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工艺 > 导航 >

工艺使外地游客感受神奇

工艺使外地游客感受神奇

瓷砖工艺 瓷砖的工艺 古代制作瓷器工艺

2021-05-02

瓷砖工艺。

国庆长假,到景德镇旅游的外地游客,莫过于对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的现场感受。该技艺自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外地游客更是接踵而至,到“瓷圣”之地寻找神奇之源,已成为引起他们兴趣的动力。

在历史博览区的古窑作坊,上午不到九点钟,就围满了一大群外地游客,一位70多岁的老师傅正将一团瓷土放在轳轳车上,在十秒钟的时间内,一个碗坯就拉成了。看着,看着,这神奇的传统陶瓷技艺就成为现实,呈现在游客面前。一大群来自福建的大学生便议论开来:就这么转转转,手这么转,亲眼看,还是蛮神奇的。景德镇是瓷都,而且中国的CHINA也是源自陶瓷,也是一个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在里边,因此我们想赶过来感受一下。

看过拉坯表演,而描青姑娘的绘画技艺,更是让游客们看得如疵如醉。一只活生生的鱼虾从她们的画笔中跃入碗面。一位从深圳来的老先生早已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是从深圳上来的。就是我们对瓷器的一点兴趣,但是,就不是了解她的工艺过程;所以,今天特地来这里看一下,很有意思,很好!这些工艺很好,就是说,以后传承下去就更好了,这是国宝级的东西。”

是的,景德镇在创造历史辉煌的的同时,这里的陶工们正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展着现代文明,这或许就是这片土地的神奇所在。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市场火了 游客投诉也多了


随着陶瓷经济的日趋活跃,有关陶瓷商品、艺术品的投诉也日渐增多,日前,记者从景德镇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2011年,市消费者协会共收到陶瓷方面投诉37件,占总投诉数的17%。其中,外地瓷器冒充景德镇瓷器;未经许可善用景德镇商标;陶瓷商品以次充好;陶瓷商品存在破损、缺件、被调换等问题是投诉的主要原因。投诉者群体又以来景旅游购买瓷器的外地人员为主。

投诉者以游客为主

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金世华告诉记者,来景旅游的游客大多会选择购买几件瓷器作为纪念品,但是由于瓷器不便于携带,因此他们会选择先付钱,然后由商家发货,经物流托运的形式运送到家。这样虽为游客省去了不少麻烦,但是由于中途几经转手,手续繁多,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因此游客在家中收瓷器时难免会出现与自己所选瓷器有些出入的情况。

金世华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案例:去年6月,北京工业大学的王老师在景旅游期间购买了4套餐具。但是等瓷器运送到家时他发现其中一套餐具少了一块碟子。在与商家交涉无果后,王先生向市消费者协会打来了投诉电话。接到电话后,该协会相关人员走访商家,了解了相关情况,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来源。但是由于所发货物已被拆封,商家也不愿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最后,在消协工作人员的努力劝说下,该商家才答应为王老师补上一块碟子,为这个事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异地投诉居多处理起来阻力大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本地投诉,外地投诉处理起来更为麻烦。消费者协会作为商业纠纷处理的中间人,往往需要详细了解事件过程,听取双方解决意见,从中斡旋,争取圆满解决。但是在异地投诉的情况下,由于有一方不在当地,无法将双方都叫到同一场合直接交流,因此需要反复听取双方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对方,处理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该协会就曾接到这样一个投诉电话,打电话来的是新疆的李先生,他在来景旅游期间买了一些瓷器,可是回家后等了两个多月,瓷器依然没有寄到。可是李先生已经忘记了商家的联系方式,只好打电话到消费者协会求助。因为李先生已经无法记起商家的全名,于是工作人员只好凭着他的描述粗略地确定方位。并在对照确定周边参照物之后才找到该店家。但是店主也出示了相关的凭证证明自己早已发货。面对这样的情况,由于当事人双方无法当面对质,因此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最终,还是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快递单上所填写的电话号码有误。这才知道由于无法联系上收件方,这批瓷器已在新疆物流中转站积压了2个多月。最终,商家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向李先生致电表示了歉意。李先生也最终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自己喜欢的瓷器。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样一件颇有代表性的案例:九江的刘先生在来景旅游期间,看中了某店铺内的一批瓷器。该店店主表示这是一批“老瓷器”。酷爱收藏的刘先生便以15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批瓷器。但是等回到九江后,刘先生一行朋友发现该瓷器为上世纪80年代所制,并非店主所称的老瓷器。有了上当受骗感觉的刘先生便向市消费者协会投诉,以争取自己的权益。

市消费者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个案例的处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与不便。首先,对于“老瓷器”这个模糊的概念,双方各执一词。刘先生认为,既然店主称为老瓷器,起码应该为解放初期的瓷器。而店主一口咬定,上世纪80年代的瓷器称为老瓷器也不为过。在工作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许多工作后,店主才答应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同意刘先生的退货要求。但是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当时是整批购买,因此在瓷器数量,品种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加上双方彼此信任度又不够,因此店家担心刘先生是否会将全部货物退回。

面对店主的担心,工作人员只好让刘先生将所购瓷器拍照,并将照片发回来做对照。但是店主看到照片后就指出其中漏掉了两件颇为贵重的梅瓶,并态度坚决地要求刘先生一并退回。面对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只好耐心劝说双方。最终刘先生承认,这两个梅瓶已经送人,不方便要回。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协会工作人员意识到,寻求退货的方式来解决此次纠纷已不现实。于是便提出由店家退回部分款额来弥补刘先生的损失。最后,店主同意返回400元给刘先生。面对这样的结果,刘先生也表示自己能够接受。

金额不大但事关瓷都形象

近些年来,景德镇一直定位于“旅游城市”,旅游市场对当地的经济、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金世华就告诉记者,虽然这些陶瓷投诉事件金额不大,但是却损毁了景德镇的声誉,对景德镇的旅游形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联系到近日的“海南旅游危机”,金世华说:“如果游客有了被宰的经历,他们往往会找自己的朋友,亲人述说。还可能叮嘱他们不要再去此地旅游。这所起到的宣称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一旦某地旅游市场宰客行为在网络上被曝光后,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因此市消费者协会十分重视此类投诉,争取接到一起,处理一起。在处理过程中,又以做商家的工作为主,从大局出发,尽量让消费者满意。”

游客选瓷还需多谨慎

在采访途中,面对着常见的纠纷,市消协工作人员也给出了不少好的建议。金世华就告诉记者,希望相关陶瓷主管部门能参考其他行业的包装要求,在套装陶瓷中附上产品清单。这样有利于客户在接到货物后核对商品的数量以及款式。

对于消费者,相关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几条意见。1:游客在购买瓷器时,一定要向商家索取购物凭证并妥善保管。2:游客虽然时间很紧,但是在购买瓷器时,还是尽量多花些时间去挑选,不要匆忙行事。3:尽量在一些正规的商店内购买陶瓷,这样品质能得到保障,切记不要在流动摊位上购买。4:因为瓷器容易破损,如果所购陶瓷较为贵重,在选择物流托运时最好购买相应的保险,并且在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时一定要确保正确。

探秘神奇仪器如何鉴宝


现在很多藏友的藏品真假难辨,收藏过程上当受骗的也不少。据悉,确定收藏品真假与否,一般有权威专家眼学鉴定和科学仪器检测鉴定两种方法,但因专家鉴定存在争议,所以科技仪器鉴定藏品,因成分含量分析准确而受到关注。8月27日,记者采访国家级珠宝鉴定师、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馆长胡庆斌先生时,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从德国引进了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能量光谱仪,该检测仪器能把藏品中所有元素检测出来,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等特点。这种光谱能量仪在我国只有三台,东北地区惟一的一台在沈阳。”

能量光谱仪的工作过程是,把陶瓷、金银器、青铜器等藏品放入仪器后,在真空的状态下,先进行成分分析,如发现铷、锶、锆、钡、锌五大现代化学元素,即可定为赝品。因为现代仿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加入了现代化学元素,以便仿制古代瓷器的色、光泽、包浆、老化等特征。

为了一探神奇,胡庆斌先生将记者带到设在沈阳古玩城二楼的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鉴定中心,该中心同时还是辽宁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在此的办公室。

一般不让人进入的检测中心的门被打开,记者站在门口仔细观看了鉴定中心的全套设备,其中那台从德国引进的大型光谱能量仪,能容纳600mm×600mm的大型藏品。从藏品放进仪器舱门,仅10多分钟的时间,一份鉴定报告就自动生成了,这一切令人感到很神奇。胡庆斌透露,前几天,有个藏友收藏了一块怪异的石头,他跑遍全国让专家鉴定都没得出定论。当他来到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鉴定中心,通过这台仪器一分析,精准地测出该样品为陨石,这让藏友非常激动。本报记者陈凤军

神奇绝妙的华艺钧瓷


钧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镇是钧瓷的故乡。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蕴的文化内涵而成为经典的中国文化艺术瑰宝。钧瓷堪称享誉海内外的名宝奇珍,它以其古朴端庄的造型、出神入画的窑变、精美绝伦的釉色、雅而不俗的韵致,显示出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尊贵地位。华艺钧瓷厂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不断研究探讨钧瓷神奇绝妙的奥秘,和钧瓷爱好者携手合作,光大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使产品成为极具品位、高雅的艺术品。

单单一种钧瓷作品,现在已不能充分激发大众的购买与收藏兴趣,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人对钧瓷的历史文化内涵都不甚了解,或是一知半解,或是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好。钧瓷君临天下1300余年,自唐宋以来历代皇帝御批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精妙绝品”,名门世家传颂的“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不可夸富”的美誉。

华艺钧瓷的釉色朴素大方,釉面浑厚,恰如高山披红霞温暖可心,青若雨过天晴,白若冰雪玉肌,高雅绝伦,经窑变成色,出彩渗化,极富自然神韵和艺术灵犀,看似无形,实则有形,鬼斧神工,变化莫测。

华艺钧瓷秉天地之灵气,得自然之造化,所烧制成的钧瓷五颜六色,神奇妙绝,千钧万变。如冰片纹、珍珠点、鱼子纹、蚯蚓走泥纹,血爪纹,星辰满天,春风化雨、雨过天晴等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世人观之,赏心悦目;听之,如雨击器;摸之,光滑如镜;想之,回味无穷。

华艺钧瓷公司位于“钧都”神镇解放路西段,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并在吉林、深圳、淄博等地设有钧瓷艺术研究销售总公司,品种规格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是钧瓷行业规模较大的厂家之一。

在英国感受中国瓷


说来惭愧,生在与瓷(china)同名的国度,第一次领会到瓷的美,竟然是在英国。那是大英博物馆的大卫德展厅,一进门,我就被架上流光溢彩的展品迷惑住了。

曾经以为对瓷器再熟悉不过:谁家碗橱里没有一两个带景德镇底印的盘子?谁学英语的时候不知道“china”和“China”必须分清楚?那首《青花瓷》更是在歌厅里、小摊上、在惨绿少年的口中唱得烂了大街……但细细想来,我所熟悉的,不过是些器具,那窄小厨房里被烟火熏得没了美感、甚至有些残缺的碗碟;或者是件古董,遥遥摆在展馆里昏暗的灯下,在细小的文字说明映衬中晦暗得了无生气。

即使这几年来瓷器拍品大热,遍及荧屏网络,我对它们的认识,也不过只限于青花、粉彩和青瓷。青花在“佳士得”的推动下已成了中国神话,但那繁复的蓝白图案却太容易让人走神:面对著名的“鬼谷子下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故事情节、题签因缘,而不是这瓷器本身。精巧细致的粉彩则与简单粗粝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那小小碗碟上的勾勒点染是对现代人耐心程度和视觉体验的挑战。相对而言,青瓷就平和多了:古朴端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倒不是要攀附那“雨过天青色”的皇室品位,只是觉得它敦厚大方、简单安静,不以过多的附加信息给人审美压力。有缘人自会沉入它的美,对无缘人,它则淡淡退居一旁,把观赏者的远近亲疏拿捏得十分到位。

在我不够专业的视野内,瓷器总是憔悴的、孤独的,总是带有裂纹、缺口,仿佛不破旧就不足以证明他们的身世。当然,也见过五彩镏金、镂工繁复、极尽奢华之能事的作品,那份工巧的匠心却摆不脱向权力跪拜的影子。最巧的手艺总在官窑,最美的设计总期待帝王的认可。历史语境太过沉重,艺术在博天子美人一笑中流传,而如今,我等凡人更看重的是那一笑的传说……

大英博物馆,我在这世界闻名的大教室里第一次近距离品味瓷器。真美!它们亭匀、明亮、油润、丰盈,那么姣好地立在展柜中,像一队骄傲的少女顾盼生姿。那半英文半拼音的解说毫无意义,你只是真真切切完完整整地面对瓷器。它们不是解说、不是图片、不是佳士得报价,也不是鉴宝节目;它们既没有唠唠叨叨地倾诉自己多年流转的艰辛,也不曾得意扬扬地宣称自己身价几何;它们生机勃勃地立在那里,令人眼前一亮!

正因这份单纯,在那些世人皆知的夺目珍宝之外,能看到更多更新异的瓷:明黄、油黑、玫瑰红、孔雀绿……不同于一般的青白靛蓝,它们明快得甚至有些妖冶。印象里中国艺术品是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大家闺秀,而这些瓷却与习见的优美周正大为不同。它们婀娜娉婷,那扭转的柄、盘旋的嘴、弯曲的把,简直是波斯国的小妖精,一个个媚眼飞得勾魂摄魄!这是哪里来的异国情调?难道一本正经的匠人们偷偷做了个鬼脸,原本肃立的作品们便跟着笑闹起来?怒目金刚变济颠,一灯大师耍醉拳?飞扬跳脱,好不热闹。细看说明得知,这些都是明末“外贸”产品,颜色、造型、纹饰由客商定制,难怪少见的魅惑洋气,原来是大观园里的宝琴,虽是中国胚子,却被叫作外国美人。

我曾居住在伦敦东南郊的克洛伊登,平静生活之余去镇中心高街(high street)逛逛,这里也有一家博物馆,竟也陈列着中国瓷器。有汉代端坐听琴的陶俑、有明代的青花观音、有清初的西王母彩绘盘,还有一群彩釉公鸡虎视眈眈地争地盘!这些陶瓷粗略地按年代摆放,鲜少皇家的奢华器具,也不见祭祀的肃穆摆设,多是人偶、动物、色彩缤纷的小摆件,顽皮恣肆、憨态十足。与其用一本正经的“艺术品”来称呼,我倒更愿意把它们看作玩具。作为一名农夫,收藏者的趣味很鲜明:他喜欢具象生动、小巧活泼的摆件。它们难以进入艺术史册,但确实展示了殿堂雅兴之外更加多样化的、洋溢着生活情趣的烧瓷技艺和审美。

馆中的第一件藏品是三彩马。它高大俊朗,昂首挺立,辔头披挂富丽堂皇,活脱脱一匹迫不及待驰骋天下的绝世神驹!然而,这尊气宇轩昂的唐三彩,却长着一根毛发蓬松的马尾巴!马屁股上长马尾巴不奇怪,但唐三彩上长出鬃毛就太少见了!一旁的说明把我带到了近百年前的一个傍晚—那天,农夫RIESCO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进了门。灯光下,孩子们挤挤嚷嚷地期待着,他们听说爸爸得到了一个东方宝贝。大家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一重重拆开包装……啊!是一匹骏马!栗色的肌肤、淡绿的缰绳、乳白鞍辔上的金铃让暗夜佛叮当作响。看它的傲岸身姿!看它的君王气质!看它的异国神采!连壁炉里的火苗都为它熊熊跳跃。小小农舍一下子亮了起来。“太美了!”大人孩子围着它欢呼了起来。可是,等等,这马的尾巴怎么缺了一块?农场的孩子最熟悉马,没有尾巴……还能算什么呢?大一点儿的撇撇嘴、假装无所谓地转过身,小的竟咧嘴哭了起来;农妇赶紧端上甜品,而那匹三彩马,一下子就黯淡了。“嘿,这算什么事儿!”农夫搓搓手,提起刀去了马厩……从此,唐三彩马和把尾巴借给它的那匹健壮牡马一样,成了全家的骄傲。

这次在伦敦郊区邂逅中国瓷,宛若一次架空历史与文化的穿越。那些瓷器,原本是养在古老东方宅门深院里调脂弄粉、顾影自怜的美人儿,每日只嫌这日子太过乏味,谁知一觉昏昏睡去,再睁眼竟已物是人非。幸运的是,异乡人尽管言语不通,却知道捧着供着,未曾唐突佳人。英国农夫给唐三彩安上马尾巴,中国老太太为维纳斯缝件小棉袄,虽是笑料,却含着怜香惜玉的心。这一个个乱世中的东方美人,就此带着一腔的离情别绪,在异域安顿下来。

人在海外,对与中国相关的东西特别敏感。远涉重洋来到海外面对中国瓷,才知道有关瓷器,我们缺乏的不仅是资源,更是兴趣和求知欲。行家里手的目光胶着在定、汝、官、哥、钧,而平凡如我却围着不着边际的边边角角大惊小怪,空长了一幅中国面孔,却没有识货的眼睛。不过也好,我所关注的那些看似新鲜有趣的瓷器,正是商贸融通、文化交流的产物,正如此行我的目的。

博物馆常常展示一国或一地的历史,而大英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却在于它收藏了世界。相比其中的东方瑰宝、非洲珍奇来说,英国本土的东西少得可怜。说它是世界文明的展厅也好,说它是英国殖民掠夺史也罢,它毕竟集中了人类文化里最精华的部分,以最虔诚珍爱的态度和最适当科学的方式保存,让研究者去发现、去品鉴。首次造访大英博物馆,会被扑面而来过于密集的文明遗迹撞击得筋疲力尽,第二次、第三次,我一次次去,一次次沉溺其中。这里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所在,每一次、每个人、每一道目光的停留,或许都有不同的收获。

而在伦敦随处可见的小型博物馆里,也时时能邂逅惊喜。不少殷实的英国家庭都以部分闲钱投入文化收藏。虽然仅从满足个人爱好出发,没有宏大的目标,但诸多这样的民间收藏者却使英国的博物馆从局限于一地一屋发展成为全民的爱好,提升了民众对文化的尊重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英国的博物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肤色不同、信仰各异,他们在博物馆里汲取世界文明的滋养。这是中国的瓷器,这是非洲的木乃伊,波特兰花瓶是古罗马作品,绿松石双头蛇来自墨西哥……它们集中在英国,它们属于世界。这里不仅仅陈列着珍宝,更启发着求知欲,它引导来自不同国度的人,回望自己的历史,珍惜自己的文化。这些美丽的艺术品,等待知趣味、懂品鉴的人。有了善于欣赏的眼睛,它陈列在哪里的展柜又有什么关系?与其任由珍宝在时光中凋落,还不如呈现给世人品赏;与其常年相守却不理睬,不如任它海阔天空恣肆舞蹈。

中国瓷立在英国的橱窗,但谁也改不掉它们中国的血脉。既然它们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就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担当世界文化交流的大使吧!看英人将这些珍宝小心翼翼供起来,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归属地,但也不能说它们就归了英国。观赏的人越多,展品就越是世界的,越不能为某处褊狭地占有。在大英博物馆里,哪个国家没有一段被收藏的过往呢?英人不惮于自嘲劫掠的历史,他们将博物馆免费开放,就是意识到其珍贵并非国家的狭隘疆域可以囊括。而对这些展品本身来说,远隔重洋的旅行究竟是祸是福,其实还真难以说清。

陶艺家游客共同见证南风古灶圣火


新年第一天,南风古灶500年历史的龙窑前,百位游客和陶艺家们一起见证了盛大的新年祈福点火仪式。同时,计划今年奥运会前完成的“百神景观墙”将成为南风古灶又一景观。

昨天上午10时,在现场百位游客、陶艺家们共同见证下,龙窑新年第一把圣火熊熊点然,场内一片欢腾。欣赏着前来助阵的舞狮表演,点火人中的一位高鼻子外国友人难掩兴奋,他就是来自美国的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IAC)副主席黑格比先生。

这位在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纽约州立陶瓷学院任教的黑格比教授,曾是陶瓷艺术罗伯特·C·特纳荣誉奖获得者,而该奖的分量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南风古灶的圣火与奥运圣火一样,承载的是数千年人类文明的精髓。这里有五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这里也凝聚了人们在新年里的希望和祝福,从这个角度说陶艺是最古老也是最有创新意义的艺术。”黑格比说。

记者还从南风古灶管理部门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南风古灶方面近期专门收集了包括行业祖师、民间祭祀的伏羲、神农、皇帝、火神等民间百神,并将在今年8月份奥运会前烧制一幅“百神景观墙”。据悉,首个公仔陶坯“灶神”已于近日公开亮相。

[瓷展]感受古瓷器魅力


虽然这两天泉城雷雨不断,但济南市博物馆3日开始的“博物馆里的宝——清代彩瓷展”还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收藏爱好者前来赏宝。4日下午,记者在市博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瓷器所带来的魅力。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收藏热席卷全国,而古代陶瓷是收藏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彩瓷更成为中国古董市场上最受追捧的对象之一,这次展览的就是清代生产的彩瓷,所以很多人对这个展览感兴趣。他还说,中国彩瓷的生产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除继承了传统和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品种外,还发明了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的五彩,创烧了在青花轮廓线内填绘彩料的斗彩和淡雅柔和、绘画精美的五彩,以及婀娜多姿、美轮美奂的珐琅彩等等。

记者转了一圈,看到展出的从清代康熙到光绪以及民初的彩瓷大约有几十件,画面内容有人物、花卉、鸟兽、吉祥图案等,绘画精细、色泽艳丽,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陶瓷的迷人魅力。而康熙“五彩龙凤纹小碗”、乾隆“绿地花鸟纹方盘”、道光“青花博古纹盖罐”、光绪“粉彩堆花博古纹帽筒”等展品更是让观者流连,其精湛的画工、精美的画面、高超的工艺都让人着迷,外行看了感觉到好看,内行可以看出其内在价值。

而在一对清末民初“珐琅彩人物纹小瓶”前观看的人最多,这对小瓶高不过15厘米左右,但绘画十分精美:一对西洋青年男女依偎在一株树下,旁边树丛后一个貌似天使的小孩探出半个身子,默默地注视着他们。三个人面貌表情生动,树木、花草自然鲜活,虽然题材是西方的,但绘画方式却明显透露出中国的特点。为什么这两件瓷器特别引人注目呢?据介绍,珐琅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唯一由景德镇和京都风务府造办处合作烧制的瓷器,彩料开始从欧洲进口的,因装饰仿铜胎珐琅,故清宫称之为“瓷胎画珐琅”,素瓷由景德镇烧成后解运至京,在宫廷内由画师绘画后再在造办处低温两次烧成。另外,珐琅彩是宫廷御用之品,严禁民间流传使用,所以历来难得一见;而这两年来在各大拍卖会上,此类瓷器价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这可能是比较吸引人的原因。

看来,观看这样的展览不光只凭兴趣,还应掌握一点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珍品的真正价值和魅力。

如何使古瓷器成为优质资产? 需做到“放心购买”


如何使古瓷器成为优质资产?需做到“放心购买”​

从商周以降,中国古代瓷器的生产,历经了3000多年。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一路走来,其成长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从初创、成长、兴盛、再到鼎盛到顶峰,再慢慢到衰退、衰退恢复。中国古瓷器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审美功能独一无二。它将书法、篆刻、绘画、剔划、贴花、雕塑、堆塑等集于一体,集中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和博大精深。中国古瓷器何其辉煌的火的艺术,令世人叹为观止,至今魅力无穷。其绝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又吸引着广大藏家和投资人趋之若鹜,前仆后继。

说白了,古玩杂项中,要说入门快,也就只有古瓷器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其中的佼佼者官窑古瓷,绝大部分在器身书写有代表官方的朝代款识。而民间烧造的则为民窑瓷器,其中的一部分也有年代款、堂名款、人名款等等。因此,借助于一般的收藏书籍或他人指点,仅从这些古瓷器本身具备的名款特征,就能有一个初步的感觉。当然,真要花钱买下来,还要进行一番判断和鉴定。古往今来,那么多年过去了,至今,国人对古瓷器的鉴定,却仍然仅仅停留在“目鉴”的阶段。主要的仍然是对目标器物进行画工、器型、纹饰、釉面、胎骨、款识等等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和审视,有时还要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对釉面气泡及纹饰细处进行观察和检视,才能有一个基本或肯定的判断。当然,举凡单位和个人对此项判断的准确性也各有千秋。

一般来说,资质强、信誉好的拍卖机构,大多聘有专业鉴定人员或阵容强大的顾问团队。私人买家有的依赖行家朋友,有的则仰仗艺术顾问。反之,既不懂行,又无他人帮衬的私人或单位,其任何仓促轻率的购买举动,必然难逃“打眼”的厄运!

再说了,中国古瓷器生产历史悠久,窑口众多,品类齐全繁杂。所涉及古代文化含量,又是十分浩瀚的。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探索多年或投入了毕生精力的研究者,都只会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欣慰的是,有一批中青年鉴定专家正在长成,然而却缺少权威的认定和公众的公认。

不可否认,在古瓷器鉴定中,民窑器相对好“认”。这是因为,民窑器上有更多的时代烙印和使用痕迹,有的甚至到了“一眼货”的地步,但要论经济价值和增值因素,自然官窑器是投资和收藏的首选。

然而,官窑瓷器鉴定的“一锤定音”又谈何容易!一、有能力的鉴定者,有时偏偏难说真话。二、古瓷文化博大精深,鉴定难免会受到知识限制。三、鉴定者的心态使然。四、拍卖或出售机构的水平问题。五、“搅局者”的干扰。社会上出现的大量赝品仿古瓷器,给初学者或刚入门者带来极大困惑,令人防不胜防。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古瓷器鉴定上,不能一味因循守旧,仅靠目力鉴定难断真假,必须与时俱进。对此,一些社会有识之士认为,要在古瓷器买卖中,做到使“买家放心”,必须引入科技鉴定手段。形成以科技仪器检测结论为主,专家意见为辅的社会共识,才能实现“放心购买”。这也是提高古瓷器买卖成交率的关键,也是今后开展古瓷器典当和银行抵押贷款从而让古瓷器成为优质资产的必要手段。

倒流壶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


一般的水壶或酒壶注水时,都是从顶部壶盖处向壶内胆注水,这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壶的样式。然而,有一种壶,它就偏偏是“不走寻常路”的那一类。这种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虽然具有壶的形貌,但壶盖却与壶身铸为一体,也可以说它根本就没有可活动壶盖。因此,这种壶不能像普通壶器那样从壶盖开口部往里注水。那怎么使用呢?在需要注水时,人们首先要将壶倒转过来,使其底部朝上,壶底部有一小孔,即可从此注水,注满水后再将壶翻转放正,从正面壶嘴又可以倒出水来。因为这种独特的形制和使用方法,这种壶被人们命名为倒流壶。

倒流壶最早在何时出现,目前考古结果仍未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通过大量研究,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倒流壶在宋辽金时期比较流行。一方面,这个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瓷质倒流壶也很符合宋代“端雅”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倒流壶作为一个特色鲜明的载体,能够充分地体现北方定窑白瓷、耀州窑刻花青瓷、磁州窑白釉黑花瓷等多个瓷种丰富的装饰技法。明清以后,瓷器的发展达到了鼎峰,倒流壶的制作也就是“小菜一碟”。尤其是清朝,倒流壶很是流行,存世器物也较多,质地已经不局限于瓷,而有了紫砂、锡等多样材质。清代倒流壶早期多为将带提梁的样式改为执柄式,造型一般作作枝叶寿桃形或者狮虎兽形,壶身多饰寿星、童子、蝙蝠、鹿、松树等图案。

倒流壶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壶体没有可活动壶盖和注水口在壶底部这两点,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它如此奇特的设计下,注水时水不会从倒置的壶口部流出来,翻转放正以后壶底部小孔也不会漏水。那么,这种“神奇”的设计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倒流壶的内部有两只隔水管,其中一管与壶底部注水口相连通,另一管由壶嘴出水口向下延伸。这一结构运用了物理学虹吸原理——由底部小孔向壶内注水时,水如果从壶嘴往外流,说明水已灌满;将壶翻转过来,因为内管略高于壶嘴,液面不超过流口和内管的高度,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样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饱蕴了我国古代手工艺匠人的智慧奇思与惊人的创造力。

就收藏而言,一般认为倒流壶属于赏玩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拿倒流壶古器来盛水倒酒,因此从收藏方面来说,倒流壶的实用功能并不是藏家最主要看中的。根据不同的材质,收藏倒流壶需要关注的关键点又不太一样,但是归结起来还是看品相和工艺两方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工艺使外地游客感受神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工艺使外地游客感受神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工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