师卜卫民指出,该10件文物的修复难度较大。首先,器物破损严重甚至伴有缺损;其次,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而且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增加了修复的难度。此外,由于瓷器釉色变化丰富,要使修复部分达到原器物釉层相同的质感、光感和色感都是一大挑战。

“在外国,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文物修复范畴,但上海博物馆仍未采取该项技术。”卜卫民坦言,上海博物馆缺定充裕的资金来进行研究开发,运用新的技术来修复文物。

据了解,文物修复的工作即将展开,需时一年半。其中,约3至4件的文物将在明年中旬修复完毕,并于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

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新带来市场


在日前开幕的江西省全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营销暨展示博览会上,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馆长、高级陶瓷美术师李胜利展示了自己刚刚研发制作的“龙凤呈祥”新婚纪念餐具。

这套红釉餐具上用本金手绘出经典的龙凤图案,看起来貌似传统的高级陶瓷餐具,但事实上,汤勺、筷子都创新性地采用了“吊烧”工艺,更为精致。

在博览会上,一件“仿清乾隆粉彩黄地扒花缠枝花梅瓶”格外吸引眼球。据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刘静介绍,这件作品的真品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景德镇皇窑的精品之一。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每年限量烧制300件仿制品,全部被普通藏家和艺术品收藏公司买走。今年,他们又将中国十二生肖的图案与“清乾隆粉彩黄地扒花缠枝花梅瓶”的花色融合起来,烧制了“黄地粉彩十二生肖灯笼瓶”,大受藏家欢迎。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景德镇市各个陶瓷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对外交流工作的增多,以及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民众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也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天津博物馆历代陶瓷陶器阐述


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当中,瓷器是重要的一类。经过六十年来的收集,馆藏瓷器达到5000余件,主要来自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财政局多次拨交;天津市文物公司移交和价拨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北京故宫、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移交的各个窑口的瓷器;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天津、北京购买的大量瓷器,尤以在北京韵古斋、宝聚斋、悦雅斋、懋隆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购买的瓷器最精,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也最高。这不能不感谢天津博物馆韩慎先、李济才、乔凤林、徐静修、张玉衡等诸位老先生作出的贡献。

天津博物馆藏瓷器中还包括一些爱国人士的捐赠,如何启君捐赠的清乾隆款豆青釉鼓式罐,韩谨华先生捐赠的清雍正官窑青花松竹梅纹碗,吴颂平先生捐赠的清雍正款粉青釉印花寿字纹渣斗,杨健菴先生捐赠的民国居仁堂制款粉彩仙人祝寿图瓶等瓷器精品,多为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慷慨捐赠,丰富了馆藏,提高了藏品质量。

中国在东汉时期烧造成功了真正的瓷器,浙江上虞等地出土的东汉青瓷烧造温度达1300摄氏度以上,使用的是高岭土,器身上有光润纯净的玻璃釉,吸水率低,敲击有清脆的金属声。馆藏汉青釉划花弦纹瓿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业在江南地区迅速发展,浙江青瓷形成主流,馆藏西晋青釉盘口鸡首壶、东晋越窑青釉虎子、东晋青釉点褐彩蛤蟆渣斗,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色。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瓷业迅速振兴,突破了南方专美的局面。代表器物如安阳北齐范粹慕出土的四件黄釉印花乐舞人物纹扁壶,生动模印出五个胡人乐舞俑的场面,是当时文化交流的产物,而天津博物馆所藏的黄釉模印凤鸟纹扁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

隋朝虽然统一时间短,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更是促进了这种交流。馆藏隋白釉高足盘,造型硕大,是盛放茶具的实用器;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造型独特,可以与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相媲美。

唐、五代时期瓷器的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北方以邢窑“类银类雪”的白瓷为代表,馆藏唐邢窑白釉玉璧底碗,质地细腻,釉色雪白;唐白釉辟雍砚,釉色白润,中间为凸起的圆形砚面,四周是圆圈型砚池,是北方白釉瓷器的代表。南方以越窑“类玉类冰”的青瓷为代表,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七绝诗《秘色越器》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对当时越窑瓷器美丽的釉色进行了赞美。馆藏唐越窑青釉双系盖罐,釉色纯净润泽;五代越窑青釉合九字款碗,釉色青绿,如秋水般深沉,碗心刻有“合九”二字,其意可能是喝酒,也可能表示一共九件。

宋汝窑天青釉瓷盘

宋代是中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皇室的需求,形成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的作品天津博物馆均有收藏,是国内不多的集齐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博物馆之一。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据考证烧造时间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十年间,因烧造时间短,数量少,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汝窑现今传世不足百件,故弥足珍贵。馆藏一对宋汝窑天青釉瓷盘,通体施天青釉色,釉色肥厚莹润,釉面上布满了细碎的冰裂纹,如冰似玉,清雅高洁;盘底满釉,有三个细小的芝麻花支钉痕。

官窑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徽宗政和年间设窑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称汴京官窑:南宋设官窑于修内司及郊坛下,称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1930年发现,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标本。馆藏宋官窑龙纹圆洗,通体灰青色釉,青翠如玉,釉汁肥厚凝重,釉面布满了自然天成、纵横交错的开片纹;口部镶铜扣,圈足露胎呈褐色,紫口铁足的特征十分明显。圆洗内底印有一团龙,若隐若现,更增添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之感。此洗釉色纯正,造型古朴大方,为宋官窑典型器物,并且印有龙纹,较为罕见。

哥窑在宋代没有文献记载,至今未发现窑址。传世哥窑以仿三代铜器造型为主,常见有胆式瓶。胎体较厚,胎质细腻,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青黄和米黄;釉质肥润有油酥光,釉面开裂成不规则的细碎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俗称“金丝铁线”;采用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细窄的圈足底边旋削平滑,底足施满釉,传世品多有缩釉小坑。馆藏宋哥窑盘,胎骨呈土黄色,米黄色釉,釉润而施透,布满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金色铁线”纹,还有缩釉小坑,为传世哥窑的典型器物。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

河南禹县是钧窑的故乡,惟有钧台八卦洞是北宋后期建立的烧造宫廷用瓷的官窑。钧窑虽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馆藏宋代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造型呈六瓣葵花式,三个如意云头行底足,器里施天青色釉,洗内釉面上含有“蚯蚓走泥纹”,器外壁为玫瑰色乳浊釉,釉质肥厚,色彩绚丽;器底上抹有酱色护胎釉,并刻有“六”字铭款,说明是中等偏小器物。馆藏元钧窑天青釉塑铺首纹四耳炉,也以敦厚的造型和多变的釉色给人一种优雅含蓄的美。

宋定窑白釉刻划萱草纹玉壶春瓶

定窑在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馆藏辽定窑白釉贴花瓜棱提梁壶、宋定窑白釉刻划萱草纹玉壶春瓶、北宋定窑白釉印花花卉纹盘、宋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等都是定窑白瓷的典型代表。

宋代窑业百花齐放,民窑窑口众多,除了前面提到的钧窑和定窑,还有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建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等民窑系统。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宋时属耀州,主要烧造刻花、印花青瓷,由于它产量和质量在北方青瓷中最为突出,故影响很大。馆藏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花纹碗、宋耀州青釉印花婴戏莲纹碗、金耀州印莲花纹八方碟等都是耀州窑的代表作。

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创烧于北宋初年,经过北宋中期晚期至金的发展,到金代中晚期达到鼎盛,至元代后继续发展,明清烧窑中心转到彭城,直到民国还继续生产。馆藏宋磁州窑白釉剔花兔纹八方枕、宋磁州窑张大家枕款白地黑彩题诗八方枕、金磁州窑白釉褐彩婴戏纹罐、元磁州窑白地黑彩划花龙凤纹罐等都是磁州窑的典型代表。

福建建阳窑,亦称建窑,以烧造黑釉茶盏最为著名。宋代饮茶斗茶风尚盛行,由于黑盏宜于比试,故黑釉茶盏受到重视。馆藏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盏都是黑釉茶盏的代表作。

龙泉窑系是中国南方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以浙江龙泉的龙泉窑为代表。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是龙泉青瓷的极盛期。由于使用了石灰碱釉代替石灰釉,得以烧制成粉润似玉的粉青釉和葱翠欲滴的梅子青釉,达到了青瓷制作的最高境界。馆藏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刻莲瓣纹碗反映出当时的特点。

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内销,还大量外销。馆藏元代龙泉窑青釉龛式观音,尺寸大,堆贴工艺复杂,并应用了露胎氧化手法,使观音面部、手足部烧成红色,使之与佛龛的青釉形成反差,从而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元龙泉窑青釉划荷叶纹贴塑卧龟碗,造型生动,寓意吉祥。

明中期以前,龙泉窑还烧制部分宫廷用瓷,品精价高,不仅以釉色取胜,还以多变的造型和装饰手法闻名于世。馆藏明龙泉窑青釉划花方格纹菱花口盘、明龙泉窑青釉荷叶纹盖罐、明龙泉窑青釉划花花卉纹高足碗、明龙泉窑刻划花卉纹绣墩、明龙泉窑青釉布袋和尚像等都是明代龙泉窑青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江西景德镇窑以宋代景德年间供瓷京师,书“景德”二字于器上而闻名天下。最富于特色和创造性的青白瓷,胎白质坚,釉质晶莹,釉色介于青白之间,清澈似湖水,莹润如玉,晚清后又有“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多种称谓。馆藏元青白釉贴花月下影梅纹罐,全国罕见。元青白釉印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纹八方高足杯也是此时期的精品。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窑业的中心,当时的名品有带“枢府”印记的卵白釉瓷,馆藏元枢府釉印花青花花卉纹盘是此时的代表。我国枢府釉带青花的瓷器较少,仅见扬州博物馆有一件枢府釉青花宪台公用文残碗,东南亚的印尼有少量小件枢府窑青花瓷出土,较珍贵。馆藏另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狮耳罐,体型硕大,青花纹饰层次多,牡丹纹饰层次多,牡丹花突出,寓意富贵,也是元青花的珍品。

明清时期的瓷器异彩纷呈,明清官窑瓷器无疑是此时的代表,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三彩、五彩、粉彩、珐琅彩、斗彩、颜色釉瓷等。

明清青花瓷器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大特色,官民窑都有涉及,目前在天博常设展览里就有关于明清青花瓷器的专题展览。青花瓷始于唐代,到元代走向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明初洪武年间的青花瓷器存世稀少,天津博物馆收藏一件明洪武青花暗花云龙纹盘就是此时的典型器。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迎来了生产的黄金时代。此时青花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多数青花以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作为绘画颜料,烧成后形成自然的铁锈斑,与浓艳的青花相映成趣。馆藏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盘、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纹器座、明宣德款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明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倭角瓶等都是此时期的典型器。

明朝青花瓷经过永乐、宣德时期的辉煌期,到正统、景泰、天顺时,由于天灾人祸,瓷器产量品种大幅度减少,进入陶瓷史上所谓的“空白期”,而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明天顺青花人物图罐、明景泰青花麒麟纹罐、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都印证了此时期窑业还在继续生产,并不是所谓“空白”。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钴料已从进口料改用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浅淡而呈灰蓝,造型追求柔和之美,纹饰线条纤细流畅,绘画开始使用勾勒填涂之法。天津博物馆藏典型器物有明成化青花四兽纹罐、明弘治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明正德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等。

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青花多采用进口的“回青料”,色调蓝中泛紫,浓重艳丽。万历中后期青花蓝中闪灰,发色渐浅。天津博物馆所藏此时期代表器物有明嘉靖款青花八仙过海图瓜棱罐、明隆庆款青花仕女抚婴图长方盒、明万历款青花百寿纹盖罐等。

明末(天启、崇祯)青花瓷器多淡描青花,青花绘画开始出现分水现象,绘画纹饰精细,以文人画题材居多。如馆藏明天启青花花卉纹方花觚、明崇祯青花三顾茅庐故事图莲子罐等。

清初顺治青花瓷生产主要延续晚明风格,并有创新。馆藏清顺治“玉堂佳器”款青花麒麟芭蕉图盘,为当时最常见的图案。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筒瓶,纹饰简练,花鸟生动,似一幅写意画。

清康、雍、乾时期,我国瓷器生产的品种、数量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清康熙青花瓷是天津博物馆的大宗藏品之一。此时青花以青翠明快、层次分明和清新悦目的色泽成为清朝之冠。馆藏清康熙文章山斗款青花山水人物题诗图笔筒、清康熙青花雉鸡牡丹图棒槌瓶、清康熙青花福禄寿三星图棒槌瓶、清康熙款青花圣祖得贤臣颂文笔筒等是其中的精品。

清雍正朝时间不长,但瓷器产品都很精致,造型纤巧秀丽,胎质洁白细腻,琢器无接痕,青花色调多样。代表作如馆藏清雍正款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清雍正款青花八角花纹蒜头瓶、清雍正款青花松竹梅图碗等。

清乾隆生产的青花瓷,早期多深蓝,晕散;中期色泽深沉,稳定;晚期青花闪青灰。胎质洁白细腻,图案纹饰清楚,画法多仿明永乐、宣德青花,有晕散斑块,是人工点染而成。馆藏清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清乾隆款青花折枝花纹扁六方贯耳尊、清乾隆青花缠枝花纹梅瓶、清“乾隆丙午”款青花团寿纹莲托八吉祥纹盘代表了当时的烧造水平。

清代中晚期,青花瓷生产逐渐走向衰落,青花发色多灰暗深沉,造型纹饰基本延续前朝风格。此时期青花瓷天津博物馆也多有收藏,清嘉庆款青花云凤纹瓶、清道光款青花云龙纹罐、清咸丰款青花云龙纹碗、清同治体和殿款青花花卉纹捧盒等都是此时期的代表。

天津博物馆所藏彩瓷除青花瓷外,其他彩瓷也多有涉及。

五彩瓷始于明宣德年间,到明嘉靖万历时走向成熟,清朝继续延续尤以清康熙朝时期的五彩瓷最为精彩。馆藏明嘉靖款五彩鱼藻纹盖罐,器形高大,纹饰布局疏密有致,色彩浓艳,是明嘉靖五彩官窑瓷器中杰出的代表作。明万历款五彩凤鸟斗鸡纹葫芦壁瓶也是此时期的精品。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馆藏明成化款青花填绿彩龙纹盘让我们看到了成化斗彩瓷的特点。清朝斗彩瓷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形。总的来看,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馆藏此时期的斗彩瓷器有清康熙仿明成化款斗彩太极八卦海八怪图盘、清雍正款斗彩鸡缸杯、清雍正款斗彩海屋添筹图盘、清雍正款斗彩蟠螭纹长颈尊、清乾隆款斗彩农耕图扁壶、清乾隆款斗彩八吉祥纹盘等。

粉彩又称软彩,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粉彩瓷器精品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两朝,即粉彩瓷器发展的高峰,其代表作品有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盘、清雍正款粉彩五福八桃过枝纹盘、清雍正款粉彩虞美人花纹高足盘等。

珐琅彩是在清朝宫廷内生产的一种彩瓷,雍正时期得到高度发展。乾隆珐琅彩造型多样,彩料纹饰清晰,人物具有西方油画的透视感,装饰上追求华美艳丽,纹饰表现手法形式繁复,富于变化。馆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镇馆之宝,瓶面绘芍药雉鸡,并配上精美的书法诗,达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珐琅彩存世稀少,除此件外,天津博物馆还收藏有另外两件珐琅彩瓷,其中清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地轧宝相花纹瓶的绘画风格具有浓郁的西洋特色。

明清官窑颜色釉瓷在天津博物馆也收藏颇丰,名品层出不穷。如明永乐宝石红釉盘、明永乐甜白釉梅瓶、明宣德款祭蓝釉盘、明宣德款洒蓝暗花云龙纹钵、明弘治款娇黄釉盘、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等等都是明清时期颜色釉的名品佳器。

馆藏民国时期北洋总统用瓷较为丰富,如民国中华民国纪念款粉彩十二章纹盘、民国居仁堂制款天青釉印饕餮纹花觚、民国居仁堂制款粉彩仙人祝寿图瓶、民国静远堂制粉彩麻姑献寿图瓶、民国静远堂制款墨彩山水图瓶、民国延庆楼制款金地粉彩花卉包袱纹连座葫芦瓶,是袁世凯、徐世昌、曹锟等人的总统用瓷,虽然生产年代较近,但为当时的代表作,且传世较少,这也是天津博物馆瓷器的一个收藏特色。

概而言之,天津博物馆所藏瓷器有如下特点:一、时代齐全,上自东汉,下至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瓷器,均有收藏;二、各时期南北方窑口产品相对齐全,精品亮点频出,唐时邢窑越窑、宋时五大名窑七大窑系、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等窑的产品都有收藏;三、明清官窑器多,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为精;四、明清官窑瓷器品种齐全成系列,无论从装饰技法,如颜色釉、青花、粉彩、五彩、珐琅彩等,还是从用途上讲,如日用器、祭器、装饰瓷、赏玩瓷等都有涉及,犹如一部浓缩的中国瓷器发展史。

民俗博物馆:看的不只是历史


民俗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市区枫树山蟠龙岗,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馆内竹木青翠,溪湖鱼跃,古建筑错落有致,瓷文化绚丽多彩。幽雅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民俗博物馆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

目前,该馆不仅保存着极具地方特色的11栋明、清世俗建筑,还收藏有一批弥足珍贵的五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民俗用瓷、生产和生活器具、古代碑刻、石造像以及当代名人陶瓷书画作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该馆结合自身的藏品特点,举办了瓷业习俗、民俗用瓷、古代制瓷图、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及瓷乐演奏等展演活动。

如今,历经30多年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馆已发展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老建筑重焕青春

上世纪80年代初,经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建筑协会有关专家鉴定,景德镇明代建筑是继我国安徽徽州、江苏洞庭东山、山西丁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提案,呼吁把“这些重要的明代建筑在原地完整保存下来,并保持它们原来的环境气氛,建成一个别具风格的露天博物馆”。之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护了11栋明、清世俗建筑。它们均从景德镇附近乡村迁建于此,以浮北古村落的坐落方式进行布局,形成了“明园”“清园”两大建筑群,具有显著的地方建筑特色。

其中,“明园”由夏田闾门、五股祠堂、汪柏故居、金达故居等7栋明代建筑组成,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田闾门是“明园”的出入口。其制作精巧,形制简洁,是我国罕见的明代闾门建筑遗存。

五股祠堂,为六柱五开间,分门厅、享堂和后寝三进。门厅高大雄壮,装饰瑰丽。后寝是两层楼房,享堂右侧边门上镶嵌着“嘉靖甲申年建德县岁贡汪楷立”字样的木质匾额,该木匾铭文佐证了其营造年代不晚于明嘉靖年间。享堂后部设有“夹室”,夹室是宗族用来关押触犯族规者的班房。夹室的建造,说明了当时除国法之外还有不可侵犯的宗法制度来严格规范和束缚着人们的言行。因此,五股祠堂的铭文和夹室具有很高的地方史研究价值。

汪柏故居是明嘉靖年间浮梁兴田夏田村人、广东道副使汪柏致仕返乡后建造的宅院。其建筑两进两层,三间五架穿枋式结构,装饰精美,多采用砖雕、石雕、木雕手法,并出现了超法规的风纹和罕见的海怪戏水纹。

金达故居是明嘉靖年间浮梁峙滩英溪乡探花、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金达的出生地,其建筑为三间五架两层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外观简略而屋内却大量运用牡丹、卷草、荷叶、凤凰等木雕装饰,显得极其华丽,金达是景德镇地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探花,也是景德镇地区古代科举考试中学位最高的儒士。

清园,有玉华堂、大夫第、华七公大宅等4栋清代建筑,1987年,其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玉华堂为清代嘉庆年间宗族祠堂,原名“通议大夫祠”。它由照壁、门厅、享堂和后寝组成。其建筑平面开阔,空间高大,梁柱用材粗犷壮观,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图案富丽堂皇,现已开辟成景德镇瓷业习俗陈列的主展厅。

大夫第是清道光年间浮梁庄湾进士黄中理的宅院。它由两栋全封闭式的住宅、书房并列组合而成。其中,书房厅前设有祭台和石栏水池,两旁是槅扇厢廊,门外有一小花园,形成一处闲静幽雅的小天地。

华七公大宅是清道光年间浮梁礼芳村首富华七公私宅。华七公主要经营木材与烧瓷窑柴,生意近在景德镇,远达江、浙各地。其私宅为半封闭式,由门楼、门厅、前堂、中堂和后堂五大部分组成。其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精良,多选用白果树营造,而且木雕图案丰富华丽,门楼前檐柱还用青石作柱身,门坎高,门厅至前堂的台阶更高,这就充分反映了屋主的雄厚资产以及在当地的显赫社会地位。

在民俗博物馆中,还收藏着一大批五代至民国时期民俗文物,其中有饭具、酒具、茶具、文具、陈设器、盛器、祭器、冥器以及制瓷工具。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馆内还收藏着一批古代石质文物,如目前发现的江西省最大的两尊明代石质人物立像以及北宋镇压西南少数民族起义的黔南路马步军总管、官至“知二广经略安抚史”的程璘及其妻、妾的墓志铭等。这些石质文物是研究景德镇地方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陈列、演奏带活展览

除了各具特色的藏品,民俗博物馆还按照不同的主题陈列让展示更为生动。

“景德镇瓷业习俗陈列”,分成主展区、古代窑炉模型展区及水碓棚展区三大块,展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它以实物、图片、模型、场景、硅胶人物像以及动态的高科技幻影成像等陈展形式,全面地反映了古代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产销、行帮、行规、祭祀和行业语言等民俗文化。它是目前景德镇市陈列内容最丰富、展示形式最新颖的陈列,备受观众喜爱。

“景德镇民俗用瓷陈列”,由景德镇的千年窑火烧造出无数的陶瓷精品组成,以器物用途分类为方块,为观众搭建了文物鉴赏、文化交流的平台。民俗用瓷的门类繁杂、品种多样,主要分为饭具、酒具、茶具、文具、洁具、盛贮器、陈设器、冥器、祭器等民俗用瓷。这些瓷器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论在皇宫大内还是在寻常百姓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给予人们极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它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此外,博物馆内长期展出名为“瓷都赞”的中国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展。该展览共展示了45块高112厘米、宽57厘米的大型书法瓷板。其内容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景德镇的题词、题诗;书画名家书写的唐代以来文人墨客咏颂景德镇或景德镇瓷器的诗词等。诗词书法,莹莹玉瓷,荟萃一廊,交相辉映。

“景德镇古代制瓷图展”是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和清代唐英《陶冶图说》的记载,并考察传统制瓷的实际生产工艺,运用42块青花图文瓷板,在仿古长廊形成了展线为120米长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展览。观众看图阅文,可以全面了解景德镇古代制瓷的生产工艺,作为展品本身的青花瓷板也让观众赏心悦目。

瓷乐演奏是博物馆的另一亮点。瓷乐乐器,早在中国古代就颇为盛行,如陶埙、石磬、土鼓、瓷瓯等。它们有的用于民间,有的用于宫廷礼仪,但多已失传。1985年,景德镇首次成功研制出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至1999年8月,又成功研制出瓷磬、瓷笛、瓷箫、瓷埙、瓷管钟、瓷编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二胡等,已初步形成一整套瓷质乐器。瓷乐演奏清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器“声如磬”的完美体现。2010年,民俗博物馆瓷乐演奏在上海“世博会”上一展风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