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曾历冰火两重天:紫砂收藏再度活跃

曾历冰火两重天:紫砂收藏再度活跃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冰梅瓷器鉴别

2021-04-17

古代瓷器收藏。

近期,央视披露的“紫砂门”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在拍卖市场,紫砂艺术品却没有受到这一风波的影响。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

武汉本地紫砂壶收藏也十分活跃。周六,记者在某紫砂壶收藏店内看到,一个小时内,该店连续迎来三波客人。

从30万到1232万元

紫砂壶,制作水平档次拉得特别开,有卖几十元一把的,也有卖几百上千、上万、乃至几百万元的。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一把顾景舟“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价格,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

其实,这把壶早在七八年前就在拍卖会上出现,当时藏家以不到30万元的价格拍下,没想到今年拍卖价格竟然翻了40倍。据了解,即便去年,唐云所藏的那把壶的拍价也才300万元,而且还被视为天价。

从七八年前的30万元,到去年300万元,再到今年的1232万元,身价飙升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曾历冰火两重天

紫砂壶收藏不是现在才热起来。据本土爱好紫砂壶的藏家介绍,上世纪80年代,受港台紫砂收藏热的影响,大陆也曾刮起一阵炒作紫砂壶的旋风,一些当代烧制的平淡作品一夜之间身价百倍,甚至有些普通技术员的作品也能卖到上万元。这种过度炒作,严重透支了紫砂壶未来的升值空间,加上市场上名家赝品横行,紫砂壶的声誉江河日下,市场从此走入下坡路。

到90年代,紫砂集藏投资热不断降温,脱离实际价值的紫砂壶价格出现了价值回归,集藏投资由此进入相对低迷阶段。到2005年以来,紫砂壶的市场逐渐开始复苏,直到今天,“一把当代中老年高级工艺师的壶价格普遍升值到3-5万元。”

“现在,名人名壶是有价难求,明清的紫砂名人名壶就更不用说了。”据藏友介绍,现当代比较有名的壶艺家有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徐秀棠、吕尧臣、朱可心等,“在我看来,现在紫砂壶的价格已有点虚高,要谨防再度透支紫砂壶的升值空间。”

从普通作品入手

“普通藏友难以收藏这些大师的作品,因此建议可以从中青年工艺师的作品入手。”藏家告诉记者,当代不少中青年陶艺师,他们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气质都相当不错,只是目前尚未成名或名气不大,作品的价格就低得多,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家或大师,“不过,这就看你的眼力了,有的时候还需要点运气。”

“比如,十年前施小马的壶也就三五千元,现在已经升值到十万左右。现在很多中青年工艺师的作品也就3000-10000元,价格在普通藏友的可承受范围内。”

此外,藏家还表示,最好选择有职称的工艺师作品,因为尽管很多民间工艺师手艺不错,但市场不认可,价格难以拉高。

百元以下不值得买

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低档紫砂壶,价格在百元左右,甚至几十元。藏家告诉记者,这种紫砂壶不值得买,因为很有可能泥料掺了其他工业原料,“连泡茶都不太好,更别说收藏价值了。”

“值得收藏的紫砂壶要具备几个条件:全手工制作、原矿紫砂泥、制作者是助理工艺师以上的职称、工艺比较精湛,往往价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

“至于如何辨别真假,那是一门大学问,可以教两个小招。”该藏家告诉记者,看泥料的真假,可以听壶盖碰壶身的声音,真正紫砂泥料的壶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金属声,这样的壶最好不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瓷器收藏要重质而非量


近些年来,随着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回暖,收藏队伍不断扩大,来自各种渠道的艺术藏品不断以各种方式涌向拍卖市场,而金融危机阴霾逐步消散之际,业界很多投资者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升值空间比较大的瓷器市场,最近在上海举办的“华夏瓷艺相聚世博——中国文化艺术大师名家经典作品展”开幕式上,虽场地不大,但人气很旺。

最近几年,像这样的展览或拍卖很多,在各个地区如火如荼。据相关人士介绍,景德镇的当代瓷器,尤其是那些正在崛起的新生代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有不错的收藏价值。这些作品做工精良,手法新颖,技艺精湛,很多当代名家在制瓷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艺术品味都很高。收藏精品瓷不光要看制瓷年代,适时接触下当代名家瓷器精品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目前中国的瓷艺市场正在逐渐地重新起步,当代名家作品虽瓷艺高超,但价位偏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瓷艺市场将会更加繁荣、规范,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当代中青年工艺艺术家的瓷器作品会迎来一个增值阶段。

当然,在瓷艺市场上,由于各种投机者的加入,还有当代瓷艺创作者的良莠不齐,造成作品差异很大,价位也相差很多。中国名瓷网建议,如果想要投资瓷器藏品,最好先要对当今艺术品市场有一个细微的观察,如果选定了投资方向,认准了某位艺术家的制瓷潜力,也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关注,注重其做瓷质量,而不要随大流投资众多花冤枉钱。

瓷器收藏火投资注意真精新


奥运会带动了收藏者对青花瓷的追捧,瓷器收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但在众多的瓷器藏品中怎样去鉴别呢?日前四川知名瓷器鉴定专家赵德钧在艺术大讲堂上表示,针对瓷器收藏要把握三个原则——真、精、新。

真即够时间。往往很多的收藏者都是对瓷器知识一知半解,用“估计+统计”的错误方法来收藏。赵德钧建议收藏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底,做足知识积累的功夫。如明代以后的瓷器大多是出土的,看这个时代的瓷器关键要看有没有出土痕,再如虽然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了瓷器,但是瓷器真正有价值还是在唐晚期开始,这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即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这与南方青山绿水,北方大雪皑皑的生活景色是紧密联系的。

精即精美。每个瓷器都代表着其所处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要总结历史,用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去辨别瓷器。如唐的“肥”、宋的“秀”等。

新即品相。这里的新并不是说藏品距离现在时间的长短,而是指藏品的品相要完整没有缺陷。

上海博物馆扫描:陶瓷收藏重寻根


近10年来,上海博物馆(简称上博)举办了数十个展览,形成“中西交往,南北交融”的文化风格。为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世界了解中国,上博先后在欧、美及日、韩、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行了一系列主题展览,在海内外搭建起一座座精美华丽的展示平台,体现“千年遗珍的检阅,百代艺苑的览读”的时代创意,充分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深远宏阔的民族历史。

上博的陶瓷器收藏以源远流长、体系完备、名品迭出著称于世。从大约9000年前的陶片、新石器时代黄河及长江流域各重要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灰陶、黑陶,到商周时期的白陶、印纹硬陶、汉代的铅釉陶、唐三彩直至明清时代的紫砂器;从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东汉两晋的早期青瓷到唐代“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和“类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再到宋代精彩纷呈的“哥、官、汝、定、钧”五大名窑,尤其是元明清以后景德镇官窑争奇斗艳的各种白釉、青釉、红釉、蓝釉、黄釉等颜色釉瓷器和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等彩瓷,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名品。

在收藏家或古董商眼里,发现一件稀世陶瓷珍品就如同发现一片星空。其实真正的星空是人才。上博当年拥有顶尖的一流学者、专家、鉴赏家,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灿烂。在陶瓷、书画界,文博专家汪庆正是一位具有高深眼力的鉴赏奇才,他不满足稀世珍品的鉴定,而历经艰辛,四处寻访,是地道的“窑址迷”。20多年前,他与同事范冬青、周丽丽等在连绵数十里汝窑遗址上寻觅,搞清楚汝窑来历,再延伸相关调查,2002年终于在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城内张公巷发现新的汝窑遗址――北宋官窑。

这是上博“文化问根”的一例。据悉,上海考古工作者发现了27处古文化遗址,对其中的14处进行了近30次科学发掘。半个世纪以来,按照年代顺序,马桥遗址、广富林遗址、崧泽遗址和福泉山遗址等古遗址先后发掘,对于上海城市文化血脉的寻觅和解密意义不凡。最近上海市文管委和上博正在考虑“长江文明”命题,将依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和考古文物,探索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关联,上博正在落实这项行动计划。

投资收藏当代瓷器:应该重胎质还是重画工


近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监制,景德镇圣东陶瓷公司生产“7501”(毛主席专用瓷)新成果展在上海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隆重开展,展示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释迦牟尼成佛经历》《西厢记》《金庸武侠小说》《毛泽东诗词意境图说》等不仅画面优美,而且胎质呈现出“白、透、润”的瓷质美。据介绍,这是当年“7501”项目负责人杨火印用多年的时间在原“7501”毛主席专用瓷的制作原材料和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了几种稀有材料才研制出来,并采用手工拉坯、手工修坯、一次性烧成等一系列高难度工艺制作而成。由此,也引发了人们收藏拍卖当代瓷器,重胎质还是重画工的思考和议论。

中国瓷器最初追求的是陶瓷的材质美,如辉煌的宋朝瓷器讲究的是陶瓷的瓷质、器形以及釉色方面的完美结合。元朝青花瓷器更看重的是“苏勃尼青”的发色。明清时期不仅延续了元朝青花料,更是找到了粉彩、珐琅彩等一系列新陶瓷材料,从而开辟了陶瓷史上新的巅峰。清末、民国初期的文人画在陶瓷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提高了陶瓷绘画技巧及艺术水准,但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时过分的追求绘画形式与技巧,从而忽视了陶瓷的本原——瓷质及装饰材料的创新。这种在陶瓷艺术上过分追求绘画技巧的不协调发展局面,直到1975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下达政治任务,为毛主席制造的“7501”瓷才得以改变,这套瓷器虽然在绘画上仅仅是寥寥数笔的梅花,但由于其讲究了陶瓷原材料的运用,使瓷胎呈现出“白、透、润”的瓷质美,这就奠定了这套瓷器之所以能拍出当代瓷的最高价——2700万元,同时也印证了陶瓷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陶瓷本身的材质美和其所承载的文化题材。

杨火印老师,1975年任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作为当年“7501”毛主席用瓷项目工程的负责人,在党委领导下和全所职工一道成功地为毛主席烧制了一系列精美的日用陶瓷。自2004年在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退休以后,任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陶研所所长,和环球陶瓷集团的同事们一起研制了“一种彩色陶瓷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也是项目主要执行人之一。但同时,杨火印老师并没有放弃已经持续多年对新“7501”瓷延续的研发,此批新“7501”瓷就是杨火印老师的多年研制成果,并亲自全程督造。新“7501”瓷的研制成功再次使中国艺术瓷器有了一个跳跃性的发展与进步,胎质也登上了中国制瓷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峰,同时也展示了一个胎质压越画面,重新绽放陶瓷本质美的新时代。

专家分析,新“7501”瓷之所以称为艺术陶瓷的高峰,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透非薄,白且润,细且精。由于坯料、釉料的细腻程度会影响胎质的白度,均匀度,通透性,温润度,新“7501”的坯釉料的过筛空隙度是320-400目,一般胎质为180目,所以新“7501”瓷器通体细腻如玉,体现一种高贵中追求细致的气质。它的出现,将会改变人们收藏当代瓷器只重画工不重胎质的观念。

弃“热”求“冷”重稳 陶瓷收藏:中端“奇货可居”


国内收藏市场近几年虽历经低迷但逐渐走向成熟。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收藏文化与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陈庆彰认为,成熟的收藏市场,大体都是由收藏行为、投资行为与收藏产业经营三大环节组成。故此,判断陶瓷收藏的走势,还是应该从这三个环节深入分析方可得出自己的准则。

收藏档次:中端是“阳光大道”

陈庆彰告诉记者,陶瓷收藏的档次越高,“领域”越狭窄,这里拼的更是眼力与财力,甚至是一个资本市场控制的领域,不是普通大众能企及的。而低端市场,只要经济与收藏人群不出现大的变异,仍然是一个幅度平稳的上升规律,其讲的是一个“守”字,当然,这部分不可能奢望有太多“意外惊喜”。

至于中端路线,随着收藏人数逐增,按“货量固定”、需求增大的规律,即使仍有波动,但将来始终是一条“阳光大道”。尤其是“开门”,品相、器型精美的器物,如果是价钱适当,在当下能承受的基础上,则是一条“奇货可居”的路子。而且,对于这一层级的陶瓷藏品,要注意“热”与“冷”的正确区分和选择。像已被热捧多年的“清三代”瓷器,有人说是价格虚高,有人说是仍有潜力,这就因人因物而异了,但相信总趋势还是曲线上升的,这里讲的也是“守”字,同时要谨慎。

收藏方向:弃热求冷重稳

至于一些不太“热”,甚至偏“冷”的类别,陈庆彰认为,从大趋势看,应该是升值空间相对大些,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尤其一些能形成专项门类的组合,一旦收藏人群形成,升值势头不可估量,比如部分高古、晚清或民国精品、文革陶瓷,还有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特色的品种,像建国初期一些精品,南北各地各朝代地区性窑口制品等等。这些器物,只要掌握“稳”字,即要求器物标准到位,“大开门”、完整标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越是一些不太“热”,甚至偏“冷”的品种,其信息透明度相对低,因此,地区差异必然存在,以此为切入点,投资回报率会更高。另据了解,近年来,一些类似“炒家”式经营手法已形成并进入收藏市场,像炒房、炒冬虫草那种形式,即以大量集中资金收藏某类某项品种,特别以地区性窑口旧朝品种为主,达到一定垄断规模后,再向市场炒作抛售,如果细心观察,跟随得当,确实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因为方式投机性大,要谨慎为上。

注意事项:不盲目追高“击鼓传花”

陈庆彰表示,此外,作为一种“追势”的态度,有一点在当前很重要,就是过于盲目追高“击鼓传花”,或者仅抱着最渴望的地摊“捡漏”心态,实在已经不可取,因为“圈套”无处不在。

收藏紫砂壶价格别超两千,专家养壶贴士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德田收藏紫砂壶近20年,经历了从初级收藏者到高级收藏者的每一个阶段。他认为市场上有太多误导的信息,令收藏者无所适从。他建议普通收藏者不要奔名头而收藏,可以关注当代中级职称中工艺好的作者,收藏价格2000元左右的紫砂壶。

民国以前的壶砂质最好

在20年前,周德田开始对紫砂壶感兴趣。一开始他在琉璃厂看到了一把老壶,从600元的开价砍到180元;虽然当时的月工资不过几十元,但他还是一口气买下。可是,一位台湾商人看了一眼就说“基本不对”。原来,这把“老壶”连壶盖底部都积满茶垢,但只有喝惯茶的人才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可判断其为做旧。

虽然吃了一堑,周德田却反而被挑起收藏紫砂壶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冲着名家的名头进行收藏。然而,当投入大量资金在名家作品后,他才逐渐体会到,职称与作品水平不一定符合。

20年的收藏令周德田看到了紫砂壶市场的虚虚实实,也看懂了很多陷阱。其一,目前市场上炒作成分太大,一部分号称卖出天价的新壶并未有历史价值,只靠做秀,名不符实;其二,拍卖会上的老壶以假为多,市场中又缺乏可信的权威鉴定者,导致收藏者不敢轻易下手,老壶的成交不如新壶;其三,近几年市场中流行艺人做壶、画家加画、雕刻家加雕刻,一把紫砂壶通常集多人之力,周德田认为作者应该集多种工艺于一体,随意附加不能使壶、艺相融。

虽然近几年行内传言“再过200年也挖不尽宜兴的紫砂”,但周德田认为“此砂已不是彼砂”;民国以前的壶艺未必最佳,但砂质最好,因此他相信当时制作的紫砂壶具备更高的收藏价值。

周德田也认为当代中青年艺人中有一些功底不错、缺乏包装的能人,相对来说其作品更具备收藏价值。他建议普通收藏者可以三个标准对作者进行选择:一是具备中级职称,二是工艺水平高,三是价格不要高于2000元。

周德田养壶贴士

茶垢在壶上形成的紫檀色包浆才是古朴之光。

有的收藏者喜欢把壶往脸上蹭,以为可吸收人的油气;也有人在壶内长久存茶渣直至发霉,这些做法都会破坏紫砂壶。

要让壶吸收人气必须在壶仍烫时捧在手上慢慢摩擦,令血气与壶“天人合一”。

买老壶后,要彻底清洗内外,因为旧时的人不一定就会养壶。

一把壶只能喝一种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紫砂壶,如龙井茶就不适合用紫砂壶。

要适当让壶休息,不要无间歇使用同一把壶。

自古陶瓷重青瓷


唐朝和宋代以来青瓷以越窑青瓷、龙泉青瓷和耀州窑青瓷为代表,清代人对青瓷作过一个总结,说自古“陶重青品”,最深的青色叫豆青,中间的颜色叫冬青,最浅的颜色叫粉青。这种划分之间没有严格界限,需要每个人从内心去体味。体味青瓷颜色的历史演变和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工艺进步。

自古代以来陶瓷就重青颜色的瓷器,因为它深沉、优雅、含蓄,陶瓷进程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演进。宋代的耀州窑、龙泉窑颜色非常悦目,但在唐代越窑青瓷还不能烧造那样的瓷器,而越窑青瓷已经领先于世界。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会觉得有无尽的美。

唐代越窑是非常著名的一个窑口。就是古人描述的秘色瓷。越窑青瓷唐诗描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文学的表达一定比实物的表达更加有想象空间,“千峰翠色”就是这种颜色。

耀州窑的碗感觉上偏绿。绿釉跟青釉在本质上有区别,生活中的青色是远离绿色的,绿色是一种客观的表达,而青色是一种主观的表达。

耀州窑的产地在今天的陕西省,在离西安不太远的耀县。耀州窑的青瓷偏绿,它的颜色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沉。它的纹饰刻得非常清晰,跟北方人的性格特点非常吻合。即使没有看过耀州窑怎么生产,只要看过西北人怎么做刀削面就可以了。它都是片下来的,所有的花纹都看得清清楚楚。史籍上记载叫“刀刀见泥”,片下来的程度非常大。

龙泉窑的青色,在古文献中称之为梅子青。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 实际上梅子青也不是青色,跟青色还是有差距的,它更接近于绿色。唐代最著名的青瓷是越窑,越窑的颜色跟龙泉窑是有差异的。越窑的颜色带一点儿艾色,从视觉感觉上是绿中闪灰,不太容易讨好市场。宋代的青瓷窑口,北边主要是耀州窑,南方是龙泉窑。宋代以后,青瓷就逐渐衰落了。

紫砂器收藏学问


紫砂器收藏.首经被看作是有钱兼有闲人的精神享受。现在老百姓的日于好过了,收藏转眼成了大众参与的投资游戏。收藏品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奇货可居的古玩字画上,身边的寻常事物,诸如现代工艺陶瓷,几枚钱币.几张邮票,几枚地铁卡,几本小人书,几块观赏石等等,都可以成为手头把玩珍藏的对象,现玩同样能产生收藏的雅趣。

搞紫砂收藏,既然有了投入,恐怕就得关注金钱运动后的回报。尽管人们对藏品的崇尚,不排除有较多的精神成份,你说陶冶性情也好.活跌思想也好,但谁也不会愿意让自己的精神寄托慢慢贬值。因而,收藏与投资,也就自然而热地走上一股道了。倘若投资的收获是金钱和心理的双重满足,那么收藏的过程,也是对这种收获的最好诠释。

投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梳理财富的过程中,通常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如何以“失”换“得”得靠谋略作支撑。收藏领域同证券投资一样,也有行情起起落落,但做行情不如做心情,收藏行为毕竟是娱乐的戴体.能够从中获得快活和教益,照样是投资的赢家。即使行情跟愿望背道而驰,也不急不恼、正好利用这个时机修身养性,锤炼内功,从容置换各自的投资策略,这往往比做一段行情更为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