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观点:谁动了陶瓷行业利润的奶酪?

观点:谁动了陶瓷行业利润的奶酪?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21

陶瓷艺术。

据来自有关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陶瓷产品出口贸易总额正在全力提升,已达到创纪录的近百亿美元。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以及艺术陶瓷产品的出口,呈现全面飘红的喜人景象。尽管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陶瓷的出口亦面临着严峻的负面影响,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陶瓷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的总体局面与取向不会有根本的改观。对于这一点我们充满信心。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国内陶业产能不断扩大,品种与产品质量也在提升,但与陶瓷产能不断提高成反比,陶瓷企业的利润率却不断下降。

那么究竟是谁动了陶瓷企业利润的奶酪?值得我们细加分析、找出原因,并应尽快地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办法。笔者以为应该说有如下几项原因。一是国内陶瓷行业激烈竞争不断加剧的结果。因为无论什么行业,其发展的普遍规律都是要经历最初欣欣向荣的新生期,紧接着是企业极力巩固自身在本行业的成长期,然后是必须依靠竞争才能存活发展的成熟期等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依靠将产品降价当作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各陶瓷企业相互攀比着降价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因此,企业对于连年持续降价,直接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二是因国内陶业产能过剩,造成了企业利润率下降。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内一波又一波瓷砖生产线热、卫生瓷建厂热,促进了中国陶瓷业的鲜活与快速增长,但紧接着也同样导致了国内陶瓷产能的大幅增长。而国内外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市场需求却有限,甚至并没有很明显增长。新加盟的陶企大量增加,导致产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陶瓷消费也提前进入了买方市场。第三是由于近年来陶瓷日常生产所用的能源、陶瓷原料、辅助原材料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而且其幅度越来越大,这些因素也大大压缩了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taOci52.CoM

陶瓷行业许多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使得许多企业苦不堪言,甚至于有倒闭和关门大吉的。但从整个陶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来讲,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若从微观层面看,利润下降给企业以沉重负担,但可促使国内陶瓷企业经营者下决心优化管理,内部挖潜;加快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的竞争素质;再者,可以迫使陶瓷企业扭转经营策略,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另外,还能够促进陶瓷企业经营与决策由原始的粗放型,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实现差异化经营,加大生产开发,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转化。由此而实现把坏事变成好事。

另一方面,从宏观方面看,当国内陶瓷企业利润率甚低时,必然为陶瓷本行业的发展设置一道厚厚的门槛,利润的降低,会促使陶瓷行业由此开始真正走向成熟和强大;由于利润降低,可促进陶瓷行业内部加强资源整合;由于利润降低,促进竞争加剧,从而迫使介入陶瓷行业的门槛升高;利润降低还促使管理不良、技术素质弱势的企业退出市场或被淘汰出局。这样更加有利于部分素质好的陶瓷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另外,我们在仔细研究和分析陶企利润下降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国内大多数陶企的利润较之于国外陶瓷同行仍然偏高。可以预言,国内陶瓷企业的利润率或许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与可能。因此,无论如何国内陶企利润下降乃是一种市场竞争条件下自发的行为,确属正常现象,这样也就无需大惊小怪。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观点:浅谈陶瓷行业的羊群效应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过了一会儿,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经济学中所说的“羊群效应”的威力。

中国的建筑陶瓷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广东、山东、华东、福建、四川、山西等几大陶瓷产区。从增长趋势看,具有巨大成本优势的河北、福建等地成为中国建陶行业增长的新动力。

1998年至1999年,以佛山南庄为代表的乡镇集体企业大规模进行改制,由此引发了行业新一轮建设高潮。在这股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中,建陶行业的投资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行业整体规划,最终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如南庄、西樵、小塘等区域的建陶企业过度密集,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尤其是位于西樵风景区内的一些新建企业,建成不久就不得不搬走,成为这场大规模建设中的败笔。

广东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实行“双转移”的产业策略,对佛山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产业转移、整治提升、腾笼换鸟、关停并转,在2008年一直笼罩在佛山陶瓷业的头顶上。2008年5月份佛山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三个政策性文件,对佛山建陶企业提出极为严格的要求,政府要求仅保留40几家建陶企业,要求年底之前关闭近70%的陶企,使佛山的建陶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走出去的企业,需要面临电荒、成本上升的压力,还要面对政策的压力。在双重重压,成本已经无法有效地降下来的情况下,企业唯有提升品质,攫取更高端的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但是,并非每家企业都有足够的信心进军中高端市场,许多品牌设立之初定位较低的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稀薄。一些中高端品牌可以利用成本上升作为借口,适当提升价格将是必然之路。大规模建设使得佛山环境不堪重负,纷纷外迁的陶企也终于尝到了苦果。更加不幸的是,在众多陶瓷企业到省外各地“大兴土木”、“圈地为王”的时候,原料、燃、油、煤、气等各类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却是水涨船高,加之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等各种政策的限制,重压下的陶企承受力是有限的,面对资金链的日益紧趋,生产线不能预期投产,陶企能笑到最后吗?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陶瓷行业闲置的生产线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什么陶瓷企业就不合作,把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什么不统一战略,把战术搞好,提高应变能力,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行业转型时期往往是机遇迭生期,但能否把握住,企业首先应该盘点自己手中的资源,是否有足够的核心产品、合适的市场操盘手、完善的渠道网点、足够的资本实力等。否则,盲目跟随大流,也只能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

陶瓷行业供应链潜规则伤害了谁?


规范管理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在一个合理、透明的规则下产业链的各方方能实现公平竞争、良性发展,否则产业链条上的各方都可能成为受害者。陶瓷行业供应链上的潜规则表面上看陶瓷生产企业尽得先机和利益,但是从根本上讲,陶瓷企业和供应商一样同样是潜规则的受害者。

笔者和夹江诸多原材料、陶机等陶瓷企业上游供应商(包括上游企业驻夹江办事处负责人和中间代理商)有过交流,他们总会谈到在开拓市场的时候遇到的两大潜规则,一是陶瓷企业拖欠货款,二是采购中的回扣现象。对于积压、或则是拖欠供应商货款,陶瓷企业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在大多数陶瓷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下多少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这种作用的大小具体视陶瓷企业自身经营的情况而定,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企业的现金流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对于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这可能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转。

至于回扣现象,陶瓷企业老板应该是深恶痛绝的,因为事实上采购人员拿的回扣最终还是由企业买单。回扣背后是利益在驱动,供应商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想方设法勾兑采购人员,请客、送礼等无所不用其极。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采购人员吃了、拿了之后就到了该回报的时候,方法只有一个拿企业的利益作为交换,或者在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上行尽可能的方便,质量能将就就将就,价格能高则高;或者在企业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时候把其列在优先地位。陶企老板们想要避免大多却也是有心无力,这也是为什么夹江多数陶瓷企业老板习惯在采购部门使用自己亲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据笔者所了解的,绝大多数老板们使用亲戚并未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预期效果。因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没有良好的制度制约,亲情通常也是难以抵挡物质的冲击。

夹江某陶瓷企业在08年受地震影响临时更换原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客户流失、产品积压,该企业一度到了想要转让的境地。而最近某企业因为恶意拖欠某高岭土供应商货款,被拒绝继续供货后一时找不到替代原料,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在陶瓷企业采购环节之所以回扣现象大家见惯不惊,这也是和陶瓷企业积压或者拖欠供应商货款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陶瓷企业积压或者拖欠供应商货款成为常态,失去了信用,就难以和优秀上游供应企业形成长期固定的合作机制,经常更换供应商就给了采购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这也有可能造成原材料供应质量不稳定导致产品合格率降低、产品品质下降,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潜规则下,供应商和陶瓷企业都受到了伤害,上游供应商增加了经营风险,陶瓷企业付出了隐形成本,而没有职业操守的采购和获得提成的业务员却成为净得利益者。

当然潜规则的产生并不单单是陶瓷企业的责任,如果不是上游供应企业为了打开市场、获得销量一味的迁就陶瓷企业、愿意先行供货,而是一开始就坚持公平交易的原则相信也不会如此。同时,如果上游企业在同行业中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技术使其成为稀缺资源,从而掌握话语权,陶瓷企业还敢积压或者拖欠货款吗?例如中国钢铁企业能够拖欠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的货款吗?由此可见,潜规则的盛行也是上游供应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产物。

观点:与佛山陶瓷


5月23日下午在江西景德镇财富大厦参加了题为“千年窑火,梦想交融”的景德镇、佛山陶瓷文化交流论坛。论坛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装饰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主办,两地陶瓷协会、美术家协会协办,广东东鹏陶瓷承办。论坛上著名设计师陈万里与东鹏陶瓷总经理陈克俭的主题讲演极具吸引力与鼓动性,期间还举行了景德镇、佛山两地大师与两地设计师的互动对话。笔者客串主持了两地设计师的互动对话环节。有江西省各地的300多位设计师参加了这次两地陶瓷文化交流论坛,因此可以说这次论坛不仅是一个两地陶瓷文化交流的项目,而且渗透有企业设计师营销的内涵。

说起景德镇、佛山两地的陶瓷文化交流,应该说是非常不够的,回想起来,大量学院的毕业生在佛山陶瓷行业工作大概是两地陶瓷行业的最大交流。当年(六、七十年代)佛山一些瓷砖厂都曾前往厂学习瓷片生产制造技术。最近几年景德镇、佛山陶瓷行业之间的交流增加:去年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缔结为友好乡镇,金意陶陶瓷、箭牌卫浴、特地陶瓷等佛山地区的知名陶瓷企业纷纷在景德镇市投资建厂;两地政府间的互访也在不断增多。但是景德镇、佛山两地的陶瓷文化交流却是很少,而且两地的陶瓷文化差异也较大。从历史上来讲两地都有过千年的陶瓷制造历史,但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官窑御瓷文化,而佛山石湾公仔则是民窑工匠技艺,在宋代两地都已同属中国四大名镇;从现在来讲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沿海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迅速,景德镇地处内陆交通信息相对闭塞,整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几百家企业、几千家作坊其产值约为佛山陶瓷的十分之一;千年瓷都,仅一个陶瓷研究所就有十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比佛山陶瓷的全部国家级大师的还多,省市民间陶瓷研究所众多,文化历史沉淀厚实,佛山陶瓷名闻遐迩,建筑陶瓷生产制造在全国举足轻重,在世界占有重要份额;绘多过塑,釉色、技法、瓷质等均为天下之绝,石湾公仔以雕塑见长,神似重过形似;佛山陶瓷以建筑陶瓷为核心,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艺术成设瓷为主,辅以部分日用瓷,艺术瓷产业化刚刚起步;景德镇瓷博会已举行五届,是商务部、贸促会国家最高级别的展会,佛山陶博会已举行了十三届,仍是名分较低的地方展会;景德镇有中国唯一的陶瓷学院高等学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往佛山了,不仅为佛山陶瓷输入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且创造了一批具有高等学历的陶瓷专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豪,而佛山仅有的一所陶瓷学校却在建陶高速发展时期夭折;是合法注册的区域品牌,世界闻名,但在终端略缺完整的营销运营,佛山陶瓷产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虽也是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却不是获得注册的区域品牌……与佛山陶瓷极具差异、各具特色。

与佛山陶瓷纵有千差万别,终究都是围绕着陶瓷,所喜的是两地陶瓷的交流正在不断扩大,合作正在不断加深,华夏陶瓷研发中心就是两地陶瓷专业方面产学研合作的有力佐证,特地陶瓷的系列产品“景德镇风”有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系列,就是这方面成果的具体写照。最近佛山市政府正在策划今年十月份在佛山举行“中国陶瓷节”,如果在这方面两地政府两地陶瓷行业能够全面合作,联合举办一个国家商务部、文化部批复注册的“中国陶瓷节”,两地轮流举行,不仅能够提高及佛山陶瓷的影响力,而且使“中国陶瓷节”更具有“中国、陶、瓷”诸方面的整体概念与内涵。相信与佛山陶瓷在差异中能找到更多的相互学习之处,进一步促进两地陶瓷的发展进步繁荣。

低价陶瓷害了谁?


一般消费者在选购陶瓷的时候,都只注重陶瓷的外形、花色,有没有裂纹、斑点等瑕疵,很少问及它的内在质量。

近期国家质监总局对陶瓷饮食类器具进行的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所有陶瓷餐具的不合格率竟达四成,其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是最为普遍的问题。大部分地摊上甚至是一些实体店销售的陶瓷餐具中,有60%以上为不合格产品,有的铅、镉的溶出量竟超出规定指标的10余倍甚至几十倍!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陶瓷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3种。

釉上彩工艺相对简单,因此价格也相对低廉。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的低价陶瓷都是采用的釉上彩工艺,彩釉直接上在瓷器的表面,为使色彩鲜艳,有的厂家会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这样会使陶瓷的颜色看起来鲜艳、明亮非常好看。如果釉上彩的颜料不合格的话,陶瓷碗碟中存在的铅、镉等“毒素”会慢慢溶出,随着食物、茶水等途径进入人体,时间一长,会引起慢性中毒。釉上彩陶瓷中铅化合物能被酸渗解,当食物与画面接触时,铅就可能被食物中的有机酸渗解出来。另外,陶瓷制品中若含有害成分,在600℃—800℃高温下可能溶出,因此在使用微波炉时,劣质瓷器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大量溶出。

镉溶出量超标可导致人体镉中毒,引起肺疾病;而铅溶出量超标则可导致人体铅中毒,轻者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痛,重者会导致肾衰、反应迟钝、痛风、周围神经系统病等。对儿童而言,铅中毒后危害尤为严重,轻则影响大脑发育,重则引起颅内压升高、呕吐、痉挛等。

提醒大家在购买陶瓷,特别是低价陶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用鼻子闻是否有异味;对于颜色过于鲜艳的陶瓷餐具,请问清楚制作原理后谨慎购买。因此,如果购买能力较强还是推荐购买对原料、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釉中彩、釉下彩等陶瓷餐具;新餐具在使用前,最好能用沸水煮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出餐具中的有毒物质。

观点:晋江陶瓷产业的未来方向


在晋江采访过程中,磁灶镇政府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颜天尊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因为陶瓷产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品牌附加值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等原因,政府已经不再提供土地为陶瓷企业的再次发展给予支持。甚至磁灶所剩不多的土地也批给了新型印刷产业,打造建设了省级印刷产业基地。

由此可见,在面临众多品牌服装、鞋帽以及上市企业的时候,陶瓷的产业集群优越感似乎开始消失。尽管它曾经是晋江的支柱产业,但从当前的总产值和利税总额来看,陶瓷产业其实已经沦为“小弟”产业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单位能耗所产生的工业产值才是政府关注的,包括其生产所需的占用土地面积、环境保护等,都是政府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即使政府不会“一棍子打死”和一票否决,但持续的环保和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也将成为陶瓷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令人想不到的是,目前晋江几乎采取了“每一度电纳多少税金”的苛刻做法,目的就是要推动产业升级,加速高效、节能型产业的快速崛起。这样的税收政策,高能耗的陶瓷企业照样无法回避。其对于单位能耗产生的利润额来说,简直是一种难以承受之重。

本身附加值就低的福建外墙砖产品,如果还要投入资金进行环保和节能降耗,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那么,和国星、恒达那样“走出去”,到外面去投资办厂,用新的节能高效生产线和市场区域优势来弥补当前的困惑,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此外,恒达和国星的另一条道路也可以尝试,那就是调整产品结构。比如生产价格相对较高的仿古砖,尽可能争取产品的利润空间,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类似的方式,华泰集团推出的干挂外墙陶板,同样以其高附加值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企业解除枷锁。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是我对晋江陶企未来的看法。抓住机遇,合理布局,大胆创新,企业不至于会陷入被动。相反,一味抱着没有技术突破和创新的老产品和老技术,势必会遭遇对手的无情淘汰。

观点:何时发布陶瓷“限产令”


不久前,国家工业和信息部针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钢铁总量严重过剩,板材问题尤为突出;落后产能比重较高,恢复生产存在盲目性;进口铁矿石增加过猛,容易引发经营风险等,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业减少或停止贷款。由此,笔者突发奇想,国家何时发布陶瓷“限产令”?

细细梳理陶瓷业,也有诸多类似问题:陶瓷总量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价格战此起彼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水;各地招商引资你方唱罢我登场,陶瓷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容,供需差距不断扩大;陶瓷行业消耗着大量的能源、资源,单位能耗创造产品价值不高,头上有“两高一资”、“污染环境”、“产能过剩”等几顶帽子,口碑不佳;而且许多陶瓷生产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曾发出控制总量的要求,但却被各地新建陶瓷生产基地、新上陶瓷生产线冲击得支零破碎,一些宝贵的、本不十分充裕甚至面临枯竭的陶瓷生产原材料,却在不断赚取着不断贬值的外汇……

即便是去年爆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也没有让陶瓷业停下扩充的脚步。一些实力派陶瓷企业,仍在建生产基地,扩充产能规模,丝毫不受影响。不管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还是经营多元化的选择,对企业所为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放大到国内市场的整体层面考虑,结果会让人倒吸一口气。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瓷砖产量继续扩大,新增生产线估计在200条左右,新增产能约6亿平方米,2009年仍会有大量生产线诞生;近几年中,全国瓷砖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占全世界产量的50%,但出口率却不足20%,卫生陶瓷的产能也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占到全世界产量的30%以上,出口率占到近40%;我国最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广东佛山,一年消耗陶瓷原料超过4000万吨,平均每天消耗12万吨,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当惊人。

通过上述几组数字,我们可以分析出,产量激增速度惊人,但需求却相对滞后,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严重失衡。而且由于陶瓷生产企业设备和工艺的差异,陶瓷产品本身的辐射性问题、节水等硬性指标,有可能被企业束之高阁。鱼目混杂的陶瓷产品和品牌,会加重陶瓷市场良莠不齐。虽然出口拉动是企业的心中最爱,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现实,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消费行为更加成熟和理性化,出口拉动很可能成为企业的一厢情愿。抢占区域市场,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让利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乡镇市场,将成为目前乃至今后的托辞。由于产量的增长,相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面对金融危机,一些陶瓷企业采取停窑限产的方式应对,这是迫于无奈的举措,与总量控制有着主动与被动的本质区别。做好总量控制,对提升产品价格也有益处。陶瓷产品的出口价格被压得低了又低,降了又降,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陶瓷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如果有效实施了总量控制,限产保价,是否会对价格回升有所帮助?对相应增大企业利润空间有益处?

企业利益最大化与行业的总量控制存在博弈,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受益。眼下,产量增长的势头不减,总量控制的行动难为,借助国家对陶瓷产业的“限产令”,或是一个两全的选择。

观点:陶瓷产业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陶瓷行业终于爬上了山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基本可以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从去年本报首呼“冬天来了”的时候算起,这场金融危机已过去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不少企业在陶瓷行业的舞台上悄然消失,但大部分企业在“冬天”来临时,积极调整,沉着应对,使企业在艰难的大环境中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得到了整体提升。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行业生存能力很强,适应能力很强,已具备了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大舞台上与对手角逐的综合实力。

从危机来临到爬过山坳,各产区企业都有不俗的表现,因地制宜,使得各产区的差异化更明显,层次更分明。作为龙头产区的佛山,大品牌在管理上更注重企业内部的自身“体检”,收缩水分,消除泡沫,多来实的,少来虚的;中小型专业化企业更注重产品的专业化、差异化和性价比。这两类企业在销售上都更积极地拓展渠道和全国范围的网络布点,注重良性的现金流,积极消化库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团购、陶瓷下乡、有选择性地规划二级市场都是生动的例子。

作为第二大产区的山东淄博,在金融危机及政府对产业铁腕整治的双重压力下,奇兵重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山东的内墙砖,今年来供不应求;而中低档仿古砖在城乡市场也颇受青睐。山东的突围得益于两招,一是农村,二是低价。

西南的夹江,应该是本次金融危机的背风港,在大部分产区比较萧瑟的情况下,反而红红火火,可说是“风景这边独好”。这主要得益于地震的灾后重建,加上产品的价格低,更兼有地域和人文优势,因此,夹江陶瓷企业今年收获颇丰。

毫不掩饰地说,今年以来,淄博、夹江两产区的逆势上扬,对整个陶瓷行业的形势回暖起到了主流作用。

另外,作为新兴产区,江西高安建陶产业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出台一系列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今年上半年仍有不少江浙商人继续投资,更有少数山东骨干企业资金注入,使东南形势依然可圈可点。

总之,全国各产区基本已走出了危机的阴影,正向着持续增长的方向一路走去。加上即将到来的建国60周年喜庆长假大促销和年底的城乡需求旺季,可以明确陶瓷行业已走出低谷。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行业及企业自身的很多泡沫还没有完全消除,内部管理不到位之处还没有真正调整好,即使形势好转,在未来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还要继续完善与重视。市场渠道建设还要切实落实,才能真正迎来新的良性发展。

陶瓷价格战愈演愈烈 高利润陶瓷尤其激烈


陶瓷行业,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随着众多中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价格战”加剧,高利润难觅。尤其是今年面对内忧外患,国内市场萎缩、出口受阻,以走量为主的陶瓷产品成为企业严重的库存负累。而一个新兴的高附加值产品——微晶石却给不少企业带来了希望。

微晶大行其道

微晶石是一种表面光洁度较高、层次感较强、环保性能较好的建陶产品,适用范围较广,如时下流行的形象墙、电视墙等也都适用。

记者走访陶瓷企业发现,知名的不知名的品牌都开始做微晶石了。

其实早在十年前,微晶石就已经面世。但是由于技术尚未成熟,产品单一,市场反应不温不火。

2011年,一些老牌陶瓷企业纷纷推出微晶产品,掀起了陶瓷行业一个新的产品潮流。

微晶技术参差不齐

微晶石在2011年天突然走红后,众多企业纷纷投产这一新产品。众多企业在微晶方面的投入巨资研发是就微晶技术而言,企业之间却存在不同的声音

曾有媒体报道称某陶瓷副总裁陈贤伟公开表示,“行业内做微晶石比较成功的,虽然行业中也有其他企业号称自己在做微晶石,但是,如果将他们的产品称为微晶玉石的话,那是在玷污这一类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前段时间某品牌陶瓷热炒的“一次烧”微晶产品的成分与另一品牌陶瓷的精工玉石不一样,“可以算是微晶,但不算是真正的微晶玻璃复合板”。

一陶企负责人认为,“明年私抛厂都可能上微晶产品。”微晶技术不难,但目前陶瓷行业的微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开始做微晶,能真正做好产品的企业还为数不多。

明年价格差距将继续拉大

微晶石相对于传统的陶瓷产品价格还是偏高,一些终端的微晶石一般是贵的可以卖到3000多元/块,品牌企业的微晶石价格通常都在1000元/块左右。

据了解,在在终端卖得比较贵的微晶石都2000-3000元/块价格之间,而普通品牌的微晶石产品售价为300多元/块。

有业内人士分析,微晶石的市场空间还很大,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入,微晶石产品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价格会有所降低。但是品牌附加值高的产品价格仍然会居高不下,微晶石的价格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观点:谁动了陶瓷行业利润的奶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观点:谁动了陶瓷行业利润的奶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