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评论:张艺谋给陶瓷行业上课

评论:张艺谋给陶瓷行业上课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25

陶瓷艺术。

在陶瓷行业大谈特谈关于陶瓷文化图行天下的今天,张艺谋无疑又给我们陶瓷行业上了一大课。多少人天天都在讲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窑火五百年,五千年与五百年的延续绝对不是弹指一挥间,它的记忆,它的积淀,它的每一个流向,陶业人随便驻足总能感应出身边有着厚重的东西让我们难以释怀。其实,陶瓷仅仅是这时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细节,也正是因为它的普通,中国才没有任何顾虑便轻松地将它同丝绸一起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也因此让世界记住了陶瓷,也因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

在这次被40亿人关注的奥运会开幕式上,陶瓷远渡的渊源何曾不是让人记住的中国元素?在那无尽的沙漠,在那浩瀚的海洋。我们至今还会听到那些精美的陶瓷在行进的颠簸中发出的那天籁般悦耳的碰撞声。可是有多少陶瓷人哪怕就是亲临其境,他们能有一丝震撼吗?又有多少陶瓷人在场内场外能够感动得热泪盈眶?做为陶瓷人,你听到了这种声音吗?或者说在此时此刻,你听到了压机焦点房地产网的声音吗?你听到了那熊熊烈火在窑炉里燃烧的声音吗?你听到了质检员在检验每一片产品的敲击声吗?你听到了那些不合格产品在碎裂时发出的声音吗?

你或许没有,你可能真的被张艺谋制造出来的那种气势,那种场面,那种色彩给惊呆了。细细回想一下,张艺谋这点把戏也算不了什么,尽管有《英雄》的翻版之嫌,尽管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不褪色的模样,尽管还有很多很多都说得上与之有些关联。但他就是有本事让那些外国人惊叹,让那些真正看懂了的中国人兴奋,让那些看不懂的中国人呐喊,让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看明白了,实则根本就没有沾上皮毛的人捶胸顿足,让那些模棱两可的人实在难受,但又不能表露。因为他总会觉得有人能够窥探出他的心思,要么就是真懂,要么根本就是不懂装懂。尽管有些似是而非,一半明白,一半没法说清楚。这没什么,在那一刻谁都不敢说他就真17173的看明白了。其实许多的所谓策划,所谓文化,所谓创意,所谓的震撼,统统都是在于通过后期的解说与争论,然后就有了更多更新的观点便更加丰富了它的中国式的国际意义。诸如那个击缶倒计时的光影控制,诸如那个孔子三千弟子的朗诵神态,诸如那烟火脚步的形象逼真度,诸如那个立体的升空地球之不同层面的动感,诸如那个百米画卷所承载的无穷艺术,诸如那个“和”字的主题胸怀,诸如那个齐刷刷的古典美人与出海划桨的男人们……

要在这么短一个时间,要在这么大一个空间,要在这么长一段历史,要在这么多数也数不尽的中华瑰宝名册里,去选出精当的让那些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种都能够留下最为烙印式的中国记忆的确不容易。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认定的好东西都一一展现给他们。要达到让更多网络超女的人认可,在张艺谋看来,让他们傻眼就行了,让他们毛发倒竖就行了,让他们合不拢嘴就行了,让他们弄不明白又想弄明白就行了。至于有多少人喝彩,至于算不算忽悠,那就真正要考量一个人是不是就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了。因为天下总是拥有太多太多的事后诸葛亮。

其实,我们的陶瓷行业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天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地弄一些土不土洋不洋的东西来,你说怎么不叫人恶心?看看这次开幕式,中国元素又是何等的简单,中国文化又是何等的具有张力,具有感染力,具有穿透力和具有慑服力。中国陶瓷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最为核心又是最简单的东西,这恰恰就是最为致命的又总是被企业及企业家忽略的东西。陶瓷大腕小腕们,别在那儿自欺欺人了!真诚真心地玩一点叫真文化搜狗的东西来让世界瞧瞧,那是多么“愉人愉己”的事情啊!不要再去坚持“娱人娱己”了,更不能再继续坚持“愚人愚己”了。大胆地来一点哪怕是夸张的中国元素也好,这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有一种“吃不上猪肉,至少也可以听听猪叫”的痛快,那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评论:临死也疯狂 陶瓷行业切勿“自残”


据景德镇一陶瓷代理商透露,以前当地的家装公司、设计师们拿的回扣是10%-15%,但是现在家装公司和设计师竟然要30%的回扣!非但如此,就连当地的泥水工也“绑架”陶瓷商家,狮子大开口,吃拿卡要。商家稍有不从,泥水工就会跟业主说产品的坏话,导致产品无法销售出去。某个小有名气的陶瓷品牌就因此无法在该地继续经营下去,退出了市场。

另一件事同样发生在江西。虽然今年市场不景气,可是一批陶瓷企业在制订营销计划的时候,无视市场状况,销售目标只增不减。为了完成销售的指标,企业的销售人员、区域经理就拼命地向经销商压货。而市场萧条,经销商的库存无法消化,最终货物只是完成了从厂家仓库到经销商仓库的物理转移,并没有能够真正被市场所消化。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企业和经销商关系的高度紧张。江西某地一陶瓷市场中就有近10家商户更换了所代理的陶瓷品牌,原因就是他们无法完成厂家定的销售任务。

据了解,这样的事例并不仅仅发生在江西,也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和经销商、经销商和企业之间,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的釉料企业、机械配套企业,为了生存,抢单现象也日趋严重,有些陶瓷企业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从中挑拨,诱使供应商比价。为此,有些配套企业明知目前货款难收,还是毅然投入到激烈的赊款订单争夺战中。

另外,还有一批企业因品牌经营不善,资金实力不强,产品又缺乏竞争优势,已经被推上了“淘汰”的边缘,在市场重压之下,这批企业更是变本加厉,不惜以本伤人,极力压低产品价格,通过大抛售方式做最后的“疯狂表演”。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销疲软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潮州、佛山等地的陶瓷外销企业,都开始把销售重点转向国内市场,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国内市场,这让原本就拥挤不堪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时间刀光剑影,风声鹤唳。然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不景气,直到最近几个月才稍微有些起色。建陶和卫浴行业的回暖会比房地产市场还稍迟一些,毕竟买房在前,装修在后。

面对疲软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承受压力的已经不是一两家企业,也不是一两个商家,是整个陶瓷产业都面临市场困局。供应商、制造企业、经销商,甚至包括设计师,本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企业和经销商更是位于核心位置的利益共同体,经销商是企业在地方上的代言人,而企业则是经销商的有力靠山。两者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和经销商协同打天下,开拓市场;而在经济不景的时候,企业和经销商更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这是最为浅显的道理,但许多企业在面对市场危机时,往往不择手段,甚至饮鸩止渴,为了保一时之命而罔顾他人利益,最终造成利益共同体的猜忌和遗弃。

很不幸,以上事例正印证着恶性竞争趋势的加剧。

市场疲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小人“落井下石”、朋友变敌人、老乡背后开枪。本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却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整个行业没了竞争底线。没有底线也就意味着不择手段,这将不仅伤害某一家商家、企业的利益,其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损害的是整个行业利益。

中国陶瓷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规范,已经开始步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承载的是形象、信誉、承诺、保障和信心,更承载着企业的社会尊严。既然危机不可改变,那么就让我们对利益攸关方多一份体谅,多一份理解。

暂时的撤退并不可耻,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一个男人,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08之难”是给建筑陶瓷行业的福


2008年的中国建筑陶瓷业,虽有少数企业销售依然保持着较大增幅,但行业整体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自下半年起,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停窑、御寒、冬天、倒闭作为建筑陶瓷业的关键词汇不断出现在媒体及坊间语境中,整个行业可谓步履艰难。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打乱了许多企业的发展规划,既定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被搁浅,相应的其它计划目标也只能化为泡影,而对于异地扩张的企业来说资金风险陡增。因此,在许多人眼里,08年的中国建筑陶瓷业遭遇难题,甚至有人会在心中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假定08年市场向建筑陶瓷行业发难,那么我依然想用句很雅很哲学的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说事。因为08年的市场难题向业内企业敲响了警钟,让大家变得冷静和理智了,避免了更加盲目的扩张形成的更大的发展风险,因为这难也可以说是上天赐给行业的福。

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不仅股市等金融市场及房地产会形成泡沫,大部分实体经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泡沫。按06、07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及建筑陶瓷业自身市场的火爆情形,建筑陶瓷市场已经开始产生巨大泡沫。本来市场仅有半瓶水,由于多了三成泡沫,即形成了市场有八成水的假像。再加上形势大好,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繁华迷惑心智,又导致对市场预测时心里产生泡沫,错误地判断成市场上有一瓶水。于是,两年的旺市,致使在建筑陶瓷市场已近饱和的情况下,仍出现了07的扩张高潮。很多企业扩张的步子之大可谓惊人,恨不能一下子将产能和销售提高几倍,其蕴含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过热的市场无疑是点燃风险的导火索,更是一只把人们引诱爬上高山且断其后路,再逼着人们跳下去,直到把人们摔得粉身粹骨的魔鬼。细细分析,今年戴南最大的不锈钢企业、绍兴最大的印染企业、湛江糖王的失败之处,无不是中了火热市场的圈套,非理性扩张酿成的悲剧。

08年的建筑陶瓷之难,恰好是在07年业界的扩张之势刚刚开始不久,及时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让已经头脑发热的人们一下子头脑清醒了,看清了原来市场不是一瓶水,而是只有八成,而且还有三分泡沫。这时,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虽然有惊,但却无险,因为企业还没有走到不可控制的局面。算是刚上了贼船,好在船还没离岸或刚离岸便醒了,还有挽回的余地;如果08年继续红火,也许情况就不会这么幸运,当船驶进茫茫大海之时,想下来就难了。因为很明显,08持续红火的市场,会更进一步迷惑人们,使人们更大步子的扩张产能,更高负债率的运营。一旦泡沫褪去,后果自是可想而知。

因为建筑陶瓷业的人太有雄心大志了,而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则“太激情燃烧的岁月”了。雄心大志是好事,但是冒进的雄心大志也不足取;父辈们那种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看到了涌动的激情、赤诚的理想、动人心魄的执著……那些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感怀和肃然起敬,但是我们更想反思追问,那种不理智和盲目的冲动,能否达成了理想,进而考量其给社会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灾难……对于建筑陶瓷行业来说,08年的市场形势就是一杯凉茶,是上天赐给虚火上身的建筑陶瓷业以祛火的,苦是苦了些,却是有益无害。让我们集体感恩吧!

评论:中国陶瓷行业到底输在哪里?


陶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来的发展,确实谱写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一章。同时,陶业正因产业转移,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陶瓷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等原因陷入一片愁云惨淡之中。

究其原因,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

作为制陶业这种高耗能的生产行业,原材料和制作流程中的生产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三成以上。今年开始,包括色釉料、化工原料,还是机电配件、运输费用、包装材料……而这其中几乎所有的原辅材料都在涨价。这种原材料上涨的现象,也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心里冲击,好似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经营者的咽喉。

不仅生产原料价格上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成本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揭示了未来几年内,新能远发展和原始能源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国家发改革委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了每桶139美元的新高,单日上涨幅度高达10美元。7月份,油价继续拔高,电价也跟着提价,自7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原油、煤炭、矿产类原料和化工类原料的大幅度上涨,使陶瓷企业利润不断摊薄,部分企业开始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其次,产品缺乏创新精神。

在陶瓷行业一直盛行这样一种生产模式:一个新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同类型的产品便纷纷涌现,不但产品的特质相同,价格也相近。那么,对于投资研发和制作新产品的厂家来讲,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纷纷付诸东流,市场回报率甚微。常此以往,整个市场形成了一种消极懒惰的氛围,很少由厂家敢于冒着风险去尝试新产品的研发,所有人都在观望,试问,如果一个市场上没有新产品的出现,那么何谈创新?何谈发展?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陶瓷品牌与品牌之间,花色、纹理都不同,相同的产品很少,原因就在于欧洲企业不仅有创新意识,还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此巨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并不在于生产技术,也不在于综合国力,而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创新,用于去走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没有两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只鸡蛋,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同样,没有两个企业能生产出同一种产品,即使是同一个企业的产品,也应该拥有不同的特色,去适应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有竞争力,才能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享有一席之地。

最后,中国市场呼唤“诚信”

不仅在陶瓷行业,在各种行业市场中,到处充斥着买卖双方的争锋相对。“无奸不商”“买的不如卖的精”……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思想模式,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就陶瓷行业而言,各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严重。而“诚信”经营一直是所有企业都用来自我标榜的口号,真正做到这两个字的商家却屈指可数。中国社会呼吁“诚信”,中国的市场经济同样渴望“诚信”。中国的拥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却创造不出傲人的销售奇迹,是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少吗?也不尽然。

近年来,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已火热之姿席卷全国各地。团购表现出的种种优势成功地点燃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情、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火热参与。它多以互联网的形式筹划、组织、执行。并且已经称为一种大众追捧的新型购买方式。这种新的消费理念,可以从根本上说明,并不是中国没有消费市场,而是中国的消费者不能相信自己单独购买的产品的的确确物有所值。说到底,如何建立一个让买卖双方都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制约的市场规范体系,弘扬“诚信”为本的销售理念,已经是中国产品市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商家们也应该适时地放下手中的验钞机,坐下来好好斟酌一番,希望消费者以哪一种方式记住自己的产品。

做投机的奸商,还是知名品牌的老总,介于一线之间。

评论: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


“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近来成为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7月30日的“聚焦08.突破迷局”陶瓷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以及8月1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陶瓷资讯》承办的“2008中国仿古砖高峰论坛”,都广泛讨论了这个问题。与会嘉宾大多认为陶瓷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也有部分嘉宾认为目前陶瓷行业的销售状况虽有所下滑,并非全部,并不是非常严重,目前不是陶瓷行业的冬天。此前作者在《陶城报》言论版的两篇文章《也谈“腾笼换鸟”(7月4日)》、《当前建陶行业所面临的危机(7月11日)》及刘小明的文章《恶劣环境下安全“过冬”比“腾笼换鸟”更重要(7月11日)》都从不同层面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些文章也受到了众多的关注,究竟陶瓷行业的冬天有没有来临呢?

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与我国整体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一样,有些捉摸不定,后奥运经济将如何走向,实在有太多不定因素了。目前建陶企业在资金与销售诸方面都面临了严重的压力:宏观经济的调控、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以及奥运会本身与汶川大地震都已经对我国的建陶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建陶企业大面积的停窑,最近几个月瓷砖销售严重下降,06、07年向外扩张的陶企大多放慢了基建、投产的速度,已经使业内人士感到了冬天的凉意,在这个层面讲目前是陶瓷行业的冬天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不少陶企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压力,如:楼兰陶瓷、欧文莱陶瓷的整体销售丝毫没有受到冲击,佛山陶瓷行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整体增长30%;又如大型陶企宏宇陶瓷、顺成陶瓷等都没有出现停窑现象;还有七月份我们在内蒙古等地参观的一些建陶企业,产销仍然平衡,有些还是保持着零库存,这些都表明建陶行业内部各自的状况在现阶段是极不平衡的,这也许正是我们建陶行业本身的特点,在大好的经济环境下(如:06、07年),建陶行业全线飘红,也会有个别陶企经营亏损,在困难时期,仍有不少陶企生存得很滋润。以我个人的看法,目前整个行业已经面临着较大的困境,目前生存得较好的企业普遍有如下特征,一类是出口占主导的陶企,受国内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一类是其产品本身性价比极具竞争力,一类是小型企业,在区域市场内独霸一方,还有就是中等规模的品牌企业。以目前大部分陶企的现实状况,可以说陶瓷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关键是这个冬天是不是一个严冬,还要持续多久?

首先是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向,目前股市已经跌破2400点,楼市会不会大面积持续下跌?奥运会及汶川大地震对华北地区、成渝地区建筑工程的影响,在奥运会结束后是否出现大面积井喷?有关协会表示在努力向国家申请建陶产品出口退税额的回调,是否可以实现?最近一段时间美元的升值,是否会持续下去?会不会带来油价及众多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的回落?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奇怪现象能否结束?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能否真正落实到实处?帮助企业渡过一个不太冷的冬天、不太长久的冬天,企业自身也应在冬天里作好自身的调整,改进自身的经营策略,寻找合适的经营规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安全过冬,做好迎接春天的准备。

评论:我国陶瓷行业的“集结号”在哪里?


最近,全国各地热播冯小刚的贺岁片《集结号》,听说该片影院取得良好票房,好评如潮,后来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中报道,这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讲,能在国家级媒体,黄金栏目,长时间,大篇幅报道,实属难见,由此看见该片魅力。

影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战役中,上级命令一个连队的战士坚守4小时以集结号为令撤退战役,结果等了12个小时集结号也没有吹响过。当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由他说出的这句话让谷子地震惊。但是谷子地本人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的确,这部影片无论从故事情节,场面安排,演员表现,还是寓意的传达都很到位,很感人。后来在网上传出“看了集结号,组织靠不住”之说。

近期,各大陶企纷纷吹起了“集结号”,在外忙碌了一年营销大军听见号声纷纷返回总部,接受新的任务。作为经销商而言,一线“作战”感觉如何?对“组织”有什么建议意见?还靠得住吗?有人在问:“随着近年陶业的大扩张,产能不免过剩,终端是不是开始听见“集结号”了?

从中国发展的大背景来看,我想,从义和团起义,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进军,慈禧逃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年灾害,十年动乱,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现在我们的发展环境是前所未有的,是得来不易的,是压抑许久的。相对近百年的动荡不安,中国社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有俗语说:“弹簧压得越紧,爆发力度也越大”,我相信,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能听见的是“冲锋号”,我坚持,一场有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目前我们和国外优秀的陶瓷产区相比,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很多方面确实不尽人意,法律,规章,制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缺失,缺位,不规范等。但我们也认识到,中国企业真正静下心来发展经济的时间,仅仅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这相对国外上百年形成的成熟商业体系,优越的商业环境相比,我们自然存在着差距,可喜的是,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大家也清醒认识到了,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条件或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被首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物权法》确立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产权基础;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为弱势的劳动者权益说话;廉租房,双限房,保障性用房政策出台等等我们几代人想做但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提上了日程。重要原因是,我们现在实力强了,腰板硬了,有能力,有条件说这个话。

笔者认为,行业的继续发展在宏观上没有障碍,更多的应该提防微观上的变化,如企业战略的制定,产品的定位,制度管理的规划,品质的保障,品牌的运作,渠道的建设,服务等等。打个比方,我们都说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那么经销商是什么呢?他是企业的什么?是企业的孩子?情人?妻子?丈夫?还是兄弟?我想,经销商在企业心目中角色不一样,角度的不一样,出发点不同,理念不同,方式方法的不同,合作的效果,结局肯定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对中国发展而言,我们宏观尚处于“冲锋”时期,陶瓷行业也是如此,我们应更多关注企业微观方面的东西,技术,操作等问题。在此,我祝愿所有企业,供应商,及冲锋在一线的经销商战友,在没有听到“集结号”之前,备好充足的“弹药”,打一场漂亮、痛快、彻底的战役。

评论:专家称未来几年国内陶瓷行业将冬眠


8月8日,全球的目光聚焦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当李宁以“夸父追日”般的果敢点燃08奥运圣火时,世界为之欢腾,掌声雷动,鸟巢里的气氛趋于白热化。奥运成功召开,昭示着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已经平安度过了成人礼,未来的30年才是中国能否腾飞的关键时刻。

奥运会比赛项目一天天上演,中国健儿的金牌数目一天天上升,应该说在自己家门口打比赛,压力大,但动力更大,绝大部分运动员发挥出了极佳的技战术水平,笔者希望场场比赛都不要漏看,最大的感受是要夺取一面奥运金牌实在太艰难了,竞争非常激烈,每一面金牌都是运动员泪水与血水浇铸而成。

一方面奥运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群情激奋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悄然步入“寒冬”,股市跌到了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楼市销量也直线下降。碧桂园(企业专区,旗下楼盘)集团07年上半年业绩公布,仅完成了年度销售计划的三分之一,楼市压力可见一斑。事实上,今年各行各业都受到宏观经济大势转坏的影响,利好的行业甚少,也许只有律师与讨债公司的生意兴旺,目前不少律师行专替陶瓷企业处理法律诉讼忙得不亦乐乎。

海内外的经济专家都在预测奥运后的中国经济走势,有的反应乐观,有的反应悲观。依笔者之见,中国经济经过此次深度调整后,估计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重新踏上快车道,因为经济一旦跌下来,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恢复,何况随着股市、楼市泡沫的渐渐破灭,建陶产能过剩的泡沫也即将幻灭。了解佛山陶瓷了解陶瓷行业上佛山陶瓷网。试想想近几年来,中国瓷砖的产能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膨胀,令世界侧目,以前全国产能只有十几亿平方米,目前已上扬到50亿平方米,如此大的产能增长,市场能完全消化吗?是否早已超出市场的承载能力?随着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消费需求放缓,过剩的产能问题必然导致大批的陶企减产、停产或倒闭。

对于那些早已习惯年年递增、年年扩张的企业,市场环境的急剧恶化,无异于当头棒喝,以前谈论行情变坏其实只是由于成本不断上涨,利润减薄,但产品总还是能销出去,误以为市场需求量深不可测,圈地运动风起云涌,但今天已经面临市场需求真正的转坏,这是最致命的信号。

因此,未来几年内,整个陶瓷行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有多少企业能安然挺过难关,就要看企业的内在体质是否健康,平时有没有做好危机应对的准备,蓄好粮草,强身健体、从容“过冬”。

评论:原料上涨 加剧成本攀升陶瓷行业之痛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放在当今的陶瓷行业,再贴切不过。改革开放30年,4次大的投资发展热潮,使中国的陶瓷业迅速跃升世界前列,并确立了其世界陶瓷大国的地位。曾几何时,压机就是印钞机的惊喜;提货的汽车排成长龙的壮观;以及昔日的菜农洗脚上田,穿着笔直的西装领带在礼仪小姐的搀扶下,不停地剪彩投产的辉煌,使陶瓷产业跳跃式发展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和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依赖,在资源日竭,能源紧张的今天,随着能源价格的一再直线飚升,原辅料全面上涨,以及世界经济危机及国内通胀日益加剧导致的运输、人力成本也全面攀升的今天,30年的辉煌已暂告一段落。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新政的出台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力实施,传统的制造企业如海啸般大片大片地倒闭。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制鞋、家电到陶瓷行业,虽然时令正值三伏,然而业内铅云密布,寒流滚滚。自今年初,一场大雪灾使煤炭供应局部紧张,至汶川大地震及目前的奥运会,进一步加剧了燃煤的供应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作为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材料高岭土、瓷砂、白泥、黑泥及色釉料的原料也日日见涨,更令陶瓷企业雪上加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四川地震灾区时曾坦言: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而业内不少有识之士也总结为“陶瓷行业陷于困局”。虽然有少数大品牌企业说现在只是感到有点寒意,还不是最冷的时候,但放眼行业,从佛山到福建、从江西到山东、从华北到四川,各产区企业收缩战线,囤积煤炭、原材料,都在做蛰伏过冬的准备。在7月16日的高安论坛上,业内巨头黄建平曾引用地震时的一句话:活着就是最好的。这应该是现今陶业状况的最真实写照。

“冬天”来了,这个“冬天”可能会很漫长,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两年。到底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

煤价上涨主导成本压力

目前陶瓷企业特别是建陶企业的生产主要还是使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制气作为燃料。虽然佛山有段时间因事故而叫停水煤气,但不久都恢复使用,而其它主要产区如山东、华东、江西、福建等地都是使用水煤气,这样,煤炭就成了陶瓷生产的主要能源。据资深陶瓷生产技术人士介绍,燃料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到1/3。

自年初雪灾开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由于受运输影响及国家确保火电供应用煤,煤价开始持续飚升。到7月底,煤价已由年初的每吨700元左右上涨到1330元左右,创历史新高。据最近国内权威媒体报道,国际油价将继续走高,受此影响,燃煤价格还将上涨,涨幅受地域影响,或将有所差别,但整体攀升已不可避免。

记者日前走访了佛山罗村的某燃煤公司,偌大的堆场“僧多粥少”,在不多的煤炭堆放处,等候运输的大货车排成了长龙。据该公司一员工介绍,现在煤炭不仅价格上涨,而且很难买到,即使现金预付也不一定能订到货,运输也非常紧张。记者还采访了部分企业生产负责人。据强辉陶瓷生产负责人黄先生介绍,今年年初,煤气站燃料用煤每吨价格在680元至730元之间,目前已暴涨至1300元/吨,而且供货非常困难,库存不足。以前佛山陶企主要使用山西及贵州煤炭,现在大部分陶企已转向广西及越南采购,以保障用煤库存。

江西高安陶企也不例外。据江西瑞福祥陶瓷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自5月12日以来,该公司煤炭供应商没有给他们发过一个车皮,铁路运输完全“中断”,主要靠公路运输。高安大部分陶瓷生产企业库存煤炭不足1000吨,而且价格在1280元/吨左右,而山西大同的煤炭到厂则高达1300多元/吨。

江西景德镇欧神诺生产基地腰线厂的曾先生也表示,目前该公司燃煤库存紧张,仅5000吨左右,而且价格高,发货困难。

据张先生分析,目前运输紧张主要是确保四川地震灾区救灾运输造成的。而国家重点确保大型火电厂用煤运输也是原因之一。记者从山西省煤炭局公开披露的情况综合了解到,河北、安徽、湖南等省煤炭库存都低于1个星期。从湖南国光、群力陶瓷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岳阳、醴陵两地陶瓷企业煤炭库存也纷纷告急。

相对比较好的是福建陶瓷产区,腾达、华泰、国星、鹏程、奥辉、彩菱等提前斥巨资囤积煤炭,腾达陶瓷更是斥资6000万元现金购入煤炭5万吨,这些企业约可维持3个月左右。

山东的煤价可以用“暴涨”来形容,年初时每吨在600元左右,“五一”时价格至700元/吨,7月份却迅速飚升至1100元/吨,涨幅达80%以上。据有关人士分析,山东煤价如此走高,与山西各地政府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整顿导致煤炭供应大幅下降有很大关系。

在记者综合了解的相关信息中,一些从事煤炭行业研究的人员表示,近期煤炭期货成交率在不断下降,而同时国际煤价大大高于国内,这种因素,大大刺激了煤炭出口,将最终导致下半年煤价持续上升,给陶瓷生产成本带来更大的压力。

穷于应付原材料涨价和变相涨价

自5月以来,虽然陶瓷产品价格平均上涨在8%左右,但由此而来的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陶瓷企业穷于应付。据佛山某知名陶企生产负责人刘先生介绍,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成本增加6700多万元,而且因环保的整治,环保成本投入2000多万,这些都是非盈利性投入,这些投入最终转化为综合成本。而强辉陶瓷某技术人员介绍,陶瓷生产的泥砂石已从年初的180元/吨涨至220~250元之间,钠砂由300~380元涨至450~550元/吨。高岭土、黑泥等从95~120元/吨涨至150元/吨,Cr2O3从10000元/吨涨至30000元/吨,氧化锌从7000多元/吨涨至30000元/吨,透明釉从3000元/吨涨至4500元/吨,总之是全线“飘红”。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下半年一些企业停产,可能对积压的产品要低价倾销,这样两头紧会更加大行业的冲击。

广东欧文莱陶瓷的生产负责人唐总表示,今年以来,高岭土、白泥、黑泥价格已总体上涨5~10%,不仅如此,电价也上涨每0.1元/kwh,而陶瓷包装的纸箱价格也上涨60%。广东某陶瓷原料企业负责人吴先生更是坦言:“现在各种东西价格都在上涨,各原料生产企业出于维护客户关系,表面上标准原料价格没涨,实际上,今‘泥’已非彼‘泥’,有效成分都下降了,实际上是变相涨价,这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这种变相涨价,涨幅在10~20%之间。不同的原料,涨幅各不相同。

吴先生还透露,现在广东在查封整顿矿产资源,很多无证无规划企业将停产,产量的不足,将导致陶瓷原料价格还要继续上升,涨幅可能会高于上半年。

原材料在整个陶瓷生产成本中约占10%,但品种多样,门类繁多,原材料集体涨价,而且涨幅不一,往往使企业对行情的把握费尽心机,穷于应付,同时也更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运输和人力成本节节攀升

随着油价的大幅飙升,汽车运输及海运费用也日见日涨。不仅如此,近期受奥运影响,对进出港及道路管制非常严格,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运输紧张、发货困难。而根据最新的《铁路货物运价率表》,整车货物运价及集装箱运输价格都已上调。人力工资方面,受国内物价大幅上扬及高通胀影响,陶瓷企业平均人力成本亦上涨10%,并且受行业总体经济大环境低迷影响,人才流动加速,招工也比较困难。这些因素进一步加深了陶瓷行业的困局。

评论:建筑陶瓷行业的冬天还在后面


对于建陶行业,今年有个被热议的词“冬天”。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建陶行业没有呈现出“冬天来了”的产业特征。以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说一个行业的“冬天来了”时,一般情况下这个行业大都会呈现如下特征:一是行业利润已经很薄,大部分企业的营利能力已经很弱,而且不是企业“粗放式”经营下的营利弱,而是精耕细作高效运行下的营利弱;二是产业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进入发展的缓慢期,市场容量已近饱和,整个产业量的增速缓慢甚至很难再有增长空间,更多的开始往精细化发展;三是更新、更有性价比的替代品产生,抢占了这个行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威胁到了这个产业的生存。

从目前来看,建陶行业的利润虽然与保健品等相比不是很厚,业内人士也都在谈利润越来越薄,但只要与更多产业比一下,利润还是可以够“偷着乐”的,在基本以粗放式经营情况下,能有如此利润的行业还是不多的。至于市场容量,目前建陶行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与前几年相比,增速明显减弱,但是估计未来数年年国内、国际市场再增长30%份额应该不是问题。更新型、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至今没有出现,而且在与已有的、互为替代品的墙纸、木地板、油漆、天然石材等,建陶产品无论从产品使用性能,还是装饰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将来还可能不断抢占墙纸、油漆、天然石材的市场份额。

不过,必须承认今年的市场的确与06、07年井喷式的火爆相去甚远。但这只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国际大经济环境的影响,暂时出现市场成交量的缓慢增长,其实真正的刚性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只是推迟了成交时间。至于许多企业停窑及销售下滑,主要“大跃进式扩长”累积起来的风险,销售渠道难以支撑强大的产能,又加上终端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产品,被别的企业抢占了市场份额。

在今年春天,面对07年的疯狂扩张,我曾经写过:“看到别的企业建十条钱,自己也要建十条线,看到别的企业在江西、辽宁圈地数千亩,自己也跟着去圈地数千亩,并不去考虑自己的实力和别人实力之间的差距,更不去想身后有没有这么强大的资金去支撑的自己的扩张。要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看你如何扩张,不是看你圈了多少地建了多少线,而是看你最终将产能消化掉,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形成利润。如果,凭着一个小马,甚至是一个小兔子的销售渠道,却拼命拉一辆如山的大车,最终小心被压垮身子。”

当然,从整个陶瓷行业的自身发展看,冬天的脚步也不远了。在产能大扩张的背景下,如果产能按正常的规划速度释放出来,大概三二年内的产能将增幅巨大,足可以支撑未来七八年的市场增长所形成的容量。这种增幅是远远高于终端市场需求增幅的数倍,在巨大的产能上来后,为了竞争和生存,短兵相接的残杀就开始,随着利润被大幅腰斩和市场容量难以增加,“冬天”也就来了!

没有经历过冬天的行业是不成熟的行业,冬天会使一个行业的经营向精细化迈进,会提升整个行业的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过去,陶瓷行业在竞争环境并不残酷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都只是跑马圈地,或者略微较量一下,谁强谁弱并不重要,大家也懒得争。因为市场很大,利润不错,大家都可以吃饱饭,因此上演的是“群雄逐鹿”。新产能完全释放后,竞争环境将会发生根本变化,竞争环境恶化,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间必然会出现你死我活的较量,这个时候也是诞生王者的时候。冬天并不是坏事,冬天不仅让行业成熟,还可以使英雄诞生。

今年,只是竞争环境转变的前奏。当然,对于业内有些强势企业来说是值得高兴的。如果把业内企业比作运动赛场上的选手,大家多年的努力就是要在赛场上决出胜负。谁是最终的冠军呢?现在,离“建陶行业奥运会”比赛已经近了,可以说,今年的市场形势其实就是一场小组淘汰赛,明年、后年可能是半决赛,然后进入决赛。对于那些有实力和准备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前段时间,唯美的黄总就曾发出:“让暴飞雨来得更猛烈下吧。”的自信的声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张艺谋给陶瓷行业上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张艺谋给陶瓷行业上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