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作坊为何陷入招工难怪圈?

作坊为何陷入招工难怪圈?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4-17

大理石瓷砖。

最近两年来,我市一些陶瓷作坊主发现,要想找一个不错的陶瓷画工,变得越来越难了。是什么原因让景德镇最不缺的人才也变得紧缺起来,连日来,就此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满墙都是招工广告

进樊家井仿古陶瓷村,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那无处不在的仿古瓷,要数那些张贴在各条路口显眼处的招工广告。“急招中高档粉彩、仿古、人物、花鸟……”“本作坊大量招工、青花点工、青花图案、花鸟、山水……”这些招工广告一张叠着一张。

“别看这些广告贴得这样热闹,能招到人的不多,想这样招到好的画工,更不太现实。”陶瓷作坊主王女士的店铺就在樊家井村的入口处,她家店铺的正对面,就是一面贴满了招工广告的围墙。

按着一张招工广告上联系电话,记者拨通了业主包先生的电话。包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来,他作坊里的人手一直很紧,他原本认为,樊家井陶瓷仿古村是各种画工较为集中的地方,自己的广告也许能派上一些用场。可是广告贴出去了一个多星期,他才接到了一个求职电话,而且还是一个学艺才刚刚一个多月的新手。

画工为何如此难招?

画工如此难招,是否预示着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市场很红火?事实并非如此。

陶瓷作坊主徐先生说,在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景德镇的很多陶瓷作坊也受到了牵连,大量的陶瓷作坊关门歇业,很多熬下来的作坊为了生存,只好拼命压低瓷器的价格。正是由于利润低,业主就不得不想办法压低成本,而缩减画工的工资,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工资不高,谁还愿意来做这一行?”徐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的陶瓷作坊里有五六个画工,工资最高的20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一千出头,人员并不太稳定。徐先生介绍,目前,出生在景德镇市区的80后和90后,愿意干画工这一行的人员已越来越少,很多画工来自景德镇周边的农村,即便是农村来的孩子,如果没有点耐性,学了一段时间,也会改行。

在王女士的店里,记者目睹了她几桩生意的交易过程。一根两百件的青花雕刻仿古葫芦瓶,王女士的开价是100元。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件葫芦瓶最终以90元成交。

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件葫芦瓶仅画工的成本就要50元左右,再算上烧窑、买坯、吹釉等各道工序的本钱,她卖出这件瓶子,赚到手的钱还不到10元钱。最重要的是,瓷器还不能烧坏,不然,自己赔的钱卖好几件也赚不回来。

“赚不到钱,我们只好请工钱较低的画工,因为工钱低,画工们追求速度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产品的质量自然可想而知。产品质量不好,我们业主卖不到钱,画工的工资自然也涨不上去。”王女士认为,在景德镇的中低档陶瓷市场,目前已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后果很严重。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作坊吹来“绿色风”


景德镇老厂街老王的手工作坊里,一个高约2米,长宽约1米的大型“柜子”轰轰作响。“这叫吹釉房,”老王指着形似柜子的机器说,“通过吹釉房为瓷器上釉不仅环保,釉水还可以循环利用。”

吹釉房一侧放着一桶水,桶里的水正通过水泵不断往上抽,然后顺着吹釉房的三面玻璃挡板顺势下流。工人老朱正拿着吹釉筒给瓷坯上釉:“吹出的粉尘都被挡板上一直流淌的水吸收了。传统的上釉法,就是用吹釉筒给瓷坯上釉,四处扩散的粉尘不仅污染大气,还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

老厂街集中了一批手工制瓷作坊,这里的制陶业都以作坊的形式存在。作坊之间术业有专攻,拉坯、利坯、绘画、上釉、烧窑,彼此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我这主要作画、上釉和售卖。”老王从事这一行已经3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企业干,下岗后自己搞了个小作坊,产品以福筒、书画剑筒为主。除了在老厂的基地外,老王还有几家作坊分布在景德镇的其他地方。

“吹釉房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老王介绍说,“这东西的应用不仅环保健康,也为我省下了一笔支出。”老朱完成了手中坯体的上釉工序,接过话:“粉尘被玻璃档上的水吸附后一起流回水桶里,这样不断运作后在桶里形成了新的釉浆。上釉、沉淀、回笼,整个过程就是循环利用。”据介绍,吹釉房投入使用一个多月,老王就节省了上千元的釉料支出。

除上釉这一环节,烧窑工序的发展上也体现出“绿色”理念。从最早的柴窑到后来的煤窑、油窑,再发展到今天用液化气烧的气窑,越来越生态的同时烧窑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烧窑厂老板老李说:“柴窑要烧3天,这就像煲汤一样,需要慢慢熬,烧出的陶瓷品质固然很好。但这对木柴的需求很大,对森林的破坏太大了。后来使用的煤窑需要20多个小时,但煤窑对大气污染也很严重。现在用气窑烧的陶瓷质量不错,除11个小时的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环保了。”

在此前举行的世界陶瓷城市市长峰会上,与会市长共同倡议陶瓷产业的绿色崛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发展陶艺的同时要与自然共生。景德镇市市长刘昌林指出,陶瓷产业要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领域,最大程度地实现低碳环保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此外,2011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首届全国瓷器绘画大赛结果揭晓。90名参赛选手获奖。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于18日至22日在景德镇举行。全球620余家知名陶瓷企业参展,吸引了4000多人参加。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全国陶瓷书法作品赛、“唐英杯”陶瓷艺术百花奖等一系列陶艺大赛。

紫砂收藏谨防陷入误区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但明清时期主要以收藏为主。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紫砂壶的投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但仿制品也大量出现。收藏紫砂壶,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艺术收藏三大误区。

一是“土”的误区。过去人们认为用紫砂壶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为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二是“老”的误区。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是“色”的误区。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泽多达几十种,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等。但现在不少制壶者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陶土里随意添加化学原料,最后制作出来的壶色彩虽艳,但泡茶就会有异味,其价值反而不高。

淄博陶瓷深陷“怪圈” 突出重围成困扰


淄博陶瓷产业酷似被施了魔咒的“怪圈”:贴牌代名词,低价标签,厚制造薄营销,品牌建设营养不良……

可是,淄博的产品并不差,产业链亦相对完善!

这令很多淄博陶瓷人感到焦急。这些人大部分仍在圈内埋头苦干,极少数人已经跳出“怪圈”谋划新路子,也有不少觉醒者正在千方百计突破“怪圈”。

一、即便实话实说可能会遭遇不必要的抵触,但作为一名受惠于陶瓷产业的媒体人,我仍无法用“高大空”式的虚辞来献给淄博陶瓷人或者热爱淄博陶瓷的读者。

很难想象,淄博陶瓷砖产业约500亿元的产值,在佛山仅需要15家大中型陶瓷卫浴企业即可产生。事实上,根据笔者的深入观察,佛山仅私抛厂的产值总和,就突破了160亿元。由此可以预见,佛山陶瓷砖产业的产值将至少是淄博的3倍之多。而且,淄博500亿元陶瓷砖产值中,仍有不少是经由佛山品牌的代工而产生的。

淄博陶瓷深陷“怪圈”突出重围成困扰

如果拿今天的佛山境内(清远肇庆等地除外)陶瓷砖产能与淄博相比,其应该略微落后于后者。这再次让人们坚信品牌与渠道建设的重要性!

以媒体视角从事陶瓷产业观察8年之后,我已经习惯于在不同数据的对比中找出一些问题,淄博这位产区“二把手”的位置,不仅与佛山的差距越来越大,新兴产区江西的县级市高安,正在以300亿元左右的产值逐步逼近省辖工业城市的淄博陶瓷产业,同样有一个值得关心的指标是,高安在为其他地区品牌代工的比重非常之小,甚至可以忽略在3%以内。如此可以推算,高安与淄博两地陶瓷砖完全靠自由品牌和渠道输入市场的量,差距已经很小。

当然,这并无批判淄博陶瓷产业发展之意,笔者的意图在于,淄博面对“佛山品牌”和“高安渠道”的两种模式时,的确稍显尴尬。

在这样的尴尬背后,除去大部分小富即安的企业之外,我亦结识不少令自己肃然起敬的淄博陶瓷人。

金狮王陶瓷董事长袁东峰,是我近两年来见面频率最高的老板。2013年在三亚中陶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上,他作为20家股东企业主之一出现在公众视野;此后在2014年广州陶瓷工业展期间、在6月27日哈尔滨“东北亚论坛”上,袁东峰要么与谢岳荣、贾锋等中陶投资其他知名股东一起抱团探路,寻求新模式促进企业新发展,要么就是积极参与协会、主流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寻求品牌发展各种突破口。

事实上,袁东峰在淄博陶瓷圈,的确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姿态。与其在事业中有过交集的狮王陶瓷总经理刘宝、雅迪陶瓷企业董事长宋文通等,同样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建设有着更高的期望和实际行动,我们之间的沟通,总离不开学习佛山品牌的营销管理,同时也绕不开淄博发展现状及各种困扰。

尽管效果并不那么突出,但上述几位老板所经营的企业,在整个行业面临困境之时,总能化险为夷并稳步发展。他们执掌的企业已经完全摆脱“行情好,一团和气;行情不好,一股寒意”的淄博式怪圈。

原因在于,他们并不只是在市场低迷的困境中,才想起要做品牌!他们的品牌化战略已经渗透到各种决策与日常执行之中。

用袁东峰的话说,我们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时刻践行品牌建设的战略!

二、淄博能不能做品牌?

面对同一个问题,多数人的答案是不能。这一观点持有者,一直活在“佛山品牌”的强大压力之下,认为产地是制约品牌发展的先决条件;

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淄博可以诞生行业的优秀品牌甚至强势品牌。关键是你的战略定位,有没有得到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制造、渠道开拓与品牌建设的全方位支持及持之以恒的推进!

在这一点上,前述的袁东峰、刘宝、宋文通他们已经行走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脱颖而出甚至鹤立鸡群的初期效应已经显现。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在开放型竞争中,与行业知名品牌同台PK。事实上,站到PK台上已经成功,因为你的支持者心目中,你已经代表着优秀!

实际上笔者在这段文字里,是想阐明两个观点:一是品牌与产地没有任何毛关系!二是你打上“佛山品牌”亦可能会同样默默无闻。

双虎、全友家居等知名品牌并非出自广东家具名城东莞和顺德,而是源自四川!诺贝尔、冠军、斯米克等一线瓷砖品牌亦并非出自陶瓷重镇佛山,而是在华东的上海与江浙地区另立山头,即便马可波罗,也一直坦诚地告诉消费者——我来自东莞!

他们的成功不会让消费者产生与佛山的任何联想。他们的成功之道我们不必在此细述,我只能说,陶瓷砖品牌的成功与佛山或者淄博,或者其他产区没有太大关联。

在2013年的淄博陶瓷产业发展论坛现场,我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淄博陶瓷品牌成功的关键不是你是否冠以“佛山品牌”之名,而是你是否在践行品牌的战略与精于此道的战术!一直以来,我从未鄙视过淄博的企业到佛山注册品牌来消化淄博的制造成果,我纳闷的是,你穿上“佛山品牌”的外衣之后,为什么品牌还没有“崛起”?

我们对于产地不必追究,因为可口可乐、耐克、苹果这些伟大的品牌,他们的品牌起源于国外,但他们的产品却“出生”在中国。相比之下,淄博的陶瓷制造之于全国同行,如同中国制造之于世界同行,成功的核心问题不在于精通制造,更应该是关乎设计、营销、创新等实力基于市场消费的引领实力!

三、行文至此,实际上“怪圈”的所谓魔咒已破,淄博陶瓷企业在坚实的制造优势基础之上,已经自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一直以来财富陶瓷城搭建的平台甚至在展览、市场推广中的助推作用,不容忽视。加之已经高标准进入淄博陶瓷产业的中国(淄博)陶瓷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淄博的展贸平台、综合服务系统以及未来触手可及多方整合式利好因素,呼之欲出,淄博陶瓷人应该要静下心来思考,在发力的同时,借力、合力,趁势全力提升!

最后,诚意给淄博同行们提3点建议:1、对外:多走动走动,交流不仅仅光顾着佛山同行,淄博内部的同行们也应该多沟通,多研究,多合作,甚至可以通过1+1大于2的方式,蓄力共赢;2、对内:花点心思在营销管理上,不要单打独斗舍我其谁,这很悲壮。职业经理人和团队很重要,适度放权和利益合理分配不一定会让你损失什么,相反很可能会有惊喜;3、品牌战略若已成型,切勿贪眼前小利“跑偏”先赚一点是一点。做品牌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和超越常人的耐心,它不一定绝对成功,但也绝不会“先走一步”!

“新康”瓷器展纠纷陷入僵局


1月5日下午,新康花园广场的瓷器商又给本报打来电话,称与新康花园物业的交涉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双方目前已经陷入僵局,有些瓷器商实在顶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已经病倒。记者采访得知,新康花园的物业已经没有能力来处理与瓷器商的合同问题,物业总公司将出面解决此事。另有消息称,景德镇瓷器市场将进行大整顿,以后个人招商行为将被限制。

瓷器商罗先生无奈的告诉记者,本次来办展会的瓷器商百分之九十都是原来景德镇瓷器厂即将退休的工人,因为工厂效益不好,大部分人已经下岗。来苏办展览的钱都是借来的,平均每个摊位投资额在7万到8万。现在有风声说,当地的物业有可能要联合有关执法部门来强行赶走瓷器商,瓷器商们都急得不得了。前日已经有三位瓷器商顶不住压力病倒了,一人已经被家人提前接回老家。看着目前的形势,罗先生觉得这次办展将血本无归。

另外,罗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情况已经用传真函发回景德镇瓷器协会,瓷器协会已经通知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追查涉嫌欺诈的两个瓷展商,并有消息传出,景德镇政府将出台有关政策,对现在不规范的瓷器市场进行大整顿,以后个人招商办展览极有可能被限制。

记者从新康花园物业处了解到,物业已经与瓷器商进行了三天的谈判,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中心问题还是围绕两份不一样的合同,双方都坚持按自己的合同办事。但目前新康花园物业表示已经没有能力来处理好这件事,与瓷器商的问题将由总公司来出面解决。新康花园物业表示,如果瓷器商不肯让步的话,有可能报请政府执法部门来“清场”。

对于双方依仗各自的合同都不愿意让步的情况,律师表示瓷器商可以根据自己的合同情况通知有关司法部门,并与物业进一步协商解决问题,可以适当地补偿一些费用给场地出租者使双方达成一致。

广东陶瓷企业赴印度考察 欲破解招工荒


“我们厂现在经常招不到工人,要是能雇些印度人就好了”。在广东拥有一家陶瓷厂的林老板,听说印度商机无限,专程跑到德里和孟买考察市场。一个星期的考察却给林老板带来一个意外发现:印度大量便宜的劳动力,说不定可以解决目前他工厂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招工荒。

据印度专家预测,印度今年新增的劳动力人口将达2500万人,而未来5年,将会出现2.2亿需要找工作的青年人。解决这些人的就业,成为政府最关键的任务。

印度劳工较中国更廉价

在印度首都德里,雇佣一个全职的司机,一个月仅需7000~10000卢比(约合人民币875元-1250元),一个普通建筑工人一天的工资约为100卢比(约合人民币12.5元),而目前在广东,一天100元要找个建筑工人都很难。

走在德里的大路上,随机抓几个年青人问一下家里有多少个兄弟姐妹,答案会是:3~5个算正常,6个以上也不鲜见。记者在印度与印度人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正是,再过10年,印度人口就超过中国了。在这些增长的人口当中,有很多即将加入劳动大军、推动经济增长的青年人。

中国的“民工荒”日益严峻,目前在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除了农民返乡、工资上涨等因素外,学者指出,民工荒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青年劳动人口的快速萎缩。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了近15%。

中国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未来10年,20~40岁之间的人口将减少1~3亿。如果中国经济还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沿海地区存在的用工荒,几乎不可能得到缓解,甚至会加剧蔓延。

人口增长促使印度人出国打工

中国劳工返乡了,印度爆炸性的人口增长却促使更多人往外跑,印度劳工历来在全球为人所知,最集中的地方是海湾国家。仅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的印度劳工,加起来就超过300万人。而人口仅有160万的卡塔尔,其中就有45万印度人,这些印度人有近30%在卡塔尔的石油和天然气厂工作。

这些印度劳工75%以上都是无技能工人,集中在建筑、医疗护理和工业维修等部门。据印度海外事务部报告,在沙特15000名钢铁工人中,印度劳工就占了将近一半,有7000人之多。这些印度来的无技能工人最大的优势是廉价,在阿联酋外来劳工中,最低工资才600迪拉姆(少于1100元)一个月。

据悉,印度劳工主要来自印度南部,其中以克拉拉邦人最受欢迎,出国打工者也最多。

劳务输出显然也为印度爆炸性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为印度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印度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印度海外就业委员会,专门研究印度海外就业形势并为海外印度劳工提供法律保护、专业培训等各种服务。

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印度工人也被逼返乡,或许,下一次林老板可以带个企业家团队到印度南部考察,与当地的劳工部谈谈引进印度劳工的可能性。

一代瓷都景德镇“沦为”宜家作坊?


一代瓷都的没落令人扼腕,而其是否会随全球化之风转型成功,重振雄风,则让很多人期待

每当李静在北京的商店里看到好看的瓷器,总是忍不住翻过来细看,但十有八九,她都会转眼间放下,迅速离开。

那些大部分都是产自广东、福建的瓷器。

而李静虽然不从事任何和陶瓷有关的工作,但她是一个景德镇人,一个曾经以瓷为傲的景德镇人。

尴尬的衰落

景德镇的辉煌,对于大部分当地人来说,恍如隔世。

景德镇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作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作为历代官窑所在,在解放后曾一度占据全国产量的20%,并且成为好质量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一提到中国陶瓷,不少人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地理名词,仍然是“景德镇”。而在中国,能以一个地方作为整个产业品牌的,并不多。

但是,它开始衰败了,在景德镇人王伦的记忆中,一切始于改革开放初。

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几大国有陶瓷厂的产品大都由政府采购,包括大量的工艺陶瓷和礼品瓷。因此,这些厂往往把工艺改造放在首位,对于新兴的市场调查、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皆一无所知。

1994年,高中毕业的王伦进入当地十大国有瓷厂中的一家。当时,仍然依靠官方订单生存的这十家企业已经举步维艰,远远不敌新兴的南方企业。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王伦别无选择。次年,景德镇宣布对大型国有瓷厂进行改革。

但是,当时政府选择的是几乎风险最大的“化整为零”的方案,7万名瓷业工人,三分之一下岗,三分之一退休,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对于靠一个产业起家的地方经济,这几乎是致命的伤害。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有瓷厂一蹶不振,随之而来的,是销售渠道的分崩离析,多年来勉强支持着业的政府订单,也弃这个城市而去。

艺术地摊化

王伦还记得那个时候,他经常和一群人静静地坐在市政府门口,他们都是下岗工人,而当时在景德镇下岗,一分钱补贴都没有。这些早期的下岗工人并不闹事,他们只是固执地认为政府不可能一个说法都不给,竟可以扔下几万人不管不问。王伦记得,那群人里,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亲戚、同学,这个城市并不够大。

在明确了指望国有瓷厂复兴重新招工几乎不可能之后,景德镇人开始三三两两地组成了家庭式作坊自产瓷器。毕竟千年以来,他们只有这一门手艺。

王伦和舅舅、姨妈家组成了一个小厂,工人共有10个,都是自家亲戚。一开始,他们熟练地按照千百年来传下的手艺,做出各种花瓶、水壶,作为在景德镇长大的孩子,王伦深知这些“艺术品”才是景德镇千百年来传颂的精华。而日用的瓷器,如碗、碟、盘或者建筑用瓷砖,都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作坊可以批量生产的。

从这一刻起,景德镇彻底放弃了和广东、福建竞争的平台。

而当王伦家产的瓷器开始售卖时,他们才发现,全市有几千个像他们一样的作坊,做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一个压价的好机会。

几年下来,瓷器价格越来越低,为了取得利润,各家各户做出来的瓷器质量也越来越差。“现在很多人认为景德镇只会做仿古的东西,缺乏创新,但是我们这么几个人,怎么可能创新。这么多人一起竞争,卖一样的价钱,谁有心思好好做。”王伦对于一些媒体对景德镇的说法颇不服气,照他看来,景德镇人如果愿意,自然可以做出质量极高的瓷器:“我从小就是在瓷器堆里长大的,就算没有上过什么陶瓷学院,是不是好瓷我20米外就能看出来,根本用不着什么专家来废话。我们不是不好好做,而是没有好好做的条件。”

为了避开经销商的盘剥,王伦曾经多次和另外一些熟人组成团队,北上南下,到各个大中城市摆摊卖瓷器。每到一地,他们往往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居民区,摆出自家烧制的瓷器,然后拉出一条红幅“景德镇瓷器展销会”。

这样的买卖颇不容易,王伦曾经多次受到警察、保安、居委会、工商局的盘问,被罚款是常有的事,还能遇到一些当地的地痞流氓来敲诈勒索,在瓷器已经摆出来时,他们明显处于弱势,瓷器只要打出一条裂缝、一个豁口,片刻就一文不值。

但展销仍然在景德镇流行着,据说一年70%以上的瓷器是通过这种方式销售出去的,各种中介应运而生,景德镇人还经常到国外去售卖瓷器

“沦为”宜家“作坊”

王伦心中有数的是,他们这样的小作坊生产,并不“正规”。

首先,他们的质量太低,在外地,景德镇驻地办事处从来不承认这些是景德镇瓷,他们说这些都是赝品、仿品。其次,他们对于经济、当地形象也贡献不大。景德镇官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多次表示将从艺术瓷走向生活实用瓷,而且在艺术瓷领域,也要坚持“打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景德镇最大的本土陶艺企业,竟是帮宜家(IKEA)代工的“环球陶瓷”。

这对于一批景德镇老人来说,是一种耻辱,堂堂中国瓷都竟然沦落到替欧洲人代工,这些北欧人懂得什么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吗?他们知道中国那一本厚重的陶瓷历史吗?

然而,一些关心景德镇的行业专家,则从中看到了新的机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景德镇与潮州相比,一缺资本,二缺规模生产能力,三缺现代企业和管理人才,所以虽然可以比别人质量好,市场上却样样竞争不过。但是,这些东西都可以从全球化企业中获得,景德镇完全可以借助外来资本和管理,加上本地的工艺和人才,重振瓷都雄风。”

但是,已经落后了接近20年的景德镇,真的能够快速赶上吗?中国传统和西方资本的结合,是否一定能让景德镇起死回生,仍是未解之谜。

河南陶瓷企业节后招工忙 开工早于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河南各产区陶瓷企业已经开门运营。2月16日,记者到企业走访时,见到陶瓷企业的工作人员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到新一年紧张的工作中。各个企业也在为企业开工点火做准备,陆续开工复产。

招工成为首要重点

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春节过后,河南陶瓷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抢人运动”,纷纷推出多种就业岗位,采取各种形式招聘工人。

在内黄陶瓷产业园区走访时,记者看到各个陶瓷企业都贴出了醒目的招工启示,并标注了所招工种及数量,每个企业的门口也都集聚了很多人,咨询招工事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在鹤壁石林陶瓷产业园区,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设立了招工报名处,还有工作人员专门接待。部分陶瓷企业甚至到周边的村庄去招工,吸引附近村民就近就业。

当记者问及一家没有增加生产的企业为什么还要招工,这家企业负责招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生产工人,过个春节甚至有四分之一都不来上班了。

正在找工作的小王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就怕没有工人,过节后重新找工作,不但可能找到更好的岗位,说不定还能涨涨工资,只不过是想多些选择机会”。

随着“80后”、甚至“90后”等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对工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企业文化、企业归属感等因素有越来越多的追求。据此记者认为,作为陶瓷企业,与其每年都面对招工难题,不如从人文关怀入手,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陶瓷企业陆续点火开工

据了解,河南陶瓷企业点火开工早于往年。据内黄陶瓷产业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往年春节过后企业点火大多在正月十五左右,今年比往年有提前。

安阳新明珠陶瓷年前投产的一条生产线春节期间就一直没有停产外,并且在初六就已经开工点火。“年前新投产的生产线因为不用检修,并且是新投产的生产线生产的是新产品,投放市场反响也比较好,需要加紧生产。”安阳新明珠陶瓷副总经理陈崇海表示。

安阳福惠陶瓷办公室主任王秀国告诉记者,“我们初九就开始点火,大约元宵节能出产品,之所以开工这么早,感觉去年生产销售情况比较好,今年也求个好彩头。”

另外,安阳日日升陶瓷、、中福陶瓷、新南亚陶瓷、嘉德陶瓷等均在初十之前点火开工,从时间上来看明显早于往年。

通过实地走访及电话联系,初步估计河南目前开工点火的陶瓷企业达到80%左右,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准备,元宵节前将全部点火开工。

有业内人士称,河南陶瓷企业相对于其他产区的陶瓷企业来说,去年的销售情况相对比较乐观。今年随着“中原经济区”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城镇化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让陶瓷企业看到了曙光,这是今年河南陶瓷企业开工早于往年的主要原因。

瓷砖产品多选购难抉择 别陷入误区


瓷砖是不少业主装修时的选择,它有着光洁坚硬的表层质地、品类多样的花色以及施工便捷、容易打理等优点。然而,现在瓷砖市场上品牌杂、花色多,类型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业主来说,选购到一款逞心如意的瓷砖并非易事,经常会陷入选购的误区。

瓷砖产品多选购难抉择 千万别陷入误区

误区1:买多了退货很麻烦

瓷砖是第一批进入工地的主材,因此在装修开始就要选购、预订。但是施工前的测量多少会出现一些误差,很多设计师、销售人员都会建议消费者多买一些。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是商家的一种销售手段,是为了提高营业额。

专家解析:除了实际施工中难以避免的正常损耗以外,在施工中发现瓷砖不够再去买,可能出现色差,或需要等待货源而耽误工期。消费者在初次选购瓷砖时多买些较好,一般墙砖、地砖都以多出铺贴总面积的5%-8%为宜。

误区2:打折品质量也打折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打折促销。很多人认为打折品质量也会打折。那么,瓷砖的打折品就是残次品吗?

专家解析:很多瓷砖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普及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便利用打折促销等手段将一些上市时间较长、市场反应较好且库存量大的产品拿来做活动。不过,刚上市的产品一般不会拿来参加大规模打折活动,一方面其市场反应并不稳定,而厂家也无法短时间生产足量产品。其实,很多对花色并不挑剔的消费者,可以利用打折促销淘到自己喜欢的“便宜货”。如果产品为正规品牌厂家所生产,消费者大可放心购买。

误区3:花色要潮更要新

瓷砖尤其是釉面砖花色丰富,而作为一种耐用品,很多人都想“既然装修一次不容易,就挑选一种自己特别中意的花色”,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

专家解析:瓷砖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单个家庭的装修频率,从这个角度讲,每个家庭的瓷砖装修几年之后就必然会“过时”,而且再喜欢的花色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审美疲劳。因此,盲目追求花色并不可取。家庭装修更多是为满足居住的功能需求,因而质量才应作为首选要素。

瓷砖和木地板不同,它的质量问题很难通过眼睛直观的看出来。所以为了保证质量,消费者最好购买品牌瓷砖产品,以保证装修的质量及日后的使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作坊为何陷入招工难怪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作坊为何陷入招工难怪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