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中国陶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渐走向成熟

中国陶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渐走向成熟

陶意瓷砖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2021-05-03

陶意瓷砖。

在任何一个建陶生产大国、强国,作为陶瓷行业的上游产业,陶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产业的需求拉动,世界建陶生产大国——中国也不例外。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供应国,中国建筑陶瓷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对陶机装备的强劲需求,带动了陶机行业的急剧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年销售总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庞大产业。

尽管中国陶机产业发展至今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建陶强国的陶瓷行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以科达、力泰、美嘉和科信达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陶机产业短短的20年时间里能在原料制造装备、成型装备、烧成装备以及智能化自由布料系统等领域取得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我们就不能否认国内陶瓷产业在国产化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意大利等国的陶机制造技术到新世纪初大体实现国产化,中国陶机产业在改革开放政策大环境下通过引进、模仿和创新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30吨以下球磨机、干法造粒机、7800吨压机以及瓷质砖抛光设备等设备的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对于新时期正在发生转型的建筑陶瓷产业的稳步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我们从海外的各大陶机装备展会也可以了解到,国内的陶机设备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在功能设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陶瓷产品一样,国内陶机产品本身在设计上存在技术短板,不少媒体均有报道指出,国外强国知名陶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先进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单一设备还是整体配套应用,他们都融入了自己独特而又先进的设计元素,并强调在整合资源基础上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例如在釉线设备设计上,欧洲陶机企业除了钟罩淋釉、甩釉、平面印花以外,还多了一道或多道胶辊印刷,使印刷技术增加到10次印刷以上了,再加上磨釉器、喷墨打印、打点等一系列装饰工艺技术的应用令产品丰富多彩,使得陶瓷产品的技术很难模仿。相形之下,我国装备行业配套能力不完善,设备配套没有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各大小企业“各自为政”,为“分一杯羹”而不惜通过拼价格等来扩大短暂的市场份额,从而最终影响陶机领域“madeinchina”品牌的国际声誉。

近年来,由于我国陶机生产制造商在政府指导下积极主动“引进来,走出去”,在扩大技术交流、拓宽出口范围方面取出长足的发展。那些企业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一批出口导向性企业已形成派送由技术员、设计师和销售人员组成的队伍参加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国的陶机设备展观摩学习等活动的习惯同时,国内企业借助一年一度的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这个高端平台广泛邀请国外商客前来展销、考察与交流,这直接吸引来自意大利等国的部分著名品牌企业着手在华投资建厂参与在中国市场的生产销售,或在中国各大主要建陶产区设立办事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陶瓷生产厂商开始转向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陶机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陶机制造商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在设计、营销和服务等多个环节再度力求突破以解“内忧(下游建陶产业节能减排需求)外患(海外同行巨头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如此反复便促使国内陶机产业在成长中走向更趋理性健康的成熟。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机企业期望实现国际营销


在里米尼陶瓷工业展期间,力泰机械有限公司自动化部部长魏继荣参观了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的企业后认为:“中外陶瓷产业最大的差距不在硬件,而在软件问题上。”他指出,欧洲的一些陶机企业即使规模很小,也都具有一种精细、严谨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态度。软件建设,对我国很多企业而言将是个挑战。

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刘建军认为,中外陶机企业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很大差距,而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的工业基础还有待提高;中国陶机企业在自动化生产的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方面,中国企业的投入少,制约了行业向前发展。

科达、力泰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陶瓷机械目前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地区,欧洲市场鲜有涉足。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刘建军认为,我国企业要打进欧洲市场有相当大的难度。

科信达营销总经理黄国强认为,我国陶机企业要实现营销国际化,必须做好中国建陶企业的整体包装和宣传,将“中国制造”整体品牌打出去,取得国外同行的认同;另外还要在国际贸易上做好功课,避免产品出口时在反倾销问题上吃亏,形成一种发展国际贸易的氛围。

唐朝:陶瓷文化走向成熟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唐朝时期陶瓷文化走向成熟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印度对中国陶机陶瓷需求量大


今年56岁的阿杰辛先生是联结中印贸易往来的友好使者,他在印度莫尔比市(MORBI)开贸易公司每年有几十万美元的利润。去年,他受印度50家陶瓷企业的委托,多次来到佛山负责代理收购陶机、窑炉二手设备,在本报社牵线搭桥的帮助下,认识了一大批中国陶瓷、陶机企业的朋友。今年3月初,他再次来到佛山,除继续洽谈收购二手陶机业务外,还准备联络佛山的窑炉公司出口窑炉到印度并负责安装调试窑炉,以促进印度陶业的发展。而且,他正在洽谈大量购买600×600(mm)有釉地砖出口到印度。阿杰辛对中印陶瓷、陶机贸易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强调,印度是热带国家,印度家庭喜欢用浅色的有釉墙地砖、抛光砖装修,装修房子的费用占新房造价的10%以上。进入印度市场正其时阿杰辛先生说,中国人很友好,他很喜欢中国,所以渴望在中印双边贸易中一展身手。“由于印度政府近年来注重改善老百姓住房,鼓励占总人口过半以上的上亿户城镇居民、中等收入家庭购地自建房或直接购买商品房,均获得国家银行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房地产市场也因此而蓬勃兴起,这就拉动了建材陶瓷市场的发展。但是起步较晚的印度陶瓷工业比中国落后了10多年,企业生产规模大部分是一台压机配置一条窑炉生产线,年产量在100万平方米以下,最大的企业年产量也只有300多万平方米,而且发展不平衡。在全国500多家陶瓷厂中,仅莫尔比市(相当于中国佛山)就占了250多家,生产内墙砖和外墙砖的小规格产品结构占90%以上,直到去年以来才有5至6家企业生产400×400(mm)、600×600(mm)抛光砖,近期也有5家抛光砖厂将投产,中大规格墙地砖市场消费仍然依赖进口。”莫尔比很象你们佛山阿杰辛强调,莫尔比市是有20多万人口的印度陶瓷生产基地,这很像佛山在中国陶瓷的产业地位。他期待着在佛山设立办事处,因为莫尔比市的陶瓷生产水平非常类似于十几年前的佛山,承接中国陶瓷机械梯度转移和进口中国地砖产品正逢其时,其情景就像10多年前中国大批承接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全新及二手陶瓷机械设备的“翻版”。印度从去年起就从中国引进力泰压机、科达陶瓷机械生产线,伟声印花机以及中窑、中信窑炉等大压机、大抛光线、大窑炉设备,使印度将诞生一批全线使用中国设备的现代化大型陶瓷生产企业,从而打破过去发达国家长期高价垄断印度进口陶瓷设备的局面。这是印度陶业把握发展机遇,引进具有性价比绝对优势的中国陶机设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的良机。

佛山:陶瓷产业在调整中升级


传统产业如何调整升级,是目前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广东省佛山市对传统的陶瓷产业采取分类指导的政策措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在淘汰、转移一批落后企业的同时,扶持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世界陶都”,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陶瓷生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山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后,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现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辐射面广、知名品牌众多的地方支柱产业,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料显示,2007年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分别占全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和29.85%,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二是资源约束加剧。佛山既不是生产一次能源的地区,也不是陶瓷原料的产区,而占地多、产出小、技术含量低的众多陶瓷企业,对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佛山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限制。三是整体竞争力不强。据统计,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和7.9%。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告诉记者,佛山的陶瓷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到了必须进行调整和升级的时候,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行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佛山市从2007年7月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目标、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争取用两至三年时间实现调整目标。

政策引导初显调整成效

根据全市近300家陶瓷企业的不同情况,佛山市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实行分类指导,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就是巩固现有龙头企业的地位,通过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实现清洁生产; “改造提升一批”,就是在限期内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国土等有关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其持续改造提升;“转移淘汰一批”,就是对经限期治理后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仍不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

佛山市及所属各区政府推出的各项具体政策,在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一是资金扶持,如禅城区财政及陶瓷生产重镇南庄镇分别拿出5000万元和1亿元作为陶瓷产业整治工作的专项资金,每搬迁或关闭一个企业给予50万元的补贴;南海区财政也划拨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适当补贴、补偿或垫支因企业关闭、搬迁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二是产业转移,各级政府通过各种经贸协作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陶瓷企业到省内外原材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的地区去发展陶瓷制造业,将属于企业转出地税收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转出的企业。2007年以来,全市共邀请了20多批次外地经贸考察团专门对佛山的陶瓷产业进行了考察、招商。目前,广东省的云浮、阳江、清远等市的产业转移园已为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做好了规划和承接准备。三是帮助关闭或转产后的企业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这些企业腾出的土地或厂房用于“腾笼换鸟”引进新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享受“三旧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

据佛山市经贸局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已有144家约占总数50%的建筑陶瓷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闭。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关闭或转产的企业已占该区陶瓷企业总数的近70%。

环境质量的改善或许能更直接地反映调整后的效果。据禅城区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9月,全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同比下降了15.94%,二氧化氮含量同比下降了7.4%,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同比下降了5.8%。

传统产业迈向更高层次

一大批陶瓷企业退出或转移后,会不会导致佛山陶瓷传统产业的空心化?佛山市委常委、禅城区委书记梁毅民对记者说,目前退出的是一些落后的企业,另一些企业外迁转移的只是生产基地部分,其总部仍留在佛山;更主要的是,通过调整提升,使陶瓷这个传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记者调查,佛山市如今正采取各种措施在陶瓷产业上大做新文章,着力打造“世界陶都”。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及陶瓷现代服务业。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禅城区开始运营。记者在这个总投资达26亿元、首期建设用地400亩的基地看到,已有来自全国和世界50多个知名陶瓷品牌的企业进驻这里,纷纷在此设立全球营销、管理、服务以及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陶瓷专业物流市场--“瓷海国际”已于2008年7月开业,现有300多家企业入驻;佛山陶瓷会展中心二期3.2万平方米的扩建工程已经动工。

建立陶瓷精品工业园。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要求,禅城区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实施清洁生产、清洁运输、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精品陶瓷。

发展高端陶瓷。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态陶瓷、环保陶瓷、节能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陶瓷和陶瓷新材料等,如瓷质薄板、陶瓷纸、陶瓷纤维、特种陶瓷、陶瓷刀具、透明陶瓷、发光陶瓷、免烧陶瓷以及可以浮在水面的陶瓷等等。

发展陶瓷文化和陶瓷旅游。记者了解到,一个集陶瓷工业旅游、陶瓷文化鉴赏、制陶体验于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区正在佛山规划建设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南风古灶”陶文化旅游园也已装饰一新;佛山石湾公园将改造成陶艺公园,江湾路将改造为陶艺大道。此外,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正式落户禅城,与德国佛亚展览公司合作举办的“世界陶瓷高峰论坛”正在有序地筹备中。

“铜官窑”:釉下彩走向成熟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历史发展规律,大体说来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品种。唐代陶瓷工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虽然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为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但由于同时期的釉下彩器仅发现一件,因此它很可能是偶然现象,所以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瓷的成功制作在古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又称“铜官窑”。早期的长沙窑继承岳州窑的特点,以烧青瓷为主。至盛唐以后,逐步烧制白釉、绿釉以及釉下彩绘瓷。其彩瓷装饰由烧制青釉褐彩,发展到烧制青釉褐绿彩,以及白釉绿彩和白釉褐绿彩。

长沙窑的瓷器造型十分丰富,除碗、盘、壶、罐、洗、枕、盏托、盒等日常用具外,还有镇纸、滴砚、笔洗、砚台等文房用具,以及鸟、狗、猪、羊、马等玩具。其器物造型,前期丰满端庄,线条柔和,后期形态趋于秀丽。以长沙窑典型器的壶为例来看,前期腹体圆浑,短颈,短流呈棱柱状,单曲柄,显得丰腴稳重。至晚唐五代时期,其腹部变为瓜棱腹,颈部细长,流呈圆管状,柄为双曲柄。而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罐一般为长圆形,鼓腹,腹的最大直径在中部,肩部与颈部间,往往对称有条形或半圆形系。

长沙窑前期器物的胎质较粗松,胎色为暗红色,后期的胎质细密,胎色多呈灰白或灰青色。釉色前期黄中带青,黄的成分略重,胎釉结合不好,常有剥离现象。后期釉色青而微黄,色调稳定,胎釉结合紧密。长沙窑瓷器的胎质,由于原料含铁量较多,烧成后胎色略深,实际上不利于彩画,因此往往先施一层化装土,然后绘画,最后罩釉烧成,这种装饰方法,在南方青瓷中还不多见。

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中国陶瓷业真正地走向成熟


站在21世纪初的时间平台上回眸过去中国陶瓷的历程与境况,联想今天,会发出一声感叹,中国陶瓷行业开始成熟了。

存在宇宙的一切,大至星球小至微生物,都遵循一个中国人易说易懂的话,“顺者昌,逆者亡”。作为这个星球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的陶瓷行业,顺着时势生存下来了,而且在宋、明、清几个朝代之后又一次达到一个高峰。其标志就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其经济总量不算很大,但很实用,很能给人的生活一种方便和亨受。当代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用或没听说过陶瓷的,电视台“国宝挡案”栏目很多是陶瓷话题。吃饭洗浴很多用到陶瓷,城乡商铺没有不摆设陶瓷的。总之,陶瓷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不成熟的行业、产业是做不到这样的。所以,陶瓷也第一次进入国家的“十二五”了。

陶瓷业的生存发展讲究“价值重于数量规模”的观点受到认同。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关键性的转变。有此基础,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提到日程上来,就可以讲些实事做些实事,如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等等。

陶瓷行业重视教育办学之风的兴起。二三十年前,大学本科设陶瓷(硅酸盐)专业的就只有华工、南化、清华、天大、武汉建材学院等。后来才有轻工的学院等,现在佛山市禅城区政府、湖南天欣集团、沈阳法库等产区都开始办陶瓷教育。中国陶瓷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比以前更有把握了。

“环保、艺术、材料”、“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论点在陶瓷界的高层人士、大师、专家、论坛、文章等各种场合成为一种主题。这是一个行业产业成熟的标志。

中国是对世界陶瓷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世界陶瓷发展的轨迹走过了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路途,现在的中国陶瓷又一次做到做成了全球化的产业。产品可以出口,企业可以国外办,外资可以进来,展会可以遍及全球开。

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规划设想已经在中国传统陶瓷行业得到初步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国陶瓷业真正地走向成熟。

参展陶机缺乏新技术 要提高竞争力须改变思路


5月24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已经顺利落下帷幕。据了解,参加此次展会的有来自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英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上百家陶瓷机械设备厂商,展会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虽然本次展会在规模上有所增大,但来参观的客户都一致认为今年的展会上很难发现有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意大利陶瓷机械及设备生产商协会总经理PaoloGambuli先生在记者招待会上遗憾的表示,由于新设备的研究需要长时间的测验,不可能每年都有新的东西推出,因此该团今年没有新的陶机设备展出。

不管是不是因为研究测试的时间长,导致今年没有新技术的问世,还是国外同行业为了控制中国陶瓷业发展势头的迅猛未把新产品技术带来。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不能再只依赖从国外引进先进机器设备,需要另辟蹊径。

尽管中国建筑陶瓷工业在近半个世纪,但很多陶瓷生产企业依然昏昏噩噩地过着“抄袭、模仿”的日子,缺乏自我创新。加上陶瓷机器很多都是依赖国外进口,导致中国同行业一直落后与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日本等国家。当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我们也有少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相比之下,更多的企业是否值得思考学习。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在20年前,萧华(现蒙娜丽莎陶瓷集团董事长)与同事一起,成功的实现了建筑陶瓷窑炉装备与技术国产化。因此,他也赢得了“窑炉大王”的声誉。在他们创新的窑炉投入使用之前,中国国内的建筑陶瓷窑炉一直处于进口状态,每座窑炉需要100多万美金,而实现技术国产化后的一座同样规格的窑炉只需投入200多万人民币。

取得骄人成绩的萧总却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1992年8月,蒙娜丽莎率先在建筑陶瓷业创下了一次烧成瓷质印花砖的奇迹;1996年,又推出水晶砖,使陶瓷进入了水晶砖时代;从1998年到2001年,蒙娜丽莎有相继推出了瓷质闪光转、云影石、丽影石,每一次新产品的推出都能引起消费新潮。然而,2008年改公司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在营销渠道上也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成为首批赞助奥运代表对的陶瓷企业。

现在的蒙娜丽莎我们有目共睹……

产品转型让企业一鸣惊人

在2008年4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陶瓷交易会上,广州福美陶瓷有限公司推出新品——“软陶瓷”一亮相,吸引了全场目光。

软瓷砖,不仅华丽柔顺,而且节能环保,顺应世界潮流。这种新产品色泽、纹路,看起来都像是一张真皮,手感柔软,富有弹性,可以设计为多种颜色和纹理;福美软瓷砖顺应了全球绿色节能建筑潮流,呈现无可替代的优越性经美国权威机构实测:软瓷技术系列产品可以回收利用或恢复泥土本性用于耕种。目前福美软瓷已生产出天然石纹系列、千年木纹系列、真皮系列、编织感系列、针织感系列、艺术品系列等共一百多款式产品。

未来的福美软瓷我们共同期待……

除此之外,陶瓷企业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永久财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陶瓷在走向更多国家的同时,我们与国外陶瓷的差距也愈发显现,特别是陶瓷品牌形象上的鲜明差距,致使我国陶瓷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断削弱。因此,采取措施,抓住重点,强化陶瓷品牌形象的塑造应该成为我们当前陶瓷品牌建设的关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陶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渐走向成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陶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渐走向成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