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中华收藏:“海底瓷都”

中华收藏:“海底瓷都”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1-04-17

古代瓷器收藏。

英国海底探宝者麦克·哈彻在南海贝尔威德暗礁捞获的35万件中国德化清代瓷器,日前由德国内戈尔拍卖行在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经过激烈竞拍,共获2240万德国马克。

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古时,我国海上贸易领先于世界,早在汉代就开辟了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海上航线四通八达。在我国茫茫的海域中到底静卧着多少沉船呢?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约有2000至3000艘,沉船中以宋元船只居多,沉船中还有一些外国船只,如唐代日本遣唐使沉没的海船、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的沉船等。倘若加上世界各国来中国进行贸易返回途中的沉船,可谓不知其数。马来西亚古陶瓷研究专家魏止戈称这些沉船中的古瓷为“海底瓷都”。近20年来,载有古瓷的沉船不断有被捞起的报道。1983年英国人麦克·哈彻在南中国海发现了300多年前沉没的中国明代帆船,船内满载2万余件瓷器,虽经海水长期侵蚀和冲撞,但出水时依然光洁照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时,以25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件价值112美元。1984年10月,韩国打捞起新安海底的中国宝船,得到2万余件中国元代古朴浑厚的青瓷。1985年,哈彻又在南海打捞了满载中国瓷器的荷兰沉船“格尔德马尔森”号,这是1751年在香港西南海域触礁沉没的货船,打捞得16.8万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瓷器,这些光彩夺目的古董次年在荷兰拍卖,哈彻获得了1500万美元。

最近10余年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牵头下,我国水下考古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活动。1999年在西沙群岛先后发掘了14处水下文物遗存,共出水元、明、清时代的瓷器1000余件,以碗、盘、碟、壶等日用品为主。

千姿百态的海底古瓷重现了我国昔日陶瓷的丰采,它们也说明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盛况,亦是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史的见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海捞瓷:静躺海底的文化瑰宝


1

在当今的文博界、收藏界和新闻界,只要有“海捞瓷”出现,就能引起轰动的新闻。“碗礁一号”的出水,“南海一号”的打捞,韩国海岸的元代沉船,印度尼西亚黑石礁海底的沉船都使喜爱中国古代文物的人们为之一振。这些从未见过的瓷器以及瓷器背后悠远的历史,由此进入人们的眼帘,一座从未面世的博物馆正漂浮在富饶的大海上,等待着懂它、欣赏它的人们去发现它。

因此,海捞瓷的收藏与鉴赏已成为考古界、艺术界、收藏界所共同关心和热衷的话题。该书第一作者陈逸民是知名的文化学者和艺术收藏鉴赏家,同时也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委员,他长期致力于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海捞瓷的收藏与鉴赏》 是陈逸民的最新力作,他和陈莺将目光聚焦于当今艺术品市场上备受追捧的海捞瓷,溯源了海捞瓷的历史,并详细介绍了海捞瓷与外销瓷的关系。

该书的一大特色是在提供著名沉船和海捞瓷信息的同时,既着眼于海捞瓷真伪的鉴定,为收藏爱好者在各类市场中认识真正的出水海捞瓷提供帮助,更着眼于介绍海捞瓷所承载的文明信息和可能解开的历史之谜。因此,作者花了较多笔墨介绍了海捞瓷或者相关的外销瓷以及中外陶瓷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海捞瓷的鉴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捞瓷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固然可观,但是海捞瓷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海捞瓷的审美与鉴赏,不仅体现了对中国古文化的敬畏和探索,更是世人珍重这份古已有之的文化瑰宝的体现。在追溯海捞瓷的前世今生中,如何正确地品鉴海捞瓷,如何从文化意蕴的角度看待海捞瓷,以及如何建立起保护和打捞我国海底文物的相关制度,是作者成书的立意所在,更显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关怀。

目前,海捞瓷正以其无与伦比的姿态,悄然走进中国和世界的收藏界、文博界,它要告诉研究陶瓷史的专家学者,告诉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专家学者,海底,有无数谜团等待着有志于探索和研究的人们,海底有着人类未知的文明。可以说,《海捞瓷的收藏与鉴赏》一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考古研究资料,更为广大的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和投资者,展现了一个全新且富有文化深意的市场热点。

沉睡千年的海底茶具珍品


元·青花瓷菊花纹小执壶小茶碗

明·青花花卉纹高足碗(景德镇窑)

饭前饭后饮茶,是中国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中最要的一件。饮茶不仅能解渴,去腻,还能提神,清心。在品茶之余,欣赏茶具是让人陶醉的事情。正所谓:饮茶凊心瓷朗目,流香美润千古亊。

中国的茶文化自汉、隋代开始当时的饮法是药饮、解渴式的。在唐代,茶文化普遍盛行,讲究细碾点啜。到了宋代,饮茶风气更为普及,爱分茶、斗茶,花巧繁复。当时的茶具,千门百类,青釉、青白釉、白釉、黑釉、酱釉的茶碗应有尽有。这促进和发展了越窑青瓷茶盏、建窑兔毫盏同时沿承生产,随后,湖田窑、龙泉窑、德化窑、南宋官窑及一些地方窑不断生产烧制出许多不同造型、款式、釉色的茶具。对于当时来说,不只是茶种植生产量增长,陶瓷业也同时不断上升。

淘宝记

在南海沉睡了千年的茶与茶具,是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之遗珍。1995至2001年间,琼海潭门港的渔民不断打捞出海底茶具珍品。我在那些年里收藏了不少这些沉睡了千年的茶具。这些茶具不同窑口、品种、年代,造型各异,丰富多彩。

那一次,我和朋友詹先生来到潭门灶坡村的一户渔家,主人不在,我们从窗口看见只有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里堆满了古碗古盘。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从南海打捞回来的真东西。那里面有湖田窑青白釉执壶和刻花荷纹碗,斗笠小茶盏,但品相不完美,釉色好的没几个,执壶是断把断流残破的,有些是全给珊瑚粘满的,面目全非。

詹先生带我到草塘村找另一户渔家。主人人称“阿和哥”,小个子,看样子很聪明。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中学毕业后就跟父亲一直到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作海捕鱼,对南海各个岛屿、礁石都很熟悉。哪里有出水古董,他都很清楚。古陶瓷知识他也懂。他们家有三艘船,一艘家里兄弟用,两艘船租给同乡。同乡捕到多少鱼他都不过问,但打捞到古碗古盘就会优先照顾他。因此,他家有不少从南海打捞回来的古碗古盘。他在门口接我们进院。这院一间主屋带客厅,三间小屋,一间厨房,很宽敞,门窗都有浮雕,有人物,有山水,有花鸟,看样子大概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阿和高兴地说:“明天我们就要出海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他从房间拿出一箩筐的古碗古盘给我们看,我心情激动不已,每一个都摸摸看看,不停地挑选着。最后,我选了两个建窑黑釉斗笠碗、一个湖田窑的青白釉执壶、三个划花碗,两个划花盘,共八件。主人开了价。我本来想还个价,但觉得第一次入港进村买古碗古盘,开门货,每件都有大小不同的珊瑚,没有残缺,没有冲裂,造型也很美,釉色也很泽润。便大大方方地按他开的价买了这八件古瓷器。詹先生也选了二三件。离开前,我给阿和留下电话号码,阿和送了我们俩每人一包海鱼干。

第一次在潭门渔民家买到宋、元时期的外销瓷,心情非常高兴,在回海口的大巴车上,我忍不住欣喜之情,又拿出来仔细欣赏了一遍。

3个月后,正是1999年初春,我随海口巿文联到扬州参加两地美术作品展览。开展的第四天,我们正坐船游瘦西湖,欣赏杨柳的细芽嫩叶,以及湖中的亭台和杨柳的倒影,感叹江南之美犹如天宫,该多些留影,多些拍下这美景。船到堤岸,接到潭门阿和哥来电话,约我到潭门看他从干豆礁带回几件好东西。

回到海口的第二天是周日,我一早就到解放西邮政大厦三楼,与收藏界的一些朋友交流,欣赏藏品。当时,收藏钱币、邮卡、书画、玉器、家具的玩家多,收藏出水陶瓷的人较少。上午十点左右,一位年青人从琼海嘉积来,经朋友介绍,这人叫“妚儒”,个子高高瘦瘦的;他带来了几件西沙群岛出水的执壶和豆青小茶碗。我们几个朋友一起欣赏。我选了四件豆青小茶碗、两件龙泉青釉梅花茶盏、一件元青花葫芦壶、三件元青花釉小茶碗。另外两位朋友各选了一件青白瓷执壶。我和两位朋友讨价还价,没谈拢,最后都没成交。

后来,我约了老黎和亚群一起到潭门港去。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到阿和家。走进阿和家大院,只见他已搬出一箩筐从西沙群岛打捞回的执壶,青花葫芦壶、盘、碗、龙泉窑青釉梅花茶盏及几个豆青小茶碗。我看到这些东西,觉得很熟这些货,原来就是我前几日在海口邮政三楼见到的。

我挑选了两件龙泉窑茶盏、四件豆青小茶碗、四件元青花釉小茶碗、一件元代青花釉葫芦壶这壶的流身有点破,还带有冲线我总共挑选了十一件。

这次买得很顺利。

老黎和亚群各挑选了二三件龙泉窑青釉碗,也成交了。

满载而归。我们三人当时太高兴了,顾不上在潭门吃饭。亚群开着车回到黄竹加油时,才觉得肚子饿,顺路吃饭,那餐饭我们觉得特别特别香。

海捞瓷之美

现在,这11件海捞瓷已经清洗了,显得非常美。那只元青花小茶碗也有自己的特色:碗的外壁绘制的都是菊花,画得很熟练流畅,花瓣的画法是用线条勾勒;叶子用写意的画法,先用大笔大色,后加勾勒。碗心标记,四件都不一样,两个是“寿”字“寿”字大小不同,字体有别;另两件是菊花,有大小之分,浓淡之区。碗边缘画的是水纹和回纹方连图案,珍贵。

那葫芦壶外壁绘画图案同碗一样,是菊花纹;流身断了一小节,可修。

龙泉窑青釉梅花茶盏,我断代为元代,釉色都好,还有冰裂纹,碗心的梅花是压模的,有立体感,很美。

豆青小茶碗,应是明末清初之器,四件一样,器形很美,完整无瑕,碗外壁为豆青釉,碗内为白釉,有很明显的对比。把玩着这些珍品,直叫人心生欢喜。

黑石号,海底的唐代瓷器博物馆


“黑石号”复原船模及其复原画。黑石号沉船出土的唐青花枣椰树叶纹大盘。椰枣古人也称“千年枣”,即今人所说的伊拉克蜜枣。(右下)黑石号出土的唐开元通宝铜钱,中国币制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左)

黑石号出土的大量的大唐制造的外来订制瓷器。

一千多年前,“黑石号”是怎么在马六甲海峡南端沉没的,沉船上没留下任何线索,但它能隐隐地坐沉海底,是因为船上满载着大量货物,这些货物成了它的“身份证”,使后人得以知道,它是一艘装满中国货开往西亚的商船,船上98%的货物是陶瓷,共有67000万件。

梁二平

前边说过的江苏扬州、如皋出土的唐代海船已经朽烂,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出现,人们无法判别它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所以,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新的水下考古奇迹的出现。这一等就是20多年,1998年专门从事海底寻宝的一家德国打捞公司,在东西方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南部海底发现了一艘商船。人们无法考证它原来的名字,只好以发现地黑礁石命名它为“黑石号”,也有人根据沉没地为印尼西部勿里洞岛海域,称其为“勿里洞沉船”。根据船上所载物品的相关信息,专家推测这艘帆船应是一条大食商船。但这条船到底是中国造的帆船,还是阿拉伯造的单桅三角帆船,没有定论。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瓷器

唐朝文献所说的大食,指的是西域阿拉伯帝国,其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为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因尚白依亦称“白衣大食”,第二个世袭制王朝为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因旗帜尚黑,亦称“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兴盛的七百年,前半期正是中国的大唐盛世(618~907年),是古代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也是最为开放的朝代。大食与大唐两大稳定的商圈,通过海路与陆路融合,构成了东方最为活跃商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送的是什么商品呢?黑石号给了一个明确的回答:瓷器。

汉代末年,中国发明了瓷器。由于瓷器比木器、陶器、青铜器等任何材料制造的器皿都更美观、清洁、耐用、方便,特别适合用于饮食。所以,瓷器很快就受到外国商人的关注,中华瓷器开始向国外输出。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因此,也有人把中国的瓷器称为“变土为金”。事实上,早期的中国瓷器,在阿拉伯帝国,在欧洲宫廷,其价值远远高于黄金。一个贵族可以有一个金碗,但却不一定能有一个精美的瓷碗。

西方打捞界沿古代海路寻宝

由于瓷器不适合车马反复转运,大量瓷器贸易主要是走海路。此时,当大食帝国一统了西域世界,大唐王朝结束了中国乱局,保证了海上贸易的稳定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转而变为以大宗瓷器贸易为主的海上瓷器之路。海路是海面上看不见的路,但在海底却有古船的遗骸印证曾经有过的海上商路。沿着古代海上商路寻宝,一直是西方打捞界的一个传统项目。

打捞“黑石号”的德国公司是一个从事海底寻宝的专门公司。1998年发现这艘沉船后,先是保密发掘,而后悄悄研究,最后才寻找买家,公开叫价出让。直到2005年寻到买家之后,才对外宣布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实2002年开始,中国博物馆圈已得到消息,扬州、上海、湖南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日本一些机构也有此意,但“黑石号”打捞方叫价4000万美元,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中国买家只好放手。后来,新加坡圣淘沙休闲集团以3500万美元整体买下“黑石号”宝物。黑石号由于没有被泥沙覆盖,所以木质船体全都烂掉,已无法整体打捞,人们也就无缘见到这艘沉船的模样,所幸从船上打捞出来的大量宝物经过整理后在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公开的展示,让我们可以看到片片断断的大唐与大食海上贸易的精彩故事。

“黑石号”共有陶瓷67000万件

一千多年前,“黑石号”是怎么在马六甲海峡南端沉没的,沉船上没留下任何线索,但它能隐隐地坐沉海底,是因为船上满载着大量货物,这些货物成了它的“身份证”,使后人得以知道,它是一艘装满中国货开往西亚的商船,船上98%的货物是陶瓷,共有67000万件。其中,一批长沙窑瓷碗透露了这艘船的沉没时间。这批瓷碗上不仅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名樊家记”的字样,同时还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的铭文。考古专家结合对船上八角茴香的碳十四测定,推定沉船年代应为9世纪上半叶。

我在新加坡旅行时,此船文物刚刚卖给圣淘沙集团还没有公开展览,但我还是购到新加坡考古专家整理出版的《黑石号沉船宝物》大型画册,“先睹为快”了。“黑石号”可以说就是一座藏在海底的唐代瓷器博物馆,是目前所能见到最完整的唐代瓷器展示。唐代瓷器没有宋代那么讲究,但产地与品种都极为丰富,已步入了精细瓷时代。

“黑石号”出土的瓷器烧造于中国的各个窑口,其中长沙窑数量与品种最多,约有56000多件。这些出口的瓷器,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其他有杯、盘、盂、盒、罐、熏炉、油灯和少量生肖瓷塑。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这些瓷器上的款识明确记载了瓷器的用途和生产商,不用猜想与争议了。比如,有的碗中写有“茶盏子”,告诉使用者这是茶具,有的瓷碗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名樊家记”,明确了产品的产地是长沙窑,并明确了厂商字号。这或是中国瓷器最早的厂标、商标。

“黑石号”出土瓷器的艺术装饰与技术,主要表现在釉下及釉中彩绘、印花、模印印花、模印贴花、堆花、刻花、彩色斑点等手法的运用;纹饰有花草、动物、人物、园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窑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装饰,既有汉字,也有阿拉伯文,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最令海交史家感兴趣的是一大批产品带有明显的伊斯兰元素,表现出鲜明的阿拉伯艺术风格。这表明当时的中国瓷器生产厂家,已经按阿拉伯客户来样定制产品。当然,这之中也有突出中国特色的产品,如绘有汉字“盈”、“官”的盘子,显然中国风格的产品也深受阿伯伯客户喜爱。

“黑石号”出土的这些瓷器为人们提供了中世纪时,中国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客户群体、商品特色,主要集散地等重要历史信息。这些出土的瓷器再次证明,至少从唐代开始,中国海上贸易已是以瓷器为主,次之是香料,丝绸制品也有一些,但已不是主流。此时的西亚,丝绸早已不是神秘宝物。早在唐代之前,波斯就已用中国进口的生丝,加工波斯丝绸制品,甚至,还有返销到中国上流社会。

收藏古瓷的行家,一定注意到了“黑石号”已整理出来并展出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青花瓷是陶瓷技术的一个高境界,考古界对青花瓷的定义基于三个要素:一必须是在白瓷上;二用氧化钴作彩料;三作为釉下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唐青花中国国内存世作品很少,“黑石号”沉船上的唐青花瓷盘,证明至少是826年,唐代青花瓷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是外销产品当中的一个小品种。

在唐代向印度洋传播的主要是瓷器文明了。大食等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大唐瓷器输入改变了他们“掬而食之”习俗,上层社会率先改用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唐瓷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黑石号”还有大量大唐铜钱

“黑石号”除瓷器引人关注外,还有一种宝物值得关注,它就是中国古货币之宝“开元通宝”。由于历代假币屡禁不止,大唐也面临私铸盛行,导致长安物价飞涨,百姓深受其害的困局。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下令铸造“开元通宝”,钱币在唐代才开始出现“通宝”的字样。因为“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很多人误以为“开元通宝”铸造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实际上,早在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就已经有“开元通宝”了。中国币制由此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币制,此后历朝铸币依此标准,沿袭近1300年。

唐代是中国流通货币的发展高峰,为打击私铸钱,特在扬州设立了十座铸钱官炉。“通宝”后来成为硬通货。阿拉伯船上出现这么多大唐铜钱再次证明,大唐经济繁荣货币稳定,不仅南洋小国使用中国铜钱,连阿拉伯商人也用大唐铜钱。此时,中国铜钱就是南洋和印度洋贸易的硬通货,船上的大唐铜钱应是船家的“外汇储备”吧。

瓷都传人京城展才艺


9月21日,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方文贤(右二)在北京王府井城向观众介绍他的作品——色釉彩绘“初春”瓶。

9月21日,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淑凝(前左二)在北京王府井城向观众介绍她的作品——青花斗彩瓷瓶《富贵图·红牡丹》。

《瓷都传人——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精品作品展》21日在北京王府井城推出。

景德镇拥有陶瓷史上的千年辉煌,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着世世代代“群力业陶,众心事瓷”的窑火传薪人。

此次参展作者都是景德镇瓷苑中新生代的佼佼者。他们中大都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陶瓷高等院校,师承于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并拥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陶瓷艺术优秀传统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在“中外文化”、“古今文化”中找出切入点进行磨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作出了众多世人喜爱的、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为艺术发展乃至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次展览推出的300余件陶瓷精品,参展作者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魏柳杨、涂序生、余效团、刘伟、方文贤、陈敏、王淑凝、王秋霞、刘青云、喻冬华等众多大师。参展作品装饰手法多样,青花、粉彩、新彩、斗彩、综合装饰;造型丰富各异,有瓶、樽、瓷板、盘、雕塑类;题材广泛,人物、花鸟、走兽、书法一应俱全,荟萃了各种风格的佳作;所绘人物神志飘逸,画面庄重典雅;山水花鸟则使人如临其境,自然清新。其他装饰手法别出胸臆,线条流畅、简练,设色淡雅、隽秀,充分展示了景德镇陶艺家们的继承和创新精神。

展览期间,涂序生、余效团、刘伟、方文贤、陈敏、王淑凝、王秋霞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教授许国胜等一行十六人来到王府井城,与北京的消费者面对面交流。

在近几年的陶瓷收藏热中,瓷都传人的经典作品开始引起藏家的注意和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陶瓷新生代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和空间。另据了解,《瓷都传人——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精品作品展》9月21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王府井城举行。

北国遗韵今犹在 中华瑰宝古已存


■藏馆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北国春秋》历史展厅

■藏馆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

■开馆时间:2007年10月29日

■藏馆特色:兼具收藏、研究、教学和学生实践的展厅

■镇馆之宝:辽代白釉穿带瓶

漫步在博物馆中,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陌生感,仿佛上一秒还是互联网3G时代,下一秒就跌入时光隧道,来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时空。然而陌生之中,却总能寻到亲切的事物、相通的情感。前人经历的事情和体验,通过一件件展品、一个个说明,总能引起我的共鸣。

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北国春秋》展厅里,我又找到了这种陌生之中的亲切感。这个展览是与北方民族相关的八个不同的专题,让我们从中看到中国古代的民族团结、中原与北疆的密切关系及北方人民对历史的贡献。身为一个北方人,对于游牧生活的向往,是不可避免的。

看着博物馆专家们从内蒙等地征集上来的民族器物、工艺品,北方民族生活和征战的场景在脑海中不停地掠过:在辽远广袤的中华北国大地,横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自然地理单元。这一区域,从东侧的大兴安岭南端向西,燕山连绵,阴山横亘,跨过贺兰山,穿越辽阔的阿拉善戈壁,再向西就是雄浑的阿尔泰山和天山。这条山系正是气候变化以及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而我国北方的历代长城也基本分布在这条山系的南北。因此,这里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往来征战、交互融合的舞台。

随着脑海中的影像,我沉浸在热血奔腾的情绪中,仿佛自己也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镇馆之宝——辽代白釉穿带瓶

当中原进入“五代十国”,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之时,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也相继兴起了由契丹建立的“大辽”、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吸纳中原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地区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他们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也如夏花般绚烂绽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穿带瓶是契丹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活器皿。契丹人有着“行营四处即为家”的生活习俗,即使在建国后,契丹贵族也仍然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穿带瓶正是契丹人为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而创造出来的。使用的时候将皮质绳条由底部从两侧竖穿过穿带,这样就便于马上携带或挂系在居住的穹庐大帐的哈那(墙壁)上,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便于置放;而细颈除了易于把持外,还可以使瓶内的液体在驭马或驾车远行时也不会洒出外溢,因此特别适合存放易挥发的酒类等。

人大博物馆中的这件穿带瓶,造型为侈口,细长颈,宽肩,圆腹弧收,圈足略外撇。在肩、腹部两侧各有一横桥形穿带钮,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三道凹弦纹。通体施白釉,胎体洁白致密,釉色温润细腻。这件器物造型端正优美,整体线条圆润流畅,应是辽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品。

辽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新工艺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这件白釉穿带瓶是辽代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自然也成为“北国春秋”展厅中的镇馆之宝。

■红山文化时期玉人像

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6500年,是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手工业发达,其中以治玉工艺最为发达,玉器的制作多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因此,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往往体现出对女性的崇拜。“北国春秋”展馆内的这个玉人像,是用乳白色玉石雕琢而成,整体呈纺锤形,头部椭圆,面部轮廓为方圆形,琢磨两个圆孔为目,双目之下有一较小圆孔为口。肩部圆润,两臂下垂贴于身体两侧,肩以下减收至足,胸部饱满,腹部隆起,是一位孕妇的形象。玉人像下半身还以简练的阴刻线条勾勒出双腿及足部。玉人像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展现了高超的玉雕技艺,整体风格含蓄拙朴,线条简练却刻画传神,为新玉器时代红山文化典型玉器,体现了原始先民的女性崇拜及原始宗教思想。

■红山文化时期穿孔石蛙

石蛙的出土地赤峰是红山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红山文化以存在大型祭祀性遗址“积石冢”和“女神庙”以及彩塑的大型女神像而闻名遐迩,社会形态的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就有蛙崇拜,青蛙是繁衍不息的象征,“蛙”跟“娃”以及女娲的“娲”同音,所以青蛙应该代表着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期盼。这与红山文化的女性生殖崇拜不谋而合。

石蛙质地灰黑,所选石料坚硬致密,形态上如同一只健硕的青蛙,头部为椭圆形,双眼稍鼓出,两前腿弯曲,两后腿收拢,似一只驻足或正在休息中的青蛙。在蛙的腹部中心有一圆形穿孔,直径约2厘米。推测此石蛙可能是用于佩戴的饰物。

中华仿古瓷专家黄云鹏及其陶瓷精品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黄云鹏先生,1942年出生,江西丰城市人,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陶瓷馆,从事古陶瓷研究,是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家、陶瓷美术家、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2010年12月26日,济南台景缘艺术馆隆重举行了“缘聚台景缘——黄云鹏大师陶瓷精品展”,黄云鹏大师亲临现场。一时成为山东收藏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瓷器研究专家、收藏爱好者前来一饱眼福。黄云鹏大师特为此展精心准备了一年之久的200余件仿古精品,共同组成省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高仿历代官窑作品专题展览。如此近距离欣赏美轮美奂的高仿历代官窑珍品,堪称是一场真正的视觉盛宴!彰显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之魅力!

恰逢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黄云鹏大师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箫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清乾隆粉彩“祥瑞百鹿”瓷樽等多件珍藏版瓷器作品,将再现于济南台景缘艺术馆,以满足山东“瓷迷”零距离接触并拥有国宝文物的心愿。

【藏品风貌】

下图为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以1568.8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格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此罐主题画面描述了孙子之师鬼谷子(号王诩)下山搭救齐国名将孙膑与独孤阵。鬼谷乘坐一虎一豹的车,

表现出武艺超凡似仙,可百战百胜的形神,车前二步卒手持长矛开道,独孤阵之子独孤角跨马上,手举鬼谷战旗,将领部下三千同往搭救,苏代骑马回峰,一副焦急而又必胜的神态,整个纹样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其构图、形神、笔意、瓷质、造型等无不使人倾倒,价重艺林,风蜚全球,无愧称为“天下第一青花瓷”。

上图元青花梅瓶是全球仅有的九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13厘米,口径5.5厘米。造型大气浑厚,瓷胎洁白细腻,青花艳丽沉着并有斑点,釉青白透明。器形丰满、端庄、挺秀。是1959年在南京江宁县的抗元英雄沐英墓出土的。画面反映西汉初大臣萧何荐人才的故事:萧何纵马扬鞭,急追英才韩信,请他为大汉同谋国事。韩信急走时一只鞋都掉了,忧沉地站在渡口待渡,淳朴的艄公正要开渡接韩信过河。不同人物的身份、个性、形神等刻画得淋漓尽致。号称10亿都不卖的“中国青花瑰宝”。

此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约高42.5cm,口径5.4cm,是景德镇陶瓷馆镇馆之宝。器形为小口、宽唇折平、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足部稍外扬。梅瓶花色共分为五层,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层圈带纹饰,肩上部在复莲内画八宝纹,腹部周身绘满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紧接着是一条较窄的卷草边饰,下腹是仰莲如意纹。该瓶白釉泛青,青花青翠浓艳,幽静苍翠,尽显元青花神韵;瓶上牡丹沧雅多姿,艳丽富贵,栩栩如生,象征大富大贵、万寿吉祥。整个器型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绘画生动,气韵非凡,演绎出中华五千年陶瓷文明的博大与深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收藏珍品。

▲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百鹿尊”因“鹿”与“禄”谐音,故又称“百禄尊”,百禄形容俸禄之高厚,只有帝王才能享有。尊面绘制恢弘巨作“祥瑞百鹿图”绘有百鹿神态各异,或奔跑、或嬉戏,四周衬以参天古树,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整体造型雄浑,纹饰繁缛,是皇家尊贵地位的象征。

在黄大师此次的仿古瓷精品中,不论是彩瓷还是雕刻瓷或高低温颜色釉瓷,都保持了当时时代的特征。明青花则笔意自如、秀雅而凝重,清青花却线条细腻、汾水清晰,时代特色一眼即可明辨。

黑龙江:“中华瑰宝”国家特拨瓷器亮相黑河


在5・18第37个国家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黑河博物馆精心设计制作的《中华瑰宝――国家特拨瓷器专题展》免费对外开放。

此次展出的121件明清时期瓷器,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为支持开放城市安设专门调拨给黑河的,均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是黑河一笔丰厚的文化资产。展览内容上,以中英俄三种文字记录中国陶瓷文化概况和明清瓷器风格特点及典型工艺;陈列上以瓷器烧造的历史年代为顺序,以展柜与图版、影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整体上展现了简洁、厚重、大气、素雅的艺术风格。

举办《中华瑰宝――国家特拨瓷器专题展》,是黑河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打造精品展览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黑河博物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展览的推出,将进一步发挥黑河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阵地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对丰富黑河旅游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萨马兰奇为中华国宝瓷王题词,价值惊人


为永恒纪念中华盛世2008年,相关单位批准以获得世界荣誉的中华国宝瓷王“扁豆双禽瓶”为原形,萨马兰奇等四位国际奥委会高官亲笔签名和题词,推出国瓷2008。近日获悉,北京某陶瓷收藏大家欲以108万的天价预定2008号中华国宝瓷王。陶瓷界权威专家一致认为:

瓷、CHINA、中国,在一个以瓷为尊的国度,拿中华瓷王来纪念永恒的2008,无疑是至高的规格!经过长达6年的精心筹划,相关部门选定在世界上唯一获得最高荣誉的中华瓷王“扁豆双禽瓶“为原形,一模一样地特别推出了第一个2008纪念瓷器,命名为“国瓷2008“。更令世人振奋的是,它史无前例地出现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现任主席罗格等四位国际奥委会高官分别用英、法、希、中文同时在上亲笔题写的“从长城到奥林匹亚“。

中华国宝瓷王纪念永恒的2008

据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介绍,中华瓷王"扁豆双禽瓶"由清朝官窑湖南醴陵1906年出品,1915年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唯一的最高金奖,这是我国名瓷在国际上的最高荣誉,被世界陶瓷界奉为"中华国宝瓷王",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因为不允许流通,某国际财团曾出价1.5亿元求购未果。据有关部门介绍,这是瓷王近100年来首次现身,若不是纪念2008的最高需要,根本不会把瓷王拿出来,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萨马兰奇等国际奥委会四大高官亲笔题词,前所未有

早在2003年,时年83岁高龄的萨马兰奇和国际奥委会知道"中国要拿国宝瓷王纪念2008"这一伟大创意后,高度赞赏它实现了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明的完美交融,特别题写了"从长城到奥林匹亚"并签名。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的首席专家金教授说:"国瓷2008"从民族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来看,都是很多2008藏品中的珍品!在百年奥林匹克史上,萨马兰奇等国际奥委会四大高官同时为一款藏品签名并题词,前所未有。这是收藏者的幸运,一辈子也难碰上。

百年官窑,采用百年秘方纯手工秘制,绝版限量2008个

"湖南醴陵窑"自清末以来是我国惟一的一座官窑。解放后"国瓷2008"正是由湖南醴陵采用百年秘方"釉下五彩"工艺纯手工秘制而成。在六十多道工序中,严格按照国瓷标准烧制,只要有不符合标准的,就销毁,连3%的成品率都不到。要出品2008个,得砸碎近6万个,触目惊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