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32.5%

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32.5%

德化瓷器鉴别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5-01

德化瓷器鉴别。

“形势越紧,信心要越足;发展越难,办法要越多;困难越多,服务要越好。”9月30日,德化召开全县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强化政企沟通,共商应对之策,该县县委书记吴深生在大会上如此说道。

据了解,面对新一轮可能来临的经济寒潮阴影,德化县委、县政府当好“气象员”、“导航员”、“保障员”、“服务员”等“四员”,既站在企业发展的前头,带领引导企业往前走,又站在企业发展的后头,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活力迸发的环境和氛围,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好“气象员”

“我们要当好气象员,做到早预警、早预报、早解决。”吴深生指出,当前经济走势上下波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县委县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收集和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金融市场动态、重要生产资料供需变化等信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监控,不断完善和强化统计、监测、预警、预报、调度工具,做到早预警、早预报、早解决。

据德化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欧阳秋虹介绍,陶瓷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占据该县经济的“半壁江山”,1-8月陶瓷产值63.15亿元,增长32.5%。

当前由于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再加上地震、海啸等全球极端天气和中东、北非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作为外向型经济的陶瓷业,订单明显不足。同时,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运输、原辅材料及用工成本高位上扬等等,这些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刻敲打着德化企业的发展神经和生存底线。

欧阳秋虹介绍说,9月13日至18日,她带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陶瓷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到景德镇、醴陵、唐山、淄博等主要陶瓷产区参观考察,并与各陶瓷产区深入交流,了解当地产区产业生产、特色和销售市场等状况。同时在比较德化县与各产区的优势和差异中,加深了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在陶瓷企业发展的最困难时期,我们要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帮一把,多扶一把,多拉一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对应变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渡过难关。”

当好“导航员”

引导企业“走出去”,到县外建立陶瓷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基地,发展陶瓷总部经济;支持企业“高起来”,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和风貌协调,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层扩建厂房和职工公寓;鼓励中心企业“移好位”,引导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在做优做美城市的同时,让企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就是为了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德化即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县委书记吴深生说,“措施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

同时,该县还将加速中央、省、市、县各级优惠政策措施的执行和传递,及时将优惠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倾听企业诉求,征求该县有关服务扶持企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调整、补充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措施的带动效应。

欧阳秋虹说,该县将在有限的财力里,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陶瓷产业发展,进而体现出越是困难时期,政府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下阶段,政府将在兑现原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生产高档日用瓷企业购买生产设备补贴、企业出国(境)参展摊位费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当好“保障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就越发要有‘狠劲’与‘韧劲’。”吴深生说,政企携手、紧密互动、相互促进,是德化的好传统。面对新一轮可能来临的经济寒潮阴影,该县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发展。

今后该县将强化经济运行保障,尽量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普惠、人力、融资、用地、生产、市场等方面问题。要全面摸清企业增资扩营和技改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审批手续办理,要采用容缺预审、承诺报备、边动工边办理等办法,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要尽力向省争取德化天然气列入单列供应计划,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强与财政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陶瓷产品不被列入取消出口退税行列。

要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担保公司,尤其是企业“两证”,正在办理的要以最快速度给予办理,对尚未办理的要以“破规不违法”的理念尽可能协调帮助办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要摸清企业当前的营销网络和订单情况,跟踪服务秋交会订单的落实,引导企业多结识客户、多揽订单。要推动企业与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当前的用工、缺工情况,加快企业职工宿舍建设进度,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招工力度,促进企业与陶瓷学院、职业学校开展产业工人订单培训,缓解用工缺工难题。

据介绍,之前县政府建立了月工业生产调度、安全生产和季度经济分析、金融分析会议制度,接下去该县将加强跟踪监测、保障要素需求、拓宽融资渠道,把这些制度真正运作起来,落实到位,及时预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需要。

当好“服务员”

“只有心里装着企业,满怀感情与企业家交朋友,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吴深生说。taOCI52.cOm

据了解,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良好风气,县挂钩企业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企业,多上门、多联系、多协调、多服务,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各级各部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梳理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破除习惯性思维,少讲惯例,对号入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帮什么;涉及多个部门的主动作为、合力办,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要分析原因、查准症结、全力办,真正做到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困。

吴深生介绍,从9月下旬开始,至明年1月中旬,该县县委将集中开展“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集中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还将持续开展驻村居和企业活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活动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深入走访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以职能部门帮扶举措的强化和干部服务作风的转变来助推企业发展。

欧阳秋虹说,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该县将把企业发展的难点作为政府服务的重点,认真开展“一企一策”和点对点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发展。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提高行业竞争力

“发展升级”,是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战略任务,是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轮驱动,其核心是产业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要求,就应当以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为抓手,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引领力。

推动陶瓷文化资源与创意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最为广泛、最为深远。1700多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好老祖宗留下的陶瓷文化瑰宝,在历史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陶瓷产业升级的新境界。应加快完善陶瓷博物馆体系,以综合博物馆为核心、分类博物馆为补充、艺术馆和画廊为延伸,打造陶瓷文博之城,充分展示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个时期、各个门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制品及瓷业民俗,更好地推动陶瓷文物保护、技艺传承和瓷业文化挖掘;加快打造陶瓷文化街区,以历史老街区和现代工业遗存为依托,重点建设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提升樊家井、老鸦滩等陶瓷作坊集聚区,打造展示陶瓷文化生态的“活博物馆”;加快保护陶瓷古窑遗址,以兰田唐代龙窑遗址、落马桥元青花遗址、御窑厂明清窑遗址等为重点,对151座古窑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建设古窑遗址公园,以便清晰地展示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发展脉络;加快建设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把陶瓷总部、陶瓷会展和博览中心、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等集聚起来,进一步完善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交易等功能;加快发展陶瓷文艺展演,以瓷乐队等为基础,整合做大演艺公司,打造一台全面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和民情风俗的晚会,并进行常态化演出;加快完善陶瓷主题休闲功能,依托陶瓷博物馆、文化街区、遗址公园、创意新区、文艺展演等,大力建设具有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的消费场所。

推动陶瓷产业生产和研发一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文化的传承、科技的转化,离不开承载的产品和产业。“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就是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陶瓷教育、研发、产业、市场体系,实现了文化技艺的集聚和转化。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就要加快形成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加快把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一要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制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陶瓷工业园区扩园强区,坚持引进外来企业和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并举,提高陶瓷产业承载力。当务之急是主动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积极扶持本地高科技陶瓷企业。二要大力推进陶瓷科技协同创新。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这三所高校和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各级各类陶瓷研究机构为依托,以陶瓷企业为主体,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文章,建立更多的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陶瓷领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时,加快建设政策共享、布局科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实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要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加强陶瓷产品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景德镇”牌证明商标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商标,以及“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四要大力扶持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对景德镇陶瓷比照文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陶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同时,不断完善陶瓷原料、燃料保障体系及物流配套体系。

推动千年瓷都地位和功能升级,提升国际引领力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在历史上,景德镇为世界陶瓷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只有再现“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精品荟萃、器走天下”的历史盛景,景德镇才能继续引领世界陶瓷走向。一要着力建设国际陶瓷博览之城。继续办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不断扩大其知名度。二要着力创建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景德镇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工作已于今年启动,这将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景德镇被确定为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也将进一步提高瓷都的知名度,促进陶瓷文化交流。三要着力拓宽海外陶瓷之路。“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历史上,“海上陶瓷之路”树立了景德镇的国际形象。景德镇应积极实施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战略,组织有内涵的参展团队,举办有水准的国际论坛,输出有特色的陶瓷产品。四要着力打造全球陶瓷人才之家。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景德镇是国内目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大师以及陶瓷工程技术类高级工程师、教授和研究员最多的城市,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陶艺大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陶艺人才。强化尊重人才、尊崇大师的文化氛围,更加重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使景德镇成为陶瓷人才的圆梦之所,为瓷都集聚磅礴的发展正能量。五要着力提升国际旅游人气。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今年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德镇应抓紧推进浮梁高岭—瑶里创5A级景区,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千年瓷都”成为游客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德化陶瓷掀创新潮 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一段时间来,德化陶瓷界谈论最多的是从清华美院“充电”回来后的感受。“清华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创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雅国告诉记者,“感谢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充电的好机会!”

据了解,德化政府出资让企业高管和创作人才前往清华培训,在省内尚属首次。培训后学员们从中能得到启迪、开阔视野、吸收当前的高端信息,增进交流、建立联系。

创新之风悄然刮起

在福杰陶瓷有限公司样品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串串、一件件用陶瓷制作而成的首饰、手表链、轴承等科技新品,让人眼前一亮。在另一边的生产车间,一台台从台湾等地引进的现代化机器设备正在流水线作业,这些精致细密的“陶瓷宝贝”正从机器中滚压出来。

据该公司林总介绍,公司与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研发新型陶瓷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了纳米氧化锆健康型陶瓷首饰、复合纳米氧化锆轴承和精密功能结构构件。此外,学习回来的德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颜松柳也正在加紧对瓷雕“中国象棋”进行重新设计和梳理,这是他与台湾名企的合作瓷雕作品,作品限量发售,由台湾客商统一经销。

此外,冠福礼品瓷也正抓紧开发一些创新产品,多宝堂、月记窑等文化创意公司也正全身心投入创新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德化瓷企中已悄然兴起一股创新风潮。

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德化陶瓷受外需不振、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德化县陶瓷产业进入“内外交困”的“微利时代”。

如何破解难题,逆风飞扬?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疾呼,陶瓷企业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文化分量、品牌力量,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千年陶瓷文化底蕴是德化的‘富矿’,我们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县委书记吴深生说,德化县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加强陶瓷技艺的继承和创新,推动德化瓷雕技艺申遗工作;开展好“文化发展繁荣年”活动,实施好“陶瓷文化十个一工程”,办好、办精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推动文化与城市、陶瓷、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海峡两岸(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国际陶瓷艺术城、中国梦谷———冠福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陶瓷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县里每年投入创新资金3亿多元,开发日用陶瓷、旅游陶瓷等新产品2万多件。”德化县县长欧阳秋虹这样表示。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改和创新,致力传统产业高端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持续发展。

政府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今年1-9月,德化陶瓷业增长近20%,德化县品牌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政府副调研员黄发建说:“逆市增长的原因,得益于政府极力提供平台。从法律体系、产业链条到营销平台,引导企业建网络,设区域代理,到国外参展,政府已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日前,德化已分三批次共130多人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该县明确表示,目的就是注重人才培养,为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服务。

“今后还会继续办下去。”黄发建说,去年德化组建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德化陶瓷企业已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政府加大对“外转内”的企业的科技投入补助,增加新设备按价格的12%拨补。鼓励企业向创新、创精发展,由粗向型向精细型转变,发展高中档酒瓶、LED、首饰陶瓷、光波陶瓷、家电陶瓷等高科技陶瓷。同时加大对企业品牌的扶持和宣传,每年在国内10个城市开设品牌店。

黄发建最后说,只有品牌,才有标准;也只有标准和质量保证,才有品牌。有了标准,成品率才能提高,自然能减少企业的消耗,企业也才能持续发展。所以政府十分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于取得全国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100万元。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精密陶瓷设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笔者在德化县一家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新引进的一台精密功能陶瓷热压铸成型机正在进行生产调试,一次可成型16件制品,后续无需机械加工,修坯后可直接烧制成型,与以往一次只能成型一个制品的单一模具相比,具有优质、高产、低耗等特点。

“公司将建成一条完整的精密功能陶瓷生产线,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各种特殊形状的配件,实现年产600万件精密功能陶瓷的生产能力,可广泛适用于机械、电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纺织、水暖、汽车等各行业的配件需求,形成系列产品,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新端如是说。

科技创新成内在驱动

近年来,受外需不振、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德化县陶瓷产业进入“内外交困”和“微利时代”。一些陶瓷企业负责人已认识到,如果企业仍旧固守传统,不能立足长远,寻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就会在日新月异的陶瓷领域落后,而这就需要企业在各自的发展思路上做出创新。

就目前德化县陶瓷企业而言,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陶瓷材质或者是器型方面的创新,企业经营思路和战略上的变革创新也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内在驱动。

在陶瓷产品多元化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这家公司,也在逐步将企业的研发方向转移到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精密功能陶瓷上,公司把目光盯向了德化陶瓷业界仍无人触及的“精密陶瓷”配件,采用以废瓷片为主要原料,改变当前以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等昂贵材料为主要原料的现状,不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调整配方,生产出合乎特殊要求的特种陶瓷产品,为德化陶瓷产业升级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精密功能陶瓷生产中以陶瓷废片为主要原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废瓷片再生利用技术,使得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循环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并为环保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郭新端对公司的前景信心满满。

纵观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活跃要素,像这家陶瓷这样借助科技兴瓷的企业越来越多,陶炭、光波能量瓷、微波介质陶瓷、中温窑变釉陶瓷、特种陶瓷轴承、废瓷回收再生陶瓷、信息功能陶瓷等新瓷种已纷纷渗透到传统的陶瓷领域,只见科技在蔓延。长期以来,他们始终保持这种陶瓷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扬长避短,来提高陶瓷行业的整体素质,并保持德化陶瓷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政府引导促捷报频传

在今年的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上,德化一家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的“LED多功能新型陶瓷散热器”项目和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对接,该项目将投资4000万元。据公司负责人林福文介绍,该产品具有绝缘、导热、抗氧化、耐用、透光、亮丽外观、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等特点,使LED灯的节能和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降低了LED灯的生产成本,经济实惠,市场应用更广。

一直以来,德化非常重视对科技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如何将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身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夹江政府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夹江的发展“得益于陶瓷,兴盛于陶瓷”。然而近年来,随着江西高安、湖南岳阳、华北当阳、河南内黄等新兴陶瓷产区的不断兴起,给夹江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夹江政府针对当前产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强有力的政策作为保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经历了去年楼市惨淡、出口受阻、原材料涨价、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整个陶瓷行业都处于低迷期。而夹江陶瓷产业却正面临一次大的洗牌行动,为了帮助陶瓷企业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保生产、保销售、保增长,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困境,以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

“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发展基金”),由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逐年增加。

据悉,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一是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对企业年度完成技改升级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按技改升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二是鼓励企业使用天燃气。对用足天然气计划的,在征收排污费时按同类企业标准下限收取。对直燃煤企业进行技改使用天然气的,按投资总额(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的2‰给予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鼓励直燃煤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对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的直燃煤企业,视其规模大小,给予5~20万元不等的补助。同时鼓励退出企业投资国家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退出企业投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此外,发展基金还鼓励企业开发高档红坯陶瓷产品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并分别给予按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给予奖励与5~10万元的奖励。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根据政府制定的“扶持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政策,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也将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通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产区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企业信贷的扶持范围,主要是对拥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企业用于技改升级、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拓展市场、品牌建设以及提升企业实力的新增贷款超过1000万元及以上用于技改升级并按期完成的,县财政对其新增贷款按一年期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给予50%贴息补助,企业享受贴息总额不超过其缴纳税款县级留成部分的50%。

与此同时,对于加大“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和名优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由宣传部门和陶瓷协会牵头,组织拥有名优品牌的企业抱团进行宣传,采取“西部瓷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整体宣传模式,县财政对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的给予适当补助。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在企业自身经营和市场销售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陶瓷企业的生存已经面临生死的边缘。摆在企业面前的就只剩两条路,一是被市场托亏最后倒闭;二是外来企业或本地强势企业兼并实现重组。

近期,卡西诺陶瓷兼并了荣华陶瓷旗下的康地品牌和在夹江瓷都市场的展厅,成为外来品牌收购本地品牌的一个成功试点,在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鼓励县内外企业间兼并重组。对在县内新设立并达到规模企业标准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2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总之,在推进陶瓷产业高端化、自动化、节能化、清洁化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助于加快推动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潮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受关注


从传统的工艺制作到现在的推陈出新,从“中国瓷都”再到去年底刚刚获得“第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昨天,省外经贸厅专门组织省内外主流媒体到我市调研采访,通过对示范基地的宣传,引导省内其他产业集聚区瞄准发展方向。

从2008年的8亿美元,到2010年的9.4亿美元,再到去年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3亿美元,潮州陶瓷产业出口在国际经济下行和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这与近年来我市坚持“一个车头引擎带动,四个轮子并驾驱动”转型升级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车头的引擎带动,指的就是潮州市委、市政府有力领导和有效政策支撑。创新驱动、品牌带动、市场联动、服务拉动并驾齐驱则从四个层次促成了转型升级的进程。在转型中,通过技术标准、创新体系、窑炉改造、废瓷利用、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我市逐渐摸索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新路。以窑炉改造为例,近几年投入的60多亿元资金让我市产区的单位产品能耗量逐渐下降,目前其数据比国内同行业平均能耗量低了10%以上。

记者团在与市外经贸等部门以及部分企业进行交流后,还到兴业、松发两家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记者们对我市推动绿色崛起转型升级、打造节能环保示范基地的转型模式给予很高评价。《南方日报》记者吴哲就认为,节能减排是潮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亮点,值得大力提倡,她建议我市在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工作中,注重进行经验总结并进行适度的宣传,这样我市在将技术和经验推广出去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潮州陶瓷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而拓宽产品的销路。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陶瓷产业振兴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陶瓷产业振兴

——在市政协“坚持陶瓷发展优先 促进陶瓷产业振兴”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各位常委、同志们:

陶瓷是我市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在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产业的发展与振兴,事关瓷都发展大计,事关瓷都民生稳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陶瓷产业振兴,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的战略,为我市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陶瓷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与政策保障。

刚才,三个视察组和部分常委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都是真知灼见。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家对陶瓷的深厚感情和特殊情结,令人欣慰,令人高兴。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充实完善报告内容,并形成《建议案》呈报给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从视察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陶瓷产业面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调整结构、招商引资、建设园区等措施,不断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但与国内外先进产瓷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我结合各组视察和会议讨论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打好陶瓷产业主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国以来,我市在发挥陶瓷产业优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些优势已经发生转变,甚至一度出现弱化。面对这种状况,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再创瓷都新的辉煌”的战略,这不仅符合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提升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广大市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陶瓷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广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进一步发挥政协优势,为党委、政府破解发展中难题、化解发展中矛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进一步更新理念,切实加快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景德镇在拥有太多的自豪与骄傲的同时,也被厚重的文化积淀所桎梏,自然伴生出观念上的保守与惰性。要使景德镇走向新的辉煌,就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和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现状、去把握未来。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大陶瓷的发展理念。陶瓷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陶瓷,只包括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还应涵盖结构陶瓷、工程陶瓷、纳米陶瓷等高新技术陶瓷,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器型、新装饰运用在内的全新的大陶瓷格局,甚至还可以实现陶瓷与文化的融合、艺术与实用的联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其次,要注重运用技术改造和创新,切实加快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紧紧抓住当前陶瓷产业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与政策优势,科学地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鼓励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使资金、人才、技术及各种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中,引导企业在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上下硬功夫,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突出抓好陶瓷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品牌、市场、体制、管理、人才等六项工程,重点扶持高技术陶瓷和新材料项目的发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全力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从而使产业在市场化、艺术化的“双轮驱动”上跨越前进。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切实为陶瓷产业优先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行政协调能力,通过打造平台、招商引资、吸纳先进技术和材料,出台新型陶瓷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配套政策,抓好陶瓷辅助材料配套产业建设,打造陶瓷原料生产供应中心,组建专业化物流机构与队伍,并在金融倾斜、品牌培育、税收支持、创优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千方百计为激活生产要素提供保障,形成资源配置导向机制;要高度重视培育陶瓷优先发展的大环境,加快形成一个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艺术陶瓷和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体,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大陶瓷发展新格局,彻底改变目前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产业链相对较短的现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好陶瓷历史文化,使其更好地放射出历史的光芒。对景德镇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统瓷业习俗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很好地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陶瓷旅游资源。可根据其资源的价值品位、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分类分步实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其历史原貌,维持其传统生产方式,让其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摆脱眼下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萎缩和技艺人员断代的窘境,充分利用职业技能教育与传承陶瓷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弘扬传统制瓷技艺提供后备保障,从而为展示传统制瓷工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志们,如果说,过去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辉煌是瓷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那么今天,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再创瓷都新的辉煌,已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庄严的承诺和号召,更是对160多万瓷都人民的重托与期盼。因此,我希望广大政协常委、委员,既要做好本身的工作,又要切实履行好委员的职责,以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会后,我们将进一步论证完善,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市政协参政议政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市陶瓷产业振兴,加快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建设作出人民政协应有的贡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32.5%》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32.5%》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