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大瓷商》给中国当代瓷器业敲响警钟

《大瓷商》给中国当代瓷器业敲响警钟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古代瓷器制造业

2021-04-21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由吴子牛导演,夏雨、伊能静主演的电视剧《大瓷商》日前结束在央视八套的播出。导演和评论家认为,作为以景德镇为背景、表现我国传统瓷文化的作品,该剧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大瓷商》以景德镇为社会和人生的舞台,透过瓷商陶昌南的人生历程,再现了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几十年间,中国瓷器业的兴衰演变和瓷器商们的命运沉浮。

吴子牛日前接受采访时说,这部电视剧把瓷器赋予生命,就像人一样,从生到死,从小到大,充满悲喜,充满苦乐。“瓷器同样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名扬四海,除了无可替代,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岭土之外,更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因而才能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瓷器文化。”

吴子牛说,这种瓷器文化的精髓,简而概之,就如剧中官窑主赵孚生所言:“做瓷器就是做人做良心。最为重要的就是诚信。”这句话当然并不新鲜,几乎从古至今,各行各业的商家都这样讲,但能否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坚守住“诚信”的底线,才是检验一个商家,一种文化,甚至是民族气节和人生信仰的试金石。

文艺评论家叶匡政认为,《大瓷商》给中国当代瓷器业带来一种警示:如今景德镇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瓷器业,用危机重重来形容,绝不为过。拿景德镇来说,一方面是大街小巷地摊式的销售,毁坏了景德镇瓷器的形象;一方面也因城东高岭村所产的优质高岭土,到清代末期就已被开采得差不多了,失去了优质原材料优势的景德镇瓷器渐失其彩。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因为我国当代的瓷器业失去了原创能力。”他说,景德镇在过去千年,之所以能被人们看作瓷都,是因为它在每个朝代,都有过高于同时代的原创瓷品;而如今,却在逐渐丧失这种优势,高端陶瓷多产自意、英、法、日这些国家。景德镇的很多厂家,如今只能为一些欧洲国家的瓷器品牌做加工,利润微薄。原创与设计,成了景德镇瓷器乃至中国瓷器业重现辉煌必须要逾越的一道坎。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冯都通 荣登纽约纳斯达克大屏


从2018年4月19日起,“ichina1爱陶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冯都通先生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登上了素有“世界第一屏”之称的纳斯达克大屏幕,全天候连续滚动播放二天。

冯都通先生是来自中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他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除了来自生活经历的赐予,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将内在的精神视野直接表达出来的天赋。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的延伸,每个人对世界都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冯都通的视角总是向“内”的,他的雕塑作品也具有一种焕发的内在精神,这正是艺术生命得以存续的原因。这些带着浓厚感情色彩的的作品,是创作者自我的充分表达,亦是他心灵深处的纯美与深沉的体现。

冯都通先生造型功底深厚,艺术追求高格,是中国当代颇具实力的青年陶瓷艺术家之一。以雕塑创作形式为主线,其作品在优雅浪漫的造型中渗透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又带着一丝淡淡的中国古典主义的忧伤,在现实与浪漫的风情之间游走,每一件作品都似乎在古典的氛围里讲诉当今的故事。其作品看似古典,其实在表达当代人的情感,并且通过多样的作品形式,变化丰富的材料的表现语言,在造型的基础上重视材料质感的艺术表达。

其雕塑艺术在运用陶瓷语言的表达中,材料的质感得以完美的体现,造型婉转流畅,优美通达,追求通感而又不忽略精彩细节。艺术气质在内容与材质的交融中得到升华,从而也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陶瓷语言体系,也为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冯都通先生自认为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艺术家,平时一直很低调。但其实其艺术创作的生活状态已受到众多年轻艺术家的追捧,艺术水准已被广泛认同,艺术作品也备受藏家推崇。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日前联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汉光瓷创新成果论证及官窑文化继承与发展专家研讨会”。与会的耿宝昌研究员、李当岐教授、叶喆民教授、张守智教授、郑宁教授、李正安教授、陈华莎研究员、冯小奇研究员、王健华研究员、孟嗣徽研究员等国内陶瓷界的一流专家认为,“中国当代陶瓷的制作出现了突破性的成果”。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领衔的中国陶瓷创作研究开发群体,经过15年苦心研制的“汉光瓷”,“国内首屈一指,赶超国际陶瓷先进水平”。汉光瓷主要的技术参数均超过迄今所有国产陶瓷。就“汉光瓷”的品质而言,它不仅超过了1975年的“7501”(毛泽东主席待客用瓷),而且可以与国际最著名的瓷器品牌“迈森”(德国)、“罗森泰尔”(德国)、“皇家道尔顿”、“韦奇伍德”(英国)、“诺里塔可”(日本)相媲美。汉光瓷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瓷器的一个标志性的品牌,一刷国际上“中国瓷器地摊货”的印象,并已成功进入最为苛刻的德国、英国等国际主流瓷器高端市场。最近,以李游宇为首的创作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建国60周年创制180头系列精品瓷,这将是建国以来所推出的品种最为齐全的品牌瓷器,令中国陶瓷界所关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一些有关中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令人十分感慨。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是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陶瓷产品亮相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最负盛名的高档陶瓷产品的云集之地。但是,近年来,中国的陶瓷产品却屡屡在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上“走麦城”。

比如,某年的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中国的68家陶瓷企业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场罚款,并写下悔过书。又如某年的一次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虽然博览会邀请了不少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辉煌

李游宇说,中国陶瓷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陶瓷一直以超强的产业规模、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产品质量,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远远早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并影响了当时全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现在在全世界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一个又一个瓷器天价的所谓明清官窑,也不过是当年供应皇家的日用瓷而已。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落后,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世界陶瓷产业发生了急剧变化: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陶瓷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像格罗皮乌斯、柯拉尼、萨巴蒂尼这样出色的闻名世界的设计家,从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瓷器品牌,如德国的迈森、罗森泰尔,英国的韦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诺,日本的诺里塔可等。这些著名的瓷器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场。

中国陶瓷品质高价格低没有叫得响的自主品牌

据李游宇介绍,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国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陶瓷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世界上的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基本上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一些世界知名博览会也曾邀请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中国陶瓷企业普遍安于为外国公司“打工“,不愿花钱打造中国自己的日用瓷品牌,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卖不了一个好价钱。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日用瓷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品质尽管已经丝毫不逊于任何外国瓷器,但是依然价格低廉,每件不过0.35美元左右,只比40多年前多了区区5美分。

中国一些主要的陶瓷产区,几乎完全成了外国瓷器的加工基地。外国一些知名陶瓷制造商专门派人坐镇在这些产区,将中国厂商制造出来的瓷器贴上他们的商标直接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我们的厂商只能赚一些微薄可怜的加工费。

万余陶瓷企业仅有10多个工艺美术师

李游宇说,中国日用瓷器虽然在材质和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产品,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真正既懂陶瓷设计又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可以说奇缺。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陶瓷产区,现有1000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却只有可怜巴巴的十多位工艺美术师。但是,一些外国公司却直接将他们的陶瓷设计所办到中国来,为他们在中国的陶瓷生产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国陶瓷设计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大多是中国艺术院校培养的。外国公司除了要求这些中国设计人员在设计上出类拔萃外,还着力培养他们的市场感觉。比如瓷器产品是销往美国的,就要他们专门研究美国的瓷器市场、美国瓷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专门派他们去美国考察当地的陶瓷市场,使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非常有针对性。

打造中国品牌的高级日用瓷“百科全书” 

汉光瓷经过15年的摸索研制,已经基本上在国内外形成了中国高端瓷器的品牌,并先后获得过十多个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得奖最多、得奖级别最高的瓷器品牌。 

但是为了给中国的日用瓷器在国际市场上“争脸”,真正确立中国瓷器在国际主流瓷器市场的“高端形象”,经过多方协商论证,李游宇决定借国庆60周年之际,广邀中国陶瓷界设计高手,研制180头系列汉光瓷。其样式、器皿、造型涵盖了现有的日用瓷的各个层面,堪称是中国日用瓷的“百科全书”。但是,正因为范围广,品种多,其工艺难度也就十分高。因此,这套瓷器的部分样品日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讨会上一亮相,立刻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并称赞这一创举“将会在新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厚重而精彩的一笔”,汉光瓷可以“跻身于世界顶尖陶瓷品牌”。

[营销]“商大压厂”抑制陶瓷业


本版顾问、中国品牌学院执行院长刘创觉得晋江陶瓷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营销体系方面,都是单纯的分销体系,到一个地方就找一个经销商,容易形成“商大压厂”的现象;同时,销售网点有限,很多晋江陶瓷企业的全国销售网点却不足千家,市场开拓不力。

营销管理上显得粗放、无序,企业往往只注重产品的销量如何,很少有企业能注意到“卖出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利该有多少”这个细节,导致出现销量多利润却不高的现象,而相对薄弱、素质不高的销售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在应对客户时显得手足无措,且没有定期培训,很容易造成“新客户没拉到,旧客户流失”的局面。

刘创认为如果上述问题没得到解决,无论企业开发多少新产品、企业工人多么勤劳生产,营销没做好,产品的价值没得到实现,企业的生存就成问题。

刘创院长认为,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产品开发、加工生产和营销销售,其中产品开发和营销销售这两个环节是产品附加值最大程度提升的关键。他觉得,目前晋江陶瓷企业在产品开发和加工生产两个环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的生产工艺在全国来说都算是领先,在全球范围上也不逊色,但是在产品销售上,无论是销量或是销售价格上都不如意。

刘创为晋江陶瓷企业提供建议说,企业首先要实现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不仅要寻找经销商,还可以通过开设专卖店、直接将产品销售到最终客户端等手段,减少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避免造成厂家利润的减少;其次,对经销商不但要有销量的指标,也要有利润的指标。

评论:清远电荒 为陶瓷产业转移敲响了警钟


很多在清远设有生产线的陶瓷企业近日叫苦连天,因为近日来用电非常紧张,以至与众多在清远设有陶瓷生产线的佛山陶瓷企业不得不停电,实施错峰用电的措施,而损失每月达上千万元。据清远市供电局负责人表示,清远市目前供电缺口高达40%。同样的也有佛山陶瓷企业老板因担心电荒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将已在肇庆买下的地皮转手卖掉了。

无独有偶。本报记者近日在采访各陶瓷产区时也发现,佛山与高安两地也出现类似清远的“电荒现象”。其中江西高安有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上个月由于电力设备损坏停电停了半个月,在当地的陶瓷企业每个损失都在上百万以上,并且经常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停电。而佛山则有陶瓷企业表示虽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如利用自己的发电设备供电,但需要连续作业和耗电量大的设备仍无法使用。上述产区的陶瓷企业对于电荒给经营带来的影响感到颇为无奈。

一直以来,为承接各地陶瓷企业在候鸟式迁徙与扩张中所释放出的产业资源,“低成本法”就变成了各地产区“筑巢引凤”的头道菜。各个新兴产区端上桌面的牛肉也大多是资源如何丰富、交通如何便利、土地如何便宜、税收如何优惠等等“硬件设备”。企业在众多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往往就容易忽视一些软性配套条件。例如上述所指的清远、高安两地,在企业上马后短短几年内就遭遇电荒等瓶颈,相信是多数陶瓷企业当初进行投资时所没有料到的。

企业遭遇“水土不服”的事例何止此一项,最近江西高安某陶瓷企业老板向本报报料称企业在当地无法获得正常经营,准备投奔“他乡”。原因在于当地百姓经常上门闹事,以田地遭到“污染”等理由向企业漫天要价,在得不到满足情况下就聚众起哄,轻则吵闹漫骂,重则封门打人。而匪夷所思的是,当初引资时信誓旦旦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政府部门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做起了“壁上观”。更为严重的是,当地街道等一线主管部门为了减少农民的骚扰而好“息事宁人”,竟然在背后怂恿百姓到企业大闹特闹,在不可收拾的关键时刻站出来扮演“黑白脸”。“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企业最终不得不硬起头皮当起了“冤大头”。

上述事例说明,硬性条件都可以“眼见为实”,但软性环境却无法触摸。当企业遭遇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无疑会给后续的经营活动留下隐患。尤其是目前各地陶瓷企业,在新一轮“圈地运动”式的高歌猛进中,更加要慎之又慎。

北京宋庄 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奠基


6月18日,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在有画家村之称的北京通州宋庄举行奠基仪式。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北京宋庄·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18日在有“画家村”之称的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原创艺术博展中心奠基。

据了解,按照规划,北京宋庄·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预计今年底开馆,基本陈列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用文字、图片、实物展现自197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轨迹;二期展陈面积增至5000平方米,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杰出人物功勋墙”,选择、制作、展出著名当代艺术家的手模和铜像;三期新馆规划占地20亩,其中藏品展陈面积20000平方米,推出“拓荒英雄——中国当代艺术家完全档案”,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特色、代表作品、艺术状态等。

北京宋庄·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由中国收藏界杂志社和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促进会共同创建。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以及方力钧、岳敏君等知名当代艺术家出席了奠基仪式。

“盛世中国”给陶瓷业带来巨大商机


作为中国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一名仿古瓷制作高手,43岁的向元华对“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中国古话体会很深。

向元华的瓷器作坊位于景德镇一条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冗长小巷尽头。他每天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坐在自己家中的瓷器展厅里,看着来自海内外的瓷器爱好者在自己的精美作品前驻足流连,然后与正在品茶的他商量价钱。

在作坊采访向元华期间,记者遇到了来自上海的一批陶瓷鉴赏培训班学员,其中一位客人买下了单价2000元的仿乾隆年间的缠瓷花绘双耳瓶。据向元华介绍,10年前来作坊买瓷器的80%是外国客商,现在80%是国内客商。“卖千元以上仿古陶器,这在10年前是不可能的。”向元华笑眯眯地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凯教授认为向元华仅仅是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的一名普通受益者。

他介绍说,陶瓷艺术是一门盛世艺术,中国历史上两次陶瓷业的巅峰发展时期均逢盛世,一是明嘉靖、万历时期,二是清康、雍、乾阶段。

“繁荣的中国经济,造就了一支超过5000万人的民间陶瓷收藏大军,以及世界上更大数量的潜在陶瓷用户,这给全球陶瓷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他说。景德镇仿古陶瓷大师黄云鹏4年前就开始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仿制故宫陶瓷文物。黄云鹏目前已经仿制了故宫瓷器400余件。据故宫博物院古瓷器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吕成龙说:“这些仿制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在故宫文化服务公司里卖得特别好。”

黄云鹏仿制的故宫文物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真品进行仿制,另外一种是对清代瓷器小样进行“还原”,这些瓷器小样是由清代末期宫中画家完成。黄云鹏半个月前刚刚“还原”了8件当年为慈禧太后大雅斋设计的大雅斋粉采花鸟瓷器图。

“故宫之所以考虑到制造仿古陶瓷,主要是为了适应这几年中国不断增长的收藏市场的需要。很多文物真品只有一两件,不能满足收藏者的需要,仿古陶瓷虽然没有文物价值,但是可以保存其艺术价值。”吕成龙说。

孔发龙是景德镇最大的私人陶瓷博物馆精益斋的主人。他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精品陶瓷收藏市场,并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及时把国内用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前,到我这里买精品艺术瓷器的三分之二是日韩两国人,现在到我这里买瓷器的80%都是国内的散客,并且这些散客大多来自比较富裕的江浙一带。”

据唐凯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民间陶瓷收藏范围小,收藏者只局限于一些收入较高的文化人,到了90年代,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了邮票、磁卡等文化产品的收藏,这正是古瓷等收藏的前奏;随着2000年拍卖行业的兴起,中国民间开始了陶瓷、铜器等古董的收藏。

据悉,2002年中国即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而2005年这个数字至少达到了1亿人,其中陶瓷收藏者至少占到了一半。

看到这个巨大商机的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厂家,他们在此间正在举行的第三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展出了他们引以为自豪的陶瓷精品。就在展会的第一天,景德镇就引进外资项目15个,合同外资额13476万美元,签约外贸合同4个,外贸出口合同金额2696万美元。

150多件中国当代陶瓷精品将在东京展出


荟萃了150多件中国当代陶瓷精品的“中国陶瓷亚洲行(日本展)”,将于本月23日至28日在日本东京展出。

本次展览由上海艺术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等主办,将展出80多位中国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届时,江西艺术、浙江龙泉青瓷、河南钧窑瓷器等中国陶瓷界精英品牌将同时亮相。

“中国陶瓷亚洲行”计划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新加坡、印度新德里、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城市陆续展出。主办方表示,希望中国陶瓷亚洲行巡展活动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使者之一,将陶瓷这一中国国粹艺术推向国际。

指出,中国虽然以发明瓷器而著称于世,然而在当代陶瓷艺术的欣赏研究、设计生产方面,却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不如亚洲的日本、韩国。全球当代陶瓷艺术的重心不在中国。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乏一个扶持陶瓷艺术发展的整体环境和制度,中国当代陶瓷从“艺术”沦为“工艺”,在世界陶瓷艺术的体系中日益处于边缘状态。

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陶研所副所长柯和根指出,创造力弱、技术优势不足是中国当代陶瓷发展的两大“软胁”。一方面,艺术家缺乏文化、生活底蕴,作品往往闭门造车、照搬照抄,很难看到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另一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也严重影响到中国当代陶瓷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当下社会中,从普通民众到学院艺术家对陶瓷艺术都比较淡漠,既不欣赏、也不关注,制约了中国陶瓷的商业、艺术成就。

艺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顾之骅表示,要让中国陶瓷重现昔日辉煌,第一步就是要让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封闭自赏”,敞开胸怀,到国际上去交流、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中国陶瓷亚洲行”巡展将联合各方着力打造一个陶瓷的国际交流平台,让世界优秀陶艺家在这个平台与中国进行交流对话,也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及创新意识的中国职业陶艺家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登场。

中国红瓷——当代名瓷典范


中国红瓷,当代名瓷典范。中国陶瓷史上遗留下来的陶瓷器皿在世界上价值连城,如珍似宝。青花瓷、粉彩瓷、红瓷、五大名窑瓷等,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莫大财富。我们在文物馆藏机构看到的红瓷大都是低温红釉瓷,本文提到的中国红瓷指的是“中国红”,是20世纪烧制出来的高温红釉瓷。如今“十窑九不成”的中国红瓷制瓷技术日渐成熟,名家作品更是演绎当代名瓷典范,日渐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宝,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红瓷之所以名贵,除了光泽颜色俱佳外,更因为它“千窑难得一宝”而成为瓷中珍品,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才能享用。其实中国在晚唐时期已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红瓷,当时长沙窑铜的使用很广泛,其目的是烧绿色,由于烧成气氛的原因,它往往会出现还原焰,高价铜在还原焰下变成低价铜,成色就是红色。而真正以铜着色的红色釉下彩是始创于元代的景德镇,被称之为釉里红,至明初永乐时期,工艺水品提高,发色才鲜艳成熟起来。后来这种红釉的烧制技术莫名其妙地失传了。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明代釉里红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9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便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记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记录之一。至今,明代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一直保持高价位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影响所及清初釉里红瓷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位也直追明瓷。

从历史遗留下来的红瓷作品拍价来看,红瓷的珍贵价值不言而喻。但是直到1998年,高温红釉瓷的烧制方法才研制出来。成功后,中国红瓷便马上成为当代瓷器中的珍品,多次被选作国礼,赠送国际友人。而其珍贵的收藏价值被国内外藏家、业界广为看好。下图中的《中国红龙凤呈祥功夫茶具》曾作为国家主席胡锦涛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

高温的中国红瓷之所以受欢迎,一是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经过素烧、釉烧、红烧、金烧四道工序,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二是形成难,在1200度的高温下成瓷;三是贵,其材料贵红釉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

当代陶瓷精品众多,但中国红瓷以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无愧为当代名瓷,亦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名品典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瓷商》给中国当代瓷器业敲响警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瓷商》给中国当代瓷器业敲响警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