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沈阳瓷砖 > 导航 >

沈阳:5个元代瓷罐藏醇香美酒?

沈阳:5个元代瓷罐藏醇香美酒?

沈阳瓷砖 元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怎么有个印章

2021-04-25

沈阳瓷砖。

魏先生收藏的元代珐华彩瓷罐,均装有酒。本组图片均由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王志东摄

魏先生用他收藏的元代珐华彩瓷罐倒出酒来。

沈阳藏家魏先生昨日展示了他的5个距今约700年的元代晚期珐华彩瓷罐。令人惊讶的是,5个瓷罐均装有酒,倒出来呈现金黄色,醇香扑鼻。据他介绍,他曾经和朋友打开一罐品尝,香味三日不散。

对此,沈阳酒业方面的专家表示不可思议。他说,酒的保存非常难,一瓶上世纪50年代酿制的老龙口酒,保存至今也因挥发只剩半瓶。约700多年前的酒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

瓷罐落款1348年造

昨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在魏先生的收藏处看到了这5个元代珐华彩瓷罐。珐华彩也称法花釉,主要产地在山西晋南地区,以及陕西、河南部分地区,属低温色釉。最早的珐华彩出现在元代中晚期,到了明代珐华彩的用途较为广泛,到了清雍正以后便渐渐停造。其特点:因表面采用堆贴技术,故纹饰图案富有立体雕塑感,玲珑华丽。

其中两个瓷罐是全封闭的,封口处有一圈土黄色,魏先生说是古代用糯米封口的。这两个瓷罐造型一样,有40多厘米高,上有红色的麒麟图案,轻轻摇晃,里面是水声,估计剩有三分之一。在底部有落款:“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张文进造”。经查询至正八年是1348年。

另外3个瓷罐色彩艳丽,有凤凰图案,瓶口处是凤头造型,鼻孔处可以出酒。平时他用一个塑料袋封住凤头。魏先生当场倒出半盅酒,呈现金黄色的液体,很粘稠,挂杯,香味特殊,有点像窖香型,品一口,糯糯的,香香的,不像酒。魏先生说,他上一次搬酒,弄洒了两滴,一个月了还可以看到印记。

品酒后嘴里三日留香

他介绍,10多年前他一次性购置了一大批元青花,其中就有9罐装有酒。因为收藏瓷器数万件,之前他并不知道这里面有酒,直到有一次,和朋友欣赏元青花,发现库房里有酒香。这才发现珐华彩瓷罐竟然装有酒。

消息不胫而走,很多酒厂找到他,希望能得到元代美酒做酒引子。他当然不卖。有一年,他们20个朋友聚会,集体喝了一罐元代酒。他说,那真是美酒,嘴里3日留香。浑身上下都通透,比现在所有的酒都好。他估计罐内酒应在30度以下。

瓷罐如何保存酒仍是谜

记者询问,如果是元代酒,经过近700年,瓷罐上又有孔,就应该挥发掉。魏先生说,他感觉从瓷罐中倒酒很慢,里面应该有机关。使之不易挥发。现在有孔的瓷罐里的酒也只剩下不到一半了。酒精浓度很低。

他还出示了鉴定证书。记者看到是由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科学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测结果:“其相关成分与14世纪(1301年至1400年)晚期珐华彩瓷器数据符合较好。属景德镇窑产品。”他说,当初做鉴定时,需要测试气压,他非常怕罐内的藏酒被射出来。

魏先生介绍,元代人善饮酒,饮酒的社会群体十分庞大,宫廷贵族饮,文人士大夫饮,平民百姓饮,僧侣道士也饮。以制作原料可区分为粮食酒、马奶子酒、果实酒(主要是葡萄酒)、及各种配制酒,几乎囊括了现代酒品种的四大分类。为此,元朝政府频繁实行禁酒令。他的两个封闭的瓷罐是来自墓葬品,另外3个是窖藏品。

对于白酒到底能存多少时间,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馆长赵志闯认为,白酒的储存很难。如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存放时间会长一些。普通的酒也就能存放十年左右。馆里一瓶60多年历史的老龙口玻璃瓶装封闭得非常好的白酒,目前只剩下一半了。而这已非常难得,如果是近700多年的酒,并有气孔,如何存放得住呢?

学历史的网友李倩质疑,即使是真的,几百年下来米酒里也会滋出可怕的细菌,不能喝了。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王志东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武汉陶瓷收藏市场崛起 5年涨5倍藏家按揭买瓷器


“继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后,武汉当代陶瓷收藏市场也逐渐崛起。”青年陶瓷鉴赏家、收藏家付国荣称,2000年左右,一件当代名家瓷器也就卖几千元一件,当时消费的主力是工薪阶层,有人曾按揭付款在他那里买过瓷器。到2003年左右,开始有小老板介入该市场,到2008年以后,动辄10多万的名家瓷器已很常见,收藏人群以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主为主。

记者了解到,付国荣手上有一件长宽各50厘米的粉彩《瑞雪丰年》瓷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伟的作品。2008年,付国荣买这件瓷板画时花了1万元,但次年,一个藏友以3万元买走,后该藏友因想变现,付国荣以6万元价格从其手上又把这件作品买回。因其画工独到,很有意境,现已被国内排名前三的嘉德拍卖公司选中,这件藏品还在继续增值。

付国荣介绍称,同等水平的一件作品,2008年至今5年时间,市场价格至少涨了5倍,而且越是精品,价格越坚挺,即便在整个艺术品不景气的年份,精品瓷器也在稳步上涨。他提醒道,收藏名家瓷器,要关注瓷器本身,不要一味迷信作者头衔,从材质选用、寓意、作者情感投入、纹理机理的表现等考察一件作品是否精品。

元代釉里红的鉴藏


元代釉里红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拍卖所收录的釉里瓷器拍品的总拍量为5328件,总成交额为172322万元。有关资料介绍,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釉里随着收藏界“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元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一直都是市场上相对比较少见的高古类古陶瓷。而在收藏界一提及元代釉里红,行家们通常想到的都是玉壶春瓶或大碟,而关于方形的釉里红古瓷则相对比较罕见。

在一本收藏协会的会员藏品集刊物中,刊登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先生所收藏的一件元代釉里红古瓷。该盆为方形,如意云头足,平沙底。盆口为长方形,四壁微向下收。胎土细腻,烧结坚密。器壁用青花绘栀子花、荷花、菊花和梅花,笔法简练洒脱,青花发色温润典雅。“该盆的器形非常独特,查阅相关图录并不多见。”何满光说。“但在1995年的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就有一件类似造型及纹饰也相同的方盆拍品,其估价为50万~70万元人民币。” 据何伯的仔细对比,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特征。他透露:“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一般真品的古瓷气泡洞都会有相当的钙化程度,显露出时间的痕迹。穿孔气泡通过尘埃的不断累积,通常都是自然均匀地“铺垫”出来。“而新仿的古瓷,气泡往往是填平而又饱满的。”何伯说。

昆明藏家重金回购元代御用瓷


戗金五色花瓷,这种由元代最高军事机构秘密烧造的皇家御用瓷器,几百年来因为在官方视野中出现极少,一直没有得到足够认识。中华历史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昆明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赵根山先生在国外工作期间,重金回购了30余件戗金五色花瓷。经过他的系统研究,推翻了多个关于元代瓷器特别是戗金五色花瓷的错误认识,并让这种国宝级的瓷器走进了国内文物和收藏界专家的视野。

秘密烧制

专供皇室使用

今年61岁的赵根山先生出生在中医世家,是中华历史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委员会常务理事。从青年时代起,赵根山就非常喜欢古玩字画,涉足收藏领域已有30余年的时间。

在中国画研习中,他曾得到现代国画大师陆俨少老师指点,在古陶瓷研习、收藏上得到著名瓷学专家张浦生先生的教诲;在唐、宋、元古陶瓷鉴赏方面,他曾师从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室主任、著名专家李辉炳先生和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余家栋老师。

“喜欢瓷器,是从我小时候看家里那些装药材的瓶瓶罐罐开始的,因为出生在中医世家,我家中有不少有年头的青花瓷器。有民国年间的,也有清代中晚期的。”日前,在云南滇宝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的云南风水宝物展示交流大厅内,赵根山借用朋友的一方“宝地”,跟记者聊起了数十年来收藏瓷器的经历。

青年时代,赵根山就对书法绘画、古玩收藏和古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开始就是为了陶冶情操,后来才进入专题研究阶段。”他所说的专题研究,主要指的就是在陶瓷特别是元代瓷器领域。而让赵根山在文物鉴赏、保护和收藏方面树立起自己权威地位的,就是在元代枢府瓷戗金五色花瓷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戗金”又名镂金、贴金。它是从漆器制作工艺移植过来,用针或锋利的刀锋在烧制好的瓷胎上镂划出花纹,再在花纹线条上加彩贴金,之后再经过一次低温烧造而成。“一种瓷器上有三种以上颜色,就可以称之为五色花瓷。”赵根山说,在古代,五色花瓷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在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元代尤其如此。《元史》曾记载:戗金瓷与“釉有三色”的瓷器,民间不得仿制使用,“冒之者罚”。

赵根山说,五色花瓷在当时主要是皇室的陈设器物,同时在一些重要的活动场所作为礼器或者是祭器出现。而且,古人认为,每种颜色与天地四方有一定的指代关系,例如黄色代表地,青色代表天等。加上元朝社会“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当时的枢府官窑烧造了大量卵白釉的戗金五色花瓷。

而“枢府”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枢府就是元代主管军事要务的官方机构枢密院。”他说,《元史》记载:“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

他说,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由中央政府设置烧造瓷器的官方机构,也有由这些机构控制的,专门烧造皇家御用瓷器的官窑。很多瓷器在古代实际上是官民共用的,烧制的精品瓷器专供皇家使用,一般的产品则由民间使用。而元代枢府款戗金五色花瓷,是由当时的枢密院在官窑中秘密烧制的专供皇室使用的御用瓷器。

错误认识

枢府瓷被误认为是赝品

抛开其制作的复杂,瓷器本身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不说,仅从这种瓷器秘密烧制、专供元代皇室专用这种尊贵的身份就能看出戗金五色花瓷的独特魅力。那为什么从元代至今700多年,戗金五色花瓷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呢?

“元代戗金五色花瓷器的存世数量不多,制作工艺特殊,身份神秘,人们知之甚少。”赵根山说,元瓷文化在元、明、清三代的陶瓷文献中记载较少,加上传统上人们对元代文化现象存在传统偏见,这种偏见的延续和扩大,致使后世对元代瓷器文化的认识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偏离。

民国年间,最有代表性的古董专家赵汝珍先生在他1942年所著的《古玩指南》中还有“元器大多仿照钧窑……进贡的瓷器,器内都烧印有‘枢府’字号,当时虽然有仿烧的,但还是比不上官窑。”等错误认识。

“一些体制内的古陶瓷专家,对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这段历史心存偏见,导致他们对元代的制瓷工业也存在一些偏见。”赵根山说,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后来人们把带“枢府”字号的瓷器,斥之为“仿钧瓷”甚至是“赝品”。人们不敢相信,元代会有这么精美的瓷器。“曾有专家断定,元青花存世只有300件,但从1998年到2008年,国内拍卖会上拍的元青花就有500多件,全部来自民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市的两位古陶瓷专家在北京市的古玩市场上首次见到残缺的戗金五色花瓷器,当时大为惊叹。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之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几乎都没有收藏这一瓷种。在1997年以前,当一些民间人士收藏有戗金五色花瓷器时,很多专家都不敢承认这种瓷器是元代的官窑产品,而是推断为“现代仿品”或“赝品”。

于是,认定戗金五色花瓷一时间成为一个难题。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学界一直认为,戗金五色花瓷国内留存下来的不过十余件,大部分都流失到了国外。也正是因为戗金五色花瓷在国内的冷遇,导致很多精美的瓷器通过民间渠道流散到境外市场。

十多年前,一批精美的元代戗金五色花瓷流散到香港,上海博物馆汪庆正等专家在香港考察期间得知此事后,花费重金从私人藏家手中将这批瓷器回收,为国内研究戗金五色花瓷器提供了一批对比的实物资料和物证。

为其正名

回购30余件深入研究

“五色花为什么没有多少人知道呢?因为当时它是秘密烧造的,不准民间使用,也不准出口到国外。”赵根山告诉记者,古代文献中对元瓷文化的记载有限,人们对元瓷的认识不足。最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国内大规模的建设开发,致使一些出土文物通过非正常渠道流散到民间,部分精美的元代瓷器被倒卖到国外,这种状况让人痛心疾首。但一直以来,为什么国内出土文物中,没有见到戗金五色花瓷的身影呢?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1994年到1998年,赵根山离开云南省中医院,到泰国皇家医院工作了四年。在这期间,他开始系统研究中国的元代瓷器,特别是一直以来没有引起重视的元代皇家御用瓷器戗金五色花瓷。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赵根山在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古玩市场上,见到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陶瓷、书画作品,其中就有大量的戗金五色花瓷器。

“在唐人街的古玩店,一位华人老板对我说,戗金五色花瓷器,日本人叫它‘五色瓷漆宝烧’,欧洲人叫它‘珐琅堆花瓷’,中国古代称之为‘戗金五色花瓷’,还是我们国人叫得好听。”赵根山说,这位华人老板希望这些瓷器能回到国内。

“我在泰国工作期间,每个月的工资有5000美元,还算比较高的,所以经常从当地的古玩市场上淘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带回国内,其中有不少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他说,当时恰逢亚洲金融危机,泰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经济低迷,古玩市场也大幅萎缩,才使得他有能力回购这些艺术珍品。

2002年,赵根山又花费重金,从国外回购了30余件戗金五色花瓷器。有了这些瓷器作为基础,他便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戗金五色花瓷。之后有三年多的时间,他深入到北京、内蒙古、河北、山东、浙江等地的民间,进行调查研究,从一些藏家手中见到了为数众多、造型精美的元代戗金五色花瓷器,从而推翻了此前认为戗金五色花瓷“存世器物不足10余件”的错误认识。

另外,赵根山还多次在国内的元青花研讨会和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提出戗金五色花瓷器出自元代官窑的观点,并且承认国内民间仍然收藏有大量的这类瓷器。2009年,他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元朝枢府瓷——戗金五色花》一书,书中收录了150余件精美的元代枢府戗金五色花瓷。赵根山欣慰地说,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戗金五色花瓷的专著,因而受到国内陶瓷界和古玩收藏界的重视。

两个玉石藏家私人经验


转心佩:外边的玉环可以围绕中间的“心”转动。又体现了工艺的精巧。绳纹活手镯和转心佩都是当时尖端的大玩家的玩品

宁可放过,不要杀错

主要收藏方向:明清玉器等

骆先生:中山资深玉石藏家

骆先生的父亲是中山有名的中医,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武术家,受父亲影响,差不多十年前,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骆先生开始收藏古玉,他走过了从入门到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

谈起明清玉器的特点,骆先生滔滔不绝,“虽然统称明清玉器,但明朝玉器和清朝玉器的特点有着明显不同。明朝的玉器发展有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就是彻底让玉走出神坛,进入老百姓的家中,成为平常老百姓都会玩的东西,而在此之前,玉器一直都是皇室和贵族才能把玩的东西。从工艺上说,明朝玉器承传了元代的镂空工艺,但是风格上相对粗犷;还有明朝的镶嵌工艺也达到一个高峰,所以明朝出现了大量的玉镶金、玉镶银这样的艺术品。而清朝的玉器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极尽工巧,绝代风华’。这时玉器上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中国传统绘画。”

骆先生认为收藏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只要有一个疑点解决不了,都要毙掉,他说:“二十年前,可以宁可杀错,不要放过,因为那时候真东西多;而现在赝品远远超过了真品,所以宁可放过,不要杀错。”他提醒想搞收藏的人,千万不要有捡漏的心态,因为这是万中无一的,如果了解不深,盲目投入,里面的风险比炒股大多了。

对那些对玉了解不深、又有兴趣搞收藏的人,骆先生建议尽可能地从明清入手,“因为明清玉器大多是传世的,上面有生活的痕迹、使用的痕迹和流传的痕迹,相对在地下埋了数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玉器而言,鉴别要相对容易。据他介绍,目前,收藏明清玉器的人已经非常的多,但是和其他的艺术品比较,玉器现在还处在价值洼地,明清玉器收藏到了一个价值爆发前蓄势待发的阶段。

有一点钱我都拿去买翡翠

主要收藏方向:缅甸翡翠

陈美琳:玉石经营店店主

翡翠耳环、项链上的翡翠吊坠,还有那个绿莹莹的手镯,把陈美琳打扮得雍容华贵。

陈美琳是在偶然间迷上翡翠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翡翠网站和翠友们(喜欢翡翠的人们之间的称呼)交流,看看有哪些新品,或者把自己刚刚收来的翡翠放上去,请大家点评点评。她回忆说,“那时候只要有一点钱,就马上拿去换成翡翠。”就这样,她慢慢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了一个专业的藏家,至今,她收藏翡翠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

陈美琳有些感慨,现在的翡翠收藏越来越难做了,商家都在“惜售”,手上有货也不卖,就等着升价,翡翠的价格也确实在不断攀升,甚至已经到了“一周一个价”的地步,你今天看是这个价,到了下周就升到另一个价了。而翡翠的原石拍卖,也早已进入了亿元成交时代,这让货源更快地集中在了大商家手里。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现在就是不适宜收藏翡翠的时代,相反,她认为现在翡翠收藏仍然有很大的空间,而且越贵的好货品就有越大的升值空间。

陈美琳建议,初搞翡翠收藏的人,应该先从便宜的入门,首先是自己戴着好玩,只要寓意好、题材合适或形状可以的,都可以出手,因为买得便宜也就不会心疼;如果想再进一步的,就可以收藏靓豆种或糯种以上的了;若玩到希望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甚至可以作为传家之宝的话,那么就要收冰种和玻璃种了,不过真的玻璃种翡翠现在是“买少见少”,价格也都很昂贵。此外,陈美琳认为,现在翡翠收藏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因此翡翠的题材也越来越年轻化。“过去师傅雕凿的题材大多是观音、佛公、葫芦、如意、貔貅等吉祥物,近年来则出现了一些打破传统的新题材,例如憨态可掬的小猫吊坠、花篮胸针、方形手镯等等。

陈美琳有哪些收藏心得?陈美琳表示,首先肯定是和行家学,厉害的行家只听声音或者看一眼就能知道是A货还是B货,当然还必须要卖家提供证书。此外,千万不要想着捡便宜,现在市场上什么档次的货品卖什么价,大家都一清二楚,不要想着在价格上压低对方。还有就是,翡翠在最近一百多年才大行其道,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某件东西有很长历史,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假的。

行家终极点评

真假是最大的问题

周南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玉器鉴定组组长、中国宝玉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其编写的《古玉器收藏鉴赏百科》,被很多玉器收藏人士奉为入门必读书目。

周南泉说,人们对于收藏最大的疑惑就是真假,真假决定一切,决定是否值得传给子孙后代,是否值得收藏。

首先一个,玉器不像瓷器、字画,绝大多数没有落款、年份,除了清朝有的有落款外,其他朝代都没有;而且玉器没有标准器。所以要看书、听课,还要学习考古知识、艺术史、美术史、历史、地理、工艺,都得学,史料要掌握好。另一个,玉器又比陶瓷、字画多得多,而陶瓷坏了就坏了,字画也一样,玉器因为它是矿石,即使碎了还可以做成很多小的,所以自古以来玉器鉴赏就很难。

如果是刚开始搞收藏的,起码要学会断代;自己不会的,就要有“长眼”的;还要看有没有证明。尽管现在假的东西很多,但是也不排除在地摊上花五元钱也能买到好东西,比如一个小印章在拍卖会上能拍到一个多亿,但是在地摊上也许几千元就能买到,关键是看你的眼力。

丘小君引领高端藏友 沈阳共赏高古陶瓷收藏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分享会现场

中国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于3月12日在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七楼汇景厅举办《高古陶瓷收藏及升值潜力》分享会,午后为VIP藏友现场鉴宝,慧眼识金。据了解,闻讯赶来的全国各地藏友及媒体记者共300余人来到活动现场。本次分享会是由辽宁省高端品牌流通行业协会、盛京门户网、中国高端品牌网、《经典奢侈品》掌门汇主办,辽宁经典奢侈品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分享会现场互动

中华陶瓷艺术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中国的藏友之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瓷则将其完美风范发挥到了极致。如今,随着全球高古瓷器发展的不断升温,中国国内藏友也将目光集中在这一领域。据了解,高古陶瓷往往以器型、釉色取胜,六朝有青瓷,唐朝既有南青北白之素瓷,也有富丽堂皇的唐三彩。高古陶瓷年代久远、现存量不多,而价格依然较低,所以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现场互动

分享会现场,中国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表示:“收藏的昨天是历史的沉淀,收藏的明天是稀世珍宝,唯独收藏的今天是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艺术。高古陶瓷一直是海外文物收藏市场的主要品种,宋代官窑、磁州窑等精品价格早已越过千万元大关;预计近年,中国高古陶瓷将出现爆发式行情,目前是收藏高古陶瓷的最佳时期,收藏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注重选择精品进行专题收藏。”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鉴宝现场

新闻链接:

丘小君,祖籍山东,1945年10月出生于西安。1969年毕业于中国西安“西北大学”。1979年从师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任副主任,故宫博物院世界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学习古陶瓷鉴定,是其两名入室弟子之一。1981年曾作为耿宝昌的特别助手,在北京帮助其编撰“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数年间负责撰写全书六十余万字的工作。目前此书问世以来被公认为学习明清瓷器鉴定的必读书,亦是“耿氏鉴定法”的范本,也有人赞誉其为鉴定明清瓷器的“圣经”。在跟随耿宝昌先生学习和工作的十数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走遍了国内各大博物馆及文博单位,考查并鉴识数36万件古陶瓷珍品。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鉴宝现场讲解

1982年开始丘小君已被陕西省文物局聘为“陕西省文物鉴定小组”成员。后又多次被中国文物总店“西安文物鉴定培训班”,国家文物局,国家海关总署联合举办的“西安文物培训班”,陕西省文博干部咸阳培训中心等聘为古陶瓷鉴定讲师。在担任文物商店收购部负责人以来,为国家收购鉴定数万件有价值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古陶瓷,古玉器,碑帖,书画,杂项古董等,是国内知名的古董鉴定家,并被收录于“中国专家人名大辞典”。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鉴宝现场讲解

1992年移民香港后除开店经营古董生意外,还担任香港地球文化学校中国古陶瓷鉴定讲师,学生遍及香港各界精英。近十数年来主要致力于亲身实践,古董真伪鉴别和商业经营,活跃于香港、英、美、日等古董市场,经历了近百年来仿古作伪第二次大的浪潮,对内地仿品的工艺技法,品种,出处,名工巧匠等方面特征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识,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辨伪鉴定方法。其鉴定辨伪,研究考据的能力还得力于30年来亲手采集的十数万件古陶瓷器物残片;也得力于数十年生活于古城西安丰厚的文化渊数和底蕴,受其熏陶的结果。

2004年受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委托,用国家的“海外文物流失专项资金拨款”,首次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春拍中成功兢投四件珍贵中国文物,并经历周折,安全运抵中国,这一善举被海外中文媒体广为流传。

丘小君先生目前居于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董事及陶瓷顾问。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会员,其文博知识的渊博,古董鉴定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及其在国外业界良好的信誉已得到各方人士的公认和肯定。

白地黑花瓷罐(元)


元 白地黑花瓷罐

规格: 口径11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11.9厘米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地黑花瓷

磁州窑系瓷器中以白地黑花者最负盛名。这种技法是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启发下,于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的。其做法是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富含铁元素的黑彩作画,最后再施一层透明的玻璃釉。烧成后的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朴实自然的风格

白地黑花瓷器在宋金元时期的河南民窑中普遍烧造,这件带盖罐就是出自河南省鲁山县段店窑遗址。它直口微敛,深腹圈足,白地上绘出两组写意的蔓草,圆盖上也有同样的构图,色调明快,笔法流畅,其昂扬随意的情绪在御用汝瓷中是绝难见到的。而且白地黑花的作品均出自史失其名的民间艺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盖无成法,既受商品经济的制约,又有自娱自乐的成分,虽不免稚拙或粗鄙,但其间流露出的质朴和自然则诚非北宋及其以后的文人画所可比。

鲁山段店窑

除烧造磁州窑系的瓷器外,段店窑还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即鲁山花瓷。这种花瓷起源于唐代,是在黑釉中浸漫流溢蓝白色釉,如行云流水或水乳交融,变幻之法浑然天成,宋代钧窑的窑变釉就是吸收了鲁山花瓷的技术成就而形成的。但宋代以后,段店窑已极少有花瓷,而以白地黑花、划花等磁州窑瓷器为主要内容了。(

古代陶瓷罐类(一)


补充阅读:古代陶瓷罐类(二)

缠枝花卉将军罐

1、将军罐: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参考阅读:藏市"黑马"将军罐 瓷器藏圈知者寥寥

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将军罐

2、双唇罐:又称复口罐、双口罐,流行于东汉末至南朝时期的一种罐式,多出土于江南地区。造型为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侈,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与今泡菜坛形状相似。

参考阅读:双唇罐

3、鸟食罐:盛放鸟食的小罐。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

参考阅读:漫话历代鸟食罐

4、粥罐:流行于清代。器形为直口,圆肩,深腹,底微敛,圈足,器肩部有对称双孔,可系绳索或配金属环以便提携。

清晚期矾红粉彩海水龙纹粥罐

参考阅读:粥罐的前世今生

一收藏爱好者 5年收藏上千个陶瓷酒瓶


7月20日,在新花鸟市场认识冯新桂时,他收藏的陶瓷酒瓶引起了记者的采访欲望。先后两次采访,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记者发现,这名来自钦州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从2003年至今,共收藏上千个各种造型的陶瓷酒瓶。谈到这些藏品,冯新桂说,通过收藏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酒瓶,他的心情无比快乐。

陶瓷瓶成家中宝贝

当天上午9时许,走进金牛桥路冯新桂的家,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收藏品,除了各种陶瓷酒瓶,还有字画、铜钱、瓷器等。原来,那都是他在收藏酒瓶之前喜欢的藏品。

冯新桂称,2003年以前,他一直在钦州玩收藏,当时并没注意到陶瓷制作的酒瓶子。有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京、上海、武汉有人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这个藏品具有收藏潜力。看了这则新闻,冯新桂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收藏了。

刚开始,冯新桂都是到酒店里向人家收购,后来觉得单与酒店联系收不到比较特别的酒瓶子,于是开始跟一些酒厂联系。“几乎每周都会跟他们联系一两次,他们如果推出新样式的酒瓶,就会通知我注意收藏。”冯新桂说,只要觉得很特别的酒瓶,他都会收购回来,特别是一些仿青花瓷制作的酒瓶子。

广西生产的陶瓷酒瓶也是冯新桂喜欢的藏品,在他家中,就摆着几个以广西东兰铜鼓为造型的酒瓶子,瓶身的铜鼓图纹明快清晰,带着浓厚的广西民族气息。另一套以会展中心为原型的酒瓶子很特别,白色的瓶身,显得庄重大方。

收藏千个酒瓶子

5年来,冯新桂已收藏上千个酒瓶子,大部分都摆放在钦州的家中。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收藏在广西还属于“新兴行业”,在钦州仅有两位藏友跟他沟通。

2008年3月份,冯新桂带着收藏的一些陶瓷酒瓶来南宁查看收藏市场,发现这里有10多名藏友在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于是扎根南宁。

如今,冯新桂收藏的酒瓶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广泛,有广西的,还有江浙一带的,最远的酒瓶子来自西藏。冯新桂说,酒瓶子的收藏要有一定的讲究,他只收藏用陶瓷、紫砂制造并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酒瓶子。玻璃酒瓶子到目前他只收藏了三个,一个是北京天坛造型的,一个是茅台酒特制版,第三个是五粮液特制版。

学习藏品鉴赏知识

收藏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冯新桂的家里,除了藏品,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收藏鉴赏的书。《金银器·中国文物鉴赏丛书》《玉器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各类书籍都反映着冯新桂对收藏的热爱,与对收藏知识的热切追求。冯新桂说,平时除了买书来充实自己,他还坚持订阅报纸,了解最新的收藏信息和学习鉴赏知识。

在冯新桂的家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收藏的世界。看着满屋的藏品,冯新桂一脸的满足,不停地找出20多件令他得意的藏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后感叹道:“有空时,就看看这些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但心情会变得愉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