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朱乐耕:过去陶瓷是多么辉煌 现在中国创造太少

朱乐耕:过去陶瓷是多么辉煌 现在中国创造太少

什么是瓷砖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4-23

什么是瓷砖。

人物介绍

朱乐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乐耕。

记者:朱委员您好,请问今年两会您带来的提案是什么?

朱乐耕:我的提案,一个是国家希望能够加强人文教育,我觉得目前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是人文教育这块我觉得要很好地跟上。你像现在很多人有知识,学某某技能,理工科什么的,在人文教育这块我觉得比较缺失。因为过去我们中国人读书,实际上是读书名理,读书是包括很多方面的东西,包括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包括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我们的读书人不是一个单独的技能问题,现在你看仅仅学习单一技能。现在商品经济发展也很快,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制造很多垃圾,不负责任的态度,缺少诚信,假冒伪劣,我觉得人文教育这个事情很重要,一个国家未来不仅要发展GDP,也应该有很好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诚信,仁义礼智信都是很重要的,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是这样的。现在你看,我们国家目前知识科学方面投入很大,还有院士,我觉得这一块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我觉得齐头并进,要强调这一块,所以现在很多发生问题都跟人文方面有关系。

记者:艺术家,包括书画家群里,在创造当中可以为唤醒人文教育精神做哪些工作?

朱乐耕: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商品丰富,李克强总理的报告讲得非常好,他也谈到未来我们要提升低端的东西向中高端发展,谈到了设计问题,我觉得以前没谈过这些事情,谈得非常好,看到了问题,中国现在制造大国,很多东西都是来料加工的,缺少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设计,实际就是缺少文化,我们仅仅是给他们加工,劳力,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当今的社会发展,我觉得现在还是处在一个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实际上整个世界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信息化,包括一些新的科技等等,现在又是一场革命,一个巨大的革命在产生,如果我们现在还停留工业化低端的制造业,我们未来又要吃亏,因为中国近百年来所走过的路,甚至及百年来中国落后得太厉害了,这个民族没有自信,在工业化的竞争中我们落后了,中国的大门都是西方列强打开的,这几百年来,你看看中国有些什么创作?现在国外的博物馆,过去我们陶瓷在世界上是多么辉煌,那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创造,现在我们能够有一些什么好的创造的东西呢?我觉得很少,现在要发展,我觉得首先我们自主创造,我们的品牌,民族品牌很重要,在很多方面都没有,韩国这个国家比较小,现在都是他们的技术,三星电子,我们出租车都是现代的,这个时期我们缺少文化,缺少我们的思想,缺少我们的创造,我觉得我们要加强。

记者:具体的艺术创作方面,我们怎么样来坚守住中国文化的品牌?

朱乐耕:美国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建了很多店,全世界有上万家,也就是炸鸡,就是那点资源,但是它是全世界开放,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效益很好,我们中国的资源,各个地方小的资源也太多了,但是我们就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利用起来,我想中国未来我们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有很多资源得到很好利用,有一个阶段。这里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一个品牌推广,未来中国我觉得是很有希望的。

精选阅读

手工陶瓷如何再续辉煌?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卢屋村是一个“陶瓷村”,制作手工陶瓷已有几百年历史。曾经,这里陶瓷作坊林立,所产的陶瓷排水管、弯管、烟囱、水缸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产业消失了近2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的手工陶瓷业又兴旺起来。如今,面对现代陶瓷产业的竞争及塑料等替代品的双重压力,手工作坊面临被淘汰的危机。这门古老的手艺将何去何从?

曾经的辉煌不再

一间简陋的工棚、几堆瓷泥、几样简单的工具、一排黑黝黝的瓷窑,构成了卢师傅的手工制陶作坊。作坊主人、年近六旬的卢师傅告诉记者,自从分田到户后,他就在家附近的地方搭起棚子,开始了手工陶瓷制作。当时,村里像这样的作坊有几十家。

传统的手工陶瓷,生产一件产品,必须经过踩泥、沤泥、压泥、脱胚、晾胚、上釉、装窑、烧窑、出窑等一系列工序,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如果遇上雨季,瓷胚晾不干的话,一个半月都出不来产品。除了踩泥需借助水牛外,其他的全都是纯手工操作。卢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嫌这活太累太脏——“踩泥两腿浆,脱胚两手泥,烧窑满脸黑”,而且挣钱少。“拿排水管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一支管卖2元钱,可以买到一斤多猪肉。而现在猪肉已涨到30元一公斤了,同样的管才卖5元钱。”卢师傅无奈地说,“制作一支管的成本加起来将近3元钱,我和老伴每年辛辛苦苦,才挣两万元左右,而我的孩子去村里的大陶瓷厂打工,每人月收入有两三千元。”

过去,卢屋村曾经家家有陶瓷作坊,每天客商云集,以致村口都形成了自发的集市。但那远去的辉煌,恐怕只作为记忆存在老年人的脑海里了。

现代陶瓷企业挤占手工作坊生存空间

据村委主任刘振优介绍,卢屋村除手工陶瓷作坊外,还拥有1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陶瓷生产厂家,生产日用、卫生、园林、建筑等瓷器8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湖南、广东、河南、福建、云南等地,并出口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年产值近亿元,利税近1000万元。3000多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与红红火火的现代陶瓷厂相比,传统的手工陶瓷作坊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质地粗糙,加上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很低,生存空间已是越来越小。

距离卢师傅的作坊不到300米,是新村新鹏陶瓷厂。记者看到,该厂的现代化厂房里,是用天然气烧制的全自动瓷窑,这边把瓷胚放进去,从那头出来的就是陶瓷产品了。为了投资这条生产线,老板花了200多万元。那些沿袭“牛踩人捏柴火烧”传统工艺的手工陶瓷作坊,如何与这些现代化的陶瓷生产厂家抗衡?

手工陶瓷出路在何方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手艺传承后继无人,黄田镇手工陶瓷产业是否已到了寿终正寝的地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就显得越发重要。”平桂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韦升安说,手工陶瓷只有像生产艺术品那样“精耕细作”,才是出路。他认为,手工或半手工的生产方式完全适合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投入少,同时又能生产个性化强、文化含量高的陶瓷艺术类文化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特别适用于缺乏资金但不缺乏智力的微小企业。如今,平桂管理区有意将黄田镇的手工陶瓷行业进行保护性地开发、升级,配合贺州姑婆山、十八水、贺州温泉、玉石林等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向高档化、工艺化的手工陶瓷转变。陶瓷行业可以利用这次产业升级的好时机,调整思路,从强调量的生产,到强调质的转变。或许,这就是黄田镇手工陶瓷产业的明天。

陶瓷艺术的辉煌与失衡


六十年代,在距景德镇市百余公里的万年大源仙人洞出土了中国大地最早的陶瓷——大口深腹圆底罐及众多的陶片。这是新时期早期遗存下的文物。这处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已出现原始朴拙的绳纹装饰、刻画格装饰、附加堆钻石。这些距今九千至一万年的简陋线条,揭示了当时的人类已有了审美需求,已开创了使用图画语言来表达某种感觉的美术创作先河。这地处荒郊黄土岗的陶片实是后世震惊全球的华夏陶瓷艺术的源头。此后,陶器的纹饰逐年演变,战国时期彩陶文化已具相当水平,如河南洛阳烧沟战国墓出土的彩绘陶壶,在壶的上方颈部,是对称而多变的规则几何连续纹,在壶的腹壁,这绘有类似孔雀尾毛的图案,其中较粗的曲线勾勒色界,斜行而较细的立线勾勒出羽毛,羽毛组合成雀尾,与雀尾对应的是鸟头,线条回环婉转流畅,多变而不零乱,已具变形艺的雏形,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才能和熟练的技巧,至今仍具有极强的感染魅力。

陶器的制作导致了瓷器的出现,出土实物和窑址表明,中国瓷器的故乡在浙江,商国之际已有原始瓷器出现,这种原始瓷器可视为陶与瓷的过渡产品,至东汉,瓷器生产已基本成型,浙江上虞东汉窑的产品碎片,表明中国瓷业称雄世界近2000年的历史已经开始了。

瓷器绘画自六朝早期的青瓷釉下彩开始。在未烧成的坯体上用色料彩绘,然后施盖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的瓷品,称为釉下彩。由于色彩不暴露在外,又有釉层的保护,故瓷面不会在使用中被磨损,百千年后仍然保持原貌。釉下彩出现初期,由于缺乏精品,并不为社会完全接受。从出土文物的施彩比例看,人们似乎更喜欢无彩的瓷器。景德镇地区的窑厂在唐代已有烧制白瓷的名声。《景德镇陶录》载:“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中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供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唐代釉下彩产品的代表窑址应算湖南长沙的铜官窑,这是的瓷画具有很强的绘画性,颇具中国画写意特色,构图注重传神。如浙江宁波出土的铜官窑釉下彩壶,壶腹画有一头幼鹿,它弓身翘尾,前蹄跃空跃起,伸颈反顾,双耳竖立,两眼大睁,眼白几占全眼,黑眼球成为一条线,一边跳跃一边警惕观察看四周动静。其他动物禽类,作者注重刻画他们的瞬间动态,注重小品性的情趣,人物画也十分注重神态,尽管这些作品绘制水平不均衡,有些画的基本功不够好,但其中已清晰地显露出作者美化瓷品的同时也追求着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美术效果,它应是中国陶瓷画艺术的正宗。

始于唐代的青花瓷,标志陶瓷装饰进入举世瞩目的辉煌时期。青花以天然钴料为色彩,烧后呈蓝色,青花装饰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笔法处理图案与图画,运笔技巧具有鲜明的国画风格。青花瓷画,在我国古代瓷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市元代中晚期以后的青花瓷艺术中心,此时的青花烧结技术完全成熟,绘制技艺对汉唐也有所发展,此后青花图案历年增多,经明代的鼎盛之后,到清代图案款式已数以百计。长期使用青花瓷器皿的中国人民,已形成民族欣赏习惯,以至直到今日青花瓷仍是众多地区喜爱的品种。

清代出现了粉彩瓷,它使用加入砷的白色彩料对各种色彩“粉化”,如大红变粉红等,使色彩湿润柔和,这样色彩的种类也在原五色上大大增加。雍正、乾隆之后,粉彩已风行民间,这种瓷画工整严谨、重填彩、重工笔、色彩铺盖全器皿,具有典型的宫廷富贵味。

笔者不惮其烦地追述历代瓷艺,意在表明做出下面阐释时没有忽略我国传统陶瓷画的赫然业绩。

在由各代陶瓷绘画器皿组成的历史画廊中,人们可以发现,凡是能够直观地较为强烈地表达作者创作个性的绘制,都难以承传。不仅上文所提及的富有个性变形的味的战国陶壶图案未能进一步发展为艺术的抽象,而且像铜官窑所绘制的富有生活情趣,表现制作者独特视角的绘制,也未能形成流派。

一门具有千年以上历史、影响广及全球、接受者数以亿万的绘画艺术,竟然未能出现几群,不,那怕是一伙;不,哪怕只是一位艺术风格卓然独立的艺术大师!在品味这门艺术时,作为传统艺术的传人们,心中恐怕难免不泛出一番苦涩。

数以万计的陶瓷文物揭示着这样一种失衡:瓷画追求从官、从俗、从众,排斥独特个性;追求图案的严整平和,排斥富有创意的变形;追求对器皿的装饰性,排斥绘画艺术的独立性,几乎各个朝代都存在着艺术灵性与王朝统治年限背反的规律:封建王朝越长,体现在瓷画中的创作个性被扼杀的数量就越多,个性作品就越少。清代末年的瓷画,实际上已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艺术陶瓷”创造文化产业新亮点


作为瓷都最负盛名的“招牌”资源之一——出产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高岭山上的高岭土以其优异的品质享誉国际陶瓷界。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的高岭山。

高岭土是陶瓷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千百年来,用景德镇高岭土制作的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四大传统名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繁荣中蕴含着危机,经过千余年的开采,景德镇的高岭土蕴藏日益枯竭,如何开发利用好现有的珍贵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瓷都面临的新课题!“景德镇的高岭土资源将在30年后开采殆尽,和国内外其他陶瓷产地相比,景德镇的日用瓷和建筑陶瓷已经不具竞争优势,发挥千年传承的传统技艺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艺术陶瓷产业是当然的选择!”为民瓷厂的窑口经理刘根发言之凿凿。

2005年,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勘探发现了一条70公里长、15公里宽的高岭土矿产带,富集的资源催生出陶瓷产业之花。几年间,一座方圆28公里的陶瓷产业园拔地而起,吸引众多建筑陶瓷品牌入驻兴业,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几年间,众多鹤城书画家往来于齐齐哈尔·景德镇艺术陶瓷创作基地,尝试陶瓷创作、开拓艺术视野、施展艺术才华、积累经验技法,两地行业交流风生水起、生机勃勃。

委员艺术家们“扎堆儿”南下的文化现象也成为齐齐哈尔市政协关注和研究的课题。2012年底,市政协文史学宣委专程前往依安县,专题研讨“以齐齐哈尔·景德镇艺术陶瓷创作基地为纽带,引进景德镇传统技艺,开发依安高岭土资源,填补艺术陶瓷生产空白,打造鹤城文化产业新亮点”的可行性并达成共识,北国瓷都,前景可期。

双方的合作紧锣密鼓!2013年5月,依安县调研组造访瓷都,踏查创作基地、窑厂、交易市场,拜会行业部门和工艺大师,共谋产业发展蓝图。此行,依安县还同江西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办签订了长期培养和重点招取齐齐哈尔籍学生的合作协议。8月新学期,江西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首批北国鹤城的学员。10月,取自依安高岭土产地的三份土壤样本被送至景德镇科研机构,接受专业检验。

“2014年夏季,计划邀请一批景德镇杰出艺术家到齐齐哈尔进行一次大型瓷艺展。”刘延龙介绍,通过现场再现拉坯、修坯、绘画、烧窑等制作工序,全面展示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让更多喜爱陶瓷艺术的鹤城人进一步了解和感悟青花的魅力。

朱辉球禅宗瓷艺


“低眉信手,拈花一笑”是一种禅宗的姿态与心境,也是朱辉球艺术生涯的心性体现与陶瓷作品的笔意流露。在新的时代下,朱辉球用笔墨渲染出对于禅宗的感悟与理解,这是一种对自我阅历的闵怀、对自然大化的感怀以及对人世百态的普世关怀。

在陶瓷艺术创作之中,朱辉球挥洒着自己的艺术体会和创作才情。朱辉球倾尽笔墨对待创作之事,他工于综合装饰、高温颜色釉等工艺手法,他擅长花鸟、山水等绘画题材。他更是着力于传统之上的重新演绎,他致力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新思维的运用。因此他的作品灵韵倍生,充分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浓郁的时代气息。

童年的朱辉球便心性使然,他喜欢在大千世界上找寻各种快乐、各种美好,所以他一直嬉戏快乐着。而这份童年的天真与淳朴一直保留到今后的陶瓷艺术生涯之中,在陶瓷艺术创作之中,他一直徜徉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之中,朱辉球一直找寻着可以让自己快乐的美好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经过他的过滤与纯化,一一展现于他的作品之中。而他的作品也衍生着大千世界的无限妙趣,从而给予观者极高的审美趣味。在他的《吉祥高原》、《康定情歌》、《春风得意》等一些草原系列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感怀。他以一双审美与寻美的艺术眼光,领略到了草原上的无限风采,体会到了草原人民与自然相处的亲密无间,从而在作品之中再现草原风采,传达给我们一种自然淳朴的乐趣与大化简约的纯美。

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朱辉球,还有“猫王”之称,这源于他对于花鸟动物的细腻笔绘与淋漓表现。在动物题材中,朱辉球运用着颜色釉与综合装饰的独特手法,让笔下的动物形神具备、姿态各异。而这种对于动物的笔触,亦流露出了朱辉球的无穷笔意,这是一种入得肌理的绘画之道,这是一种对于绘画题材的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是一种对画面质感入木三分的表现手法。而这种以动物为题材的初衷,显露出朱辉球“择芸芸众生之一相入笔”的绘画体悟,然而“万法归一”,朱辉球对于自然大化的认知,便是一种见微知著的灵犀相通。“万法归一”,而“一”又归于何处?“一”理应是归于朱辉球作品中缤纷流溢的色彩、灵动神现的笔线以及巧妙构思的设计装饰。

陶瓷艺术因丰富缤纷的表现方式而形态各异,各种陶瓷工艺更是魅力独具,好比颜色釉,它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它的变化莫测。对于颜色釉,朱辉球坦言:“很多人在用高温颜色釉画画,我感觉这违背了装饰的宗旨。色釉是抽象的东西,需要依靠窑变而形成。相对而言,它的形体感、画面效果应该让人感觉未知的神秘、色彩的斑驳、空气的通透。现在很多人对于颜色釉的理解与运用已经产生了偏执,这与其个人素质、艺术修养有关。如果运用高温颜色釉单纯地绘图,那么画面的色彩、肌理就会显得过分具象,这便无法体现出创作者对于艺术的全面认识。对于艺术而言,具象的东西很难具有深度,也便难以具有神秘感。”陶瓷艺术的美感的确是一种深度式、轻盈式、迷幻式、神秘式的存在,而朱辉球基于自己对于艺术理念的认知与工艺手法的掌握,为我们揭开陶瓷艺术的层层面纱,以一种曲径幽深式的神秘渠道,将陶瓷艺术的真实美感传递给我们。

对于艺术而言,应该追求一种集体人格的共鸣,应该追求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作为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朱辉球,更是深谙此道。朱辉球一直重视于作品中人文基调与集体共鸣。在陶瓷艺术的探索之中,朱辉球窥到了艺术与宗教的相通之处,那便是一种普世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是对人生百态洞若观火之后的惺惺相惜。基于对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的认知与感悟,朱辉球运用陶瓷工艺与绘画手法,对这两种文化进行了一种互通有无式的融合,从而诞生佛教题材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佛教菩萨,或低眉信手,或姿态祥和,或隐现笑意,或缄默淡然,体现出一种端庄正中的处世观念与“拈花一笑”的禅宗精神。而画面中的色彩点缀更是灵韵倍生,从而氤氲出千世百转的轮回灵韵之美,让观者心静意收,不自觉地流连于轻盈迷幻的画面美感之中。

这种禅宗文化的底蕴与墨色洒脱的笔意,充分体现了朱辉球对于人生感悟的高度提炼、对于工艺笔墨的娴熟纯化。朱辉球极力追求自己的人生修养、笔墨涵养以及艺术感悟,为此他教学相长、出门写生、潜心创作,无不躬行践履。在以往的时间里,朱辉球曾去过西藏、新疆等地采风写生,他醉心于当地人物形象、风土人情、服装服饰所具有的民族特点与自然美感。最近,朱辉球更是详细谈到他的写生经历,“2013,我对四川藏区进行了大量的写生,那里美得让我赏心悦目。人物的服装、服饰,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当地人的民族服装,无论袍子或裙子,都反应出宗教、人文、风俗等元素与底蕴,从而别有一番风味。”

在人生与艺术的道路上,朱辉球便是这般地行万里路,他一直勇于去践行自己的艺术道途。在自己的道途之中,他一直感怀于所遇所知的美好事物。但他并不独揽这些美好的事物,他怀有宗教式和艺术式的人文胸怀,他将陶瓷艺术作品中美感送赠给人们,让人们可以赏心悦目。笔者一直对朱辉球的作品《康定情歌》影响深刻,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朱辉球人生信仰与艺术理念的写照。朱辉球在这幅作品中,体现出一种且歌且行式的姿态与心境。而结合着朱辉球对于禅宗文化“低眉信手,拈花一笑”的灵犀相通,便可形成他作为陶瓷艺术创作者的个性修养和精神涵养。然而此种修养与内涵之下,理应氤氲出朱辉球极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而这种艺术语言理应是陶瓷艺术界中的全盛之景。

邛陶烧制技艺 陶瓷文化延续辉煌


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陶瓷史》记载“邛窑始于南北朝,极盛唐代,衰于宋朝”,邛窑是中国彩瓷的始祖,价值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中国彩绘瓷是邛窑最早烧出,先于“唐三彩”三百年。“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谈到邛窑发现时带来的惊喜。

邛陶工艺品

《周礼·考工记》中曾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从这可以看出古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于手工艺十分崇拜,将其详细分类,十分重视工匠精神。陶瓷作为手工业制作与大众生活最为密切,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陶瓷产品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地处西南、始于东晋时期的四川邛窑陶艺经过约九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衰落,曾一度淡出人们的生活。

而邛窑陶艺的最大特点是生产以民众生活为需要的产品,器物主要有各种罐、瓶、壶、杯、盘、碗、碟、盒、香炉以及文房用品;

许多生动传神的手捏小品,如小猴、狗、鱼、人形甚至弹珠,也是儿童玩具;

而鸭形杯、香炉等作品,又表现出装饰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邛陶烧制技艺

成都平原以黄、红土居多,由于就地取材,烧制的陶器通常都施以化妆土再进行装饰,虽然看起来似乎粗糙,但恰恰是这种浓郁的乡土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传统的工艺技术大多来自民间,有明确的地域特性,而以师徒传承、作坊式的规模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会有许多局限,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传统工艺门类面临失传的问题。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邛陶烧造的灯

虽说自己手工制陶没有邛陶传统制作技艺专业,但这样的陶艺也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

从体现艺术的角度来说,大众化的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艺术开始融入高等教育。近年来,很多大学都把陶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拓展课程并深受学生喜爱。在技艺的传承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民间工艺的传承人请进课堂,手把手地传授技巧,并且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和作坊。

中国传统手艺·仿古邛窑

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工艺文化教育,才能够让邛陶陶艺生生不息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悠悠岁月,漫漫瓷路”。邛窑的辉煌不只是代表过去,它更激励了新一代青年陶艺爱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峰。

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的顶峰为什么是汝窑?


今天的主角,其实周董在同一首《青花瓷》中已经唱出来了

当然,天青色不是青花的颜色。周董这首《青花瓷》的词作者方文山自己承认。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汝窑天青釉。

和国民瓷器青花瓷不同,汝窑在民间,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

但只要对中国古代瓷器稍微有了解的人心中。

汝窑瓷器都毫无疑问是一种高山仰止的地位。

明清时期,就已经有谚云:

“家有千金,不及汝瓷一片”

为什么这么金贵

因为,它就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顶峰

虽然,按照上期我们介绍的知识,它只是低温软质瓷。

那么,为什么它是古代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呢?

还是先说答案:

汝窑瓷器身上体现的是古代中国哲学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故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为顶峰。

我们来看汝窑瓷的身世。

我们说的汝窑,严格说来,应该叫“汝官窑”

传说它是艺术皇帝宋徽宗一声令下创造出来的

传说当大臣请宋徽宗指示要烧出什么釉色的瓷器时

徽宗皇帝说: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什么叫“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

皇帝一声令下,窑工们绞尽脑汁最终造出了汝官窑瓷器

对此徽宗大为满意。

能让大艺术家宋徽宗满意的艺术品,是这样的

实际上,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代,汝窑已经开始烧造了,

但精品大多出自徽宗时代。

自然,贵为官窑,自然是精品。但精品不代表艺术水平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