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醴陵陶瓷向千亿产业集群布局

醴陵陶瓷向千亿产业集群布局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21

陶瓷艺术。

近日,在醴陵某企业的一处瓷器展厅里,一把由陶瓷制成的小刀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这种陶瓷小刀在瓷器粉中加入一种叫氧化锆的元素,相对传统陶瓷,它具有韧性强、不易碎的优势,相对铁质刀,不易锈、切面包不掉渣,因而广受欧美国家消费者欢迎。

瞄准特种陶瓷这一新兴的产业金矿,醴陵陶瓷工业园正加紧布局特种陶瓷企业。像这样精美的瓷器,从出厂到货物摆上柜台,价格最高能涨120倍。以陶瓷光纤导管为例,过去依靠从美国进口,要8到10美元一个,而醴陵产每个只要5毛钱,目前这种陶瓷光纤导管每个季度的销售额都在四千万元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将进一步打造醴陵品牌,加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醴陵市副市长廖宏力告诉记者,作为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和中国“红官窑”所在地,醴陵制作、生产陶瓷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醴陵市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醴陵陶瓷将成为湖南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目前,醴陵陶瓷产业已发展为日用瓷、工业瓷、电瓷等5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为应对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等形势,醴陵每年投入1亿元研发基金,投资建设湖南醴陵陶瓷产业园,构建醴陵陶瓷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沈阳法库发展陶瓷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有着“东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四大亮丽区域品牌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其陶瓷产业这张名片被列为首位。记者5日从“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目前法库陶瓷产业已经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拥有蓝天碧水、文化厚土的法库,非金属矿产资源独一无二,是“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法库人高举“资源转化、工业强县”旗帜,打造出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东北瓷都”。今年上半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2%。

依托资源优势,法库县举全县之力发展陶瓷产业,自2002年第一家陶瓷产业落户至今,陶瓷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已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落户,陶瓷产品发展到12大类27个品种,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

如今获得“陶瓷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基地”、“东北瓷都”、“东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等称号的法库,确立了陶瓷产业在东北以及东北亚的领军地位。即将于9月26日举办的“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确立为展会主题。

今年6月,在辽宁省长陈政高参加的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上,法库陶瓷产业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辽宁法库 倾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一场名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招商推介会12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举行,而目前辽宁省正在举全省之力,将法库打造成为产业规模过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陶瓷产业之都。

依托资源优势和能源优势,自2002年第一家陶瓷产业落户至今,法库的陶瓷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落户,陶瓷产品发展到12大类27个品种,已由单一的建筑陶瓷发展到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和卫生洁具等,陶瓷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

截至2011年末,落户企业152家,累计建设各类生产线402条,实现产值318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打造名优品牌7个。先后获得“新沈阳十大城市名片”、“陶瓷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基地”、“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东北瓷都”、“东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等称号。

在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法库陶瓷产业集群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向中国陶瓷之都迈进。

今年1—5月份,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产值150亿元,

法库规划的目标是,预计到2015年,陶瓷产业集群年产各类建筑陶瓷制品9亿平方米,卫生洁具4000万标件;实现产值1000亿元。

法库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争创中国陶瓷之都


作为沈阳市产业集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法库陶瓷产业从2002年第一条陶瓷生产线落地至今,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利用资源优势,法库“一抓到底”让陶瓷“希望之光”辉耀四方,成为实至名归的“东北瓷都”,引领法库县域经济走向辉煌。

如今,法库陶瓷产业力图实现新飞跃。以改变中国陶瓷发展格局、改变世界陶瓷发展格局的气魄,法库人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精神,计划大干三年,创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向“中国瓷都”目标迈进。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法库陶瓷产业定将续写新传奇。

10年耕耘法库陶瓷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对法库而言,却是金子般的10年,是依靠陶瓷产业创造发展奇迹的10年。

2002年3月,当时的沈阳市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库要认真查摆自身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要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举全县之力迅速将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陶瓷产业,“此事要一抓到底,这是法库的希望之光”。

地处长白山余脉与医巫闾山余脉交界处的法库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27种,占沈阳市已知矿种的70%以上,占辽宁省的20%以上。矿产地70处,种类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能源矿产为辅;瓷土、膨润土、硅石、硅灰石、方解石、沸石等30多个品种的非金属矿产储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位居世界前列。法库因此享有“全国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的称号。

2002年春天发展陶瓷产业的战略决策,让长期以来埋藏在法库大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成为法库经济腾飞的抓手。

当年6月,第一家陶瓷企业“沈龙瓷业”落户法库经济开发区,4个月后投产。

一个见证发展奇迹的美好时刻从此开始,一个属于法库的陶瓷时代就此盛装启幕!

2010年8月26日,法库被中国工业陶瓷协会授予“东北瓷都”称号。9月12日,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东北亚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称号。10月12日,荣获“中国产业百强县”称号。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不断令世人刮目相看。

如今,法库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陶瓷园区落户企业152家,竣工投产生产线240条,在建生产线162条,产品主要面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部分产品销到北京、天津一带及出口国外,直接安排就业近5万余人。

“点石成金”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离不开法库县委、县政府坚守的信念:“一张蓝图画到底,是发展陶瓷产业集群的首要保障。只要是老百姓受益的事情、老百姓拥护的事业就要一抓到底,决不改弦易调。”

殚精竭虑,10年耕耘。在陶瓷产业的拉动下,一座新型建材产业基地正在法库大地迅猛崛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法库县域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法库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98.58亿元;招商引资完成5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亿元。

今年以来,截至2012年6月末,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66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60%。

陶瓷产业,改变了法库的命运,让资源大县意气风发走在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腾飞路上。

冲刺千亿举全省之力迈向中国陶瓷之都

法库陶瓷产业的发展奇迹,来自于法库人一如既往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自始至终的全力支持。

从2002年陶瓷产业起步至今,法库县委、县政府从未动摇过发展陶瓷产业集群的决心,从未停止过发展陶瓷产业集群的脚步,变化的只是从规模要质量、从粗放要集约、从产业要集群向目标迈进的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不变的,更有省、市党委、政府十年如一日对法库陶瓷产业的支持、关注。

去年11月,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法库陶瓷产业要“紧盯国内市场、发展中高档产品、引进外国著名品牌、大力发展卫生洁具和艺术陶瓷,提高附加值”。

今年5月,省领导来法库调研,对法库陶瓷产业寄予厚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

6月,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在沈阳召开,省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知名陶瓷企业家亲切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大计,“希望各位企业家紧紧抓住机遇,到法库投资,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建设中国陶瓷之都,法库具备各种条件:这里有充足的原材料,完全可以百分之百本地化;这里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企业,聚集度非常高,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这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已经搭建了包括金融、人才培训、研发、展销在内的12个平台;这里依托陶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功能齐全、为陶瓷产业发展配套的中等城市;这里交通便捷,商务成本较低,劳动力丰富;这里土地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陶瓷产业建设用地需求;这里市场前景广阔,不仅有东北市场,还可以辐射包括蒙古、俄罗斯等国在内的东北亚国际市场。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专门设立了1亿元技改资金,用于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法库县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支持下,法库陶瓷产业将进一步实施“国际化、品牌化、瓷文化”发展战略,围绕产业调整和进档升级、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集约使用资源等主要工作全面推进陶瓷城“二次创业”。到2015年,力争园区落户生产及配套企业突破1000户、争创省级以上名优陶瓷品牌100个、有10户以上企业上市、从业人员10万人,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把法库建设成为东北亚现代建材产业基地;汇建筑陶瓷、创意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新型建材等产业于一体,集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会展交流、物流集散等功能于一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陶瓷之都。

只争朝夕不到一个月引资35亿元

有了新目标,就立即付诸行动。“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人,明确发展思路后,正举全县之力,以改变中国陶瓷发展格局、改变世界陶瓷发展格局的气魄,迎接陶瓷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春天。

着力引进新的陶瓷企业,成为法库人努力的重点之一。在他们看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必须在继续巩固提升建筑陶瓷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卫生洁具、艺术瓷、日用瓷、特种瓷和新型建材企业。

于是,法库成立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带队的招商小组,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招商小分队,分赴国内外陶瓷产区,展开新一轮招商攻势,进行地毯式排查,着力招引名牌企业、龙头企业。利用以商招商、陶瓷商会招商、聘请一批区域招商代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延伸招商触角,不断拓展招商层面,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陶瓷品牌。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法库县的“四千”招商精神,很快见到了实效。

5月10日以来,法库经济开发区共派出5个招商组,接待来访客商750人次,洽谈项目65个,达成意向项目11个,签订合同项目5个,引资总额35.5亿元。

赴福建、走山东、下广东、奔江西,与法库县签约的5个项目永德科技陶瓷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工业精细陶瓷项目、世拓(沈阳)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文化石项目、沈阳新宝丽洁具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的卫生洁具项目、沈阳市中瑞陶瓷建材市场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市场项目等,个个含金量十足。

11个意向型项目,其中投资超亿元的就有7个。如淄博海特曼集团与开发区初步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新上4条高档内墙砖生产线,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大连中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高端陶瓷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中国全友卫浴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卫生洁具及配套生产项目。

据介绍,下一步法库将加大产业配套企业招引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根植性,提高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对附加值高、产业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对能产生集聚效应的核心企业,要“筑巢引凤”,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精诚所至一次座谈会签约22个项目

6月13日,对法库陶瓷来说,是个好日子。当天,在沈阳召开的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广东亚洲陶瓷控股、佛山全友卫浴、广东科捷制釉、佛山金牌陶瓷、江西威福尔能源科技、大连中星制冷等11家企业负责人踊跃发言,为法库陶瓷冲刺千亿产业集群建言献策。与会的79家知名陶瓷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法库,此次座谈会共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42亿元。

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诚意,让投资者心动,进而积极行动,携起手来,汇聚到法库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洪流之中。

对这些知名企业来说,投资法库,前程远大。

未来三年,将是法库发生巨变的三年。城际铁路开通后,沈阳至法库只需30分钟;通用飞机可实现开放点之间的通航;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市场、国家级的检测和研发中心、充足的气源、充沛的双回路电力、日供10万吨的工业用水以及3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环境。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潜能,法库都展示出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法库县委、县政府承诺:法库是诚信的法库,将尽心竭力地为来此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提供“主动、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创造“舒心、安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法库县委、县政府真诚地希望,企业家朋友们聚焦法库的陶瓷产业发展,抢抓法库大开发、大开放的机遇,到法库来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共赢发展。

法库县委、县政府的真诚,感动了投资者。法库发展陶瓷产业独具的优势,更让知名企业心向往之。具体而言,法库境内现已探明陶瓷黏土和高岭土储量达3亿吨以上,适合做各种陶瓷,且开发成本较低;在全国陶瓷产区,唯有法库陶瓷企业集中在一个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产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有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和陶瓷技术检测中心,能为陶瓷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煤炭、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电力等能源丰富;交通便利,生产运输成本低;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工业、商业用地储备充足,土地成本较低;园区有建筑陶瓷、电瓷、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卫生洁具等门类相对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一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更让人心动的是,法库发展陶瓷产业具有投资环境的优势。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成东北亚新型建材产业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将会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得到省、市的大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实行封闭式管理。发展陶瓷产业除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法库县制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为发展陶瓷产业,法库搭建了12个平台,即一流医院、一流幼儿园、一流职业技术学校、陶瓷学院、公共研发中心、会展中心、配套住宅、星级酒店、物流中心、融资平台、陶瓷博物馆、休闲游览中心。

据介绍,今后,法库县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实行全方位封闭管理,充分放权、授权,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全程高效服务;继续深化包保体系,将服务企业人员队伍建设成一支信息快捷、办事高效的前置系统,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一个运转灵活、高速的指挥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创新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投融资、考核等体制机制,为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保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世界瓷都湖南醴陵进军千亿陶瓷产业群


4月26日,素有中国“红官窑”、“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美名的湖南醴陵市向社会宣布欲打造产值千亿元人民币的陶瓷产业群。醴陵市市长蒋永清透露,该市已通过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力争在6至8年内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到2017年要力争实现电瓷电器250亿元、新型陶瓷150亿元、日用陶瓷150亿元、工艺陶瓷50亿元、建筑卫生陶瓷100亿元、陶瓷装备制造业150亿元、陶瓷辅助产业150亿元,其中日用陶瓷、电瓷电器的国际市场占有额分别要达到20%和15%。

湖南醴陵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早在东汉初制瓷作坊已初具规模,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制陶史,出产的红瓷、釉下五彩陶瓷获“国瓷”之称。业内评价其陶瓷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1909至1915年间,醴陵陶瓷相继在武汉劝业会、南洋赛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分获一等金奖、一等金奖、最优奖和优奖金牌。目前,醴陵陶瓷产业已发展为日用瓷、工业瓷、电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5大系列4000余个品种,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蒋永清表示,面对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和开发新瓷材料等竞争新形势,醴陵市每年投入1亿元研发基金投资建设湖南醴陵陶瓷产业园,实现由传统陶瓷产业向新型陶瓷、电瓷电器为核心的战略性产业转变,增强技术创新实力,构建醴陵陶瓷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醴陵陶瓷打文化牌 千亿产业园呼之欲出


一根红绳捆扎麻袋口,尽显古朴粗犷,包装上有黄永玉画的《酒鬼图》,还配有“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的诗。这样一个蕴含浓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酒瓶就出自瓷城醴陵,而这仅仅是醴陵大打“文化牌”,以文化助力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

2008年,醴陵市委、市政府出台《醴陵市文化发展战略纲要(2008-2020)》,将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该《纲要》中涉及的保护文化遗产、营销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地标、繁荣文化产业、建立支撑系统等五大举措,以及先后启动的投资过百亿、以文化为龙头的50余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醴陵人全力以文化助推经济实现新一轮腾飞的强大支撑。

醴陵陶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年总产值已近300亿元的陶瓷产业一直稳居醴陵支柱产业之首。在醴陵,该产业的从业人员已逾18万人,也就是说,每10个醴陵人中,就有近两人从事陶瓷生产及相关工作。

瓷是文化的载体。醴陵将文化融入陶瓷,通过“生活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生活化”的崭新定位,为这个传统产业插上文化艺术的翅膀,其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成倍递增。

目前,醴陵陶瓷产业的主舵,已由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程师执掌。正是这些在中国陶艺美术界响当当的大师,赋予了醴陵陶瓷以艺术的精致与想象。

“一个普通的碗,作为日用瓷产品,它最高的价值也就几千元,但融入了艺术大师创作的手绘作品后,其价值即可提升至数万元甚至更高,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醴陵市陶瓷产业局企业管理和产业信息化科负责人余武文称。

如今,醴陵的101家釉下五彩瓷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共有国家级大师18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5人,省级陶瓷行业大师112人。

政企联手,打造平台。去年醴陵建成的全国首家新世纪陶瓷艺术馆,赋予醴陵陶瓷产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馆内古今陶瓷酒瓶精品展厅、酒文化展示厅、陶瓷研发试制中心、书画家联谊创作中心等一应俱全,成为该市新的地标和文化亮点。复制来源陶瓷商务信息网。正在建设的中国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则囊括了陶瓷博物馆、李铎艺术馆等主体工程,将展示醴陵陶瓷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与此同时,一系列保护、抢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古窑址、古建筑,打造以渌江书院为代表的历史人文地标、以李畋故居为代表的产业文化地标、以云岩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地标、以渌江风光带为代表的山水洲城地标等工程相继启动。

今日醴陵,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千亿陶瓷产业园呼之欲出,花炮产业奋起直追,书院重兴、寺庙修缮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有效挖掘、培育和运作,文化将成为市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不可估量的带动作用。”醴陵市政协主席陈立耀称。

廉江培育陶瓷产业集群


据廉江市委书记伍杰忠、市长邢太安介绍,去年来该市采取五大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农业化和各业发展。一是切实把工业做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二是把农业产业化做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把外向带动做强,推进外向型经济;四是把第三产业做强,推进流通服务;五是把城市建设和交通做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廉江市陶瓷工业基础较好,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发展壮大红星陶瓷有限公司,以红星陶瓷有限公司为龙头,促进整个陶瓷生产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河唇镇计划在原公社瓷厂及周边地区创办陶瓷工业区,可容纳陶瓷企业30多家,形成陶瓷工业集群,建设成为陶瓷生产专业镇。目前,河唇镇有10家订单式陶瓷企业,利用红星瓷或周边地区生产的半成品,加工成客户需要的花色,远销全国各地。红星陶瓷有限公司在“红亭”牌日用陶瓷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后,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产品供不应求。为在国际上打响自己的品牌,该公司还在国外注册了“红亭”、“浩升”商标,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2个国家建立长期合作营销网络,产品畅销欧美、中东和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额达1800万美元,在全国日用陶瓷企业50强中排名第三位。预计今年出口创汇额将超过2000万美元。

淄川陶瓷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


近日,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公布了第三批省级产业集群名单,淄川区陶瓷产业集群位列其中,成为本次我市唯一成功入选的产业集群。这将推动淄川陶瓷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加快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通过这种集聚,一是有利于企业加强技术交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二是有利于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更方便地获得产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陶瓷是淄川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是我市陶瓷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淄川的陶瓷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8000多年的北齐时就已成为我国北方青瓷的重要产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淄博瓷厂和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的带动下,淄川区民营陶瓷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涵盖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功能陶瓷等多领域的多个产品系列,陶瓷釉料、颜料制造、花纸印刷制造、包装材料制造、陶瓷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陶瓷销售市场、陶瓷艺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的特色陶瓷产业集群。其中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合成骨质瓷、滑石瓷、鲁青瓷、水晶瓷等日用陶瓷产品闻名全国;以刻瓷为代表的工艺美术陶瓷,造就了一大批技艺精湛、成就卓越的国家级、省级大师,其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淄川建陶业,产量已居全国第二,成为与广东佛山、河北唐山齐名的全国三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的建陶产业中有“两山一川”之说。

截至目前,淄川区共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200余家,生产线400余条,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品牌建设方面,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7个,此外还有中国名优产品、中国陶瓷行业名牌等荣誉称号。

广西沿江陶瓷产业布局加快


在未来5年内,我们将建成拥有150条陶瓷生产线、年产值150亿元、税收6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广西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广西藤县有关负责人说,藤县以黄金(1747.60,5.90,0.34%)水道为依托,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抢抓广东佛山陶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加快打造陶瓷产业园区。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藤县位于广西西江的下游,境内既有发展陶瓷产业的资源优势,又能充分利用西江航运的物流优势,这为藤县加快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藤县已经提出根据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进、生态环境优美的陶瓷产业示范园区。

任建华告诉记者,西江沿江各市依靠西江巨大的运输能力、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以及沿岸水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快了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沿江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逐步形成了陶瓷、建材、汽车等一批特色沿江产业园区,综合运输效益进一步提高,西江黄金水道在“西江经济带”建设和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贵港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志光介绍说,贵港市已经在西江沿岸规划并布局了5个产业园区和15个功能区,打造建材、冶金、电力、船舶修造、食品等优势产业,临江产业集群初现雏形,港口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83亿元,沿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趋明显。

梧州市把全市人口的50%、产业的70%、生产总值的70%集中到西江黄金水道沿线的规划已经启动,全市“五园八区”已初步形成规模,产值超千亿元的再生资源产业园正在稳步推进,产值超百亿元的陶瓷产业园区、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和招商,各种产业集聚逐渐形成。

柳州市则重点加快建设柳州阳和、官塘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积极打造广西柳州汽车城、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产值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类项目,力争把柳州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汽车产业集群中心。

此外,来宾市也已初步形成了“一区四园五带”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能源电力产业基地、冶炼产业基地、铝产业基地、建材产业基地,力争“十二五”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其他各市也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沿江布局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醴陵陶瓷向千亿产业集群布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醴陵陶瓷向千亿产业集群布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