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 导航 >

建陶企业酷暑中经历寒冬,路在何方

建陶企业酷暑中经历寒冬,路在何方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古代官字在瓷器上的写法

2021-04-30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房地产,股市,经济...除了红火的奥运外,似乎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老百姓们期盼房价下跌的一丝曙光,更给本就有些低迷的家居行业一次巨大冲击。

中国自古以来以丝绸瓷器出名,古代的丝绸之路,海上的陶瓷贸易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中国人的智慧也在精美的手工产品上得以闻名于世。

经历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的陶瓷卫浴行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从最初单一的品种,稀少的数目,发展到今天的品牌林立,产品琳琅满目,百姓们在选购时也有了更大空间。但最近的一篇新闻使得人们重新思考我们的陶瓷行业:日前,记者从佛山市江湾路到中国陶瓷城路段走访看到,即便已正午11时有余,但许多商铺与展厅仍然大门紧锁,部分商铺更是“犹抱琵琶半遮脸”,半闭的闸门下,几个人围在一起斗地主、下象棋、品茶、瞎扯……市场的萧条状呼之欲出陶瓷行业这番景象确实令人心痛,同时也使人陷入沉思。

据江湾一路某陶机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经理唐先生透露,08年以来,他们公司的销售额直线下滑近80%,公司亏损严重,被迫停产,当下准备关闭,转做投资相对较少的同步轮产品。

难道中国陶瓷业的冬天真的到来了吗?

任何行业的发展,在经历了一段成长期后,都会发展到一个困难的阶段,暂且称之为“瓶颈期”,此时企业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挑战和生存压力。经过这段时期后,留下来的企业终将是成熟的品牌。与橱柜行业的强制洗牌有所不同的是,陶瓷行业当前的困境并非因为新标准的实施而造成,反倒是自由竞争到了一定阶段的结果。

众所周之,陶瓷产品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通过传递效应,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然会导致陶瓷产品价格上升。另外,陶瓷烧制所需要的能源,与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也是息息相关,国家煤电政策稍稍的变动都会引起陶瓷行业的巨大“震动”。年初的雪灾,四川的地震,一次次将中国储备电煤的缺口撕得越来越大。对于陶瓷业这样的能源大户来说,无疑是一场不小的灾难,许多中小企业甚至面临即将破产的命运。国家经济运营中任何小问题,对于任何相关企业来说都是大问题。陶企并不能轻易将涨价转嫁于消费者,毕竟市场终端的运营并非价格上涨四个字能解决的。为了争夺市场,成本的上升,只能由企业自身消化,这样就更加剧了陶瓷企业的竞争。年初以来,建陶企业的采购成本平均涨幅超过30%。相比较而言,建陶产品的提价幅度远远小于原材料涨价幅度。据了解,新中源、新明珠、能强、博华、顺成、腾达、华泰、蒙娜丽莎等诸多企业5月份以后,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价,但提价幅度大都在5%左右,超过10%的企业并不多见。

另外,产品的创新与模仿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整个行业的进步。一款新产品的问世,往往包含了从设计,研制,直到进入工厂再到市场的过程。然而面世后的产品往往在最短时期内就被其他品牌所模仿,因为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当前的模仿风潮。消费者走入卖场,经常会为选择产品感到犯愁,愁得不是无可选择,反而是同质化的产品超出了预期。在价格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然而对于最初研发的企业来说,所有的创新成本都要由自身承担。如此一来,厂商的创新欲望下降了,自然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

如果深入到企业内部讨论,其实可以发现并非每个陶企的管理都可以称之为规范。“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的观念已经成为全世界陶企的普遍共识。但是,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业内人才频繁流动,已造成最大的资源浪费。陶市的低迷,与人才的频繁流动和流失不无关系。怎样留住人才,留住创新的动力源,将是每个企业所应该重视的问题。

任何产业链的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陶瓷企业目前正面临夏季里的寒冬。从行业的长久来看,这只是春季前的冬日。竞争的代价确实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受,但对于行业的优胜劣汰来说,规范化的经营将会是未来胜出企业的选择,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陶瓷业,不应裹足不前,反该迎面当前的困境,尽快督促相关部门出台相关保护规定,以维护敢于走在陶瓷业前面的企业。

过程是痛苦的,未来是美好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迎面“经济危机” 陶瓷出口企业出路在何方?


说起陶瓷出口企业难过的日子已经是老生长谈了,去年出口退税的下调、原材料的涨价、人力成本的提升、行业新标准的实施,多方组合拳打在陶瓷企业的身上,使出口陶瓷企业利润大减。进入2008年新劳动法的颁布又给在逆境中奋斗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走在生死边缘上的陶瓷出口企业纷纷把绣球抛向了国家政策的调整,结果出口退税真的调整了,但令大家失望的是建筑卫生陶瓷不在调整的范围。

美国的次贷危机转化成了全球的经济危机,这一变化使全球经济放缓,建筑卫生陶瓷整体需求减少,又给举步维艰的陶瓷出口企业致命一击。已经有一部分企业经不起这么大的经济冲击而退出市场,一些企业谋划转型内销,但是做国内市场比出口加工要复杂得多,需要很大的广告投入还有渠道建设,市场不是短时间能铺开的,再者国内形势也是严峻得很,即使转型成功也是出了龙潭又入虎穴。

陶瓷生产需要十七八种配料和大量燃料,这些原料和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陶瓷产品的代工生产就是变相的卖资源,国家已经不能再支持为国外企业代工的企业的发展了,引导企业走品牌化道路,这样做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靠先进的科技把工厂建在我国,让中国人用中国的资源帮他们生产,然后以超低的价格购买,再以接近10倍的价格卖给中国的有钱人,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中国人已经吃了很长时间的哑巴亏。其实,陶瓷行业企业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国家也明白,但在一定历史阶段走这样的道路是必要的,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这个道理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陶瓷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陶瓷产品的质量与国外的产品已经相差无几,以惠达为首的国内民族企业在近几年也把原创设计摆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首位,开发出不少原创设计新品,在今年5月份上海厨卫展览会上惠达展出的奥运系列、玉琢系列、坤系列等新品得到了与会客商的好评,业界认为今年的厨卫展只是民族卫浴品牌叫板国际巨头的开始。把中国陶瓷产品售满全球应该是我们陶瓷企业所追逐的,外国人能把中国生产的陶瓷产品销往全世界,我想我们中国人同样也能把中国生产的并且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的陶瓷产品销往全球。

陶瓷产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不是因为它耗费了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就不生产它,就是不能依靠消耗资源来赚钱,谈到这里本文代表的观点不提自现,就是陶瓷出口企业以后的方向是要发展自主品牌的出口,不要给老外代劳了,自主品牌的出口利润空间要大得多。就自主品牌来讲我们出口的量虽少了但利润多出很多。陶瓷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做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需要大量的既懂外语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包括你的设计理念、颜色搭配都要考虑你这个产品是定位于那个国家或地区的,那里的人有怎样的消费习惯?怎样的消费喜好?有什么禁忌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评论:佛山陶瓷展会的路在何方?


10月18日,第12届佛山“陶交会”在2008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开幕。年年都有着“同质化”感觉的陶瓷展,今年又在大家的意料中拉下了帷幕,那么佛山的陶瓷展会的路到底在何方呢?是什么在制约着佛山陶瓷展会的发展瓶颈?每次佛山展会之后,大家都会有一次“事后诸葛亮”的大讨论。笔者也在这里浅谈一下对佛山陶瓷展会的看法。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今年几乎所有行业都感到生意难做。同样,陶瓷行业也不例外,“过冬”这个词也成为了贯穿陶瓷行业整个年度的“晴雨表”。因此,在面对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陶瓷行业想“独善其身”也是很难的,而直接服务于陶瓷行业的会展业,一直都与行业有着“你有我也有”的“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也就可想而知,今年的佛山陶瓷展会肯定会受到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并且影响之大之深。

其次,众所皆知,佛山陶瓷博览会的场地主要是华夏陶瓷城与中国陶瓷城。从这“双城”来看,华夏陶瓷城的会展中心不但容纳面积小,就是面积够大的话,在会展中心周围有营销中心的企业,让它们都到自己身边的会展中心参展的话,简直就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再说,中国陶瓷城也存在着相同的原因。

其三,佛山陶瓷展会总是定位与广州的“广交会”同期举行,这样的思想与行为本身就有着“凿壁偷光”之嫌,其实佛山陶瓷展应该定位做个“职业女性”,不能总是依靠着“广交会”这么个“老公”呵护着。否则的话,很容易会使自己沦落为一个缺乏进取之心的“家庭主妇”。置诸死地而后生,佛山陶瓷展不应该追随“广交会”了。另外。每年两次的佛山陶瓷展会本身就存在着“多乎哉,多也”的感觉。

现当代艺术陶瓷路在何方


现如今的中国经济可谓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诸多不确定性因数存在,尽管种种迹象显示市场有回暖趋势,但是相对于温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又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古瓷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头戏,其市场表现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笔者对中国现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颇为忧虑,现当代艺术陶瓷路在何方?

景德镇展商遭遇信任危机

此前有媒体广泛报道景德镇展商遭遇信任危机一事,笔者对此也颇为关注。据此笔者拙见做出几点分析:价格拉锯战,“底价”难摸清,一件仿古花瓶开价语出惊人,要价和卖价差得如此离谱,让人不禁怀疑这些“精品”瓷器的真假。

证书真假难辨。记者还发现在这里的大多数展销摊位上,都有各种证书。这些证书五花八门,如“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艺术收藏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也有没贴照片、盖着红印章的;有景德镇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的是作者自己印制的。 “本来有证书是好事,但证书种类一多,反让人觉得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瓷器的真假好坏太难辨别了。”景德镇招牌受冲击。一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景德镇瓷器销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来自景德镇自身的发展。机器化的大生产对景德镇造成巨大冲击,有的经营陶瓷的民营企业及小型手工作坊为了追求利润雇佣廉价劳动力,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冒牌产品不断流入市场。这些都损坏了景德镇的名声,弥足珍贵的陶瓷手工艺品也受到连累。 (收藏或者投资瓷器时请到有信誉的专业收藏机构处购买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引入专业投资、收藏机构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机制还不是很健全,缺少专业的投资、收藏机构。笔者分析认为只有专业的投资、收藏机构参与艺术品市场特别是近现代艺术陶瓷市场的“建设”才能使艺术陶瓷市场更活跃;更有引领市场潮流;更能抓住方向和制高点;同时更具有抗风险的能力。一个具有众多民间投资、收藏者和专业的投资、收藏机构的艺术品市场现当代艺术陶瓷才能确保长足健康的发展,才能使中国艺术品包括现当代艺术陶瓷更好的引领和推动国际艺术品市场。

陶瓷艺术家应和专业的投资、收藏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一个专业的投资、收藏机构除了具有强有力的市场分析能力;陶瓷艺术家及其推广宣传;专业的展览策划;聚集收藏爱好者传播陶瓷文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具有雄厚的资金和高强度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挖掘、扩展市场的能力。一旦和这些专业的机构合作艺术品市场才能相对规范,同时收藏者才能收藏、投资有引导,能更好的透过这些机构了解市场动向、艺术家最新动态;艺术品同样亦是如此可通过投资、收藏机构了解市场需求,了解收藏者对其艺术水准的评判,了解自身在本领域的位置。

上述拙见是笔者向现当代艺术陶瓷发出的呼声,笔者也深知要推动现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笔者对现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

建筑陶瓷产业路在何方?自主创新是发展之道


相信18日到景德镇瓷博会现场观展的市民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相比艺术陶瓷、特种陶瓷等,在展馆里很难找到建筑陶瓷的身影。

很多人谈到陶瓷,都会想到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瓷瓶、瓷雕,而建筑陶瓷往往被忽视。建筑陶瓷如今的发展如何?目前正面临着怎么样的挑战?18日,记者采访了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陈少波,让他谈谈有关建筑陶瓷行业不为人知的故事。

陶瓷产能增长迅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在陈少波眼里,近年来,中国的陶瓷产业在不断引进及吸取来自欧洲陶瓷强国的先进技术装备、设计理念的同时,也在加强自我创新,在新技术运用和产品研发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建筑陶瓷产能得到大幅提升。”陈少波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这份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全国陶瓷砖生产量达8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9%,销售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陶瓷砖出口超过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达16%。虽然这份数据来自两年前,但不难看出当时全国范围内建筑陶瓷行业的火爆程度。

内外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很多人都知道近两年建筑陶瓷生意不好做了,对此,陈少波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首先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已经上调,而三套及以上房贷全面叫停了。”陈少波说,建筑陶瓷是房地产行业的上游产业,也会受到房地产政策的影响。不但如此,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国内的建筑陶瓷出口业务受到影响,同时,加上物价上涨,导致陶瓷原材料价格、燃料价格和运输成本受到不利影响。

谈完了国内,陈少波谈到了出口形势,自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终裁落定,最高关税率达到了69.7%,少的也有30%左右。

无疑,这对于大多数出口欧盟的中国陶瓷企业来说是一个大麻烦,也给出口的建筑陶瓷企业的发展道路上设了铁门,然后加一把铁锁。

产业发展需走自主创新路

陈少波说,2013年是一个新的开始,许多建筑陶瓷企业经历2012年的迷茫期后,已经有所动作,“在原来,大家是靠价格取胜,现在路断了,大家发现,还得靠自己。”

陈少波告诉记者,产品差异是市场良性竞争的基础。只要在研发、产品设计和文化塑造这些前端工作上做到位,就不愁没有消费者。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以价格竞争作为制胜之法,一旦成本上涨,则利润更低,结果只会伤人害己。

对于未来建筑陶瓷的发展之路,陈少波有自己的看法,建筑陶瓷要发展,主要还是得靠自主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手段,才能摆脱传统陶瓷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利润率,抢占陶瓷产业的制高点。

“建筑陶瓷要发展,应该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正视自身优点与不足,才能正确把握定位与方向,在今后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江西陶瓷企业艰难过寒冬 减少研发经费成主流


受成本、环保、市场以及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影响,2008年是陶瓷行业竞争与生存大考验的一年。面对市场残酷的考验和竞争,江西各陶瓷企业正在经历着“冬天”的寒冷和煎熬。

赣州斯登达陶瓷有限公司是今年10月份新投产的企业,主要以生产西式琉璃瓦为主。该企业于去年下半年破土进行生产线建设,当时整个江西的琉璃瓦产品非常好销,产品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但在今年,整个形势却是极速回转。从6月份后,高安、景德镇等地很多琉璃瓦生产企业出现产品积压仓库的现象,这在往年是从未出现过的。尽管斯顺达公司投产很顺利,产品质量也都控制得相当好,但由于受今年整个市场经济的影响,其市场的需求量却很小。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西琉璃瓦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江浙、湖南、安徽等地,由于赣州距离这些消费市场的距离比较远,产品的运输费用较高,导致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没有价格优势,销售是举步维艰。现在产品出现大量的积压,为了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该企业计划将生产线改做其他的产品。

在江西地区的琉璃瓦企业里,除了新红梅、鹏飞等企业多年前就占领市场终端优势外,其他的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库存和积压。在江西周边地区,如湖北、安徽等地的琉璃瓦生产企业也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产品出现大面积的积压,整个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在今年7、8月份企业普遍举步维艰的时候,一些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还是做了部分的调整,产品涨幅在3%-5%之间。

除了调整产品的销售价格外,内部挖潜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江西东方王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小平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市场的考验,今年公司多次专门举办了企业内部质量效益大比武活动。通过活动的带动,促进了广大员工开源节流的意识,不仅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料,该公司改变以往的付款方式,常用的原料改为付现金,镁质土由以前的34元/吨,下调到现在的25元/吨,仅此一种原料一年就节约十多万元。

减少研发经费成为陶瓷企业的主流。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转折点。从建陶企业,到配套产业链都经受着考验,丰城斯米克公司一位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市场冷淡,投入的研发费用相对减少也是正常的。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淘汰现有落后的生产工艺,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面对市场的疲软态势,众多陶瓷企业的老板都忧心忡忡。江西鑫鼎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贵告诉记者,为了调整单一的产品结构,公司高层决定新上一条生产线,但现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企业不知道该上什么产品生产线。

记者感言

微利时代是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产业(产品)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综合实力将决定最终谁能生存下来。单一方面的优势并不能长久立足。有很强的资金后盾,但没有优势产品,有很好的相对优势产品,但没有资金和完善的销售及服务网络等等,都会失败。最终,企业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实力,才能挑战寒冬,否则将会死于寒流。

建陶企业品牌与效益之联想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大于求之矛盾迫使建陶企业多在思考如何让各自品牌产品真正赢得消费者欢心?因为消费者讲究品牌意识,是与产品质量有保证、且售后服务也令人满意分不开的。而对建陶企业自身来说,凡属质量过硬的品牌产品,均有丰厚的利润问题,能够达到双赢效果。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重视和加强了对消费概念研究的建陶企业,基本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并努力促成品牌的购买者转为品牌的忠诚者。借用业内人士话说:建陶企业关注点正由建立知名度、美誉度发展到建成忠诚度,简单提示为知名度是“我听说过这个品牌”,美誉度是“我喜欢这个品牌”;忠诚度是“我会继续使用这个品牌”等“三度”论。确实,回顾中国现代建陶业20余年的发展史,善于产生联想的人知晓过去品牌稀少时,消费者只求记得企业或产品名称,你就顺利地打开市场。后来随着国内各地以及海外进口的品牌增多,就开始进入了美誉度阶段,品牌需要通过创意突出形象,市场也逐渐从产品营销转向品牌营销,各品牌均尽力建立并维护其在消费者心目中鲜明的形象。待不同层次品牌瓜分好市场,便是培养忠诚度阶段,要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诚使用者,以保证其对市场相当稳定的占有率。当然,自主品牌的创立与拥有是建陶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内部管理、市场定位、售后服务诸方面特征。而品牌带给建陶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恰好体现在产品价格上;通常,品牌产品价格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消费者眼里,产品的品牌又成为一种记号,喻示着消费者愿意为其支付代价的多少。所以要使品牌产品较快得到市场的认同、用户的满意,不仅需要高端的品质,并且还要大力创造市场与营销队伍的优化。与之同时,需要持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用户服务的良好对接,形成一个高效健康的市场运作体系,以此提高产品的信誉。专家研究也证明,现代广告对强化品牌产品忠诚度已经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广告的功能也由建立知名度发展至建立忠诚度时期了;广告的目标是加强对已存在的消费者与品牌产品之间相互联系,促使他们更加忠诚。可见推介成功的品牌,只能是那些始终牢牢抓住消费者心理并赢得他们持久忠诚的品牌,而且成为建陶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所在。尽管塑造一个好的品牌需经几年甚至稍长时间,建陶企业为立于不败之地和取得可观经济效益,走品牌之路必须坚持才行。

对当前建陶企业运营模式探讨


5月13日的《陶城报》登载金戟先生的文章《对当前建陶企业运营模式的几点看法》,读罢此文,感觉《看法》切中了存在当前建陶业的病疾,可以说是一篇对建陶行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文章。不过,此文虽好,本人却仍有几点不敢苟同,于是写下来与先生商榷。想先生乃设计界名流,才高望众,又因与建陶业交往频繁,也称得上“建陶一家人”,因此眼界高广,观点犀利;而本人乃建陶业界一新兵,人微言轻,加上刚由内地进入佛山两月有余,此前对陶瓷一无所知,因此眼光狭窄,或许有失偏颇。然,都是为了业界更好的发展,也就顾不了许多。文中如有什么冒犯之处,希望先生海涵。

对于人生处世,人们每每既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惑,更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清,因旁观者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所以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的左边或右边还应有这么句俗语:旁观者迷,当局者清。

比如先生在论及陶瓷行业企业和产品如何树品牌时,对佛山陶企在佛山到处树路牌广告多不甚理解,皆因先生非业内人士也。说起这事,我想起了两个多月前,刚来佛山时,自以为自己很懂经济和市场,对陶企做的两件事感觉大有浪费资金之嫌。其一就是佛山大街上那些陶企的广告牌,这么多陶企把广告做在本地,本地到底能消费多少陶瓷?而如此多的陶企聚在这里,本地消费者往往会通过亲朋好友的途径买瓷砖,对他们宣传根本无用,而对那些外地人,这么多的陶企广告也几乎想不住,如果把这些资金拿出来到北京或上海等城市树广告牌收益远比树在这里大;其二,到某企业在江湾路的产品展厅,那是第一次进陶瓷展厅,展厅分两层,总面积两千多平米,现在看来这样规模的展厅在佛山根本不值一提,但就是这么个展厅使我感到奢侈,这么几块瓷砖竟摆在这么大的展厅里不是浪费资源?展厅内又没见到顾客,而人工费、场地费、水电费却要支出不小的一笔资金,它能产生多少效益?我甚至生出劝那家企业的老板留一层或半层做展厅,拿出大部分面积投入餐饮等其它行业的幼稚想法。及至入行,慢慢认识到展厅与广告牌的重要,它们对佛山陶瓷业发展意义重大。

这里展厅暂且不谈,只说广告牌。先生说的不错,佛山的陶瓷路牌广告也许外人几乎都记不住。其实,这些广告牌的目的或者要达到的效果,本来也没想让大多数外人记住,因为那样是不可能的,只要那些目标顾客记住就相当不错了。佛山是中国最大的建陶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国内外陶瓷客商光临此地,那些广告牌对先生这样的设计师和外人也许产生不了太大的效果,但却会对那些采购商产生效果,一家企业的广告牌一年中只要对几个采购商产生效果,这块广告牌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要知道一般采购商的一单生意都不是个小数字,带给企业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同时,它的确是彰显实力、加强分销商与企业合作的一条有效途径,虽不是惟一的,也算不上最有效的,但却是非常可行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试想,当某个企业和品牌的分销商,转遍佛山大街只见各家陶瓷企业的广告牌林立,惟独不见自己经销的品牌的广告牌,分销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会不会影响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另外,众多的陶瓷广告,外人可能一块也记不住,但他只要来过,绝对知道佛山庞大的陶瓷产业,记住佛山陶瓷,单从这一点说,广告牌对推动佛山整个陶瓷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先生说业内冠军没有见多少广告,有这种可能,但这只是个例。我觉得在这个传媒时代、信息时代,一家企业没有强大的、合理的广告作支撑,要想得到较大的发展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机率很小。我们可以盘点世界上众多的知名品牌,它们无论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多么高超,都离不了广告这一市场致胜法宝。我敢说,业内冠军继续如先生所讲这样走下去,不出两三年,她就不再是业内冠军。如果她仍是业内冠军,那么这家企业的管理者和营销者一定是超人。

我比较赞同先生的一个观点:中国建陶企业要在设计师群体中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一观点。当前设计师已经成为建陶产品销售的一条重要渠道,而且许多企业也早已认识到这点,因此投入大量精力,想方设法与设计师沟通。先生之所以如此了解建陶企业,并与陶企走的这么近,相信也与这件事有关。不过,设计师对于陶瓷产品的推荐与医生对于药品的推荐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药品彼竟是特殊物品,除了少量的非处方药外,它必须由医生对症下药,除了指定服用就是指导服用,哪怕病人再有个性也不会置医生的处方于不顾,自作主张抓药;而个性家装消费者完全可以自己选取自己喜欢的陶瓷产品。退一步讲,哪怕药品销售途径如此特殊,仍有那么多药厂不忘在电台报纸铺天盖地的投广告,向社会大众传播树立品牌,而不是只抱着在医生中树立品牌这条途径。另外,中国之大,各个地域的人们思维观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济状况更是各异,此地的建陶产品销售靠设计师,彼地就不一定,因此除要在设计师群体中树品牌外,还要依靠在其它渠道树立品牌。再之,试问当前设计师群体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如何,想必先生也不会不清楚,品牌的力量在有些设计师眼里并不比钱的力量大,树立起的品牌多高在多返几个销售的点的产品面前束手无策。先生下文提到建材产品时说“属于产品比较专业,销售渠道比较‘灰色’的特殊‘中间层产品’”,那“灰色”里有没有设计师呢?

对于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方面,先生提出三个点:

一是生产厂家还是销售商更能理解新产品?文中提到的销售员抱怨企业投放的新产品卖不动,而卖得好的又不生产了,从表面看好像销售员更理解产品。但我个人认为还是生产厂家更理解新产品。销售员的抱怨只是个人的眼界和认识问题。作为一名销售员的目的仅是这个月多卖些货,多一点收入就行了,至于等产品卖不动了,对其影响再大,也不过少拿一个月的提成工资,然后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再卖砖。然而一个企业决策的目光决不会停留在这里,那么企业就死定了。好企业决策者往走在消费的前头,做时尚的领路人,而不是跟风人。必须在一种产品完全没被淘汰之前,生产出另一种产品,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等市场淘汰之后再转换产品,那么势必会造成旧产品的积压?新产品暂时卖不动,只是消费市场还没完全认识,等认识了一切都不成问题,而过时的产品积压可就惨了。如果总是跟在后面,产品将会不断积压,那么企业的效益将会大打折扣,还可能拖垮企业。经营企业决玩不得得过且过的游戏,要敢于或者善于在危险还未来时迅速转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之所以有很多辉煌一时的企业相继垮掉,就是决策者没有忧患意识,总觉得日子还过得去,而没有想到转产和开发新产品,结果等日子过不下去了,也没有实力去转产和开发新产品了,随后是“企业关门、工人下岗”。这样的教训已经太多,足以警示每个企业家。销售员的抱怨是一种困惑,这正是销售员与企业家的差距。

说到这里,不妨举个我了解的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但却也值得深思。10年前,我在一家商场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困惑,就是商场里卖的某著名鞋厂的一款正畅销的鞋,虽然已没前段时间的火爆,但依然好卖得很,突然间鞋厂里来人,清点库存后全部要求商场以半价销售,损失由厂里负担。然后又换上来新的款式,这种产品火爆之后,又是用前一种产品的方式清仓。后来我经过研究发现,这家鞋厂每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后,总是估算出市场消费量,然后如数生产投放市场,因为是新品种,利润较高。那时的鞋款式也是跟风极快,利润高、市场好的产品更是许多厂家模仿的对象。等其它企业跟风生产并投放入市场时,这家企业不仅已收回成本,而且赚取了不少,此时把鞋低于成本价抛售,只要不压货就是利润,同时,因为该企业生产的鞋量基本满足了时髦消费者,又加上后期进行的赔本的低价抛售,一下子使那些跟风者陷入绝望境地,那些企业如果不以第一家企业的低价销售,根本卖不动,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亏本。连续这么几次后,再也没有企业敢跟风了。

二是我们开发新产品的依据是什么?先生感慨曰“我们怎么可能仅靠工厂雇佣的产品设计师去创造更新更好的更多的产品”,此言是对的,而且许多企业也认识到这一点,比如以创新能力享誉业界的欧神诺公司,就通过“设计大奖赛”等方式邀请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给企业设计产品。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工厂里的产品设计师仍是产品设计的主流和中坚力量,而其它人员仅算“票友”,“票友”的水平不是不高,而且有可能高过专业者,就如先生所说世界最大的水龙头制造企业最畅销的产品系列是世界建筑大师所设计,但是票友有别的工作做,因此真到登台表演时还得靠专业人士。这就是大多数畅销水龙头仍是专业人士设计而非建筑师设计的一样。不知你是否这样认为?

三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频繁地研制新产品吗?对于先生的疑问,我回答是:非常需要。先生说的也许不错,那些优秀设计师可能会对企业充满希望的新产品“麻木不仁”,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产品呢?他们很可能会对陶企不加创新的产品进行抱怨。对企业来说,设计师对产品麻木不仁总比对产品抱怨要好。

先生作为局外人,对企业的一些运营方式产生疑惑实属正常,因为对于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只有局内人才能深切的理解和把握。

建陶业“李鬼”频现 企业政府联合打假


讯:在产品和品牌被“山寨”的行业里,陶瓷界可谓“重灾区”。记者昨日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版权局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营造促进陶瓷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表示,该《意见》的出台,将有利经历“阵痛”的佛山陶瓷业加速转型升级。而不少佛山知名陶企业表示,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希望今后对《意见》的执行能坚决到位,并在佛山为全国陶瓷行业树立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典范。

行业现状 陶瓷业“李鬼”出没

据初步估算,中国的陶瓷产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而其中近70%的产量出自佛山的陶瓷企业。在高度集群、快速发展的同时,佛山陶瓷业不仅赢得了“陶都”之称,也引来了不少假冒“李鬼”,使得近年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一”节前,佛山市公安局和肇庆市公安局联合出击,查封了位于肇庆市鼎湖区贝水工业区内一家“山寨”新中源集团产品的大型微晶石生产厂、仓库及其在佛山南庄镇的销售窝点,查扣了假冒伪劣微晶石产品2万余箱,案值高达数百万元,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负责人已被警方抓获。

“企业创立品牌不容易,我们公司努力了20多年建立起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口碑不容侵犯,否则不仅会让企业发展受到影响,而且也会阻碍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新中源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发展,公司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雷霆”打假行动。而在今年年初,佛山的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就根据举报,在石湾沙岗某“微晶石营销中心”以及位于南庄镇贝岗工业区的4个仓库内,查获了假冒“新中源”、“圣德堡”等中国驰名商标的微晶石产品1万余箱,拘捕了数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李鬼”出没,品牌企业为此疲惫不堪,在不久前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的一个知识产权维权法律援助座谈会,乐华洁具、蒙娜丽莎等知名陶瓷企业代表大吐苦水。

企业期盼 执法坚决到位树立典范

在此次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维护陶瓷行业知识产权:在加大陶瓷领域行政执法力度方面,各主要陶瓷产销区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积极开展信息共享、案件会商、执法联动等工作,各地专利、商标、版权等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针对陶瓷领域侵权假冒行为的联合执法磋商机制,强化日常执法巡查和专项整治,加大对跨地区侵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及重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媒体曝光等。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中源集团的这次雷霆打假行动,已得到了各地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意味着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迈出新的步伐,让企业在维权路上不再‘孤独’。而且新发布的《意见》也让大家在维权路上更有底气,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执法是否够坚决、到位的问题,否则再多再严再规范的法律法规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位陶瓷企业的公关部负责人表示,“雷霆”打假行动将如何发展、刑事执法如何落实到位,已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认为,《意见》正式下发之前也曾向广东陶协征求意见,这表明国家相关部委对陶瓷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并提上了新的议事日程,且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业界希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也希望‘雷霆’打假行动能为全国陶瓷行业树立一个落实《意见》、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典范。”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于枫表示,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保护佛山陶瓷的品牌形象,切实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商标的使用等,将是佛山陶协的重点工作之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建陶企业酷暑中经历寒冬,路在何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建陶企业酷暑中经历寒冬,路在何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