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制造业 > 导航 >

佛山陶瓷业大举外迁 四重击东莞零售业

佛山陶瓷业大举外迁 四重击东莞零售业

古代瓷器制造业 东莞瓷砖 陶瓷艺术

2021-04-29

古代瓷器制造业。

今明两年,200余家佛山陶瓷企业将大举外迁,这对于依存度较高的东莞零售市场将带来哪些冲击?三大卖场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佛陶外迁将使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相应增加,而其价格起伏也将布满变数,一些街边建材零售店或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立足。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外迁陶企肯定会采取措施优化运输和仓储成本,并可能进一步完善经销商和代理商渠道,从而确保在东莞市场占据应有的份额。

缘起:200余佛陶将大举外迁

据了解,佛山产业调整,该市80%至90%的陶瓷企业将外迁,共有221家建陶企业被列入搬迁或淘汰对象,涉及企业需在今年底基本完成搬迁任务,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搬迁淘汰任务。

冲击1:陶瓷运输线将大幅拉长

佛瓷大举外迁,对于依存度较高的东莞零售市场将带来哪些冲击?华美乐市场总监幸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卖场的绝大多数陶瓷均为佛山品牌,陶企迁移至四川、东北等地后,其运输线将大幅拉长,而物流成本将相应增加15至20个百分点。

东莞百安居市场部经理郑丽荣说,大部分佛陶迁至外地后,相关的运输成本将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

冲击2:仓储成本将增加

据记者了解,此前东莞建材超市多展出陶瓷和卫浴样品,消费者在下购具体订单后,卖场再电话通知佛企照单发货,通常仅需几天时间便可将订货直接发送至用户手中,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仓储成本。

但是佛企外迁后,这一原有模式将很难继续操作。百安居方面表示,该卖场目前已在深圳平湖设立了储备大仓,所有建材包括佛陶在内大多先送往该仓,然后再由物流配送至东莞各门店。

华美乐方面则声称,为了应对新的变局,该卖场将加大批量采购、买断包销和企业定制的力度,甚至可能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以增强整体的配送功能,“仓储成本或将适当有所增加。”

冲击3:陶瓷价格起伏更难确定

佛陶外迁后,既然运输与仓储成本均会有所增加,这是否意味着陶瓷价格今后将一路看涨?包括家福特在内的三大卖场负责人则表示,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均呈上浮趋势,与之相适应陶瓷价格一路走高也在情理之中。三大卖场负责人均认为,在短期甚至相当长的一短时间内,陶瓷价格将处于波峰波谷交替状态,从而很难确定。

冲击4:街边零售店或难立足

在大连锁店遭遇影响的同时,街边建材零售店是否会受到冲击?华美乐市场总监幸勇认为,此前街边建材零售店只需一些样品和一部电话,便可在门店进行间接交易。但生产企业外迁后,对运输和仓储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无疑提高了建材零售的门槛,大连锁可以通过内部优化控制来消化成本,而小规模的街边零售店将很难应付和支撑。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市场调查 节前零售市场火暴


春节临近,几十万“返乡团”为陶瓷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给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于近日走访了各大陶瓷市场。对节前陶瓷市场的境况进行了一番调查。

批发少了,零售多了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人民广场附近的国贸陶瓷市场与金昌利陶瓷市场,这里人并不是很多,平日市场内随处可见的陶瓷装箱、装车工等也难觅踪影。店主刘先生向记者透露:“一过元旦,来这里逛的顾客就逐渐变少,店内的陶瓷批发量也渐渐下降,现在离过年不到10天了,基本上一天也难得有一位批发的客户,从往年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年初才会逐渐好转起来。”不过刘先生也提到:“这段时间陶瓷的零售额却大有增长之势,以前店中每天零售量也就在几套左右,而今天,仅一个上午,店里就卖出了十余套茶具。另外,一些与龙有关的陶瓷市场行情也极好。”在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中,大多数店主的描述与刘先生的基本相同。“批发量减少”“零售额有所上升”“和龙有关的瓷器大多卖得还行”成了他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在问及什么类型的瓷器市场比较好时,他们大多回答茶具和餐具。店员利小姐就告诉记者,许多来店里的客人基本只关注这两种类型的瓷器。包装精美的中低档茶具尤其好卖。

与国贸和金昌利状况比较相似的还有中国陶瓷城。当被问及现在店里每天的收入情况时,店主吴小姐谨慎地表示:“虽然零售量增加很多,但是依旧无法和平日的批发量相比,不过,陶瓷零售的利润比较大,因此,现在每天的收入还过得去。”与前几个陶瓷市场相比,樊家井仿古陶瓷市场则显得有些冷清。在樊家井,稀少的人群中基本没有来此买瓷器的顾客,很多店铺甚至已经关门。在此开了12年店的余先生告诉记者:“平时还有不少人过来‘拣货’,而一到快过年,基本无生意可做,一天到晚也卖不出一件瓷器。”

春节市场潜力大“返乡团”中藏商机

长期以来,景德镇的陶瓷都以“外销”为主,随着春节的临近,一些从业人员的停工,以及外销形式的停摆,加之一些物流公司的节前休假,导致许多外地订单无法正常发货,必然会对陶瓷的销量造成冲击。

在走访的过程中,不断有店主对记者说:“平日里跑会的老顾客,每次来店里一拣就是几千元的瓷器,而现在,他们也要在家里过年,因此,大多数人都停止了跑会,所以店里的批发量才会下降得这么厉害。”跑会的停摆,以及一些销往外地渠道的,成为了陶瓷市场批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反的是,年前的“返乡团”给陶瓷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商机。大多数回乡过年的景德镇人都会考虑带上一两件瓷器作为礼物来年送给同事、朋友。而选择的范围一般是既美观、又实用的餐具和茶具。

就拿“返乡团”购买陶瓷礼品来说,金昌利陶瓷市场里的店员刘小姐就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你去火车站、汽车站看看,每天那么多返乡的人,如果他们每人能带上哪怕是一套餐具,所带来的营业额就十分可观。”以江西省政府2011年发布的数据为准,景德镇在外务工人员的数量接近30万,假定每个人花上100元用于陶瓷礼品的购买,那么就有3000万元的商机,这还不包括在景工作和学习的外地人口。仅这一块市场而言,就大有文章可作。

记者注意到,国贸,金昌利,中国陶瓷城这几个市场虽然早在建立之初就把陶瓷批发作为主要的销售手段,但是它们依然十分重视陶瓷零售,市场内可供选择的茶具与餐具样式繁多,因此,当春节临近时,“礼品瓷”需求给这几个陶瓷市场的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陶瓷城,由于其地处西客站旁边,因此对于“返乡团”所带来的商机感受最深刻。

酒香也怕巷子深卖瓷器还得多吆喝

然而,与春节前其他卖场的打折促销,宣传吆喝的热闹相比,陶瓷市场则显得特别“安静”。这巨大的商机,似乎无法引起店家们的兴趣。

“为什么不针对春节举行一些宣传、促销活动呢?”当记者提出这一疑问时,国贸一家比较大的卖场的销售人员李小姐说:“你看现在人这么少,搞什么活动都没有意义!”随后,记者有选择性地在数十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店铺中问出同样的问题,大多数店主与店员都表示并未考虑过此类的问题。

针对特定节假日展开一些促销活动早已成为许多行业的固定营销手段,为什么在陶瓷市场中却极为少见。金昌利市场内的一位店主王先生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相对于其他一些商品的明码标价,当下陶瓷市场的价格弹性十分大。这让打折促销的活动基本失去了意义。”王先生指着旁边的一套茶具举例:“你看这套普通的青花茶具,标价牌上写着240元,一般来说,我们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80元。而其他店家可能70元就卖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就是开展一些打折活动也根本打动不了顾客的心。”不可否认,陶瓷市场模糊的价格观念的确给一些促销活动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单个市场的定位、客流量对于其内店铺的生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转于陶瓷商务信息网。但是,“打折”并不是促销的唯一手段。就拿常见的“赠送精美礼品”与“设定时段特别优惠”来说,这两种方式在陶瓷市场中都有可操作的空间,并且,商家们还可针对春节特定人群的需要来包装一些陶瓷礼品大礼包,但是这些司空见惯的促销手段似乎无法引起店家们的兴趣。

不得不承认,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商家们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品质以及自身的口碑,但是对于宣传营销上的考虑明显还不够。在采访中,店主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曾有过相关的想法,比如举行一些让利活动,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设置一些固定以及流动的广告牌,以最简单的“多地截取人流”方式来提高销量。但是,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参考等因素,这些方案最终还是被束之高阁。

建材超市冲击建陶零售 传统模式遇压力


在日前的晋江建陶博览会的建陶营销“天工论坛”上,几位知名业内人士指出建陶业传统的零售市场由于建材超市的兴起急剧下滑了至少40%。而近期建材超市相继进军福建,更是让晋江建陶企业家们备感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建陶厂家只有和商家创新合作模式才能阻止其经营的下滑。

中国建陶业知名人士叶先生说,前几年零售市场占整个销售的60%~80%,而目前却降到了20%。而这仍在变化,随着工程越来越多,这个比例仍会减少。广东佛山某建材刊物总编罗先生也指出,建材超市近几年来在中国扩张迅猛,抢占了不少的传统市场。他说“传统的摊位式销售模式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在晋江,传统经销商最多”。

销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的本土建陶市场可分为三个档次:一是规范运作的销售代理公司和大型工程商;二是走传统路线的陶瓷批发商及家装公司等;三是“夫妻店”及其他深入终端的小型铺面等。

从表面看来,三个档次的市场框架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并没有特别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由于其经营理念不清晰,以及经营素质偏低等因素,已经为市场秩序混乱及不健康运作现象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据悉,建材超市是目前国际建材工程以外的主要销售模式,其特点是一站式全方位供货服务,大到机械,小到小钉、胶纸都能买到,这对顾客来说是极为方便的。这是目前冲击传统零售市场的主要模式。

佛山陶瓷业 明年困境或加剧


今年是佛山陶瓷经营环境最差的时期,国外反倾销、国内房地产增速放缓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订单的减少、销售的下滑。对于明年的情况,记者采访的多名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国内房地产调控力度仍然从紧,陶瓷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经营可能比今年更加困难。

据了解,佛山部分陶瓷企业在外贸订单上拥有上千万元的订单。雅士高夫陶瓷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推出的“西部牛仔”瓷砖已获得上千万欧元的订单,相比去年有很大的增长。另外,在10月份举行的陶博会上,安卓建材、威臣陶瓷、金玉天成陶瓷、亮剑陶瓷等企业均取得了超过千万的意向大单。

相对外贸订单来说,企业对明年内销的情况难以有精确的数据统计,但蒙娜丽莎、新明珠陶瓷等品牌陶企负责人均认为明年销售可能会比今年更加困难。

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戴一民也认为,世界经济不景气、反倾销的影响及房地产调控造成的内销不畅使陶瓷行业进入调整期。“按照目前形势看来,世界反倾销大军不断增加,中央将继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预计国内陶瓷行业市场在明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仍需面临销售上的种种困境”。

当然,也有企业对明年的情况表示乐观。鹰牌陶瓷总裁林伟告诉记者,虽然受地方政府“节能降耗”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鹰牌陶瓷河源生产基地已经停掉一条生产线,“但我对明年的市场仍保持乐观态度,适当添衣保暖,能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目前三、四线城市受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少,如果把销售网络适当下沉,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陶瓷卫浴企业大举扩张 寻找自救之路


眼见2011年即将结束,2012年即将到来。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房价松动在所难免,楼市刚性需求成交量或能攀升,而下游家居业也将迎来新机遇。近期,不少陶瓷卫浴企业重新装修店面、搞转型、开新店,大肆扩张。此番动作是应房产家居形势而做的相应调整,还是在企业发展压力下的自救策略呢?

企业大手笔投入求产出

11月份,上海不断有陶瓷卫浴新店开业,不少旧店也进行了重新装修,一改往日的面貌。马可波罗瓷砖不久前新开了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科拉胜至尊店,并在今年第四季度分别对喜盈门店、汶水路店进行区分风格的精心装修。此外,德国Roy卫浴在青浦区意邦建材城新开了1500平方米的上海旗舰店。杜菲尼卫浴也在同期注入资金,重新打造了上海风尚店。

“新店开业、新品发售都是源于企业对市场扩张的需求。2011年,陶瓷卫浴产业表现欠佳,其原因与市场大背景不无关系,但陶瓷卫浴产业并不会坐等局势好转,而是需应市变革。马可波罗瓷砖的此番动作正是应市变革的最好表现。”马可波罗瓷砖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工程渠道获益的马可波罗瓷砖在年后将逐渐涉入家装领域。目前,正在积极开拓家装渠道。”

跨行业抱团应战

不同行业抱团应战,成为2011年家居业的显著特征。家装公司与建材商面对面碰撞,实现行业间的强强联合。近日,在某陶瓷卫浴企业的开业庆典现场,近九成的来宾是家装公司的工作人员。陶瓷卫浴企业的造势,多是为了与更多的家装公司联合起来,势必将精装修进行到底。

陶瓷卫浴企业引领家居潮流

在建材行业当中,陶瓷卫浴行业是相对较成熟的产业,陶瓷卫浴企业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家居行业的变化。

在2011年的市场大环境下,陶瓷卫浴企业积极寻求自救方式,无论是撤店潮还是精装修,陶瓷卫浴企业的大手笔扩张无疑给家居业应对大环境的影响注入一剂强心剂。大面积装潢一新的新店,犹如家居业里飘扬的旗帜。以此同时,陶瓷卫浴企业发布的新品,引领着行业的潮流。一位设计师表示,这些新品完全可以引领2012年的家装潮流,其领先的工艺和时尚的外观设计都是当前最新的设计元素。

希望陶瓷卫浴企业的这些动作,能够引发家居业中其他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提供精装修的多样选择。

关注:佛山陶瓷业奋起突围专利门槛


佛山5家陶瓷机械设备会员企业联名上书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以胶辊凹版印花这项技术是中国率先使用、该专利技术不具创造性及新颖性、技术并非意大利SYSTEM公司发明创造等多条关键性理由,强烈要求撤销意大利一公司在中国获得的一项发明专利。在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正式受理该申请后,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起因:该专利技术中国早已使用

据了解,1994年11月28日,意大利SYSTEM公司通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在中国申请了专利号为94118976.7的“一种用于上釉和装饰的旋转机器”的发明专利,1995年10月11日该专利公开。这项专利就是建陶行业内统称的“胶辊凹版印花技术”,主要用于瓷砖上的印花。凭借此项专利技术,意大利SYSTEM公司在中国市场垄断了“胶辊凹版印花机”设备的销售。

这一专利以及该公司的垄断销售引起了禅城陶瓷机械设备企业的强烈不满。近日,禅城5家大型陶瓷机械设备企业向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撤销该专利的申请并被受理。这些企业认为,该专利未在中国注册之前,中国的印刷等行业早就开始使用这一技术,该专利因而不具新颖性、创造性。他们强烈要求中国专利部门撤销该专利,改变当前意大利SYSTEM公司垄断经营“胶辊凹版印花机”的现状,还中国陶瓷机械设备生产商和建陶生产企业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凹版印花技术在中国早就有使用,现在佛山的企业完全有能力自行生产与进口胶辊凹版印花机同等水平的设备,为什么要花这笔冤枉钱?”参与上书的一家陶瓷机械设备企业的负责人说。

调查:专利门槛绑住陶企手脚在瓷砖生产过程中,印花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胶辊凹版印花机较之丝网平板印花机在色彩表现和工作效率上有明显的优点,许多建陶产品设计工艺只能由胶辊凹版印花才能表现出来,禅城陶企对胶辊凹版印花机的需求量正逐年上升。

胶辊凹版印花机近年在国外的建陶产品生产中已经非常普及,仅意大利就有多家公司生产。但意大利SYSTEM公司凭借在中国申请的这项专利技术进行垄断经营,进口胶辊凹版印花机及其配件价格昂贵,加上有限的建材装备进口许可证,进口胶辊凹版印花机在国内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佛山仅有10多家有实力的建陶企业购买了该设备。

佛山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蓝卫兵认为,意大利SYSTEM公司的垄断经营不但加重了佛山陶企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国内建陶产品档次的迅速提高,而且影响了中国建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绑住佛山陶企进军国内外市场的手脚。

禅城多家陶企也表示,SYSTEM公司昂贵的机器设备和附属配件和并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使人难以接受,企业生产明显处于弱势被动地位,这种垄断经营状态难以创造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专家:申请复审证据要充足

对于这5家企业申请撤销意大利SYSTEM公司专利,佛山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艾持平认为,佛山企业主动提出“专利无效”复审,说明企业专利意识不断在提高,如果证据、理由充足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他认为,一项技术专利、设备是否具有发明权,主要看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大特征。这次申请复审“专利无效”的关键在于,禅城陶企必须提供足够的论文、影像资料、技术鉴定等资料,足以证明该项专利技术不具新颖性及创造性;另一方面,如果凹版印花技术是在该项专利前中国建陶行业内就率先使用,经过国家专利委员会等部门裁定后,先使用该专利技术的单位或个人就拥有专利的在先使用权,可以在原有规模和领域内进行生产经营。如果是在印刷等其他行业内先使用,就要考虑移植到建陶行业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创造性,调查取证的过程相当复杂。

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有关专家认为,从方法上看,凹版印花技术已经在如纺织、印刷等领域使用,这种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强,但另一方面,该专利申请名称的阐述却是“一种用于上釉和装饰的旋转机器”,从一种机器设备的角度看,专利申请时在中国的建陶生产品生产领域内又有专利所具有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3大特征,因此裁决过程注定漫长而复杂。

佛山陶瓷业诞生首个民间爱心组织


今年1月11日,佛山举办了一场“佛山有爱·2012迎春艺术品慈善拍卖公益之荟”活动,该活动义拍45幅名家书画作品,总共拍出262818元,爱心联盟将把这善款捐助给四川大凉山山区的孩子。

发起此次慈善义拍的是刚成立不久的佛山陶业首个民间爱心组织——“陶业爱心100联盟”。3月1日,佛山“陶业爱心100联盟”的主要成员出发前往四川大凉山山区,为受助贫困儿童送去学习用具、衣物、书籍等。据介绍,这次拍卖会筹集到的20多万元善款,以每位受助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以物资的方式发放。这些物资包括国家标准价每斤1.2元的大米,每个孩子大概10斤米左右,另外,还有粮油、药品和一些生活用具。

据了解,目前阳光陶瓷、蒙娜丽莎陶瓷、简一陶瓷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均加入到该爱心联盟。据爱心联盟的主要发起人、阳光陶瓷市场总监黄云岳介绍,爱心联盟由佛山陶瓷行业多位热心人士联合发起,筹办成一个在陶瓷业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公信力的纯民间的慈善组织。他强调,该慈善组织是一个纯民间的,不会接受社会任何捐助,也没有要求社会来对组织进行捐助,联盟的资金来源均来自组织成员。联盟会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监制体系,捐助体系,还有善款的管理机制。

黄云岳表示,希望组织能够代表到陶瓷行业,不一定要求是陶瓷企业老板或者高管才能参加,只要是陶瓷行业里的从业人员,或者跟陶瓷相关行业的人都可以参加,“只要是有心,有力就行了。”

佛山陶瓷业创新风气浓


“创新、服务理念明显。”从9日至11日,世界陶瓷大会与会专家考察了佛山市陶瓷业代表企业,欧盟陶瓷联合会秘书长科劳斯在考察后称赞,佛山陶瓷产业发展迅速,行业创新风气浓郁。

与科劳斯一起,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陶瓷大会后直赴佛山考察的,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协会代表,以及这些国家的大型陶企老板。连续3天,考察团一行40多人先后考察博德精工、科达机电等陶企,以及中国陶瓷城。在博德精工三水生产车间,考察人员关注的焦点放在生产线上的精工玉石瓷砖上。来自印尼陶瓷协会的代表惊叹:“我们东南亚没有一家工厂能生产出这种砖。”据介绍,一块普通的抛光砖市场价是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成精工玉石瓷砖后不但可节省能源,且市场价可提高3至4倍。在科达机电,考察人员重点了解了由科达机电自主研发的高效抛光机、微晶玻璃抛光机、釉面砖抛光机和干法磨边机。尤其是干法磨边机既省水,又无噪音,无粉尘污染,其现场演示赢得了众多考察人员的交口称赞。

经过几天考察,欧盟陶瓷联合会秘书长科劳斯称,这些年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尤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服务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目前行业中的创新风气相当浓郁。像博德精工和科达机电等企业,自主研发的一些陶瓷产品和陶机产品,即使在国际上也处于相当先进的水平。

评论:陶瓷业大而不强的思索


从1983年广东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我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开始,我国建筑陶瓷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而卫生陶瓷业也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长足发展,不到10年时间,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

但我国陶瓷业存在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已雄踞世界陶瓷大国宝座十余年,但却是陶瓷弱国。这其中,一方面我们的陶瓷企业为数众多,产量居世界第一,连年名列世界前茅,有关信息显示,自1993年起,我国建筑和卫生陶瓷产量双双名列世界第一,建筑陶瓷产量近世界总产量的50%,卫浴产品比例超过30%,日用陶瓷产品更是占据绝对比例。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劲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由于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许多陶瓷产品不能跻身高档市场。且由于我国的陶瓷行业原材料消耗比较高,利用率低,使得成本偏高,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增长快,但是价格低,出口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1/3左右。

大而不强是我国陶瓷业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和品牌数量,还是产品个头,都是别人难以染指的强项。但是,这些指标都不在陶瓷强国的评价范围之内。强大,应该是由强到大,或许这样的跨越十分容易,而我国的陶瓷业却反其道而行之,先成就了大的目标,再向强的目标迈进。这似乎违背了某种规律,因而需要多走好多弯路。近几年来,陶瓷业继续在做大的文章上“泼墨如水”,圈地建厂、产业转移、新兴基地等,相当火热;但在做强的征途上却“惜墨如金”,在年产值规模、产品出口价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只能望洋兴叹。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全球陶瓷生产基地,作为众多国际知名陶瓷品牌狮匍豹匐全力进攻的重点市场,中国陶瓷业,你该如何应对?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勇敢、最英俊的武士,年幼时他的母亲忒提斯曾把他倒浸在冥河水中,使他周身刀枪不入。但他的脚后跟因没沾有冥河水而成为他的致命之处。大而不强是深埋陶瓷业心中的痛,那么,中国陶瓷业不能实现由大到强的“阿喀琉斯脚踵”在哪里?

差强人意的质量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陶瓷业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的进步中,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完善,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已有众多国外客商来国内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或是搞贴牌加工。他们首先看重的是产品质量,这从侧面也说明我国陶瓷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有了很显著的提高,或者说可与国外知名品牌相媲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守智谈论起中国日用瓷器的现状时曾说过,“我们是一个陶瓷大国,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都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在最近举行的法兰克福秋季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由中国制作的瓷器一旦挂上外国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目前,世界十大卫浴品牌几乎全部在我国设厂和贴牌,产品已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中东、非洲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与世界上陶瓷强国的陶瓷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提高再提高。

对陶瓷企业来说,有些时候我们在某些方面,比如压机、比如原材料、比如生产工艺等是优于陶瓷强国的,但是总体质量水平有差距的原因,往往是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的“差不多就行”的观念和凑合心理,以及不能持之以恒地实行品质管理和认证标准,以致使产品质量屡屡出现问题,今天解决了这个质量问题,明天那个质量问题又出现了,反反复复,反复抓抓反复;以致使产品质量不能“高高兴兴”地达到某个标准和等级,忽上忽下时好时坏,差不多就行,能凑合就凑合;以致使产品质量不能稳定住,始终处于漂浮不定的空间和状态,也就不能实现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的有效升级。从而严重制约了陶瓷产品的质量提升。我国有句成语叫“千锤百炼”,一个产品本来应该打1000锤,结果你就打了999锤,就差一锤,看上去差不多,但在使用中的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最后一锤上。

有专家学者把质量比喻成核糖核酸,而核糖核酸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因此便有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提法和认识。足见质量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目前,我国许多陶瓷企业不断引入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理念,从6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到卓越绩效质量管理理念,从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及质量前置管理的管理方法到实行大质量经营的管理手段,从制定高于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到推行质量细节管理与控制,目的就是提高质量促进产品升级。因为无数事例已说明一个事实:产品质量如果一次做不到位,就可能面临没完没了、永无休止的补救,既增加成本,又浪费人力,最终的效果就像“烤红薯”:一次烤熟,二次烤糊,也就是“烤红薯理论”。因此,面对国际化浪潮的涌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现实,如果我们依旧停留在自己与自己竞争的水平上,依然不能持续实现国产陶瓷的国际化质量标准与品质要求,我们将无以应对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的竞争,陶瓷业将依旧是数量简单累加的大,而与强无缘……

差距明显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陶瓷业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成绩斐然,许多新技术新产品获得省级或市级技术成果鉴定,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陶瓷业的向前发展,推进了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理性地看待存在的差距,尤其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等方面。

有资料显示,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创新融入了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研发当中。有55%的创新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而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我国规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为3%-5%。按照国际标准,该比值为1%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该比值为2%的企业可以简单维护生存,只有该比值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后劲才会强劲。可见,对于那些国际大公司来说,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投入是相当可观的。但对于国内陶瓷企业而言,投入却是捉襟见肘,由此带动的创新也是苦涩的,更是一种难言的隐痛。

投入少是隐痛之一。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众多陶瓷企业对研发投入力不从心,即使上规模、有档次的陶瓷企业,其研发经费也不会太多,达到百分之一二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研发投入少,使真正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技术难以问世,企业间相互模仿、低价竞争,更难有可观的收成去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研发投入的“短腿”制约了我国陶瓷企业的“长跑”。

仿制风是隐痛之二。作为陶瓷业一道独有风景的仿制风,在陶瓷业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个别企业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研发成功的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申请国家专利保护,或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产品,时日不多就会有貌合神离的赝品出现在市场上,生产设备的均好性与相关生产技术的普及为陶瓷产品的仿制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也成为陶业的痈疽。如果陶瓷业不能在创新方面求得解放、寻得突破,独有风景将成为末日独白。

思想不重视、思路不清晰是隐痛病因。由于许多陶瓷企业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因此对创新轻视加漠视,与其投入相当的人财物搞研发创新,不如仿制见效快、收益大,并不考虑企业的长远打算,因而为国内陶瓷业的创新乏力埋下了祸根。缺乏战略思想和发展思路,致使陶瓷企业陷入一种逐利的本能需求,且这种逐利本能的发挥是不正确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也是深远的。如果我们不能在思想上提起对创新的认识,在思路上辨析创新的意义,那么创新将成为一块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招牌,更会成为陶瓷业健康、持续发展,由大渐强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坚持推进自主创新,与时俱进,用新思想适应新要求,用新思路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会促进整个陶瓷行业、企业的科学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客观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市场在不断更新变化,变化是自然规律,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陶瓷企业既要加强管理创新,跟紧世界前进的步伐,扣紧时代律动的脉搏,以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还要加速技术创新,掌控引领市场潮流的技术和产品,打造核心技术与竞争优势。管理与技术是企业腾飞的双翅,如果陶瓷不能对这两个基础环节实施有效的创新,那么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拥有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卖三流的价格。

竞争优势亟待磨砺

我国陶瓷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提问,或许业内人士会寻思良久却无从言起。因为30年的发展,成就了中国陶瓷业的繁荣与大,众多陶瓷产区的兴起轰托出繁荣,简单数字累加汇集出“大”,却不是强,而且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已诞生了世界最大的瓷砖生产企业,也有生产规模跻身国际卫生陶瓷产量十强的卫陶企业,但是,我们仅做大了,但尚未作强。衡量企业成长的标志,一个是“大”,一个是“强”。所谓“大”是指企业的规模大,一般用产品销售额、资产总额、企业员工数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表示;而“强”的内涵比企业“大”要复杂些,所谓“强”是指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或者具有别人拿不走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抵御市场风险。我国的陶瓷企业,在“恋大”情结的怂恿下,不断膨胀自己,跻身国际规模前列,但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却与国际知名公司相去甚远,在营业额、利润等指标方面更是差距明显。这说明,我们的陶瓷企业不仅离真正的“大”有相当的差距,离“强”更是相差甚远。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主要产品陶瓷墙地砖的花色、品种、规格达上千种,卫生陶瓷的造型、款式、功能有上百种,国际上目前拥有的主要产品,我国应有尽有,瓷质砖产品系列及大尺寸墙地砖具有特色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一旦追究起我国陶瓷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却囊中羞涩。目前,国际上的三大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都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如意大利以“设计”、“科技”加上“品质”的竞争优势,建立了以玻化石、仿古地砖、时尚墙砖为主流的配套产品;西班牙在全世界首创高亮水晶修边砖,以利益基点为切入的核心战略;日本在“小而美”的马赛克市场上一枝独秀,走马赛克加上“生态科技产品”之路。而我国陶瓷业,或许可以在简单数字累加组建的“大”中找到并不十分豪壮的竞争优势。目前,我们仍在沿袭着劳动密集型加资源密集型的老路,仍在标榜产品的“巨大”,仍在炫耀OEM的产品,仍在热衷出口的价格竞争,仍在痴迷品牌的“多子多福”,仍在无休止地依靠老祖宗留下的资源维持生计,如果长期以往,陶瓷业的明天将会如何?恐怕每个人都不敢去想。

再如我们难以启齿的产品设计。有专家指出,一些外国公司直接将他们的陶瓷设计所办到中国来,如北欧一些国家的知名大公司最近就在广州设立了陶瓷设计研究所。这些外国陶瓷设计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大多是中国艺术院校培养的。外国公司除了要求这些中国设计人员在设计上出类拔萃外,还着力培养他们的市场感觉。比如要他们专门研究美国的瓷器市场、美国瓷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专门派他们去美国考察当地的陶瓷市场。这就使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非常有针对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认为,中国日用瓷器虽然在材质和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产品,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真正既懂陶瓷设计又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可以说奇缺。同样,我们建筑瓷砖与卫浴产品的设计,也存在这样的严重“软肋”。而且这种差距导致的竞争优势乏力是长期性的,严重点儿说也是致命的。

市场竞争优势,不仅关系陶瓷业的发展,更关系陶瓷企业的命运。我国与其他陶瓷强国相比,在竞争优势方面还逊色许多,但是,我国一些知名陶瓷企业和品牌,洞察市场竞争的变幻,已开始锤炼自己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如广东东鹏陶瓷对自己的品牌精心打造,努力追求自己的中国风格,其大规格瓷质抛光砖生产技术领先世界;江苏昆山的冠军瓷砖追求绿色环保、与人贴近的自然生存理念;上海亚细亚追求人性化的设计风格,广东唯美陶瓷把形式美带入企业,将瓷砖与服装的美学特性结合起来,倡导瓷砖的人性美;广东蒙娜丽莎追求瓷砖的艺术美,唐山惠达卫浴把节水作为追求的目标,等等,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增强竞争优势,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总体而言,我国陶瓷业包括陶瓷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和突出,仍亟待磨砺和增强。培育竞争优势,不仅需要陶瓷企业抛弃单纯意义上的“恋大”情结,更需要精耕细作,做强品牌。

品牌差距,急需强健的“软肋”

实践证明,品牌提企业形象的集中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一个品牌的成功,一个品牌的成功就是整个企业价值链的成功。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壮大历程,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一些知名陶瓷品牌登陆国内市场,我们有了面对面与之比较的机会。通过品牌的横向对比,我们发现,品牌竞争力缺乏是最大差距。在品牌塑造方面,国外企业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强势品牌,把品牌看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品牌价值创造方面,差距也较大。

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国是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世界十大卫浴品牌几乎全在中国设厂和贴牌,单论贴牌,说明国内生产的陶瓷产品在质量方面是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但大量的出口产品都身标异国品牌,身价也因此陡然上升,不能不说明我国陶瓷业在品牌方面还是差距明显,要走的路还很长。

然而,伴随着陶瓷业品牌发展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热热闹闹的多品牌情结和洋品牌心理。多品牌现象在国内陶瓷企业中已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线,多子多福的多品牌情结,使陶瓷企业尽可能多地抢占市场、增加收益,但不容忽视的多品牌双刃剑同样带给陶瓷业稀释有限资源、分散企业精气神等难以治愈、不显表象的硬内伤。而时下的陶瓷业却依旧在为多品牌获取的丰收而欢呼雀跃,依旧在为多品牌的发展而呕心沥血,是喜还是忧?!同样,洋品牌心理使得漫步陶瓷市场仿佛置身异国他乡。品牌理念的差距,是导致品牌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崇洋心理作祟下,洋品牌泛滥。品牌塑造理念的差距,忽视品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依旧痴迷于卖产品。品牌经营理念的差距,往往导致品牌短命,一些有生命潜能和价值的品牌过早夭亡。

国内陶瓷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塑造,陶瓷强国的奠基离不开国际知名品牌的涌现,而品牌竞争时代的主角更需要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来担纲。面对急需强健的软肋,面对国际众多知名陶瓷企业和品牌的登陆,我们已经别无选择。近几年来,我国陶瓷业在品牌征途上的努力还是卓有成效的。从中国驰名商标到中国名牌再到国家免检产品等一些国家级的奖项中已不乏陶瓷品牌的身影,已经涌现出了诸如惠达、鹰牌、东鹏、新中源、新中源、亚细亚、冠珠、马可波罗、蒙娜丽莎、箭牌、斯米克等国内陶瓷一线品牌。目前,众多陶瓷品牌正在努力向国际知名品牌的阵营中前进。而实现陶瓷强国的梦想,更是建立在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基础之上。

遍地开花,大而不强的“自然灾害”?

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有众多产区,已经基本形成“三山一海夹两江”(即:“三山”指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一海”指上海,包括江浙地区;“两江”一指四川夹江,包括川渝地区,二指福建晋江,泛指福建省)的版图。此外辽宁法库、广东潮州、江西景德镇、高安,河北高邑、山西阳泉、广西北流等,尤其近来江西高安被中国建材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更为陶瓷新兴产区树立一个标杆和榜样。

产区之多,形成产量之大;产量之大,形成陶瓷大国。是否可以说,恰是形成了这种“遍地开花”式的产区格局,才造就了一个陶瓷大国,但却背离了陶瓷强国的坦途?就如同在中国这个陶瓷“大企业”中,滋生了众多诸如佛山、唐山、上海及江浙、福建、四川等众多品牌一样?为生存、为发展,在同一个市场中相互拼杀,从而导致“中国陶瓷”大而不强?

不容否认,各陶瓷产区陶瓷业的蓬勃发展,为繁荣我国陶瓷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恰是这种遍地开花的模式,造就了一个世界瞩目的陶瓷大国,而且这种模式仍在无休止地自我复制。某地发现利于陶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利用当地在土地、水、电、税等方面提供的优厚条件,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复建设,生产线在复制中增长,产量在复制中呈几何级数膨胀,陶瓷大国的地位固若金汤,更加无人能及。但资源优势在复制中缩水,能源优势在复制中减弱,环境在复制中不堪重负,竞争在复制中更加白热化。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都是价格战惹得祸?如果没有众多陶瓷企业选手的参赛,哪里会打得如此昏天黑地?如果不是众多陶瓷产区的兴起,哪里会有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如果不是“有水便养鱼”的思想主导,哪里会有众多陶瓷产区的兴起?如果……

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生产经营格局,曾制约了企业走向强企的脚步,同样,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格局,亦会阻碍我们迈向陶瓷强国的步履。具有某种陶瓷生产优势尤其是资源优势而招商引资,大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目光就盯在有陶瓷原料就得建生产线上面,而不去考虑是否避开陶瓷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而形成独具先天优势的、生产陶瓷产业链中的上游产品———陶瓷原料的产业格局,一味投身产品的竞争,也由此形成了陶瓷产区众多、陶瓷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缺乏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优势资源配置的良好的产业格局。陶瓷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有相应的资源供给,一旦资源供给亮起红灯那陶瓷业将逐步走向没落。而陶瓷原料中的许多品种都是不可再生的,其终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产业格局不合理,造成资源配置浪费,亦将缩短陶瓷业的寿命。而众多陶瓷产区中的众多陶瓷企业却都在蚕食着有限的资源,众多国外企业也纷纷来国内贴牌,更有甚者,个别陶瓷原料企业在进行着宝贵原料的出口贸易,赚取今生消费的资金,却有可能断送明天的生计。资源危机的红灯已在个别产区亮起,由此推而广之至整个国内陶瓷产区,将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已开始令今人“杞人忧天”了。

或者说,遍地开花的陶瓷业发展模式,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铸就了一个无可匹敌、不可逾越的陶瓷大国,但也是这种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陶瓷业的资源和优势,更可以说在浪费着有限的资源。目前,在个别省市不断有适于陶瓷业生产的原材料被发现,是招商引资,再建陶瓷生产基地,卷入滚滚红尘的陶瓷大战之中,还是独辟蹊径,发展陶瓷相关产业?这不仅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行业协会需要关注的问题。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和高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陶瓷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不仅关系着陶瓷业的现在,更影响着陶瓷业的未来。

因此,遍地开花的陶瓷业发展模式,或许是造成我国陶瓷业大而不强的“自然灾害”,这其中人为因素又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企业走向“百年老店”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而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样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近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由中央到地方风声水起,作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方向,陶瓷企业的追求目标,做大做强是共同的梦想。伴随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中国陶瓷业成就了做大的目标,下一步中国陶瓷业在由大图强的迈进中,如何实现由“量增”到“质变”的飞跃,首先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比资源更重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佛山陶瓷业大举外迁 四重击东莞零售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佛山陶瓷业大举外迁 四重击东莞零售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制造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