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花瓶 > 导航 >

家居饰品之陶瓷花瓶

家居饰品之陶瓷花瓶

古代瓷器花瓶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0-04-27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花瓶】

花瓶的特点是外表美观,触感光滑,而且比较常见的传统花瓶是口稍大,脖径细,再往下又是很丰满很诱人的弧度,最后下方线条收住,十足的S型。样无论是从婀娜的外形,华美的表面花纹还是光滑的触感来说,都像极了美貌的女子。

现代的家居装饰品,仅仅实用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融入巧妙的心思,将美化家居的功能应用在于平凡的家居装饰品上。陶瓷花瓶是易碎物品,保养陶瓷,主要是防止外界破坏因素。所谓外界破坏因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意外因素等。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光线、尘埃等,陶瓷花瓶不要放在高温强光的地方,尤其是薄胎陶瓷瓶。陶瓷花瓶上积有尘埃,要用软布轻拭,像对待婴儿幼嫩的肌肤一样小心。放置时要妥当,防止倾倒。鉴赏时要脱掉手上的戒指等硬物,谨防划伤釉面或磕缺口沿。拿器物时,一手托底,另一手把牢器身,千万不能仅用一手抓住器物口沿拿起。

陶与瓷不同,陶是用泥巴烧出来的。瓷是将瓷石打成粉末,搅拌成浆,倒入模具制作成的。同一温度烧出来的陶和瓷,瓷的硬度要强一些。

贴花陶瓷花瓶制作完后在表面喷漆,然后贴花,最后喷清漆保护花朵,使其不易掉落。产品用来制作陶瓷用的是白云土,光亮的陶瓷是烧白胚,然后上釉,喷漆,整个过程需要烤两次。陶瓷花瓶表面无光的是喷哑光漆,有的是喷半光漆。

高温陶瓷花瓶是用陶烧制的,温度达到800度以上,有一定的硬度,声音清脆。高温陶瓷花瓶上面的图案是在上釉前手工钩绘,颜色是填上去的。高温陶瓷花瓶与中、低温陶瓷花瓶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高温陶瓷花瓶的吸水率低于0.2%,产品易于清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中、低温陶瓷花瓶的吸水率大大高于这个标准。

2010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六宝迎福高档花瓶

延伸阅读

家居饰品选购—陶瓷让心灵更净化


现代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陶瓷艺术已从实用、审美发展到形成独具风格的家居饰品,如今人们喜爱陶艺的目地是为了抒发,是为了表现,是为了生活得更有情趣,是希望通过“用心用手的工艺”来洗刷机械文明的冷漠,给人以纯朴和宁静及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

我们可以将陶艺看作是现代人生活中的调味品,试想现代家居中,一件小小的陶艺器型其所占的位置,虽说与那些豪华的家具和高档的家用电器相比微不足道,但它对人视觉上的感受却不容低估。

如果你的家居装置得精细典雅,可选购一些精美别致的瓷器,使室内空间不著痕迹的延伸出主人的品味。如果是田园风味的居室可选购一套粗陶器皿做点缀,会使房间的主题产生变奏,看到简朴后面的那份温馨。

如今陶瓷艺术不仅仅是制陶者本身的孤芳自赏,它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成为一种时尚被推广开来,当衣食不在成为问题,人们则开始对精神消费重视起来,购买一些亲和自然、深具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陶瓷艺术品,会使普通人的家营造着高品味的生活环境。

非主流饰品——古文化的陶瓷


 非主流饰品,讲的不是你不知道的,而是你可能想不起来的。这些饰品,收藏了一段迷人的古文化,但是却代表着永远不败的潮流。选择一两样置于现代风格之中,让文化氤氲在室内弥漫。在工作繁忙之余,思想回归朴素,找到喧闹都市之中的一方宁静。

黑陶东方宝瓷

黑陶制品最早出现在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000多年前达到了中国制陶业的巅峰。有人称黑陶是东方宝瓷,它的黑深沉而又朴实,它的光泽又让它独显高贵,让人联想到承载人类生活的土地。尤其是1931年出土的蛋壳陶杯,代表着黑陶文化,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但是,由于黑陶制作工艺复杂,烧结难度难以掌控,所以曾在历史上失传了3000多年,自1989年工艺才得以破译,我们才能在市场上重新见到黑陶。现如今,喜爱黑陶制品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充当现代家居空间的创意摆设都非常合适。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记者在北京高碑店民俗文化村见到的黑陶制品价格在300-1000元,款式新颖,制作也非常精细。

瓷器古雅浑朴

因为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因此,瓷器也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很多喜欢中式元素的家庭都会置办些瓷器,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明代宣德制品、清代瓷器……无论是哪个朝代,瓷器古雅浑朴、精巧华丽的特点都让许多人为之倾倒。

在北京,我们想要为家中购买几件瓷器可以去专门的瓷器店,比如北京就有几家大规模的景德镇瓷器店。选择瓷器也不一定非得是大瓷瓶,如果家里面积不是非常大,并不建议购置如此大的装饰品,小型瓷器打造家中细节也可以非常到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瓷餐具的选择要更加精细,不能只选择漂亮图案,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漆艺世界瑰宝

漆是亚洲最特别的天然资产,中国也是世界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利用天然漆树的汁液作为器物的涂膜与装饰,创造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艺术品,表现出了漆器的独特魅力。

现在,真正了解漆器的人并不多,并不像瓷器这么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漆器的高工艺和高品质更多的是作为高档礼品馈赠友人。比如北京漆宝斋的九龙壁,在2003年中国收藏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宾礼品。

漆器的价格也并非都是高不可攀,比如漆宝斋一双名叫步步高升的鞋,制作工艺非常精巧,表面覆盖24K金箔,价格为1180元。另外工作人员还透露,姚明叶莉结婚时篮协赠送的辣椒红九龙瓶也是出自漆宝斋。

唐三彩盛世经典

唐三彩,是我国封建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经典,它吸收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以造型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著称,工艺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而有力。唐三彩饰品,价格依据年代、造型难易、是否为精品而不同,在北京的潘家园、高碑店都可以买到。

陶瓷饰品借七夕名行古风情韵


七夕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意义之后,就开始与传统习俗有些偏离。其实七夕并不只属于情侣,自古以来便是家人星光下品尝盛夏瓜果,共享天伦之乐的时节。如今,现代人渐渐遗忘在都市凡尘里的中国情结重新被纳入家居中,让家更富东方色彩。换装时不妨考虑以中国风的陶瓷饰品,来装点地面和墙面,借七夕之名,行古风情韵。

牛郎织女相会之夜,

地上人家正欢声笑语,

铺置红布、摆上瓜果、穿针乞巧,

此番诗情画意让人心生向往。

正值七夕,回归传统,重拾古韵,

新中式古典主义家装

不妨从陶瓷开始。 

花鸟生趣

中华民族以“风雅”著称,素来赋予花草生物以人格魅力。将花鸟鱼虫织入生活,是一种情趣,也是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七夕又名乞巧节,是古代少女穿针引线,向天上织女乞求女红技艺的日子。将女红中的花鸟鱼虫图案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既是浓郁的民族风,也十分应景。

若是喜欢热闹的,可以采用花卉作为装饰图案。花卉是陶瓷饰品中最为女性化的工艺表现和装饰手法。中国的国花牡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表达对美丽生活的憧憬和良好的祝愿,体现家和万事兴、富贵吉祥、平安长寿的用意。在一面白色背景墙上饰以一幅正正方方的本红色牡丹瓷砖,大朵的牡丹绚丽绽放,吐露芬芳,凸显背景墙的装饰效果。

但若喜欢素雅,则可以选择草木和游鱼图案,用四片长方形的瓷砖组合成一幅全图,装饰主题墙。比如将一幅鲤鱼戏水图切割成四块瓷砖,之间稍留些空隙贴于墙面,就好像将一幅完整的画卷做了些颇有韵味的留白,但又是经久不衰的瓷砖材质。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把草木和瓜果装点在家中饭厅、茶室墙上,清新淡雅又具有生趣。

蓝白青花

七夕适逢炎热之时,蓝白色系的青花瓷饰品会是清凉换装的好选择。青花瓷通常以梅兰菊竹及蔓草等装饰图案为创作之本,通过水墨烟雨的笔触和瓷器本身的装饰纹样来体现美感。青花瓷固有的天青色,质朴清丽,即使没有图案也十分耐看。

青花元素的陶瓷应用于空间,元素不在于多而成乎精,在神而不拘于形。丰韵的蓝花呼之欲出,展现外圆内方的文化律动,细细观赏下,又极好地体现了圆润、细腻的质感,温润如玉,浓淡相宜。在餐厅和厨房中,可以用青花瓷砖作为腰线来点缀,简单脱俗。而在浴室中,一个青花瓷台盆的运用,可以将卫浴空间烘托得古色古香,却又经典自然,毫无做作之感。青花瓷将现代的形式美与古代的意境美完美结合,会给家居生活带来幽雅恬静、雅致高尚、情趣和谐的生活品位。

水墨书画

书画乃中华千年文化之精髓,七夕来临,花前月下吟诗作乐,是一种别样的雅兴。

中国的书法艺术,因其题材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受人瞩目。如今也经常以“书画瓷砖”的形式被运用到居家空间中,彰显家装的深意与内涵。

这种“书画瓷砖”分为亚光砖和高光砖两种,主要适用空间为餐厅和走廊。亚光砖虽然铺设效果好,但其表面类似砂纸,易落灰尘,不易清洗,所以它不太适合用于厨房,但可用在卫生间;而高光砖表面光滑,不容易脏,既可用在厨房,也可贴于卫生间墙壁。

“书画瓷砖”很适宜在家中的主题墙或背景墙中随意镶嵌一块,营造古风。对于书房和客厅,一幅做工精良印有墨宝的大气瓷砖,搭配一幅或多幅红色印章的小型瓷砖组合,会是一种格外引人注目的格调装饰。

陶瓷艺术之美


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中国陶瓷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以及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紧密关系、互为影响、共同繁荣,成功地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唐代唐三彩,色彩绚烂,艺术高超;宋代五大名瓷,晶莹滋润,空前绝后;明清青花瓷,色泽鲜透,巧夺天工。还有千峰翠色的青瓷,深蕴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宜兴紫砂……这些无不是每个收藏家都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品。作为一种以立体造型为基础的综合性艺术,陶瓷制作原本出自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随着科技工艺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增强,它又从单纯的日常需要中升华出来,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最后达到集雕塑、绘画、书法和工艺等多门成就于一身的境地。

景德镇周惠胜大师手绘青花瓷花瓶

陶瓷的艺术美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来源于自然美和生活美,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基础。然而,它又不是原始的自然形态的美,而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加工,其中渗透了艺术家的美学观点和美学思想以及艺术独创性。因此,它比自然美、生活美更集中、更典型。

陶瓷艺术美是通过具体形象来展示自己的风姿神韵,而这种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可引起人的美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它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判断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

和谐是构成陶瓷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和谐体现在具有美感的陶瓷器物的造型、装饰、色彩、肌理中。和谐并不是要求在某一件陶瓷造型上,或是多件组合的成套陶瓷造型上,都单纯地表现相同性和一致性,而是由于相互对立的、矛盾着的或有差别的因素,经过设计达到一种新的结合,从而达到互动、互成的美学目标。

陶瓷艺术之美在于器型、纹饰、釉色。由于其表现手段是立体的、綜合的,因而也就是多观点、多层次和形式异常丰富的。在那厚薄、卷舒、冷暖、莹润之间,不仅展示了历代制瓷工匠们的高超艺术,也饱含着人类对美的艺术追求,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在文化传统、审美趣味、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总之,宋人所体现出的是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釉色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净,是古人尚玉,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宋瓷之美,虽未唐代之恢宏气势,但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是不饰粉黛,洗去铅华的自然之美。

元人在瓷器上表现出厚重和简洁,造型概括洗练,挺拔舒畅。绘制在青花瓷上的图案,笔意纵横,酣畅淋漓,人物精美,气宇昂轩,无论龙凤麒麟,花草走兽,皆神采飞扬,极具气势,去掉了宋人的飘逸优雅而代之以浑厚质朴,饱满结实的艺术效果。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工艺手段和艺术追求,反映出各自时代的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秋毛冬骨,夏阴春英”,每个时代,瓷器艺人都留下了他们心血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

陶瓷艺术,直至整个工艺美术里的诸多美感都是通过形式美显现出来的,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一一传递给受众。

视觉美就名词的角度而言,是最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汉语词汇之一。通俗所说的“悦目”都可类为视觉美。陶瓷艺术中流畅的线条,朴拙的造型,峰回路转的一个镂空,都能让人悦目赏心,视觉美是陶瓷艺术审美中的第一个层面。它经由视线带来内心的冲动和情感的满足。视觉美是陶瓷艺术的特殊目的,抛却了这种形式上的美,陶瓷艺术可以提供知识、宣扬一种道德、服务于某种实际目的,这个时候,陶瓷还是陶瓷,但是却已经不是艺术了。所以,形式上的视觉美是陶瓷艺术不可剥离的一层肌肤。一个好的陶瓷艺术作品首先要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要具备视觉美。

在陶瓷艺术领域里,对视觉美的反抗是隐忍的。因为陶瓷艺术不同于绘画、文学以及其他的艺术作品,它与壶与茶融汇得难解难分。最显然的反抗就是雕塑——陶瓷雕塑。另辟蹊径的艺术家使出浑身解数对常规的陶瓷视觉形式作了反抗,即或如此,由于受到陶瓷材质的影响,比之当代西方国家的雕塑,仍有蚍蜉与大树之落,更毋庸说雕塑盛行的古希腊。这种热烈的对传统陶瓷艺术形式的反抗,隐约透露出急躁,而且显得步履蹒跚。与康德的认识相同的是另外一种对陶瓷艺术视觉美的完善。那就是另创同旧的形式一样明确的一种新形式。这就要谈到绞泥。它在陶瓷三元色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实验,调制出青、灰、黄、红、紫五种不同的颜色,使陶瓷的语言瞬间丰富,视觉美也因此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约定俗成的视觉表达存在缺憾,全盘推翻太冲动,安于现状太被动,创造“绞泥”的过程,是对陶瓷艺术视觉美进行探索的过程,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美表现背后隐藏着艺术家温厚热情的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陶瓷艺术的视觉美,与艺术家的艺术本性息息相关。艺术思想是自由奔放的,视觉美才有望丰腴斑斓。对陶瓷艺术家而言,陶瓷艺术是通向思想自由的必经之路,视觉美是艺术本性的外露。

陶瓷花瓶艺术品-室内装饰花瓶

陶瓷艺术的视觉美其实并不被视觉囿限。素器洗练,线条与造型之美首当其冲,但真正动人的还是意象。比如吕尧臣的《伏羲》,视觉上象形阴阳之合,细读却觉包孕宇宙,有天地之合的气象。

陶瓷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视觉美背后隐藏着很多欲言又止的情绪,这种情绪不自觉在线条和造型中流露。陶瓷艺术的视觉美感,是艺术家内心情感涌动的某种表情,或哭或笑,圆不一式,方非一相,都是艺术本性的倾诉。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在视觉美上能够引起共鸣,作者将生命与情感存在于作品中,谁都不能视而不见。因此,视觉美不只是一种客观的美,或者说它其实是一种主观的美。

陶瓷艺术与雕塑艺术一样,所表达和表现的视觉美起初都是静止的具象的。在这一点上它们永不能和文学家、诗人相比,他们所表达的美是流动的,而且不可取证。陶瓷艺术家要将内心奔涌的情感按捺下去,以冷静的双手捏塑出一件作品,无论处在怎样的激情里面。杰出的陶瓷艺术作品通常都具备一种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冷静和冲动同在。前者是视觉上的,后者也是视觉上的,只是后者最终占据心灵。这个时候,陶瓷艺术家以平和的心态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处在一切激情之中。就如伦勃朗的油画,在直接的视觉美与艺术本性之间,艺术本性终于昭然若揭,可见其被醒目地烙于受众脑海。

陶瓷美术是工艺美术的一种,工艺手法和技巧是它的重要属性。因此,弄清楚各个门类的工艺过程、特点、各个门类特有的技艺及其重要意义,这是欣赏陶瓷艺术不同于欣赏其他艺术门类的地方。

陶瓷色釉涅槃之美


景德镇陶瓷名扬四海,尤其是经过窑火煅烧过的釉色,像烈日的火焰,像皎洁的月光,像清澈的泉水,而色釉的窑变更是千变万化,似乎可把人带入仙境,时而是高山瀑布,时而是雾中峻岭,时而又像一望无际的沙洲……

生活中的美景在运动中变换,可陶瓷的釉面是千年来艺人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是他们用双手、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浇灌煅烧而成,且永恒不变。据说祭红就是一位美丽的少女用自己的身躯投入熊熊的窑火烧制而成。

多么神秘的故事,多么值得探索研究的事业——配釉!20多年,从景德镇老鸭滩全市只有五座窑开始,到涨大水迁到景德镇雕塑瓷厂,我陪伴在父亲身边,他搞创作,我配釉,那时我简直着魔了,每当推窑车进窑的时候,我总会放几块“照子”以试制色釉的变化,在我的记忆中,慢慢地从一块釉果、一块长石、一块高梁(陶瓷原料)、一两氧化铁、二两氧化铜……在不断试制中揭开了色釉的神秘——原来釉就是用不同的无机矿物、泥巴、金属等,经过科学的配制、反复的高温氧化焰或还原焰煅烧而成。但配釉实在太麻烦了,不是配好了就可以烧成,因为这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火的作用,什么釉用怎样的火,那是很讲究的,并不像煮饭那么简单:红釉要还原到位,青釉要氧化恰当。面对这些变化纷繁、无可捉摸的色釉,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宫。当我回过头来看明清古瓷的时候,更感到古人的伟大,他们把泥土和釉色变得比黄金还珍贵。景德镇传统的釉在没有烧之前,基本是土灰色,只是经过了高温还原煅烧后才使它们变成光亮夺目的色釉,在窑变过程中有它的必然规律,又有它的偶然性,窑变的效果是不能重复的,当然这里不包括氧化焰色剂釉的烧成。所以每次窑变烧成的釉都有所不同,被称作“天人合一不可多得”。

陶瓷色釉美在何处?从她的外在美而言,窑变的色釉具有一种幻化之美,能使灰扑扑的泥坯成为艳光四射的瓷器,有青白釉的光亮之美,有亚光釉的温柔之美,还有无光釉的粗犷厚实之美。从釉的内在品格而言,釉的色彩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如影青釉给人宁静的感觉,祭红釉给人热情似火的感觉,花釉则给人万紫千红、色彩跳跃的感觉……正因如此,众多的陶瓷艺术家在创作时充分运用釉的内在品格,使作品的立意和主题能够得以充分的表现,使作品不仅美,而且美得有文化含量,这种釉是很有价值的。釉的稳定持久性则是色釉特有的优势,无论是油画色彩、国画色彩、漆料的色彩都是无法与瓷釉色彩这一独特性相比的,我们从出土的千年陶瓷文物,或从海底打涝起来的百年陶瓷花瓶上就可看到,尽管在土里、海水里沉睡了成百上千年,但它们的釉色仍是保留着崭新的色彩。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在陶瓷这个领域,釉的品种也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装饰的需要,现在已不限于古代的那些色釉,如五代的白釉、北宋的影青、元代的卵白釉、明代的霁蓝釉、清代的茶叶末等釉,又增加了暖色调、冷色调、综合色调,底釉、面釉等等数不胜数的现代色釉,品种真是丰富极了。

不论是什么釉,都是为艺术家的创作服务,都是从创作的内容、审美情趣的需要出发,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在运用的范围中,从观赏性的艺术瓷、实用性的日用瓷,到建筑用瓷都需要不同的色釉来装饰。陶瓷色釉已进入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空间散发着美的光彩。

陶瓷制作技艺之窑变


窑变,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窑变釉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南窑笔记》记载道:“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藉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其复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

《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烧成是窑变陶瓷生产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装窑时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装窑产品的稠密与稀少,烧窑时所用燃料的种类以及燃料质量的优劣,还原气氛的轻重,烧成温度的高低,烧成时间的长短,熄火后冷却速度的快慢,气候的变化以及烧窑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等等等等,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微妙变化,都会使成品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

陶瓷文化:淘宝攻略之哥窑


哥窑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解之谜。但无论如何众说纷纭,哥窑瓷器珍贵的珍贵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宋代哥窑瓷特点

哥窑以其“金丝铁线”独领风骚。所谓“金丝铁线”,主要是指器身上分布着众多纹片,俗称“文武片”、“百圾碎”,其中纹片大小结合,大片纹线呈深黑色,小片纹线呈褐黄色。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哥窑仿品辨析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的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鉴定哥窑瓷器除了“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之外,还有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但又极易被人忽视的特征——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一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气泡比攒珠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市场分析

哥窑的存世量很少。据统计,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其中,北京故宫藏有几十件,台北故宫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全世界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万港元的天价。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这两年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有标明为“宋哥窑”的瓷器露面,但由于市场对拍品的争议,成交价格总是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陶瓷文化之朝鲜陶瓷的发展历史


中国与朝鲜交往历史悠久。《尚书大传》、《史记》、《三国逸事》等中朝两国文献中记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考古也证实: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参照《朝鲜古艺术与中国的关系》载《文物参考资料》1950年第12期)由汉到唐,中国文化对朝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朝鲜相继经历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汉字、佛教、建筑以及制瓷技术等都传入朝鲜。朝鲜出土中国陶瓷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江原道原城郡法泉里三、四世纪的墓葬里出土了越窑青瓷羊形器。百济第二代首都忠靖南道公州发现的武宁王陵(公元523年卒、525年葬),出土了越窑青瓷灯、碗副研究员、四耳壶、六角壶等器。在新罗首都庆州(庆州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古新罗时代的墓葬里出土了越窑青瓷水壶。1940年在开城高丽王宫发现北宋早期越窑青瓷碎片;在忠清南道扶余县扶苏山下发现有早期宋代越窑青瓷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