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 导航 >

青瓷烧制技术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青瓷烧制技术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古代瓷器烧制过程 古代青瓷器

2021-04-23

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日前,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上榜项目36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91项,我省上榜58项,由慈溪市与杭州、上虞联合申报的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列入名录。这是该市继“徐福东渡传说”之后第二个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上林湖越窑青瓷也被称之为“母亲瓷”。越窑延续烧制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窑系。它以青瓷产品之精美而独特,在中国前期瓷史上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其制瓷技艺水平、装饰工艺和造型水平均凌驾于其他瓷窑之上,成为其他瓷窑模仿借鉴和引进的对象。taoCi52.coM

龙泉陶工孙迈华2001年落户上林湖畔,成立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和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这些年来,孙迈华的公司已陆续开发出鸡首壶、八棱瓶、倒流壶、平口牡丹瓶、原始瓷罐、瓷碗等上百个品种的上万件产品,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长宁古陶瓷修复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日前正式公布,上海长宁古陶瓷修复技艺入选。

首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厅,有一只被视作“镇馆之宝”的元青花凤首扁壶被安放在显著位置,这只扁壶以昂起的凤首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两侧,构思别具匠心。然而,这件文物出土时,只是48块碎瓷片,大的也就巴掌大小,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的正是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人蒋道银。整个过程耗费13个月,经过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做色、上光、做旧等多个步骤,这只扁壶重现神韵,甚至连薄厚不一的钴料斑、重叠处的铁锈斑、晕散均一一再现,看不出任何人工修补痕迹,这便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古陶瓷修复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自2010年在长宁区普查挖掘开始,长宁区文化局就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2011年申报成为上海市级非遗名录项目,2012年出版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系列丛书《古陶瓷修复技艺》,同年市级传承人蒋道银以教授身份受聘于上海市视觉艺术学院,担任古陶瓷修复专业教学工作。上海高古陶瓷修复有限公司成为该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多年坚持开展全国性的高级修复人才培训班,为全国众多博物馆提供专业指导。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在政府、非遗中心、保护公司和院校等社会团体以及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从上海市申报的44个非遗名录项目中脱颖而出,与全国千余优秀的非遗资源同台评审。该项目的成功申报填补了我国青铜器修复、字画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修复种类的空白,对我国古瓷器文物的鉴定、收藏具有重要未来意义。此次入选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上海在文物修复技艺领域的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项目传承人蒋道银数十年对古陶瓷修复潜心钻研,其采用瓷片修补瓷器的技术,至今无人超越,被称为中国古陶瓷修复领域第一人。

探访景德镇市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名闻遐迩的古窑瓷厂,隐藏在盘龙路的深处。2月5日,记者参观体验了这个近年来文化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命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也见证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未来希望。

陶瓷技艺传承基地

“说起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古窑瓷厂,那可是要竖起大拇指。”接待记者的是瓷厂的分片厂长刘俊臣,他告诉记者,古窑瓷厂在当时盛产颜色釉和青花,特别是均红瓷,特别受人喜爱。

谈起古窑瓷厂,就不得不提厂区内别具特色的十座作坊,刘俊臣说,这十座作坊,都是保留了传统制瓷技艺的传统作坊,而且每个作坊负责的传统技艺各不相同。而当日需要参观的,则是正是这十座作坊之一。

刘俊臣告诉记者,经过了能工巧匠们的精心雕琢和设计,这间被命名为“古窑坊”的传统作坊不仅很好的保持了传统的风貌,最重要的是将其他作坊的工艺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瓷基地。

“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技艺传承的基地。”刘俊臣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这里已经有4名国家级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11个省级传承人以及39个市级传承人,“我们将会招学徒工,让这些传承人亲自带领学习,将传统的制瓷技艺一代代的传下去”。

传承人秀绝技

推开一扇古朴的木质侧门,青砖铺就的小径就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小径的一侧便是由木头搭置的工棚,从加固的木片上能看出这个工棚的年纪已然不小了,加上坊内两汪给瓷坯补水的瓷井,整个空间的显得古朴而清爽。

正在工棚忙活的周师傅看到有人来参观,当即就为记者表演了拉坯绝活,为了让记者看清楚,周师傅更是施展各种拉坯技巧,只见圆柱状的坯体在他灵巧的技艺下,一会成瓶状,一会又成了罐状。

不一会,两件“玉福春”和“鹿头樽”瓷坯便摆在了记者的面前,浑圆美观的器形很难想象是由人工完成的。

据刘俊臣介绍,周师傅是瓷厂的老员工,从1979年就开始在厂里拉坯,现在已经是一名市级的非遗传承人,拉坯利坯正是他的长项。而工棚里码放的整整齐齐的近百件瓷坯,正是周师傅在两天之内完成的。

“除了传承之外,在未来我们还将恢复原来瓷厂畅销的瓷器生产,把原来有特色的东西发扬光大。”刘俊臣告诉记者,目前古窑坊还未揭牌,预计将在年后才能与广大市民见面。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靓丽繁复的图案、活灵活现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华贵典雅的花式、精致细腻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京彩瓷作品丛中,不禁为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精彩绝伦的手艺而惊叹;小心翼翼地轻抚把玩间,想象着古代帝王将相坐拥绝世精品,每日端详玩味时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如今,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继承前人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京彩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魅力。4月28日至5月10日,百余件“京彩瓷”陶瓷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昔日皇家案上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观众们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欣赏、收藏到与古时帝王家才能享有的特殊技艺相比肩的瓷器精品。

|比肩官窑|

京彩瓷技艺尽显皇家风范

“京彩鉴赏瓷”曾经被称做“北京仿古瓷”。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京彩鉴赏瓷”专指延续前朝名瓷而烧造出来的瓷器品种,目前主要仿制品种则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斗彩和新彩为主,作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恢宏大气,有着帝王之都的风度,不仅满足了人们好古赏旧、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国陶瓷行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鉴赏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随着官窑瓷器逐步流入市场,古玩店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官窑精瓷,这种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质优,比肩官窑,京彩鉴赏瓷的雏形就此出现。辛亥革命后,京彩鉴赏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在民间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京彩鉴赏瓷行业逐渐形成。

主办方北京华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籍华表示,从器型来说,京彩鉴赏瓷器型多样,涵盖瓶、罐、盒、碗、盘、花盆、鱼缸、箭筒、凉墩、瓷珠、文房四宝、人物、鸟兽、各种小摆件等诸多种类。而从工艺流程来讲,其生产有着一整套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设计阶段要经历查阅资料

、选胎、绘图设计、定稿、勾图几个步骤。生产工艺经历描图、拍图、研磨配色、彩画、填色、自检、互检、入窑烧制、烧成出窑和成品检验等阶段。从技法来讲,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装饰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为主。其中,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

而经四代名家传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种特别韵味。其仿古意而不拘于形,承古法而不囿于器,釉色饱满亮丽,画工精致大方,呈现出浅浮雕的实体感,拥有皇城气概。

|三起三落|

京彩瓷几十年“坎坷”发展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1973年初,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大师白莉和王立,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京彩瓷技艺。当时厂子才刚办起来,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本厂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据她们介绍,1975年工厂发展规模非常大,分几个车间,仅画瓷人员就有好几百人。上世纪80年代,京彩瓷产销非常红火,那时候基本上走外贸,一个品种走货就要一两百件。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京彩瓷的产销便随之下滑。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活跃,京彩瓷产销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绘、仿古画等品种也日趋丰富,工作人员也有几百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市场整体状况不好,而人们对京彩瓷产品的认知度也有限,使其产销量再度下滑,车间进行合并,几百人的规模就缩减为二三十人,而且仅保留了仿古瓷的项目。进入21世纪,工厂进行了重组,领导下大力气发展京彩瓷项目,其产销再度红火起来。而几年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京彩瓷产销又逐渐面临收缩态势,当时车间仅剩下6位老师傅和一些学员,设计、生产人员总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间其他众多工艺品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种种困境。例如,工作室、创作环境与其大器的工艺、精湛的技术不甚相衬。同时由于京彩瓷技艺环节专业含量高,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由于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才的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护与传承。

《出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列入商务部项目


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陶瓷分会负责组织编写的《出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被列入商务部第二批发布的《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项目,现已在商务部网站正式公布。

本《指南》适用于出口日用陶瓷,包括瓷餐具、陶餐具、厨房器具及其他家用或盥洗用陶瓷器,重点研究了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分析了美国进口日用陶瓷法律法规、合格评定程序16种,欧盟日用陶瓷技术法规和标准、合格评定程序8种,日本日用陶瓷技术法规和标准、合格评定程序6种;搜集了43个国家或地区对陶瓷餐具(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及检测方法差异,涉及49个标准,202个型号的具体要求及参考检测依据,列出了36个标准代码和名称供企业查询;还对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宗教)习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本《指南》总结了我国法规和技术标准在陶瓷餐具(铅、镉)溶出量、外观、专利与国外法规和技术标准20个品种的技术差异,列出了3种随装附属产品的出口要求,为企业和行业技术差异和目标市场的要求等方面提出了5套解决方案。

由于各国针对日用陶瓷的标准、政策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也将及时收集有关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南》内容。

古代青瓷与现代青瓷对话,古青瓷产地成功烧制青瓷牌匾


浮雕四大美女青瓷茶具套装

杭州凤凰山麓一带是南宋皇城故地,龙泉青瓷就在南宋时期到达顶峰,并大规模被皇家御用。经过千年历史沿革,龙泉青瓷入选陶瓷类唯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凤凰山路大资福庙前90号,记者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院门上方镶嵌着一块牌匾,行草书“青瓷庭院”四字正是用青瓷烧制而成。据悉,这是全国第一块由青瓷烧制的牌匾。在皇城旧地,古代青瓷与现代青瓷正在进行着时空对话。

记者了解到,青瓷的评判标准在于釉色和器形。这块青瓷牌匾釉面柔和、清润如玉,在造型上线条健畅、曲直有致。这是浙江省级工艺大师梅红玲结合名家书法题词尝试的创新。这位名家正是全程参与龙泉青瓷申遗的龙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峰,他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将宣纸上的题字烧制成为立体字,就算是出身在青瓷世家的梅红玲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剔除了泥饼中的杂质,保持住适当的干湿程度后,大师“下刀”了。“对着书法,我得先在泥饼上割出字,让它自然干燥收缩,再用800摄氏度的炉火素烧。”梅红玲说,这干燥收缩是最棘手,也是在制作技艺上区别于常规的环节。泥饼有15%的收缩率,若想要字饱满流畅,这得手艺+天意。不过,说起这具体的工艺,梅的表态是:“秘密”。

在多次上釉、12小时高温窑烧、1天冷却后,“青瓷庭院”四字得以成型,色泽莹润青翠。梅红玲说:“这是梅子青”。据悉,行家评价认为,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做工业出身的原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翟翕武的诗句“梅子流酸泛青时”说的正是这种釉色。

“青瓷匾额是第一次见到,青瓷烧‘字’就连文献资料里也没有记载。”周晓峰难掩兴奋。

这块匾额被悬挂在南宋皇城旧地也让周晓峰觉得,在文化价值上,得以与古代遥相辉映。

“青瓷生产可以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发展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南宋时期,由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加之北方汝窑、定窑遭战争破坏,越窑、婺窑、瓯窑相继衰落,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龙泉瓷器烧制得以进入鼎盛阶段。”周晓峰说。

周晓峰告诉记者,由于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大批精美的龙泉日用瓷、摆设瓷被送入皇宫御用。“考古学家在龙泉溪口窑、大窑等地发现了很多青瓷碎片,薄胎厚釉,工艺精美程度无疑就是官窑瓷器,就连一块小碎片都能让人忍不住端详许久。此外,也有一批五爪龙、四爪龙图案的青瓷被发现,底部刻有‘官’字样。这些都能证明,龙泉青瓷为南宋王朝御用。”

历经800多年,现如今,龙泉青瓷再度回到了南宋皇城旧地,推开“青瓷庭院”的大门,里面陈列着不少工艺美术大师的青瓷作品:葫芦瓶、玉壶春瓶、凤耳瓶、荷叶盖罐、微世博碗……在赏瓷之余,论剑、品茶,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尽在心中。

当前,中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也让梅红玲等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满是憧憬,他们希望,走出龙泉,在杭州乃至更好的平台上,在世界范围内再现南宋龙泉青瓷之鼎盛。

正如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所述,“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汝官窑釉色玉质感的烧制技术


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汝官窑釉色玉质感的烧制技术是将一些有不透明的轻柔膏状物变成一种透明而美丽的堆脂滋润釉面。我们知道有三个主要的成份用来生产瓷器(高岭石 尖晶石 石英),其中只有石英不会由烧制而产生化学变化。而只是产生瓷的硅铝酸盐瓷土和长石中会发生急剧的化学变化。用来生产瓷器的粘土通常包括有较纯的瓷土(高岭石 尖晶石),因为与其他粘土矿或有机矿物质的混合加热时会改变瓷土的性质。

高岭石中包括氧化铝和氧化硅,用力的挤压让他们相互作用产生柔韧更强固的瓷土。如果瓷土在空气中变干,这种“夹层”中的水失去了,土开始变硬,尽管再加水能让其变软。当瓷土被加热到500—600摄氏度时,结晶水就会从晶格中脱出,保留下二维层状结晶态。当温度上升时,其他反应就会发生,形成尖晶石晶体结构的二维层被毁的结果。大约有1/4的氧化硅在这一转化期间从结晶格中脱出。

在温度超过1050摄氏度的时候,尖晶石结构失去了更多的氧化硅成份,它以白硅石的形式出现,并变成莫来石晶体。土中的任何杂质,如碱土氧化物,增加了这种反应的速度。就是在这个阶段,汝瓷的特征开始被反应出来。

尖晶石在1010—1100摄氏度时开始熔化,然后将产自高岭石的白硅石熔解,保留石英晶体的固态。这种新的液体由于硅酸盐溶液十分粘稠,但是它依然能把剩下的晶体紧紧团固在一起。如果这种瓷混合物在这一阶段冷却下来,就产生了陶瓷。然而将温度增加到1200—1250度,会有更多的液态产生,而且粘滞性下降,这种液体然后渗透入瓷土的缝隙后微孔消除,形成陶瓷玻璃就是著名的玻璃瓷。现代汝瓷烧成温度不超1280℃,因为超过了就得不到玉质感,而且釉会产生流淌。迁就了釉面,胎就不能完全致密化。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下,各种釉面的表象如下:烧成温度在1050-1100℃的月白釉釉面呈完全失透感;烧成温度在1100-1200℃的粉青釉釉面玉质感最强;烧成温度在1200-1230℃的天青釉则开始出现玻璃质感;根据釉面玉质感的强弱,对应各种釉色的烧造温度莫来石晶体开始增长,这些晶体产生于高岭石,分解形成的莫来石的密度要大得多。当它们增加时,玻璃状态变得稀而不粘,而且逐渐溶解氧化硅晶体呈现出平滑细腻,如同美玉的玻璃釉面。这种在制造过程之中的复杂性也是使得汝瓷的烧制难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青瓷烧制:江西自成体系


在距景鹰(景德镇至鹰潭)高速公路主干道直线距离300米的余干县黄金埠刘家山中晚唐青瓷窑址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干县博物馆联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抢救性发掘出1000多件民用青瓷实物及各类支烧器具,为研究唐代青花瓷烧制及江西青瓷窑业与吴越、荆楚文化开启了一扇“窗口”。

窑址出土实物多具中晚唐特征

刘家山窑是一个生产民用青瓷器的龙窑,从该窑的窑业堆积层,发掘出许多器形相对完整的碗、盘、碟、盆、钵、罐、壶、碗台及各类支烧具,其中包括双系青瓷盆口壶、双系青瓷罐等。根据器物的形制、烧造工艺等的分析,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余家栋及其他专家,给这些青瓷器物断定了年代——中晚唐。

5月24日,余家栋随手从考古工地上拿起一个双系盆口壶,对记者说,双系(系指半环纽)是唐代的作风,茶酒器的直短流(即壶嘴),也属唐瓷器的典型风格,到了五代、宋朝,壶嘴就变得长且弯了。从清洗过的标本中,有专家拿起一个青瓷碗说,看来这个窑的断代还可以向前推移到中唐。余家栋指着碗底说,这是玉璧形(古铜钱形状)碗底,属中唐盛行的烧瓷工艺。许多青瓷碗内,有五个呈梅花状的褐色点彩。专家说这是衬块支烧(为了使窑品能充分受热)留下的,五个点彩属中唐时期的烧制水平,如果到了10个点彩,那就属五代的水平。

在挖掘青瓷窑品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块方形多足砚台,上刻花纹。专家称目前出土的砚台,唐砚为圆形,宋砚为方形。从这点上看,方砚制造年代有望提前。此外,窑内发掘出盛行于南朝的网钱状窑砖,专家称刘家山窑的建窑上限可以到南朝。

青瓷烧制江西体系再添新证

谈起青瓷,人们多会想起浙江越窑——中国青瓷烧制发源地之一。刘家窑出土的青瓷,其釉色、施釉工艺、烧造工艺,进一步证明了江西存在着与越窑在中晚唐五代鼎盛时期相近似的青瓷生产体系。

青瓷器是指因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经过高温烧造后,釉面呈青绿色或青黄色的瓷器。其发源于东汉,鼎盛于晚唐五代。浙江上虞和绍兴一带因延续时间较长和体系完备,被称为“越窑”。刘家山窑品,以双系盆口壶等为代表的青瓷器,釉色青绿偏紫,接近于越窑工艺。而以双系罐为代表的窑品,它的胎质倾向于灰褐色,釉色青绿偏浅白,与江西丰城洪州窑窑品相同。因此专家认为,刘家山窑的发掘,加上此前我省成功发掘的丰城洪州窑、玉山渎口窑等青瓷烧制窑址,可以证明江西的青瓷烧制自称体系,江西也是中国青瓷生产发源地之一,刘家山窑为此再添新证。

出土窑品彰显多重文化特征

余干(应邑)和修水(应邑)是西周时设的,是目前江西历史最早的两个县邑。史书载:楚昭王12年,吴败楚,夺番(鄱阳湖)。楚恐,去郢(楚国的都城)。番以东转入吴国辖地。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夺失地,吴夫差之子丢于艾邑(吴国西疆已包括了江西西北境)。勾践败吴,吴国辖地转归越国。

楚、吴、越兴替,使历史上的江西处于“吴头楚尾”,刘家山窑址窑品体现出了这种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特征。如梅花形釉下褐色点彩,吸收了楚文化的特征,与长沙窑出土的青瓷品非常接近,而青绿色釉又是浙江绍兴一带越窑瓷品的典型特征。另外窑品在形制、釉色上与越窑有密切联系,在胎上施褐彩的碗器类又与长沙窑工艺如出一辙。专家认为,刘家山出土窑品不仅为江西陶瓷发展史充实了一段重要的实物资料,它们呈现出的吴越荆楚文化相互结合交融的特征,充分反映出赣与浙、湘等省瓷业的渊源。

还有文献记载,余干梅港在唐代就开采瓷土烧瓷,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唐代窑址。此次刘家山窑址的发掘,填补了余干境内无唐窑址的空白,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实物佐证。

目前,考古发掘整理工作还在进行当中。希望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刘家山青瓷窑里还有更多的精彩。

千名非遗手艺人当主播 快手带您发现景德镇


想看名扬天下的世界瓷都,想感受流传千年瓷业民俗,想了解传统陶瓷怎样由泥成器,想见证传统手工制瓷匠人如何传承传统制瓷技艺.......现在,透过新媒体的视角,便能发现如“瓷”景德镇。

9月21日,景德镇市文广新旅局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携手举办“打开快手,发现如‘瓷’景德镇”战略合作签约典礼,双方通过“遗睹为快”千名非遗手艺人入驻快手,以及快手主播直播带货等方式积极探索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和非遗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千年窑火不断,陶瓷文化生态保护最好的城市。目前,境内拥有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基地52个,非遗保护项目7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0多名。

快手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之一,目前日活用户超过2.1亿,每日用户自主上传视频超过1500万条,强大的技术平台、海量的用户数量必将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走进景德镇、爱上景德镇。

“围绕‘打开快手,发现如瓷景德镇’的主题,我们将开展短视频征集、‘瓷都文化游’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市名片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向广大用户展示世界瓷都的独特魅力。”快手科技执行副总编王砚文在签约典礼上表示,快手还将围绕“遗睹为快”项目与陶溪川文化产业园展开深度合作,支持千名非遗手艺人集体入驻快手平台,并安排专人对接、指导运营,希望这些非遗文化通过短视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借由快手广泛的用户覆盖和强大的传播力,缩短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为这些埋头专注手艺的匠人打开一扇通往市场的大门。

对于与快手的合作,景德镇市文广新旅局局长、党委书记余志华同样充满期待。他表示,快手在非遗领域所做的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也与景德镇的现实发展相契合。他相信,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对景德镇的城市品牌塑造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推进景德镇未来旅游文化的发展以及陶瓷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另据了解,此次快手还特别邀请了“白小白”“本亮大叔”等6位粉丝总量超过5500万的快手大V。当天典礼上,他们获授成为景德镇市陶瓷推广大使,通过直播形式带领快手用户夜逛陶溪川大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瓷烧制技术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瓷烧制技术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烧制工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