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中国陶瓷巅峰之作——宋代建盏

中国陶瓷巅峰之作——宋代建盏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建窑瓷器鉴别

2020-04-28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陶瓷巅峰之作——宋代建盏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 曜变天目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 鹧鸪斑建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 油滴天目茶碗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宋 黑釉盏 故宫藏

宋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藏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藏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建盏 大都会藏

北宋 建盏 大都会藏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址位于今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 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这样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 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免毫盏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建窑的名贵品种有兔毫、鹧鸪斑(即建窑油滴)、曜变(即毫变)。

编辑推荐

宋代建盏之美


光华流转间的的天人合一。

宋 曜变建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藏

建盏,也叫“天目”,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代崇尚自然含蓄的美学思想,人们在陶瓷造型上追求大方简洁,质朴无华,反对过多装饰雕琢,在釉色上偏重本身安静典雅的色泽,讲究自然天成。建盏完美地展现了宋朝素朴归真的闲情雅致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建窑以生产黑釉茶盏为大宗,这与宋代的“斗茶”风气有关。其胎质为乌泥色,有的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所以这种特殊产品被称为“兔毫盏”。兔毫有黄、白两色,称金毫、银毫。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其中也有呈油滴状结晶的,因酷似某种尽善尽美羽毛,被称为鹧鸪斑。有极少数窑变花釉,会在不规则的油滴周围形成窑变蓝色,尤为珍贵。这种产品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对日本陶瓷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

宋 鹧鸪斑建盏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宋 华北油滴 日本户栗美术馆藏

宋 铁锈斑盏 福建博物馆藏

宋 兔毫盏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建盏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建盏的工匠们首先注重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美的创造,在火与土的艺术之中,体现出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

宋代極品茶碗建窑建盏欣賞


曜變天目茶碗

油滴天目茶碗

白覆輪天目茶碗

禾目天目茶碗

建盏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天目瓷),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因产地为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称为建盏。

简介: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址位于今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原属建州瓯宁县,今建瓯市),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州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历史

如此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免毫盏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60-70年代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一、二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青黄釉器,证明建窑早在晚唐、五代迟至北宋是烧制青瓷的地方。”

推杯换盏

推杯换盏有两种意义:古人不仅指喝酒的意义更深的含义是达官贵人一般都不用杯子用盏,指升官了把杯子换掉可以用盏了;二者是送盏和受盏之人都把对方视为好友知己之人可以交心推心置腹之意义。

种类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 )。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其他类碗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③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

特点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宋代曜变天目建盏细节赏析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曜变建盏 口径:12.0CM 高度:6.8CM 足径:3.8CM 重量:284g 等级:国宝(1951年认定)

曜变建盏细节

存世最为闻名的宋代建盏,就是这只又名“稻叶天目”的曜变天目。据1660年《玩货名物记》载,最早持有者也不知何人,后传入德川将军家、稻叶家。1918年以16.7万日元卖出,又传入三菱社长岩崎家,岩崎家认为这个茶碗是天下至宝,自己不配使用,因此一直珍藏着这个茶碗。1940年,岩崎家成立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稻叶天目即成为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头号藏品。

稻叶天目器型为束口,尖唇微外撇,深腹,圈足矮小浅挖、平切,修刀。施黑釉绀黑,釉不及底足,口沿微失釉,胫底有釉泪。露胎见旋坯纹,“铁胎”黑褐沉着,修坯大胆却端庄。

曜变天目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极其罕见,极难复制,更在于其神秘莫测的光彩。稻叶天目实物带有蓝色辉光,随着周围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被日本人比喻为“碗中宇宙”。

关于这类斑纹的形成机理,日方学者山崎一雄认为:曜变的蓝色辉光可能不是釉的颜色,而是来自釉表面的一层薄膜。薄膜导致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蓝色辉光。

大阪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建盏 口径:12.3CM 高度6.8CM 足径:3.8CM 等级:国宝(1953年认定)

曜变建盏细节

此盏原为水户德川家传,器型为束口,口沿扣银,腹壁弧斜,口大足小,小圈足平切、浅挖、修坯自然流畅。器施黑釉,外釉不及底足,见聚流釉现象,证明火候较高。

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从胎表看胎质较粗,但淘洗、陈腐时间较长。器内曜变斑密布,让人目眩,外壁肥厚的釉面上也见若隐若离的尤如夜空星辰的斑点。内箱盖上金粉书“御茶碗曜变”,外箱盖黑漆书“御茶碗 曜变”。

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建盏 口径:12.1CM 高度:6.6CM 足径:3.8CM 等级:国宝(1951年认定)

曜变建盏细节

原为日本富商津田宗及所藏。在日本人奉为国宝的三件“曜变天目”中,龙光院藏盏是最不耀眼的,但是也被认为有“幽玄之美”,评价亦颇高。注重含蓄之美的盏友应会非常喜爱。

此盏束口、深腹、足无釉。露胎深褐色。内壁乍看似“油滴”,但细观釉斑会随着光线改变而呈现五颜六色,而不同于油滴,因有曜变特有的黑斑点套紫蓝色光环。

而且该盏与“碗中宇宙”不同,极少公开展出,因此很难见到实物。据日文维基显示,此盏仅在1990年、2000年展出过。其实另外两件曜变天目也封存于特制保险箱中,不能随时见到(藤田美术馆藏建盏近期有展出,刚好在今天截止……)。本来是我国的工艺品,辗转成为日本的国宝,且轻易不能看到,不可谓不遗憾。

以上就是公认的保存完好的三件曜变建盏,均被认定为国宝。日本还有一件建盏被称作曜变天目,但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曜变天目,多被认为是油滴的一种,或称亚曜变。

大佛次郎藏曜变天目 口径:12.1-12.3CM 高度:7-7.3CM 足径:3.7CM 等级:重要文化财(1953年认定)

加贺藩主前田家所传,曾为大佛次郎(日本作家)所藏,现为MIHO MUSEUM(滋贺县甲贺市美秀博物馆)所藏。

该盏亦为束口,深弧腹,口大足小,圈足浅挖。不同于以上的平切足根,而是斜削并修刀。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铁褐色胎。内为亚曜变斑纹,外似油滴结晶,且带有紫红色窑变光晕。

小山富士夫评论说,大佛次郎氏所藏的曜变在内外布满油滴,内面部分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稍微隐现出日晕状的光彩……可称为准曜变或亚曜变。……是曜变天目的变种,内外壁釉上都有很多斑点,但它们是分散的,不象上述三种碗是群集的。 斑点的颜色随入射光方向而改变,如果垂直地看这些斑点,它们呈蓝色;倾斜看,金光闪闪,釉上完全没有一点蓝色辉光。除了斑点外是纯黑的。此碗既不同于真正的曜变天目,也有别于油滴盏。

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


建盏(天目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

产地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地位于武夷山下的建阳县水吉乡,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武夷山区宋时已出产天下名茶。在宋代所产的“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历史

这样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免毫盏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60-70年代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一、二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青黄釉器,证明建窑早在晚唐、五代迟至北宋是烧制青瓷的地方。”

器型种类及其造型特征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 其他类碗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③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

特点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建盏赏析


福建建窑是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其中以黑釉瓷最受大家青睐,在历史上被称为我国瓷坛的“黑牡丹”。

建窑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建窑出产的黑釉瓷产品主要有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这些斑纹,人工无法控制,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产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无穷的艺术魄力,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中曜变斑纹由于纹斑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目前日本所藏的几件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我国建窑的产品。

两宋时期,朝野上下兴盛“斗茶”之风,黑釉器形制以碗为主的建盏倍受垂青,建盏的特点最适合斗茶。首先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变幻莫测、绚烂多彩的窑变釉给人以奇特的美感。建盏造型别致,口大腹深,沿薄底厚,胎质粗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当时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为此争宠趋雅。

建盏的特点是,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成本高,每件成品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

宋代鹧鸪斑建盏,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建盏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产物。日本作为国宝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艺术品中,有四件是建盏。

建盏斑纹形状千变万化,斑纹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简单粗扑的茶碗却能透露出深邃的神秘。饱含中国文化精神,也与茶的品质相符。

建盏器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茶碗,简朴,但大巧若拙。

建盏那种自然、脱俗、静谧、简素、幽玄的美是通过质感展现出来的,这种审美标准正是宋代茶家的审美意向,这个审美观又根植于儒释道思想,追求的是脱俗的、深层次的、有内涵意蕴的美,和中国的诗歌一样,注重的是意境,而非单纯的外在形体。

古代瓷器:宋代曜变天目建盏细节赏析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建盏口径:12.0CM高度:6.8CM足径:3.8CM重量:284g等级:国宝

曜变建盏细节

存世最为闻名的宋代建盏,就是这只又名稻叶天目的曜变天目。据1660年《玩货名物记》载,最早持有者也不知何人,后传入德川将军家、稻叶家。1918年以16.7万日元卖出,又传入三菱社长岩崎家,岩崎家认为这个茶碗是天下至宝,自己不配使用,因此一直珍藏着这个茶碗。1940年,岩崎家成立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稻叶天目即成为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头号藏品。

稻叶天目器型为束口,尖唇微外撇,深腹,圈足矮小浅挖、平切,修刀。施黑釉绀黑,釉不及底足,口沿微失釉,胫底有釉泪。露胎见旋坯纹,铁胎黑褐沉着,修坯大胆却端庄。

曜变天目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极其罕见,极难复制,更在于其神秘莫测的光彩。稻叶天目实物带有蓝色辉光,随着周围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被日本人比喻为碗中宇宙。

关于这类斑纹的形成机理,日方学者山崎一雄认为:曜变的蓝色辉光可能不是釉的颜色,而是来自釉表面的一层薄膜。薄膜导致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蓝色辉光。

大阪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建盏口径:12.3CM高度6.8CM足径:3.8CM等级:国宝

曜变建盏细节

此盏原为水户德川家传,器型为束口,口沿扣银,腹壁弧斜,口大足小,小圈足平切、浅挖、修坯自然流畅。器施黑釉,外釉不及底足,见聚流釉现象,证明火候较高。

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从胎表看胎质较粗,但淘洗、陈腐时间较长。器内曜变斑密布,让人目眩,外壁肥厚的釉面上也见若隐若离的尤如夜空星辰的斑点。内箱盖上金粉书御茶碗曜变,外箱盖黑漆书御茶碗曜变。

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建盏口径:12.1CM高度:6.6CM足径:3.8CM等级:国宝

曜变建盏细节

原为日本富商津田宗及所藏。在日本人奉为国宝的三件曜变天目中,龙光院藏盏是最不耀眼的,但是也被认为有幽玄之美,评价亦颇高。注重含蓄之美的盏友应会非常喜爱。

此盏束口、深腹、足无釉。露胎深褐色。内壁乍看似油滴,但细观釉斑会随着光线改变而呈现五颜六色,而不同于油滴,因有曜变特有的黑斑点套紫蓝色光环。

而且该盏与碗中宇宙不同,极少公开展出,因此很难见到实物。据日文维基显示,此盏仅在1990年、2000年展出过。其实另外两件曜变天目也封存于特制保险箱中,不能随时见到。本来是我国的工艺品,辗转成为日本的国宝,且轻易不能看到,不可谓不遗憾。

以上就是公认的保存完好的三件曜变建盏,均被认定为国宝。日本还有一件建盏被称作曜变天目,但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曜变天目,多被认为是油滴的一种,或称亚曜变。

大佛次郎藏曜变天目口径:12.1-12.3CM高度:7-7.3CM足径:3.7CM等级:重要文化财

加贺藩主前田家所传,曾为大佛次郎所藏,现为MIHOMUSEUM所藏。

该盏亦为束口,深弧腹,口大足小,圈足浅挖。不同于以上的平切足根,而是斜削并修刀。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铁褐色胎。内为亚曜变斑纹,外似油滴结晶,且带有紫红色窑变光晕。

小山富士夫评论说,大佛次郎氏所藏的曜变在内外布满油滴,内面部分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稍微隐现出日晕状的光彩可称为准曜变或亚曜变。是曜变天目的变种,内外壁釉上都有很多斑点,但它们是分散的,不象上述三种碗是群集的。斑点的颜色随入射光方向而改变,如果垂直地看这些斑点,它们呈蓝色;倾斜看,金光闪闪,釉上完全没有一点蓝色辉光。除了斑点外是纯黑的。此碗既不同于真正的曜变天目,也有别于油滴盏。

精品建盏赏析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南宋曜变天目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鹧鸪斑建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油滴天目茶碗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宋黑釉盏 故宫博物院藏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如蔡襄撰《试茶》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未垂缕。”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曰:“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南宋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建盏 大都会藏

北宋建盏 大都会藏

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盛产黑釉瓷器。随着斗茶风俗的盛行,最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风靡一时。其胎体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满了由氧化铁结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种斑纹,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其名称亦颇具文采,如“曜变”、“鹧鸪斑”、“兔毫”、“玳瑁”等。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四川、江西、福建等省。其中以福建的建窑产品最为著名,该窑曾向宫廷进贡茶盏,外底刻划“进盏”、“供御”等标记。

明清代艺术品的巅峰之作——珐琅器


清 畫琺瑯仿青花瓷盤 高3.3公分 口徑24.5公分

清 畫琺瑯九子攢盒及蓋盒 高11.4公分 盒徑34.5公分

清 掐絲琺瑯方勝式盒 高8.0公分 最寬26.0公分

清 敬製款畫琺瑯番蓮紋蓋盒 高11.7公分 口徑16.4公分

清 內填琺瑯番蓮紋瓶 高13.1公分 腹徑8.8公分

清 內填琺瑯海棠式盒 高8.3公分 口徑30x25.7公分

清 內填琺瑯拐子龍紋瓶 高22.5公分 腹徑10.6公分

清 內填琺瑯番蓮紋五供一組

清 內填琺瑯番蓮紋提籃 高11.8公分 口徑13.4x14.

清 內填琺瑯嵌寶高足蓋碗

清 內填琺瑯貼金爐、瓶、盒

清 內填琺瑯西洋仕女執壺、盃、盤

清 掐絲琺瑯梵文高足碗 高14.0公分 口徑14.2公分

清 掐絲琺瑯水盛一對 高5.6公分 腹徑6.9公分

清 掐絲琺瑯天雞尊 高25.8公分 寬9.0公分

清 掐絲琺瑯唾盂 高9.8公分 口徑15.2公分

清 畫琺瑯風景渣斗 高9.8公分 口徑10.8公分

清 畫琺瑯纏枝花卉蓋碗及扥 碗高14.0公分 口徑14.4公

清 畫琺瑯風景人物蓋罐 高9.8公分 口徑12.1公分

清 畫琺瑯風景蓋罐 連座高14.5公分 腹徑13.8公分

明清代艺术品的巅峰之作——珐琅器

清 畫琺瑯瓜楞式手爐 高10.3公分 長16.1公分 寬13

清 畫琺瑯瓜楞式壺 高8.7公分 腹寬10.5公分

清 畫琺瑯福壽瓶 高13.4公分 口徑4.7公分

清 畫琺瑯壺式蓋罐 高17.2公分 口徑8.3X4.2公分

清 畫琺瑯花卉渣斗 高8.2公分 口徑8.8公分

清 畫琺瑯花鳥蓋罐 高12.5公分 腹徑12.1公分

清 畫琺瑯花薰 高14.9公分 口徑22.5公分

清 畫琺瑯花式茶盤 高2.0公分 口徑24.7X24.2公分

清 畫琺瑯花鳥雙耳瓶 高15.1公分 腹徑10.2公分

清 畫琺瑯雷紋獸耳銜環蓋罐 高12.4公分 口徑6.4公分

清 畫琺瑯蓮瓣式蝶蟲蓋罐 高26.1公分 腹寬15.0公分

清 畫琺瑯靈芝花卉杯 高9.5公分 口徑7.5公分

清 畫琺瑯蘆雁圖瓶 高6.3公分 腹寬4.2x3.5公分

清 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罐 高6.8公分 口徑5.2公分

清 畫琺瑯團花蓋罐 高38.3公分 腹寬23.5公分

清 畫琺瑯雙連蓋罐 高31.0公分 腹寬18.5公分

清 畫琺瑯山水人物爐、瓶、盒

清 畫琺瑯西洋母子圖提梁壺 高9.9公分 足徑5.2公分

清 畫琺瑯西洋人物碟 高1.9公分 口徑13.2公分

清 畫琺瑯西洋人物觀音瓶 高21.1公分 腹徑9.9公分

明清代艺术品的巅峰之作——珐琅器

清 畫琺瑯西洋人物牧羊圖碟 高1.7公分 口徑10.1公分

清 畫琺瑯西洋人物瓶 高36.4公分 腹徑21.0公分

清 畫琺瑯喜相逢滷壺 高8.0公分 口徑5.5公分

明清代艺术品的巅峰之作——珐琅器

一盏一匠心——建盏精品赏析


建盏,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因产地为宋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此称为建盏。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

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 。

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 其他类碗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 。

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

油滴:釉面多数为边缘界限清晰的不规则结晶。盏内底部油滴斑纹布满的尤为珍贵。

兔毫:多为丝状呈放射状结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及: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藏于日本的鹧鸪斑盏

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的曜变斑盏

鹧鸪斑:曜变斑纹介于兔毫和油滴之间,结晶边缘有粘连,偶见斑纹呈隐约虹彩色者,甚为难得。

宋 褐色建盏 日本德川美术馆藏

宋 曜变天目盏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宋 兔毫盏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宋 铁锈斑盏 福建博物馆收藏

乌金建盏

建盏赏析 古代瓷器知识


福建建窑是我国宋代八大著名窑系之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其中以黑釉瓷最受大家青睐,在历史上被称为我国瓷坛的黑牡丹。

建窑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建窑出产的黑釉瓷产品主要有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这些斑纹,人工无法控制,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产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无穷的艺术魄力,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中曜变斑纹由于纹斑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目前日本所藏的几件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我国建窑的产品。

两宋时期,朝野上下兴盛斗茶之风,黑釉器形制以碗为主的建盏倍受垂青,建盏的特点最适合斗茶。首先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变幻莫测、绚烂多彩的窑变釉给人以奇特的美感。建盏造型别致,口大腹深,沿薄底厚,胎质粗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当时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为此争宠趋雅。

建盏的特点是,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成本高,每件成品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

宋代鹧鸪斑建盏,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建盏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产物。日本作为国宝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艺术品中,有四件是建盏。

建盏斑纹形状千变万化,斑纹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简单粗扑的茶碗却能透露出深邃的神秘。饱含中国文化精神,也与茶的品质相符。

建盏器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茶碗,简朴,但大巧若拙。

建盏那种自然、脱俗、静谧、简素、幽玄的美是通过质感展现出来的,这种审美标准正是宋代茶家的审美意向,这个审美观又根植于儒释道思想,追求的是脱俗的、深层次的、有内涵意蕴的美,和中国的诗歌一样,注重的是意境,而非单纯的外在形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