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林元和与陶瓷老板对话产业治理提升

林元和与陶瓷老板对话产业治理提升

陶瓷艺术 瓷砖与地板 陶瓷瓷砖

2021-05-05

陶瓷艺术。

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持续偏紧,佛山制造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为此,佛山市从昨天开始连续安排八次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昨天上午出席了在市迎宾馆会议室召开的第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参加这次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的全部来自陶瓷行业。座谈会的主题是:交流对当前陶瓷行业经营形势的看法,分析对策。林元和书记同时邀请企业家们对政府前一阶段对陶瓷行业节能减排和“双转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佛山陶协会长戴一民及秘书长尹虹、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新明珠陶瓷董事长叶德林、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鹰牌陶瓷总裁张孟友、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新珠江机械设备公司董事长罗青等分别在座谈会上发言。协会领导及企业家们主要向林元和书记提了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在佛山陶瓷的调整提升中,政府要给企业多留点工作时间。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要努力避免把陶瓷转移提升做成一场运动,尤其是基层政府在操作中不能完全是政绩导向,层层加码,一关了事。应该以人为本,兼顾企业的实际利益。二是在标准制定方面,既要从严掌握,也要考虑实际执行的可能性。而且,各地标准必须统一,做到平等、公正。三是建议政府最好不用“腾笼换鸟”的形式来说陶瓷产业转移。尽量让企业有就地提升的机会。同时,鼓励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以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失业人数,维护社会稳定。四是需要关停的陶瓷企业,要尽可能做好善后工作。五是佛山陶瓷调整提升在战略上是对的,但在战术上没有明确思路不清晰,前后摇摆不定,各级、各地政府的做法也有差异,产业调整提升的方案制定要多征求企业、协会的意见。佛山陶瓷未来的产业定位不清晰或者不准确,企业就吃不上定心丸或无所适从,从而形成抗拒心理。比如留下来的42家企业要进行升级、转型,政府应该规划3年后企业能用上天然气。六是在产业调整、提升中,大企业、品牌企业要留下,还有一部分小企业,生产个性化、艺术化产品的企业,也应该作为产业链的一种补充留下来。七是佛山陶瓷的调整提升要与周边地区的发展相结合。只有佛山地区调整,周边地区不调整,这对佛山是不利的。去年以来,佛山一批主动走出去布局、扩张的企业的实践表明,内地新兴产区的运营成本实际上并不比佛山低。从综合成本上看,佛山目前还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佛山本地进行产业的转移、提升也是明智之举。八是佛山要打造世界级的陶瓷产业基地,需要出台一系列扶优扶强的具体政策。要支持企业打造世界级的名牌,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创新产品率先进入本地市政工程,等等。九是产业调整提升中要注意保护好来之不易的产业集群。陶瓷生产基地的减少目前已经危及到佛山具有世界水平的陶机企业的发展,对其他配套产业的影响也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陶机等配套企业与陶瓷生产企业具有唇亡齿寒的关系。希望政府给予重视。

林元和书记一边听企业家们的发言,一边不时插话与企业家们展开讨论、分析,气氛非常热烈、和谐。针对企业家们提出的问题及意见和建议。林元和表示:要搞好佛山陶瓷的调整提升,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要处理好政企关系,关键是大家都要换位思考;其次是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或者说是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这两年佛山陶瓷企业数量在减少,但总产值还是在增加。因为留下来的是“关键的少数”。过度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佛山要打造世界级的陶瓷产业基地,必须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市场竞争中,也有不平等竞争。我们关闭的是那些对国家没有多少贡献,污染又严重的小企业。但我们也是依据法律来关,法律只管“纳税”和“环保”两件事就行。林元和强调: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要着眼于发展。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但发展最后还是要回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林元和指出:改革开放我们换来的是什么?如果最主要的空气、水都有问题,人们对改革开放还有什么信心?谈到环保问题,林元和再次重申,陶瓷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三清洁”: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清洁运输。大企业要带头做好“三清洁”。政府将派稽查队上路执法。谈到清洁能源问题,林元和透露,政府目前正在和中石油接洽,规划天然气管道进佛山。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积极谋划引进国外新的煤制气技术到陶瓷行业。关于佛山陶瓷的本土产业转移问题,林元和表示:政府可以考虑在周边的山区地带规划分散布局的陶瓷工业园。听到各区行政执法的偏离问题,林元和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定期将各区的执法队集中起来与企业当面沟通,寻找双方能接受的明确的工作点。当了解到在三水区有个别优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最近也被纳入强制关停计划时,林元和指示有关部门要马上认真核实情况,能帮助的,尽量帮助其改造提升。

林元和在座谈会上还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的作用。针对大家反映的规划不清晰、不准确的问题。林元和指示佛山陶瓷行业协会和佛山市经贸局共同起草佛山陶瓷发展五年规划。该规划要将打造世界级的陶瓷生产基地作为总目标。弄清楚五年间佛山陶瓷该升到哪个级,换到哪个代。林元和对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目前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要求协会不但要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规划工作,还要做好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化建设等工作。

佛山市委秘书长陈道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文、市经贸局局长李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宋植友等参加了座谈会。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长葛卫生陶瓷产业基地的崛起与提升


8月16-17日应河南省长葛市科技局的邀请,与陶城报社、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测中心同行参观考察了河南长葛的卫生陶瓷产业。先后参观了金惠达、远东、洁达、恒尔、蓝鲸、白特、蓝健等多家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并参观了筹建中的力创研发中心,并与长葛市政府及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产业发展座谈。我们看到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正在全面崛起,目前长葛市(县级市)已有及在建的卫生陶瓷隧道窑(长达100米左右)已近50条,整个产区的卫生陶瓷年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件,卫生陶瓷的生产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之中,预计未来2~3年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参观考察中见到长葛卫生陶瓷产品仍然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见到了其产品的质量档次正在不断提升,原有长葛卫生陶瓷以低档而出名的印象也随之在改变之中。参观中我们见到仍有不少企业产品打着佛山的品牌,甚至佛山制造。但更多的看到的是以当地政府主导(科技局牵头)的产业发展提升工作正在不断地进行中,为此笔者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座谈会上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河南长葛卫生陶瓷产业的生产规模已经可以与潮州、唐山相提并论。以隧道窑为主的规模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基础与配套产业链较为完善,清洁燃料天然气已是产业的主要能源(当前价格为2.35元/立方米)。地处中原腹地的区域优势明显,当前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以中低档定位为主的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份额。同时产业的提升与进一步发展也迫在眉睫,首先应坚持鼓励技术创新,要注重装备的更新换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面开发新产品,完善发展配套产业,利用长葛卫生陶瓷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原料、熔块、釉料、化工、添加剂、设计等产业面对长葛卫生陶瓷产业集群都具有很好的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完善整个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卫浴(淋浴房、浴缸、浴室柜等)配套,全面建立长葛卫生陶瓷核心竞争力及产业优势。其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政府、协会应鼓励企业建立自主品牌意识,不做其他陶瓷产区的附属品;鼓励企业使用长葛制造,逐步打造长葛卫生陶瓷区域品牌。通过媒体不断宣传长葛卫生陶瓷的发展进步,提升长葛卫生陶瓷的整体形象。鼓励企业集体参展,向终端消费者展示长葛卫生陶瓷的整体面貌;鼓励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长葛卫生陶瓷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其三是推广全面营销攻略,全面提高产品的展示水平。精致的总部展厅结合统一的专卖店形象,不仅显示企业的实力,丰富企业的形象,同时营造“体验式销售”的环境;把时尚的家居文化设计与产品的展示结合起来,使经销商和消费者不仅看到直接的产品,还有整体的空间效果。将服务式营销、设计师营销、电子商务都应用到产品的销售之中,全面配合品牌建设。其四是确定产业成本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生产厂家,加快提升长葛卫生陶瓷的整体形象,增加长葛卫生陶瓷企业的竞争提升压力。其五是政府应及早规划产业营销中心,提升产品展示水平,建立长葛卫生陶瓷的对外窗口。在建立长葛卫生陶瓷产业基地的同时,将长葛建成卫生陶瓷产品的展示中心、营销中心及产品集散地。其六是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学会、标委会、专业媒体的年会、峰会等相关活动,增加行业话语权。其七是建立公共科技平台,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利用中小企业扶植基金、产学研项目、科技开发扶植基金等国家地方政府的项目经费,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原料分析、质量检测中心、中试实验基地,从科技研究开发方面全面服务长葛卫生陶瓷行业,全面提升长葛卫生陶瓷的竞争力。其八是做好环保工作,清洁生产,这是长葛卫生陶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做好固体废料(次品、废品)的处理规划,鼓励循环利用,全面(100%)使用清洁燃料。在国家发改委《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及早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葛卫生陶瓷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早日将长葛建成国家卫生陶瓷产业基地。

评论:先说陶瓷产业“转移”再说“提升”


人人都说"转移"与"提升",笔者试论二者在逻辑上的一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一些问题的论述。

那么,先说“转移”,再说“提升”。

先不问佛山陶瓷的转移对承接转移地的经济贡献,对中国建陶业多产区格局形成的影响,也不争论转移之于佛山陶瓷的利或弊,首要问:为什么要转移?或,什么因素导致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性转移?

不容回避的答案应该是,基于环保压力,陶瓷行业以粗放式生存状态在佛山区域的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或者说,本地政府及公众舆论对佛山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关闭、外拓或搬迁。

由此引发的问题很显然是,佛山陶瓷的转移为转入产区带来了什么?基于环保压力而带来的转移,将原封不动为新产区输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烙印,这是不需推断的论断。从实证角度而言,早有消息披露说,承接佛山陶瓷大规模转移的广东清远市,局部地区正面临着佛山南庄早年经历过的环保阵痛。

转移之后,佛山陶瓷的生产方式有没有质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及公众寄予厚望,但进展十分缓慢。许多陶业人士参观过意大利或西班牙,惊叹别国的清洁生产,但回国后依旧缺乏全面改良的决心与动力;当然,这既是宏观的问题也是微观的问题,苛责哪一个环节都是不公正的。

但是,如果转移既没有给承接方带来新形象,也没有使旧产地焕发新面貌,那么关于“转移”与“提升”的讨论就远没有取得实质性意义。

说了“转移”再说“提升”。

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呼吁在转移中提升,或因为需要提升才转移,还是建议以整体提升的方式转移呢?

依靠前面的论述基础,我们发现,这些疑问都只能得出不如人意的答案。

我们最后发现,在我们放声讨论“转移”与“提升”这种大话题时,当中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包括二者的关系竟是那么暧昧。于是,我们最后需要抓紧的,应该还是,我们为什么转移,以及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升的原动力与支撑点在哪里。

用陶瓷与世界精彩对话


2019新学年开学之际,大学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韩国、法国、埃及、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5名留学新生。随后,还将有两批共计85名留学生到校。据了解,今年该校招收的留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往年。

从法国不远万里来此攻读设计学博士的YannColleu(中文名杨柯)告诉记者,两年前她作为交换生来到大学交流学习仅3个月,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所吸引,她希望学成后能将优秀的陶瓷文化传播到法国。

陶瓷是中国文化、世界语言,讲述着中国故事。作为全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大学始终坚持以瓷为媒,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文化走出去、推动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肩负着重要而光荣的使命。

今年6月,英国剑桥市政厅人头攒动,艺术作品欧洲巡展首展在这里举办。参展的60件精美陶瓷作品,凝聚了该校60名最优秀陶艺家的智慧和汗水,更代表了中国精湛的陶瓷工艺,令英国民众赞叹不已。展览期间,大学在剑桥市设立了陶瓷艺术研究中心,该校校长宁钢与剑桥市市长GerriBird共同为中心揭牌。同时,GerriBird市长还授予大学“英国剑桥艺术设计中心&艺术设计基地”。

多年来,为探索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大学先后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等重要场所举办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并在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

今年7月,韩国陶艺高中校监和研究部长一行来到大学访问考察后,确定将于10月中下旬带领韩国学生来此开展陶艺实践活动。为推动文化走出去,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领中国陶瓷教育走向世界。多年来,学校已经形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截至目前,培养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留学生。同时,学校与国外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访问等方式,将中华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在2018年和2019年,大学作为全省唯一高校,承办了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感知中国——魅力陶瓷”主题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140多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前来体验,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以陶瓷了解中国,以陶瓷探讨世界。近年来,大学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主办了20余次涉及陶瓷工程、艺术、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国际研讨会,吸引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武汉大学以及法国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意大利拉奎拉国立美院等30余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参加,研讨人数达1.5万人次,推出研讨论文800余篇,达成合作协议30余项。此外,去年,该校挂牌成立的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为陶瓷历史与发展、陶瓷艺术理论与技法、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陶瓷推广与产业化等搭建了国际化研究平台。

为了更好地与世界对话,大学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目前,学校拥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以及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0余项。学校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有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其中,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与企业共同合作研制的“高温陶瓷大红墨水”攻克了世界性难题;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也因此获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为加快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大学将不遗余力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宁钢如是说。(计颖记者邱西颖)

让陶瓷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对于已举办15届的陶博会而言,借助陶瓷这个泥与火交融的艺术,依托陶博会这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像抓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样,下功夫做好陶瓷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工作,对于做大做强唐山陶瓷产业意义重大。

一是在陶瓷产品的设计、研发、创新上进行“补链”。充分吸收借鉴陶博会传播的新信息、发布的新产品、展示的新技术,引导陶瓷行业向产业链上游出发,着力在陶瓷产品的设计、研发、创新上进行“补链”,进一步健全完善陶瓷研发机构,并加快建立陶瓷行业院士工作站、窑炉技术装备分会等创新性交流平台,不断提高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此,一方面,应设立引导基金,对陶瓷产品的设计、研发、创新给予重奖,并从技术、人才、劳动力、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应充分利用专业学院的优势,扶植发展陶瓷专业教育,建立我市陶瓷人才的培育基地。

二是在陶瓷产业的延伸配套、融合、衍生和品牌打造上进行“建链”。广泛借助陶博会的影响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助推全市陶瓷产业逐步向陶瓷新材料产业转变、向陶瓷机械装备迈进、向陶瓷产业链下游发展,重点在陶瓷产业的延伸配套、融合、衍生和品牌打造上进行“建链”。在延伸配套上,大力发展纳米陶瓷、电瓷电器和陶瓷机械、陶瓷装备以及水暖五金等配套产业。在融合上,加快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和陶瓷文化创意公园建设,促进陶瓷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实现艺术与实用的联姻。在衍生上,下大力做好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统瓷业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陶瓷旅游资源。在品牌打造上,在加大包装、宣传和推介力度的基础上,狠抓兼并重组,引领小微陶瓷企业从简单地追求“单打冠军”,向谋取“团体冠军”转变,联手打造知名陶瓷品牌,全面提升我市陶瓷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在陶博会的功能完善、陶瓷业态的拓展上进行“强链”。在完善陶博会“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功能的同时,重点强化提升其招商引资功能,吸引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尤其是着眼于打造永不落幕的陶瓷文化盛会,尽快规划建设唐山国际陶瓷贸易城,并使之成为中国北方和全国最大的陶瓷集散基地、交易中心乃至区域定价中心,促进陶瓷产业与现代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评论:产业提升是陶瓷企业生存必由之路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对于佛山陶瓷企业而言是冲击最大的一个时期。在“扶大、扶强、扶优”的态势下,大部分陶瓷企业遭遇“限期关停”令,能有幸保留下来的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节能减排成为国际性问题的今天,自主创新和与时俱进推进节能减排,力促传统产业提升,才是陶企生存之道。

据有关资料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迎来了发展的一个鼎盛期,出于环境治理因素与控制成本因素的考虑,佛陶集团的许多企业都谋划向周边地区转移,于是佛山周边地区陶瓷企业密布,生产基地云集。以狮山大榄为例,当地有大量的山岗地,且靠近陶瓷原料运输路线———清远经三水至石湾的中途位置,于是从1991年开始,佛陶集团在当地成立了大榄陶瓷生产基地,引进了不少陶瓷企业,发展至今,大榄目前尚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共10家。今年年初,按佛山市和南海区陶瓷产业调整结构提升实施方案,只有三家龙头企业能得以保留,其余都要限期关停。

从鼎盛到拐点,从短期到远期,从无序到有序,从危机到机遇,从守望到挑战,陶企大整治折射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节能减排”已成为关乎陶企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能保留下来的陶瓷企业,就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不断进行节能环保上的技术提升,实施清洁生产和品牌战略。一句话,只有持续地进行产业提升,陶企才有条件谈生存与发展。

陶企进行产业提升首要一环就是主动改造升级环保设施。能保留下来的陶企不要再抱任何侥幸的心理,不要持观望的态度,要清醒地认识到环保风暴将是长期性的,环保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一个疏忽、一个大意,一个迟缓,慢了半拍少了一目子,都有可能导致全线溃败。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拥有新的生存空间。其次是要积极开展新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健全运作机制和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和科研成果工程化,尽快形成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第三是跳开陶瓷看陶瓷。陶瓷行业已经是充分市场化的产业,污染、能耗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继续发展,因此不能只关在工厂里搞节能,而要利用其他技术来解决陶瓷行业节能问题。第四是陶企应主动接受政府能耗的监控。着眼现在,放眼在未来,只有肯下大力花大本钱推进节能减排力促产业提升的陶瓷企业,只有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陶瓷企业,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才能得到市民的认可,才能得到公民的尊重,才能拥有前进的生命力与发展的话语权,才能放飞打造“百年老店”经营目标。

德化陶瓷产业实现三步跨越提升自我


自唐以来,德化就开始建窑烧瓷。然而,传统烧瓷所用燃料是木柴,对森林破坏极大。据统计,1982年全县有100多家陶瓷厂,年产值不过亿元,可那一座座“老龙窑”年消耗木材高达10万平方米。

照此下去,不用几年全县所有的森林都会被砍光烧光。而且由于陶瓷生产周期长,以木材为燃料,产品烧成的合格率比较低。

窑炉技术不变革,不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将严重制约陶瓷业的发展。1982年,德化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以电代柴、发展瓷业”的能源结构调整思路和应对措施,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德化县随即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电气化县”之一。

通过组织科技攻关,德化县在国内率先进行窑炉改革,先后研究建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电热箱式窑、电热磁道窑、油窑、电油混浇窑、煤气窑、液化气窑等,从而结束了德化1000多年来以木材烧窑的历史,解决了林瓷矛盾,净化了环境,提高了陶瓷产品质量。

而且由于燃料的变化,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窑炉的温度,为德化从烧制传统瓷向五颜六色的西洋工艺瓷转化奠定了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德化县成功地解决了林瓷矛盾,而这场陶瓷能源的革命,为德化的瓷业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腾飞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从传统陶瓷到西洋工艺瓷

谈起改革开放后德化的第二步跨越,德化人无不想到一个“哥伦布式”的关键人物———温克仁,这位传奇人物不仅为德化陶瓷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更催生了德化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

1983年,温克仁出任德化县第五瓷厂厂长,此时德化陶瓷正处于困境之中,许多陶瓷厂堆满了“砸了舍不得、卖又卖不动”的传统日用瓷。此时,温克仁冒出了一个念头:国内市场不好,不妨到国外看看。几经波折,1985年4月,温克仁踏上去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的旅程,袋子里装着10卷胶卷和为数不多的美金。

此行收获极大,同时也带回了许多国外流行的小工艺品。对照这些小玩意,他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成功研发出西洋小工艺瓷,并迅速投放到欧洲市场,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陶瓷产品的利润翻了好几番。

面对高额的利润,温克仁将市场信息无偿地告诉了其他陶瓷厂,一时德化城区的许多陶瓷厂互相效仿,纷纷研发西洋工艺瓷,和外国人做起了工艺瓷生意,陶瓷订单从此纷至沓来,陶瓷业率先成为改革开放后德化最具活力的产业。科技兴瓷扭转了德化传统陶瓷产品死气沉沉的生产局面,西洋工艺瓷从此在德化异军突起,带动了德化陶瓷业“整体突围”。

小山城变成现代化绿色瓷都

近年来,德化加快实施“科技兴瓷”发展战略,实现了陶瓷产值、陶瓷生产模式、企业管理模式、贸易方式和陶瓷业科技含量的历史性大跨越,但随着陶瓷产业的日益扩张,科技人才不足、研发力量薄弱等因素也开始制约着德化县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如何加快陶瓷科技人才培养、加快科技攻坚,把德化城区这个面积仅1平方多公里的小山城打造成现代化绿色瓷都,科技兴瓷提上了日程。

这几年,德化陶瓷学院正式建院,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及福建省陶瓷质量检测中心落户德化、民营科技园区获批准为“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德化陶瓷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这一个个充满科技活力的项目无不昭示着瓷都人走科技兴瓷战略的决心和勇气。

为突破科学技术瓶颈,德化利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加快陶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陶瓷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陶瓷产业技术升级。

为此,德化加强了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德化县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密切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吉林大学、上海硝酸盐研究所等10多家高校科研所的科研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德化县陶瓷业向高、新、优方向发展。

德化县科技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德化将以高档日用瓷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为重点,通过实施“高档日用瓷标准化、规模化”、“高档日用瓷生产专业化”、“特种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动采用热压注方法生产陶瓷产品的产业化”、“矿物尾渣综合利用研究”,做强做大德化陶瓷产业。

正是科技兴瓷,引领着德化从小山城跃升到现代化绿色瓷都。

陶瓷专家提四意见提升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水平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14日举办的“河北省陶瓷玻璃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针对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陶瓷行业要在把握市场、发挥人才作用、加大扶植力度、弘扬陶瓷文化等4方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何天雄说,中国已形成广东佛山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广东潮州日用、卫生、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山东淄博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江西景德镇艺术陶瓷生产基地,江苏宜兴茶具、园林陶瓷等专业化生产基地。整个行业发展呈现区域化、分工化、同类型产品生产聚集化特点。纵观全国市场,各地陶瓷生产存在很大差异,各产地应按照市场经济取向和要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生产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产品。

何天雄建议,河北省应巩固日用瓷器、卫生瓷生产优势的同时,发挥自身文化优势,艺术陶瓷可以以磁州窑艺术、唐山新彩技艺、定窑白瓷艺术为依托,走一条艺术陶瓷之路。

陶瓷是传统产业,目前正向现代化制造业升级,在此过程中,人才作用日益凸显。何天雄表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开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就是为了让陶瓷人才脱颖而出。在产业发展中,要突破束缚人才发展观念和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带动和传承作用,提供施展平台,让人才发挥才干,让人才持续发展,让人才主动创新,让人才得到合理回报。

何天雄分析认为,中国陶瓷行业中小企业比例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受市场准入、资金、技术等制约创业艰难。政府要像重视大企业那样,重视中小陶瓷企业发展,鼓励他们做大做强。

何天雄表示,陶瓷艺术传承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要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要找到传承也创新的平衡点,借中央出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之际,陶瓷行业要抓住陶瓷文化创意发展良机,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努力提升唐山日用陶瓷产业的竞争力


8月19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焦彦龙深入该市部分日用陶瓷企业进行调研。他强调,广大陶瓷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创新驱动,努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该市日用陶瓷产业的竞争力。

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立,市委常委、秘书长胡国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凯一同调研。

该市被誉为“北方瓷都”,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曾诞生过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陶瓷与煤炭、水泥、铁路、机车等一道成为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在新形势下,陶瓷产业如何转型升级、重塑辉煌,焦彦龙一直牵挂在心。调研中,焦彦龙实地参观了佳德陶瓷有限公司、金方圆骨质瓷有限公司、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海格雷骨质瓷有限公司和隆昌瓷业有限公司。他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谈,认真向企业询问生产工艺、市场营销、盈利水平、产品特点等情况。当得知一些优势企业靠创新营销模式、开拓产品市场,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步提升,焦彦龙非常高兴。他指出,全市企业都要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意识,认真研究分析市场需求,以市场确定产品结构、企业管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努力在顺应市场、引领市场中把企业做大做强。

焦彦龙强调,唐山的日用陶瓷特别是日用骨质瓷发展拥有品牌、市场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工艺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陶瓷产业向更高档次发展。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打造自主品牌,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演进。陶瓷产业不仅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重要的文化产业。要按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对陶瓷企业发展给予帮助和扶持。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关键工序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要注重加强陶瓷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产品设计、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大师,培养研发设计的专门人才,提升技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市场,推动陶瓷企业稳步健康发展。要通过不懈努力,推动该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使唐山成为我国日用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

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路北区、开平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林元和与陶瓷老板对话产业治理提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林元和与陶瓷老板对话产业治理提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