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价格瓷砖 > 导航 >

建陶价格体系混乱之谜:产业链通吃 大品牌缺失

建陶价格体系混乱之谜:产业链通吃 大品牌缺失

价格瓷砖 简一大理石瓷砖价格 瓷砖价格

2021-05-01

价格瓷砖。

作为消费者,你会通过网络下订单吗?你会相信网上的标价吗?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消费者相对蒙蔽的环境已经消失了。在网络消费的时代,建陶及卫浴等产品的网上价格会否走向光明,给予消费者实在的指导性?

公开透明标价厂家影响甚微

价格公开透明,给消费者心中增加一把衡量的尺子,是每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现象。家电、IT等产品已走上相对公开的网上信息之路,但建陶产品仍然处于灰蒙状态。

佛山部分陶瓷品牌企业,每年定期向广州公证指导处公布指导价、全国经销商公开指导价格,所上报的价格将会统一印成册子进行宣传。

“公开标价,消费者会对你有信心。”某品牌负责人简先生表示。“但是,除掉运费、人工等成本价格,一般打了5折还是有利润的空间。”这样的价格,对于厂家、经销商、消费者还有实在的意义吗?

“除非你公布在网上的是实际的价格,如果不是,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佛山某品牌陶瓷企业肖先生表示。

“网上公开公布价格对厂家有什么影响?一点影响都没有。因为价格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陶瓷行业摸索打滚了20多年的张先生表示。

家天下记者在跟陶瓷企业相关负责人探讨陶瓷等产品有没有可能重复家电、IT等产品的网上公开报价之路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厂家从自身利益和经销商利益出发,表示网上公开报价之路不可行。而家天下如今热推的建材产品库,公开各品牌产品图片、性能说明、报价等信息,每天均不断收到消费者的咨询电话,表示有兴趣进行详细了解,同时也给商家带来可观的生意额。

“如今网络存在的资讯丰富,消费者不再像十几年前人云亦云,这将会促进产品的价格体系变化。”肖先生表示。

不同利益方存在不同的考虑

“产品不同区域的价格差是产品销售方面最可利用的方面。只有厂家直销和能够拿到出厂价的销售商才喜欢价格透明化,借此打击其他销售商。”专职陶瓷出口认证,从事陶瓷行业15年的黄先生说。“采购商最怕产品出厂价的透明化,销售商最怕批发价的透明化。价格透明化会影响经销商的额外利润。”

陶瓷产品从生产到终端消费者手中,历经不同利益方之手。不同阶层从所处的利益出发,对于网上公开透明报价,有赞成,有反对,更有害怕利益受损。

“网上公开透明报价,这在建陶行业是行不通的。因为建陶都是半成品。公开化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有人可以20%-30%返利,有人给中间商相对较高的返利,这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佛山某陶瓷品牌负责人肖先生表示。

价格透明化,在企业家眼中,路漫漫。竞争的出现会否客观上能促使价格的公开透明化?

公布产品成本明细,历年来是行业大忌。21世纪初奥克斯的空调成本白皮书、手机成本白皮书敢冒行业之大忌,公布各细节。尽管有行业人士驳斥白皮书贫乏,是以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混淆视听。无可否认的是,奥克斯白皮书确实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家电行业的价格透明化。

“如果只是一家企业公开价格,那岂不是得罪人?!”佛山某陶瓷企业肖先生继续说。

市场经济规律显示,只有一个或多个品牌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时,市场价格体系才能走向稳定的发展。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操作模式,价格体系的形成涉及销售模式、经营理念。

“按照国际运行的规律来看,品牌形成垄断地位的至少须占市场份额20%。而目前佛山任何一家陶瓷企业,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1%都没有。1%到20%,实在相差太远了!”肖先生激动的解释,“如果有家陶瓷企业可以占到10%的份额,或者可以实现网上公开报价。”

竞争催促价格体系发展

当寡头时代来临时,会促进陶瓷产品价格体系的公开透明。反言之,价格体系的公开透明化,同样加剧竞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龙泉青瓷:亟待形成产业链


青瓷是中国历史最早的瓷器品种,龙泉青瓷则被誉为是青瓷的集大成者,以独创的粉青、梅子青釉色而著称。龙泉“哥窑”有“金丝铁线”之美称,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而龙泉“弟窑”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天下,被誉为“青瓷之花”。刚刚结束考古发掘的大窑龙泉窑遗址则证明了元明时期是龙泉青瓷的又一发展高峰,是中国青瓷的最后一个亮点。

可如今的龙泉青瓷出现了行内热行外冷的现象。艺术青瓷以徐朝兴、毛正聪等大师为代表,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粉青、梅子青釉层丰富细腻,滋润如玉,是当代青瓷最高境界。但老百姓的日用青瓷,无论是在名气上还是在销售上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在龙泉大窑村,每家每户都在做青瓷,但是很少有人去开发市场。最大的生产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2000万元。大量的青瓷在当地的销售非常有限,而目前在外地市场的开发上,销售网点寥寥无几,普通老百姓知晓率低。这次大窑龙泉窑遗址的挖掘成为一时的焦点,也为龙泉青瓷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转变理念提升知名度

上世纪0年代,周恩来批准恢复龙泉窑,龙泉青瓷在计划经济的调配下,由上垟瓷场批量生产,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酒瓶瓷罐,工人们只需要埋头生产就可以,根本不用担心销路。90年代,工厂改制后,产生了很多中小型的青瓷企业、作坊等。在高速公路没开通的时候,龙泉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主动去营销的厂家不多,更多的是坐等业务上门,走出去的概念不强,市场营销力量不足。

由于文化理念和生活习惯的接近,目前龙泉青瓷主要的销售局限于南方区域,对于一些文化底蕴不同的地区,想要打入就存在障碍。青瓷的销售与文化层次的高低成正比关系,要想让那些不了解龙泉青瓷的人接受它并使用它,需要用各种贴近大众的宣传方式,比如网络、电视、广播等,而非仅仅是在一些专业杂志上小幅度动作。 用浙江工美大师、龙泉青瓷协会副会长陈爱明的话来说,在老百姓中的品牌普及率是扩大销售渠道的前提。

扩大生产规模 把日用瓷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陶瓷因细腻如玉的质地,中国人对其情有独钟。艺术青瓷的造型和釉色全凭各个大师自我的感触,通过单个手工制作,具有不可模仿性,但无法推广到生产,即便是投入批量生产,成功率也很难保证。所以一直为收藏者所追捧,进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人们对家居用品艺术性日益关注的今天,瓷器因其造型美观,风格典雅,已经成为时尚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追求外在的同时,现代人更注重内在品质的环保。龙泉青瓷在这点上具有先天的优势。龙泉青瓷协会会长徐定昌告诉记者,龙泉青瓷用来烧造的土质很特殊,不含铅、镉等重金属,着色不使用化工原料,是完全绿色的瓷器。

对龙泉青瓷而言,提升知名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打开市场销售渠道。目前国外的竞争对手很多日、韩、德国、意大利的瓷器销路都很广,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他们的瓷器在玉感和釉色上缺乏优势,化工原料的使用更是不符合现代人环保的需求。目前龙泉青瓷正在加大与一些专业院校的合作,提升原料的品质和研发力度,把艺术瓷的精致和日用瓷的实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练好“内功”还要打开思路。据介绍,龙泉青瓷将通过参加广交会和与义博会,加大与国际性采购商的联系,招揽国际上的客户,通过设专卖点,专卖店等形式占领国内市场。

实现规模生产和资源统一管理

然而,良性循环的产生光靠市场是不够的。在2002年的广交会上,美国著名的陶瓷经销公司看中龙泉某厂的一套青瓷餐具,打算大批量采购。巨大商机唾手可得,但瓷厂负责人却乱了方阵,他心里清楚:仅自己十几人规模的小厂不可能按时完成大公司大批量供货的要求。他故意抬高价格,一只盘子报出29元的生产成本,但对方还是不为之动摇,破例把供货期延长到35天。可他还是吃不下这份订单,双方只好抱憾放弃。徐会长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靠厂家各自为阵搞小打小闹,就算质量再好,也开拓不了市场。

对此,龙泉市政府已计划近年建造一个80米长的大窑,实现机械化的流水线连续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彻底结束龙泉瓷厂怕接大单子的历史。同时,政府还将瓷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淘洗,合理利用好大自然赐予的财富,协调管理好龙泉的青瓷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龙泉青瓷品牌的宣传,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也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比如建设青瓷宝剑园区、青瓷博物馆等,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全国最大的中国青瓷城。这将是龙泉青瓷重塑辉煌的一天。

围绕陶瓷产业链“定制人才”


在德化城关凤凰山上,德化陶瓷博物馆畔,有一座美丽的校园——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她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是一所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34年来,她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作出巨大贡献。在陶瓷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前,德化职校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创新“师徒制”和“大师工作室”模式,对接陶瓷产业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以“大师”培养陶瓷行业精英

在德化职校内的曾映雪大师工作室里,几名学徒正潜心钻研陶瓷绘画,福建省唯一的瓷画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老师曾映雪在旁进行指点。“我利用节假日到老师工作室,老师总能把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我感觉自己在不断进步。”师从曾映雪3年的方美玲同学感慨地说。

“师徒制模式培养行业精英,让陶瓷绘画后继有人,推动整个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曾映雪告诉记者,自己是德化职校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在这所学校从教至今已28年了,在母校教授学生,为德化培养陶瓷人才,甚是欣慰。

除了曾映雪以外,苏珠庄、赖礼同、林建胜、许瑞峰等30多位知名的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主动承担起学校特聘师傅这一神圣职责。结对拜师后,徒弟们到师傅的企业或工作室全程跟班学习,学习技艺、学习做人。青年教师也通过“拜师”,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据悉,德化职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实施“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有65名徒弟出师,成为陶瓷技能型人才,为德化陶瓷行业提供了人才支撑。

德化职校校长陈文森表示,早在建校之初,工艺美术专业(陶瓷雕塑、陶瓷装饰、陶瓷造型)就成为德化职校的主打专业,办学34年来,工艺美术专业从来没有间断或衰微过,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德化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6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49人,60%以上为德化职校毕业生;全县1000多家陶瓷企业的产品设计人员中,80%以上为职校毕业生,每年为德化陶瓷企业赢得价值数十亿元的订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围绕陶瓷产业链拓宽专业设置

德化职校通过实行“师徒制”这一有力举措,把学校专业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5月学校成为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单位;今年8月学校获评首批“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学生作品3人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8人次在省级大赛中获奖,41人次在市级竞赛中获奖,36人次在县级赛事中获奖。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而德化职校的“师徒制”已日臻成熟,不失为“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先行样本,而且该模式与德国的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师徒制”模式架起了学校与企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桥梁,全面开创育人新模式成为学校和行家的共识。

目前,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作为德化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德化职校没有满足于培养陶瓷工艺人才,而是进一步拓宽培养领域,将触角伸向陶瓷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近年来,该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与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合作,培养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的技能型人才,为陶瓷电商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中餐烹饪专业,培养在酒店、旅游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蓝领”,为推介德化旅游产业不遗余力;还将陶瓷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在幼教领域埋下陶瓷文化传承的“种子”,让“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不仅如此,德化职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固本求新、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秉承“厚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大力拓宽学生继续学习通道和就业渠道,毕业生供不应求,且对口就业率及工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广阔。肩扛服务陶瓷产业发展的使命,德化职校将继续扬起风帆,向着“立足产业、服务社会、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名校”的办学目标奋进!

为陶博会献计:让陶瓷产业拉长产业链


讯:当前,唐山市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大力实施“有中生新”工程,着力做好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工作。对于已举办15届的陶博会而言,借助陶瓷这个泥与火交融的艺术,依托陶博会这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像抓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样,下功夫做好陶瓷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工作,对于振兴唐山陶瓷产业意义重大。

一是在陶瓷行业的设计、研发、创新上进行“补链”。充分吸收借鉴陶博会传播的新信息、发布的新产品、展示的新技术,引导陶瓷行业向产业链上游出发,着力在陶瓷行业的设计、研发、创新上进行“补链”。应以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为依托,以唐山陶瓷研究院、隆达陶瓷研究院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完善陶瓷研发机构,并加快建立陶瓷行业院士工作站、窑炉技术装备分会等创新性交流平台,不断提高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向“微笑曲线”的研发端迈进。为此,一方面,应设立引导基金,对陶瓷产品的设计、研发、创新给予重奖,并从技术、人才、劳动力、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应充分利用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学院的优势,扶植发展陶瓷专业教育,建立唐山市陶瓷人才的培育基地。

二是在陶瓷产业的延伸配套、融合、衍生和品牌打造上进行“建链”。广泛借助陶博会的影响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助推全市陶瓷产业逐步向陶瓷新材料产业转变、向陶瓷机械装备迈进、向陶瓷产业链下游发展,重点在陶瓷产业的延伸配套、融合、衍生和品牌打造上进行“建链”。在延伸配套上,大力发展纳米陶瓷、电瓷电器和陶瓷机械、陶瓷装备以及水暖五金等配套产业。在融合上,加快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和陶瓷文化创意公园建设,促进陶瓷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实现艺术与实用的联姻。在衍生上,下大力做好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统瓷业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陶瓷旅游资源。在品牌打造上,在加大包装、宣传和推介力度的基础上,狠抓兼并重组,引领小微陶瓷企业从简单地追求“单打冠军”,向谋取“团体冠军”转变,联手打造知名陶瓷品牌,全面提升唐山市陶瓷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在陶博会的功能完善、陶瓷业态的拓展上进行“强链”。在完善陶博会“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功能的同时,重点强化提升其招商引资功能,使陶博会成为廊坊“5·18”经洽会乃至“广交会”的一个延伸平台,吸引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来唐山市投资兴业。尤其是着眼于打造永不落幕的陶瓷文化盛会,尽快规划建设唐山国际陶瓷贸易城,并使之成为中国北方和全国最大的陶瓷集散基地、交易中心乃至区域定价中心,促进陶瓷产业与现代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禅城陶瓷成功转型 继续完善产业链


“禅城陶瓷产业已成功转型,下一步应该是如何继续完善提升产业链。”“三旧改造对传统产业造成了冲击,下一步是如何利用好腾出的土地空间,避免禅城空心化?”两会期间,如何持之以恒推进三旧改造、利用好腾出空间发展,成为禅城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禅城的三旧改造不能老是搞房地产,腾出来的空间要更多地发展制造业或商业地产。但是这些空间要有一些主题来统筹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而陶瓷可以成为这个主题。”10日,禅城区委书记区邦敏在参加石湾组、南庄组的讨论时表示,陶瓷仍然是禅城今后要着力提升的区域品牌,两地需集中力量抓好陶瓷产业的重点项目。

继续完善陶瓷产业链

石湾、南庄是禅城陶瓷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这两组的分组讨论中,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陶瓷产业的话题也成为讨论的热点。

“政府应该以更大的力度来扶持陶瓷产业的发展,为陶瓷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东鹏陶瓷总裁何新明说,经过近几年陶瓷产业转移,禅城已成功地从中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转型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集散地,陶瓷总部经济、研发经济、信息经济等初步成型。

何新明建议,禅城既要引入万科、万达等外来的高端商业地产,也要扶持本土的企业发展。“目前我们拿下了华夏陶瓷博览城二期的一个地块建陶瓷中央广场,禅城应该把这个广场列为重点项目,为陶瓷的会展、研发、营销提供更好的场所。”

这一建议得到在场的区邦敏和刘东豪的认同,当场决定把这个增加到政府工作报告里。“未来的中国将是消费大国,目前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禅城这样在陶瓷商贸、研发、营销等各个环节都相对完善,这是我们的优势,禅城今后将继续在陶瓷产业配套发展上着力。”

刘东豪也表示,如何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仍将是禅城今后发展的重点,“但要思考一下朝哪个方向发展,陶瓷的概念要扩展,不单是瓷砖,可以向新材料领域等高端环节发展。”

全产业链格局:陶瓷卫浴业的发展趋向


目前,陶瓷卫浴行业市场惨淡,产能过剩,行业饱和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游供应企业的发展与陶瓷卫浴行业息息相关,它不仅反映了陶瓷卫浴行业的兴衰,同时也助推陶瓷卫浴行业的发展。如何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并建立可信模式,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助推行业的发展?第三届广东省陶瓷上游企业研讨会将邀请众多行业精英,在求新求变的大背景下,共同就行业节能减排、各种技术创新等大方向、大趋势问题进行实质性的交流互动,共同寻找破冰之举,共同谋划破局之策。

由于国内国际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陶瓷卫浴市场及上游企业呈现令人心焦的境况。现在,几乎找不到可以独善其身的产业,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避免市场的暴风骤雨,往往是一个产业遭难,上下游产业都会受到影响和诛连。这也在证明着:产业间的关联度在日益密切,链条关系在日趋紧扣。如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使下游产业之一的陶瓷卫浴业深受影响,市场需求减弱,库存增加,利润下滑。再如陶瓷卫浴业,由于市场不畅导致需求减少,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利润降低,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对陶瓷机械及配件、化工色釉料、原燃材料、耐火保温材料、窑炉公司等上游企业的不利和被动影响。此前不止一次的新闻报道,某陶瓷卫浴企业关门倒闭,或是老板“跑路”,集在门前讨债的必有不同的上游供应商企业。

其实,上游企业与陶瓷卫浴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且重要。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游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特别是原材料、化工料等),直接影响到下游陶瓷卫浴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而上游陶瓷机械装备等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反过来又会更大程度地助推陶瓷卫浴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上游各产业的产品供应的稳定、及时,产品质量的稳定,合作关系的稳定及产品创新速度、生产成本高低等,都会对陶瓷卫浴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既然是上下游的产业,势必会有唇齿相依的关联,就应该有一个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各自的共同发展。

眼下,陶瓷卫浴业纷纷延伸企业内部的产品链条,将产品链一再拉长、延伸,甚至是跨界经营、混搭设计,对泛家居行业的所有产品都有涉足,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陶瓷卫浴企业在延伸产品链条时,还应关注企业外部的产业链条。据悉,中国建筑卫生瓷行业历史上第一部产业政策的制定工作已经启动。政策范围包括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化工等全产业链,将对政策目标、行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准入门槛、出口贸易等与整个行业相关的方面做出阐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对陶瓷卫浴业及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要求。可见,今后的发展,以陶瓷卫浴业为核心的涉及多个相关产业的全产业链格局已经浮出水平。优势骨干企业可以技术、管理、资金、资本、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联合重组、兼并重组或是发展共同体、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在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增值服务基础上,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陶瓷卫浴业要站在整个产业链条的高度看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全产业链理念的认识,有的放矢的加强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兼并、重组、联姻。一是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诚信经营,增进彼此互信,诚信经营不仅是对下游环节(经销商、客户等),也包括对上游产业(供应商等),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陶瓷卫浴企业对上游企业付出诚信的努力,相信定能结出双赢的善果。二是共同构建以陶瓷卫浴业为主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汇集各方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创新,迎接创新的市场挑战,也会取得双赢的结局。三是结成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御市场风险。现在的市场风险不是独立的,其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强、涉及产业之多都在增大着企业的经营风险,考验着各企业的经营智慧,蝴蝶效应的影响力被无限放大。上下游企业要以一种共进退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惊涛骇浪。四是本着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选对企业跟对人。陶机、化工色釉料等上游供应企业选好下游的陶瓷卫浴企业,哪些企业值得长期合作,跟对下游的潜力股陶瓷卫浴企业,无形中会提速供应企业的成长。

实施上下游企业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格局,也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更是推进陶瓷卫浴企业“武装到牙齿”以提升抵御市场风险与风浪之能力的一种考验。覆巢之下无完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古代先贤们的忠告,在当今市场中也在警示陶瓷卫浴企业,全方位、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从头至尾的全产业链战略,或将引领陶瓷卫浴业发展的新阶段。

景德镇假官窑瓷器产业链 流向富翁或直接拍卖


未能谋面的“高仿第一高手”暗访人物:盛荣光

身份特征:行事谨慎的神秘“双面人”暗访地点:盛华公司

在景德镇官窑造假业里流传着一个排名榜,能进入榜单的都是各方面的造假高手,虽然很多人都自诩是前几名,但第一名的位置从来无人敢抢,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位置只属于一个人:盛荣光。

之前听很多人说起过盛荣光,但和他取得联系是一次意外。

汽车行驶在去景德镇的路上,记者接到一个电话,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古董贩子李永发打来的,电话里说他正从上海回到景德镇,晚上会带些好东西送到记者住的宾馆。

晚上7点钟,李永发准时按响了门铃。这个黑瘦的年轻人声音有些沙哑,滚圆的眼睛不时扫视着四周。

和李永发同来的还有一个人,他40多岁,身穿红色羽绒服、体态微胖、脸上冒着油光,透过银边眼镜可以看出他的一只眼球转动不太自如、额头左方斜着一道伤疤、本来稀疏的头发打上啫喱后一撮一撮地竖了起来。他叫盛荣祥,是“第一高手”盛荣光的哥哥。圈内人管他叫大盛,把他弟弟称做小盛。

两人将手里的大纸箱轻轻放下,把“古董”一件一件地亮了出来:一对永乐粉彩瓶,一个乾隆釉里红瓶,还有两个康熙青花罐。大盛张口就说,这些高仿品与真品的相似度都在90%以上,“在景德镇没有别人能做得出”,而且这都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第二件。“我们很讲规矩的,只要这件东西能拍出去,我们绝不会再做第二件。”

记者借着宾馆里的灯光把几件仿品看了一遍,称需要更好的仿品,起码仿真度在九五成以上的。大盛想了想说:“要不明天带你去我弟弟的厂子里看看,他那的东西是最好的。”记者便答应第二天下午跟他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第一高手”。

李永发后来告诉记者,盛家是景德镇较早从事高仿瓷行业的,上世纪80年代初,大盛先做出了名声,后来小盛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兄弟曾经为了竞争互不往来,最后大盛为了维护兄弟情谊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意,还把厂里最好的配料师傅“送”给了弟弟。大盛现在主要做销售,帮弟弟介绍客户,也做其他高仿厂的生意。

第二天下午3点半,大盛开着一辆银白色的现代汽车带着记者出发了。20分钟后,车停在了一片闹市中。大盛说弟弟有事正忙,让我们先去看看小盛个人的陶瓷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约有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主藏元明清三代的瓷器,正是四月好春光,但博物馆中却没有任何游客,只有一位接待人员守在门口。记者匆匆扫了一圈发现,陈设的100多件瓷器中,除了少数几件民国时期的真品外,其他瓷器都标明是复制品。

既然打着博物馆的招牌,陈设的为何却都是仿品?正当记者不解时,大盛笑嘻嘻地介绍起来:“这些瓷器都是我弟弟那儿做的,这件明成化孔雀绿釉鱼藻纹盘在某拍卖行上拍过,拍了880万元,当时一个鼎鼎有名的鉴赏家都过了眼的。还有这个九桃瓶,在几个拍卖公司都拍过,当初光研制就用了3年时间,花了100多万元呢。你看上了哪件,一会儿到我弟弟那儿再谈。”这回记者明白了,这个陶瓷博物馆名义上是旅游景点,实际上是一个赝品展销平台,在这里光明正大地看完货后,接下来如果有需要便可以进行幕后交易。

随后,大盛将记者带往小盛的公司。汽车开到市郊一处偏僻的巷子停下,眼前有两幢四层的办公楼,上面竖立着大大的牌子“盛华”,这就是小盛的公司。在院子的停车棚里,停放着3辆宝马,大盛说这分别是弟弟、弟媳和大侄子的,说话时他又看了看自己的旧现代,口气里明显有些不平衡。

小盛并未出现,一个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他说盛总正在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来的人谈事情,走不开。这个所谓的接待室其实也是一个赝品瓷陈列室,房间的四周摆放着各种器型的瓷器,装饰很是考究。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小盛还没有来,大盛有些坐不住了。他出门打了个电话,回来后告诉记者,小盛今天可能没有时间了,可以改天再来。

大盛悻悻地开车离去,在车上,他告诉记者,小盛之所以没有出现是摸不准来者的身份。凡是心里没底的,他都不会贸然相见。而他也根本没有见什么人民大会堂的人,整个下午是和当地一位领导在一起。

鉴定专家被“鄙视”

“高仿瓷的去向大致有两类。”南京夫子庙古玩市场的宋则成说,他经营古玩生意已有20多年,对这个链条看得很是清楚。他说,这些高仿品一类是流向富豪收藏者的家里,这些一夜暴富的企业家或为投资或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认为自己可以捡漏买到一件国宝,市场上几百万元的东西想花几十万元买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东西也想花几十万买。“故宫中都少有的宝贝,你家里却有很多件,这可能吗?完全是自欺欺人,心术不正。”

还有一个途径是直接送去拍卖。“上拍的东西没有后遗症,因为拍卖法中规定对拍卖行提前声明不保真的拍品免责。2008年,瀚海拍卖公司因为拍卖吴冠中画作的仿品被告上法庭,尽管吴本人认定是赝品,但买主依然败诉。这样的大拍卖行尚且不那么可靠,更别说那些小的了,有时一场下来拍品六七成都是假的。”宋则成说。

据记者所知,那些由景德镇仿造出来的“官窑”瓷器,无论是被富豪收藏还是拿去上拍,都有绕不开的一关:专家鉴定。富豪买货会找专家把关,拍卖行更是有不得少于5位副研究员的专家鉴定。如果说这两个环节问题最多,那么专家们的“火眼金睛”面对高仿品,难道失灵了吗?

记者在暗访中,每每问到该如何过专家关时,大部分圈内人总是表现出轻蔑的态度。章一敲称他看过许多电视鉴宝节目,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专家是狗屁。”“我看那个电视鉴宝都气死啦,有些专家拿起一件罐子就说‘这是土里的东西’,其实那就是景德镇出去的。还有些专家看瓷器上的画面线条流畅就认定是真东西,这太好笑啦!在我们这的作坊里,师傅一天要让徒弟画几十个,小徒弟画到后来烦了就随笔一画,专家倒说笔法流畅、画面随意,确定是元代的风格。虽然我们不是什么专家,但比他们的眼光强多啦!”说完章一敲哈哈大笑。

俞秀峰说他和北京几个鉴定专家都打过交道,有一次朋友带他见一位很有名的鉴定专家,他分别拿了一个真的慈禧大盘和一件自己的仿制品。结果专家把新的说成是老的,反把老的看成新的。“专家的理论水平高,但实践功夫就不行了,景德镇的造假技术更新很快,他们没看过根本想象不到。”俞秀峰说。

这不是大话。据了解,国家级鉴定专家耿宝昌如今已拒绝帮人鉴定。他曾经表示,如果不是站在窑口,亲眼看到那些高仿的瓷器出窑,他也有可能会把高仿瓷当成是真品。

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馆长刘金成说:“现在的文物鉴定专家队伍可以这样形容:鱼龙混杂。有些专家写文章真是很漂亮,真看起东西来却不如倒卖文物的贩子,但就是这些人仍然在鉴定文物甚至签字、开证书,这一方面扰乱了文物市场,另一方面却使真正需要保护的国家文物无意中流失,不得不说是文物界的悲哀。”高安市博物馆收藏有19件元青花瓷器,是国内收藏元青花最集中、最规整的博物馆。

在刘馆长看来,国内80%的文物专家都需要提高鉴定水平。“一些专家高高在上,不了解业内真实的行情。还有些专家本来看不出真假,但又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不行,所以就信口开河,利用现在收藏界的混乱局面,故意忽悠。”

“别看那些端坐电视鉴宝节目的专家,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他们说的都是行话、套话,比如说窑口、造型、纹饰、用料等等,都是文物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在外行人看来这些专家能把上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了然于胸,实际上都是些基本要素,这些话套到真东西上是这样,套到假东西上也是这样,都是模式化的。真正辨别文物真假时,真在什么地方、假在什么地方是需要仔细辨别的。比如说明代的釉的鉴别,是真正的明代釉,还是仿制的,区别在哪里,他们可能就说不来了。”刘金成认为,这些电视鉴宝节目对文物市场发展起到了很坏的作用,这种不规范、不负责的鉴定其实就是在忽悠国家和老百姓。

除了实践功底不够,道德上的缺失也是一方面。“找一些专家鉴定,如果没有好处的话,基本上说是假的,得到好处后,假的也说成是真的。一些古董贩子在卖瓷器时甚至和专家勾结,提前说好是四六分、还是五五分(利润),把赝品卖给一些企业家。我遇到好多这种情况,若干年后,这些企业家醒悟过来了,但也无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悲的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仍执迷不悟。”宋则成说。

在采访中,刘金成甚至痛心地表示,如果不尽快建立一支过硬的专家队伍,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留给后代的将是一堆高仿文物。他感慨地说:“我见到某专家讲座将某一件元青花器物作为例证,与历史事件“嫁接”得天衣无缝,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件器物其实就是个高仿赝品!”他还透露在某省的博物馆馆藏文物普查中发现,该省80%的博物馆都存在高仿品,且达到藏品数量的5%左右。

在前段时间的热播剧《雾里看花》中,市博物馆在拍卖会上花费几千万元收购了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官窑,但随后被告知这是由圈内第一造假高手制作的仿品——朱仿,这让众专家大跌眼镜,博物馆馆长更是羞愤难当,最终跳水自尽。现在看来,《雾里看花》中的剧情与现实相比并不夸张,只不过生活中很少有谁因为买到了赝品而跳河自尽,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倒手卖给下家。

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目前广义上的人口有50多万,其中一半与瓷器业有关,除了从事制瓷行业外,还有运输、经营等相关辅助行业。这些瓷器业的生存形态以作坊、工作室、民间研究室等小生产方式为主。“2009年,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制瓷企业有2000多家,而实际上,加上个体的作坊能达到5000多家。”刘局长推算说。

但是,据多年从事瓷业生意的李永发估计,景德镇的作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景德镇单从事仿古的作坊就有3万多家,其中上档次的有二三十家。”

对于数量庞大的“仿古”行业,当地政府似乎更愿意解释为“是对传统工艺的恢复”。“当今景德镇的复古工艺可谓是登峰造极,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的瓷器,从器型、胎瓷、画面等各个角度已经完全恢复。”刘局长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同时感慨:“复古的过程真是不易,有时烧制百件难能有一件成功,要有牺牲精神。”当记者问到大量充斥于世的仿品是否会对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形成威胁时,刘局长如是说:“虽然高仿瓷与古瓷无限接近,但终究不会一样,一般不会瞒过专家的眼睛。”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产业链:千辛万苦做古董


曲径通柴窑

2013年1月8日上午10时,景德镇罗家机场外的公路边,零星堆积着雪块。阴沉的天空提醒人们,雨雪天刚去不久。而这种气候条件,对传统的柴窑瓷器烧制来说极为不利。蛇年春节前,景德镇一座小型柴窑的开烧时间迟迟难定。

靠天吃饭的烧窑人老丁(化名),1986年起在景德镇古窑学习柴窑烧制。他不仅把柴窑的秘密全吃进肚里,连天气也颇能看准。一天前,当气象预报称景德镇未来几日有小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记者以为行程将再遭推迟时,老丁已召集了3名烧窑工开始装窑。

据清乾隆年间《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记者走访的这座柴窑正坐落于浮梁县新平镇的一个小村里,距景德镇市中心仅20多分钟车程。汽车驶过一片农田弯进村子后,拐入一条不起眼的泥路,上行约百米与一处几要废弃的学校擦肩后,车子又钻进竹林中的小径。修竹掩映下,一座不足100平方米的柴窑房出现在眼前。

出于环保原因,自上世纪50年代景德镇瓷器烧制历经柴窑、煤窑、气窑、电窑数次改变,目前以气窑和电窑为主。据了解,景德镇现存柴窑不过十余座,投入生产的仅为个位数,烧得勤的柴窑每年不过十多次。景德镇市内古窑遗址保存着一座大型清代镇窑,外形如半只鸭蛋覆在地面,所以也称蛋形窑,规模有330担。据丁师傅说,一担,指摆放瓷器的匣钵堆积起来,高度为2.88米,直径为33厘米。作为一处旅游景点,镇窑每年象征性烧炼两次。记者走访的小型柴窑,规模为镇窑的1/11,为30担,形状与清代保持一致。

1月8日上午11点30分,记者到达这座柴窑时,正在进行关键的还原工序,此前的满窑、蒸发、氧化期已结束。明黄色的火舌在余膛里窜动,老丁留意着火焰的变化,隔一小会喊一嗓“烧”,烧窑工便麻利地将松木投入柴窑口。

在景德镇像老丁这样对柴窑烧制了如指掌的大师傅,数量在一只手以内。他告诉记者,这个窑7日下午满窑完毕,约16点起开始蒸发,排除瓷胎的水分。蒸发期间,用小火烧,300°C~400°C,一般耗时5-6小时,但该窑蒸发期较长,至8日凌晨2点结束。蒸发后进入氧化期,去除瓷胎的杂质,温度在900°C~960°C,一般耗时超过5个小时,该窑氧化在上午8点后完成。氧化后,现在是还原期,火焰如水一样在窑中自由流动,使窑内“气氛”饱满,温度1200°C,一般耗时超过4个小时。

记者在柴窑上挂着的一只温度计上读到1125°C。老丁说:“这是参考值,实际温度凭经验估计。这样30担大小的柴窑,前后不同位置的温差最少有60°C,不同规格、品种的瓷器要放在适合的地方烧。氧化的时候思想可以懒散一点,开始还原后就要高度集中观察火焰变化。再过大概2小时,火焰颜色变白,就烧得差不多了,可以成瓷了。”

尽管已到中午,山里的温度依旧很低,挨着投柴的地方能暖身。余膛上方开了一个小口,用来观察火焰。凝望火光,也让人感到温暖。记者在等待还原期完毕的时间里,想象着老丁说的满窑秘笈——匣钵堆放要做到“余膛一棵笋、响里一把扇”。民间智慧,口传心授。

下午1点30分,还原期完毕,进入成瓷阶段。此时窑内温度最高,投柴处温度可到1350°C~1360°C,成瓷时间从几十分钟到六七个小时,因气候而定。经验告诉老丁,下半年成瓷较快,冬季打了霜则更快。

据记者观察,在还原期,投柴的频率为每3分钟一次,一次4捆,每捆7-8斤。成瓷期,投柴的频率为每3分半至4分钟一次,柴火数量相等。老丁说:“成瓷时,柴火要稍微湿润一点。”

老丁边说边走到窑棚顶部,向柴窑背脊上的一个圆孔中吐了口唾沫,根据唾液在窑内匣钵里的状况判断成瓷进度。他又用一根细长铁钩,从柴窑里钩出一个瓷片样本,浸水降温后细看。

下午2点02分,随着老丁一声大喊“熄火!”,这趟窑仅用了30分钟就成瓷完毕。记者看到烧窑工把窑口没有燃尽的柴火向外刮出,避免余烟熏黑了瓷器。

熄火后的柴窑,需经过至少一昼夜冷却后,方可开柴。已经12个小时没歇过的老丁,此刻终于松了口气。记者与他约定,1月10日上午来看开窑。

记者是在景德镇人老方(化名)的引路下,找到这座柴窑的。柴窑房外,老方曾略带含糊地说过:“我们这里有些(瓷器)是大拍卖公司来订货的。北京的大型拍卖公司,拿了故宫的官窑(样子)来订。。这些是合作性的,接触的是底下的人。”然而当记者细问起来,他又一概不答。

在没开窑看到瓷器前,老方的话听起来更像夸口,但这样的夸口并不夸张。景德镇高仿瓷进入拍场上多有耳闻,只是眼前这座才一岁多的小柴窑真的直通资本与财富吗?

老方谈起高仿虽语言躲闪,但说到柴窑的烧制和配方则头头是道。他说,烧柴窑当选本地的松木,油脂含量高,烧制效果好,缺点是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十几年以上。

“如果不包括瓷土、配方、釉料和人工的开销,烧30担的小柴窑,一次要用约2万斤柴,按每斤一元多的价格,柴火就要2万多元。”老方说。

按照当地人的指点,1月9日记者驱车来到距景德镇约30公里外的高岭村,在村里后山上,的确看到了很多被砍伐的木材,有些成捆堆在公路旁,有些零落在山林里。记者随机数了一数路旁的一段被砍树木的年轮,竟有30多圈。

高岭,是江西浮梁县的一条山脉。南宋末年,据说高岭村民何召一在山里找到了高岭土,使景德镇制瓷的一元配方(黏土)提升为二元配方(瓷石与瓷土混合的高岭土),令烧瓷在温度、坚硬度、透明度等方面都得以优化。在高岭矿业最鼎盛的明清两代,高岭土及其制配技术作为景德镇瓷业的核心技术,逐步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高岭土的源头。

不过,曾经名扬海外的高岭土早已被弃用多年。在原艺术馆工作人员戴明荣印象里,这里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封矿了。2001年,高岭瓷土矿遗址已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长千米、自明万历至清乾隆年间开采量超过2000万吨的古矿坑依旧可见;记者也能俯身钻进一肩宽、3米进深的古矿洞;然而景德镇瓷器文明顶峰时,脚夫们踏出的一条“高岭古道”——由此翻山向婺源、安徽运送高岭土——现在已积了层厚厚的青苔,高岭涧边曾经用以碾碎瓷石的木质水碓也腐烂了。作为高岭土之源的高岭村现今已不能为景德镇贡献资源了,转而周边甚至安徽祁门购买瓷土,原料也在连年涨价。

1月10日上午8点40分,记者按照约定来到两天前访问的柴窑。下车时,三只土狗上前闻了闻便走开了,没有像上一次大声吠叫。

三名烧窑工抡起铁锤向柴窑门砸去,两名工人爬到窑顶将一盏电灯吊进窑内。8点47分,第一批用来挡火的匣钵先被搬运出来。8点52分,伴着嘈杂的人声,第一件瓷器出窑了。这是件当代瓷器赏瓶,老丁和老方凑上去看了看,摇摇头说:“烧花了。”

山里很冷,柴窑外的温度约为2°C~3°C,柴窑里温暖如春足有20°C。工人们训练有素地将垒起来的匣钵一个个分解,取出瓷器向外运。等待的人时而发出一声兴奋的“我X”,时而大呼“国宝”!遇到烧坏的瓷器便默不作声地摆在地下。老丁告诉记者,相比过去10%~30%的烧成率,现在的柴窑烧制已经稳定很多,一窑里可能有一半都成功了。

有一阵子,所有人都围拢在一件瓷器边。这件底款上写着“熊窑柴烧”、出自一位当代瓷器艺术家的瓷瓶,釉面晶莹剔透,釉下的青、绿、蓝、红多种色彩相互映衬。老方难掩激动:“这个东西到了顶了!层次全部出来了!”

记者看到,这一窑的瓷器除了几件当代瓷器家的作品,其余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器形,如梅瓶、蒜头瓶、扁瓶、凤尾尊等,釉面有青花、釉里红、霁蓝釉、茶叶末釉等。那些被公认烧得好的被小心地放在桌面上,从匣钵里取出来时无人评论的则被放在了地上,两张桌面、桌下和墙根分门别类放着不同的瓷器。

一位瓷器鉴定家曾告诉记者:“一年多前,我看过这个柴窑。当时烧出了好几件白瓷胎,这些瓷胎就是用来作仿古粉彩瓷的。”在记者眼前,确实有20余个白瓷胎,分为4种器形,桌面上下各一些。

柴窑现场的人有的忙着从窑里运出瓷器,有的拿着烧制精美的几件评头论足,记者后走进柴窑房隔壁打开不久的一间库房——地上、架上、桌上,皆是仿古瓷器。任意翻看底款,但见大清乾隆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等。

一个半小时后,上百余件瓷器出窑完毕,几个工人正打包装运,记者对一套仿古茶具表示有兴趣。陈老板说:“这套柴窑茶具卖给你800元,外面肯定买不到。”他又指了指一件瓷瓶说:“柴窑烧的瓷器可以卖几千元,气窑烧的不值钱,画得好的可以卖个200来块钱。”

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上回在柴窑烧瓷是在40多天前,春节前只要天气好,做好的瓷胚还可以运进来再烧一回。2012年,他们大约烧了十次柴窑。

当记者问,能否在他们经营的商店里买到这些柴窑仿古瓷,一位工人说:“买不到,我们不开店,这些都是在家里卖的。”

相关阅读:千年景德镇:“青白”高仿产业链

评论:七大缺失降低了中国陶瓷业的品牌价值


近几年,我国在陶瓷产量雄踞世界第一的同时,陶瓷出口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口数量和出口企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中国陶业在品牌运作上存在一些严重的缺失,导致了在国际竞争中只能以“低档货”的角色进入市场。这主要表现为:

一、文化内涵的缺失。品牌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的竞争,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正面而积极的联想内容,这样的品牌内涵才算丰富,才富有张力。国内许多陶瓷企业在产品上往往只注重外观的设计而不注重产品的内涵,产品缺乏创新性和格调性,缺乏精神的、艺术的、思想的、文化的诉求与表现,使品牌的文化内涵肤浅空洞,没有亲和力。有关人士指出,没有品牌内涵就永远只能卖产品,当别人卖品牌和品牌主张时,卖产品的只能做苦力,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二、人性化的缺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将倾向于科技含量高、人性化的产品。目前,国际知名陶瓷品牌除了在命名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外,还可以根据光线强弱、人员多少、冷暖变化和四季更替等自动调节居室的舒适状态,从而使普通的陶瓷产品充满了灵性、智能化和人性关爱,这就是基于顾客人性化需求的陶瓷产品。回过头看看国内生产的陶瓷产品,试问有几个牌子花精力去研究怎样去改变顾客的使用舒适度呢?

三、顾客满意度的缺失。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赢得顾客的竞争,只有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将一次性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把长期客户转化为终身忠诚客户,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开疆拓土的砝码。而我们陶瓷行业却不善于培育顾客的忠诚度,很多企业一般只知道卖产品,却不懂得卖服务。即使有服务,也是售中售后服务的居多,甚至有的在经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其结果可想而知。

四、个性特色的缺失。

个性是品牌的生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个性的产品能向消费者发出某种市场信号,使消费者感到与其它竞争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中国的陶瓷产品却偏偏缺乏独创品位和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五、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知识产权是用来区别对手隔离竞争的武器。目前,我国陶瓷品牌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和商标等意识仍很淡薄,多数企业由于自身缺乏过硬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力量薄弱,研发力量不足,不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单纯地依*抄袭,复制强企业的技术、冒用名企业的品牌商标过日子。有业内人士担心,这种情况的不断发生与长期存在,将直接阻碍到国内陶瓷市场的规范化进程,更为中国陶瓷产业实现全球化扩张埋下了隐忧。

六、合作机制的缺失。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一体化的今天,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企业间需要更多的合作和互相支持。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的经济大链条还是处于国内市场的循环小空间,只有加强竞合,才能实现企业、行业的共赢。而国内陶瓷企业之间由于缺乏合作机制,往往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力量,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惜自相残杀,形成了恶性竞争,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七、发展远见的缺失。品牌要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它指导着企业未来数年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前进方向。

从国内陶瓷行业的现状看,许多企业缺乏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把握,没有清晰的战略思维,不擅于长远的战略打算,战略规划往往脱离对行业环境、行业规律的全面了解,呈现过份的近视性。有些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旦河里没有石头,就只有被河水冲走的份了。有的企业走一步算一步,到头来往往是车到山前方知此路不通。如此这般,如何能把品牌做大做强呢?

未来的营销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对任何企业来讲,品牌的作用在营销中将越来越重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陶瓷只有在认知这些缺失的基础上,尽快加以改善甚至消除这些缺失,才能把自己带入一个理想的发展境地。

这是当前陶瓷行业刻不容缓应该做的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建陶价格体系混乱之谜:产业链通吃 大品牌缺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建陶价格体系混乱之谜:产业链通吃 大品牌缺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价格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