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大酒缸 > 导航 >

“史上大”屏风惊现重庆

“史上大”屏风惊现重庆

古代瓷器大酒缸 十大瓷砖 十大瓷砖排名

2021-04-23

古代瓷器大酒缸。

近日,很多逛重庆市解放碑新华书店的市民,都被其五楼的巨幅陶瓷屏风所吸引。据该陶瓷屏风销售商——景德名瓷店负责人肖建平总经理称,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屏风,宽3.3米,高2.4米,比目前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报春图瓷板屏风还要宽出20厘米。

绘功精湛引本地画家临摹

这是一幅典型的百鸟朝凤图,整个画面围绕凤凰展开,以牡丹、松柏为背景,用仙鹤、喜鹊、鸳鸯、燕子等百鸟为陪衬,点缀出一幅千姿百态、百花绽放、栩栩如生的百鸟朝凤场景。

精美的绘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很多观众甚至不相信,这巨幅的屏风是大师亲自一笔一笔画上去的。一位姓李的本地民间女画家甚至准备用相机拍下来,回家自己临摹一张。

两年力作西南仅此一尊

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市民的关注,是因为该巨幅陶瓷屏风积聚了画师的大量心血。据了解,它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吴雨初先生耗时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吴先生的代表作品《百鸟朝凤》、《花开富贵》、曾多次在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北京等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奖项,受到各界好评。

景德名瓷负责人肖总表示,该巨幅陶瓷屏风西南地区仅此一尊。目前景德名瓷解放碑新华书店还陈列着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薄胎大王高梅生先生的“薄胎大碗”,以及由当代三大瓷坛泰斗王锡良、王恩怀、熊钢联手创作的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7501毛主席用瓷、已故花鸟大王余翰青的绝品等名作。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文莱惊现中国“瓷器道”


近日,南京市有关人员不仅与文莱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还参观了该国的考古现场。前天,南京市文化局杨新华副局长说,“让我们备感震撼的是,在文莱的一条河道上居然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密密麻麻的碎瓷,真可谓是奇观。”

据了解,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后年是中文建交15周年,2008年则是古浡泥(今文莱)国王在中国去世600周年。为了开展两国的纪念活动,中国与文莱签订了文化合作共识,该协议规定:除将两国交往史汇编出版外,还要加强在考古、文物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合作,文方希望能将南京的浡泥国王墓墓碑复制并运到文莱,双方共同努力在南京为古浡泥国王玛吉德哈桑修建展厅,提供展品等。

最让南京文化代表团惊讶的是,文莱在拓宽文莱河支流桑底河时,在2公里长的河中,距两边河岸各100米左右的水下密布着大量的瓷器碎片,其间还有完整的瓷器,黄金饰品、铜制品,象牙和琉璃手镯,在河中每走一步都会踩到文物,其规模之大让人叹为观止。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杨新华说,“这些瓷器以宋瓷为主,还有明代的瓷器,既有白瓷又有青花瓷器,分布这么密集又这么绵长的瓷器遗迹在中国都没有发现过。从这个瓷器道可以看出,宋代时期,中国和文莱就有密切的交往。但让人好奇的是,文莱当时还处于部落时代,没有统一的国家,且到如今还不会烧制瓷器,当时为何需要如此大规模的瓷器?这些瓷器是在当地烧制的还是从中国运来的?碎片为何在河两岸均匀分布长达2公里?这些都是待解的谜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条瓷器遗址道路的创造者是中国人,这个发现对研究中文两国友好交往史具有重要意义。”

南宋运瓷船惊现常山港


考古的许多重大发现往往源自于农民的偶然一掘,秦俑的发现如此,三星堆的发现亦如此。而对于常山县常山港一条挖沙船上的几名船员来说,他们一次普普通通的挖沙作业,也许将挖开一艘近千年前的南宋沉船之谜。

碎瓷片如雪花般冒出

时间要追溯到去年的10月6日,在常山港流经常山县阁底乡的一段河滩上,一艘当地常见的挖沙船正一如既往地进行挖沙作业。突然,有船员发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竟有大量晶莹光亮的碎瓷片如雪花般从江底冒出来。

最初,船员及当地村民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但此后几天里,当地一些文物贩子和文物爱好者听到风声后,赶过来收购一些品相完好的瓷器,村民们得知后也蜂拥到现场拣拾瓷片,引起当地派出所的注意,遂通报给常山县文物办,并立即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半柄船桨揭开沉船一角

去年10月15日,衢州市博物馆馆长柴福有赶到常山,经鉴定,确认这些瓷器是南宋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特产———影青瓷。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生产的重要瓷器品种。其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青,介乎青白之间,相当珍贵。另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他曾潜水下去探察,结果触摸到一叠叠的瓷器。此外,在挖出瓷片的同时,还发现不少“烂木头”,其中一块很明显是半柄船桨。柴馆长由此推测,这里可能有一艘运送瓷器的南宋沉船。

从村民以及文物贩子手中,常山公安部门最终追缴了64件影青瓷文物。

抢救性发掘即将开始

近日,记者前往常山采访时看到,发现瓷片的水域已被保护起来,现场几米高的围堰已经做好,有专人24小时值班。当前,挖掘沉船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现场一通电,就可进行抽水作业。据了解,省文物局已经将此列为2002年考古的重大项目之一,专家即将对此进行抢救性挖掘。

据柴福有馆长介绍,这批瓷器很可能是南宋时期从景德镇运往都城临安的,路线可能是从景德镇经陆路运到浙江开化的华埠,再由此经水路送往临安,不料中途沉船。目前发现的影青瓷主要有斗笠碗、印花盒子等五大类。

据了解,即使从世界范围看,内河流域发现古沉船也非常罕见。此次常山港发现的是否是南宋古沉船?船上是否载有大量珍贵的影青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专家们的挖掘,这些谜底会一一揭开,本报将对此作连续报道。

罕见明代“景泰年制”青花瓷盘惊现兰州


兰州3月5日专电由于流传下来落有年款的瓷器十分稀少,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间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黑暗时期”。近日,兰州一民间收藏者将其收藏的“景泰年制”瓷盘公布于众,为人们了解这段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提供了罕见实物。

3月4日,在收藏者王志林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件古朴典雅的青花瓷盘。经测量,该瓷盘盘口直径为19.5厘米,器高5厘米。瓷盘的外底部中央,有用楷书题写的“景泰年制”年款,并用双线圈起。这是古代官窑的明显标志。瓷盘的外沿,有一圈抽象的蝌蚪纹图案。除清晰可见的“景泰年制”年款吸引人外,该瓷盘盘心内造型怪异的主体图案也让人匪夷所思。这是一个似鱼非鱼、似龙非龙的图案,图案四周被一些波浪纹和螺纹等所包围。从近处看,该主体图案后半部明显是条游动的鱼,鱼尾、鱼身、鱼眼清晰可辨;可从鱼的口中,又突兀地伸出了虚实相映的两个龙头,从远处看,该图案又变成了一条腾飞的双头龙。王志林告诉记者,该瓷盘在他们家已经传了两代人,关于它的来历,现在已说不清,他是应一些收藏者的要求才在最近将瓷盘公布于众,以便为收藏爱好者和相关研究者的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方便。

中国是瓷器王国,瓷器在古代,不但是人们的日常用品,而且成了传递中国古代文明的特殊载体。但相关研究表明,受当时政局多变和战乱纷争影响,截至目前,除故宫博物院藏有“大明天顺年制”年款的青花瓷碗外,在中国国内文博单位中,目前还没有发现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30年间任何有明确年款的其它瓷器。至于王志林收藏的“景泰年制”青花瓷盘,是否能添补中国瓷器史上的空白,还需正规的文物专家进一步鉴定和深入研究。(完)

当石湾公仔的“山寨品”惊现江湖


当石湾公仔的“山寨品”惊现江湖

石湾公仔是佛山石湾的标志,这里汇集了各种名家,聚集了10多家大型企业和200多个作坊,随着石湾公仔在社会上的名气和价值不断提升,仿冒品开始像洪水般泛滥。商机的激增导致部分企业、店铺大量仿造,造型与题材严重雷同,盲目“价格战”的恶果是各方利润都跌到底线。一件美陶家亲手制作的石湾公仔出口价格被压到15美元,欧洲还出现了冒牌石湾“钓鱼公”。换言之,曾经靠“山寨”闯出名堂的石湾公仔,正在面临被国内外“山寨”版围攻的戏剧性场面。

这种风气也冲击到精品化创作领域,陶艺大师刘泽棉的作品《引福归堂》,就曾被人盗用模型粗制滥造,还堂而皇之地参加陶艺展览,结果被当众识破。以某某大师研究所、工作室命名的作坊,大规模复制生产已故大师的作品,同样标为“原作”,让人无法鉴别真伪,使得收藏家不敢出手。

石湾公仔的原创性受到严重胁迫,各原创工匠纷纷出招想摆平这种混乱的现象。有人提出申请产品专利。然而,假如每做一个公仔,都要申请形象专利,那石湾美术陶瓷厂一年至少几百个新品种,是不是都得一一申请?申请了专利就能保证绝对不会被“克隆”了吗?那些改下颜色、略微变变姿势的“李鬼”又怎么办?一招不行还有一招。2003年,石湾美术陶瓷厂成功申请了红狮牌“石湾公仔”商标,保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合法利益,这也是广东首个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的工艺品牌。

随后,各个知名作坊和陶瓷部门纷纷联合起来申请“石湾公仔地理商标”, 作为主要参与申请人之一,石湾美陶厂董事长陈月华女士说:“当时萌生注册地理商标的想法,是因为有几次在国外展出的时候,居然发现有人用瓷和聚酯材料仿冒石湾公仔,这对石湾公仔的形象影响巨大。我们希望获得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2003年,由佛山市陶瓷协会牵头开始申请‘石湾公仔’这个商标,但是由于当时对商标法都不太了解,申请之路走了几年的弯路,最后在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2009年12月7日,“地理商标”终于正式通过。

历经7年时光,终于等到了这个来之不易的证明商标,这意味它将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如果外地厂商在产品上标注“石湾公仔”,将受到法律惩处。佛山市工商局有关人员说,注册“石湾公仔”证明商标从法律上证明了“石湾公仔”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从而保证了“石湾公仔”地域性和产品品质,从而使这一独特的地方工艺成为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盈”款瓷器惊现中经春季大型拍卖会


唐代邢白尤

记者近日在中经08年春季大型拍卖会筹备处看到,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中刻有“盈”字款的白色瓷器格外醒目。中经08年春季大型拍卖会将于2008年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京广中心三层宴会厅预展,30日在该中心举行春季大型拍卖会。据了解,“盈”是宫廷内“大盈”库的简称,表示它们是官府的用品。“盈”字款瓷器均为白瓷,均刻款识于器物底部,时代为唐代中晚期,研究界普遍认为它们为河北邢窑产品,系为皇家大盈库所烧造。

大盈库之名始于唐玄宗时期。西安收藏家张国柱藏有一件唐代邢窑白瓷碗残件,收录于《西安古瓷片》一书,此件碗底残存有刻款“大盈”二字,采集自西安津镐路建筑工地,验证了“盈”字款确为皇家大盈库瓷器。“黑石号”出土白釉绿彩瓷盘带有“盈”字和“进奉”刻款,说明它们与邢窑应有密切关系,黑石号沉船出土的金银器和“盈”字款、进奉款白釉绿彩瓷,都在揭示这条阿拉伯商船的不平常之处:它很可能搭载了外交使节或兼有外交使命,返航途中携带了作为国礼的皇家大盈库所拨器具。

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唐代邢白釉“盈”款白釉罐,高20厘米,罐口微撇,短颈,圆腹,腹以下渐收,平底。底无釉,题有“盈”字款。胎、釉洁白细腻。此罐造型规整,线条柔和,稳重大方,通体白釉,无以为饰,丰盈简约,优美典雅。在月白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一身洁白无瑕,宛如仙女下凡般的飘逸。形神兼备,水墨浑融,装饰效果极强,是唐代瓷器的传世精品。据收藏界权威人士马未都称,邢窑“盈”字款白釉罐,当今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3件,目前已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

1984年春,在内丘县城西的西关村和中丰洞村窑址采集到带“盈”字铭文的细白瓷残器和瓷片,从器物造型、款字风格等来看,与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盈”字款瓷如出一辙。带“盈”字款的瓷器,应为唐代宫中大盈库的定烧器,专供皇帝宴饮赏赐之用,故可以说,邢窑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

邢窑白瓷的造型,以工艺分为圆器和琢器;以用途分,有日用瓷与陈设瓷。圆器指碗、盘、杯、碟等,一次完成的器物;琢器也称立(形)器,指瓶子、注子、罐、壶等,不能一次拉坯而成的器物。它们均体态圆浑、饱满、丰盈。“盈”和“大盈”是至今邢窑产品发现的重要款识。其中“盈”与“大盈”、“翰林”是邢窑特有的款识。

至于“盈”字铭文的几种不同的刻划,以及文体的流畅程度和器物圈足的不同,说明邢窑在唐中期至五代末,一直为宫中烧制的官窑。比如以茶碗来说,有饼足底直口微侈的浅腹碗(唐中期),有玉壁底唇口浅腹碗(唐晚期),有带圈足“盈”字铭文的瓷片(唐晚期至五代)。从实物中可看到,早期白瓷产品“盈”字刻画比较呆板,后期产品的烧制水平使其更加完美,“盈”字的刻划也更加潇洒自如,这就进一步证实了邢窑烧制官瓷的时间如此之长。带“盈”字铭文的器物,均为细白瓷:器内外上满釉,胎质细致洁白釉光滋润明亮。如此精湛的制瓷工艺水平,不愧为唐代白瓷的杰出代表,是我中华古瓷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唐代邢窑白瓷早已名扬四海。

此邢白釉“盈”字款罐的“盈”字的刻画比较生硬,烧制年代为唐早期。“较为少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著名鉴赏家、《鉴宝》丛书作者、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鉴宝专家牛福忠及其鉴宝专家组如此评价。

昆明惊现明代御用陶瓷花瓶 专家估价1800万


20日上午,昆明市民张先生提着用塑料袋装好的一对瓷瓶来到潘家湾文化艺术收藏品市场做鉴定,让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专家和张先生大吃一惊的是:这个看起来普通的瓷瓶竟价值上千万元。

据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北京颂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宗兴澣博拍卖有限公司陶瓷鉴定师王声伟主任介绍,这对青花穿花花卉龙纹长颈瓷瓶,高37.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5.8厘米,釉色温润,画工流畅,质地如玉,修胎规整,底部落有“大明成化年制”6字款,与故宫博物馆和研究所同样的藏品实出一辙,为皇家御用品,是不可多得的陶瓷珍品。王声伟主任表示,这是民间难得一见的大件藏品,保守估价为1800万元。

据收藏者张先生介绍,这对瓷瓶将亮相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间收藏品大观展览”,此前从未与公众见面。瓷瓶一直是由老父亲专门保管,父亲去世后才由张先生和姐姐分管。当问到收藏瓷瓶的渊源时,张先生告诉记者,父亲原是国民党一名军官,后到云南参加起义,解放后曾在省政协任职,瓷瓶可能就是父亲担任军官时收集到的。

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 惊现“毛瓷碗”


拍卖会上的“毛瓷碗”

神秘买家冲着毛瓷而来

百件精品中的一组釉下五彩毛瓷碗,最引人注目。5只瓷碗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1974年醴陵专为毛主席设计制作的生活用瓷。其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品相精美,代表了当今中国最高的制瓷水平,受到现场收藏家的追捧。

当拍卖师宣布720万元底价后,引起全场一片骚动,坐在后排的嘉宾纷纷伸长脖子观看幻灯片上展示的拍品。拍卖师话音落下就有人应价。“750万!”随后坐在前排的一位先生举起了竞价牌。“800万!”最终,这件毛瓷被“7398”号牌买家拍得,成交价定格在800万元。据了解,这位先生来自深圳,他只是被委托人,真正的买家来自台湾,全场只举了一次牌,真是有的放矢、志在必得。

在拍卖现场,记者采访了这件拍品冠军的卖主——长沙收藏家罗玉其,对于这个价格,他觉得有些遗憾。“低于我的预期,但是能在国际上亮相、成功拍卖,为湘瓷知名度,提高湖南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也值得了。”

两位买家上演你争我夺

在拍卖现场,也上演了不少你争我夺的“戏码”。号牌7088和7099的竞拍者座位一前一后,在不少拍品上较劲。86号拍品瓷瓶“雄鸡”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泽东用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邓文科的作品,融入了国画的手法,栩栩如生。起拍价32万元,竞拍者纷纷举牌,拍卖师报出的竞拍价步步走高,后来只剩下两位——7088号和7099号,80万、85万……两位竞争者竞相举牌,掀起了本场拍卖会的一次高潮。最后,“雄鸡”以100万元被7099号竞得,溢价两倍多,创下纪录。

推动湘瓷湘绣进入收藏高端市场

为了扩大湘瓷湘绣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携手省湘绣研究所、醴陵市政府挑选100件湘瓷湘绣艺术精品赴港展览,并委托保利香港拍卖公司拍卖。这也是湖南文化产业——湘瓷湘绣精品首次走上国际拍卖舞台。

湘瓷以长沙铜官窑、中国红、醴陵釉下五彩等为代表。“毛瓷”更是业界闻名遐迩的皇冠上的明珠。

此次拍卖会是借香港独特的艺术市场氛围,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感受湘瓷湘绣的魅力,从而推动湘瓷湘绣获得新的市场价位,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进入主流艺术品收藏高端市场。

“7501”瓷又将惊现拍场 芙蓉花碗引人注目


“7501”瓷引起人们的重视源于1996年太平洋拍卖举行的一场拍卖会。首次亮相的87件“7501”毛主席专用瓷平均拍卖成交价竟然超出了估价的十倍以上。总成交额为882.86万元,每件平均价约为10万多元,由此掀起了“7501”瓷的收藏热潮。

但是,近两年在拍场上拍卖的“7501”瓷极少,原因是经过前几年收藏“7501”瓷的小高潮之后,大量仿品也陆续进入市尝鱼目混珠,令收藏家、鉴赏家和陶瓷爱好者们无所适从,望而却步。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毛晓沪认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谓“毛瓷”,其中绝大部分是假货。

“7501”瓷的来历

“7501”瓷之所以一鸣惊人,关键在于它的意义,它是文革文物突出的代表。

在国民经济初步恢复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做一些我们自己的瓷器,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以国家名义定烧的瓷器开始生产了。1975年中央下达文件,为毛泽东同志烧制专用瓷,代号为“7501工程”。毛晓沪认为,“‘7501’瓷跟其他的文革文物不一样,其他的文革文物属于群众自发向党中央献礼的举动,是由下而上的一种行动。而“7501”瓷恰恰相反,它不是自发的,它是由中央下文件专门定烧,之所以称它为“红色官窑”也正是如此,它确实代表了当时中国烧瓷的最高水平。”

毛主席专用瓷的珍贵,还有一点就是它的存世量极少。毛晓沪向笔者说道,这种专用瓷在烧制过程中成品率很低,当时入窑约有一万四千多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平均合格率近30%。从中只精选出两千余件送达北京中南海,其余产品全部被封存入库。据称,在1982年春节的时候,轻工业部陶研所将封存的“7501”瓷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约两千件,由此可见“7501”瓷的数量要远少于存世各朝代官窑瓷器,因此它更具有升值潜力。

“7501”瓷惊现拍场

在1996年太平洋拍卖“毛瓷”一年后,“7501”瓷中的一个小瓷碗在一家拍卖行拍至170万元,创下单件“毛瓷”的市场最高价。1998年,香港一家拍卖行以178万元的天价拍出一对“毛瓷”茶具对杯,“7501”瓷一跃而成为收藏界的新贵。

据悉,此次北京嘉信秋拍从毛晓沪手中征集到了二十余件“7501”毛主席专用瓷准备拍卖。毛晓沪向笔者讲述了这批“7501”瓷的来历:1989年,正值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现为百盛购物中心)落成之际,轻工业部在此举办自1949年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品展。陶研所开发部主任张炳祥、副主任黄万凯先生带队来京参展,展品中有“7501”毛主席专用瓷一百三十余件。展览会结束后,张、黄两人将展品转让给了他。除送去中南海两千件精选的毛主席专用瓷之外,这一批“7501”瓷是陶研所为了参展,又一次从余下的“7501”瓷中挑选出的精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批“7501”瓷中有两只芙蓉花碗。芙蓉花碗在毛主席专用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当时烧制完就送去中南海20只,它代表了景德镇当时最高工艺水准。它是在坯体上绘制内外花纹,坯体既不坚实,也不透明,绘画必须一次成功。毛晓沪表示这门技艺已经成为绝响。由此更显得“7501”瓷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的弥足珍贵。

哪些“7501”瓷值得收藏

在当前古玩市场比较混乱的环境下,收藏“毛瓷”应尽量把握一点:流传有绪。毛晓沪毫无忌讳地向笔者讲道,“7501”出名了以后,景德镇就开始仿制,仿品对市场的冲击非常大,什么东西仿得几乎乱真了,真东西价格也就下来了,这是历史的规律。但有一类例外,那就是流传有绪的东西,其价格还是会居高不下。

现在市场上“毛瓷”数量不多,但也不是所有的“毛瓷”都有很高价值。就总体而言,最有价值的应该是送入中南海的产品。它们在质量上无可挑剔,在品种上也是最全的。当然这批“毛瓷”已为国家所有,很难再进入市场流通。其次就是1989年参加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的那批产品,也就是后来转让给毛晓沪的一百来件“毛瓷”,它们也是“毛瓷”中的上乘之作。原陶研所的展览室中还有二十几件质量不错的釉下彩产品。至于其余那些流散于民间的“毛瓷”,有些质量还可以,但也有相当—部分是残次品。这类“毛瓷”的收藏价值自然要低一些。其次是那些制作工艺复杂且烧制数量较少的产品,如文具中的臂搁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史上大”屏风惊现重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史上大”屏风惊现重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大酒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