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评论: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

评论: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

陶瓷艺术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陶瓷瓷砖

2021-04-28

陶瓷艺术。

“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近来成为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7月30日的“聚焦08.突破迷局”陶瓷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以及8月1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陶瓷资讯》承办的“2008中国仿古砖高峰论坛”,都广泛讨论了这个问题。与会嘉宾大多认为陶瓷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也有部分嘉宾认为目前陶瓷行业的销售状况虽有所下滑,并非全部,并不是非常严重,目前不是陶瓷行业的冬天。此前作者在《陶城报》言论版的两篇文章《也谈“腾笼换鸟”(7月4日)》、《当前建陶行业所面临的危机(7月11日)》及刘小明的文章《恶劣环境下安全“过冬”比“腾笼换鸟”更重要(7月11日)》都从不同层面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些文章也受到了众多的关注,究竟陶瓷行业的冬天有没有来临呢?

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与我国整体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一样,有些捉摸不定,后奥运经济将如何走向,实在有太多不定因素了。目前建陶企业在资金与销售诸方面都面临了严重的压力:宏观经济的调控、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以及奥运会本身与汶川大地震都已经对我国的建陶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建陶企业大面积的停窑,最近几个月瓷砖销售严重下降,06、07年向外扩张的陶企大多放慢了基建、投产的速度,已经使业内人士感到了冬天的凉意,在这个层面讲目前是陶瓷行业的冬天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不少陶企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压力,如:楼兰陶瓷、欧文莱陶瓷的整体销售丝毫没有受到冲击,佛山陶瓷行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整体增长30%;又如大型陶企宏宇陶瓷、顺成陶瓷等都没有出现停窑现象;还有七月份我们在内蒙古等地参观的一些建陶企业,产销仍然平衡,有些还是保持着零库存,这些都表明建陶行业内部各自的状况在现阶段是极不平衡的,这也许正是我们建陶行业本身的特点,在大好的经济环境下(如:06、07年),建陶行业全线飘红,也会有个别陶企经营亏损,在困难时期,仍有不少陶企生存得很滋润。以我个人的看法,目前整个行业已经面临着较大的困境,目前生存得较好的企业普遍有如下特征,一类是出口占主导的陶企,受国内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一类是其产品本身性价比极具竞争力,一类是小型企业,在区域市场内独霸一方,还有就是中等规模的品牌企业。以目前大部分陶企的现实状况,可以说陶瓷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关键是这个冬天是不是一个严冬,还要持续多久?

首先是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向,目前股市已经跌破2400点,楼市会不会大面积持续下跌?奥运会及汶川大地震对华北地区、成渝地区建筑工程的影响,在奥运会结束后是否出现大面积井喷?有关协会表示在努力向国家申请建陶产品出口退税额的回调,是否可以实现?最近一段时间美元的升值,是否会持续下去?会不会带来油价及众多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的回落?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奇怪现象能否结束?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能否真正落实到实处?帮助企业渡过一个不太冷的冬天、不太长久的冬天,企业自身也应在冬天里作好自身的调整,改进自身的经营策略,寻找合适的经营规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安全过冬,做好迎接春天的准备。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评论:陶瓷业冬天勿走入误区


6月份之后佛山产区陆续有企业开始停窑限产,有些大型建陶企业停窑近20条。到11月份,年销值20亿以上的企业几乎都出现停窑现象,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准备在11月份就全面停产检修设备。今年陶瓷行业的“年终假”估计比较长,不少厂可能会达到3个月。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内地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外向型企业均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曾经一度出现“招工难”和“民工荒”,现在竟演变成部分企业的裁员风和返乡潮。目前陶瓷行业同样面临类似困境。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有“千年陶都”之称的广东佛山一共关停陶瓷生产企业近70家,各种生产线194条,失业和待岗人员逾10万。冬天来了,而且更冷的天气可能还在后面。

但笔者浅析,部分陶瓷企业目前正走入以下误区:

一是减少产品开发的投入费用。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范围的建筑陶瓷产品已进入完全创新时期,品牌创新、产品创新刻不容缓!谁能传承中国几千年的陶瓷文化,创造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借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崛起之势,成为国际、国内市场消费潮流风向标,谁就能傲立潮头高唱凯歌。

二是牺牲厂家利润为代价向经销商大量压货。受国家宏观调控及世界金融业动荡等因素影响,华北、西南等地消费者普遍对楼市持币观望,陶瓷销售更不容乐观。进入10月间,一二线市场的陶瓷销售均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在60%以上。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陶瓷市场看,各厂商卖砖的人数比买砖的还要多。一面是可以预测的继续下滑的市场,另一面则是厂家为完成目标而给经销商的大批库存,以及宏观经济再次紧缩带来的资金重压,令经销商生存像堰塞湖一样,高危运行。

笔者认为作为国内行业龙头的佛山陶瓷不会进入“大萧条”时期。因为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潜力都是巨大的:非洲、南美洲、亚洲等国际市场需求仍然强劲;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需求仍很旺盛。另外,由于陶瓷行业的产业链比较短,上游行业不多,在控制成本上相对其他行业仍然具有一定优势。陶瓷行业八成销售靠内需拉动,陶瓷企业有做国内市场丰富的经验,而真正的“内需时代”正要到来,因此陶瓷行业的远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评论:陶瓷出口真的要成为鸡肋吗?


近日陶瓷行业出口退税率下降为5%,成为佛山陶企和媒体议论的焦点。毫无疑问,这次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国内陶瓷企业的出口计划受阻,利润再次下滑,尤其是一些出口型、外向型的陶瓷企业,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体系进行贸易,将陷入不利的地位。其次,由于出口外销计划受阻,国际市场的收缩,部分以出口业务为主陶企生存,必然转向国内市场,对于产能明显过剩、市场秩序失控的中国陶瓷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将导致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局面更加混乱。此外,对于以陶瓷出口业务为主导的出口贸易公司由于业务来源骤减,特别是一些实力小,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小公司,将面临着洗牌。

曾几何时,陶瓷出口贸易由于渠道简单、出货快、资金回流快等优势,成为国内各大陶瓷争抢的香饽饽,在出口业务前景大好的形势下,几乎所有的大小陶瓷企业都成立了国际贸易部。如今,面对竞争激烈,利润日益见底的出口贸易,果真要成为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吗?

陶瓷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国家宏观贸易政策的调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由一个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以及国家经结构转型,国家对一些资源性底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限制将更加明显。对于今天的困局,陶瓷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寻求成本转嫁,提高陶瓷产品出口价格,回归价值。要有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品牌,摆脱低价竞争。同时,陶瓷企业要彻底反思过去陶瓷产品出口的模式和思维,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占大比重出口的结构,毕竟以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和能源为代价换取低廉的利润,确非民族和子孙后代之福!

评论: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利与弊


近年来,随着国内陶瓷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陶瓷企业停产、破产的消息不断传出。一些评论家预言,十一五期间,建筑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可能更加突出,形势将更加严峻。那么,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究竟存在什么弊与利呢?

其实,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当一个行业兴起时,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大家都会"避亏趋盈",纷纷往这个行业里投资上项目,时间一长该行业的生产能力就会过剩:产品卖不出去,仓库爆满,资金无法回笼,循环困难,企业走入死胡同。产能过剩的恶果,是大家都向一条路上去挤,使该行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导致发生过度竞争。一部分先搞起来的企业,可能依靠好的运气与市场短缺的机遇,即使是不洗泥的萝卜也能卖得快卖得好,一时间也能挣个盆满钵满。而后来新上的企业,由于行动迟缓,又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等自主创新能力,很快就会陷入经营不善的境地。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时时事事都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赚钱,有一部分企业可能只是花钱买吆喝,或只是赚了功夫,而赔了钱。就整个陶瓷行业来看,实际上适当的产能过剩,对于整个行业的成熟非常有好处。一是提升了市场竞争的素质与内涵,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整个陶瓷业尽快归于规范。其结果乃是淘汰部分产品:低档劣质的产品被淘汰,从而一些在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方面落后的企业也被淘汰。二是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是有利的,它使企业能够迅速得到孵化的功效,能够加快市场的成熟。过度的生产能力形成的整个产能过剩,其有利之处是提高了陶瓷市场进入的门槛,从而进一步净化市场。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这一怪物,常常带给行业阵阵剧痛,从国家与部分企业的利益考虑,产能过剩是由于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投资又造成了资源的无端浪费。从投资陶瓷的企业来看,则是一些企业家由于将鸡蛋都放在陶瓷这一个篮子里,其发展趋向可能遭遇崩盘,前功尽弃。

我们要全面看待产能过剩的问题。回顾一下近10年来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似乎一直是产能超过需要。有过低级阶段的产能过剩;也有过中级阶段的产能过剩;现在中国陶瓷行业似乎进入产能过剩的较高级的阶段。因此,现在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并不是此前过剩的简单重复。而标志着一种革命性的提升。另外,从全世界工业制品生产的产能利用率进行观察,一般都在70%~75%之间。而目前,我们国内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还显然低于国际水平。这并非个人的乐观看法。因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陶瓷产业尚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阶段,因此各地陶瓷产业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势必会增加生产力度,产能过剩的现象就自然难免了。因此,可以预言,我国陶瓷市场存在的产能大于需求的现象,仍然会存在下去。最关键的是经营状况好的企业,确实挣了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开始了经济扩张。市场需求看好只是大规模扩产的表面理由,更关键的是由于企业的利润水平状况及对陶瓷产品远景看好。

近一两年来,尽管陶瓷产能过剩警告不断,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国内陶瓷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在短短的几年中,许多原属进口的陶瓷产品被国产品牌所替代。同时,中国建筑陶瓷产品又开始大步迈向国际市场。这些均为令人可喜的现象。

当前,过剩的产能与产品多集中在陶瓷低档市场,充分的竞争可以大浪淘沙。那些生产模仿型、产品质量差的厂家,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势必在这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随着国外及台资企业不断入驻大陆,建筑陶瓷产品的种类、花色品种将更加丰富,这样使国内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那些仍然在生产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产品的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竞争,将会国内企业必须走上一条与国际接轨的到质量产品。

产能过剩可以提高陶瓷行业进入的门槛。对那些动不动就想在陶瓷行业分到一杯羹的投机商也给予了明显警示,适当的产能过剩还可以规范陶瓷行业盲目投资的问题,逐步消除陶瓷的投资过热。激烈的竞争还给投资者以更高的产品要求。再加上陶瓷行业生产愈加成熟,利润空间压缩,将迫使他们作出更加冷静的思考。

此外,陶瓷行业产能过剩所反映出的激烈竞争,还能够促进市场进行整合。推动国内陶企重新进行重组兼并,导致一批大型企业的诞生。这样就也可能结束长期切切不休的内斗与相互倾轧。我们看到,在20多年前,西方国家的许多知名陶瓷企业,也是经过产业重组兼并,迅速结束了长期的内战现象,大量的中、小型陶瓷公司被兼并或被市场淘汰,现在仅剩下几家或十几家公司了。因此,随着整个陶瓷行业的日益成熟与健康发展,这种情况在将来也许会同样在我国出现。

总之,面对我国陶瓷行业目前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惊慌失措,正视现实,坦然对待。同时必须加快行业技术创新与确立自主知识产权,较好地解决好陶瓷产能过剩的这道坎。

降息将会为陶瓷行业带来了什么?


6月7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市场用于可借贷的流动资金增多,或是政府在隐性的通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那么从央行的降息中我们的陶企乃至于消费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呢?

楼市带来暖意但短期好处不明显

据悉,央行于上周四(6月7日)宣布,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半来首次降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降息对地产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会对入市犹豫的贷款购房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此次降息或对刚需型和改善型需求有一定的利好,必定会给楼市带来一股暖意。尤其是对于将要购房的消费者,据悉,各地的楼盘已经开始出现购房优惠,预计,六月底之前将会迎来房贷市场的交易小高峰。

在这一次的行业寒流中,国家控制房地产是其中一个造成寒流的因素,对于这一次降息,相信将会为不少的购房者减轻负担,而楼市的回暖,相信对于陶瓷行业的复苏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业内人士估计短期内效果不会太明显,预计到明年年中才能真正尝到本次降息的甜头。

降息更有利陶瓷行业走稳

其实众所周知,要运营一家陶瓷企业,充足的资金流动是不可或缺的。“央行降息,银行给陶瓷企业的贷款可能会松动一些,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澳翔陶瓷的相关负责人对陶瓷网的记者说。其实翻阅一下资料,不能发觉,国家从08年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起,企业的融资环境越来越困难,央行降息之后,相信陶瓷企业向银行贷款有望宽松。

“央行降息对我们陶瓷企业来说,最大的利好是经营成本下降,原因是利率下调了;再有,向银行贷款可以放松了,今年银行会给行业增加贷款额度,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此外,有了充足的流动资金,对于像我们这类研发创新的企业来讲,在研发技术方面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澳翔的负责人还表示,随着陶瓷行业的环境复苏和楼市开始回暖,下半年的澳翔还有陆续有新品发布,来应对明年消费者刚性需求。

由此看来,降息确实对于整个陶瓷企业都是有好处的。其一,促进了楼市的发展,解决了楼市购房的刚性需求,从中带动陶瓷行业的发展。其二,融资环境宽松了,使陶瓷经营成本下降,有足够的资金,中端需求也将随之释放,流通领域的蓄水池功能得以发挥,从中远期看,对陶瓷市场肯定是一大利好。另外,随着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开工,将会拉动陶瓷需求,明年的陶瓷市场相信也将逐渐复苏、回暖。

评论:张艺谋给陶瓷行业上课


在陶瓷行业大谈特谈关于陶瓷文化图行天下的今天,张艺谋无疑又给我们陶瓷行业上了一大课。多少人天天都在讲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窑火五百年,五千年与五百年的延续绝对不是弹指一挥间,它的记忆,它的积淀,它的每一个流向,陶业人随便驻足总能感应出身边有着厚重的东西让我们难以释怀。其实,陶瓷仅仅是这时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细节,也正是因为它的普通,中国才没有任何顾虑便轻松地将它同丝绸一起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也因此让世界记住了陶瓷,也因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

在这次被40亿人关注的奥运会开幕式上,陶瓷远渡的渊源何曾不是让人记住的中国元素?在那无尽的沙漠,在那浩瀚的海洋。我们至今还会听到那些精美的陶瓷在行进的颠簸中发出的那天籁般悦耳的碰撞声。可是有多少陶瓷人哪怕就是亲临其境,他们能有一丝震撼吗?又有多少陶瓷人在场内场外能够感动得热泪盈眶?做为陶瓷人,你听到了这种声音吗?或者说在此时此刻,你听到了压机焦点房地产网的声音吗?你听到了那熊熊烈火在窑炉里燃烧的声音吗?你听到了质检员在检验每一片产品的敲击声吗?你听到了那些不合格产品在碎裂时发出的声音吗?

你或许没有,你可能真的被张艺谋制造出来的那种气势,那种场面,那种色彩给惊呆了。细细回想一下,张艺谋这点把戏也算不了什么,尽管有《英雄》的翻版之嫌,尽管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不褪色的模样,尽管还有很多很多都说得上与之有些关联。但他就是有本事让那些外国人惊叹,让那些真正看懂了的中国人兴奋,让那些看不懂的中国人呐喊,让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看明白了,实则根本就没有沾上皮毛的人捶胸顿足,让那些模棱两可的人实在难受,但又不能表露。因为他总会觉得有人能够窥探出他的心思,要么就是真懂,要么根本就是不懂装懂。尽管有些似是而非,一半明白,一半没法说清楚。这没什么,在那一刻谁都不敢说他就真17173的看明白了。其实许多的所谓策划,所谓文化,所谓创意,所谓的震撼,统统都是在于通过后期的解说与争论,然后就有了更多更新的观点便更加丰富了它的中国式的国际意义。诸如那个击缶倒计时的光影控制,诸如那个孔子三千弟子的朗诵神态,诸如那烟火脚步的形象逼真度,诸如那个立体的升空地球之不同层面的动感,诸如那个百米画卷所承载的无穷艺术,诸如那个“和”字的主题胸怀,诸如那个齐刷刷的古典美人与出海划桨的男人们……

要在这么短一个时间,要在这么大一个空间,要在这么长一段历史,要在这么多数也数不尽的中华瑰宝名册里,去选出精当的让那些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种都能够留下最为烙印式的中国记忆的确不容易。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认定的好东西都一一展现给他们。要达到让更多网络超女的人认可,在张艺谋看来,让他们傻眼就行了,让他们毛发倒竖就行了,让他们合不拢嘴就行了,让他们弄不明白又想弄明白就行了。至于有多少人喝彩,至于算不算忽悠,那就真正要考量一个人是不是就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了。因为天下总是拥有太多太多的事后诸葛亮。

其实,我们的陶瓷行业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天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地弄一些土不土洋不洋的东西来,你说怎么不叫人恶心?看看这次开幕式,中国元素又是何等的简单,中国文化又是何等的具有张力,具有感染力,具有穿透力和具有慑服力。中国陶瓷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最为核心又是最简单的东西,这恰恰就是最为致命的又总是被企业及企业家忽略的东西。陶瓷大腕小腕们,别在那儿自欺欺人了!真诚真心地玩一点叫真文化搜狗的东西来让世界瞧瞧,那是多么“愉人愉己”的事情啊!不要再去坚持“娱人娱己”了,更不能再继续坚持“愚人愚己”了。大胆地来一点哪怕是夸张的中国元素也好,这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有一种“吃不上猪肉,至少也可以听听猪叫”的痛快,那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评论:我国陶瓷行业的“集结号”在哪里?


最近,全国各地热播冯小刚的贺岁片《集结号》,听说该片影院取得良好票房,好评如潮,后来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中报道,这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讲,能在国家级媒体,黄金栏目,长时间,大篇幅报道,实属难见,由此看见该片魅力。

影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战役中,上级命令一个连队的战士坚守4小时以集结号为令撤退战役,结果等了12个小时集结号也没有吹响过。当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由他说出的这句话让谷子地震惊。但是谷子地本人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的确,这部影片无论从故事情节,场面安排,演员表现,还是寓意的传达都很到位,很感人。后来在网上传出“看了集结号,组织靠不住”之说。

近期,各大陶企纷纷吹起了“集结号”,在外忙碌了一年营销大军听见号声纷纷返回总部,接受新的任务。作为经销商而言,一线“作战”感觉如何?对“组织”有什么建议意见?还靠得住吗?有人在问:“随着近年陶业的大扩张,产能不免过剩,终端是不是开始听见“集结号”了?

从中国发展的大背景来看,我想,从义和团起义,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进军,慈禧逃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年灾害,十年动乱,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现在我们的发展环境是前所未有的,是得来不易的,是压抑许久的。相对近百年的动荡不安,中国社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有俗语说:“弹簧压得越紧,爆发力度也越大”,我相信,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能听见的是“冲锋号”,我坚持,一场有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目前我们和国外优秀的陶瓷产区相比,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很多方面确实不尽人意,法律,规章,制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缺失,缺位,不规范等。但我们也认识到,中国企业真正静下心来发展经济的时间,仅仅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这相对国外上百年形成的成熟商业体系,优越的商业环境相比,我们自然存在着差距,可喜的是,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大家也清醒认识到了,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条件或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被首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物权法》确立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产权基础;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为弱势的劳动者权益说话;廉租房,双限房,保障性用房政策出台等等我们几代人想做但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提上了日程。重要原因是,我们现在实力强了,腰板硬了,有能力,有条件说这个话。

笔者认为,行业的继续发展在宏观上没有障碍,更多的应该提防微观上的变化,如企业战略的制定,产品的定位,制度管理的规划,品质的保障,品牌的运作,渠道的建设,服务等等。打个比方,我们都说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那么经销商是什么呢?他是企业的什么?是企业的孩子?情人?妻子?丈夫?还是兄弟?我想,经销商在企业心目中角色不一样,角度的不一样,出发点不同,理念不同,方式方法的不同,合作的效果,结局肯定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对中国发展而言,我们宏观尚处于“冲锋”时期,陶瓷行业也是如此,我们应更多关注企业微观方面的东西,技术,操作等问题。在此,我祝愿所有企业,供应商,及冲锋在一线的经销商战友,在没有听到“集结号”之前,备好充足的“弹药”,打一场漂亮、痛快、彻底的战役。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负离子瓷砖了吗?


随着中国瓷砖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个性化的产品更为突出,人们更为注重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健康功能性瓷砖——亚细亚负离子瓷砖愈发火热,但什么是负离子瓷砖呢?只要把以下负离子瓷砖的几个问题弄清楚了就一目了然了。

什么是负离子

负离子,即原子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负电粒子。负离子能使细菌蛋白质两级性颠倒,而使细菌生存能力下降或致死。对微生物、细菌、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具有净化空气功能。

负离子瓷砖能够长久释放负离子吗?

什么是负离子瓷砖?负离子瓷砖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甲醛,使其凝结成液态,生成稳定的无毒无害物质,达到吸收分解甲醛的效果同时利用纳米触酶技术中的活性因子,释放出有益身心健康的负离子,铺贴有负离子瓷砖的室内空间,其空气负离子浓度可达到2000-30000个/cm3,达到、甚至超过自然森林的数倍水平。

在重视负离子功能的时候,会不会忽视了其外观。

负离子功能并不与其艺术的外观相冲突,负离子是附加功能,其他作用与平常瓷砖无异。

评论:临死也疯狂 陶瓷行业切勿“自残”


据景德镇一陶瓷代理商透露,以前当地的家装公司、设计师们拿的回扣是10%-15%,但是现在家装公司和设计师竟然要30%的回扣!非但如此,就连当地的泥水工也“绑架”陶瓷商家,狮子大开口,吃拿卡要。商家稍有不从,泥水工就会跟业主说产品的坏话,导致产品无法销售出去。某个小有名气的陶瓷品牌就因此无法在该地继续经营下去,退出了市场。

另一件事同样发生在江西。虽然今年市场不景气,可是一批陶瓷企业在制订营销计划的时候,无视市场状况,销售目标只增不减。为了完成销售的指标,企业的销售人员、区域经理就拼命地向经销商压货。而市场萧条,经销商的库存无法消化,最终货物只是完成了从厂家仓库到经销商仓库的物理转移,并没有能够真正被市场所消化。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企业和经销商关系的高度紧张。江西某地一陶瓷市场中就有近10家商户更换了所代理的陶瓷品牌,原因就是他们无法完成厂家定的销售任务。

据了解,这样的事例并不仅仅发生在江西,也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和经销商、经销商和企业之间,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的釉料企业、机械配套企业,为了生存,抢单现象也日趋严重,有些陶瓷企业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从中挑拨,诱使供应商比价。为此,有些配套企业明知目前货款难收,还是毅然投入到激烈的赊款订单争夺战中。

另外,还有一批企业因品牌经营不善,资金实力不强,产品又缺乏竞争优势,已经被推上了“淘汰”的边缘,在市场重压之下,这批企业更是变本加厉,不惜以本伤人,极力压低产品价格,通过大抛售方式做最后的“疯狂表演”。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销疲软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潮州、佛山等地的陶瓷外销企业,都开始把销售重点转向国内市场,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国内市场,这让原本就拥挤不堪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时间刀光剑影,风声鹤唳。然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不景气,直到最近几个月才稍微有些起色。建陶和卫浴行业的回暖会比房地产市场还稍迟一些,毕竟买房在前,装修在后。

面对疲软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承受压力的已经不是一两家企业,也不是一两个商家,是整个陶瓷产业都面临市场困局。供应商、制造企业、经销商,甚至包括设计师,本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企业和经销商更是位于核心位置的利益共同体,经销商是企业在地方上的代言人,而企业则是经销商的有力靠山。两者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和经销商协同打天下,开拓市场;而在经济不景的时候,企业和经销商更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这是最为浅显的道理,但许多企业在面对市场危机时,往往不择手段,甚至饮鸩止渴,为了保一时之命而罔顾他人利益,最终造成利益共同体的猜忌和遗弃。

很不幸,以上事例正印证着恶性竞争趋势的加剧。

市场疲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小人“落井下石”、朋友变敌人、老乡背后开枪。本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却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整个行业没了竞争底线。没有底线也就意味着不择手段,这将不仅伤害某一家商家、企业的利益,其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损害的是整个行业利益。

中国陶瓷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规范,已经开始步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承载的是形象、信誉、承诺、保障和信心,更承载着企业的社会尊严。既然危机不可改变,那么就让我们对利益攸关方多一份体谅,多一份理解。

暂时的撤退并不可耻,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一个男人,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陶瓷行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