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的开片怎样鉴别 > 导航 >

伊宁 中国陶瓷业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伊宁 中国陶瓷业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瓷器的开片怎样鉴别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一般的瓷砖

2021-04-15

瓷器的开片怎样鉴别。

美丽的“塞外江南”、祖国的西大门、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西部特区的中心城市……伊宁,正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八方宾客。

我知道,你一定会说这里太过遥远。从乌鲁木齐起飞,只需一个小时就可到达伊宁机场,每天17个航班穿流如梭;从大连港坐上火车,沿兰新铁路,在精河车站与精伊霍铁路接轨,就可一路向西,到达伊宁,要不了多久,还可直通鹿特丹,成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的大动脉;从上海出发,沿着312国道,穿戈壁,越天山,一路驰骋,同样可以到达这座充满着神秘文化的西域城市。

我知道,你一定会说这里没有多大的市场。是的,长期以来,整个伊犁河谷也不过240万人口,整个伊宁市也不过只有新世界建材广场和后来居上的中亚国际陶瓷城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陶瓷专业市场。但正如美丽的伊宁不仅仅拥雪山、草原、烈日和沙枣花香,还有美丽的哈萨克姑娘一样,这里不仅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而且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城市,是新建立的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美丽的伊宁,商机无限。

这是营销培训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两个业务员到非洲去卖鞋子,他们看到非洲人几乎都赤脚,一个业务员拍电报给公司说:“这里没有市场,因为非洲人不穿鞋子。”另一个业务员则拍电报欣喜若狂地报告:“市场前景一片大好,这里的人目前均没鞋子穿。”

有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人生,你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对于伊宁、对于伊宁的建筑卫生陶瓷市场,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伊宁的决策者们选择了“大外贸、大物流”的发展战略,一座规划面积达50到100平方公里的工贸园区正渐显雏形,成为伊宁新一轮腾飞的强大动力,并迅速形成了“以贸促产,以产兴贸,工贸联动”的发展格局。一座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中亚国际陶瓷出口基地,将以承接东南沿海陶瓷产业转移为动力,以出口为导向,重点发展以建筑陶瓷和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品。而在火车站南侧的口岸核心区域,则重点培育伊宁中亚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示品牌,形成了中亚国际陶瓷城、新欧·国际城陶瓷卫浴馆、中亚国际服装城为主体的国际贸易市场,同时引进大型专业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和商贸服务企业,力争把其打造成集会展经济、总部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咨询服务、现代物流、仓储配送等为一体的国际商贸物流平台。

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伊宁,盯在伊犁河谷,当然远远不够。伊宁的优势,恰恰在于她是走向中亚五国的西大门,是新欧亚大陆桥上一个重要的支点。而国际商贸物流区的大手笔建设,无疑为伊宁经济找到了一个强大的支点,一个通向中亚市场的全新跳板。

如今的陶瓷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各大产区,早已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有人折戟沉沙,有人含恨而退。价格战、产品战、品牌战、营销战、人才战……稍有疏忽,你就面临着被竞争对手淘汰的危机。

而伊宁,虽然遥远,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却恰恰是另一片未曾被开发的“蓝海”,是一条通向中亚市场的黄金通道。这里的市场还很不成熟、这里的市场业态还相对落后、这里的消费需求还有待培养、这里的产品品牌还档次不够……而通向中亚的商贸大道更是处处商机!

公元202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依靠瓷器、丝绸和茶叶开辟了祖国向西的陆地丝绸之路,由此增强了中国与中亚、欧洲的商贸往来。如今,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伴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春风,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重现这一古老商贸大道的繁荣,让更多的中国陶瓷产品通过伊宁走向欧亚,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伊宁,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一片中国陶瓷业最后的“蓝海”,期待着你的光临!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德化陶瓷业:在主动调整中蓄势待飞


近来,记者在德化县采访中发现,一些先知先觉的陶瓷企业已经开始解剖自我,开始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上审视自己。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是:在经历了品种之争、质量之争、价格之争和品牌之争后,陶瓷企业该如何把握未来市场方向?

德化的回答: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路子,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

专业化:无法复制的优势

德化县科技局局长苏志坚对于专业化的比喻很形象———专业化是钉子,多元化是棒锤。他说,德化的企业应该多学钉子精神。

钉子为什么能钉得深?因为它是尖的。因为尖,同样的力量集中在很小一点上,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穿透力。同样道理,无论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集中做一个行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做深做透,做精做细。如果四面出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是力不从心,每个行业、每样事情都做不深、做不透、做不好。

“德化目前还有许多小而全的陶瓷企业,无论大小企业,从瓷土生产、加工、釉料研制到陶 瓷制作、包装、销售都由企业自身完成,重复研究,重复办厂,浪费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表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才是成功的捷径。

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扶优扶壮工程”基础上,走专、精、特、新道路,挖掘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整合团结民营陶瓷中小企业,规划组建专业陶瓷产业组群,打造“三统一独立”(统一设计、统一检验、统一销售、独立生产运行)战略合作企业群,从而形成专业化、协作化生产链,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强企业群体竞争力。

也许,这时有人会说了,在德化,不乏多元化企业成功的例子,有的还是泉州民营企业100强呢,这证明多元化也是可行的,为什么偏要强调专业化呢?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大部分陶瓷企业的多元化是平面地把自己铺开,这是典型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以为一个企业的强大最主要的表达元素是自己的销售规模。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拥有庞大的规模却没有与这规模相适应的利润比例,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浮肿的,竞争力是非常脆弱的。专家称,多元化不是不能做,只是要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大的企业。而那些还没有练好内功却一味追逐多元化的企业,还不具备真正创造一个低成本扩张或者是发展的能力。

标准化:打造优质品牌

“陶瓷含铅,铅对人体有害。”

一位来自美国的客商曾告诉记者,美国对陶瓷铅含量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7PPM(1%)严格到现在的3PPM。在美国,有关陶瓷产品的质量诉讼,十有八九是在铅上面出了问题。

德化陶瓷在海外市场为何频频遭遇技术壁垒?就是因为中国的陶瓷产品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标准化是品牌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化,别说是品牌,甚至连现代工业化生产都无从谈起。

“德化陶瓷可谓是名声在外了,可由于陶瓷生产没有准入门槛,就造成了德化陶瓷质量的参差不齐,这非常不利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苏局长称,要想让德化陶瓷的品牌价值发挥聚合作用,就必须相应形成自身的技术标准、认证标准、消费理念和文化内涵,并能够引导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开发标准件的陶瓷产品,快速撑大陶瓷产业。

“谁能在行业标准上取得成功,就能成为陶瓷行业游戏规则的引领者,否则,就会面临品牌‘空心’化的危险。”苏局长如是说。

规模化:小山城彰显大经济

提及陶瓷,那是德化人的骄傲。

一幢幢现代化厂房在这里拔地而起,一套套先进生产设备在这里安家落户,一辆辆满载瓷器的集装车在这里启程,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德化县陶瓷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名的名牌产品,基本上都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现代大公司大企业生产的,由此可见,名牌产品只有借助规模优势才能成其为名牌。

于是,德化县将规模经营,作为陶瓷业品牌战略的重要依托。

“一种产品不管设计如何新,质量如何好,如果规模小,批量上不去,就不能拓宽市场,就不能为消费者所熟悉,更不能成为知名的品牌。”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教授指出,许多中小企业,其知名度,信誉度及获利能力都比较高,但因其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最多只能称“小型巨人”,而不能称名牌。他声称,企业在经营决策上应注重由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高层次延伸,走资产重组,低成本扩张的路子,逐步实现规模效益。

可以说,德化陶瓷业苦苦找寻的由大做强之路,今天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何加以明晰,并据此制定出科学完整的发展战略,尽快付诸实施,将成为德化下阶段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此时,面对困局和迷团,德化陶瓷业需要的是清醒睿智的头脑,前瞻远虑的思想,找准适合自身的国际市场定位。”张教授表示。

中国收藏界95%是赝品 盛世收藏一片繁荣


如今电视鉴宝节目火得很,鉴宝专家很吃香,还到全国各地去鉴宝。拍卖行也是不断暴出天价,一件艺术品几个亿已经不稀罕了。全国收藏大军已近亿人。“盛世收藏”,一片繁荣。

可惜,知情者透露,这不过是虚假繁荣,实际上,“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原因是,高仿的瓷器被拿到拍卖行当古董,一拍就是上百万;名画家本人都说那是假画,照样拍出高价。

如今造假已经成一个行业,一条龙。有记者调查,2007年广州春拍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341万成交。于是很快到处都冒出“梅瓶”来。据调查,最先是五粮液集团为了一个明代酒窖中的梅瓶所有权打官。于是有人就跑到景德镇专门订做了一批仿明梅瓶,运到离泸州老窖不远的地方埋起来,然后假称找到了万历年一个酒窖,再领着台商去实地考查,大骗一票。后景德旁边一个县一处工地上出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几十只。于是又有人请各家瓷器作坊加班加点赶造梅瓶,大赚特赚。国内收藏界每两三年都会有一两个有影响的骗局,热闹一阵,上当的自然都是收藏家。

如今景德镇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档次的也有几十家,民间高手更是不计其数。仿就是仿,把仿的当古的卖就是另一回事了。据知情者透露,“全国几乎所有拍卖公司都来景德镇进货”。不少高仿品拿去拍卖行拍卖,卖出一百万,制作者提三成。大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当然,搞收藏的都有几个钱,上当亏了也不至于没饭吃。何况还有那些要装门面的大款,明知是假的,也无所谓。所以这个虚假繁荣还会继续演下去,装点这个尚转型的时代。

豪雨袭 展销瓷器倒一片


5月2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豪雨让市民措手不及,而随后而至的大风,也让正在南宁市星光大道3号区体育馆展销的景德镇瓷器“受伤”不小。

大风突至瓷器破碎

当天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区体育馆景德镇瓷器展台处看到,满地都是瓷器碎片,这些破碎的瓷器全部是花瓶。据2号展台的江先生介绍,大约在下午5时,风雨交加,处在风口处的瓷器就遭殃了,有的从摆架上掉了下来,摔得“粉身碎骨”,摆在地面上特别是“身高体轻”的瓷器纷纷被风刮倒。而25号展台的老板也说,大风来的时候,他急忙去扶展架,但都扶不住,甚至有的架子也散了,瓷器掉下来碎了。

据介绍,这里总共有30个瓷器展台,每个展台20多平方米,在这次风雨中,所有的展台都受到了损失,加起来有几万元。

损失自担碎片自扫

而针对这次天“砸”瓷器的事,8号展台的老板张先生很无奈地说:“风雨突然袭击,刮倒了瓷器,这次所造成的损失只好由我们自己承担。”他表示会尽快把场地内的瓷器碎片清理出去,把展销继续办下去。有了这次教训,多数展台的老板都表示,以后会多留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准备,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特写镜头

热心市民让人感动

4号展台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当瓷器在被风吹雨打时,一些过路的市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展台老板扶住瓷器与展架,其中有的市民还受了伤。在风雨最猛烈的时候,热心帮忙的市民中有一对男女,约30岁,他们在卖力帮忙扶住瓷器与展架时,腿部被破碎的瓷器片划破了,浑身上下也都湿透了,当他们欲送两件瓷器给他们作为感谢时,这两名热心人坚持不要;当要求他们留下姓名时,他们也没有同意。“这些市民的热心与行动太令人感动了,我要谢谢他们。”4号展台的老板感激地说道。

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中国陶瓷业真正地走向成熟


站在21世纪初的时间平台上回眸过去中国陶瓷的历程与境况,联想今天,会发出一声感叹,中国陶瓷行业开始成熟了。

存在宇宙的一切,大至星球小至微生物,都遵循一个中国人易说易懂的话,“顺者昌,逆者亡”。作为这个星球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的陶瓷行业,顺着时势生存下来了,而且在宋、明、清几个朝代之后又一次达到一个高峰。其标志就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其经济总量不算很大,但很实用,很能给人的生活一种方便和亨受。当代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用或没听说过陶瓷的,电视台“国宝挡案”栏目很多是陶瓷话题。吃饭洗浴很多用到陶瓷,城乡商铺没有不摆设陶瓷的。总之,陶瓷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不成熟的行业、产业是做不到这样的。所以,陶瓷也第一次进入国家的“十二五”了。

陶瓷业的生存发展讲究“价值重于数量规模”的观点受到认同。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关键性的转变。有此基础,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提到日程上来,就可以讲些实事做些实事,如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等等。

陶瓷行业重视教育办学之风的兴起。二三十年前,大学本科设陶瓷(硅酸盐)专业的就只有华工、南化、清华、天大、武汉建材学院等。后来才有轻工的学院等,现在佛山市禅城区政府、湖南天欣集团、沈阳法库等产区都开始办陶瓷教育。中国陶瓷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比以前更有把握了。

“环保、艺术、材料”、“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论点在陶瓷界的高层人士、大师、专家、论坛、文章等各种场合成为一种主题。这是一个行业产业成熟的标志。

中国是对世界陶瓷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世界陶瓷发展的轨迹走过了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路途,现在的中国陶瓷又一次做到做成了全球化的产业。产品可以出口,企业可以国外办,外资可以进来,展会可以遍及全球开。

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规划设想已经在中国传统陶瓷行业得到初步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国陶瓷业真正地走向成熟。

成本突破极限 陶瓷价格“涨”声一片


近日,记者调查走访了新西南、新中源、鹰牌、诺贝尔、劳伦斯、恒达、九牧、恒洁、惠达、欧美等30家大大小小的陶瓷卫浴商家,调查发现:30户商家中有新西南、新中源、劳伦斯、九牧、恒洁等共计22家明确表示已经开始涨价或已经接到广东生产厂家的通知,称从3月中下旬开始,工厂发货价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提,涨价商家比率占73.3%。另有鹰牌、诺贝尔、恒达、惠达等不足27%的商家,称没有接到通知说要涨价,或坚持不涨价。

早在去年春季,陶瓷业就涨价呼声不断,理由之一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由于竞争激烈,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墙地砖、洁具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一方面同质化产品难以卖出好价钱严重压库;另一方面各地仍在大上陶瓷生产线,新增的生产能力大大地超过市场的容量进一步加剧了库存,以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引起一场场降价风暴令业内人士叹息。现在因为厂家在原材料强劲涨价面前,已经机关算尽,要保证质量,只有涨价一条路了!

新粤陶瓷余女士说,由于原材料上涨,成本增加,目前很多知名的瓷砖品牌价格都有上涨趋势,只不过是有幅度区别,相对来说:高档产品上涨幅度在20%左右,中低档上涨幅度一般在8%——10%。面对这种现象,新西南陶瓷邹先生分析说,烧制瓷砖需要消耗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燃料,燃料大约占到成本的20%,燃料价格的提升直接影响到瓷砖的价格。而且,随着市场消费观念的成熟,人们对墙地砖耐用消费品追求标新立异的装饰效果,一些过时的“老面孔”瓷砖在资源、能源危机中即使维持原价甚至大幅降价也难以引起购卖欲望,这就是人们追求“时装化”精品宁买升价莫买跌价的消费心理。

一片叶子的传奇:吉州窑木叶盏


茶,在国人的生活里扮演着有意味的角色。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又有“琴棋书画诗曲茶”的脱俗,可谓占得务实又得虚灵。国人又历来讲究“美食不如美器”的器用之道,对于茶器的用度则更为挑剔。

一路走来,可以得见,在从粗放式羹饮向精细慢品的饮茶变化中,茶器亦由古朴向精致进发。细说起来,或许可以这样形容:中国的茶具出于粗陶而精于瓷,精细之不足故纹路之,纹路之不足故颜色之,颜色之不足故雕之錾之嵌之。窃以为,古朴虽好,但失之细;精致虽好,但失之拙,而拙中藏细确是最妙。

这就是为什么“千年饮茶史,独爱木叶盏”的原因。

木叶盏,产自江西吉州窑的宋代名器,因盏内木叶纹路而闻名。纹路原本不足奇,君不见母系氏族时代已有人面鱼纹的表达,更遑论之后诸如海水纹、祥云纹、蔓草纹等不一而足的系列刻画。木叶纹奇就奇在,它不是錾的,不是雕的,也不是刻的,而是取自然界木叶经高温烧制留在胎胚上的印痕。这印痕,叶片筋络俱在,叶柄和主筋醒目,有的甚至文脉亦清晰可触。且木叶姿态曲卷,熨帖盏内,仿佛是刚刚从哪一棵树上不经意地落下,又仿佛随时的一阵风又能将它吹走。哪里是烙印千年,分明是悠然倏至。

江西吉州窑与宋代同时期的北方磁州窑、闽北建窑同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窑系,影响极大。其中黑釉瓷是吉州窑陶瓷的“代表作”。这种被日本人称为“天目”的宋代吉州窑独创的黑釉产品,种类繁多,变幻无穷,有木叶天目、玳瑁天目、兔毫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黑釉彩绘、黑釉洒彩和素天目等等。但最具艺术魅力的还是木叶天目。若无木叶,单单的吉州黑釉瓷大约与同时期北方的定瓷也无二致,但就是这随意的一片叶,黑釉瓷木叶盏一举成为宋代,乃至中国茶器中独一无二的品类。

人们常说世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纵观吉州窑木叶盏中的木叶,恰恰印证了这句话。那形状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平铺盏底,有的曲卷折迭,有的横卧盏腹,有的牵越盏口,在在不同。且大小不一,无一片雷同,能看出窑工的信手取来,并无刻意,便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趣。叶片常见一盏一叶,但也有多片木叶,据说最多一盏五片,极个别还有盏心盏底各有一片,颇有雅趣。更奇的是,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突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木叶盏叶片以褐黄为主,也有灰白、紫色,与黑陶相映成趣。在闪烁着的深邃黑浑之中,木叶的丝丝茎脉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透过茎脉的空隙,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精灵。

吉州窑有个特点,平时看来釉面不是很光滑,但一遇水马上变得色彩闪亮,釉面放光,其效果类似于雨花石。而吉州窑木叶盏则把这一特质发挥得更完美,盏遇水黑光油亮,纹路似雨后新叶悠然飘至盏底,给人以清新的古风。这种近乎自然的装饰,尽管没有玳瑁、油滴天目那美丽的结晶,也没有虎皮、鹧鸪天目斑斓的色彩,也不及兔毫天目丝丝垂流的窑变效果,但木叶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足够引人遐思。可以想见,古人将茶汤倒入盏中,浸润了水分的黑陶油亮可鉴,盏底木叶在悠悠荡荡的汤水中,似乎也飘动了起来。盏底木叶与遇水泅开的茶叶,相映成趣,连茶水也分外灵动了。

然而,木叶盏的制作工艺至今仍是个谜。有的认为,木叶盏是将树叶贴在茶盏的瓷坯内,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过程中树叶烧亡,只留一清晰轮廓覆于碗内,与釉色融于一个平面之中;有的认为叶子经浸泡腐蚀之后,去了叶衣,只剩叶茎和叶脉的叶片,然后将叶片粘上与盏底不相类似的釉,平整地置于盏面,高温使两种不同的釉产生变化,进而生成一丝丝叶脉清晰的图像。后一种解释得到更多人的响应。但不管是否留有叶衣,作为釉下彩的装饰工艺,能够做到将木叶纹米黄色的釉和盏壁的黑釉相溶于“一个平面之中”,用手触摸毫无违和,实在是一个奇迹。

木叶盏给人以美,也费人思量。木叶到底有何用途?又究竟是什么树种?木叶盏又是什么场合的茶器?有人认为木叶装饰茶盏,乃是宋人为了斗茶、点茶之用。但似乎也可存疑,黑陶黄纹,似乎并不利于斗茶时的观茶色,倒是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结晶窑变的反而更适合。又有人认为木叶盏可能为禅寺僧人们订制的特殊专用茶器,其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颇近于禅理。后一种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细细想来,木叶盏多用来装饰宋代典型的斗笠碗造型。这种造型口大、足小、敞口浅腹,蕴藏着佛家颇具宽广的包容性格。佛家又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一片飘零的落叶,置于火与泥土锻造的茶盏之中,对于禅宗来说,已远非一般普通喝茶的工具。所谓“禅茶一味”,在禅与茶千丝万缕的关系中,由一片小小的树叶,入定于沉思,入定于佛国,谁又说不可呢?“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见真见性如此。从木叶的千姿百态,窑工的信手取来看,木叶的选择也有佛家“贝叶”寓意,只不过舍其形,取其意罢了。

其实,不止木叶盏,众多吉州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禅的智能与美学特征,这也并非偶然,这还得从吉州窑说起。吉州窑位于赣南,在唐宋时期,赣南是中国禅宗寺院密集、大师辈出的地区。在此种特殊环境中,吉州窑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甚至是约束。大禅师们按照禅宗哲学与美学的要求,指导和规定窑工为寺院生产法事所用及僧侣们日用的陶瓷器物,便出现了茶器、香器与花器等不一而足的禅理美器。可以这么说,吉州窑产生的主要原因注定了此窑口器物天然的禅意特质。

正是这禅理,赋予了木叶盏别样的美。古拙的黑陶,木叶的禅理,既有古朴之风雅,又有禅理之细腻,这拙中藏细,颇合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很得中国人的性格精髓。在人类注定走向繁华,走向精致的路程中,这种来源于自然的装饰,其理念本身就很了不起。它向世人宣示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便繁华如天幕,我仍清奇如初。

中国陶瓷业即将诞生首个“陶瓷指数”


首个能及时反映陶瓷业的“晴雨表”——中国陶瓷指数即将在国内陶瓷最大产区之一的石湾区诞生。全国八大陶瓷产区在18日陶博会开幕时互签缔盟协议,共同承诺为编制“陶指”提供一切便利,加速“陶指”诞生的步伐。

一直以来,佛山乃至全国的陶瓷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投资者,他们收集市场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常常陷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不良局面。石湾区科技局局长李钜镇告诉记者,中国陶瓷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迫切需要一个能及时、准确描述我国陶瓷市场运行情况的指数,为所有参与和关心我国陶瓷市场的各方人士提供生产、交易、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引导陶瓷行业步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石湾区关于编制陶瓷指数的设想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一拍即合。一场由政府与行业协会、陶瓷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造指”运动迅速铺开,特别是在本届陶博会上,来自广东佛山市石湾区、山东淄博市淄博区、四川省夹江县、福建省晋江市等8大陶瓷产区缔造产业联盟,并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为缔造行业内最权威的并发布陶瓷指数打好基础。

由石湾区投资,暨南大学、广州域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近日联合开发出中国第一个陶瓷行业指数系统,根据设计方案,该指数按照中国陶瓷产品的标准分类,对22类陶瓷砖和14类卫生陶瓷,选择代表性企业抽取代表性规格品,运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编制而成。目前“造指工程”正在进入数据甄选采样工作,刚组盟的八大主要陶瓷产区将提供各自产业发展情况的数据,共同构建中国陶瓷指数体系。

专家们指出,中国陶瓷指数是中国陶瓷交易市场上看不见的手,引导陶瓷生产、销售企业和消费者进行生产和消费,陶瓷生产、销售企业和消费者也可以在中国陶瓷指数指引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中国陶瓷指数

中国陶瓷指数犹如股市的“综合指数”、“成份指数”等等一样,是综合反映行业运行状况的“晴雨表”。陶瓷指数通过每月统计、分析、研究和发布最富有代表性的陶瓷砖指数、卫生陶瓷指数及综合陶瓷指数,建立中国陶瓷交易市场的参考与测评标准,可反映陶瓷市场交易额、交易量、成交价格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客观、全面、综合、动态地评价中国陶瓷业的发展。通过陶瓷指数的定量分析,能够揭示行业的发展轨迹,合理、科学地预测行业未来走势,指导和推动行业发展。

山西应县陶瓷产业新思路拓开一片天


引资6亿元集中建设4个高等陶瓷项目

讯:元宵节前夕,应县城南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里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投资3亿元的优尊陶瓷,年产3000万件高档日用瓷和1000万件国瓷工艺瓷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优尊陶瓷是应县实施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标杆项目,它的建设提升了应县陶瓷业的科技含量。

应县是传统的陶瓷产业大县。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7家,生产线21条,年生产能力4亿件,年产值4.1亿元。培育出“天懿”“宏”等4个山西省著名商标和一个省著名产品。产品远销全国各省市和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欧亚国家。但是,应县陶瓷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产品低端、品牌不响的弊端。为彻底扭转这一劣势,去年以来,应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朔州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为载体,大手笔规划建设了陶瓷科技创新核心区、陶瓷文化创意领先区、陶瓷产业传统升级改造集聚区,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和烧成工艺,深度挖掘积淀丰富的佛教古建文化、自然山水文化,大力开发工艺瓷、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和镁质瓷、骨质瓷等新型高档陶瓷,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应县建设成为中国高档日用工艺瓷生产基地。

按照这一思路,应县引资6亿元,集中建设了优尊、天顺、富彩、通盛等4个高档陶瓷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档日用瓷、工艺瓷、骨质瓷、镁质瓷1.54亿件,新型卫生洁具100万件,年产值达8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同时,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在应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分院,首期招收了4个陶瓷专业中专班,并选派75名高职学生到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深造。依托江西陶瓷工艺美院的技术支撑,聘请中国陶瓷设计研发大师程久发为所长,成立应县陶瓷研究所,开展陶瓷工艺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咨询等各项工作。力争实现产业发展集约化,高端人才本土化,日用陶瓷艺术化,企业产品个性化,地域产品品牌化。此外,该县还成立了全省首家女子陶瓷乐坊。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应县陶瓷产业的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伊宁 中国陶瓷业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伊宁 中国陶瓷业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的开片怎样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