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淄博瓷砖 > 导航 >

淄博陶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创新中突围

淄博陶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创新中突围

淄博瓷砖 古代传统瓷器 陶瓷艺术

2021-04-29

淄博瓷砖。

太空之旅从一块砖开始

2008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山东淄博统一陶瓷集团为“防静电复古生态砖”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据专家分析,该标准一旦颁布实施,将大大加快防静电陶瓷技术的提升发展与防静电陶瓷市场的规范,提高防静电陶瓷等高新科技类陶瓷产品的竞争力,也必将加快我国传统陶瓷产业的升级换代。

“北方瓷都”的风光

淄博陶瓷有悠久的历史,因而获得“中国陶瓷名城”、“北方瓷都”美誉。淄博建陶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较大面积地出现了“贴牌”现象。上世纪70年代末的淄博建陶业,仅有的几个地方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中,产品是低档次的红地砖和内墙砖。80年代初,淄博建筑陶瓷厂勇于“负债经营”,从意大利引进了大吨位的压力机和生产线,创建了华辰建陶有限公司,而后淄博市调集技术骨干,建立“齐鲁建陶”。后来,乡镇企业、私有企业、合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建陶企业如火如荼,30年后,淄博建陶行业发展了数十倍,生产能力达10亿平方米,成为继广东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建陶生产基地。在发展中,紧跟领军地区,出现了“贴牌”的现象,甚至,淄博扩大引瓷规模,把东鹏陶瓷、亚细亚陶瓷等著名品牌企业也引入淄博。

与建陶业不同的是,淄博的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业显示出强劲的创新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面貌全新。在材质方面,先后研制成功了滑石质乳白瓷、鲁青瓷、鲁光瓷、合成骨质瓷等一批新材质,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打破了“自古北方无好土,名瓷名品出江南的”定论,产品登上了大雅之堂。“硅苑陶瓷”、“华光陶瓷”、“工陶瓷器”、“泰山陶瓷”等一批名牌产品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家机关用瓷和对外接待用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淄博美术陶瓷、园林陶瓷发展迅速。淄博刻瓷、淄博瓷塑、淄博彩釉瓷艺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随着陶瓷市场日趋成熟和完善,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的山东淄博,已经拥有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中国陶瓷科技城等一批在陶瓷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佛山。但淄博陶瓷专业市场在知名度及影响力方面显然还没有显露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淄博陶企产品缺乏创新,更多的在于模仿佛山等地企业的产品,淄博陶瓷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趋于缓慢,急需集体突围。

陶瓷的“绿色革命”

在新市场环境下,以统一陶瓷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淄博一批陶瓷企业以市场战略眼光去分析市场,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激发陶瓷品牌,该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历经上千次不同环境下的试验与技术攻关,创新研发的“防静电复古生态砖”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中心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这一专利技术,不仅促进了淄博地区陶瓷产业的升级,而且填补了我国防静电瓷砖技术的空白。

由于瓷器是良好的绝缘体,防静电陶瓷成为当今世界陶瓷界的研究热点。统一防静电陶瓷的问世解决了困扰全世界防静电技术难题,防静电陶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科研场所,高精密仪器用来防静电的传统材料是pvc,其成分是聚氯乙烯合成材料,一旦发热、燃烧,就会释放有毒的氯气。世界上大部分航天城为了防静电干扰,一般是在地面上采用钢材铺地,然后铺一层三氯氢氨,它不仅有毒,同时不耐磨。“防静电复古生态砖”不仅可以有效防静电干扰,而且无毒无害,生态环保。而且防静电陶瓷相比航天钢材成本低廉,可节约大量资金。据统一陶瓷集团有关领导介绍,在我国现有防静电陶瓷生产能力满足的情况下,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15亿元钢材。

防静电复古生态砖的高标准综合性能轰动了国内外整个建陶行业,并引起了国家科研部门的关注。国家921重点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控制装配中心、中国航天科技总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第六一八研究所等对防静电干扰要求高的部门纷纷采用了统一防静电瓷砖。

特别是在国家航天中心,由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装配、试验要求在一个无电磁干扰的空间中进行,因而对地板砖的防静电性能和洁净程度要求极高。航天飞机装配中心三层楼房全部采用了统一陶瓷集团开发研制的“防静电复古生态砖”,较好地解决了防静电干扰的难题,统一陶瓷也为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日前的陶博会期间,中国陶瓷科技城、中国陶瓷馆有国内外参展企业1108家,总交易额达20多亿元。同时展会还进行了高科技产品的立体展示及国际学术的引导,加强了淄博市陶瓷的研发力量,新材料技术论坛向淄博市区域性科技迈进,已对接1870个项目和778个技术合作项目的签订,给淄博市众多陶瓷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提高行业竞争力

“发展升级”,是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战略任务,是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轮驱动,其核心是产业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要求,就应当以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为抓手,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引领力。

推动陶瓷文化资源与创意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最为广泛、最为深远。1700多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好老祖宗留下的陶瓷文化瑰宝,在历史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陶瓷产业升级的新境界。应加快完善陶瓷博物馆体系,以综合博物馆为核心、分类博物馆为补充、艺术馆和画廊为延伸,打造陶瓷文博之城,充分展示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个时期、各个门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制品及瓷业民俗,更好地推动陶瓷文物保护、技艺传承和瓷业文化挖掘;加快打造陶瓷文化街区,以历史老街区和现代工业遗存为依托,重点建设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提升樊家井、老鸦滩等陶瓷作坊集聚区,打造展示陶瓷文化生态的“活博物馆”;加快保护陶瓷古窑遗址,以兰田唐代龙窑遗址、落马桥元青花遗址、御窑厂明清窑遗址等为重点,对151座古窑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建设古窑遗址公园,以便清晰地展示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发展脉络;加快建设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把陶瓷总部、陶瓷会展和博览中心、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等集聚起来,进一步完善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交易等功能;加快发展陶瓷文艺展演,以瓷乐队等为基础,整合做大演艺公司,打造一台全面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和民情风俗的晚会,并进行常态化演出;加快完善陶瓷主题休闲功能,依托陶瓷博物馆、文化街区、遗址公园、创意新区、文艺展演等,大力建设具有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的消费场所。

推动陶瓷产业生产和研发一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文化的传承、科技的转化,离不开承载的产品和产业。“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就是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陶瓷教育、研发、产业、市场体系,实现了文化技艺的集聚和转化。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就要加快形成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加快把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一要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制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陶瓷工业园区扩园强区,坚持引进外来企业和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并举,提高陶瓷产业承载力。当务之急是主动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积极扶持本地高科技陶瓷企业。二要大力推进陶瓷科技协同创新。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这三所高校和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各级各类陶瓷研究机构为依托,以陶瓷企业为主体,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文章,建立更多的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陶瓷领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时,加快建设政策共享、布局科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实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要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加强陶瓷产品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景德镇”牌证明商标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商标,以及“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四要大力扶持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对景德镇陶瓷比照文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陶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同时,不断完善陶瓷原料、燃料保障体系及物流配套体系。

推动千年瓷都地位和功能升级,提升国际引领力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在历史上,景德镇为世界陶瓷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只有再现“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精品荟萃、器走天下”的历史盛景,景德镇才能继续引领世界陶瓷走向。一要着力建设国际陶瓷博览之城。继续办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不断扩大其知名度。二要着力创建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景德镇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工作已于今年启动,这将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景德镇被确定为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也将进一步提高瓷都的知名度,促进陶瓷文化交流。三要着力拓宽海外陶瓷之路。“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历史上,“海上陶瓷之路”树立了景德镇的国际形象。景德镇应积极实施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战略,组织有内涵的参展团队,举办有水准的国际论坛,输出有特色的陶瓷产品。四要着力打造全球陶瓷人才之家。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景德镇是国内目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大师以及陶瓷工程技术类高级工程师、教授和研究员最多的城市,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陶艺大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陶艺人才。强化尊重人才、尊崇大师的文化氛围,更加重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使景德镇成为陶瓷人才的圆梦之所,为瓷都集聚磅礴的发展正能量。五要着力提升国际旅游人气。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今年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德镇应抓紧推进浮梁高岭—瑶里创5A级景区,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千年瓷都”成为游客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佛山:陶瓷产业在调整中升级


传统产业如何调整升级,是目前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广东省佛山市对传统的陶瓷产业采取分类指导的政策措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在淘汰、转移一批落后企业的同时,扶持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世界陶都”,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陶瓷生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山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后,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现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辐射面广、知名品牌众多的地方支柱产业,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料显示,2007年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分别占全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和29.85%,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二是资源约束加剧。佛山既不是生产一次能源的地区,也不是陶瓷原料的产区,而占地多、产出小、技术含量低的众多陶瓷企业,对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佛山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限制。三是整体竞争力不强。据统计,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和7.9%。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告诉记者,佛山的陶瓷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到了必须进行调整和升级的时候,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行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佛山市从2007年7月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目标、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争取用两至三年时间实现调整目标。

政策引导初显调整成效

根据全市近300家陶瓷企业的不同情况,佛山市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实行分类指导,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就是巩固现有龙头企业的地位,通过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实现清洁生产; “改造提升一批”,就是在限期内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国土等有关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其持续改造提升;“转移淘汰一批”,就是对经限期治理后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仍不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

佛山市及所属各区政府推出的各项具体政策,在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一是资金扶持,如禅城区财政及陶瓷生产重镇南庄镇分别拿出5000万元和1亿元作为陶瓷产业整治工作的专项资金,每搬迁或关闭一个企业给予50万元的补贴;南海区财政也划拨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适当补贴、补偿或垫支因企业关闭、搬迁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二是产业转移,各级政府通过各种经贸协作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陶瓷企业到省内外原材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的地区去发展陶瓷制造业,将属于企业转出地税收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转出的企业。2007年以来,全市共邀请了20多批次外地经贸考察团专门对佛山的陶瓷产业进行了考察、招商。目前,广东省的云浮、阳江、清远等市的产业转移园已为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做好了规划和承接准备。三是帮助关闭或转产后的企业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这些企业腾出的土地或厂房用于“腾笼换鸟”引进新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享受“三旧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

据佛山市经贸局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已有144家约占总数50%的建筑陶瓷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闭。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关闭或转产的企业已占该区陶瓷企业总数的近70%。

环境质量的改善或许能更直接地反映调整后的效果。据禅城区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9月,全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同比下降了15.94%,二氧化氮含量同比下降了7.4%,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同比下降了5.8%。

传统产业迈向更高层次

一大批陶瓷企业退出或转移后,会不会导致佛山陶瓷传统产业的空心化?佛山市委常委、禅城区委书记梁毅民对记者说,目前退出的是一些落后的企业,另一些企业外迁转移的只是生产基地部分,其总部仍留在佛山;更主要的是,通过调整提升,使陶瓷这个传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记者调查,佛山市如今正采取各种措施在陶瓷产业上大做新文章,着力打造“世界陶都”。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及陶瓷现代服务业。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禅城区开始运营。记者在这个总投资达26亿元、首期建设用地400亩的基地看到,已有来自全国和世界50多个知名陶瓷品牌的企业进驻这里,纷纷在此设立全球营销、管理、服务以及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陶瓷专业物流市场--“瓷海国际”已于2008年7月开业,现有300多家企业入驻;佛山陶瓷会展中心二期3.2万平方米的扩建工程已经动工。

建立陶瓷精品工业园。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要求,禅城区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实施清洁生产、清洁运输、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精品陶瓷。

发展高端陶瓷。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态陶瓷、环保陶瓷、节能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陶瓷和陶瓷新材料等,如瓷质薄板、陶瓷纸、陶瓷纤维、特种陶瓷、陶瓷刀具、透明陶瓷、发光陶瓷、免烧陶瓷以及可以浮在水面的陶瓷等等。

发展陶瓷文化和陶瓷旅游。记者了解到,一个集陶瓷工业旅游、陶瓷文化鉴赏、制陶体验于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区正在佛山规划建设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南风古灶”陶文化旅游园也已装饰一新;佛山石湾公园将改造成陶艺公园,江湾路将改造为陶艺大道。此外,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正式落户禅城,与德国佛亚展览公司合作举办的“世界陶瓷高峰论坛”正在有序地筹备中。

科技创新提升邯郸峰峰矿区传统产业


一直以来,邯郸峰峰矿区新东方陶瓷公司生产的无压烧结碳化硅密封环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据了解,这是该公司同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以碳化硅和氮化硅为主要原料的新兴高科技陶瓷产品,填补了省、市陶瓷高科技应用方面的空白。在峰峰矿区,像新东方陶瓷公司这样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越来越多。

峰峰矿区是河北省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焦化、钢铁、水泥、陶瓷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然而,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影响产业整体发展。“如果抱着老传统不放,发展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创新,拓展成长空间,已成为峰峰矿区的必然选择。”峰峰矿区区委书记李士海说。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峰峰矿区积极引导企业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切入起点更高的项目,抢占产业高端,争夺领军地位。全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植入发展“新基因”。

以义井磁州窑陶瓷产业聚集区为平台,引导陶瓷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陶瓷企业全部实现“煤”改“气”,投资500万元成立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开发出骨质瓷、釉中彩、强化瓷、六氟化硫断路器用瓷套、氧化锌避雷器和碳化硅密封件等技术含量高、在国际同行业中占居领先水平的系列产品。

该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项目实施为带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联办、共建试验示范基地、研发机构等形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全区多家民企与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相继成功研制出新东方防弹瓷片等一大批高科技产品。

自主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落脚点


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产业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日前,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传统产业在经历转型升级后仍具有优势地位,自主创新也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终落脚点。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传统产业转型有了落脚点

在《意见》中,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意见》提出,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预警、自律、申诉和维权援助机制,同时发挥知识产权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佛山禅城区南庄镇,这个原本存在75家陶瓷企业重镇,在经历转型升级后演绎着陶瓷产业“化羽成蝶”的故事。当地组建的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建陶研发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陶瓷权威机构CERAM在中国唯一认可的实验室。

据佛山溶洲建筑陶瓷二厂董事长助理罗淑芬向记者介绍,以前的陶瓷废渣只能填埋,但公司通过技术攻关,重新利用废渣掺入瓷砖生产中。此外,公司还研发出一种保温外墙轻质防火砖,既能保温,又能隔热,还能确保不会发生建筑失火事件,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目前产品处于上市阶段”。

《意见》规定,应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为主导的企业创新平台和面向产业创新服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增强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告诉记者,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之后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因此,“转型升级的落脚点要落到自主创新上面来,没有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是空中楼阁,最终还是给人家打工”。

打造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领头羊”作用

《意见》明确规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到2015年,培育2到3家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将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业内专家指出,广东优势传统产业应加大“微笑曲线”两端即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的投入,改变过去简单的加工贸易造成的地位被动、利润薄弱的局面。

同时,《意见》指出,将充分发挥优势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认定一批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00家示范企业和100家龙头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打造优势龙头骨干企业,围绕核心产品的开发生产,带动一大批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此外,为加快实现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见》还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珠三角地区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高附加值环节,将现有生产基地转型升级为总部基地,同时将加工、组装、制造等劳动密集环节转移到东西北地区。”

通过粤东西北地区承接劳动密集环节,推动珠三角地区打造总部经济,《意见》明确支持东西北地区发展和壮大优势传统产业,强化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载体功能,大力扶持一批产业转移重点园区成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逐步优化全省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的区域布局。

减税费助融资保障传统产业“输血造血”

为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见》还提出了减税费、助融资等实实在在的举措。记者了解到,在研究开发、产学研、技术改造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财政专项资金将大力支持广东优势传统产业重点企业、项目和公共平台建设,并进一步实施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从而为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意见》规定,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据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人士介绍,以前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研究开发活动都可以加计扣除,特别是传统产业更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如今对优势传统产业实施这一政策,将激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从而加快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

在融资方面,《意见》提出了发行债券、海内外上市、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信用担保等多种措施助优势传统企业升级的举措。

《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传统产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及海内外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有了减免税费和提供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将既可“输血”又能“造血”,这将为广东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撑。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闽清陶瓷:传统产业的现代追求


讯:“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规模以上企业陆续投用进口自动喷墨机;新上生产线不准烧煤,必须使用天然气……新春之际,行走“东南新瓷都”闽清县,记者不时听闻振奋人心的消息。

2012年,闽清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8.9亿元,其中陶瓷产业63亿元,占据半壁江山,再加上带动的包装、物流、运输等产业,陶瓷产业可谓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而一系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之举,必将为这个山区小县的“大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闽清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建筑陶瓷年产量4.2亿平方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0,电瓷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不过,相较于佛山等陶瓷重镇,闽清陶瓷长期以来“小而散”,在中低档徘徊。

在全国陶瓷总产量渐增,强者更强的格局中,闽清陶瓷何去何从?

当地依靠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以质带量,抢占市场制高点。

首先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瘦身强体”战略。近年来,按照“淘汰劣质、限制一般、鼓励优质”的原则,闽清大力推动陶瓷企业整合,上千家“小而散”企业被整合成428家,其中规上企业64家。

“强体”方面,则引导企业,特别是新上项目,转产仿古砖、抛光砖等高附加值产品。记者在龙头企业豪业陶瓷公司看到,他们生产的仿古砖琳琅满目,既有中式的“秦砖汉瓦”,也有欧式的“英伦风情”。“仿古砖年产量大约900万平方米,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前五位。”厂长张正荣介绍说。

提高附加值的另一个重要革新是工艺再造,在喷涂环节,将原有的人工喷涂升级为自动化喷墨打樱“只要事先把图案设计好,墨水调配好,就可以一次打英一次成型,而在过去需要手工操作四五次才行。”盛利达陶瓷公司副总经理张延才说,有5条生产线,一条已上此设备,余下的也将升级改造。

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产品品质。记者在盛利达公司对比发现,自动化设备生产的抛光砖的平整度、光洁度明显优于手工喷涂的,因而,前者的价格比后者每平方米要贵1元左右。

在闽清陶瓷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面临环境污染的压力。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一直是绕不开的课题。

针对烧煤产生的污染,闽清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改用天然气。

为激励企业“煤改气”,从2009年开始,闽清县对使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实行燃料补助,每立方米补助0.05元,2012年县里为此补贴了360万元。此外,当地还规定从2010年开始,新上项目必须使用天然气,否则不得上马。目前,闽清县已有近50家建陶及电瓷企业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至于天然气短缺问题,可望在两三年内解决。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福州—闽清段正在建设,预计将于2014年底投产输气,届时将为闽清陶瓷企业提供充足的气源。

对攸关闽清陶瓷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也在进行中。目前,闽清已规划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白金工业新城,引导陶瓷企业集聚发展。扩展营销,建设统一的陶瓷集散中心……这些努力,都是朝向闽清陶瓷人的梦想:到2015年,陶瓷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在国内市场占据更强势地位。(东南网)

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32.5%


“形势越紧,信心要越足;发展越难,办法要越多;困难越多,服务要越好。”9月30日,德化召开全县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强化政企沟通,共商应对之策,该县县委书记吴深生在大会上如此说道。

据了解,面对新一轮可能来临的经济寒潮阴影,德化县委、县政府当好“气象员”、“导航员”、“保障员”、“服务员”等“四员”,既站在企业发展的前头,带领引导企业往前走,又站在企业发展的后头,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活力迸发的环境和氛围,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好“气象员”

“我们要当好气象员,做到早预警、早预报、早解决。”吴深生指出,当前经济走势上下波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县委县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收集和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金融市场动态、重要生产资料供需变化等信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监控,不断完善和强化统计、监测、预警、预报、调度工具,做到早预警、早预报、早解决。

据德化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欧阳秋虹介绍,陶瓷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占据该县经济的“半壁江山”,1-8月陶瓷产值63.15亿元,增长32.5%。

当前由于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再加上地震、海啸等全球极端天气和中东、北非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作为外向型经济的陶瓷业,订单明显不足。同时,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运输、原辅材料及用工成本高位上扬等等,这些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刻敲打着德化企业的发展神经和生存底线。

欧阳秋虹介绍说,9月13日至18日,她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陶瓷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到景德镇、醴陵、唐山、淄博等主要陶瓷产区参观考察,并与各陶瓷产区深入交流,了解当地产区产业生产、特色和销售市场等状况。同时在比较德化县与各产区的优势和差异中,加深了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在陶瓷企业发展的最困难时期,我们要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帮一把,多扶一把,多拉一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对应变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渡过难关。”

当好“导航员”

引导企业“走出去”,到县外建立陶瓷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基地,发展陶瓷总部经济;支持企业“高起来”,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和风貌协调,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层扩建厂房和职工公寓;鼓励中心企业“移好位”,引导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在做优做美城市的同时,让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就是为了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德化即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县委书记吴深生说,“措施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

同时,该县还将加速中央、省、市、县各级优惠政策措施的执行和传递,及时将优惠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倾听企业诉求,征求该县有关服务扶持企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调整、补充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措施的带动效应。

欧阳秋虹说,该县将在有限的财力里,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陶瓷产业发展,进而体现出越是困难时期,政府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下阶段,政府将在兑现原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生产高档日用瓷企业购买生产设备补贴、企业出国(境)参展摊位费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当好“保障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就越发要有‘狠劲’与‘韧劲’。”吴深生说,政企携手、紧密互动、相互促进,是德化的好传统。面对新一轮可能来临的经济寒潮阴影,该县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发展。

今后该县将强化经济运行保障,尽量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普惠、人力、融资、用地、生产、市场等方面问题。要全面摸清企业增资扩营和技改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审批手续办理,要采用容缺预审、承诺报备、边动工边办理等办法,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要尽力向省争取德化天然气列入单列供应计划,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强与财政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陶瓷产品不被列入取消出口退税行列。

要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担保公司,尤其是企业“两证”,正在办理的要以最快速度给予办理,对尚未办理的要以“破规不违法”的理念尽可能协调帮助办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要摸清企业当前的营销网络和订单情况,跟踪服务秋交会订单的落实,引导企业多结识客户、多揽订单。要推动企业与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当前的用工、缺工情况,加快企业职工宿舍建设进度,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招工力度,促进企业与陶瓷学院、职业学校开展产业工人订单培训,缓解用工缺工难题。

据介绍,之前县政府建立了月工业生产调度、安全生产和季度经济分析、金融分析会议制度,接下去该县将加强跟踪监测、保障要素需求、拓宽融资渠道,把这些制度真正运作起来,落实到位,及时预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需要。

当好“服务员”

“只有心里装着企业,满怀感情与企业家交朋友,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吴深生说。

据了解,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良好风气,县挂钩企业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企业,多上门、多联系、多协调、多服务,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各级各部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梳理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破除习惯性思维,少讲惯例,对号入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帮什么;涉及多个部门的主动作为、合力办,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要分析原因、查准症结、全力办,真正做到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困。

吴深生介绍,从9月下旬开始,至明年1月中旬,该县县委将集中开展“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集中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还将持续开展驻村居和企业活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活动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深入走访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以职能部门帮扶举措的强化和干部服务作风的转变来助推企业发展。

欧阳秋虹说,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该县将把企业发展的难点作为政府服务的重点,认真开展“一企一策”和点对点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发展。

唐山 通过品牌建设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你有幸参加今年6月的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你在宴会上使用的咖啡杯、水果盘可能就来自中国的河北唐山。

近日,由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价值30万美元、装饰有英国女王肖像照片和皇室专用图案的23400件月光平盘等骨质瓷纪念品,以及由唐山龙英瓷业生产的价值3.75万美元的31700件龙英白瓷奶杯出口英国,即将亮相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

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借力现有彩瓷加工的技术优势和享誉国际的品牌影响,充分利用其在欧洲王室专用礼品骨质瓷领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以今年6月举世瞩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为契机,积极争取商业订单,展示了唐山骨质瓷典雅华贵的独特风采。另一家以骨质瓷白胎生产能力闻名一方的龙英瓷业,依托器型丰富的品种实力和与英国知名陶瓷采购商的长期合作优势,围绕王室庆典礼品用瓷特点,加大研发力度,先后推出25款白瓷奶杯新品系列,凭借成型工艺和使用性能最终赢得英方贸易商青睐。

在“北方瓷都”唐山,不仅日用瓷品质魅力初步显现,而且卫生瓷出口领域也是亮点频闪。2011年,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1亿美元,自主设计产品占出口产品的70%以上,比5年前增长了120%,自主品牌出口额占总出口量的45%,比5年前增长了100%。这两个数字显示,惠达陶瓷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自去年第二季度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就业市场的疲软严重影响着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需求的改善,国际陶瓷市场弱势运行。多年来,唐山陶瓷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过高。因此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唐山陶瓷出口的批次、货值呈持续下滑态势。

为此,唐山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帮助陶瓷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深化品牌建设,助推唐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把品牌建设做为产业升级突破口。由于以往只注重于国外市场,普遍缺乏国内市场的品牌优势,严重制约了转型企业占领国内市场,唐山市质监局不断创新名牌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将转型企业纳入名牌培育梯队,分阶段进行帮扶,积极帮助企业制定标准、完善生产工艺和申报名牌。为确保转型企业尽快适应国内质量、标准等体系的要求,该局先后举办10期免费培训班,对20多家陶瓷企业进行指导培训,深入讲解国内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及质监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为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扫清障碍。

把检测技术服务作为产业升级支撑点。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工作离不开技术机构的支撑,转型企业更急需科研检测机构提供产品研发设计、质量验证、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标准体系建立等技术服务。唐山市质监局凭借科研和技术优势,注重从检测技术服务方面着手,不断夯实产业升级的支撑点。一是着力加强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唐山市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作用,为陶瓷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二是帮助企业不断整改提高。针对部分陶瓷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自身整改又不太理想的情况,对近2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监督抽查“诊断式咨询服务”,通过召开整改学习班及主动上门“传帮带”等手段,安排技术人员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改善工艺缺陷,有效提升了技术水平。

把标准化战略作为产业升级新途径。先进的技术标准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从低端的简单生产加工转向高端的研发设计,对陶瓷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唐山市质监局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抢占产业制高点。在该局的帮扶引导下,产生了一批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成果。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融入标准,以标准的形式输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惠达、隆达等大型陶瓷企业,已从标准的追随者变为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者。

现在,唐山市质监局以丰富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为核心,引导企业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以“中高端卫生陶瓷为先导,差异化日用骨质瓷为主体,艺术陶瓷和建筑陶瓷为两翼”的出口陶瓷产品结构;引导陶瓷产业梯队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惠达、隆达等龙头企业为骨干,众多特色企业为基础的出口陶瓷产业新格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淄博陶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创新中突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淄博陶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创新中突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淄博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