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特地瓷砖 > 导航 >

“特地”为瓷都发展建筑陶瓷提供动力

“特地”为瓷都发展建筑陶瓷提供动力

特地瓷砖 古代瓷器发展 瓷砖墙面

2021-05-01

特地瓷砖。

景德镇因瓷而闻名,是陶瓷发源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湛的制瓷技艺。近年来,工业园区充分利用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产业化基地等机遇,以工业项目为总抓手,不断引进大型陶瓷企业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助推景瓷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特地陶瓷”正是看中了景德镇的陶瓷资源、文化底蕴和人才资源,特地从广东佛山来到瓷都,为瓷都在建筑陶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景德镇传统的日用瓷、艺术瓷、卫生陶瓷经济总量小。近年来,工业园区紧紧抓住广东佛山、江苏宜兴等国内发达产瓷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先后多次组队前往招商引资。与此同时,该园区以破解项目难题为重点,扎实服务引进在建企业。多年来,由于招商、安商工作到位,金意陶、乐华等国内陶瓷巨头均先后在该园区投资办厂。仅今年1至4月份,该园区就新签约项目15个,项目总资金20多亿元。

以景德镇特地陶瓷项目为例。景德镇特地陶瓷项目由佛山欧瑞特陶瓷集团公司投资兴建。这家公司拥有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多项新产品发明专利。总投资11.3亿的该项目一期工程的土地平整与项目建设,先后遭遇了很多难题,为此,工业园区先后设立了多个服务小组与协调小组,为特地陶瓷项目建设提供点对点的有效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工业园区副主任章桂芝告诉记者,园区所有干部职工采用超常规的做法,争分夺秒抓项目建设。为让企业尽快进入,园区把工程分成几个标段,同时开工,加紧建设。同时,成立了项目推进服务领导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副县级干部担任小组长,负责征地、土地使用手续申报、村民拆迁安置、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工作。

最终,特地陶瓷一期工程在短短数月后即正式竣工投产,一期项目可年产高档内墙砖8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2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需要员工近5000人,劳动力主要来源于景德镇,企业可年产地砖26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可达13亿元。

7月中旬,在特地陶瓷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工厂已经投产,一期项目可年产高档内墙砖8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2亿元。

特地陶瓷项目专门生产高档仿古砖、抛光砖,项目全部投产后,需要员工近5000人,劳动力主要来源于景德镇,企业可年产地砖26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可达13亿元。同时,“特地”到来后,广东另两家知名建筑陶瓷企业紧跟其后,落户工业园,这些一流建筑陶瓷企业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景德镇建筑陶瓷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的增长。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西部瓷都发光陶瓷魅力无穷


黑夜里,陶瓷会自动发光,你会相信吗?这是个千真万确的事。今年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第二届国际陶瓷节期间,恒博发光陶瓷工艺制作中心研发的发光陶瓷腰线、花片惊艳问世,填补了西部陶瓷发光腰线、花片、墙地砖的一大空白,实现了陶瓷新技术研发领域的新突破。

陶瓷为什么会发光?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恒博发光陶瓷总经理胡志雄先生。发光陶瓷的原理在于,把高科技的发光色料融入传统的陶瓷釉料中,但高温烧制而成。发光陶瓷具有吸光、蓄光、发光功能,在吸收可见光10-20分钟后,在暗处便连续12小时放光。在恒博发光陶瓷的展厅里,关闭所有光源,记者仿佛走进了如梦如云的夜光世界,美仑美奂的发光艺术画,玄彩亮丽的夜光陶瓷腰线、花片,醒目简洁的发光标志,个性张扬的发光照片,还需要晶莹剔透的发光水晶球艺术品,让人眼光燎乱,目不暇接。

谈到发光材料的应用,胡总介绍说,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潢、工艺品玩具、家居服饰、交通、消防、军事、印刷、包装等行业。发光陶瓷将具有夜光功能的瓷砖,装点美化家居和公共场所,使建筑装饰材料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发光陶瓷的奇妙功能,在装饰行业引领着时尚潮流,当夜间楼道的灯坏了,发光的楼梯或发光的墙体脚线砖就指引你平安上楼。在公共场所停电了,会发光的应急通道标志让你很快找到安全出口。立体感极强的发光陶瓷艺术画在客厅悬挂,夜间放光,色彩斑斓的艺术品为居室增添了神秘的艺术氛围。

发光陶瓷前景十分看好,不久的将来,必将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生活增添无穷的魅力。

特地陶瓷怎么选 特地陶瓷选购方法


特地陶瓷怎么选?特地陶瓷选购方法有哪些?目前市面中,陶瓷的品牌有很多。其中,特地陶瓷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不过,特地陶瓷的种类款式有很多,尺寸规格也有多种选择,我们该如何挑选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特地陶瓷的选购方法,以供参考。

特地陶瓷怎么选?特地陶瓷选购方法

1.全瓷地砖的表面色泽要均匀、光洁,平整度要好,四周规则,无色差、变形、缺棱少角等缺陷。看断面,断面明显分两层的就不是全瓷。看重量,一般重量的全瓷瓷砖因为加工的时候要加入釉面,所以瓷砖都是比较重的,如果比较轻的瓷砖就不是全瓷的了。

2.花纹明晰、纹理共同、平坦润滑、花型高低共同。色彩调和共同,调查感受色彩丰满,没有色差。看尺度:尺度规整、没有大小头,切角视点准确、四边平直、方正,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恣意一个角,不应有翘边翘角现象。

3.颜色的深浅,很多人在选择陶瓷地板砖的时候会在它颜色和耐脏程度中间纠结,其实在选择陶瓷地板砖的时候不要仅仅只考虑到颜色,而是要考虑到做清洁的状况,如果经常做清洁的话,可以选择颜色浅的地板砖,如果很长时间做一次的话,就可以选择颜色深的地板砖。

评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动力是什么?


即使是按现有的考证,从粗陶出现算起,已有上万年历史,从原始瓷算起,也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不管陶与瓷是同源还是不同源,中国人做陶瓷的窑火从没有中止过。当代,中国更是世界陶瓷生产基地、制造中心、最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从农耕时代靠手工和天然资源为起端的产业能延续这么长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有广阔前景,其发展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其根本答案可以用“前拉后推”四个字来概括。

拉就靠是消费市场拉动。陶瓷的实用性与中国人喜欢欣赏、寄望和使用陶瓷器皿所形成的长久不衰的大市场使这个产业自古至今延续下来。中国有几个家庭没有陶瓷的?

推,就是有人、有资源、有天时地利的条件来支持这个产业。水、火、土毕竟是大自然随处可见可取的,考察中国的古产地,无一不是处于有山有水有泥巴矿石的地方。即便是当代生产基地的选择,也离不开要么靠近市场,要么靠近资源二大原则。

这因果关系的拉与推条件,是其它产业很难具备或找到的,也是陶瓷业的优势,陶瓷业肯定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产业,尽管其经济总量不会很大,有些毛病给人说三道四,但连说这种话的人也离不开陶瓷。更何况,随着科技进步,毛病是可以解决的。

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动力的平淡评论,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结论与启迪:当代的中国陶瓷业要做得更好,大到一个产业,具体到一个企业,还是二件大事:抓好市场的开拓和建设,抓好科技进步与人才建设。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产业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材高新将与景德镇携手共绘瓷都发展新蓝图


记者获悉:前不久,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率副市长冯林华、黄康明等来到位于北京的中材高新总部参观调研,并与公司董事长余明清共商重振瓷都雄风发展大计。

许爱民在该公司会议室观看了中材高新“创业发展,创造卓越”的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专题宣传片后说: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市不仅汽车、机械、建材等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并且城市建设也在环保、综合治理等诸多方面日新月异;但作为中国瓷都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再次走向世界成为风靡于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还要靠“瓷”这张特色王牌。如今,景德镇从仿古宫廷用瓷、到新兴的日用陶瓷品种齐全并已取得良好成绩硕果累累,惟一缺欠的是代表现代文明的先进陶瓷工艺技术、也没有构成完整的发展体系。现在江西省和国家科技部的全力支持下,景德镇已制定“面向世界,打造中国陶瓷平台”的城市发展战略。他真诚希望中材高新进入这片蕴含无限商机的置业乐土,与景德镇市携手共绘中国陶瓷发展的宏伟蓝图。

余明清代表公司党政班子对许爱民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公司的期望与信任诚挚感谢。他说:作为引领中国先进陶瓷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的中材高新,让中国瓷都重振雄风再次走向世界不仅是展示公司实力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契机,更是中央企业的神圣使命。

余明清还表示:瓷都的悠久历史和中材高新的尖端陶瓷技术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让中国先进陶瓷傲立世界之林符合中材料集团和中材高新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他相信在集团鼎力支持和公司不遗余力的努力下,实现中国陶瓷发展宏伟蓝图指日可待。

创新成台湾陶瓷茶具发展主动力


“没有上釉而完全靠裸烧制作出来的陶器,为何能呈现出瓷器一样流光溢彩的金银光泽?”在今春举行的深圳文博会、广州茶博会上,一批来自台湾的茶器作品引发内地陶瓷爱好者现场驻足惊叹。其中,“新柴烧”技术革新运动的领军人、台湾著名陶艺家吴金维的柴烧作品尤为令人惊艳。

最近五六年,台湾陶瓷茶器作为新的区域品种在国内掀起一股玩赏和收藏的热潮。在北京马连道、上海天山、广州芳村、长春青怡坊、成都大西南等各大茶城,不管是台湾名家的精品创作,还是刚刚出道的陶艺工作者的创新器具,都能在收藏者中间引来大批拥趸。其交易的热度甚至一度超过国内一些著名瓷都的名家作品。与内地陶瓷茶具相比,台湾茶器具有哪些专业优势?为什么专业玩家对此评价如此之高?

不上釉也流光溢彩的新柴烧

吴金维1968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88年台湾复兴商工美工科毕业,迄今已经在陶瓷茶器的烧制方面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近年来,他引领的“新柴烧”在业内引发高度关注,其柴烧作品亦频繁到港澳和内地一二线城市展览。

创烧于五代后周时期的柴窑,由于至今尚未发现实物及遗址,在国内的陶瓷界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柴烧与柴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深圳文博会上,吴金维的胞兄、紫金橙文化团队负责人吴重毅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新柴烧即采取无釉药的裸烧,讲究的是“一土、二火、三窑技”。简单来说,新柴烧主要有三大诉求:一是木柴为温度来源(木生火);二是不上釉(火生土);三是裸烧,直接接受火的洗煉而生成金银彩等(土生金)。金银彩的二架铁及碳素所释放的远红外线改变了水质,去芜存菁。燃烧中的水蒸气助降甘霖,有利于大地草木的生长,五行的相生因应而生。

对于新柴烧在台湾产生的背景,吴金维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则给予了更为准确地解释。据其介绍,新柴烧是台湾陶艺工作者在参考了龙窑、蛇窑、凤凰窑等各种窑体的燃烧效果,综合研制后所创出的新窑体。这种创新烧制方法,融合泥土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特性,使作品触感温润、色泽多变,展现出深邃的意境。

记者在现场近距离观赏吴金维的作品,发现不管是茶壶、茶罐、茶托和茶杯,尽管没有上釉,但件件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般在瓷器身上才可能出现的流光溢彩的美学特征,除了独家的金、银之外,还有红色、橘色,有些茶器身上,还能看到细腻的蓝、紫、黝黑渐层,所有作品都能够明显看到高温变化的火痕,而器皿表面的肌理则千变万化,有鱼鳞纹,也有蜘蛛细纹,还有亮丽的闪光,器皿胚体迎火面上所聚积生成的落灰、结晶花。

“这些都是柴烧陶器独特的美学现象。”吴金维一脸自豪地说,柴烧是完全不上釉的,不上釉怎么会有这样的表面效果呢?其实是因为在土里面含有大量的铁质。器物表面的火痕,都是火烧出来的痕迹,在装窑的时候,排列方式会做所谓的挡、火和两个物件之间连接式的关联。在烧窑的时候,可以把火焰分为五色火,明亮、明黄、红、橘红、暗红。它是陶土里面的铁离子,在不一样的火焰环境下发出的不同颜色。在低温的时间,明亮火的时候,大概要烧制30多个小时,那时候的铁离子还没有活动;到800多度的时候,火焰变成红色,就是说窑内缺氧,当中烧出来的一些铁离子开始游离,到了坯体的表面;温度上升到1000多度,火焰呈橘红,就是我们讲的重还原,重还原的环境下铁本身要燃烧,所以铁离子会更快的跑到表面来,也就形成很多随机的面,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柴烧效果。

据吴金维介绍,他在台湾建有4座柴窑,其中2座系与高校合作设置,最近6年已成功烧出300余窑。

台湾茶器享誉业界

吴重毅认为,柴烧所呈现的美学现象,在各地区的烧制理念及表现也大有差异:日本柴烧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美学表现。落灰、流釉,偶然的火焗效果也可增加它的禅味意境及感受作者的手感和意念。中国大陆的柴烧则是以古朴的意境,粗矿的质感和大多数龙窑百年来的岁月堆叠(如窑汗)及作者的情怀来掳获使用者的青睐,而台湾柴烧工艺师则以落灰、火痕、各种金银彩度,可低调奢华的色彩(金、银、红、橙、黄、绿、蓝、紫……)表现再加上作者个人用土的质感及个性造型进入国内市场,正所谓各领风骚。

在台湾,新柴烧已经吸引了李仁媚等一大批陶艺家的积极参与,并已烧制出许多令业界惊艳的作品。柴烧茶器通过火与土表现出来的多元缤纷的艺术效果,正是当前台湾陶瓷茶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台湾拥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包种茶、乌龙茶、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不过,据台湾茶艺家、文化学者吴德亮先生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却大多数来自江苏宜兴。每当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在各大茶区品饮着清香独具的台湾名茶,往往会为当地茶商和茶农引以为傲的宜兴紫砂壶收藏感到错愕。

这一尴尬的现实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转变。吴德亮在其给记者签名的《台湾茶器》一书中回忆道,当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福华沙龙、春之艺廊等地陆续展出一些台湾陶艺家创作的现代茶壶作品。直到1997年,坪林茶业博物馆展出陈景亮、刘镇洲、李幸龙、黄政道等陶艺名家的手工茶壶与茶器,开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而北投“晓芳窑”掌门人蔡晓芳大师的瓷釉与仿汝茶器也受到台湾和内地许多陶瓷发烧友的青睐,声名日隆;陈秋吉、连宝猜夫妇“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引领风骚;邵椋扬、江有庭、江玗、刘钦莹等人更成功将北宋“黑釉建盏”复活,作品深受两岸与日、韩等地区收藏家的喜爱;后来,吴金维的新柴烧革命,将陶器烧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璀璨与贵气,而邓丁寿颠覆传统的出水方式的“古逸壶”,更成功登陆中国内地与东北亚,并与古川子联手,将“九二二”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还原为令人赞叹的台湾岩矿茶器,让以冻顶茶名满天下的鹿谷茶区,从此有了引以为傲的名壶。

求新求变是赢得市场主因

实际上,台湾的陶瓷茶器能够走出宝岛,与一个叫莺歌的小镇有着重要关系。

莺歌陶瓷工艺有200余年历史,据介绍,清朝嘉庆年间数位吴姓匠师来到当地并发现邻近的尖山地区盛产黏土,遂于此设窑制陶。莺歌很快就成为台湾最大的陶瓷艺品输出地,如今镇内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超过1000家、大小商店近2300家。“正是在莺歌的影响下,台湾其它地区的陶艺家也加入陶瓷产业,使得台湾陶艺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一位台湾茶商告诉记者。

在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陶艺名家苏正立看来,台湾制陶也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制瓷技术是由中原传入闽粤地区,明清时期又由客家人传到岛上的。他认为,现在的台湾陶瓷除了融入更多的内地文化元素,在题材上再创新、个性,台湾特色也十分明显。如两岸陶瓷作品在造型、釉色、工艺上根据理念虽有所不同,但陶艺文化是相融相通的,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也是台湾茶器能够迅速占领内地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茶器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在吴德亮看来,经过数千年喝茶方式的不断演变,茶具可说代有风骚,如唐朝主要为瓷壶与瓷碗以及金银为多,还有茶圣陆羽所推崇的越窑青瓷碗;至宋朝除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茶器外,更因斗茶的风行而有建窑的油滴天目茶碗。明代则有宣德所产的白釉小盏,以及正德年间以后显赫一时的江苏宜兴“五色陶土紫砂壶”等。吴德亮非常看好台湾茶器的未来,他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台湾茶品也将以多元缤纷的创作壶,在历史上的席位中一较长短。其风靡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化万千的造型釉色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

相比之下,内地的陶瓷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冲洗,表现出来的流弊则相对明显。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家杨国辛教授认为,大陆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体系非常庞杂,这几年之所以在局部板块能够隐约感觉到有被日韩等地区的陶艺家赶超的苗头,主要是因为内地陶瓷行业,艺术家的参与度远远不如日韩这些地区,很多国内的陶艺家目光比较短视,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粗制滥造,把艺术品位、格调和艺术创新完全放在了一边。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一点上,日韩陶艺家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

台湾“陶瓷大王”为瓷都增添亮色


走进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精品展区,人们的目光顿时被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所吸引。这边,一只翩翩起舞的浅黄色蝴蝶,微微颤动着翅膀,栩栩如生地停驻在水仙的花瓣上。那边,粉红色娇艳欲滴的鲜花飘落在茶杯边,仿佛散发着香气……

这是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动人一幕。

台湾“陶瓷大王”为瓷都增添亮色

2006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法蓝瓷

把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叫“法蓝瓷”的新品。这种将流线线条与东方典雅气质融为一体的艺术品,成为本届博览会上最大的亮点,并在本次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法蓝瓷的创始人是台湾“陶瓷大王”陈立恒。2004年2月,他创办的海畅法蓝瓷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落户千年瓷都的台湾陶瓷企业。

“法蓝瓷这个新兴的陶瓷品牌在古老的瓷都扎根,有一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陈立恒说,“我之所以要在景德镇建立高价陶瓷的制造中心,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陶瓷人才、完善的陶瓷产业链,劳动成本也低。”

“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非常知名。在景德镇设厂,法蓝瓷挂上的‘景德镇制’,无形中提高了品牌价值。”他说。

法蓝瓷传承彩绘陶瓷的精湛工艺,使用特制的釉下彩技术,可使色彩长久不变。海畅公司拥有的“倒角脱模工法”专利技术,用于制作融合浮雕与雕塑的精致立体造型,使得瓷器成品相当精美。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法蓝瓷“蝶舞”系列被评为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

目前,景德镇已成为法蓝瓷最大的生产基地。

陈立恒将法蓝瓷带到了景德镇,也引来更多的台湾陶瓷企业在瓷都创业。近两年,来景德镇投资的台湾陶瓷企业已涉及陶瓷原料、材料、包装及生产等各个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聚集效应。

景德镇市瓷局局长黄康明介绍说:“台湾陶瓷企业进驻景德镇,为千年瓷都吸引世界更多的关注增添了新亮色。他们既给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管理及设计理念,也在这里打出了品牌。海畅公司就是成功的范例。”

高新技术给瓷都带来新活力

景德镇拥有全国惟一的国家级陶瓷研究所,并且拥有省市级研究机构5家,陶瓷研究人员2000多人,占全国陶瓷科研人员的半数以上。近年来,该市注重整合国家、省、市的各级有关科研资源,在传统产业中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千年瓷都由此焕发了新的活力。

景德镇近年重点建设的陶瓷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载体。其中,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研究中心,已研发出了包括彩瓷、陶瓷旅行杯、介质陶瓷、蜂窝陶瓷、超耐热陶瓷、泡沫陶瓷等一窝“金蛋”。

日前,由国家陶瓷工程中心自主研发的大规格超薄陶瓷釉面砖在景德镇问世。与普通瓷砖相比,这种新型釉面砖生产线一年可节约1600吨燃油,节约矿物资源2.4万吨,降低生产成本1000万元左右。同时产品还实现了不含铅、镉等有害元素。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使得中国的建筑陶瓷占据了世界领先位置,标志着中国建筑瓷砖即将进入“超薄”时代。

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和国家科技部联手建设国家级的陶瓷产业基地、研发基地、教育基地和交流基地,将在保持艺术陶瓷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材料高技术陶瓷、艺术化薄板建筑陶瓷,不断扩大高档日用瓷规模,形成以优势产品为主导的大陶瓷产业格局。”

“在传统中找到好的东西,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关键在于利用好‘景德镇’这3个字的优势。”虞国庆接着说,“当前,业的发展正处于开放的创新时期。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景德镇可以带动更多的中国陶瓷品牌走向国际,使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瓷艺的焦点。”

陶瓷陶艺大师促产业不断创新

中外陶艺家在中华陶艺村现场交流

如今的景德镇,擅长绘画作诗的人多得很,民间的名人工作室、名人作坊、名人名作专卖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充分发挥名人作用与效应,是当地近年来工艺美术陶瓷新品种、新器型、新花面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新都民营陶瓷园是一个集陶瓷生产、名人作坊、外贸出口、产品直销于一体的大型企业。这家企业以名家创作设计为龙头,2005年在园中设立了一座陶艺大师的艺术殿堂――中华陶艺村。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中外陶艺家提供艺术创作、精品展示、学术交流的大型基地,如今已有数十位中外陶瓷艺术家以及几百户陶瓷业主相约入园,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周国桢、李菊生、刘平等20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知名教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和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中华陶艺村的第一批村民。随着这些陶瓷陶艺大师前来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园区陶瓷产业也不断蓬勃发展。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讯:“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自古以来,景德镇就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精美的陶瓷瑰宝和丰厚的陶瓷文化,造就了瓷都景德镇灿烂的历史。今天的景德镇,不断创新的意识让这座古老而具有无限魅力的城市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进入一个空前繁荣、陶瓷艺术作品出现繁华似锦、陶瓷艺人不断推新涌现的时期。

众所周知,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有着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陶瓷艺术伴随着陶瓷历史的进展,积淀了博大、丰富的陶瓷艺术文化和表现形式,造就了成千上百的能工巧匠,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近代艺术集大成者“珠山八友”,就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各自独有的艺品味,在各自独特的艺术领域,把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陶瓷艺术更是如此。在传承先辈陶瓷艺术精华,领略先辈陶瓷艺术精髓的同时,如何融入艺术的创新,是坚持陶瓷艺术文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陶瓷艺术的创新关系到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景德镇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一个产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从艺近30年,他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2012年年末,他研发成功七彩高温色釉,完成了自己的七彩陶瓷梦。2012年5月,他更因创新创造劳动价值而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谈及艺术创新,宁勤征曾经说过,景德镇因瓷出名,因瓷立市,也因瓷称都。而这个瓷,不能简单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工业或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中的一般产品。从基本价值来讲,它们有很多共同特点,但从文化和审美欣赏的功能、内涵来看,景德镇很多的优秀陶瓷产品已经超越了它的基本功能,升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经典的符号。

由此,他认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在肩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和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责任的同时,也承载着继承、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使命,它有今天的地位,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矿藏资源、人才优势和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拥有不竭的推动艺术向前发展的创新动力。

看艺术不断进步和演变的轨迹,每个时代都有创新成果的代表。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断创新:材料应用创新、制造技术创新、表现手段创新、设计观念、品种创新、审美追求创新以及表现內容创新。

综上所述,当今景德镇仍然不愧为世界人们心目中的“瓷都”,艺术瓷的共生共荣、全面发展,依然是目前任何国家和城市也无法与之比拟的,这是景德镇的绝对优势。虽然日用瓷仍然没有走出低谷,这是景德镇不可回避的弱势,影响了景德镇作为瓷都的形象,但这只是在“转型期”中遇到的困境,正如新车磨合期一过就能飞速奔驰一样,景德镇仍然具备强劲的发展潜力、他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震后重建为夹江陶瓷提供巨大市场


“以前已经生存不下去关闭的低端陶瓷厂,现在又开始生产了。”某位企业负责人在介绍今年1至4月份夹江陶瓷整体情况时说。由此可见,震后重建为夹江陶瓷所提供的巨大市场。时值地震一周年,灾后重建正处于高峰期,夹江陶瓷依靠其低端陶瓷便宜的价格和便利的交通,低端陶瓷企业一半的产品都销往地震灾区。据夹江陶瓷协会秘书长赵霄介绍,今年前四个月,夹江陶瓷同比增长40%,除了震后重建具有较大需求外,能源保障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佛山陶瓷让出西部等省份的市场份额等因素,都是夹江陶瓷前四个月快速增长的原因。

作为夹江本地陶瓷龙头的企业的新万里瓷业,春节过后的生产和销售也十分喜人。“我们的产品销往灾区的份额展到15%左右,在春节后的几个月,我们根据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化,也调整了产品结构,生产适合灾区的产品。”新万里瓷业的营销副总龚明威告诉记者。

远大陶瓷是夹江生产中低档陶瓷产品其中的一家企业,公司总经理马建明介绍说,春节过后,夹江陶瓷产区又增加了8条生产线,产品也都是以低端陶瓷为主。记者在该公司采访时,远大瓷业副总经理李志刚在灾区考察市场刚刚回来,他们将对灾区的市场销售网络更加细化。

记者本月10日至12在绵阳、汶川等地看到,灾区受灾居民修建了大量新房,这些新建房屋都将为夹江陶瓷提供巨大市场。李小俊表示,今年将是灾区建设的高峰期,一是受国家对整个灾区重建的规划;其次是受灾群众的选择周期。

他还表示地震灾后重建对瓷砖旺盛需求量将持续两到三年,龚明威和马建明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至于佛山陶瓷和其他陶瓷产区为何没能进入灾后重建,龚明威分析得极为透彻:首先佛山陶瓷的成本决定了他不可能和夹江陶瓷共同来分割灾后市场,另外如果加上交通等运输成本,佛山陶瓷根本无法进入;其次,佛山陶瓷本来生产低端陶瓷的厂家和产量也有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特地”为瓷都发展建筑陶瓷提供动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特地”为瓷都发展建筑陶瓷提供动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特地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