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元代碗瓷器底足特征鉴别 > 导航 >

元代钧瓷鉴赏及工艺特征

元代钧瓷鉴赏及工艺特征

元代碗瓷器底足特征鉴别 瓷砖工艺 元代瓷器鉴别

2020-04-28

【www.taoci52.com - 元代碗瓷器底足特征鉴别】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

时代背景: 钧窑肇始于北宋,在河南省禹县八卦洞烧制成功贡御瓷,制作精工,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 而元代钧瓷的兴起与道教敬封为国教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时元太祖为了稳固其统治,麻痹汉民族,尊全真道为国教,奉丘处机为国师。钧瓷是祥瑞吉兆,是“开元盛世”的象征,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大教全真道领袖的丘处机,为了答谢朝廷的厚赐,便效仿全真道始祖吕洞宾等西天献钧的故事,在钧瓷的故乡神垕镇恢复了钧瓷生产。传说他烧制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钧瓷,九套祭天,六套祭帝,三套祭祖。但此批器物已鲜有所见,只有诗人马祖藉有传“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诗盛赞作参考。<www.TaOCI52.Com/p>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元朝统治者对中原的统治的奴役,极大地摧残了中原的文化,反映在审美上,原有的对称、平衡、规整、秀巧、方圆、柔润、朴实、典雅、蕴秀、含蓄的陶瓷文化风尚都被排斥,追求实用、坚实、直观、华丽、明快的视觉效果和日用效果,影响到钧瓷业,也就产生了这一时期特定的艺术风格。 钧窑天蓝釉葫芦瓶元钧的发展: 元代钧瓷处于一个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无所顾忌的时代,打破了“九五之尊、钧不过尺”的皇家御规;装饰技法以贴花、刻花、透雕、浮雕等方式进行,改新了“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思维方式,创造了“泼斑施釉”,形成了“聚色成形”“形随意见”的窑变手法,在审美上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见长,极具有马背上民族的鲜明个性。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元钧的主要特征: 制作手法 采用了贴花、刻花、雕浮、堆雕、透雕、镂孔等工艺,与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宋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装饰上更多地附会着其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整体造型寓意纷繁,颇显游牧农族之哗宠、天真和肤浅。 钧窑天蓝釉碗造型 在种类方面,依碗盘碟盆缸瓶为多,但也更多出现了炉、鼎、尊等,标志着向纯粹审美功能作品的过渡,如堆花三足炉,双耳连座瓶等。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工艺 在工艺上,明显承接了金代钧瓷的“不拘小节”的粗放性特征。其手的迹拍打明显,施釉厚薄不匀,并且多半釉不到足,有的作品甚至于为了数量原因,将内心剥釉或作无釉处理。 钧窑天蓝釉盘 釉 在釉的质感方面表现为,其釉质肥厚不一,垂釉、薄釉、棕眼随处可见。部分釉质有时显得精美含蓄流光溢彩,大部分则显得质感生涩,缺少必要光泽玉润等。 从釉色上看,元钧多天蓝、天青、月白,也有紫斑、红斑,但呈彩暗淡闷哑,装饰性较差,与宋钧的自然天成,美妙幻化,已不能同日而语。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很可能改素烧固胎,釉烧呈色的流程为一次烧成,因其胎质较宋钧松散、泛黄,敲击声音缺少瓷质钵音,其烧成温度较宋钧明显低,约在1180℃-1240℃之间。钧窑天蓝窑变釉碗审美 从审美角度上看,元钧继续着金钧的蒙昧,处于一种质朴、童真的审美层次,与唐宋的雅士、文人的欣赏有着明显差距,但其釉色的成功把握,仍具有着永恒的魅力,鼓舞着钧瓷业的发展,当然这些评论仅现于当今出土的文物,也许还没有涉及元钧官窑的产品。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元代钧瓷的成就和意义: 元钧作品当以普遍广泛日用的民间瓷器为主流,故元钧是钧瓷审美让位于实用的回归。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 总之,元代钧瓷的发生发展是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倾向相关联的,以一种粗犷、奔放、大气的风格称著于世,打破了唐宋的清规戒律,突破了宋钧造型的限制,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进入到千家万户。但其粗犷过分变得粗糙和滥制,也制约着钧瓷的品位和重返宫庭的可能,这也是元钧的可悲之处。

精选阅读

明代各朝青花瓷纹饰及工艺特征


青花瓷中,产地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佳,说到青花瓷发展过程,明青花瓷的工艺已经日益娴熟,现代青花瓷作品有很多都仿照明青花瓷,笔者在世博会纪念礼品中也见过一例明青花瓷仿品。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瓷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

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

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总体来说,明青花工艺比较完善,已经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现有很多精品存世。

元代釉里红鉴赏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拍卖所收录的釉里瓷器拍品的总拍量为5328件,总成交额为172322万元。有关资料介绍,“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釉里随着收藏界“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元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一直都是市场上相对比较少见的高古类古陶瓷。而在收藏界一提及元代釉里红,行家们通常想到的都是玉壶春瓶或大碟,而关于方形的釉里红古瓷则相对比较罕见。

在一本收藏协会的会员藏品集刊物中,刊登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东文物研究会理事何满光先生所收藏的一件元代釉里红古瓷。该盆为方形,如意云头足,平沙底。盆口为长方形,四壁微向下收。胎土细腻,烧结坚密。器壁用青花绘栀子花、荷花、菊花和梅花,笔法简练洒脱,青花发色温润典雅。“该盆的器形非常独特,查阅相关图录并不多见。”何满光说。“但在1995年的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公司的秋拍中,就有一件类似造型及纹饰也相同的方盆拍品,其估价为50万~70万元人民币。” 据何伯的仔细对比,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特征。他透露:“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一般真品的古瓷气泡洞都会有相当的钙化程度,显露出时间的痕迹。穿孔气泡通过尘埃的不断累积,通常都是自然均匀地“铺垫”出来。“而新仿的古瓷,气泡往往是填平而又饱满的。”何伯说。

古代瓷器:元代釉里红鉴赏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是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拍卖所收录的釉里瓷器拍品的总拍量为5328件,总成交额为172322万元。有关资料介绍,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色剂的彩料按所需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一般真品的古瓷气泡洞都会有相当的钙化程度,显露出时间的痕迹。穿孔气泡通过尘埃的不断累积,通常都是自然均匀地铺垫出来。而新仿的古瓷,气泡往往是填平而又饱满的。何伯说。

色彩斑斓的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带窑粘钧瓷

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钧瓷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钧窑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其实,钧窑的窑变瓷釉工艺,在唐代时就已有了,唐代在禹州烧造的花釉瓷,可以视为是宋钧窑的渊源。元代生产的钧瓷,无论胎釉,还是造型工艺,均大不如宋时,变得非常粗糙。这种明显的变化和退步,倒是有利于现下鉴识时对于宋元钧瓷的区分。

有研究者对宋钧瓷和元钧瓷的相异之点进行了总结:宋钧瓷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瓷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宋钧瓷釉厚而匀,元钧瓷釉厚而垂;宋钧瓷胎釉细腻,元钧瓷胎釉粗糙;宋钧瓷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瓷则聚成斑块;宋钧瓷釉色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瓷釉色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则见水波纹。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过于艳俗。识别赝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辨别:

第一,器物有无玉质感。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真品宋钧瓷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元钧瓷的玉质感差一点,但釉面也应是温润的,没有“贼光”。有人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

第二,要仔细审察其釉面。真品的釉面温润晶莹,釉色肥厚,有淌釉现象,有些器物上可见“蚯蚓走泥纹”,这是识别宋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的彩釉斑晕散自然,成雾状过渡,放大镜下可见到液体分流的破裂现象,俗称“兔丝斑”,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伪品施釉相对较薄,少温润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样厚薄,淌釉现象不明显。

第三,仔细看工艺特点。宋钧瓷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窑更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瓷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另外,伪品一般没有刻纹,即便有,也显得不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