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颜色的瓷砖 > 导航 >

紫砂壶的颜色在古诗中有“祥瑞”的意思

紫砂壶的颜色在古诗中有“祥瑞”的意思

颜色的瓷砖 瓷砖的颜色 古代瓷器的颜色

2020-04-27

颜色的瓷砖。

 紫砂壶颜色各异,但紫砂茶壶为什么称为“紫色”?这个问题是不少紫砂壶爱好者心中的一个疑问。在当今的中文或英文字典里,紫色的解释都可能是“红色与兰色的复合颜色”。这个宜兴茶壶的紫色的来源问题好像从未在任何相关的书刊上提及过。

实际上在古汉语中褐色就是紫色。例如将褐色兔毛做成的毛笔称为紫毫,将有褐色斑纹的竹子称为紫竹,以及将褐色的檀木称为紫檀,褐色的貂皮紫貂皮等等。根据“辞海”的解释,紫色还有帝王专用物的含义。如将帝都的道路称为紫陌,北京的故宫称为紫禁城。此外,紫色的另一含义是祥瑞的意思。例如古诗文“紫气东来”中的紫气即为祥瑞之气。因此,古代文人将这褐色的泥料称为紫泥,将这褐色泥料做成的茶壶称为紫砂壶,应不乏是将宜兴紫砂视为一种祥瑞,高贵器物的意思。

中国学术界将陶瓷划分为陶器与瓷器两大类,而美国学术界将陶瓷分为土器,炻器和瓷器三大类。中国称紫砂器为陶器,或归为高温陶器。然而,西方陶瓷界却将紫砂器称为炻石器。宜兴紫砂壶在世界各地的东方工艺品商店不难看到,但是,那些5-6位数的高价的大师级紫砂器现在还未出亚洲市场。中西方文化对紫砂艺术的审美方面显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终有一天我们的文化会得到接受。

扩展阅读

紫砂壶的兴起


紫砂壶样式繁多,各有特色,不仅富于民族风格,而且用开水沏茶具有冬不易冷,夏不炙手和泡不走味,贮不变色,盛夏不易发馊等特殊功能。所以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忍释”的称颂,高士名儒更视其为“拱壁”,特别推崇,极力提倡,因而紫砂壶成了盛行的上品,数量多,流传广。

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饮茶已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当时的饮茶方式均为点茶法,这种方法是将碾成粉状的茶末与沸水混和,并用茶筅回环搅拌,调成沫饽丰富的茶汤。时人还比较茶盏内沫饽的多少和持久性,来断定个人的备茶技巧,名曰“斗茶”。斗茶所使用的茶具为建盏,宋代蔡襄《茶录》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苏东坡《试院煎茶》云:“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潞公即指文彦博,煎茶学蜀人。宋代茶盏,主要以瓷器为主.其他亦有玻璃、金、银、铜等制成,在宋代绘画里如宋徽宗《文会图》或辽金墓室壁画上,时常见到宋人以建盏、青瓷、白瓷或青白瓷进茶的情景。而明代的唐寅、文徵明、王问、仇英的绘画作品中能见到明成化至明万历的紫砂壶的形态演变。有些壶从绘画中可以看出是用来煮水、煎茶的,如唐寅《事茗图》中的提梁壶,仇英《松溪论画图》中的软提梁壶,均是用来煮水、煎茶的。王问《煮茶图》中的提梁壶,文徵明《晶茶图》(作于嘉靖十三年,1543)中的紫砂壶,显然是用来泡茶的。据《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诏建中发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唯采茶芽以进,有司勿舆。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日:探春、先书,次舂、紫笋。”因太祖下诏,罢造大小龙团,唯采茶芽以进,饼茶日趋衰落,散茶兴起,饮茶方式由煮、煎改变为泡茶。正因为泡茶法的提倡与普及,便相应产生了以泡茶为主的茶壶,由于宜兴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制陶制瓷技术和种茶饮茶习俗,这给以泡茶为主的紫砂茗壶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宜兴地区的先民们,正是在明中期的这种氛围中,逐渐完成了在粗陶中提炼出可精加工的里外不施釉的紫砂壶。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工艺日趋完美,因而在明末一举获得“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赞美。

紫砂壶的装饰—印花


在中国陶瓷中,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为了美化陶器,就已采用压印、拍印和刻画的方法来装饰陶瓷,常见的绳纹,即是用绳子压印出来的,其他的压印是将已有花纹的实物当做模具在未干的坯体上压印出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图案。夏商时期,印花的纹饰有所增多,今天能见到的有饕餮纹、菱龙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漩涡纹、回纹、连环纹等。

紫砂壶中的印花装饰使用得不是太多,只是在壶颈、壶肩、圈足、盖沿边等一些部位印上一些几何纹或回纹。

另一种与其相似有凹凸之区别的方法为印坯或称模印。陶器模印的方法,商代已有,隋代模印的印花装饰已成为一种常用工艺。隋代瓷器模印图案后,在表面施釉,烧后显现出花纹装饰。紫砂壶中的印坯工艺,局部或整体均可,整体即为搪身筒,在制作母模是,将设计好的图形在母模上做好,类似浅浮雕,然后制成模具。或者在翻制好的模具上将所需图案刻出,修整好。制作时搪身筒,搪出即可,无需再印好贴,仔细加工,完成即可。此种装饰方法图案大多凸起在壶体上。

清·葡萄藤紫砂壶

鉴赏:此壶以葡萄藤为饰,并以实际的葡萄叶为印模,印压出叶片纹路,是清初常见的手法。

紫砂文化:紫砂壶在异国人眼中是怎么样的?


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紫砂艺术。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器形的完美与制作技术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紫砂壶诸多优点不单被国人迷恋,对于克雷格这个异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几年来,克雷格不断学习中国宜兴紫砂壶,无论是老茶壶还是当代茶壶,他均感兴趣。可事实证明,老茶壶的赝品是最多的。为了商业利益,很多人都特地把紫砂壶做旧,使它看起来像上百年前的作品。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木制家具中,要想把家具做旧,通常用乳涂料涂在旧钉子上,再把它放在氨气环境里,这样钉子就变成黄铜颜色,看起来也像经历了岁月的摧残。至于我们通常看到的古旧橱柜,也不难做,只要装上充满气泡的旧玻璃,看起来已经很像旧家具。其实,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用不同的化学剂做出充满岁月痕迹的艺术品来。

而在紫砂壶方面,制壶者可以运用老紫砂泥作出看似古老的茶壶来。造假者一般会将泥料的表面擦鞋油或用强酸腐蚀做旧,还有的则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泡仿制出土器物。现在很多做壶者就是这样刻意将茶壶做旧,以迎合人们逐古的心态。另外一方面就是款识。在款识方面,紫砂壶通常在盖内和壶底部印上工艺美术大师的印章,有的还会在壶柄下方署名,每个工艺美术大师的印章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设计风格,而这也是他们的标志。历史上第一把有年款的紫砂壶就是祖师供春的六瓣圆囊壶,刻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而第二把在84年以后才出现在时大彬手里。在清代以前,紫砂壶的款识多为刻款,而随着壶款及数量的增多,印款也逐渐出现。至于款识的位置,不同年代刻制的地方也不一样,明代时主要刻在壶把下,壶底,壶腹上,到了清代则刻在盖唇上、盖内和壶嘴下等部位。今天的制壶作家的落款大都出现在三个位置,壶盖里面,一般为名章;把梢上,一般为姓章;壶底,一般为姓名章。

在20世纪初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宜兴紫砂远销日本、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而这批作品的款识也各有特色。其中,有一批远销泰国的宜兴紫砂壶,它们主要是为泰国宫廷和寺庙订做的,部分作品款为泰国文字款,制壶者款,也有部分作品为中文款,印有贡局款。而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提倡走向大众化,紫砂壶生产以普通作品为主,这时候的茶壶造型大多比较简单,底款多为宜兴紫砂四个字,而在壶盖内则印上制壶者的名字,有的甚至连制壶者的名字也没有。然而,在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茶壶底印则统一为中国宜兴四字,茶壶盖内多有木质楷书印章,有名而无姓,如金燕洪玉顺芳等等。而这时候的壶多装饰与文革有关的真款假壶和假壶假款。随着工艺师名气的增大,订单数量的不断增加,很多工艺师选择找徒弟或他人代工,再自己加工,最后印上自己的款。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紫砂界中,在油画,雕塑等行业也普遍存在。而假壶假款的情况则更为普遍,造假者通常根据资料,仿刻图章或仿制刻款,在仿品上刻制仿制的章,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老壶上,主要仿照明清等名家作品,像时大彬,陈鸣远的作品,而当代大师蒋蓉的作品就是普遍被仿照的对象,就好像瓷器在中国独有,但其市场参差不齐。

紫砂壶的装饰—雕塑


【紫砂壶的装饰】

装饰工艺是提高传统陶瓷质量和艺术价值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宜兴紫砂壶,因里外不施釉,就需要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及装饰,以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装饰本身还要具有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五百年来,紫砂壶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或多或少地都留下了各个时期的痕迹。在装饰发展与演变之中,始终体现着多种风格的平行发展。紫砂壶艺的发展除了多以光货为主流之外,紫砂壶的装饰发展亦有多种,归纳起来有:雕塑、印花、贴花、镂雕、浮雕、剔红、描金、陶刻、纹胎、泥绘、珐琅彩、粉彩、炉钧釉、包锡、镶铜锡、镶嵌与复合材料、胎中加砂、磨光、贴花纸等。

清·宜兴紫砂刻纹石榴形壶

【雕塑】

紫砂陶中的雕塑作为一种装饰方法,在1976年7月宜兴羊角山古窑址的发掘中就已出现。在出土的部分残器中,有一“龙头形壶嘴”,其制作方法为捏塑,泥料、制作工艺都较为粗糙,应是早期紫砂壶作品。此种装饰方法在后来形成花货类型的紫砂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静止的雕塑器皿演变为局部可活动的紫砂壶,如今常见的有龙头、凤嘴、莲子、枯树、梅段、百果壶等。

在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国人波西尔的《中国美术》一书中,对宜兴紫砂大加赞赏,称赞紫砂壶为“奇式茶壶”,其中就刊登了一件“百果壶”,该壶身筒为淡黄色反置石榴形,周围饰以各种不同种类之果形(仿真雕塑制成),壶嘴为藕节形,盖为菌形,把为菱角,下有三足,拟莲房、荔枝、胡桃之形,壶嘴旁盖一图章,造型自然、生动有趣。除此之外,还包含有多子多福,及对子孙健康祝愿之意。

◆莲形软提梁壶

高8厘米,陈鸣远款,苏州文物商店藏,壶身为莲蓬形,由八片莲花相叠组成,壶腹下部渐收敛。壶嘴形为荷叶卷成,壶身为莲形。上有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周围,纽和莲子皆能活动。壶肩部装有一藕节形银配(提梁),此种装饰方法在原有的装饰基础上增加了动感,也增加了趣味。

◆鱼化龙壶

高10厘米,口径7.5厘米。邵大亨制。该壶呈圆球状,通身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畅明快,造型简洁。海浪中伸出一龙头,张口睁目,耸耳伸须,龙口吐出一颗宝珠,十分生动。壶盖上也是一片海浪,壶钮是一从海浪中探首而出的龙头,立体活动,伸缩自如。壶把是一一龙尾,情趣动人。此种造型一直流传至今。

据周高起《阳羡慕茗壶系·神品》记载:“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瓷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迭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可见陈仲美到了宜兴之后,对紫砂壶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一是把景德镇造瓷技术和造型装饰手法等带到了宜兴,二是仿自然形器具增多了,拓宽了紫砂陶的表现范围。文中提到“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应该指的是“鱼化龙壶”,可见陈仲美早已制作过“鱼化龙壶”,并非邵大亨初创。

现代·紫砂松段壶

紫砂壶诗文的雅趣


很久以前,在扬州府,有一个年迈的师爷退休了,许多人都想谋取这个岗位,吃这一份俸禄。于是递条子的,走后门的,托关系的,把知府大人搞得心烦意乱。知府大人决定,搞一次公开招聘,谁有才谁吃这一份俸禄。招聘考试那一天,来了一大帮饱学之士,一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知府大人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吉祥如意紫砂壶

他出了一道什么考题呢?考试那天,他带了一把紫砂壶,把壶往讲桌上一放,他说:一把茶壶,一首好诗,壶随诗贵,诗依壶传。今天,谁能依据这把壶,吟出一首好诗,择优录取,谁就是今天的胜者。大家开始研究这把壶,这是一把什么壶呢?一把光货,除了盖子上有“可清心也”四个字,没有其它装饰。即便如此,饱学之士们,还是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堆满华丽辞藻的诗篇,知府大人看后,都不满意。所有的人都交卷了,只有一个小伙子,还坐在那儿。他一个字也没写,知府大人过去问他:小伙子,你在干嘛呢?我来应试的。那你的大作呢?我的诗已经刻在那壶盖上了,逗得众人哄堂大笑。

那壶盖上只有四个字,怎么也凑不成一首诗。只有一个人没有笑,就是知府大人。既然如此,你就给大家念念你的大作。小伙子从容地走到那把壶旁边,一边旋转那壶盖,一边就朗诵他的大作: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四句话,一首诗。知府大人大叫一声:妙!当场宣布,小伙子获胜。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壶盖上的四个字,是一首回文诗。把这样的回文诗,刻到可以旋转的壶盖上,确实体现了紫砂茶壶特有的一种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