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山东陶瓷现状及山东陶瓷崛起的五方面

山东陶瓷现状及山东陶瓷崛起的五方面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28

陶瓷艺术。

山东淄博很早就有瓷都之称,可是这个称号早已被广东佛山远远地抛在后面。

说到陶瓷,广大消费者认定的就是佛山,山东陶瓷的荣耀已成过去。

淄博老板就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在临沂接一个装修工程,双方都谈好了合同及供货细节,但对方最后了解到产品就是在淄博生产的,当即取消了合同,一单好好的生意就这样黄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淄博陶瓷没佛山的好。如果去山东某陶瓷公司参观,你可能会看到山东淄博某某陶瓷公司、广东佛山某某陶瓷公司两块地点不同名称完全相同的牌子。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一个公司怎么会有两个名称呢,其实这在山东陶瓷行业很正常,不足为奇。这就是“山东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贴牌。

山东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做法,使其陶瓷品牌无法创立,掉进了“越贴牌就越没有自己的品牌”的怪圈中。

其实山东要创立自己的品牌,还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其一是优势。山东是我国五大瓷都之一,是江北最重要的产陶区,主要集中在淄博、临沂两地,青岛和潍坊等地也有少量的陶瓷企业及相关行业。相对来说,淄博的陶瓷产业最齐全,特别是生产企业、陶机及陶瓷批发市场较为发达,产品也是以中高档为主,主要产品有瓷片、仿古砖,也有一定数量的抛光砖生产线,大多数产品在质量方面也越来越好,与佛山不相上下。

从生产企业数量来说,大大小小有500到600家,生产线有近千条,基本集中在几个建陶工业园。大的陶瓷批发市场有三个,集中了山东和广东所有的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江北重要的陶瓷产品集散地。山东其它地方虽然比不上淄博,但也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同样是山东陶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二是现状或者说是劣势。梳理一下山东淄博的陶瓷产品,我们发现鲜有本地的品牌。生产厂地是本地,但产品销售包装上打的却是佛山的。在本地注册一个公司,还要到佛山再去注册同样名称的公司,为的是在销售时可以说产品是佛山的。

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于迷信佛山产品,对自己的产品没信心二是品牌意识还不强,没有打自己品牌的打算三是打佛山品牌顺手了,能卖起价钱,自己的牌子销售渠道不顺畅,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系统还有很多事要做。

不管是优势也好,劣势也罢,这就能说明山东是个大产区,且产销两旺,最重要的就是说山东有创立品牌陶瓷的资本和潜力。

如今,山东陶业已经走到了徘徊的十字路口,如果再一味这样走贴牌生产的老路,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我,被别的新兴产区的光环所湮灭,曾经的瓷都不再风光。

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被重重包围,也要敢于亮剑。这就是山东陶业需要的精神,也到了该打自己品牌的时候了。根据对山东陶业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一定要有品牌意识。

山东陶瓷要想走出贴牌生产销售的怪圈,应该摒弃拼数量和价格的观念,树立质量和品牌的意识。帮人家生产,打别人的牌子,跟在别人后面,永远都成就不了自己。要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识,你没有自己的东西就要被人家吃掉。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山东企业的经营者热衷于免检品牌等等虚名,既然有这样的意识又为什么不可以在创立自己品牌方面下功夫呢。要不怕吃亏,只有先吃亏,等有了自己知识产权的陶瓷品牌,才能赢利,而且是比贴牌大得多的利。所幸的是,一些人广东和浙江过来创业的陶业精英已经有了先知先觉的品牌意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山东的陶业。

第二,先模仿后创新。

以佛山甚至国外陶瓷强国的陶瓷企业为目标,制定一个时间表,先把先进经验复制到山东,然后根据山东的特点加以创新,慢慢丢掉佛山的牌子。比如,可以考虑第一年拿出30%的产品做试验,看看山东陶瓷品牌的销售力度。第二年再把一半的产品打上山东产地,分析总结销售情况,究竟是品种、质量还是销售渠道等需要改进。到第三年,在经验成熟的基础上,全面开花,形成规模化的山东品牌陶瓷。很多做得好的山东陶瓷企业,在创业阶段就是先模仿佛山的做法,完全照搬生产和销售模式,后来加上自己的东西进行一定形式的创新,靠“拿来主义”才慢慢把企业做大的。这个需要全行业联动,相互配合才行,靠单个企业是实现不了的,要靠大环境。所以归根到底是要有创新精神,从每个企业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要摆脱贴牌现象,陶企就需要自己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要有自己的团队。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可以聘请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加盟,也可以自己培养,还可以利用培训的方式。总之,单靠企业老板独打天下或者拍拍脑袋是行不通的,模仿抄袭别人的也不能长久的。

第四,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联手、互动。

作为山东重要的产陶瓷区淄博有几大建陶工业园,主要生产中高档的陶瓷产品。作为生产企业,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把好产的关口,为批发市场提供物美质优的陶瓷产品,为山东陶瓷品牌打下基础。而作为经销商的建材市场要把山东品牌的陶瓷销售情况反馈给生产企业,把好销的关口,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使其良性发展。只有生产和销售互相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销链,才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从而生产出质量过硬的陶瓷产品。

第五,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先导作用。

陶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扶持,政策的作用是先导性的。陶瓷行业的兴衰也需要行业协会的存在,协会具体负责行业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淄博建筑卫生陶瓷品牌的滞后,与当地政策和行业协会的缺失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淄博的日用陶瓷特别是酒店陶瓷、骨瓷之所以闻名国内外,与山东省陶瓷协会的引导、支持作用是分不开的。要打破山东陶业一盘散沙的现状,就需要政府重新定位陶业的地位,重新构建行业协会的架构,使陶瓷行业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第六,媒体要跟进,要大造声势。

行业要发展,舆论要先行。纵观佛山陶业的一步步发展,都离不开行业媒体的推波助澜。多年来,佛山陶业与作为主流媒体的《陶城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佛山的很多陶瓷企业也是在陶城报的发展中不断壮大起来形成规模的。可以说,陶城报为佛山陶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山东,陶企与行业媒体的联动很少,无论是陶城报还是其它行业媒体都少见到山东陶业的新闻和产品广告。他们宁愿相信自己的销售队伍,而不肯相信媒体的影响力。所以,为改变这种现状,山东陶企要改变过去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思路,要主动和媒体联姻,借媒体扬自己美名,同时媒体也有主动出击,把山东当成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地,像佛山一样大张旗鼓地宣传陶业的方方面面,真正把山东的陶瓷品牌宣传出去,使业内外知晓山东也生产好的陶瓷。而作为行业主流媒体的《陶城报》,更应该时刻关注山东陶业的一举一动,主动担当起宣传、引导山东陶业发展的重任。

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企业做起,只有山东全行业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同时真正行动起来了,才是告别山东陶瓷贴牌的惟一出路。要多管齐下、多头并进,上下协力,形成创立品牌陶瓷的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山东成为继佛山之后的第二个名副其实的产陶大区,让山东陶业重现光辉,进而引导全国其它产陶区的良性发展。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高安建筑陶瓷业的现状及对策


在以佛山为主的建陶业大迁徙所带动的资本浪潮的巨大冲击下,高安建筑陶瓷业发展浪潮迭起,短短一年时间,合同引进资金达110亿元,引进陶瓷及配套企业50家,拟建生产线153条,成为全省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可以看出以高安为中心的未来产业集群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此庞大的资本金冲击未来市场,必然会重整高安经济格局,促成各类要素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市场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走高。今年7月14日,高安产区荣升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意义非比寻常,高安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死"劫"。在这种局部激进式扩张和国际国内经济一度低迷的形势下,高安产区如何杀出乱局,冲出重围呢?笔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粗略分析和探究。

一、发展环境分析

从今年上半年的运行趋势看,喜忧参半。高安虽持有国内一系列知名品牌和王牌军,可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和生存风险,但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油煤价格持续上涨、资源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缩水等因素影响,生存空间萎缩,企业后续投资风险加大,发展不容乐观。

1.从大环境上看,国内陶瓷产业重型化的格局仍没有改变,加大用地审查,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力度,加大陶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性调控手段,将促成建陶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结构性过渡,国内陶瓷企业面临新的建仓调整期和“拐点”。事实上,国家政策性调控预期的出现已经给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政策调整使得企业前期发展的弊端毫无保留地暴露。受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影响,大部分陶企面临选择性困境,市场策划出现动荡和不安,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据民间调查,沿海广东等省市现平均每天有数十家陶瓷及相关企业关停并转,广东瓷及华东瓷更新洗牌大势所趋。在外贸出口渠道不顺畅,国内一级市场日趋饱和的前提下,二、三级市场将成为未来名企逐鹿的主战场。实际上,这次大范围的产业转移是国内建陶企业品牌升级、技术革新、资本重组、文化定性的绝佳时机,而背靠背的江西则是这次“候鸟迁徙”计划的首选“金巢”,精明的企业家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作为。

今年上半年,由于面临煤电价格上涨、资源危机、人民币升值和政策调控压力,业内资本链运行速度放缓,行业市场出现持币观望和谨慎态度,新一轮发展面临空前压力,而外部压力的客观存在迫使企业间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2.从局部环境上看,高安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后勤服务保障。新明珠、新中源、英皇卫浴等国内外名企抢滩进驻,引来候鸟纷至,群雄争霸,致使资本访问率、劳动力就业参与程度和中心辐射力大大提高,陶瓷配套化建设能力和市场吸纳力大幅上扬,超出预期想象。高安在区域化经济中举足轻重。

在能源涨价、成本上扬、市场萎缩、产品提价难的状况下,谁都不会轻言放弃,无情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最终迫使大批落后产能,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转产。所以,在前期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本土企业有暂时性的依托优势,但随着规模龙头外企资本金的不断注入和产品入市,这一优势会丧失殆尽,根本性的变革势在必行。

二、行业内部权衡

(一)比较分析

从外资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本土企业,差距之大,超乎想象。从内部构成看,大型企业注重品牌锤炼,营销策划,市场细分,文化推介和职工培训,调整迅速,反应灵敏,生存和带动力强;本土企业品牌意识弱,重视制造,忽视创造,营销思路不明晰或没有策划,交叉错位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意识弱,生存能力差,一旦市场动荡,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与前期积弊和融资能力差有关。加之不重视人才培训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构建,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企业创新受挫。所以,本土企业如不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乘势调整,只有死路一条。

目前,高安产区已成相当规模,产业转型升级处于绝佳时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面临危机和压力,但只要调控管理适当,企业积极参与,仍可保大盘不失。从已入驻基地的50家企业来看,5亿元以上项目有8家,亿元以上有17家,占产区项目的34%;省外企业25家,省内企业25家;高安以外32家,本土企业18家;从资本构成上看,亿元以上项目占资本金总量的90.9%,亿元以下占9.1%;其中本土企业占15.7%。强弱并存,优劣不一,各有所长,是前期中国建筑陶瓷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微观显现,是梯队和团队创业的动机反映。

(二)发展预测

根据国内陶瓷产业布局走向,沿海高能耗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规模“候鸟迁徙”行动仍将持续2~3年,之后进入稳定的创业期。在这次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高安无疑是最大赢家,高安产区将成为对接广东佛山瓷海国际等国际外贸平台的重要基地之一。届时,时空的概念会在两地频繁的贸易互动往来中模糊消失。高附加值产业要素的聚集,创新型交易模式的建立将为高安未来走向世界舞台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打造两地良性互动平台,破解产业布局、环保、物流、配套建设等高端策划难题,疏通发展瓶颈,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命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从体制内外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高安经济才会有迅速崛起的可能。

三、对策

(一)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制定积极稳健的应对策略。

高安产区融合了多元发展元素,体现了国内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诉求。高端研发、中低并存的产业市场正处在结构性转型的重大关口,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创造过渡。夸大危机和盲目乐观均不是思维定性的导向,关键是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全面客观分析,做出正确决策。为此,政府应加强宏观导向运作,企业应积极主动介入市场,摸清家底,找准战略投资方向,企业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探求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政府宏观发展计划和行业内部策划,创新创建行业协会,深度促进专家、高管、协会、媒体对话机制,强化团队意识,积极应对风险。

从市场角度看,城市一级市场角逐激烈,大型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强,持有较大份额的市场占有度;中等品牌和小型企业相对较弱,无法和大型企业硬拼,未来只能起到填充和市场辅助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大型企业可以在维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继续走高中端路线,同时关注国内市场动荡和宏观经济走势,为各级政府施政提供决策参考。

农村市场悄然隆升,是现今及未来中小企业和本土企业关注的重点,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必将更大地刺激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出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强调性价比的低附加值产品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适合农村胃口。侧重挖掘农村市场,走中低路线,避开发展暗礁,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缩水和经济形势低迷的今天,这一对策无疑是生存突围的绝佳良策。尤其是本土企业,要利用风土优势,借鉴身边典型,扩大思维视野,尽快换脑换胎,实现原始积累型向科技创新型、依托型向自主型的转变过渡。

(二)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寻求国际生存的更大空间。

我国建筑陶瓷产品的出口80%集中在亚洲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到6%,欧洲、中东极低,美国几乎为零,总出口量不到其产量的10%,这一业绩与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很不相称。其中虽有产品质量和消费习惯等多方因素在内,但主要与中国入世后遭遇欧美等发达国家刻意制造贸易磨擦,提高关贸壁垒是分不开的。中国向前的步伐已经给发达国家的发展形成压力,“国际妒忌”现象已给中国陶瓷制造的走向提出挑战,冲破茧缚,放马狂奔,是中国陶瓷企业和外贸流通领域的重大责任,是国内陶瓷产业扩张欲望的必然。

在贸易“通关”这一块,大型品牌企业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族产业逐步走向世界的必然。要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品牌魅力的基础上,提高国际市场的调查分析能力和捕捉国际风云变化的信息的能力,策划和构建跨国营销网点,为进军国际目标市场打好铺垫。企业内部、行业协会应介入智囊策划、法律咨询、传媒中介等服务系统,优化网络升级,完善整体运营机制,构建团队精神,创建行业文化,为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国内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和国家外经贸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积极应对挑战,提出对策,理顺产业链发展脉络,疏通国际贸易瓶颈,打开国际贸易大门,使国内日趋饱和的扩张潜能高效释放。高安产区虽处于国际贸易仓储后端,但依托大型企业品牌带动力和广东沿海等地创建的国际贸易舞台,进军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三)进行服务观念的大解放,积极引导社会自由元素的最优化整合。

10多年的工业体制改革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力量崛起的主流,在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工业体制改革的政策驱动下,政府直接掌控营销领域的策略几乎没有可能。这就决定了高效、绩优、和谐的服务市场构建将成为政府辅佐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调控和执行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掘能、科技创新、文化延伸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建设上来。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引导,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政策性风险和市场变化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大“框架”工程的构建力度,做优产区规划布局、信息传媒、仓储物流、基础配套等工程,渗透环保理念,引进评价机制,介入专家论证,力促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大培训大转换机制,促进人才高效有序流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依靠的是人才和技术。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用工信息、商务信息网络发布平台,促进信息和文化交流,促进国内尖端人才向产区的高度聚集,促进区域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就业水平提升和企业运营能力的提高;四是加快部门专业服务领域的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积极主动介入国际国内专业领域,摸清行业标准和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疏通外贸渠道,为企业主动迎接挑战提供前沿参考。

山东陶瓷期待走出“贸易摩擦”


“现在虽是时令上的春天,却是建筑陶瓷业的冬天。”淄博一家陶瓷企业负责人宋文通,对记者表述了自己的迷茫。

日前,号称“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调查作出初裁,山东21家建陶企业,普遍被征收73%的临时性反倾销税率。

无疑,“山东制造”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省商务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省出口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8起,占全国同类案件总数的88.9%。其中,反倾销6起、保障措施2起,涉案企业228家,案值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山东制造”如何走出贸易摩擦的泥沼?

就上述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调查初裁来说,或许从全省范围来讲,这次裁定对该省的影响并不大,涉案企业仅有21家,案值775万美元。然而73%的税率却足以将中国建陶业拒于欧盟市场之外,使企业本就艰难的国际发展之路更加举步维艰。

据信益陶瓷(蓬莱)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经理钟国强介绍,作为配合调查但未被抽中的企业,信益最终被征收的税率是32.2%,而原来的关税仅为5%。“虽然比同行高达73%的税率低了近一半,但是公司出口的都是高档产品,出口的成本已经接近欧盟内企业的成本,我们出口的产品已经没有任何价格优势。”

更让陶瓷企业心痛的是,经历了艰苦的市场开拓,本该扩大规模,享受成果的时候,欧盟市场突然紧闭的大门,几乎让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今年,原本有一位西班牙客户,计划将一个4亿美元的项目交给我们代工,现在因为反倾销的缘故,客户已经转到东南亚去寻找供应商了。”钟国强无奈地说,“现在,只能眼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被别人抱走。”

“继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泰国等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后,这已是中国陶瓷10年内遭遇的第6次反倾销调查。”省建材行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淄博又是驰名世界的瓷都,而现在中国出口的陶瓷却受到这种待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仅是陶瓷,纺织、钢铁等该省传统优势出口商品都遭遇过反倾销调查。”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处处长王玄瑜表示,近年来,针对传统领域的贸易摩擦强度更大。其中,土耳其对织物及服装进行保障措施调查,该省案值高达1.3亿美元;俄白哈关税同盟对彩钢板采取反倾销措施,该省案值1.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该省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不仅有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涉案产品主要包括纺织、食品、钢铁、陶瓷、纸张、水泥等该省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的行业。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教授孔庆峰认为,“贸易摩擦的频频升级,还反映了我国包括山东低成本发展战略尚未根本调整。”他表示,“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发挥的都是我们的传统比较优势,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山东制造,都只是物美价廉,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附加值不高。”

孔庆峰说:“从企业自身来讲,应加大研发投入,并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通过投资设厂、合资并购等方式,规避频发的反倾销案件。同时,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还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是很强,很有优势,但是品牌附加值还是不够。”山东省财政学院教授王蔚指出,“无论是陶瓷还是其他出口产品,根本的出路在于塑造民族品牌,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品牌输出,最后到资本输出,这是外贸企业的必经之路。”

山东淄博 陶瓷销售压力日趋增大


“现在外产区销售情况怎么样?”、“现在有什么好消息”?

如今,记者在淄博产区走访时,无论是走进一家建陶企业,还是在机械化工企业聊天,多数企业老板一见面便会问到如上的问题。今年来,一直低迷的建陶市场令不少企业的产品销售极不理想,进入6月份后情形则更为严重。

据记者了解,目前淄博多数厂家的库存压力非常大。“早在一月前,我就听说已有不少企业做好了生产线报停的手续。但企业都不愿第一家先停下来,担心的是一旦停产,经销商与工人就会流失。硬撑也不是长久之计,谁难受谁知道。”淄博某陶瓷加工企业老板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产品供大于求与房地产的调控都是导致销售不畅的直接原因。随着库存压力的逐渐增大,不少厂家选择关停部分生产线,以降低产量的方式来化解部分销售压力。有四条生产线的选择开工两条,三条生产线选择开工两条甚至一条生产线开工。据记者了解,目前,淄博产区拥有两条以上生产线的厂家能够全线生产的企业为数不多。

连续销售不畅的局面令不少商家逐渐压缩支出费用。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展厅仍在转租或者转让,有些展厅则是人去楼空,铁将军把门。“去年就有不少展厅没有赚到钱,几乎赚不出展厅费用。今年这样的市场形势,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就有不少展厅已经易主,以此来降低公司的运营费用”。某品牌经理告诉记者。

“尽管当前有不少企业外出跑市场,但能拿回订单的企业并不多。终端市场的销售情况也并不乐观,有个往年的大客户甚至一月内只卖出了两车产品,更无从谈利润。现在能够上门看产品的客户都比往年少的多。”上述经理无奈地说。

张店区一内墙砖企业销售总经理告诉记者,他外出考察市场刚回来,从整体上看,目前建陶市场销售情况基本差不多。但相比较而言,其他产区情况比淄博现状稍微乐观一些。通过近一步的市场了解,一线品牌产品受市场影响不大,大众化的低端产品销量也不错,但利润非常低。最难受的就是既无品牌影响力,产品价格又不占优势的企业,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

自今年开局至今,建陶行业正经历着往年前所未有过的萧条与冷清。尤其淄博产区,有企业在年初便经历了政府强手治理建陶行业的事件。关停事件给企业带来的伤痛算是硬伤的话,那逐渐增大的销售压力则属于软伤。随着外产区的快速崛起,淄博产区的市场销售网络的慢慢被撕破更是让不少建陶企业苦不堪言。交谈中,记者明显感觉到,淄博企业对于失去以往的东北、西北两大市场更是伤心不已。

“内忧外患”此时更是淄博产区真实写照。有业内人士指出,淄博产区若要保住当前地位,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占据产品优势,产品品质既要过硬,花色又要更新快,以此逐步拉大与外产区产品的差距。前期推出的大规格喷墨产品,就算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平川区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近年来,平川区大力实施陶瓷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撬动区内民间资本参与陶瓷产业开发,盘活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区内陶瓷产业的扩充和技术进步。新乐雅陶瓷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三条地砖生产线,年产值8000万元。盈耀、盈胜陶瓷厂通过产权改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陇烨陶瓷由企业改制再到民资收购,产品达60多个品种,年产值5000多万元。温州客商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白银华顺陶瓷有限公司,创造了当年投资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的“平川速度”。2009年,投资5000多万元的华顺陶瓷三期建成投产,日生产高档地砖10000余平方米,填补了西北地区生产高档地砖的空白。

众多民营陶瓷企业快速发展,平川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陶瓷大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带动关联产业蓬勃发展,从事陶瓷运输、销售等个体工商户达3000户,从业人员5000余人。

白银市进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将陶瓷产业作为全市培育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平川发展带来了机遇。平川区乘势而上,提出了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近期将通过举办陶瓷节会,邀请专家定位平川陶瓷产业发展方向,搭建平川陶瓷研发、人才、技术支撑平台,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对外宣传推介平川,提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商机。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一)着力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平川陶瓷建材工业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理顺陶瓷园管理体制,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20-30条生产线,墙地砖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加快白银市八大支柱产业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国泰陶瓷建材城建设步伐,加大对新乐雅、华顺、陇烨等骨干陶瓷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途径,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发展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形成几个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向集群化园区化发展。

(二)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陇烨、新乐雅、华顺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在保证中低档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中高档产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功能性产品的研究,促进资源、原材料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产品系列化、品种多样化、市场多元化、效益最大化。

(三)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技术工艺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新乐雅、华顺、陇烨等骨干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平川陶瓷研究院这一平台,加强研发、合作和交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引进技术项目时,捆绑式引进人才。依托甘肃省煤炭职工学校,开设陶瓷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

(四)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培育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更新设计观念,在配套、器型、花面设计、包装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立有平川陶瓷文化特色的陶瓷品牌。重视营销能力的培养,建立集销售、宣传、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营销网络,大力培育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进一步高起点规划建设平川经济开发区,尽快配套完善物流、信息和生活服务设施,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以提升城市承载产业服务功能和集聚人气、商气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为客商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与淄博、佛山、景德镇、夹江、宜兴等陶瓷发达地区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力推进会展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和自主招商。严格落实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优化政务环境,争取更多的企业入驻平川,推动陶瓷产业快速发展。

点评:山东陶瓷行业的三大症结 任重而道远


如今CHINA的含义早已远远超出了陶瓷的范畴,而中国陶瓷还能代表领先与卓越吗?山东作为中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而我们的发展为什么会放慢脚步呢?为什么我们的品牌之路频频受阻?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

一、凝聚力。山东有大小近千个陶瓷厂商,凝聚在一起将对整个陶瓷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如今厂家各自为政,没有一个核心凝聚力,不是一心创品牌,不是精诚团结而是相互唾弃,贴牌的贴牌、套牌的套牌,甚至有些厂家连一个自己的主打品牌都没有。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内墙砖、抛光砖、仿古砖、外墙砖能够完全配套屈指可数!我们不光要向诺贝尔、罗马、冠军等台资企业学习,还应学习广东新明珠、新中源及东鹏等集团公司,不光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及经营策略,同时更重要是发挥他们“股东团队化”建设战略,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只筷子一折即断,可一把筷子坚不可摧!

二、决策者的管理。大多数山东陶瓷厂的决策者都是“生产”出身,缺乏足够的市场评估能力,不懂得经营之道,做的决策,规划未完全站在市场最前沿,还是以老眼光经验化去管理。市场变化日新月异,而我们的决策者们还自闭于原始的经验中,往往会导致企业走进经营困境,只能够拼价格战,口水战,你比我低我比你更低,完全不考虑未来市场定位。先“捞”一点是一点,这同时导致我们的一些“空降兵”(职业经理人)无心恋战,无隐定性也就更无持久性的打算,总之:你不知道的事情,你的敌人会告诉你;多一个对手,不如多一个朋友。

三、营销团队的建设。山东还有好多陶瓷厂采用自然式销售方式,说透了等于守株待兔法。反正厂里产品便宜不愁卖不出去,自认为有的是一些需低档货的客户群体,可他们忘记一句话:客户不会因为你的价格便宜而降低对产品品质的要求。长此以往,牌将不牌,厂将无厂。在山东陶瓷企业中几乎没有几家有一套完整的营销团队,所谓挂着营销中心的牌子也仅有几个营销员而已。事实销售与营销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性的词汇:销售只是营销中的一部分而已。在山东陶瓷企业实质有营销理念的企业寥寥无几,仅是一些销售员罢了,更谈不上有一支过硬的营销团队。通俗一点说:营销是卖好的产品,而销售是把产品卖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怎么能让齐鲁大地陶瓷界的领袖们在技术领域、营销领域追随人后呢?我们的民族需要勇于突破、不懈创新的企业,在陶瓷制造业是如此,在其他领域更是这样。

总之,我们的路任重而道远!

五湖陶瓷企业4.8亿投资山东淄博


12月初,山东传来消息,一直以贴牌销售为主的山东淄博五湖陶瓷有了新动作,将投入4.8亿巨资在淄博高青设厂,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第一时间对该消息进行了证实,并将跟踪报道这个事件。

五湖陶瓷企业位于山东淄博,总投资4.8亿,建立了目前华北最大的生产基地,营销中心设在淄博中国陶瓷科技城,在行内占据领先地位。公司全线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5条,每条生产线斥资1亿,目前1条瓷片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另外,公司配套一系列的国内先进设备,完全有能力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同瓷砖的产量会因具体销售情况而有所不同,规划的不善,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的现象。就此情况,五湖陶瓷比常规企业多投入了300多万增加共5条施釉线,配套一系列小产量的生产设备,有效地控制了单个品种的产量问题,真正实现以小量资金投入来赢取高利润收益。

面对市场上大部分厂商以打价格战来压缩成本,以致造成生产质量不稳定的现状。五湖企业采用严格质控方针,改变大循环的生产方式,采用目前广东广泛使用的两次下线、三次检选的新型生产方式,每条生产线增加100多人的投入。并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设备“自动上砖机”,以减少砖体之间的摩擦,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高品质性。

公司高薪聘请业内顶尖的技术人员,拥有人员众多的开发设计团队,在各个技术领域都有专业的人才配备。五湖企业以完善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优化的团队管理理念,使企业的开发能力提升到行业内的先进水平,为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革新提供充分的必要条件。

五湖企业采用国内先进的下线生产方式,长期大量储备各类型产品的素坯,实时根据市场的销售情况随时调整生产进度。为此五湖企业特增加了大量资金投入,以储备各种砖体的素坯,随时调整生产策略,灵活地解决了市场现状与生产状况的矛盾,使企业的运作系统化、灵活化。

五湖企业深刻认识到品牌经营对企业效益的深刻影响,特与行业内最强的策划机构联手合作,合力打造有价值的品牌,走上品牌化的发展之路,使企业的发展赢在起步上,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品牌的效益和产品的附加值,战略性地加入品牌化经营的大趋势之中。

毕加索陶瓷艺术作品亮相山东淄博


9月8日至10月30日,著名画家毕加索的陶瓷艺术作品展在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举行。展览共展出了毕加索的《斗牛士》《猫头鹰》《女人脸》等44件陶艺精品和38件版画作品。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温琴佐·桑弗表示,本次展览是毕加索陶艺作品的精品代表,全景式地再现了毕加索从不精陶艺、在平面上作画,到略通技术、在立体的罐子瓶子上作画,直至精通技术、自己烧陶的整个发展过程。这是迄今毕加索陶艺作品在中国最大的一次展览。

桑弗说,毕加索的陶瓷艺术是最近几年才获得社会认可的。67岁那年,毕加索在法国南部的小镇瓦洛里斯偶然间邂逅了陶艺,从那以后,他深陷陶瓷创作中不能自拔。到1973年辞世为止,毕加索创作了数以千计的陶瓷作品。

记者近日在淄博市博物馆看到,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中,有花草图案,有斗牛士画面,有老人脸和女人脸,还有的是绘有大幅的猫头鹰图案,造型各异,别致风趣,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赏。

淄博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山东建筑陶瓷产业如何破茧突围


“实际上就是逼着你别做了”

3月17日,欧盟官方公告了对华瓷砖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在涉及我国的1400多家企业中,仅山东雅迪陶瓷有限公司等三家建陶企业获得单独税率,112家合作企业税率为32.3%,超九成的企业面临73%的统一税率。

应欧盟瓷砖生产商联合会申请,欧盟委员会去年6月19日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正式立案。

这是中国陶瓷十年内遭遇的第六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

欧盟派出调查小组到淄博抽查了山东雅迪,最终给了36.6%的单独税率。

据淄博海关数据,欧盟市场仅占淄博建陶产销量的千分之一。尽管本次反倾销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但在淄博建筑陶瓷协会秘书长乔远昌看来,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建陶产品的出口环境日趋恶化。

初裁实施的临时性关税从3月17日至9月16日执行半年,届时再最终决定是否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拥有27个国家5亿多人口的庞大欧盟市场,对中国瓷砖或要关闭大门,一批企业将不得不放弃欧盟市场。

统一陶瓷董事长袁国梁说:“欧盟当地进口商要按新税率纳税,在当地不能提高销售价格,势必就会让中国的出口商压价,而整个建陶行业的出口利润率很低,价格已经没有商议空间,这实际上就是逼着你别做了。”

“我看不起这样的企业”

“模仿我的花色,低价争抢我的既有客户,我看不起这样的企业。”3月25日,袁国梁谈起欧盟市场时忍不住痛批一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企业。

淄博市工商部门调研发现,建陶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习惯“拿来主义”,看别人的产品好卖,就一拥而上,竞相模仿,同样质量、档次的产品售价比广东的品牌能低15%—30%。

产品价格太低(低于成本价或本国售价)是反倾销成立的必要因素,导致欧盟实施本次反倾销的表面原因是我国建陶产业长期的低价竞争格局,更深层的病根恐怕还是我国建陶企业薄弱的品牌意识。

“江北建陶看淄博,淄博建陶看淄川。”淄川的建筑陶瓷产量占淄博市的60%,

是支撑淄博成为全国第二大建陶产区的主要力量。然而,去年12月21日,淄川在淄川建材城启动“建材下乡”试点特惠活动,所选东鹏瓷砖卫浴、强辉陶瓷、萨米特陶瓷等12家陶瓷卫浴企业竟无一个当地品牌。

据工商部门调查,淄川60%以上的建陶企业老板对品牌建设信心不足,对商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发展眼光和发展规划。

此外,贴牌现象普遍存在,淄川区80%以上的建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贴牌或标注外地产地现象,一家已经拿到中国著名商标的建陶企业,拥有8条生产线,产能该区第一,然而“自己的品牌卖不动”,仍然摆脱不了为他人贴牌生产的尴尬境地。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区约有30家建陶企业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南有佛山、北有淄博”格局被打破

淄博乃至全省的建陶产业,在国外市场遭遇反倾销步履维艰,雪上加霜的是,在新兴建陶产区包围下,国内市场也日渐萎缩。

乔远昌不无焦虑地分析说:“东南西北”四面的竞争环境。东边是海,暂且不说。往北看,河北唐山和高邑、内蒙古鄂尔多斯、辽宁法库等产区把住了北方市场,山东低档砖销往东北的网络被生生截断,甚至“一片都出不了山海关”。

往西看,近的有河南鹤壁,远的有四川夹江,已经抢去了不少西部市场。往南看,且不说福建本身就是中国五大建陶产区之一,单说广东佛山的知名企业在江西高安、景德镇建厂,把销售半径向北推进了1000公里,不仅把长江南岸的市场尽收囊中,还跨江北上把市场争夺战摆在了山东企业的家门口。

由此看来,中国建陶产业当年“南有佛山、北有淄博”的格局已被打破,新兴产区在销售辐射范围上对淄博形成了包围。

袁国梁表示,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多元化开拓市场仅是权宜之计,放弃市场更不是明智选择,唯有在科研创新支撑下走自主品牌之路,才是建陶产业真正的突围路径。

为重振“北方瓷都”这一产区品牌,淄博正在按照“做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推进品牌战略,明确提出截至今年底要砍掉四成建陶生产能力,把产能从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为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腾出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扶持和推动建陶企业完善创新体系,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山东陶瓷现状及山东陶瓷崛起的五方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山东陶瓷现状及山东陶瓷崛起的五方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