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强强瓷砖 > 导航 >

天工陶瓷城力争进一步做大做强

天工陶瓷城力争进一步做大做强

强强瓷砖 能强瓷砖 瓷砖做橱柜

2021-05-08

强强瓷砖。

天工陶瓷城是福建陶瓷产区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是海峡西岸规模最大、产品档次最高、批零兼营的陶瓷市场,是全国陶瓷品牌进入福建市场的首选地。该市场于2008年元月成功改制,由福建信源集团经营管理。由于天工陶瓷城在福建乃至周边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源集团接管天工后将有哪些举措促进市场更加繁荣?为此,记者于日前专程采访了该集团掌舵人、天工市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火源。

记者:信源集团取得天工陶瓷城经营权后,有何具体措施使天工市场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

苏火源:首先对市场进行扩容改造,重点扩建精品区,引进一批高档次品牌瓷砖入驻,以满足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逐步将仓库改造为展厅让更多商户入驻,使产品更加丰富,让消费者到天工有更多的选择。其次调整市场布局、功能合理分区,对市场逐步进行重新合理布局,使品牌产品、展厅尽可能在显眼位置,提升天工市场整体形象。逐渐形成品牌区、精品一条街、综合区、仓储区,方便消费者选购。还有就是增加天工沿线及有关路段的路牌广告,同时与媒体长期合作,不定期开辟天工栏目,对新品牌、新产品、展厅开业,促销活动,商家优质服务等做连续报道,让消费者对天工市场有更多的了解,在对外提升天工市场知名度的同时,商家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市容市貌,提升市场整体形象。再有是提高终端销售量。随着陶瓷行业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市场区域的划分将越来越细,批发覆盖的半径也将越小。但是,天工的产品大多是厂家一级代理,加上租金便宜,交通便捷,产品齐全,商家经营成本费用低,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因此天工做零售更具优势,天工市场将转变经营思路,拓展零售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此外我们还将争取优惠政策扶持,晋江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物流经济,会展经济,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我们将争取尽快在天工得到实施,让商家受惠。

记者:您对商家做好零售有何建议?

苏火源:思路决定出路,商家要有开百年店的经营思想,坚持以诚信为本。零售渠道单一依靠与家装、工程合作还不够,商家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营销理念来吸引更多的客户。wwW.tAoCI52.COm

记者:扩大终端销售量有哪些具体措施?

苏火源:有三方面的措施:是提升市场影响力,签约泉州904交通之声主持人作为天工市场形象代言人,与泉州电视台结成战略联盟,定期播放天工专题片,举办各种促销等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天工的关注度,吸引更多人气。二是营造消费者放心购物环境,做好诚信工作,制定诚信合约、实施先行赔付制度。三是进一步做好售前售后服务。

记者:天工二期工程即精品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扩建的,对提高终端销售量有何促进?

苏火源:天工市场二期扩建是做大做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由于原先在天工经营的品牌产品销售量一路攀升,泉州市区精品店又受到经营面积限制,停车不便等,使诸多想进一步做大的品牌纷纷想入驻天工,而天工现有店面又满足不了众多品牌商家的需求,扩建既满足了商家入驻需求又实现了天工做大的目的。扩建精品区,高端消费者到天工市场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高端消费群体到天工选购产品,销售量自然也就增加了。同时也提升了天工市场在同行业的地位。

记者:信源集团有世华陶瓷城的运营经验,在你们的经营管理下不久后天工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陶瓷市场?

苏火源:天工与世华是两个不同定位的陶瓷建材市场,运营管理也有所不同,集团将在原有管理经验基础上,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方法,与商家一道把天工打造成辐射范围更广、品牌汇聚、产品最全、价格最优、服务更好、美誉度更高的陶瓷建材市场,让“买瓷砖到天工”的口碑广泛流传。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评论:陶瓷政策要落地三个文件尚须进一步细化


本周行业最重要的新闻是佛山市政府出台三个政策文件推动、规范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这三个文件分别是:《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等。佛山市政府去年强势推行陶瓷产业新政,按“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思路推动产业的转移升级。但由于新政的推行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案,尤其是谁去、谁留、谁可得到扶持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导致企业一片茫然,基层具体施政者也一片茫然。而传说中的整治“黑名单”或者保留、提升“红名单”也不便公布。这种局面长久下去必将对整个产业构成重创。

在佛山陶瓷产业新政推行已进入攻坚战的时候出台若干指导性的政策文件,虽然有些迟,但毕竟还能发挥作用。笔者以为,这三个文件至少在当前佛山陶瓷迷茫时期,有以下几点给人们拨开迷雾之感:一是文件既指出今后不再新建、扩建一般性建陶生产线及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线,但允许发展高端陶瓷生产线。特别是进一步明确在“2+5”组团中心城区以外的工业园区,允许适度发展高端建陶企业。鼓励有条件区域按照清洁生产标准建立统一命名的佛山陶瓷(××)工业园。二是既鼓励企业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柴油等低含硫量或不含硫的燃料,也明确表明可使用符合含硫量标准的其他燃料,比如煤制天然气等。

出于安全及环保的考虑,佛山政府一直对煤制天然气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制。尽管专业人士一直没有放弃“游说”政府摒弃“偏见”,相信“科学理性”,但由于政企思维的天然差异,导致在区域内天然气供应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被迫选择含硫量高的燃油等燃料。“燃料困局”可以说是过去20多年佛山陶瓷产业上空一直挥之不去的阴霾,相信藉此次三个文件有关条款的明示,佛山陶瓷“燃料困局”能迎刃而解。

当然政策文件显示的毕竟只是指导性的思想,尽管有关标准的确定使政策的实施有了可操作性,但一旦对接现实,政策的落地也还有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过去20多年陶瓷产业分散的布局并不利于煤制天然气搞集中供应。而从经济效益和提高安全系数的角度考虑,煤制天然气适宜集中供应。这样,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这个难题,必须使煤制天然气同时能供应区域内民居使用。而要实现这种构想,投资方首先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企业最后还是只能自建煤气发生炉。煤制天然气集中供应容易实现的地区显然还是在“2+5”组团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新规划建设的高端、高科技、特种陶瓷工业园。这些新的工业园同时还可以搞集中的排污以及集中的仓储、物流等。

正如一位参与过以上三个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的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通过对城镇范围内的陶瓷用地进行调整,逐步将陶瓷企业引导至统一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对留下来提升发展的陶瓷企业无疑是个大大的利好。但好的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是文件出来后还要进一步细化,比如,明确新的产业集聚区选址,以及如何进行燃料集中供应等配套建设等。对于那些有能力摸到政府三个文件设置的产业门槛的企业来说,要在留下来还是转移出去两难之中选择前者,政府的诚意非常重要。而历史地看,光有白纸黑字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还是不足以充分表现政府诚意的。

做大做强 激活创意产业发展


景德镇作为享誉全球的千年瓷都,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灿烂,曾出现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陶瓷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正形成以高科技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以艺术陶瓷和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补充的陶瓷产业多元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用创意提升陶瓷产品附加值

目前景德镇已经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近2900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基地1家。利用改制国有企业的原有土地、老厂房以及老作坊,景德镇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载体,构建了国际陶艺村、陶艺创意谷、红店粉彩工厂和明清窑作遗存园4大板块,形成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条现代陶瓷工业文脉。依托这条文脉,景德镇将引入投资65亿元,建设“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和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陶瓷商贸、展览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陶瓷综合服务区。

已年逾古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激动地告诉记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面对现在这样好的政策形势,景德镇要迎头赶上,加快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据悉,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超过100亿元。

目前,创意文化产业既有独立法人模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陶研所,以及法蓝瓷、望龙陶瓷、红叶陶瓷等规模较大的实体,也有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司+工作室”创意基地模式,还有专门从事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的三宝国际陶艺村。

产学研结合提升制瓷业水平

景德镇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拥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省和市三家陶瓷研究所,近百家陶瓷文化艺术研究社团机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大师200多位,陶瓷类高级工艺美术师1000多位,还有3000多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和10万陶瓷产业工人。目前,景德镇已经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瓷业生产体系。

学院党委书记冯林华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综合类高等院校,学院研发的“纳米修饰陶瓷膜”、“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等一批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陶瓷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陶瓷行业,促进了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由我校研制的蜂窝陶瓷、超耐热陶瓷煲等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打破了我国相关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推动了我国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产业的形成。”

近年来,学院积极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与地方政府、陶瓷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200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艺术瓷发展势头喜人

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拥有深厚的根基。近年来,随着陶瓷文化保护及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景德镇市政府加大了以艺术陶瓷为主的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艺术陶瓷如鱼得水、扶摇直上。作为艺术活力最强的创新和制作主体,民营和个体艺术陶瓷企业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它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成为当地乃至国内外叫得响的名企。如以黄云鹏大师作品为主的景德镇佳洋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余望龙大师创立的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等创作的陶瓷工艺品已经享誉海内外,大受追捧。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许美慧告诉记者,该公司打破区域限制,打造中西合璧的艺术瓷,“邀请法、德、美、国内以及台湾地区的大师组成顶级设计团队,设计的艺术瓷广受海内外人士喜爱。”据许美慧介绍,该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高科技陶瓷产业集群正形成

高技术陶瓷作为现代陶瓷已经渗透进入了国防、家用、农业、工业等行业,是景德镇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景德镇依托学院、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中心,促进了60多项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和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景德镇本土高新陶瓷技术和产品已自成体系。景德镇的高技术陶瓷产品已经扩展到纳米陶瓷、陶瓷粉体、防弹陶瓷、远红外陶瓷、3D技术陶瓷等,产品架构、品种齐全,技术陶瓷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景德镇市望龙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望龙告诉记者,望龙陶瓷非常注重技艺的传承和科技创新,是景德镇首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陶瓷生产的企业,3D打印技术将设计思路、模种开发和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便了模种的制造并直接用于器型石膏模生产。“满足了客户现场定位设计的需求,同时解决了一些异形类器型成型难的问题,实现了公司玲珑瓷产品多样化生产。”余望龙欣喜地说道。

高档日用瓷将打造成产业支撑

从史籍记载及沿海沉船打捞中都能发现,景德镇的日用陶瓷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具有极高的品质和影响力。经过数年的探索,日用瓷艺术化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同,不少陶瓷企业已经走出了高档日用瓷路线,将工艺与日用结合,形成自身特色,走出差异化路线。

作为应用中最广泛的陶瓷产品之一,日用瓷相对污染小、耗能少,是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瓷都人都已形成共识:要振兴,发展日用瓷是必由之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耀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红叶”牌日用瓷就以其瓷质细腻、釉面萤亮、花色新颖别致主打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国礼、国宴、外交高档用瓷市场。

随着景德镇对陶瓷产业的重新定位,以及将原先所具有的艺术优势与日用瓷的更多渗透,景德镇日用瓷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将成为产业支撑。

此外,景德镇适度控制建筑卫生陶瓷规模,淘汰一些产能落后、污染重的建卫陶瓷企业,引进欧神诺、箭牌等国内知名的建卫陶瓷企业落户景德镇。

近年来,景德镇市做大陶瓷总量规模、扩大陶瓷种类、扶持高技术陶瓷、做强陶瓷品牌,在保持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为主体的同时,景德镇市创意陶瓷、高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陶瓷工业总产值、陶瓷固定资产投资和陶瓷税收三项主要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把传统陶瓷做新做大 把先进陶瓷做大做强


11月21日下午,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深入该市部分青花玲珑及高技术陶瓷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技术,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把传统陶瓷做新做大,把先进陶瓷做大做强,全面提升陶瓷产业发展水平。市委秘书长余振泰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随同调研。

青花及青花玲珑瓷曾是该市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品种,是该市陶瓷产业辉煌历史的见证。许爱民现场考察了景德镇福万利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光明瓷厂、景德镇东泰瓷厂、景德镇顺玉瓷厂、景德镇市吕艺陶瓷有限公司等青花及青花玲珑瓷生产企业。每到一处,许爱民都深入生产一线亲切看望企业员工,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并就陶瓷生产工艺及企业发展前景和企业负责同志进行探讨、座谈。调研过程中,许爱民对窑炉的改造十分关注。他深入企业的窑炉车间详细了解了窑炉改造以及节能、节电的情况,并要求加大窑炉的改造力度,提高陶瓷企业节能降耗的水平,改善陶瓷产业的产业结构。对陶瓷企业提出的用气、融资等方面的困难,许爱民要求有关部门积极进行协调、解决。调研过程中,许爱民强调指出,各传统陶瓷生产企业一定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陶瓷,使青花、玲珑等传统陶瓷产品能不断推陈出新。要主动研究市场动向,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壮大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层次,实现传统陶瓷的复兴与发展。

这些年来,该市高技术陶瓷得到了长足发展,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产品为主的陶瓷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许爱民深入景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景光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江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等高技术陶瓷企业察看了生产、经营情况。景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强,在国内电真空器件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调研过程中,许爱民充分肯定了他们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做法,并鼓励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推动该市陶瓷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景光特种陶瓷有限公司,许爱民考察了“陶瓷金属化”生产线,并和公司负责人就企业发展积极进行交流。了解到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许爱民要求他们抓住机遇,利用好专利技术,想办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江西景光电子公司,许爱民现场察看了产品的涂膏、烧氢、制栅、检漏等工序,并希望企业能创新机制体制,壮大规模,提升实力,推动该市高技术陶瓷的发展。调研时,许爱民强调,高科技陶瓷具有能耗小、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的特点,发展高科技陶瓷是我们抢占陶瓷产业下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引导高技术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率,以高技术陶瓷发展促陶瓷产业实现全面振兴。

借用优势 行业将做大做强


改造和提升陶瓷产业新景象

陶瓷是景德镇城市发展之根,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繁荣之魂,1700余年的制瓷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积淀、优良的产业生态,造就了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风土人情;景德镇无处不闪耀瓷实之朴、瓷质之韵、瓷艺之美。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建设世界新瓷都,必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增强中国陶瓷产业文化软实力。在千年窑火不息的瓷都景德镇,看到的不仅是老艺人娴熟的手工拉坯绝活,还有景德镇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改造和提升陶瓷产业带来的新景象。

自2009年以来,景德镇市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按照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调整陶瓷产业结构,大力招商引资,建设陶瓷园区等一个个实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初具雏形。

发挥陶瓷产业生态优势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瓷业兴、百业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景德镇充分认识到陶瓷在全市各项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牢固树立了陶瓷优先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陶瓷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着力推进高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中高档日用瓷,支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创新和产品艺术化发展,提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重点打造“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文脉,做好老城区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及规划,将近现代陶瓷工业生产空间、里弄生活空间与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现代陶瓷工业文脉的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13.81%。陶瓷行业连续3年保持年均40%以上增速,2011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192.6亿元,同比增长20.22%;陶瓷税收达到3.002亿元,同比增长12.86%。

景德镇市陶瓷产业从2009年起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品牌创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低到高跨越。如今,景德镇市陶瓷行业已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江西省著名商标,28个市知名商标,陶瓷注册商标达到500件,实现了三年连续翻番增长的可喜局面。今后的五年,是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瓷都品牌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的关键时期。各陶瓷企业加快“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形成合力,共享“景德镇”的城市品牌资源,坚持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走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景德镇市陶瓷行业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获得新认定省陶瓷著名商标企事业单位7家,市陶瓷知名商标企业11家,有效地促进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陶瓷工业园区成为拉动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快速发展的“引擎”。10月17日上午,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园区15个项目集中开工典礼在园区某陶瓷公司项目工地隆重举行。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大多是该园区今年新引进、新签约的项目。其中,高科技陶瓷项目3个,高档日用瓷、艺术瓷项目8个,精品建陶项目2个,陶瓷相关配套项目2个。

项目项目总投资内资13亿元,外资4000万美元,总用地968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8亿元,年利税2.5亿元,可安排5400多名职工就业。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它们的开工建设将对完善园区陶瓷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聚集,提升园区规模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在调研景德镇市陶瓷企业时强调:“要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战略,充分发挥陶瓷产业发展优势,把陶瓷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当前江西省正实施“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景德镇要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昌九景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江西对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桥头堡”,必须“做足陶瓷、做强航空、做大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领世界陶瓷之潮流、汇世界陶瓷之大家、聚世界陶瓷之科技、扬世界陶瓷之文化”的“幸福指数江西领先、资源城市转型示范、江西绿色崛起先行”的“世界新瓷都”。

中国陶瓷品牌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


如何改变中国陶瓷业大而不强、有品无牌的状况?实施品牌战略是业内的共识。目前,中国陶瓷创建知名品牌,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在挑战方面,除世界陶瓷强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些优势外,中国陶瓷业的制造成本优势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加上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将使中国陶瓷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中国陶瓷市场强劲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另外,随着近几年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许多性能优越、质地优良的新型装饰材料也不断涌现,这些“边缘性”装饰材料使陶瓷产品受到严重威胁。

纵有诸多不利因素,但中国陶瓷业目前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或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国陶瓷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有利时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加速我国陶瓷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实施生产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控制,有利于改变我国陶瓷行业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现状,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中国陶瓷业将面临重大变局和机遇。从国内看,国内的发展经济制定了一些诸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的政策,为中国陶瓷创建知名品牌改善了环境。我国综合国为进一步增强,也必将对中国陶瓷名牌战略提供愈来愈强有力的支持和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科技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将为中国陶瓷业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设施,这将大大缩短中国陶瓷业与世界水平间的差距。

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有关权威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中国陶瓷业完全有条件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陶瓷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立足自身品牌,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把品牌主干做大做强,从而推动我国陶瓷品牌与国际接轨。针对我国陶瓷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品牌弱,尤其是缺乏知名品牌的状况,国内陶瓷企业除了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包装、宣传、营销、管理、商标等工作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积极做大做强陶瓷品牌。

1、提高品位,创新设计。开发设计工作是牵动陶瓷企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创造陶瓷名牌的首要因素。纵观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国际陶瓷市场,那些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无不以其陶瓷设计独具的特色演绎着时尚,创造着市场。而国内陶瓷企业大多数缺乏创新的能力,产品缺乏独创品味,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能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要创造我国陶瓷品牌,当务之急是抓紧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陶瓷开发设计队伍,加强知名设计人员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只有不断涌现出国际级开发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让世界所接受的名牌陶瓷。同时,由于无论品牌消费还是品牌经营,都要经历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由表及里的过程,在陶瓷产品的开发设计上,要从陶瓷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着手,增强品牌的待续竞争力。

2、提高品质,强化标准。品牌的生命不仅在于设计力量的提高,最主要的便是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品质,使之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品质做保证,陶瓷品牌达不到延长生命周期的目标。要提高产品品质,别无选择的出路便是实行标准化,按标准进行生产,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企业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标准,突出抓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产品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市场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融入国际大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陶瓷行业品牌发展的速度,促进国内陶瓷产品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协会已组织一些行业领先的企业启动了多种陶瓷产品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已有多家企业通过认证,随着这一系列标准的推行实施,国内陶瓷生产企业自然是有了参照,有了约束,将为陶瓷行业创名牌提供动力。

3、提高档次,强调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所掌握和关键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自主品牌的强大“引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化、技术化、环保化、健康化已成为陶瓷发展的大趋势,大家对陶瓷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陶瓷市场的热点和产品的功能变化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立足国内,面向市场需求,瞄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在新技术、高档次产品方面有新的突破。

4、提高门槛,规范竞争。提高陶瓷行业的进入门槛,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有利于做强陶瓷品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已达到3200余家。许多人认为,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源于陶瓷业的进入门槛太低。特别是九十年代初,陶瓷产品基本不愁卖的情况下,只要投一笔钱,办一个陶瓷厂,就可以保证赚上一大笔,因此,每年进入和离开这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一个大数量。然而,品牌却还是少之又少。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提高陶瓷行业进入的门槛,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竞争和引导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开发、自主设计,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帮助国内陶瓷业生产商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进步,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在你争我夺。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我国陶瓷市场,像早期靠几百万就能赚个盆满钵盈的历史不会重演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整合步伐的逐渐加快,谁有实力,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是这个行业的胜者。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规模的小品牌将会被一一淘汰出局。

5、扩大规模,调整结构。规模经营是品牌战略的重要依托。一种产品不管设计如何新,质量如何好。如果规模小,批量上不去,就不能拓宽市场,就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更不能成为知名的品牌。国内的实际经济生活也证实,许多中小企业,其知名度、信誉度及获利能力都比较高,但因其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最多只能称"小型巨人",而不能称名牌。世界的实际经济生活也证实,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名的名牌产品,基本上都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现代大公司大企业生产的,可见名牌产品只有借助规模优势才能成其为名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也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投资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缺乏影响力。国内陶瓷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使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就必须化分散为集中,着力改组行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充分利用名牌优势同国内有一定基础的同类产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优势品牌集中,扩大规模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实力较强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使产品技术、资产和人才向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集中,逐步形成一批产业集团,形成一批打入国际市场的“联合舰队”。只有这样才能聚小成大,由弱转强,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行业中有很多可剥离出来的优良资产,需要名牌企业整合、融通和重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实力是一条捷径。

总之,做大做强陶瓷品牌是中国陶瓷业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缺乏品牌,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只要我们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中国陶瓷由大变强的目标便指日可待。但愿中国陶瓷行业真能彻底洗好牌,出品牌。

做大做强潮州陶瓷自主品牌 带动价值飞跃


第117届广交会第二期于4月23日开幕,当天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水华专程赶赴广州琶洲展馆,考察潮州参展企业贸易情况,看望参展人员。他勉励广大参展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上市等方式努力做大做强自主品牌,以个体品牌的发展带动“中国瓷都”品牌价值的提升,最终达到壮大潮州陶瓷产业的目的。

本届广交会里里外外可谓弥漫着浓浓的潮州味道。展厅外,庞大的城市形象宣传画,让“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城市口号和“中国瓷都”城市名片为国内外客商所知晓;展厅内,潮州有296家企业参加本届广交会,展位总数达到1136个,其中陶瓷企业(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设备)的展位达到876个,数量居全国各陶瓷主产区之首。

李水华一行先后到雄英、三元、四通、全福等十多家企业展位察看。“今年订单比往年增加多少?”每到一处,李水华都与企业负责人仔细交流,详细了解参展企业的订单增长、自主产品研发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当得知绝大多数企业的订单均有明显增长时,他深表赞许。他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欧洲、阿拉伯、伊朗等地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企业迎来了又一轮发展机遇期。希望广大企业要树立信心,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着力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在产品设计上推陈出新,加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以个体品牌的发展壮大带动“中国瓷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最终实现从“潮州制造”到“潮州智造”的华丽转身。

李水华十分关注民营企业再创业、再发展问题。他指出,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是潮州各规模以上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上市等有效手段,积极撬动资本运作力量,有效解决“融资难”这一瓶颈问题。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把支持企业上市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再创业的第一工程,努力创造条件为企业上市提供支持和帮助,希望各企业抓住国家支持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的良机,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全力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早日实现做大做强目标。

李水华强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交会已经不再是潮州企业对外展示的唯一平台。当前,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好国家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借助“中国瓷都”这一重要城市名片,集中人力物力打造并建设好“中国瓷都网”,使之成为展示潮州产品永不落幕的平台,为潮州产品“走出去”开辟更加宽广的空间。

李水华还考察潮州不锈钢企业参展情况,勉励企业创新机制体制,加大研发力度,争取上市融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帆参加活动。

关于唐山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


唐山陶瓷自明朝起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享有“北方瓷都”的美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唐山陶瓷经历了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创意型不同的发展阶段,唐山陶瓷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较还存在明显差距。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唐山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和经验,唐山陶瓷需要在品牌、人才、产业集聚程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探索“培育+创新”方式,筑牢陶瓷产业发展品牌

品牌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唐山拥有超过千人的陶瓷企业十几家,但是叫得响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仅有的惠达、红玫瑰、隆达等品牌与景德镇、佛山等陶瓷产业发达地区在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纵观陶瓷产业发达地区,善于利用品牌战略来引导企业实现附加值的提升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相关单位要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积极鼓励、扶持和推动全市陶瓷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其次,要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平台。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整合“学”、“研”的研发活动,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研发中心。只有自己具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吸纳企业外的研发资源。第三,鼓励自主品牌创新,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有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如路北区恒瑞瓷业采用新配方、新工艺首创了专利产品“乳玉瓷”,由于外观与骨质瓷接近,理化性能指标优于骨质瓷,“独树一帜”的产品迅速打开并占领的市场。

实施“培养+引进”战略,强化陶瓷产业人才支撑

人才是陶瓷产业的“助推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流失与匮乏是制约唐山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问题,而归根到底是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机制。首先,重点培养陶瓷产业高端艺术人才,狠抓我市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并支持陶瓷人才参与市级、省级、国家级艺术大师评选;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陶瓷大师到园区兴业,招回外流人才重回本土创业,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次,利用境内院校、企业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等,培养一批陶瓷文化研究、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工程技术、陶瓷生产管理、陶瓷商业贸易等方面的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合作的新模式。第三,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定期邀请国际国内文化名家,以讲学、采风、项目策划等多种形式聚集唐山,参与陶瓷文化产业建设。第四,设立“振兴唐山陶瓷产业专项基金”,鼓励科技人才以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高技术陶瓷,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陶瓷艺术名人到唐山工作,或自带项目和创业团队到唐山工作的陶瓷产业领军人才,给予相应资金、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

打造“园区+研发”模式,引领陶瓷产业集聚升级

园区是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一是把产业集聚作为园区的根本任务,要以市场为中心,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推进区域优势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二是把技术升级作为园区的主攻方向,以艺术陶瓷、功能陶瓷和陶瓷新材料作为重点,鼓励自主研发生产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交通、精密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高技术陶瓷品种。探索在园区建立陶瓷产业孵化基地,设立高技术陶瓷创业风险基金,加快园区中新产品开发及成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把资本运营作为园区的发展动力,组建运作陶瓷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通过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和战略投资者推进园区建设和发展。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在园区内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

今年以来,路北区围绕推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进行了有益探索,依托缸窑路一带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创造性的将艺术文化创意与大众消费旅游体验经济相结合,建设新型城市艺术文化创意综合体——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形成了以陶瓷文化创意中心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集散、陶瓷艺术与现代休闲相融合和文化交流与展示于一体的特色平台。为鼓励企业和大师入驻园区发展,路北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唐山陶瓷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财政资金、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园区先后吸引亚中陶瓷有限公司、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台湾法兰瓷等知名品牌企业的入驻,30多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陶瓷艺术大师在园区设立了工作室,真正打造成为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业家园,成为永不落幕的“陶瓷博览会”。(魏明)

(作者系路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江西陶瓷刀具出口 瞄准做大做强远景目标


为帮助赣产陶瓷刀具实现顺利出口,江西检验检疫部门克服诸多困难,发挥自身信息、技术、政策优势,全力服务企业创业发展,给企业开辟了“特殊通道”优惠政策,为促进赣南稀土产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00套氧化锆陶瓷刀具,在江西检验检疫局的大力帮扶下,通过“特殊通道”政策顺利进入香港市场。这是赣产氧化锆陶瓷刀具首次出口,改变了此前江西稀土企业只能生产陶瓷刀坯向外省刀具出口企业供货的局面,填补了该省陶瓷刀具出口的空白,成为江西省的又一新增出口商品。

香港商人签下首个订单

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强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和出口企业,也是江西检验检疫部门“质量提升”和“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点服务对象。该企业成功研发出氧化锆陶瓷刀具后,立即得到了香港商人的青睐,并获得了首个出口订单。

出口日用陶瓷刀具产品在江西尚属首次。根据有关规定,日用陶瓷刀具生产企业须获得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方能报检出口,且须办理新增商品开检申报。按照正常工作周期计算,完成申报、筹备、考核、取证等工作流程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如果完全按正常工作流程办理各项手续,则会影响到企业该批货物的及时出口,从而影响后续订单。

对此,赣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赣州检验检疫局一方面向江西检验检疫局汇报了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首批陶瓷刀具顺利出口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该局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抽样和检验标准,为检验检疫检测验放做好前期工作准备。

3天时间搭好出口通道

了解情况后,江西检验检疫局领导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前往虔东稀土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召集认监处、轻纺处、法综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商讨安全快捷的检验检疫放行途径。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江西检验检疫局职能部门与赣州检验检疫局分工合作的“上下联动”机制,采取“特殊通道”措施,为企业货物顺利出口创造条件,大力扶持江西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根据方案,江西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处按照“特殊通道”程序协调办理各部门审批手续;轻纺处对香港市场进行产品风险分析,确定检验标准和监管模式;法综处为新增报检商品审批提供“快捷通道”。景德镇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加班加点在一天之内完成了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赣州检验检疫局则组织监管科室驻点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产品检测方法,制定出口陶瓷刀具开检工作计划,在最短时间内实施产品的抽样、检验及放行。

从了解企业困难到实施检测验放,江西检验检疫部门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上下联动,仅用了短短3天时间就完成了该批出口陶瓷刀具的各项检验检疫手续,并在合同规定时间内顺利出口至香港。

瞄准做大做强远景目标

氧化锆陶瓷刀的研制成功及海外市场的顺利开拓,是江西企业打破国内其他省份企业的技术垄断,在稀土产品深加工领域取得的一个全新突破,对江西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但可以加速赣南及江西其他地区的陶瓷刀坯生产企业的转型,延长生产链,大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引导赣南稀土企业积极拓展稀土深加工领域,研发和生产以稀土产品为原料的民用品及其他稀土产业链最末端产品,避免稀土产品无序竞争。

目前,江西检验检疫部门还主动上门,指导生产企业参与制定氧化锆陶瓷刀国家标准,建立通过CNAS认可的产品检测权威实验室,帮助企业争夺产业规则的话语权,占领标准和技术制高点,为做大做强江西稀土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链接>>

虔东稀土是国内稀土行业产业链完整的少数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陶瓷刀是虔东稀土自主研发的一款高新产品,又称“贵族刀”,与人造宝石一样是以氧化锆为原料,经喷雾造粒、等静压成形、精密加工等多种工序制造而成,具有硬度高、耐腐蚀性强、化学稳定性好、高耐磨性等特点,外型美观精致,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不磨损、永不腐蚀的宝石刀。该刀具的研制成功及海外市场的顺利开拓,是江西企业打破国内其他省份企业技术垄断,在稀土产品深加工领域取得的一个全新突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天工陶瓷城力争进一步做大做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天工陶瓷城力争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强强瓷砖

相关推荐