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 导航 >

任瑞华:外国邮票上的中国陶瓷

任瑞华:外国邮票上的中国陶瓷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纹 瓷砖上的胶

2021-04-16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陶瓷艺术家任瑞华

央广网南昌11月30日消息(蔡馥蔚韩成功)对于中国陶瓷艺术家来说,世界才是“舞台”,然而能得到世界性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艺术家自身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2007年5月下旬,一套以任瑞华陶艺作品为图案的邮票小全张在非洲国家几内亚比绍发行,这是继齐白石、吴昌硕等8位艺术家后,学院教授任瑞华成为第9位登上非洲国家邮票的中国艺术家,也是以瓷艺作品登上非洲国家邮票的中国第一人。

以任瑞华陶艺作品为图案的邮票

任瑞华是中国“任瓷”创始人,学院教授、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大师、美术家、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六人集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多项,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

任瑞华的作品精致细腻,“你看莲藕你切开一个它有一个孔,莲蓬它有一个孔,就包括莲花那个枝杆里边切开,它也有孔,这个孔就是它基本的形象元素,我称它作形象因子。”这是任瑞华独创的艺术形象,他把它广泛运用到作品中。

任瑞华的瓷艺作品《和之韵》

在现代瓷艺作品《和之韵》中,运用这种独特的形体符号——泥条、泥卷、泥板做成翻卷的荷叶、含苞的荷花、飘曳的荷梗、流动的小鱼,组成了一幅灵动的荷塘美景。这件作品吸收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虚与实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如诗、如画、如梦。作者以高白泥做卷筒,卷成象征的荷花与荷叶,比拟荷塘的荷叶间花朵迎风摇曳之态;荷叶茎部写实,动感十足;又如传统京剧中船夫仅靠动作即可表现出人在船中站,船在水上行的情景,蕴含着作者对深厚中国儒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超的表现技巧。

这种独特的形象元素对技艺的要求很高,每一个“荷梗”要在窑内烧到1300度,很容易倒掉。烧窑需要高超的技术,如果烧窑技术不精湛,烧成作品轻则会出现各种小暇疵,重则会破裂,艺术家的全部心血付诸东流。“也不知道烧坏多少,烧到1300多度就倒掉。”为了掌握窑火的习性,任瑞华曾倾家荡产建了一座自己的窑,并拜老艺人为师,苦练烧窑技术。www.TaOCI52.COM

任瑞华的瓷艺作品《岁月荷莲》

在另一件作品《岁月荷莲》中,这种形象元素也被完美运用。荷出淤泥而不染,任瑞华借此表现现和平年代宁静、和平的主题。莲子之间的和睦相处、作品透出的宁静的意韵、莲子具有的长寿功用无不和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多种追求相对应,因而这件作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获得国内外艺术界的一致好评,在多项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连市人民政府国宾馆收藏,而且还在普通社会人群中得到广泛共鸣与喜爱。

任瑞华的作品立意紧跟时代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早在40年前,任瑞华的成名作《八角楼的曙光》中,他变“灯光”为“曙光”,刻画了毛主席立在窗前看到了中国未来希望的“曙光”的情景。这幅原件是任瑞华在1968年——197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由当时的省革委主任和程世清送毛泽东主席审阅,经他老人家首肯后出版发行全国。后又用在了纪录片《井冈山》中和刊登在小学课本中。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应邵华之邀绘成瓷板画并编入纪念画册中。

现在,任瑞华已到古稀之年,他希望自己还能继续在艺术道路上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任瑞华釉上粉彩瓷板作品《华夏儿女合家欢》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邮票开春刮起陶瓷风


陶瓷题材近年在拍卖市场的上佳表现蔓延到了今年邮市。在经历了去年年底的上涨之后,今年的邮市名画、陶瓷题材的邮票出现了一轮上涨,成为了近期市场中的热点题材。

陶瓷邮票受追捧

记者从集邮总公司了解到,以《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为题材的邮票价格已经涨至130.5元左右,比去年年底的价格翻了两倍。另一版陶瓷宜兴紫砂《清四足方壶品种》整版更是在半个月内翻了三倍,如今已上涨至50元左右。以1991年发行的《清五彩花鸟纹尊》为代表,一系列邮票上涨十分强劲,该票全套6枚,近两个月的价格就从100元左右上涨至400多元。此外《北宋尊》、《马家窑类型陶瓷》、《北宋三足洗》和《彩龙凤穿牡丹纹罐》等古代陶瓷系列题材的邮品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

为何陶瓷题材今年受到市场追捧?据资深人士透露,陶瓷邮票走俏的原因之一是名画邮票的上涨带动。由于陶瓷板块邮品数量不多,再加上品相美观,历来就受邮票收藏者喜爱。之前一直没有被市场投资者关注,价格涨幅还不明显,今年陶瓷题材被投资者作为重点,因此也大量收购这类题材邮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陶瓷邮票的上涨。

http://style.sina.com.cn/col/collections/2012-03-28

我的瓷器邮票收藏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12年过去了,前不久,在网上读到一条消息,得知一种叫作“《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发行的12周年纯金珍藏版横空出世,将在第七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艺术节上惊艳亮相”。据称,这一珍藏版限量发行888套,每套售价8889元,并特别强调“之后增值空间将更加惊人”。哈哈,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让给别人吧;我嘛,就算了!

收藏家的瓷器邮票收藏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12年过去了,前不久,在网上读到一条消息,得知一种叫作“《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发行的12周年纯金珍藏版横空出世,将在第七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艺术节上惊艳亮相”。据称,这一珍藏版限量发行888套,每套售价8889元,并特别强调“之后增值空间将更加惊人”。哈哈,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让给别人吧;我嘛,就算了!

中国瓷器上的经典植物纹饰


中国瓷器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是它的烧造工艺,更重要的是瓷器上精美的纹饰,今天主要介绍中国瓷器上的经典的植物纹饰,这些纹饰不但精美,而且瓷器纹饰还有美好的寓意。 

宝相花

我国传统瓷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又称“宝仙花”、“宝花花”。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

蕉叶纹

词条概要: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缠枝

词条概要: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凤穿牡丹

词条概要: 凤穿牡丹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纹饰。凤凰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凤穿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高37.5cm,口径15.5cm,足径15.4cm。

罐直口,溜肩,圆腹,圈足,有盖,盖圆顶,宝珠形钮,盖与罐子母口相合。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此罐之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意纹

云形纹饰之一。如意是古人使用的器物,其形为长柄微曲,接灵芝或云朵形头。宋代以后一些工艺品上的云朵图案往往绘成如意头的形状,称如意云。  

团花

词条概要: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双犄牡丹

词条概要: 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清早期瓷器上绘制的牡丹内心花瓣分向两边,呈双犄状,俗称为“双犄牡丹”。始于顺治时期,盛行于康熙朝,乾隆朝已经不见双犄牡丹的画法,后成为瓷器断代的一个标志。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缠枝莲

词条概要: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卷草

词条概要: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蕃莲

词条概要: 具有西域风格的莲花图案。

璎珞纹

词条概要: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缕的颈部装饰物。《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 ”将璎珞形像用于塑像或其它器物作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其始见于元代宗教人物的瓷塑上,明清两代在青花、五彩、珐华器上大量出现。

鱼藻纹

词条概要: 在陶瓷发展史上,鱼纹出现较早,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已有发现,以后历代沿袭。“鱼”、“余”同音,具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含义。鱼藻纹成为各个时期瓷器装饰的传统题材,在明清两代尤为常见。

八宝缠枝莲纹

词条概要: 佛家吉祥物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称为八宝,以八宝为主体图案,间以缠枝蔓延的莲花为辅,称为八宝缠枝莲纹,是一种传统的吉祥纹饰。

回纹

词条概要: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双勾

物象外沿以墨线两笔勾勒出轮廓的中国画技法。

菱形开光

词条概要: 我国瓷器普遍采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宋代以后较为流行。一般是在锦地上有规则地空出数量不等、形状各异的白地,用线条勾出轮廓,称为开光。开光内绘各种纹饰。在一件器物上有二、三、五、六、八数目不等的开光,开光形状有长方形、方形、菱花形、扇形、桃叶形等。其艺术效果是使开光内的纹饰更加鲜明突出。宋金时期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江西吉州窑都采用开光这一装饰方法,有的不采用锦地,直接在器物上刻划开光,用以突出器物的主题纹饰,增强装饰效果。

袱系纹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宫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常见于珐琅器、玻璃器、瓷器等等。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比较喜爱的各类器皿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或用楠木匣盛装,并将器物的名称、年号刻在匣盖上,以示珍藏。袱系纹的流行应该与此有关。 

中国瓷器上除了经典植物纹饰,还有动物纹饰、人物纹饰、婴戏图、八宝图、还有山水人物、渔樵耕读、耕织图、十六子、百子图、博古、八仙、八宝、三星人、云龙、穿花龙、九龙、九龙闹海、海水龙、云鹤、团鹤、云凤、凤穿花、云蝠、团蝶、牡丹、凤牡丹、丹凤朝阳、水仙、兰草、兰石、石榴、莲池荷花、并蒂莲、秋葵、菊花、月季、海棠、四季花、玉兰花、团花、团菊、折枝、牡丹、缠枝莲、山石芭蕉、山石 .牡丹、秋叶怪石、山石竹鹊、花卉蝴蝶、喜鹊梅花、海马瑞兽、雄鹰独立、鹰石、三鱼、荷花翠鸟、花鸟、锦维牡丹、松鹿、松鹤、松鹰、松下老人、二老赏月、人鹿、仕女、牧牛图、三羊开泰、五子登科、米带观砚、山高水长、万寿无疆、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双燕、五谷丰登、年景、松寿梅、重阳菊花、七夕图、狮球、海兽、天鹅、天马、花蝶、葫芦、竹石、菊石、松石、折枝花、折校果、灵芝、葡萄、蟠躏螭、朵花、梧桐、缠枝花、团莲、把莲、勾莲、冰梅、草虫、鱼藻、蝈蝈、蛐蟀、佛手、白菜、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太白读书、仕女歌舞、印谱、秦砖汉瓦、金石文字、皎洁明月、银河在天、七珍八宝、寿星、钟尴、罗汉、二老图、五伦图、太平有象、蝴蝶探花、喜字、八仙庆寿、眼麟、福禄寿、蜂蝶、梅雀、杏林春燕、水浮莲、西蕃莲、苟药、芙蓉、富贵白头、松下三老、合和二仙、刘海金瞻、竹兰梅菊、子孙葫芦、竹林七贤、四灵、十鹿、百鹿、三秋、九秋、八桃、九桃、西厢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文王访贤、水浒、空城计、隋唐演义、陈平卖肉、木兰从军、加官进爵、赤壁赋、饮中八仙、大乔二乔、四妃十六子、婴戏百子图等。

瑞和文物分析如何分辨古陶瓷的年代


瑞和文物销售专家指出: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那么古陶瓷的年代如何辨别呢?上海瑞和文物销售有限公司介绍,古陶瓷鉴定是一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有能力的鉴定师都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了如指掌,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对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继而循序渐进地来掌握诀窍。

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上海瑞和文物销售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古玩古董鉴定交易机构!

精品陶瓷:历代各窑口瓷器及各代官窑器,以唐、宋、元、明、清官窑及民窑精品瓷器为佳。

高古玉器:元代以前高古玉、A级清代翡翠,要求玉质佳、雕工精、翡翠质地好。

高古钱币:明代以前珍稀版金银铜币、雕母、铜质绝版币,高古钱币模具。

金银铜器:清代以前金银器,青铜器,佛像,铜炉,香薰炉等。

杂项清玩:清代以前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名家紫砂壶,天珠,夜明珠,玺,印章等。

古籍善本:清代名人书画,宫廷书画,近现代名家书画等。

任焕章的浅绛彩瓷器值钱吗


瓷器有没有名气,关系很大,不仅影响其市场价格,更影响其未来价值,因而对于瓷器是否值钱,收藏者都很关注。那么,任焕章的浅绛彩瓷器值钱吗?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说一说。

任焕章,字巍山,乃晚清时期的御窑厂画师,他的号是南樵或者南樵子,本人擅长画人物山水,所画的人物仙风道骨,十分俊逸,而山水意境悠远,深受世人的喜爱。任焕章为文人派瓷画师的领导者,其作品在1874年到1902年期间尤为活跃,为仅次于程、金、王之后的第四大宗师。

浅绛彩瓷器是清末时期的新品种,其釉色创新形成与其他瓷器不同的派类。据小编了解,从同治、光绪一直到民国初5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书画艺术在瓷器上的展示淋漓尽致,两者的结合更是巧夺天工,引来世人的关注和文人的称赞,创造出全新的瓷器画面貌。

浅绛彩瓷器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瓷器上题诗作画,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举将中国文化展现的更加浓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创造了近现代瓷器的新模式和新发展。

在浅绛彩瓷器中,程门被公认是第一浅绛彩大家,其次是金门、王门,而任焕章是第四大宗师,他们任何一个人绘做的浅绛彩瓷器都成为世人争相购买收藏的对象。到了光绪末年的时候,随着外国洋彩进入中国,浅绛彩瓷器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其他瓷器模式的发展,浅绛彩瓷器也慢慢结束了辉煌,走向了结束。到民国初年的时候,浅绛彩瓷器已经完全退出瓷器历史,并被粉彩所代替,后来再也没有人绘制浅绛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文物商店中出现很多浅绛彩瓷器,可惜当时大家对这种瓷器的认识并不高,甚至连国家博物馆、民间都少有收藏,导致这种文物被低价销售。到了90年代的时候,大家对浅绛彩瓷器的认识越来越深,也意识到浅绛彩瓷器的价值,因而收藏的不少,但可惜的是,包括任焕章在内的很多浅绛彩瓷器都已经找不到了。

任焕章的浅绛彩瓷器是比较值钱的,据悉他的一对浅绛彩山水诗文四方帽筒估价是20万,不过,这也是因为此作品为任焕章所绘,而任焕章是浅绛彩瓷器第四大宗师,名气很大。另外,收藏任焕章的浅绛彩瓷器还要注意其完整性。因为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制的,受彩料和烧制工艺的限制,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因而想要保存完整很不容易。

张瑞:文物鉴定那些事儿


转眼夏末已至,2011年秋拍大幕即将拉开,又是一年秋拍季,各大拍卖行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在这个优雅的艺术战场上,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硝烟的味道,感受到了紧张的竞拍气氛,又将有千千万万的目光聚焦于此。收藏艺术品行业再次大踏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掀起新一轮收藏热潮。值此秋拍之际,有人欢愉,有人担忧。因为说到拍卖,说到收藏,说到文物艺术品,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真”与“假”的博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纵观此景,文物艺术品鉴定被重提、被关注、被思考。为此,记者专访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瑞,请他为我们解读文物艺术品鉴定的奥秘,拨开“真假”云雾见真相。

鉴定标准尚未统一

“目前,中国文物收藏鉴定市场秩序性较差,权威性较弱。”张瑞如是说。缺乏统一的鉴定系统和鉴定标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张瑞说:“中国文物收藏鉴定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层面的专业鉴定,即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由全国专业机构的专家组成,专家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器物的不同分类分为不同组别,例如瓷器组、书画组、现代艺术组等。但它是非正式机构,一般情况是根据需要聘请专家进行鉴定工作;二是民间层面的藏界名人,例如马未都、王刚等民间公认的收藏名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三是商家鉴定,像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等公司性质的机构。文物鉴定根据收藏、投资、投机三种不同情况来认定鉴定人。”不难看出,在市场交易中,无论哪种鉴定,它的有效性都取决于买家是否认可。

鉴定技术“高处不胜寒”

文物鉴定在普通百姓看来是一项非常尖端、非常神秘的技术,未来它有可能普及吗?张瑞对此持否定态度。“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搞收藏,这些人大多数还都觉得自己很懂。”张瑞笑谈。是的,我们生活中的收藏爱好者确实很多,他们觉得自己很懂是源于对收藏的喜爱,但文物艺术品鉴定并不是人人可为的事情,也不是见多识广就能解决的问题。专家且未必能“百发百中”,何况常人乎?

张瑞说:“文物鉴定技术很难普及,因为它的专业性非常强。鉴定是因造假而产生的,造假的水平越高,要求鉴定的水平就越高。就像中国考古是随着盗墓而产生的一样,国家规定不允许挖墓考古,但挖掘走在了保存的前面,‘考古跟着盗墓走’是国家为了保护文物被迫而为,很多古墓一旦被挖掘,将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目前技术无法做到完好地保存那些珍贵但脆弱的文物。我国现阶段以保护文物为主,等到技术成熟以后再去进行挖掘工作,古墓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肉眼鉴定仍是主流

科技发展至今,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文物鉴定当然也不例外,那么现在的文物鉴定是以传统的肉眼鉴定为主,还是以科技鉴定为主呢?张瑞指出:“对专家而言,就是以肉眼鉴定为主。”比如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刘光启,擅长字画鉴定,素有“刘半尺”的美誉,意思是字画打开半尺,真伪立判,眼力超群,曾经代表国家为多国驻华使馆鉴定文物,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科技鉴定是无法取代肉眼鉴定的。技术鉴定只起到辅助作用,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提供鉴定真伪的依据。”

科技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不仅使鉴定技术进步,同时也为文物造假提供了便利。“造假的人是按照器物的技术指标进行造假的,例如瓷器造假,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这样检验不出器物是假的,造假手段完全可以实现其数据显示为古代年份。”由此可见,对于鉴定而言,科技力量仍有不可及之处,肉眼鉴定仍是主导。

鉴定地位不可撼动

“文物艺术品鉴定工作在收藏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是第一步工作,没有鉴定,后续工作无从谈起。”张瑞对鉴定工作在收藏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历来重视鉴定工作,鉴定工作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制,但鉴定却不能独立完成收藏,市场秩序依然混乱。造假是根据收藏者的兴趣、需要去做的,其中青铜器造假最多,也最为容易。”

一直以来,收藏行业的鉴定工作备受质疑,也有人把它视为行业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中国的文物鉴定已不是难题,关键在于评估方面混乱,评估专家与鉴定专家职能不同,鉴定专家是鉴定真假的,评估专家是在确定藏品为真的基础上,对其价格做出评估。中国的评估体系薄弱,整顿市场需要先确定价格。”张瑞一语道破行业混乱症结所在。“对于中国文物市场来讲,鉴定真假已无难度,主要问题在于价格评估和与金融机制的对接上。”

鉴定水平世界领先

我国收藏行业已经迈入“亿元时代”,逐步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虽然鉴定标准尚未统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张瑞表示,“对中国文物的鉴定,中国专家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像佳士得、苏富比这样世界知名的拍卖机构也经常邀请中国文物鉴定专家进行鉴定工作。”

中国的高水平鉴定与强大的群众基础紧密相连。“中国是全民收藏,国外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参与收藏。”2004年统计显示,中国拥有七千万的收藏大军。北京奥运会期间,这一数字上升至3亿人。这只是统计数字的显示,要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在统计之列的收藏爱好者。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一直庞大的收藏队伍为造假提供了商机,因为市场需求较大。所谓真假,张瑞认为,“瓷器都是真的,但年代是假的。”例如仿造乾隆时期的瓷器实际是现代制造,由于年代差异,它的价值无法与乾隆时期瓷器相比,但它作为工艺品自身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中国大量向国外出口工艺品,中国流落国外的文物艺术品大约有一千多万件,其中有三百多万件存放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属于文物级别。

收藏行业文物艺术品经济价值的迅速飙升让很多人担忧,有人认为这是非理性的发展。张瑞对此持积极态度,他认为,“只要市场规范,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因为艺术品投资比房地产、股票投资的回报率高且稳定,艺术品价格是随着人们的购买力而定的,它的价值不能单纯用价格这个数字来表达。未来,文物艺术品是非常好的投资产品。”

藏友故事:说说我的收藏,瓷器邮票都爱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