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行业渠道陷困局 第三次整合势在必行

陶瓷行业渠道陷困局 第三次整合势在必行

陶瓷艺术 古代瓷器三角 陶瓷瓷砖

2021-04-25

陶瓷艺术。

在市场萎靡的情况下,一场争夺更多优质渠道资源的战争已经打响,但在这场争夺战中,整个陶瓷行业却放缓了市场步伐,很多企业甚至选择战略防御,陷入困局当中而不能自拔,陶瓷行业渠道面临第三次整合。

根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投资将压缩一半以上,深圳压缩56%,广州因为以前主要依靠房贷,银根紧缩后,压缩了60%,反而北方有些地方压缩比较少。陶瓷行业整体销售链条呈现疲态,如何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提升行业发展空间成为摆在众多陶瓷企业面前的生死命题。据调查,目前陶瓷行业销售通路主要来自店面、连锁超市、工程采购、家装公司采购、房地产采购以及新兴的网购等模式。与传统经销制不一样的是,这些销售通路迫切需要渠道扁平化,直接对接相关产品消费者。

01专业市场中的传统店面摆摊模式

在这一渠道模式中,年销售额2300亿元,在整个产业销售链条上,已经不到一半,这意味着传统店面销售已经开始下滑,而更多的是进行产品和品牌形象展示。在这种传统模式中,销售额主要依靠门市零售为主。为了保证产品的丰富性和市场覆盖率,采取这一模式的商家店面越做越大,产品库存越来越多,门市工作人员不断增加,利润却越来越薄,特别是近两年门市租金的上涨,成为压在商家身上的大山。据本报调查,目前商家店面扩张速度已经呈现减缓趋势,销售额也日益锐减,坐商已经跟不上潮流。

02建材连锁超市模式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陶瓷行业通过建材超市销售的产品只有350亿元。连锁超市在行业内日渐风行,众多企业和商家也是设立专门部门、派专人开出KA卖场,而且成为陶瓷企业立体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如人意,只赚吆喝不赚钱。建材连锁超市的出现为陶瓷企业在专业卖场外寻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因为陶瓷行业本身不受关注,陶瓷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加上企业卖场经营经验不足,众多企业折戟连锁超市。事实上,由于连锁超市进场费用高,货款结算慢,相当部分陶瓷企业还不具备进场条件。

03工程采购模式

目前陶瓷行业工程采购达到500多亿元,奥运场馆建设期间,这一数字还更大。工程采购一直是陶瓷行业的香饽饽,由于工程采购量数额巨大,一个工程即可满足一企业或商家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销售额,因此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有些商家因为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往往采取只设公司不设店的方式经营。由于缺乏稳定销量和经营品牌,诸多陶瓷工程公司在接到订单后只能临时抱佛脚,四处寻找适合的品牌和产品,为了满足工程方的产品考核,甚至只能带人到别的商家门店看产品,显得非常尴尬。

04家装公司采购模式

家装公司、设计师销售渠道一直被行业人士称为隐形渠道。一方面他们不直接销售陶瓷产品,另一方面经手设计师的产品却有上千亿元,直接采购的就有900多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传统店面销售的采购通路。设计师主导消费爱好是不争的事实,而家装公司由于庞大的建材需求量,让众多厂商为之眼热。但陶瓷行业广大企业能做的一直还只是影响设计师,而不能形成稳定的销售通路。加上家装行业本身的弊端,例如吃回扣、采购劣质产品、不讲信用、蒙骗消费者等,让消费者产生严重不信任感。

作为设计师一方也是有苦说不出,一套房装修,只有几百元的装修设计费,不从材料中吃回扣,根本没有生路。所以设计师渠道只能隐居幕后成为隐形渠道而不能登堂入室。

05房地产采购模式

房地产商应该算是陶瓷行业最具销量的客户之一,目前通过房地产直接采购的陶瓷产品已经超过800亿元。庞大的采购量却带来了极大的采购腐败。由于信息不透明,产品价格、质量等都很难有保证,给房地产采购商在样板房建设上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屡遭投诉。

06新兴网购模式

据了解,目前陶瓷行业在网络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意愿和预算开始逐渐加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却一直没有成为潮流,消费者对于网购还相当不信任。而且由于线下服务工作没能完成,网购模式问题诸多。据媒体报道,在投诉案中有近17%的消费者在网上订货并付款,却没有收到货品;多数网站未给消费者提供足够信息;33%的网站没有退换货说明;39%的网站未建立隐私保护对策;不履行售后服务约定,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等等。缺乏信誉保证,一直让网购不能大行其道。事实上,以上各种采购模式,在本质上还是以“厂家——商家——采购商”模式进行,市场开拓的好坏关键在于商家自身实力和开拓意识。

缺憾

泛家居商家被忽略

在泛家居领域,采购产品都属于装修材料,陶瓷也是装修材料之一。泛家居概念在中国出现于本世纪初,但其涵盖家具、陶瓷、卫浴、照明、电工、五金、涂料、板材等各大产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却已有近30年的历史,形成年产值数万亿元的庞大产业。

目前随着整体家居的不断推出,泛家居产品在消费终端已经融为一体,消费者已经不再是买装修材料,而是希望买一个家,一站式采购已经成为必然。事实上,体验式销售已经在行业内炒作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成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泛家居产品经营之间的商家壁垒一直未能打通。百安居、靓家居、宜家等大型卖场和连锁超市的出现,在泛家居领域已经取得巨大成功,而居然之家等一线采购模式的大行其道,更是为泛家居领域商家在销售通路上的兼容提供了可能。

变革

将隐形渠道显性化

陶瓷行业销售渠道已经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在21世纪以前,民营陶瓷企业在90年代中期逐渐取代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行业的主导者,这是陶瓷企业市场化运营的逐步推进。但在市场销售上,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众多刚刚发展而起的民营企业采取的都是单一代理、批发销售形式,市场处于自然销售状态;进入21世纪,传统的摊位制零售建材市场虽然仍居主流,但超市、专卖店、工程、家装、小区推广等新的业态已经兴起,经销制成为建陶企业的主要模式,经销商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企业销售业绩。

事实上,先前销售通路主要集中在陶瓷经销商上,而这一通路已经在新兴业态上不断遭遇挑战,如何拓宽渠道,以最有效的形式接触消费者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销售渠道产品流通量已经不到50%,而且还在继续萎缩,已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在陶瓷产业产能急速扩张下,如何为渠道扩容,将隐形渠道显性化,成为解决市场问题的关键。也因此,陶瓷行业渠道面临第三次大的变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鲁南陶瓷市场 引建陶发展“三次蜕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临沂已成为我国江北最重要的陶瓷畅销基地和江北最大的物流基地,当之无愧地成为名扬中外的"鲁南瓷都"。而鲁南陶瓷市场作为推广建筑陶瓷产品的一个窗口,历经18年的发展,经过3次市场扩大提升改造,见证了临沂建筑陶瓷发展的"三次蜕变",助推了临沂陶瓷业完美"洗牌"。辉煌依旧从鲁南建材市场起步。1992年,时任临沂市宋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顺银带领村民在解放路与蒙山大道交汇处的西北侧建成了几排简易大棚,成立了市场,这便是蕴育鲁南陶瓷市场的摇篮--"鲁南建材市场"。

市场成立之初,做建陶产品的经营业户仅有四五户,且错综设摊,交叉经营。天工家园建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建海是最早入驻鲁南建材市场的经营业户之一。"我们最初两年的经营产品很简单,只是一些淄博生产的最基本的小瓷砖、彩色石子和白水泥。我们从淄博购货到建材市场进行交易,没有技术含量,更无品牌可言,甚至为了节省成本,连广东的货都不敢进。"任建海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我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让国内的建筑陶瓷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随后,广东的大部分陶瓷企业纷纷进行了技术革新。广东陶瓷以高品质、高价位占据着高端市场,赢得了大城市白领消费群体的青睐。而淄博陶瓷却以低价位胜出,大进大出,获得了市场发展之初临沂人的青睐。经过3年的发展,鲁南建材市场每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市民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对家居生活的建陶产品的要求也高了。"低价位的低档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1994年开始,我们大胆尝试--进广东货,江苏南通市场因汇集广东货且离临沂近,成为我们进货的首选,广东的瓷质砖、白色外瓷砖等渐渐流入鲁南建材市场。广东货的到来提升了市场‘品位’’,临沂市民由此实现了由先看价位再看质量到先看质量再看价格的转变。"任建海说,这可谓临沂建筑陶瓷发展的第一次"蜕变"。

鲁南建材市场发展到第五年,迅速膨胀,摊位告急。山东华强集团董事长王顺银经过反复论证,果断提出分流,将陶瓷、玻璃、五金搬迁至临沂市琅琊王路市场,划行归市。1997年12月28日,鲁南陶瓷市场开业,市场占地36亩,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有经营房间1200间。市场开业之初,经营业户就迅速增至60多户,经营产品也拓宽到了建筑用外墙、内墙系列砖瓦和地面砖、大理石制品等,改变了以往经营产品单一的局面,市场由模糊笼统实现了精分细化。佛山陶瓷因其产品质量高、质感细腻、花纹图案清晰流畅而闻名遐迩,成为家喻户晓的建筑陶瓷品牌的代名词。由于佛山陶瓷在国内陶瓷行业是响当当的名牌产品,部分北方陶瓷企业为增加销售量、提高竞争力,纷纷"贴牌"上市,贴牌产品遍及大江南北,商品高低杂居,消费者眼花缭乱,难辨真伪。当时,临沂陶瓷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凭借陶瓷原材料、燃料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陶瓷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临沂日用陶瓷已在全国名声显赫,但建筑陶瓷却是当时临沂陶瓷工业的薄弱环节,在鲁南陶瓷市场内销售的陶瓷产品几乎都来自于外地。

评论:建陶业营销渠道创新势在必行


陶瓷企业的展厅真的太浪费资源了,在一次会议上,陈帆教授突然问道:为什么陶瓷企业一定要做大展厅?其中缘由,各位老总心里都明白。

而大家只要看看那些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大展厅,其规模也真得让人瞠目结舌,目前国内企业展厅面积多在5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万平方米,装饰也都达星级标准。如果你再仔细看看产品,抗静电、抗污杀菌、防辐射等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可以看出其营销方式基本还都处在“卖产品”的初级阶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展厅呢?刘小明社长分析有两个原因:其一,陶瓷产品的特性决定其对情景销售的依赖性很大,必须通过空间卖产品,且其为主因。其二,陶瓷产品终端渠道太单一,尤其是超市渠道发育不好。而我认为导致“大展厅”现象主因是陶瓷产品的营销渠道过于单一,也就是说,目前为止,陶企没有找到比“大展厅”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只能采取这种情景销售方式,做大展厅也是无奈之举。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大展厅也不一开始就有的。

在国外,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意大利、日本等陶瓷比我们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展厅也并没有国内的大,说来大家也明白,好品质绝对不是建立在豪华展厅基础上的。“大展厅”恰恰反映国内企业家浮躁的心态,其中不乏攀比、跟风等因素。

再看看国内,建材产品中也只有瓷砖的销售有“大展厅”,我从来没有发现钢材、砖瓦、水泥、玻璃、地板或涂料行业有什么“大展厅”之说,也许你会辩解,这是因为瓷砖产品特性与之不同,不能相提并论。那么与之类似的家电、地板“耐用消费品”,你见过海尔、圣象有这么大的展厅么?

很多业内人士都对“大展厅”的做法产生置疑,那么对营销渠道创新也就势在必行,怎样开拓出新营销渠道呢?笔者总结学习其他行业经验,提出几点想法:

第一、提高创新力,打造核心技术,考虑企业的纵向发展,通过提供产品研发、设计、销售、安装、咨询服务、保养一体化服务,甚至可以成立物流公司,提高配货效率,增强终端控制能力。

第二、树立“消费者第一、经销商第二、厂家第三”的经营理念,将经销商放在消费者之后的重要位置,积极做好厂商一体化,组建完整、稳固的销售网络,合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与房地产企业,争取成为他们的指定供应商。如今指定用车,指定用水比比皆是,以此整合资源,品牌推广,包括资金、技术、业务方面的重组与优化。试想一下,如果某瓷砖成为万科房地产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推荐制定品牌的话,其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加强与装修市场、家装公司以及房产交易公司(针对二次装修)的合作,甚至投资入股,都有可能开辟一条新的营销通路和传播途径。如此一来,不会受制于设计师,也不用为回扣发愁,自己既当配角,也要做主角,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性。

第五、了解销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俗,做好本土化营销、借助当地本土单位开展人情化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实施“错位销售”战略,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提高品牌公信力。

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三次辉煌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窑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呢?朱伯谦先生在《龙泉窑青瓷》一书中曾将龙泉窑的发展归纳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阶段:魏晋和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末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明清是衰落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如果说这四个阶段勾勒出了龙泉窑发展历史的整个脉络,那么,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三次辉煌期则是连贯发展脉络的重点和要点。

一、第一辉煌期——五代到北宋早期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居于瓯江—卜游,不仅具备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还有便利的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瓯窑、婺州窑等周边窑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这一状况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却出现了突然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龙泉窑青瓷的“迷惑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据笔者实地考查证实,当时这类淡青釉的烧制地点主要是在龙泉金村一带。明代陆容《菽园杂汜》曾载:“青瓷初出于刘田,去县六十里。次则有金村窑,与刘田相去五里余。外则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绿绕等处皆有之、然泥汕精细,模范端巧,俱不若刘田”,刘田也叫“琉田”,即今大窑,是龙泉窑的传统制瓷中心。但笔者认为是先有金村后有大窑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大窑到目前为上还尚未发现有烧制淡青釉瓷器的迹象,而淡青釉瓷片在金村则随处可见。从这一点来看,金村制瓷在当时是很辉煌的,金村地狭靠河,因此初期时运输十分方便。后来制瓷业规模扩大,金村狭窄的地势便不适应当时的发展。而地势开阔的刘田离金村仅五华里,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制瓷业的新中心。

龙泉窑的突然兴起很可能和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贡品”有关。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钱氏王朝一直奉行与中原修好的策略,于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贡品”。有关专家在考古搜集时曾找到这样一件淡青釉罐,其外壁釉下写着“天福元年,重修窑炉,试烧官物,大吉”。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天福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吴越国是宗后晋的,据此推测,当时所烧的“官物”除了吴越国宫廷自用以外,很可能还向石敬瑭进贡。

当然,担任贡器烧造任务的主要是越窑,其贡器也称“秘色瓷”。秘色瓷起于晚唐,因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使用,故曰“秘色”。龙泉窑也烧过“秘色瓷”,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庄绰一生大约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在南北各地的郡县做官,足迹遍及京西、淮南、两浙、福建、江西、荆湖和广南,交游甚广,见闻颇丰,其记载应比较可信。从这一点来看,“秘色瓷”的第二阶段是后来居上的龙泉窑青瓷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进贡的瓷器数量很大,《宋史》卷四百八十列传世家二(吴越钱氏)“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来朝,俶进……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事”。又《宋会要》:“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朝,俶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五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太宗的秘色瓷器达十万多件,如此巨大数量的贡瓷应该不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而这样庞大的生产量也是越州窑所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越窑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传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龙泉窑以担负“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自身发展的契机,从北宋开始,龙泉窑逐渐取代越窑,一跃而为江南第一名窑。

第二辉煌期——北宋后期到南宋

龙泉窑在南宋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另一方面,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商业、贸易的发展。北宋时,官方就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直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南宋政府更把海外贸易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据史料描述,当时“窑群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往返穿梭,日夜繁忙。”瓷器内销运往临安,外销经瓯江出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

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厚釉青瓷的产品数量比较少,迄今只在龙泉大窑、溪口两地近十处窑址中发现这类瓷器,而且都是与白胎青瓷同窑同烧的,其中溪口瓦窑垟窑以生产黑胎厚釉青瓷为主,其他瓷窑以烧白胎厚釉青瓷为主,兼烧一部分黑胎青瓷、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这些在龙泉窑青瓷的内部发展脉络中都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尤其裹足满釉支烧的工艺对于龙泉窑来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工艺风格上的骤变显然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冲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朝廷的干预。现在高科技测试也表明,龙泉窑的黑胎、开纹片青瓷、造型、纹片,以及化学组成和郊坛下官窑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此外,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并且这两大系列瓷器还出现了一批仿南宋官窑器的器形,官窑器是不允许民间随意仿造的,仿官窑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诠释为“仿制”。另外考古发掘也证明,南宋龙泉窑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和绍兴市攒宫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现在的大窑龙泉窑遗址还保留着南宋古道,遍布南宋窑址,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种种关于南宋时的故事。这一切都似乎在述说着当时的龙泉窑与宫廷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宋皇朝拥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为什么还要派遣技术人员和官员在龙泉等地监烧“供器”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杭州本地的瓷土资源并不太理想,而古代制瓷业对地理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从现在来看,南宋官窑器的胎质比较疏松,易破碎,还有开片,所谓“无片不成官”,开片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一大特点。但无论是冰裂纹也好,梅花片也好,美则美矣,却不实用,试想,将满是开片的瓷器当作日常生活用瓷不免存在卫生问题。相比之下,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缜密坚硬,尤其是白胎厚釉青瓷,釉面光洁不开片,既美观又实用。

第三辉煌期——元到明早期

虽然龙泉窑熊熊的窑火曾一度遭受蒙古铁骑的践踏而熄灭,但入元后,龙泉青瓷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风格多样化,远销世界各地。

1979年为配合浙江省紧水滩水库工程的兴建,浙江省文管会等单位在龙泉县境内进行了普查,并在龙泉县东部安仁口地区发掘了元代窑址,为研究龙泉窑在这一时期生产情况和产品面貌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元代仍是龙泉窑的兴盛时期。元代产品除部分继承宋代传统以外,在器型和装饰上又有新创造,比如当时流行的露胎工艺。元代由于水陆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瓷器大量出口,需求量激增。在这样的条件下,元代龙泉窑迅速向瓯江和松溪两岸扩展,这样,大批的龙泉窑瓷器便可顺流而下,转由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温州和泉州,将瓷器出口到世界各地,像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都有龙泉窑的瓷器。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l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元代的蒙古统治者不是单方面地被汉文化所同化,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元代龙泉窑青瓷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批大件器物的出现。这些大器胎质较厚,器形粗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代龙泉窑的窑形仍沿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但在长度上略有短缩,这一改变有利于提高窑内温度,并使热量分布更均匀、合理,对烧制大型器物很有利。

元代龙泉窑的繁荣为明初龙泉官窑的设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详见《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一书)。明龙泉官窑器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将厚实雄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之前往往将明初龙泉窑青瓷与元代龙泉青瓷混为一谈,或笼而统之断为“元末明初”,这也在一个层面上说明了两者的相承关系。从目前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批明初龙泉官窑青瓷碎片及结合传世完整器来看,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无疑代表着龙泉窑瓷器烧造史上的最高水准。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北宋时期的刻划花装饰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南宋,由于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转向以釉色取胜。其实釉色的玉质感固然是世之所好者,但釉层一加厚,原先的刻划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盖。所以到了元代,又流行露胎、贴塑、模印等装饰手法,这样玉质感的釉色和花纹图案的装饰效果就可以兼得了。明龙泉官窑器将刻花与厚釉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此外,明代早期的民窑器也有不少精品,明初龙泉窑的规模和数量也不容小觑,以往被忽视,还有待重新认识和评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龙泉窑历史上的三次辉煌都是与宫廷密切相关的,无论是生产“贡器”,还是设立官窑,都是促成成龙泉窑快速发展的最有力动因。因为在封建社会,宫廷的指令往往就是最高的社会动力,它对于一个瓷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行业低迷将促成陶瓷产业整合 抵御大风险


受国家房产政策调控、银根紧缩、环保政策干预、原料成本飙升、国外反倾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陶瓷行业持续低迷,特别是“五一”过后,形势尤其严峻,部分企业已面临倒闭的危机。

大部分厂商反映,今年的经营环境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差。从近日各媒体的报道中可知,目前,夹江陶瓷产区已经有近50%的生产线停产,高安产区也有将近过半生产线停产,而淄博今年上半年也有100条左右的生产线被迫停产。据统计,淄博陶瓷企业的销量同比至少下滑30%。据《中国陶瓷》周刊在全国各建材市场的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陶瓷卫浴商家上半年的销量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在20%~50%不等。

然而,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业的产品销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像宏宇陶瓷、新明珠陶瓷、新中源陶瓷、东鹏陶瓷等一些业内名牌企业的产品销量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不少,至今依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

物美价廉、款式多样、服务上乘是消费者的终极追求,谁能满足这些需求,谁就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宏宇陶瓷市场总监王勇认为,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款式多样,品类齐全。此外,还需注重两个口碑:一个是消费者的口碑,另一个是经销商的口碑。

现阶段,陶瓷行业只有区域性的品牌,还欠缺全国性的品牌。按照市场规律,一个行业的发展大致会经历产品力竞争、广告力竞争、营销力竞争和品牌力竞争四个阶段。中国陶瓷行业虽然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只停留在产品力以及广告力竞争阶段。部分知名企业的产品销量之所以会比去年同期增长甚至出现产品供不应求,除了他们注重产品品质、款式开发外,更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发展正在从营销力竞争阶段向品牌力竞争阶段过渡。由于质量稳定、性价比高、服务较好,许多消费者开始对这些品牌有了认同感,所以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要强得多,他们的销量稳步提升也是理所当然的。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最好体现,陶瓷行业也是如此。行业经营环境好的时候,一些小作坊随便弄弄都能赚钱,但如今市场转冷陷入低迷,就要比拼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了。即使楼市受到调控影响,但总会有人买房的,那么也必然会有人买瓷砖和卫浴洁具产品,这时候就要看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创新力和性价比能否吸引消费者。所以说,原材料成本上涨、房地产市场低迷、反倾销等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可以对原来良莠不齐的行业进行大洗牌。最终,强者得以生存。“剩”者为王,这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铁的规律。陶瓷企业要想在品牌林立、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善于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更需要不断革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善于发挥资本的力量,注重内外整合,不断寻求变革,使企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业才有可能进步,产业的竞争力才有可能不断得到提升,陶瓷行业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中国陶瓷行业的OEM趋势及资源整合价值


陶瓷行业的OEM比起服装、电器、电子等行业,似乎要滞后些,真正推广并普及开来是在近五年,然后逐步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成为一种趋势。

产销模式变化催生OEM

为何说OEM近五年得到推广,且逐步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成为一种趋势?那是因为社会、行业、市场的变化,使得OEM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

社会的压力主要来自老百姓对环境改善的诉求,各级政府对各行业环境整治的力度,如佛山产区在“十一五”期间针对建筑陶瓷行业的整治提升,以行政手段迫使佛山建筑陶瓷行业从原来的400多家锐减至60多家。保留下来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有规模、有品牌的企业。整治提升至少在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佛山陶瓷在全国的产量份额;另一方面提升了佛山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品质、品牌地位和形象,佛山陶瓷因此由大变强。

保留下来的企业,有的选择就地夯实经营基础,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创新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坚定走品牌之路;有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走出佛山,走出广东,进行全国性战略布局,设立多个生产基地。这也就带来了行业的巨大变化,打破了原有以佛山、淄博、泉州等为代表的几大老产区的格局。仅仅几年时间,全国便涌现出了至少29个大小陶瓷产区,陶瓷遍地开花结果,企业数量、生产线、产能大幅增加。

而这个阶段,遭遇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建陶行业因此受到影响。以万科精装修房为代表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加大力度推广精装修房,以此来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导致陶瓷行业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以零售为主导的销售模式被精装修房的大量工程业务所瓜分,且占比例越来越大,迫使陶瓷企业主动与房地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是,陶瓷企业由原本单一的客户买断产品的经销模式,便派生出新型的代理模式来:陶瓷生产企业直接供货给房地产企业指定的总包方或分包方,经销商则代理所在经销区域的房地产工程业务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这种市场的变化,使得有品牌、有经销网点的企业,有能力、有条件来对接房地产企业的工程业务,陶瓷生产企业因此以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订单为导向进行排产,但对经销商传统的零售和自营工程业务就会受到影响,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最有效、最快速解决的方案便是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家贴牌生产,这便有了OEM,以此来缓和自身的排产、供货矛盾,满足经销商的订单需求。目前,国内一线品牌企业无不涉足OEM,OEM已渐渐成为陶瓷行业非常重要的合作模式。

让品牌商和生产商实现双赢

接受OEM的企业,往往都是专业生产某类产品的企业,由于单条生产线产能较大,自己的品牌还没有树立起来,渠道也没建立起来,只能依靠简单的低价销售模式,求得产销平衡。在国内市场,这种低成本、低价格的策略一直以来都是陶瓷行业的主角,这使得新创办的企业,以及砖坯厂、私抛厂等企业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因此把中国陶瓷产量推向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这一地位,从过去19年到现在,乃至未来是不可动摇的。但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类企业也由自主“品牌”的低价销售模式,开始增加受托为品牌企业的授权贴牌生产。受托企业由于规格、品种、数量的相对稳定,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成本可控,质量保障,企业多了一种销售渠道,令产销平衡。另外,委托生产的品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很严,受托企业通过授权贴牌生产,也使企业的产品品质得到提高,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品牌企业委托自己企业贴牌生产。这些企业渐渐地成为行业OEM的名星企业,企业因此获得可观的收入与利润,得到很好的发展。

同时,委托加工的企业,也因此保证了品牌、渠道的订单交货,并通过OEM管理的不断完善,订单的逐步增加,企业寻找OEM的动机,也从原来基于解决配套品牌渠道供货的应急处理方案,逐渐成为仅次于甚至超过自己企业生产产能的主要生产模式。不少企业由原来只有一两个员工兼职管理OEM,到专职管理OEM,甚至成立OEM部,成为企业组织架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门。

资源整合体现新模式价值

OEM既然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组织和要素,那么,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权衡,它的最大价值是什么?陶瓷行业能否像服装、电器、电子等行业那样涌现出完全依靠OEM的顶尖品牌?

OEM的存在自然有它的价值

首先,OEM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它能使企业之间的信息得到较大程度的交流,双方利益平衡的同时,会触动对客户、用户价值感受的关注与重视,从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注重品质、交货期的管理,因为双方都明白,得不到客户、用户的认可,双方的订单都不可持续,产销难以平衡。

其次,是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受托方过剩的产能正好满足了委托方产能的不足,受托方限于暂时的品牌影响力弱、市场渠道窄,就不用花过多精力去考虑产品在市场终端的拓展,可以聚焦于生产制造,专业、专注、专心把产品做好。近几年,行业中有不少企业专业生产某种系列产品,做出了口碑,吸引了不少品牌企业纷纷前来贴牌生产。

一直让笔者不解的是,为什么房地产商在与品牌企业签订工程合同时要求是自产的产品?难道OEM的产品质量就不如自产的产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还是同行间为了争夺工程业务而误导了房地产商。

须知没有一个品牌企业会拿自己的品牌声誉、产品质量开玩笑,OEM产品执行的标准与企业自产的是一致的,而且都派有专职品质检验员蹲点受托企业跟踪生产的全过程。受托企业基于订单稳定、产销平衡,也会重视并严把产品质量关。往往受托企业专业生产某种产品,反而生产相对稳定,品质有保证。为什么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一些世界顶尖的瓷砖品牌可以到中国来OEM采购,而中国的品牌企业就不能委托同行贴牌生产?

品牌企业为了满足品牌、渠道的发展和客户订单增长的需求,通过OEM可以找到快速解决的方案,不用自己慢慢买地新建厂房和生产线、招聘新员工培训、调试与试生产。何况,如此折腾几个月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刚开始一两个月的质量难以稳定,远不及OEM产品质量过硬,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品牌声誉。依靠自己扩建厂房、生产线,若非战略规划需要,而是临时抱佛脚应对客户订货而上投资,等新生产线的产品生产出来,早就错失了供货的最好时期。由于严重缺货,只好眼睁睁地看到订单跑去竞争对手那里去。OEM正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OEM相对品牌企业而言,从目标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整合、赢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到最后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都是很好的商业模式:耗费最少的投资,最少的流动资金,最少的人力资源,生产的一切成本由受托企业承担,最后只需抽验产品质量与发货便可,获得的销售收入和收益无疑是最大的。这便是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

目前,国内已有3700多条窑炉生产线,年产能超过100亿平方米。在国内外需求减缓条件下,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不能再过多地增加新的生产线。尤其品牌企业,应把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聚焦在品牌渠道拓展、创意设计、研发创新(包括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强做大企业,做响企业和产品品牌,做出高附加值来,拿出OEM的底气,输出技术、管理培训,以合理的价格或让出部分利润空间来,把更多的生产制造环节交给合适的、专业的企业去完成,让受托企业能安心于专业生产制造,保质保量完成订单的生产,按时交货。在这种专业分工的模式下,不论是委托企业,还是受托企业都能提升微笑曲线的水平,从而提高经营和获利的能力。

从OEM良好的发展趋势来看,陶瓷行业涌现出像服装、电器、电子等行业那样完全依靠OEM的顶尖品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行业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生产各类档次的产品已不成问题。若致力于抓创意设计、研发创新和品牌渠道建设、营销服务的企业,产品完全委托专业企业生产,那么,就可以开创出一条新的经营模式。

淄博陶瓷刀陷尴尬境地 国标可解行业乱局?


随着淄博市场上陶瓷刀铺天盖地地袭来,曾经被称为“贵族刀”的陶瓷刀,逐渐进入了普通家庭。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小心掉地上就摔成好几瓣,没用几次刀口就崩瓷,刀片和刀柄连接处容易松动等。陶瓷刀国标可解行业乱局?

随着淄博市场上陶瓷刀铺天盖地地袭来,曾经被称为“贵族刀”的陶瓷刀,逐渐进入了普通家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小心掉地上就摔成好几瓣,没用几次刀口就崩瓷,刀片和刀柄连接处容易松动等。很多陶瓷刀生产厂家为了占领市场,实行低价策略,成本过度控制带来了相应的质量问题。淄博陶瓷界的专家学者建议,国家制定的陶瓷刀行业标准应该尽快实施,让消费者在购买陶瓷刀时,并非仅看到华丽的外包装,而是更能够明明白白地了解产品本身。

外购刀片本地产刀柄

经过采访多家陶瓷刀生产企业,记者了解到,淄博陶瓷刀价格节节下滑,这与全国陶瓷刀大环境有关系。因为和日德生产的陶瓷刀价格相比,我国生产的陶瓷刀价格低廉,出口是相当重要的销售途径。近两年来,受国际市场低迷影响,国内陶瓷刀出口受阻。南方一些陶瓷刀的生产厂家为了继续生存,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内。为了占领更多国内市场份额,降价成了“利器”,淄博陶瓷刀也随之陷入了价格战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淄博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具备生产陶瓷刀片的能力,大多数自称是生产厂家的企业,只能生产陶瓷刀柄。刀片大都由南方购进,再进行简单的刀片刀柄粘合组装。

一名从事陶瓷刀专业生产的业内人士对此现象进行了解析。“生产陶瓷刀,得有大吨位压力机,还要引进磨具等等,投资至少几百万元。所以,淄博当地真正生产陶瓷刀片的企业少之又少。但是,刀柄工艺简单,投入低,成品率还高。”该业内人士介绍,生产陶瓷刀柄,本来应该用工业陶瓷,因为工业瓷强度是日用瓷4-5倍。但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多数陶瓷刀柄用的都是日用瓷。生产日用瓷刀柄,用磨具直接浇灌就行,成本低基本没技术含量。博山山头、淄川昆仑等地,不少日用陶瓷生产企业,都能生产陶瓷刀柄,却不生产陶瓷刀片。

偷工减料低质低价

6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淄博高新区一家专业生产陶瓷刀片的厂家。在生产车间,几个架子上都堆放了成型的陶瓷刀片,几名工人正在对生产出来的陶瓷刀片进行研磨。该厂不愿透露姓名的车间主任告诉记者,淄博市面上销售的陶瓷刀,刀片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南方购买。

针对市场上价格参差不齐的陶瓷刀具,该生产车间主任进行了分析,他介绍,为了增加销量占领市场,厂家很多选择降低成本,大打价格战。而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厂家减少了陶瓷刀片的重量,也就是同样一把刀具,其刀片被做小了薄了。有的则直接更换原材料,用价格便宜的氧化铝替代氧化锆。

对于几十元一套的陶瓷刀,也号称是用氧化锆生产的,这名车间主任直呼不可能。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把普通重量的中刀片,一般需要100克左右氧化锆原材料才能制成。市面上氧化锆价格,一公斤在100元到130元之间。也就是说,这样一把陶瓷刀,仅刀片的原料成本一项,就需要十几元。市场上三件套的陶瓷餐刀才卖三四十元,连基本成本都不够,所以说这样的陶瓷餐刀根本不可能是氧化锆生产的。

出台国标严格监管

虽然都叫淄博陶瓷刀,看似没区别,但是内在质量,如质地、设计、工艺等存在巨大差异。那陶瓷刀对生产原料的选择是否有明确规定?6月20日,记者向淄博市质监局了解情况。在标准文献科,记者没有查到任何有关陶瓷刀国标和行标的相关标准。记者只能再次从制订陶瓷刀国标的淄博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在通过专家审议而未颁布实施的陶瓷刀国标里面,明确提出陶瓷刀的定义是氧化锆(氧化钇)含量大于或等于99.5%。另外,规定强度要达到800兆帕以上。“达到这个标准的陶瓷刀掉地上一般不会摔碎的,而氧化铝制造的刀具强度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专家表示。

如何让陶瓷刀避免在恶性竞争中倒下去?陶瓷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监管,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并实施陶瓷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法时好有据可依。同时建议陶瓷刀要像食品一样,对材料、性能、厂家及联系电话等进行公示。

相关链接:如何分辨陶瓷刀优劣

首先是看光泽度,真正氧化锆陶瓷刀颜色是象牙白颜色,有晶莹剔透的感觉,而掺了氧化铝,颜色更白,接近原白色。其次看重量,好的陶瓷刀密度高自然重,重量轻的陶瓷刀自然就是偷工减料。还有抛光和开刃也能看出区别,好的陶瓷刀光亮度好,刀片开刃部分也是很光亮的,不粗糙。

北系军团联合南伐 华耐&冠军整合渠道新资源


由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办,冠军陶瓷协办的“艺术陶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趋势”专题学术沙龙4月28日在格兰云天酒店隆重举行。出席嘉宾包括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庆祥、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来增祥教授、信益陶瓷副总经理王茂山先生、华耐·立家连锁总裁贾锋先生、粤冠建材公司总经理王继红先生等,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包括来自行业内近百位设计师以及媒体代表。

据悉,华耐立家和冠军陶瓷此次宣布将强强联手进军华南市场。冠军陶瓷在台湾14年来连续保持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20%,97年来大陆,现在华东昆山和山东设有生产基地。华耐集团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域经营的产业多元化的现代股份制企业集团,现有正式员工1500余人,总部设在广东佛山,旗下拥有卫浴渠道华耐·立家建材连锁机构。据华耐总裁贾锋介绍,华耐立家和冠军陶瓷不仅仅是简单的渠道合作,华耐将从代理商转型为零售连锁商,将客户需求满意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他还介绍北京华耐vip店已经在实施,将优秀设计师集中起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个性定制等。华耐的方向将重点围绕两点,一是考虑满足消费者增值需求。二是持续耐性的坚持执行。谈到华耐的名称,贾锋笑道华耐两字就有耐力、坚持的寓意。

以国际化资本市场为代表的建材超市在中国成功,贾锋认为是超级终端滥用优势市场,企图达到垄断,在国际市场上这样的合作条约属于违规操作。而华耐将采用蓝海策略,运用差异化策略经营市场,以创造增值服务方案赢得市场。

谈到华东品牌冠军陶瓷进军华南,信益陶瓷副总经理王茂山先生充满激情的说,对于华南市场冠军和华耐都是陌生市场,华耐在北方的成功运作,一直欲拓展华南区域,此次联合冠军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开始,双方不仅成立合作公司,同时人力资源也充分融合。这是进军市场的信心标志,为了体现零售服务商真正价值,华耐将提出“先行赔付”的概念,只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发生质量问题,华耐将直接先行赔付,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王总还透露双方不排除进一步合作,河南、山西市场区域是重点城市。

中国陶瓷行业踏入东盟国际市场有新渠道


2月7日上午,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北京办事处与中国陶瓷工业佛山办事处达成初步意向协议,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将联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把泰国的陶瓷企业“带”到中国来,同时把中国陶瓷企业“带”到东盟去。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说,去年欧盟对华瓷砖实行反倾销后,大部分陶瓷企业被征收高达69.7%的关税,对中国陶瓷企业影响非常大,把东盟做为反倾销规避的阵地是一种新的渠道。协议说,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将通过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合作,将中国陶瓷企业带到新的发展高地。

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北京办事处表示,该商会有多个成功案例——比如投资论坛、东盟经贸论坛等。其中,商会把陶瓷行业投资作为2012年首选项目,这将为中国国内企业对外贸易做得更精细化更专业化提供更好的平台。

据介绍,东盟近年来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由贸易区,90%的产品在区内达到零关税,它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新兴市场;而另一方面,东盟与欧美市场接轨,与多国签有双边协议。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拟针对陶瓷行业举行一次投资恰谈会,邀请企业去东盟考察投资环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行业渠道陷困局 第三次整合势在必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行业渠道陷困局 第三次整合势在必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