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宝瓷砖 > 导航 >

陶瓷专家学者为振兴产业传经送宝

陶瓷专家学者为振兴产业传经送宝

艺宝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5-05

艺宝瓷砖。

5月12目,景德镇市委三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广东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景德镇市政府经济顾问占长春高级工程师为我市县(市、区)负责人、政府部门负责人、陶瓷行业干部作了发展陶瓷产业专题讲座。市委书记许爱民出席讲座并讲话,副市长黄康明主持讲座。

许爱民指出,我们正逢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重振瓷都雄风,“集天下名瓷之大成”,把中国最好的陶瓷项目和企业招进景德镇,形成新的陶瓷产业聚集和做大总量,需要我们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用一种世界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意识,迎接新的竞争和挑战,在不断学习中汲取当今世界陶瓷发展的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重点引进一批品牌企业、大企业和高技术陶瓷企业,再创瓷都新的辉煌。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我们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要创新调整,我们的招商引资手段要仓惭,改革开放的力度要更大,用实际行动拼搏进取,推动瓷都新一轮跨越发展。

尹虹博士介绍了全国建陶行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建陶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建陶产业布局和转移发生新的变化和形成新的局面。他还结合实战就如何进行建陶招商进行了宣讲。

占长春高工就发展建陶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要有执行能力,强化招商,优质服务,注重硬环境招商,更要注重软环境招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专家学者带你一起揭秘中国皇家专用瓷“秘色瓷”


字幕:19世纪30年代

70多年前,在江浙地区崎岖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时常会出现一个清瘦的身影,从长相和衣着上看,他并不是当地村民,手拿肩背的工具显然也不是用来耕作的,当地人很好奇,不知这个外乡人为什么会不时出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不知道他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地里找什么。这位个子不高、面庞瘦削的书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陈万里。他来浙江,是要寻找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瓷器。

相传,在唐代,有一种叫做“秘色瓷”的瓷器,这种瓷器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美仑美奂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

“秘色瓷”。 人们只能在古人零星的诗赋中,想象它的神奇美妙。 传说中的秘色瓷和那个神秘的配方真的存在吗?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陶瓷专家,陈万里知道,要寻找秘色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它的产地,也就是窑址。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一种颜色青绿的茶具,这首诗的题目“秘色越器”一语道破了天机!如果“秘器”指的是秘色瓷,那么越窑就是这种瓷器的产地,找到了越窑,就应该能够找到秘色瓷!史籍上记载着越窑在浙江,那里,应该就是那个传说的诞生地!可是,偌大一个浙江,到底哪一个田间土埂或者荒野山坡会是越窑窑址呢?

靠猜是没有答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处一处的找。陈万里已经下定决心,实地走访,为了寻找真相,宁可踏破铁鞋!

在上个世纪初,中国的考古学还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而是笼统的被称作金石学。大多数对此感兴趣的人,只是就手边玩物进行讨论琢磨,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30岁的陈万里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

一个时代过去了,陈万里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反复的调查、对比、走访,考古界渐渐形成了统一的看法:在浙江的余姚、上虞、慈溪一带,有一“上林湖”,那里,就是越窑的中心窑址!

这一带在战国时属越国,唐代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自此开始,无数仁人志士,追随陈万里的脚步,在上林湖越窑的遗迹废墟中,年复一年的寻找着关于秘色瓷的蛛丝马迹。

在方圆数十公里的上林湖区域内,分布着几百处窑址遗迹,破碎的瓷片和废弃的窑具残片堆成了山岭,俯拾即是。然而,在这些碎片中,人们即没找到带有“秘色瓷”字样的残片,更找不到任何与秘密配方有关的证据。除了破碎窑具之外,只有青瓷碎片。

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瓷器。而这种瓷器,就是越窑创烧的!

古人诗赋里把秘色瓷比作薄冰上的青云,说明秘色瓷也是一种颜色青绿的瓷器,文献中又说秘色瓷在越窑,这是不是意味着,秘色瓷就是青瓷呢?那又为什么要给它取个秘色瓷的名字,还有秘密配方一说呢?

在找不到任何实物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解释秘色瓷。一些学者认为,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一词并没有其它特别的含义,只是带文学色彩的形容词,实际就是碧色、青色的意思。

采访李纲:秘色就是神奇之色,而且秘不是禾字旁,是礻字旁,将秘念成碧,从后来的文章看,秘已经不是神奇之色了,而是更多的将它与碧玉的碧联系起来。

还有的学者认为秘色瓷作为一种青瓷中的精品,专供皇室使用,当然要与一般的青瓷区别开,因此在烧造时,就特意取了个“秘色瓷”的名字,而至于所谓的秘密配方,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采访李纲:他们都是民间文人,他们都能看到,能说是秘密的吗?各处分布的窑场,窑工也是村里人,能保住秘密吗?进贡后剩下的还能做商品出售,能说是秘密的吗?

一时间,各种观点和猜测层出不穷,秘色瓷就是青瓷?还是用不为人知的神秘配方烧造出来的特殊瓷器?抑或根本就是一个捕风捉影的传说,在中国陶瓷史上,根本就没有出过秘色瓷?层层迷雾缭绕,真相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在学术界此消彼长的争论声中,时光已经流逝了近半个世纪。步入80年代,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范,考察范围触及到古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埋藏在地下的古老文明,用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线,曾经由秘色瓷引发的学术界大讨论,在接二连三的各种惊喜中似乎早已

寻找传说中的秘色瓷

字幕:1987年 陕西扶风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了数月,这在一向干旱少雨的陕西是极少见的。在中国最大的佛教寺院——陕西扶风法门寺内,方丈正在安排弟子修葺破损的院墙,前些天的一场地震使寺内的一些院墙垮塌了。

忽然间,院内又传来一声巨响,人们慌忙寻声而至,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冲天的黄土中,法门寺的标志性建筑,传说中供奉着佛祖释伽牟尼真身舍利的宝塔,竞从中轴裂开,其中的一半轰然倒塌了!

宝塔坍塌,对于法门寺方丈来说是一场不言而喻的灾难,但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则有了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史籍中记载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一直未被证实。

2月27日,考古人员开始对塔基进行发掘。

4月2日上午,当人们清理完塔基下的埋土后,一个一米见方的大理石盖显露出来。隐藏在宝塔下的大理石盖,这会是地宫的入口吗?人们小心翼翼的将石盖掀开一条缝,借着光线向里观望……

采访法门寺发掘主持人韩伟:他们说得很激动,但是很简略,金碧辉煌,金碧辉煌。

法门寺地宫内有重要文物的消息立即被汇报到省考古所,经验丰富的资深考古学家韩伟被派到现场接替后继的考古工作。

采访:过去我一看,不对了,这一块方方的石头是房屋的顶,是造井,如果有那么多金银珠宝,不可能从顶上放下去,肯定还应该有别的门。

果然,人们按照韩伟的推测,在据塔基正南方14米的地方发现了进入地宫的甬道口!阶梯状的甬道将人们一步步带入地下,19级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

采访:大铁锁,门头有两只凤鸟,应是中唐或盛唐的风格。有人说是宋代,看来是唐代的。

人们小心翼翼的接近第一道石门,地震加上塔的重量,已经使地宫变形,一时间还无法顺利的将门打开,考古人员只能透过石缝,向里观望。在一条窄长的甬道尽头,又是一道石门。在这道石门前,考古人员隐隐约约看到两块石碑。

采访:都是卧式的,就是横档着门,离我们近的这块,就是后来称为衣物帐的碑。

只见在第二道石门前,交叠横卧着两块石碑。其中的一块记载着印度的阿育王将佛指舍利赠送法门寺,中国历朝供养的盛况;而另一块石碑上则刻满了唐代皇帝为供奉佛指舍利所进献的各种珍宝的种类和数目,也就是所供物品的账单。这两块石碑告诉人们,那个神秘的佛指舍利和无数珍宝是存在的!

衣物帐上,罗列着各种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的名称和数量,许多东西甚至闻所未闻,考古人员心中充满了无限喜悦,逐字逐句的仔细辨认着衣物帐上的记录,突然之间,石碑上的几个字碰触到韩伟敏感的神经:

考古人员清楚地看到一行字:“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盘、(碟)子共六枚。”

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令在场的人们心头一惊——难道在法门寺地宫里,就在这道石门后面,会意外收获早已失传于世的“秘色瓷” !

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发掘工作在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中继续。

石碑后面的石门被打开了,考古人员来到前室。一千多年前的阿育王塔依旧色彩夺目,它用整块汉白玉雕成,四面雕刻着菩萨像。四周地上堆积着丝织品,历经千载,大部分已经碳化。

除了王塔和丝绸,前室没有发现其他器物。 第三道石门也被打开了。中室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一个巨大的汉白玉灵帐立在中间,被塌下来的房顶卡住,根本无法移动,只能先从周边的器物开始清理,工作人员心中忐忑,不知道坍塌下来的砖石碎块会不会砸毁放在地上的珍贵器物。即便在文物中有秘色瓷,要在潮湿的地下历经千年,又在强烈的地震后完好无损,似乎也不太可能。人们只能继续清理。

在汉白玉灵帐前方,出现了一尊金银质地的菩萨像,对照物帐碑,应该是“捧真身菩萨”。或许,在皇家迎奉佛骨时,佛指舍利就被放置在这位菩萨双手捧起的荷叶托盘内。

然而,除了这尊菩萨和汉白玉灵帐外,就只剩下砖石和瓦砾碎块了,工作人员清理了很久,也未发现有其它器物露头。人们不禁心头一紧:在不久前的地震中,是否有许多文物已经遭遇不测?不详的阴云笼罩在考古发掘的现场,大部分位置已经清理干净,只剩下汉白玉灵帐后方的一个小角落了。

寻找传说中的神秘瓷器

拨开潮湿的泥土和破碎的砖瓦块,隐隐约约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下面。沿着边缘继续清理,渐渐的,一个银质的风炉呈现在人们眼前。考古人员小心的挪动风炉,想要把它完整的取出来,然而,就在揭开风炉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

采访:有这么大一个圆盖,已经裂开了,一看就是瓷器。

一个用丝绸包裹着的木质圆盘,因为经年累月,木盘和丝绸已经腐朽,在它的左下方,露出了一叠细腻精致的淡粉绿色瓷器。

采访:打开以后,每一个碗都用纸包裹着,这个纸质地好,上面画着宫女图,都印在碗上了,足见唐人对它的珍视,衣物帐上没有别的瓷器记载啊,唯一一笔帐就是秘色瓷啊!

“瓷秘色碗七口,瓷秘色盘、叠(碟)子共六枚。”清点眼前这些瓷碗瓷盘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13件!

圆口、花瓣形口的瓷碗、瓷盘一件件呈现在人们眼前,湖水般的瓷釉,玲珑剔透,如冰似玉,尘封千年仍旧莹润如新。迷雾缭绕的秘色瓷重现天日了!

半个世纪以来,秘色瓷一直是一个争议百出的话题。人们即想一睹这种瓷器的奇妙,也想考证那个古老的传说,然而,却始终没有结果,因为除了传说和古人美妙的赞叹之外,从没出现过一件确凿无疑的实物证据。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文字记载与实物严格对应,是古人烧制特供秘器的铁证!秘色瓷不再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唐代帝王曾经把它当作一种最高级别的礼品,深埋在不为人知的地下,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虔敬。

采访:你想你高兴不?看到了皇帝亲手用过的东西。地下埋起来又消失了时空,他刚摸了你摸。我们当时是夜以继日,每天都沉浸在发掘的喜悦中。

这就是当年盖在秘色瓷包裹上的银风炉,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它的保护,这些珍贵而脆弱的秘色瓷,才得以在地震中幸免于难,在千年之后仍能以最初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历经数月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结束了,无数珍宝一一呈现,其华美瑰丽令人惊叹。如今,这些珍宝连同秘色瓷器在内,都一并陈列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内,伴随着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向人们讲述着一千多年前,在那个遥远而辉煌的王朝里,深藏着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失传已久的秘色瓷无意间惊现天日,这个绝难料到巧合对所有听闻过秘色瓷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传说中的瓷器如今就在眼前,考古界的学者专家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切的想要一探究竟:这种瓷器就是青瓷吗?还是像传说中提到的那样:要烧成它,就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呢?

陶瓷专家共商龙泉青瓷振兴大计


传承历史文化,中兴龙泉青瓷。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50周年,从今天起,龙泉市举行系列纪念活动,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专家、陶艺名家云集龙泉,共商中华历史名窑振兴的大计。

省委书记赵洪祝发来贺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杨自鹏,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猛进出席纪念活动开幕式。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达到鼎盛。龙泉青瓷中的哥窑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龙泉也由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历数百年而不衰。由于历史原因,从清末到建国初期,龙泉窑几近断烧。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河南汝窑。濒于失传的龙泉青瓷从此得以恢复,并很快走上发展创新之路。

50年来,龙泉致力于在青瓷领域开拓创新。目前,在龙泉已经有130多家青瓷企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还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景德镇“集中”振兴陶瓷产业


近年来,产业进入大规模调整结构、规范行业管理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克服能源紧缺及价格上涨过快等诸多不利因素,陶瓷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今年上半年,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5.96亿元,同比增长26%,陶瓷出口创汇1366.41万美元,同比增长13.05%,实际外资进资额502.28万美元,内资进资额1.21亿元。

围绕做大陶瓷产业总量这一核心,景德镇大力推行以“三个集中,四个建设”为内容的陶瓷振兴战略,即陶瓷生产向园区集中,陶瓷销售向市场集中,陶瓷出口向主渠道集中;高标准建设陶瓷产业、科研、人才、交流基地。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相继有神飞特陶、三雄陶瓷、科源电子、立源特陶等12家内外资企业来景德镇投资,陶瓷工业园内1.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粗具规模,近50家陶瓷及相关配套企业已入园建厂,3.2万平方米的民营陶瓷苑即将竣工。目前,该市陶瓷科技园被省政府定为省级开发区,有30多家国内外陶瓷企业进入该园区办厂,初步形成了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电子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以及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

该市中国陶瓷城、中国瓷园等专业陶瓷大市场也逐渐培育成熟。规模化带动了效益提升,专业大市场的作用愈加凸现。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该市还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出的无铅无镉釉中彩日用瓷颇受国际市场青睐,并嫁接当今纳米防腐技术生产抗菌系列瓷,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出口瓷的“新军”。

同时,行业管理逐步规范。燃气梭式窑安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已拆、封市区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梭式窑173座,有108户进入新都民营陶瓷园,40余户在民营陶瓷苑购地建窑设厂;整顿规范陶瓷展销成果得到继续巩固,在严厉打击非法陶瓷展销的同时,组织20多批陶瓷展团通过正规渠道出国办展,并对陶瓷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及侵权行为进行了专项打击,陶瓷市场经营进一步规范有序。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陶瓷产业振兴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陶瓷产业振兴

——在市政协“坚持陶瓷发展优先 促进陶瓷产业振兴”专题议政会上的讲话

各位常委、同志们:

陶瓷是我市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在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产业的发展与振兴,事关瓷都发展大计,事关瓷都民生稳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陶瓷产业振兴,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的战略,为我市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陶瓷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与政策保障。

刚才,三个视察组和部分常委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都是真知灼见。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家对陶瓷的深厚感情和特殊情结,令人欣慰,令人高兴。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充实完善报告内容,并形成《建议案》呈报给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从视察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陶瓷产业面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调整结构、招商引资、建设园区等措施,不断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但与国内外先进产瓷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我结合各组视察和会议讨论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打好陶瓷产业主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国以来,我市在发挥陶瓷产业优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些优势已经发生转变,甚至一度出现弱化。面对这种状况,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再创瓷都新的辉煌”的战略,这不仅符合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提升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广大市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陶瓷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广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进一步发挥政协优势,为党委、政府破解发展中难题、化解发展中矛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进一步更新理念,切实加快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景德镇在拥有太多的自豪与骄傲的同时,也被厚重的文化积淀所桎梏,自然伴生出观念上的保守与惰性。要使景德镇走向新的辉煌,就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和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现状、去把握未来。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大陶瓷的发展理念。陶瓷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陶瓷,只包括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还应涵盖结构陶瓷、工程陶瓷、纳米陶瓷等高新技术陶瓷,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器型、新装饰运用在内的全新的大陶瓷格局,甚至还可以实现陶瓷与文化的融合、艺术与实用的联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其次,要注重运用技术改造和创新,切实加快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紧紧抓住当前陶瓷产业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与政策优势,科学地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鼓励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使资金、人才、技术及各种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中,引导企业在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上下硬功夫,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突出抓好陶瓷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品牌、市场、体制、管理、人才等六项工程,重点扶持高技术陶瓷和新材料项目的发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全力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从而使产业在市场化、艺术化的“双轮驱动”上跨越前进。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切实为陶瓷产业优先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行政协调能力,通过打造平台、招商引资、吸纳先进技术和材料,出台新型陶瓷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配套政策,抓好陶瓷辅助材料配套产业建设,打造陶瓷原料生产供应中心,组建专业化物流机构与队伍,并在金融倾斜、品牌培育、税收支持、创优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千方百计为激活生产要素提供保障,形成资源配置导向机制;要高度重视培育陶瓷优先发展的大环境,加快形成一个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艺术陶瓷和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体,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大陶瓷发展新格局,彻底改变目前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产业链相对较短的现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好陶瓷历史文化,使其更好地放射出历史的光芒。对景德镇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统瓷业习俗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很好地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陶瓷旅游资源。可根据其资源的价值品位、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分类分步实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其历史原貌,维持其传统生产方式,让其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摆脱眼下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萎缩和技艺人员断代的窘境,充分利用职业技能教育与传承陶瓷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弘扬传统制瓷技艺提供后备保障,从而为展示传统制瓷工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志们,如果说,过去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辉煌是瓷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那么今天,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再创瓷都新的辉煌,已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庄严的承诺和号召,更是对160多万瓷都人民的重托与期盼。因此,我希望广大政协常委、委员,既要做好本身的工作,又要切实履行好委员的职责,以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会后,我们将进一步论证完善,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市政协参政议政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市陶瓷产业振兴,加快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建设作出人民政协应有的贡献!

知名专家为长沙铜官陶瓷产业转型发展支招


铜官陶瓷原料和产品有哪些特性?铜官陶瓷的比较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5日,国内陶瓷材料权威专家齐聚长沙市望城区,深入长沙铜官窑、陶泥矿点和陶瓷企业等地实地考察,并对“铜官陶瓷原料品质、产品特色及产业发展”进行评审,为铜官陶瓷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铜官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长沙铜官窑曾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先河,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沙市望城区区长孔玉成介绍,该区现有陶瓷企业和工作室100多家,拥有雍起林、刘坤庭、彭望球等近20名国家级和省级大师。陶瓷产业规模达到15亿元,形成了以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园林景观陶瓷为主导产业,以炻瓷餐具、茶具、酒瓶、雕塑、陈设陶瓷、琉璃瓦为主导产品,以兴业餐具、雍起林陶艺园、泥人刘陶艺馆等众多企业和工作室为支撑的产业格局。铜官陶瓷产品造型优美,品质优良,绿色环保,深受消费者喜爱。兴业餐具和府窑茶具已进驻“麦德龙”等大型超市,炻瓷餐具和礼品陶瓷出口欧美,琉璃瓦等建筑陶瓷畅销中南地区,大师创作的陶瓷艺术品成收藏市场新宠。2012年9月,铜官陶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为分析评价铜官陶瓷原料及产品的特色品质,找准铜官陶瓷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望城区政府特委托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中南大学对铜官陶瓷泥料、釉料及产品试片进行取样,完成全分析、定量分析、矿物分析、窑物理性能等检测分析。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将铜官陶瓷原料、釉料和产品的检测数据与国内知名陶瓷产区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专家认为,铜官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储量丰富,品种繁多,既有高可塑性的料土,也有高铁富硒含麦饭石的红土,还有特色功能各异的底土、枯土、梅土、连土和耐火土,用其配制的坯泥工艺性能好,烧成温度范围宽,产品性能优良,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是高品质陶瓷原料。铜官陶瓷产品绿色环保,品质优良。炻瓷餐具造型新颖,装饰高雅,吸水率低,抗冲击性强、热稳定性好,釉面光润,适应于机械洗涤和微波炉。陶瓷酒瓶透气又不渗漏,对原酒陈酿过程中有很好的催陈效果。雕塑、陈设、仿古等工艺美术陶瓷的坯、釉、彩料运用巧妙,铜官传统手工陶艺特色突出,质感自然粗犷,颜色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传神。琉璃瓦等仿古建筑陶瓷造型古朴,坯釉结合性能好,抗压、耐寒、不褪色。

专家建议,铜官陶瓷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战略,突出产业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将茶具、酒具、炻瓷餐具等日用陶瓷和雕塑、陈设、装饰等工艺美术陶瓷作为产业发展重点,把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推动陶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周健儿教授、湖南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肖汉宁教授、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陈冰等9名专家以及望城区政府孔玉成区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10多家陶瓷企业代表参加了评审会。

景德镇坚持陶瓷发展优先促进产业振兴


6月25日上午,景德镇市市政协召开“坚持陶瓷发展优先,促进陶瓷产业振兴”专题视察动员大会。市政协主席梁高潮,副主席陈长生、周建新、王祖庆、潘义忠、何炳钦、童第云、汪小玲、刘朝阳,秘书长汪金林和全体视察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黄康明应邀到会作有关情况通报。会议由陈长生主持。

会上,黄康明全面通报了全市陶瓷产业发展情况,深刻分析了当前陶瓷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精辟阐述了该市陶瓷产业振兴的美好前景。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宣读了“坚持陶瓷发展优先,促进陶瓷产业振兴”专题视察实施方案,并做出简要说明。梁高潮在作动员讲话时指出: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此次专项视察活动的重要性。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好“陶瓷、航空、旅游”三张主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到此次专项视察是今年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的一项重点工作。二要精心部署,务求专项视察活动取得实效。各位委员要全身心投入到视察活动中,积极参与,精心准备,真正做到察实地,看实情,讲实话,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视察报告。

三要加强协调,确保这次专项视察活动有序进行,为进一步促进该市陶瓷产业振兴,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贡献力量。

西班牙陶瓷专家为阳泉陶瓷把脉


著名大气科学家、西班牙最高研究理事会地球科学研究所凯斯维尔·科若教授,西班牙陶瓷技术研究所爱里森·曼夫特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副校长王焰新一行8人,日前对阳泉市陶瓷企业生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环保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技术讲座,对阳泉陶瓷业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座谈中凯斯维尔·科若教授做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报告,他讲的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产生来源,颗粒物的测量及陶瓷生产产生的颗粒物污染问题,以及欧盟如何治理大气污染及治理标准等。西班牙陶瓷技术研究所爱里森·曼夫特教授就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方法,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的利用技术等进行了讲授。阳泉市环保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了环境污染情况及污染治理措施并同专家进行了交流。

阳泉市政协副主席李裕厚在讲话中说,这次合作交流座谈使我们了解了世界上环境治理方面的前沿技术,对于阳泉这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未来的污染治理方面具有特别意义。目前国家给予阳泉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等,以及阳泉市正在实施的“蓝天碧水”工程、外籍专家带来的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信好的政策、政府的决策、先进的技术三者结合,阳泉的陶瓷产业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文化消费结构升级 陶瓷产业振兴机遇在即


有消息称,为做大做强千年陶瓷品牌,瓷都景德镇正在重点推进总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这一项目旨在打造世界级陶瓷创意设计、陶瓷文化旅游、会展和交流、古玩与陶瓷艺术品交易、创意教育和资讯传媒等“五大中心”。

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季秦川指出,陶瓷行业发展面临两大机遇,不管是在政策支持还是在市场容积方面都将迎来发展契机。从产业角度来看,陶瓷行业将形成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规模型企业。从目前国内A股中陶瓷企业数量来看,对比当前市场容积,至少有5家企业在近年有条件进入资本市场。

政策方面的机遇来源于文化创意兴起,以及工信部对工艺美术行业的支持,政府将编制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规划、修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制定《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此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这一政策趋势将对陶瓷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目前各地兴起陶瓷产业现状来看,此次政策扶持的效果将出乎意料。

从市场容积来看,由于陶瓷产业发展依托于文化产业消费,从目前第三轮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陶瓷产业将集合艺术、生活两方面消费能力,不仅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获取市场扩容优势,在文化载体消费上也将获得广阔市场。(以欧美国家人均艺术品消费比例来看,我国艺术品消费还处于市场导向阶段)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从我们了解的陶瓷产业投资规划来看,部分陶瓷企业已经具备上市能力,但是迫于对长期盈利能力的困扰,企业多数搁浅了IPO计划。从现阶段文化产业复兴趋势来看,陶瓷产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支持,企业在可持续盈利能力以及财务指标审核方面难度将大幅下降,这将为陶瓷企业上市做好铺垫。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陶瓷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0年1-11月,陶瓷制品制造业(不包括建筑陶瓷制品)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623.702亿元,同比增长35.63%,行业销售增长速度较快。另外,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目前仅完成了20%左右,仍有80%的农村地区即将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对象。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建材需求,尤其是中低档次的建筑卫生陶瓷,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浪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专家学者为振兴产业传经送宝》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专家学者为振兴产业传经送宝》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宝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