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瓷砖上的胶 > 导航 >

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张天师断案

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张天师断案

瓷砖上的胶 元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2020-04-28

瓷砖上的胶。

元朝统一全国后,统治者大力扶持道教,使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形成了北方以王重阳及弟子丘处机为代表的全真道,南方以张天师为教主的正一道两大派别。

道教的盛行,对元代的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文化上的疏离和文人地位的降低,文人们难以进入仕途,转而向道教寻求精神的慰藉,他们将与世无争、超凡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和最后归宿,致使许多有名的士人纷纷隐居名山学道,在创作上也寄情山水,作品中的人物一派仙风道骨,逍遥自在,皆身心安闲,不染世尘。代表元代艺术水准的元曲中,属于道教戏剧一类的至少有40种,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受当时道教文学作品的影响,在磁州窑的瓷枕上也出现了许多表现道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大都以流行的道教故事为内容,画面生动,人物飘逸,场景奇特,亦真亦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张天师断案画枕张天师断案画枕

张天师是对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世袭教主的通称。汉末时张陵创建五斗米道,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人称张天师。元杂剧中有一批以反映道教神仙信仰、宣扬道教教理和修炼方术为内容的剧目,世人俗称为神仙道化戏。这类戏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就是演述神仙断案的故事,从而宣传道教的天条戒律。如著名的元杂剧作家吴昌龄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又名《张天师明断辰钩月》,就是描述道教张天师断案的故事。剧情描写秀才陈世英赴京赶考,路过洛阳城时,探望在此任太守的叔叔。时值八月十五,叔叔在院中摆下美酒佳肴款待侄儿。酒宴散去,陈世英独自在书房的院中吟诗弹琴。一曲瑶琴,感动了月亮中的桂花仙子,便下临凡世,两人饮酒言欢,依依不舍,临别时约定来年的八月十五再次相聚。桂花仙子走后,陈世英苦思成疾,大病不起,多方求医,仍无疗效,以致错过了赶考的日期。到了第二年的中秋节,陈世英盼望着与桂花仙子相会,病情日趋加重。恰在这时,云游洛阳的天师道三十七代传人张道玄准备回龙虎山修行,特来向陈太守辞行。张天师来到陈太守的府衙,感到有一股污浊之气,便问道:你府上是否有染病之人?陈太守直言相告,侄儿陈世英已患病卧床一年,久治不愈。张天师见过患者后说:你侄儿是被花月之妖缠身,酿成大病,让我来为你驱逐妖魔。于是在院中筑设五雷坛,披上法衣,手持驱邪剑,登坛作法,驱赶走了桂花仙子,使陈世英病体康复。该剧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布局排场,匠心独运,颇受人们赞誉。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方表现元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场景的画枕(图1),长方形,枕的前立面开光内为梅花鹿,后立面为一只蹲伏的卧虎,两端开光内为团花,枕的底面有上荷叶、下荷花的“张家造”窑戳。枕面的开光内绘制主题图案:左侧是一座太湖石组成的假山和几株茂密的柏树,树荫下筑有一座高台,台上的凉亭下立有两人,后者为童仆,前者为张天师,他身披法衣,手持驱邪剑,直指台下的桂花仙子。桂花仙子披头散发,被罩在一片云雾中,头上飘拂着朵朵团云,空中还绘有弯月和各种星宿图,生动地表现了张天师在五雷坛断案审结的情景。

张陵的孙子张鲁任教主后,五斗米道的影响日趋扩大。曹操控制汉献帝后,为利用道教势力,委任张鲁为汉中太守。后曹操占据邺城,张鲁及其部众也随之北迁,五斗米道开始在北方得以传播。磁州窑的场区位于邺城遗址附近,是当时五斗米道传播的核心地区,使张天师的声望波及后世。磁州窑画工在瓷枕上选择这一题材,正是受到了元杂剧与道教的双重影响。

小编推荐

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刘殷行孝


刘殷行孝画枕

刘殷行孝是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在民间流传极广。刘殷,字长盛,为广东新兴人。刘殷7岁丧父,在三年的服丧期从不露齿而笑。他的曾祖母王氏在隆冬时节想吃堇菜,因而觉得饭菜无味,茶饭不思。堇菜生于春季,隆冬季节到哪里去找?无奈9岁的刘殷跑到水塘边痛哭:“刘殷自幼父亲早逝,曾祖母在堂,需要我来奉养。而我身为人子,却无法得到曾祖母想要的食物,我该怎么办呢!”这时忽然听到好像有人说话,刘殷止住哭声往上一看,只见一位仙人飘然而去,再往地上看,只见水塘边长出了绿油油的堇菜,于是他挖了一篮筐跑回家去。以后天天来采堇菜,不久堇菜快挖没了。刘殷正在发愁,有天夜里梦见有人对他说:“西篱下有小米。”他醒来后便去西篱下取土,果然有数袋小米,上面写着“七年有一百石粟米,赐给孝子刘殷”。当时人们感于他的孝行,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对此默记在心,待以后报答乡邻。

刘殷行孝画枕刘殷行孝画枕

磁县博物馆收藏有3件表现刘殷行孝的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画枕。第一件枕长42.6厘米,宽17.7厘米,高15.2厘米。枕面出檐,枕的五面绘有花纹。枕的前壁开光内绘两朵折枝喇叭花,后壁开光内绘一只黑熊似向灌木丛俯冲。两旁竖栏花框内分别楷书“古相张家造”和“艾山枕用功”。枕的底部印有竖式双栏上荷叶下荷花的“张家造”窑戳。枕面的边框与开光之间填充石榴花、喇叭花和细碎的花卉纹。开光内绘有“刘殷行孝”的主题图案。居中为三株苍劲的古树,右侧的水塘旁,刘殷双膝跪地,拱手作揖,云雾中一位宽衣长袍的仙人告别刘殷徐徐升天。左侧的房屋前也有一位老者拱手施礼。

刘殷行孝画枕

刘殷行孝画枕

第二件枕长29.5厘米,宽15.5厘米,高14.5厘米,出土于磁县都党乡冶子村。枕的前立面绘有折枝牡丹花,后立面书唐李白诗:“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枕的底部印有竖式双栏上荷叶下荷花的“张家造”窑戳。枕面的菱形开光中绘主题图案,一位双膝跪地的少年拱手作揖,目送宽衣长袍的仙人徐徐升天。

刘殷行孝画枕刘殷行孝画枕刘殷行孝画枕

第三件枕长29厘米,宽16.5厘米,高13.2厘米,出土于磁县都党乡冶子村。枕的前后立面开光内绘折枝牡丹花,枕面的菱形开光中绘主题图案,左侧露出一角的凉亭和大树,大树下一童子双膝跪地拱手奉送,一位仙人回顾童子,踏着云雾徐徐升天。开光内左侧楷书“漳滨逸人制”。

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庄子观鱼


庄子观鱼画枕

《庄子·秋水篇》记载了庄子观鱼的故事。战国时期,辅佐梁惠王为相的宋国人惠施与庄子在濠水桥上相遇,二人一边散步,一边闲谈。庄子看着水里游动的鱼群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些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自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也就无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后来“濠梁观鱼”成为一句成语,形容悠然舒适,寄情物外,自得其乐的境界。根据这一故事,庄子观鱼成为画家们用来展现君子清雅高洁品性的题材。

庄子观鱼画枕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方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画枕,长31.8厘米,宽15.4厘米,高14厘米。枕的底部印有“张家造”窑戳。枕面的开光内绘“庄子观鱼”图。庄子身着长袍,头束方巾,站在水边躬身前倾,全神贯注地观看水中游动的三条鱼。四野寂静,表现了主人闲适的心境。

安氏——庄子观鱼画枕

峰峰磁州窑艺术博物馆收藏一方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枕,枕面开光内亦绘有“庄子观鱼”图案。庄子斜卧在河岸上,身子前倾,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水中5条游动的小鱼。天上白云朵朵,河岸花草茂盛,衬托出庄子醉心于鱼水之乐的悠然心情。

庄子观鱼画枕庄子观鱼画枕

磁县观台出土的一方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枕也绘有“庄子观鱼”图案。枕长32厘米,宽15.7厘米,高14厘米。前壁绘有折枝花卉,后壁墨书北宋石延年的《春阴》诗:“寒食少天色,春风多柳花。倚楼心绪乱,不觉见栖鸦。”枕的底部印有“张家造”窑戳。枕面开光内绘主题图案,远处为三座高耸的山峰,画面中间是一条河流,两岸是半掩的山石和萧条的树木,庄子端坐在岸上,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水中游动的三条鱼。画面空旷寂寥,犹如世外桃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