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板 > 导航 >

日本企业开发出反复使用不变形陶瓷棚板

日本企业开发出反复使用不变形陶瓷棚板

瓷砖板 瓷砖开孔器 陶瓷艺术

2021-04-23

瓷砖板。

陶瓷棚板以往主要用堇青石——莫来石或氧化铝制作,广泛用于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电瓷、多孔陶瓷等的烧成。但这类材质的棚板在高温下反复使用,容易翘曲变形,产生裂纹,表面变得粗糙,还出现粘附现象,从而造成烧成物产生不良反应、变形或破损,致使产品质量降低,同时还存在抗污性和抗热冲击性低,难以适应急剧升温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最近日本一家陶业公司研制出一种高性能新型陶瓷硼板。这种棚板系一种硅线石结晶粒子与以莫来石为主要成分结晶粒子相结合的复合体,由硅线石与莫来石配料混合,成型、烧结而成。与原用的堇青石——莫来石陶瓷棚板相比,以优选比率配料制成的硅线石——莫来石陶瓷棚板在高温下结晶形态变化小,反复加热下不翘曲变形,其表面不会变得粗糙,与各类材质的陶瓷如氧化物类陶瓷、碳化物类陶瓷的坯体直接接触,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而且抗热冲击性能大幅提高,能经受急剧升温,因而其使用寿命大幅延长。由于这种棚板具有这些优良特性,放置各材质的陶瓷坯体入窑烧成,不会与坯体产生不良反应及粘附,避免坯体翘曲变形、开裂或破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日本开发出超薄陶瓷电容器


日本京瓷公司依靠独创的化学处理方法,确立了将电容器的电极厚度削减到普通产品三分之一的技术,也由此开发出了整体厚度只有150微米的超薄叠层陶瓷电容器。

据《日经产业新闻》11日报道,制作电容器先要将几百张薄膜状的陶瓷层叠起来,做成承担蓄电功能的介电媒质,之后在其两端包裹铜等电极材料。以往的工艺是用溶解有铜粉的铜膏涂抹介电媒质的两端,使铜附着上去,但由于铜膏黏性很高,电极容易像火柴头一样隆起,增加了电极的厚度。如果要使电容器整体变薄,就只能降低介电媒质的厚度,而这样电容器的容量就不能得到保证。

京瓷公司开发的新技术特点是在制成介电媒质后,对其进行特殊化学处理,随后把整个介电媒质沉入溶解有铜的液体,铜就能沿着介电媒质的形状平坦地附着,从而使电极的厚度不到以往的三分之一,成功将整个电容器的厚度控制在150微米。

报道指出,更薄的电容器能帮助手机等电器实现更小的体积,更高的性能。京瓷公司将于今年秋天在鹿儿岛的分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这种面向便携设备的电容器。

日本近期开发出袖珍型陶瓷辊道窑炉


最近日本著名陶瓷窑炉公司——高砂窑炉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辊道窑炉,其特点为辊道窑小型化,烧成方法采取侧面上下夹烧方式,烧成气氛可以很方便地任意调整为还原焰与氧化焰,并且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和烧成优品率。

这种新型的窑炉,其窑体的建筑方式均采取了预制件构筑方法,可使窑炉的设置能在短时内完工投产。由于大量采取高科技新技术及点脑操作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烧成热效高与大幅度节能等特点。该产品被国际窑炉界称之为“新一代辊道窑”,其使用的燃料为液化气、城市煤气等。袖珍型辊道窑炉长度度为18米,炉内宽为0.58米,可运用于连续烧制宽度为0.40米、高0.15米的陶瓷制品。烧成温度为1300度,烧成气氛可以用于还原焰和氧化焰。烧成时间根据产品不同为2~4小时不等,烧成温度控制方式为窑位微分PID控制。该窑炉配备有能够应付晚间16小时欲烧产品的储存储备设施。

据悉此种窑炉非常适合于中小型瓷厂多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适于现在国际市场变化快,定货品种多、但定货量小等特点。

日本开发出一种环保陶瓷成型技术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尖端制造工艺研究部门,在与日本NGKINSULATORS公司的联合研究中,日前成功地开发出了只需添加不足过去一半的有机粘合剂,即可形成陶瓷的全新工艺技术。其特点是直接使有机粘合剂的单分子层在陶瓷原料粒子的表面发生化学胶合,然后通过外部刺激,再使粘合剂层之间相互发生胶合。由于有机粘合剂通过更牢固的化学胶合,将原材料粒子相互粘接起来,从而就形成一种可有效减少粘合剂在陶瓷生产工艺中用量的手段。

目前,为了使陶瓷成型,必须添加有机高分子粘合剂。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丙烯酸树脂(acrylicresin)、琼脂(agar)等最常用的粘合剂在烧结过程中被燃料后,作为其分解物就会而排放出二氧化碳。为了降低环境负荷,必须减少有机粘合剂的用量。为了实现环保型陶瓷生产工艺,产综研与NGKINSULATORS公司自平成15年度起,就各自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始了联合研究。具体的研究课题包括减少或不使用有机粘合剂的技术、低温烧结技术,以及无烧结技术。过去的高分子有机粘合剂只是吸附在原料粒子的表面,或者接合不够紧密,因此原料粒子之间的胶合强度不够。另外,由于高分子有机粘合剂与原料粒子表面的亲和性差,二者之间相互分离后,就会部分地发生凝固,因而就使有机粘合剂起不到有效的作用。为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成型特性,确保成型后的形状保持特性,就必须大量添加有机粘合剂。

此次,首先在单分子层状态下将反应性非常高的有机分子固定到陶瓷原料粒子的表面,然后再利用外部刺激使单分子层的有机粘合剂发生化学胶合,从而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原料粒子之间直接通过化学胶合进行接合的结构。另外,由于有机粘合剂是以单分子层的状态在原料粒子表面接合的,因此就能防止原料粒子与有机粘合剂的相互分离。这是一项对陶瓷原料粒子的表面处理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提高粒子表面的化学活性而实现的技术。

餐具使用不当易致病


餐具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常用品,但有些餐具使用不当就会使人致病,下列餐具在使用时一定要当心。

竹木餐具:这种餐具本身不具有毒性,但易被微生物污染,使用时应刷洗干净,涂上油漆的竹木餐具对人体有害。

纸制餐具:不会传染疾病,但扔掉的纸餐具会污染环境。

玻璃餐具:玻璃餐具清洁卫生,但有时它会“发霉”,一般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洗刷后即可去掉霉点。

塑料餐具:具有很强的耐水性,但含有氯乙烯致癌物,长期使用会诱发癌症。

铝制餐具: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引起动脉硬化、老人骨质疏松、痴呆等症。因此,应注意不要用铝铲刮锅壁。另外,不宜用来久存饭菜和长期盛放含盐食物。

铁制餐具:毒性不大,但生锈的铁制餐具不宜使用,因为铁锈可以引起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现象。另外,要注意油类不宜长期放在铁制器皿内,因为铁易被氧化腐蚀。

铜制餐具:此类餐具色泽金黄,外表华丽,但它生锈之后会产生“铜绿”,即碳铜和蓝矾,都是有毒物质,可使人发生恶心、呕吐,甚至导致严重的中毒事故。

陶瓷餐具:陶瓷餐具外形美观,质地清脆,绝热性能好。不过陶瓷中的釉含有铅,铅具有毒性,人体摄入过多就会损害健康。

搪瓷餐具:这类餐具含有硅酸铅之类的铅化合物,如果加工处理不好就会对人体有害,所以在购买搪瓷餐具时,应选用工艺精湛的优质产品为好。

美国开发出多功能的数字化陶瓷窑炉


美国帕拉刚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数字化多功能窑炉,可以实现烧制各种陶瓷制品以及玻璃制品。据悉,该数字化多功能烧成窑炉内部34cm,宽42cm,总有效体积3立方米,主要用于陶瓷研究实验工作。其加热方式是将发热体安装在窑炉顶部、底部及四面炉壁上,因此能够实现对产品坯体均匀加热。并且采用了较先进的耐火材料进行密封,其保温性能高,节能效果好。

该数字化功能窑炉配备有目前非常先进的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它们由报警式温度调控、有自动测温锥、触变器、存储器等总共20多个元件组成,并且在控制系统还设制了专门用于烧成陶瓷釉料产品采用的自动控制程序。在烧成时可以由上下左右及两侧总共六个部位同时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利用,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烧成时间。数字化多功能窑炉最高烧成为1280度,可用于各种陶瓷、玻璃产品的烧成试验与科研需求。在烧成不同产品时,可以由装置进行温度转换。烧成玻璃时,热量是由窑炉及单个侧面进行加热。在烧成陶瓷产品时,则有窑炉的炉底及四壁共同加热。另外窑炉的顶部可根据需要随时自行断开,操作非常方便。

以色列开发出大尺寸高速陶瓷3D打印机


日前,一家位于以色列的设计开发工作室StudioUnder声称,他们开发出了一款迄今为止世界上打印尺寸最大的陶瓷3D打印机。

这个工作室是2012年由Holon技术研究所的3个毕业生EranGal-Or、LiatAkerman和OmerMerzel共同创立的。StudioUnder工作室的主要业务就是设计和打印陶瓷产品并销往世界各地。据天工社了解,2013年,该工作室开发出了彩色陶瓷3D打印技术,能够打印多种颜色的陶瓷产品。

“我们喜欢“玩”新技术和发明新机器,并使用这些新技术、新机器在我们小小的“3D工厂”里制作陶瓷产品。”Eran说。

此后,工作室改进了陶瓷3D打印技术并完善了相应的陶瓷3D打印机。他们还公布了一段视频以展示其开发的大尺寸高速的陶瓷3D打印机。这款3D打印机可以打印陶瓷和几乎所有类型的糊状材料(例如:金属糊剂、塑料树脂、混凝土等)。

这款陶瓷3D打印机的最大成型体积为800×800×850毫米,打印速度高达450毫米/小时(Z轴)。天工社发现,它有一个容量达20升的供料盒。据EranGal-Or称,其挤出机是特制的,可以兼容世界上最具腐蚀性的材料。

日本陶瓷文化之路——中朝陶瓷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细数日本陶瓷发展之路

陶瓷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人们征服水、火、土的艺术结晶。千万年来,勤劳智慧的各族先民抟土成金,造就出风采各异、精美绝伦的无数陶瓷佳作,它们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永不腐朽,历久弥新,犹如一部厚重的人类文明史诗,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远古到现代的人文精神与自然情怀。

日本最早的土器绳纹,出现于公元前四五千年,由原始部落的妇女徒手捏制,露天烧成,它堪称世界上较早的陶瓷艺术品。日本原始狩猎生活时代持续了一万年之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亚洲的其他国家,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与中国、越南和朝鲜相距甚远。然而,明治维新后,日本陶瓷产业飞速发展,仅经历百余年时间,便一跃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陶瓷王国”,创造出有田烧、锅岛烧、美浓烧、唐津烧和乐烧等享誉世界的名品,无论陶瓷质量还是单个价值,均凌驾于越南和朝鲜之上,与中国瓷器媲美。纵观全球,日本民众日用瓷质量之高、种类之丰富、陶艺家之众多、技术之精湛、国外贸易出口量之大、市场成熟度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显见的,究其原因,除了历史的垂青,更源自日本民族对陶瓷艺术的执著与热爱。

一、汲取邻国陶瓷文化营养

世界陶瓷艺术有两大源流,一是中国,二是西亚。陶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自公元前7000年产生以来,创造出众多令世人惊叹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灿烂星光,不仅光耀中华大地,也照亮了周边诸国,辐射到隔海相望的日本。日本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其每一步历史进程都深受中国和朝鲜的影响,所以有人把朝鲜比做日本陶瓷之母,中国则是日本陶瓷之父。

1. 中国陶瓷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陶器釉药的使用比中国晚二千多年,瓷器的起源也比中国晚一千年以上,然而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好学生”,日本陶瓷亦是在华夏文化沃土之上成长起来的。公元五世纪,中国辘轳成型和高温烧成技术,经朝鲜传入日本,促使其成功地烧制出了须惠器,日本就此从土器时代跨入了陶器时代;公元八世纪,中国陶瓷史上诞生了著名的唐三彩,这颗璀璨的明珠让全世界为之震撼,生产工艺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海外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半岛烧出了“新罗三彩”,在中国陶工的参与下,日本的奈良宫廷烧制出了“奈良三彩”。虽然不如唐三彩工艺精湛,但日本第一次生产出了人工釉料,结束了陶瓷色泽灰暗的历史;公元十二世纪,在中国宋代白瓷、青瓷以及铁釉陶器的影响下,濑户窑烧制出了独具特色的古濑户;公元十七世纪,有田陶工酒井田柿右卫门,以中国明末清初的釉上红彩为范本,始创日本彩绘瓷器。毫不夸张地说,在十九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陶瓷文化完全是在中国的“传授”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中国,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进度要晚几千年;如果没有中国,日本更毫无传统工艺美术可言。

中国制陶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流向日本。因连年的战乱和灾荒而逃亡到日本列岛的中国移民,其中一些便是以制陶为生的陶工,他们是中国制陶技术最早的传播者。隋唐以后,日本向中国不断派遣学习先进技术的使臣,陶瓷技艺便连同军事、医学、绘画、书法、印刷等文化一同传入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吉备真备,曾作为遣唐使两次来到中国,并将中国陶工带回日本传授技艺,为日本陶瓷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南宋和明末,加藤四郎和伊藤五良太甫先后到中国学习,学成归国后,为“濑户天目”和“祥瑞手”两种日本著名陶瓷的创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 朝鲜陶瓷文化对日本的贡献

如果说用泥土制陶是人类的远古创造,那么瓷器却无可争辩是中国人独有的发明。日本是东亚地区瓷器产生最晚的国家,朝鲜半岛的瓷文化,促进了日本瓷器时代的到来。由于历史上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关系,汉文化呈占领性输入,所以早在公元918年,朝鲜还处于高丽时代就学会了中国的制瓷技术。经过朝鲜人民的艰辛探索,形成了朝鲜半岛独特的制瓷风格,如“象嵌”手法,就是在中国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做了装饰上的创新。1592年至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因为战争中日本从朝鲜掠夺了大批陶工,因此这次战争也被称为“陶瓷战争”。仅以岛津义弘出征朝鲜回国时为例,被掳回的朝鲜陶工就有22姓80余人,这些被当做“战利品”的陶工纷纷在日本定居下来,并开窑延续制陶技能。其中被锅岛藩主带回的李参平,于1616年在有田泉山发现了瓷土,并成功地烧制出白瓷和青瓷,开启了日本的瓷器时代。

正是中国和朝鲜对日本“主动”或“被动”的影响与贡献,才使得日本进入了瓷器的大发展时代,陶瓷产业也迎来了空前的繁盛期。

二、根植民族传统文化土壤

任何艺术都是以文化为母体,又是以文化为依归的。文化生态是陶瓷艺术生长发育的土壤,也是陶瓷艺术生命的根基。日本陶瓷文化的发展之路,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中国和朝鲜的深刻烙印,但古代的“汉风”和近代的“欧化”思潮,都不能完全取代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本土思想仍然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从古至今,日本陶艺家们在深度汲取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又坚定地保持着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根据本民族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味,进行借鉴、融合、转化和创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陶瓷文化体系,形成了区别于世界任何其他民族的列岛风格与个性。

1. 崇尚自然的禅宗意境

日本文化艺术的核心是禅宗。禅,原本为佛家的一个修炼法门,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代代承传沿袭,已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被信奉为艺术与智慧的最高境界人们在倒茶时有禅,插花时有禅,读书时有禅,制陶时也有禅。在禅宗美学理念的影响下,日本陶瓷与精美有致的中国陶瓷和找不到一丝缺憾的英国陶瓷相比,更具有自然天成、简约粗犷的美感。粗糙、歪扭的茶具,无釉、无花纹的盘子和形状不规则的碗,拙朴至极,看似信手拈来,却凝固了禅宗的空寂与豁达、淡泊与无心。如果说日本的青花和彩瓷是受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那么这种崇尚自然的质朴之风,则是日本列岛的原始产物。同时,朴实无华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无不与日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日本是个岛国,四季分明,景色秀美,一片树叶、一株花草、一尾小鱼都可以成为陶艺家们灵感的源泉,他们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嵌入泥土之中。坯胎之韵味、肌理之唯美、烟火之强弱,都在器物上产生偶然又必然的妙趣。温润淡雅,古朴闲然之感仿佛是自然的造化,又好似缔造者不经意间心境的渗入与流露,千百年后,观赏者依然能从一罐一碟中感受到“静、虚、空灵”的禅宗境界。

2. 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纵观中国的陶瓷历史,为封建统治阶级制造完美无瑕艺术品的官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有些民窑也生产精品,但它们从未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主流。在官窑的高雅艺术绝技逐渐失传的今天,民用陶瓷也仅能满足百姓吃饭喝水的基本需求,探求陶瓷独有的审美价值只有依靠古董陶瓷了。而日本却是世界上将陶瓷艺术融入生活最为出色的民族,其陶瓷文化致力于追求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高度和谐统一。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实用化,精致和民用互不矛盾,功能与美感融为一体。亲切柔和,颇具人间烟火的艺术气息,不会让人产生高不可攀的距离与隔阂,所以品质优良的茶碗、水罐、花器等实用器皿在日本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在现代陶瓷的创作设计中,西方陶艺已经发展为纯粹的造型艺术,而日本依然坚持功能效用和艺术表现力相结合的道路,在汲取和借鉴西方陶瓷文化精华的同时,坚定地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理念。

3. 三大文化形式的展示传承

茶道、花道、日本料理是日本三大独特的文化形式,对日本陶瓷文化的演绎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三大文化中,以茶道的影响最为深远。公元八世纪,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代的更迭,日趋兴盛,并逐步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习俗上升到了宗教、政治和美学的高度,完全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十六世纪后期,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了“佗茶”, 为茶道文化融入了“佗”与“寂”的深刻内涵,倡导人们从世俗名利中解脱出来,悠然闲适、淡泊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孤寂。茶碗是茶道精神的核心载体,在茶道具中占有最高的地位,而且必须具备简练恬静、高雅庄重的崇高品格,方能担当起陶冶性情、洁净灵魂的崇高使命。当代日本著名茶会所使用的茶碗价值,普遍都在数百万日元以上,但在日本的陶瓷史上,名茶碗就像古董一样极其稀少。日本人常说:“一乐,二萩,三唐津”,指的就是与茶道密切相关的三大茶具品牌:乐烧、萩烧和唐津烧。最为著名的乐烧,始创于桃山时代(1573—1603),柔和温馨,略带伤感之美,每一件都是作者心绪的反映,在经历了400余年的洗礼后,仍然深受国内外茶人们的喜爱。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期的佛堂供花,通过植物的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而日本的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所使用的陶瓷器皿亦十分精致和考究,往往超过食物本身带给人的惊喜,中国古人讲的“美食不如美器”,在日本料理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由于茶道、花道和日本料理需要数目庞大的陶瓷用品,所以这三大文化形式对日本陶瓷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4. 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

日本有一种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那就是极具奉献精神和视质量为生命的劳动者。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日本人在工艺技术方面从不含糊,所坚持的高标准,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对一切产品的任何细节,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许多欧美国家流行的质量“宽容度”,在日本根本行不通。协同作业的团队意识、严格遵守的操作流程、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深植于每一位陶艺家的思想,并带到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中,从而铸就了日本陶瓷在设计和工艺上的超高水准。

三、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

日本能够在陶瓷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决非偶然。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让陶瓷之美深入人心。人们制作陶瓷、使用陶瓷、推销陶瓷,在赢得全世界的赞誉之后,又激发人们更加热爱本民族的陶瓷艺术,进而购买更多的陶瓷用品。日本的陶瓷文化最终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

1. 广泛的民众基础

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还在使用四百年前的茶碗。日本民众对陶瓷的热爱和痴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陶瓷艺术不仅造就了众多艺术家,更陶冶和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在日本,瓷土和釉料可以很方便地买到,除专业人士外,很多陶瓷爱好者在家里也备置电窑,亲手烧制陶瓷作品。一个家庭拥有瓷器的多少,还体现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日本虽然承袭的是东方文化,但在饮食器皿上的礼数比西方国家有过之无不及,每个家庭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陶瓷餐具的样式和品种。

日本是一个团体意识极强的国家,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陶瓷社团百花齐放,为专业陶艺家和非专业陶瓷爱好者,提供了共同交流信息、切磋技艺的平台。同时,日本不仅在大专院校开设陶瓷课程,而且各类陶瓷培训机构也遍布国内外,他们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们的实际操作经验。

2. 陶艺家的乐园

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以靠卖作品维持生计的陶艺家寥寥无几,但日本却为陶艺家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日本的陶瓷流派繁多,到了近现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常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其作品价值自然不菲;而普通陶艺家的作品,因为广阔的市场需求,也很抢手。因为日本陶艺家们在实现艺术梦想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和广泛的社会尊重,所以日本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技艺最为精湛的陶艺从业者。例如,日本第79任首相细川护熙在离开政坛之后,便做起了陶艺师,可见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

3. 政府的大力支持

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有田烧制瓷器成功后,藩政府就意识到,这一新兴产业将会带来巨大的利润,便对所属藩窑实行保护和奖励政策,投入巨资,精选原料,选拔优秀工人和画师烧制,同时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残次品率,对陶工更是爱护有加,让他们生活安定富足。一系列的扶植举措,造就了锅岛烧成为日本最精美的瓷器,并作为藩属官窑延续了长达250年的繁盛。

十九世纪末期,日本政府开始踊跃参加欧美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使日本的陶瓷艺术在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73年,日本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精心选拔具有各种技能的24名研修生,其中包括有田和京都的3名陶工;1876年,又参加了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日本政府极力鼓励私人参展,并给予优惠政策,承担所有参展商的交通费和展品的运输费。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方媒体好评如潮,萨摩烧、有田烧等众多作品荣获奖项。博览会效应,不仅提升了日本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而且西方的新思想、新技术也为日本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机械化生产成为现实。日本陶瓷的出口额,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扩大了一千多万倍。

4. 立法及保护制度

日本是世界上最先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国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是受到了日本“无形文化财”这一概念的影响。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对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提出了保护,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在国家立法中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大法。从1954年开始,日本每年举办一次“日本传统工艺展”,该展览代表全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又确立了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的认定制度,俗称“人间国宝”。这项最高荣誉的设立,不仅推动了日本民族工艺水平的全面发展,更体现了日本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尊重。

陶瓷的诞生,源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千万年来,人类是陶瓷艺术长河中永不疲倦的跋涉者,艰辛寻求的不仅仅是水、火、土凝结成器后的实用和观赏价值,更多的是享受在创造过程中融入的情感、智慧和企盼的欢愉。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追求精神与技艺的自我完善,也许就是陶瓷文化绵延万年、经久不衰的真正魅力所在。日本民族在发展陶瓷文化的道路上,兼容并蓄地学习外来文化的能力,坚定不移地维护自身文化永续发展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地挑战世界巅峰的决心和勇气,对世界各国陶瓷文化的发展都是一种深刻的借鉴和启迪。

整治关停大方向不变 南庄两家陶瓷企业依期关闭


6月9日,从佛山市南庄镇陶瓷产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上月下旬,佛山市能成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金品陶瓷有限公司两家陶瓷企业在南庄的生产基地相继关闭。这是在佛山市政府4月16日出台《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等三个文件后,最先被关闭的两家陶瓷企业。据悉,这也是该镇按陶瓷产业调整规划,依时关闭的陶企,三个文件的出台没有也不会影响该镇陶瓷产业调整的方向和进程。

据了解,三个文件出台后,多家相关媒体对其作了解读,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不少相关陶企老板亦致电媒体、协会询问相关情况,并表达自己对文件的理解。南庄镇陶瓷产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综合三个文件精神,可简要地归结为四个必须把握的要点:一是一般性陶瓷生产必须淘汰转移二是高新高端生产予以支持并集约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四是全面发展以会展商贸、信息研发、文化旅游等为核心的陶瓷现代服务业。他认为,南庄陶瓷产业调整是佛山市陶瓷产业调整的焦点、难点和重点,南庄在这方面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他强调,南庄按原规划对两家陶瓷企业依期关闭,是对佛山三个文件最好的解读。他接着引用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的原话———“有人说,佛山陶瓷企业大的小的都赶跑了,会不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我们要澄清的是,大企业不叫跑,叫产业布局,这在三年前就开始了,体现扩张的需求劣质小企业也不是跑,是直接让他们关掉,以避免其去污染其它地方。”

记者试图采访这两家陶企的相关人士,能成陶瓷有限公司没联系上,金品陶瓷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陈顺桥则表示,厂子已经关闭了,自己不想再谈这方面的事情,请记者谅解。

而同在南庄镇的佛山市双喜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伦炳佳则告诉记者,他认认真真地研读过佛山市的那三个文件,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他说,双喜陶瓷属于第三批整治对象,期限在明年底,到时政府一定要求关闭,就转产做其他,如果政府网开一面,就继续做陶瓷,不过利润会微乎其微。他表示,随着原材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南庄又属于佛山2+5组团中心城区,环保成本、用地成本等将更高,到时能否化解成本带来的压力也是一个未知数。新明珠陶瓷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关注到了佛山市出台的三个文件,但公司仍旧按原规划运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日本企业开发出反复使用不变形陶瓷棚板》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日本企业开发出反复使用不变形陶瓷棚板》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